如何供奉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9浏览:1收藏

如何供奉家谱,第1张

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始祖如有几个妻子,谁是嫡,谁是庶?他们各有几个儿子,名叫什么?他们的妻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家族的各支各房是怎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的?现在众多族人的父、祖、曾祖、高祖等等是谁?谁和谁是堂兄弟?新家族始祖是从旧家族的哪一代分裂出来的?它又怎样一代一代地传到现在?总之,家族所有成员的各种复杂的血统关系必须清楚。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一代的口耳相传,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关系记录下来。这就是家谱。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祖谱、宗谱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和宗谱或族谱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以姓氏为“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来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供奉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中国人有很纯洁朴素的祖先信仰。在中国,家谱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和本世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考证,中国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的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家谱是家族史,是家族的史料汇编,是史的一种,属于历史学范围,这已成定论。在家族概念淡化的今天,与家族相连的很多观念、行为规范也发生变化。家谱中的家训,在教化族人孝敬、和睦、祭祀、亲情、乡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作用。家谱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在中国,一个家族的迁徙传播过程被生动地形容为“开枝散叶”。叶落总要归根,在游子的眼中,家谱就是根的象征。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祖先,维系亲情,表示追思,祈求保佑。

家谱能以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现如今,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资料为仆。大多采用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几十代为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在表格的最上面有两个人画像,一男一女,象征着家族中最早的长辈,被称作老祖宗,也称始祖公,始祖母。在人头像下面的左右表格中填写着密密麻麻的人名,都是按照辈分排列的,左右相互对,男的写全名,女的则填些某某氏之位,(旧社会家庭妇女大都没有名字的原故)填写的时候,有的时候需要跳格,一个是已逝世男人没有娶妻,相对的地方就要空格,再一个就是按哥们排行,给活着的老人留下的位置。家谱的“行辈字派”是家谱所包含的主要规矩。行辈字派又叫祧字,是以之入名并区分辈份、排行的一些字。行辈字派是对各辈人名中的用字的限定。比如某一辈人的名中都用“福”字,另一辈都用“禄”字等等。行辈字派一般都是由家族中的某一位有文化修养的长者制订的,很多都编成几句吉祥话,有的文人甚至可以写成诗。比如“福禄永昌隆,和良端世美,才智瑞宁聪”。行辈字派有的用在名字的头一个字,有的用在后一个字,以前一种居多。考虑行辈字派,既要考虑其意义,又要照顾读音,字形适宜人名,而且还可以与大量的字组合成名,不致于因人多而重名。行辈字派快要用完的时候,就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旅长再次将其延长。所以说家谱在现代人们意识中,既有纪念祖先的作用,又有为下代人起名字作为依据。

一个家族的家谱,必须定期续修。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家族中总要新生孩子,娶进媳妇,增加人口,还会逝去老人,新增坟墓。定期续修,把上述种种新的变化反映到家谱上来,这样才能确保家族血缘关系上的清楚准确。续修的间隔时间,绝大多数家族规定为三十年或三世。“谱必三代一修,恐世远年久,无不散失,乖离之弊,其所失为不小。”一个家族三十年不修谱,即被认为不孝,“修谱不宜历年久远。古人云:谱宜三十年一修,若不遵此,即属不孝”家谱三十年一修,大体上可以把家族中的两代人衔接起来。三十年是一代人的成长时间。每隔三十年续修一次家谱,就能趁老一辈还健在,新一代又已成长的时候,将三十年里家族中的亲缘关系的变化准确记录下来。如果间隔时间过长,老人陆续死去,族中人丁变化就会记不准确,势必引起血缘关系的混乱。在修家谱的时候,要将过去的老家谱升了。家谱升了,其实就是烧掉了,说升是表示恭敬。一般是拿到坟地烧掉。新修的家谱或新请的家谱按规矩是要开光的,一般是用朱砂和公鸡血,用针尖蘸着点在家谱上所有的人名上。这样家谱就可以正式供奉了。

供家谱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准备供品和祭器,主要有供桌,蜡台,蜡烛,香炉,烧纸等供品包括水果,点心,馒头,米饭,饺子等。一般在腊月二十八就蒸供馒头,蒸的时候还要在馒头上加上五个大枣,在供桌两边分别叠放起来,一堆五个下面三个上面对叠两个。供米饭要将煮好的大米饭,装到玻璃杯子里压实,倒在碗里,形成一个规规矩矩的圆柱状也是五碗。再摆上五双筷子,五个倒满酒的小酒杯,五大碗菜(有鱼有肉,荤素搭配,色彩艳丽;摆鱼,寓意年年有余,配有生菜,年年生财),依次摆放。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

一般都是在年三十早上太阳还没出来,就挂上家谱,摆上祭品。在天黑的时候提着灯笼去十字路口接年,请祖先回家过年。在路口烧纸、念叨祖先回家过年,磕头礼毕。提灯回家,路上不许回头,如果回头,就说明祖先还都没有回来,你在张望。回到家门里,要用个棍子横住门口,这个棍子是给祖先拴马的用的马桩。将房门打开,烧几张纸请到屋里,来到家谱前,要点起蜡烛,点起香火,拜上三拜。从这时开始你就要早晚给祖先磕头,定时上香,每顿吃饺子,都要给供桌上先放上两个,以表示尊敬。到初三晚上就要送年了,要把所有供品撤掉,卷起家谱,放好备用。在撤掉挂家谱的位置中间贴上大福字,两边贴上对联。一般对联都是这样写的:"俎豆千秋永,本支百世长",“敬祖先长命富贵,孝父母金玉满堂”。横批:“俎豆千秋、本支百世、永言孝思”。一直到正月十四,再把家谱供上,再去请,到十六再去送。在煮元宵的时候,也一定要给祖先敬上。祭祖形式或有不同,但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就是按照这样的规矩在春节和元宵节的两个节日里来供奉家谱。结束这一祭祀过程后,把家谱卷起来,等明年再供

一个家族,往往在家法族规中对家谱的收藏、保管提出严格的要求。如必须将家谱装进特制版木匣,供于祖龛之上,或藏于书室之中,不得随意乱放,以致亵渎家谱。木匣不准移作他用,家谱不准鼠蚀虫蛀、污损油浸、腐败霉烂、遗失散落、私自誊录或借给外姓人观看,违者依家法处罚。如果领谱人敢于瞒众觅利、鬻谱卖宗、出卖家谱者,则视为不孝,从重惩治。

供奉家谱既是中华民族的民俗传统,更是一种道德文化,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必要将这种纪念祖先的方式,代代相传!

家谱编写方法如下:

一、先进行内容搜集

家谱的内容是包括:谱名、谱序、谱例、谱论、恩荣录、遗像、姓氏起源、家训、祠堂、五服图、世系表、家传、谱系本记、族产、契据文约、坟茔、名迹录、仕宦记、年谱、艺文著述、字辈谱、领谱字号、续后篇、捐资人名等共计二十四项内容。

二、确定家谱目录

一般来说,所修家谱都无法把全部内容都编写在家谱上,这是因为每个阶段的家谱都有着自己的时代特点。这就导致现代家谱比较注重内容,而把目录的作用忽视。

三、分工撰写

搜集完内容,确定目录之后,就可以进行编排工作了。一般家谱编修委员会职责划分得比较明确,人员配置有编委会主任、副主任、主编、副主编、编辑等。可以先进行谱序、凡例、艺文、名人传、后记的撰写。

四、编排家族世系

家族世系是编排家谱的重中之重,一点也不可马虎。因为家族世系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上万人,所以编辑人员需要有强大的逻辑能力,对家族辈分、称谓、名词(嗣子、入赘、孀赘等)有一定的了解。

五、资料整合

根据目录的先后顺序,把所搜集的资料放到相应的位置,装订成册,就是初排的家谱稿件了。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历史民族大融合中,各个民族中开始出现族谱。族谱也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

追溯最早家谱的产生为口述家谱,资料显示:“瞽蒙主诵诗,并诵世系”之说,家谱最初的功能就是辨析亲疏,凝聚族群,优化生育,即所谓“亲亲以相及”。此后万变不离其“别”与“聚”这两个基本功能,但随时代推移,社会制度不同,其具体内涵和所起作用也不一样。它的发展也是根据历史朝代的政治体制来进行兴衰交替的演变。现在就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家谱的起源吧。

家谱发展及其功能嬗变的脉络,大致可分为周代、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和五代以后几个阶段。

周代

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经过春秋战国战火的局面影响,特别是秦王扫除六合后,宗族组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到东汉时已由世族和宗族代替。

周代行的是宗法封建制度。“族”本来只是 有血缘关系的群体,并无尊卑主从之别,但进入阶级社会,便有了“宗”,也就是在亲族之中奉一人以为主,主者为尊并享有特权,其死后则由宗子继承。这样,家谱“ 别亲疏、明统系”的功能便渗进了主从尊卑的阶级斗争里,其功能也是宗法封建政治服务的内容。

“辨昭穆者,帝系《世本》之中,皆自有昭穆亲疏,故须辨之云”。由此可见:周代的家谱《世本》之类,是属于以周 天子为首的周室宗族的,它所明的统系,是周宗室的帝王统系;所辨的亲疏,是尊卑贵贱的亲疏。所以,周代的家谱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

两汉时期

两汉时期基本是世族地主占统治地位,“命官以贤,诏爵以功”,君统与宗统开始分离。所以,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复建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是士族政治、魏立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选官品人,婚姻嫁媾,士庶分明,尊卑严格,“官之选举,必由簿状;家之婚 姻,必由谱系”,因而维系门阀制度的家谱特别兴盛。

此时的家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根据,同时也成为士族政治服务的工具。正因为家谱对于人 们的社会地位、发展前途、社交层次有如此重大的作用,造假的现象也泛滥起来,这也是利益驱动所致。

五代以后

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中原人口南迁,经济中心南移,特别是宋明清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城镇商业繁荣和商帮的出现,推动着社会权力的进一步下放,士族宗族也向平民宗族发展。五代以后家谱由于失去了以前的政治功能,也由官修变为私修,内容也就更加广泛丰富起来,它的功能也由政治功能向社会功能的方向发展。

具体地说,私修家谱通过姓氏原始、迁徙本末、世系渊源的展现,起着追踪溯源、联宗收族,维系和强化宗族的作用。尤其到了明清时期,家谱的作用已经上升到规范族人行为准则的一种约束力,其姓氏文化也得到大力的发展,为现在历史学家研究历史提供了大量的民间史料。

总之,家谱在我国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形成有独特内涵、浸润着民族情愫的谱牒文化,它已经成为历史学家探究真实历史的考证资料,它的文化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的产生与发展,同社会群体氏族、家族、家庭相联系,它的功能是随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变化而改变,从社会功能至政治功能再回归到社会功能,自有文字家谱以来,总的发展趋势是由贵族到士族再到平民,维系和凝聚的人群也越来越广。它从家族史的角度来阐释、反映、印证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对我们今天弘扬民族文化,热爱祖国,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研究社会学、人口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科学家们公布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人类家谱 ,这是一个由3600多个个体基因组序列编织而成的共同祖先,可以追溯到10多万年以前,为我们这个物种的深邃过去和复杂现在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一瞥。

这个巨大的家谱是由现有的数据集拼接而成的,包含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现代遗传信息,以及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等已灭绝人类亲属的样本。科学家能够从这个综合框架中确认人类 历史 上的重大事件,如我们的物种从非洲迁出,同时也遇到了关于过去人口的意外,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了解。

周四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称,其结果是一个"现代和古代人类的统一谱系",显示了计算方法"恢复个体和种群之间的关系以及识别古代样本后代"的力量。尽管这项特殊的研究集中在人类身上,但该团队指出,同样的方法可以用于几乎任何其他物种。这项工作中提出的统一谱系,代表了建立对人类基因组多样性全面理解的基础,包括现代和古代样本,这使得应用范围从改善基因组解释到破译我们最早起源。

基因组是如何制造一个生物体的蓝图,每个人的细胞中都带有一个独特的版本。这些基因单元包含大量的异质信息,这些信息通常由不同的技术产生,长期以来,这给希望结合各种数据集的科学家带来了计算上的障碍。研究的创新之一是一种新的算法,可以更有效地将所有这些信息整理成一个单一的家谱或树状序列。通过揭示延伸到我们史前深处的人类个体和种群之间的关系,该方法绘制出了我们人类家族随着时间推移的231亿条祖先世系。

这些发现证实了从考古学证据中得知的许多迁移时间,但数据中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影响。例如,新的家族树暗示人类首次到达北美是在56000年前,比目前估计的时间早得多,并指出人类迁移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时间比该地区最早的居住证据早了整整10万年。这些诱人的结果并不一定意味着这些迁移的时间线应该被推后,但它们确实提供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途径,向前推进。

为此,该团队希望继续为这棵史无前例的家谱添加分支。虽然这个项目的初始版本包含了几千个人的遗传信息,但研究人员说,这种方法在未来的迭代中可能会容纳数百万个基因组,为我们庞大的人类家族提供一个不断发展的肖像。

家谱的封面

家谱的形式

家谱的主体形式,叫世系图,长这个样子

世系图分为宝塔式图谱、树系图谱、线性图谱和牒记式图谱(无图,曾以是以文字叙述先人事迹)

树系图谱

线性图谱

再来说说,为什么要写家谱呢?

目的是记载自己家族的光辉史,以及记载家族的历史和发展。

一般是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家中德高望重的人提出,我们是不是该写家谱了。大家一致决定好,然后如果祠堂的钱够,那就直接从祠堂拿钱,开始写家谱。如果祠堂没钱,那就大家捐钱。如果是家族第一本家谱,那就由德高望重的人决定辈分什么的。

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家谱了,可能是由于迁移或者其它原因造成的,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可以两种办法解决,一是回到原来的祖籍,请家谱;另一种就是重修家谱。

家谱的内容都有什么?

一、写清楚姓氏源流。

意思就是同一族姓的来源、迁移等。中国上下五千年,渊源古老,如果没有家谱,后人就很难搞清楚。每套《家谱》都认清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二、写清楚堂号。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者是史祖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也有很多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比如:王,胡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自创的,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很多重修家谱的情况,只能用自创堂号。

三、家训和家族的历史。

很多家谱中,都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流传到后世了,比如我们熟悉的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

家训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

(一)、注重家法、国法

(二)、和睦宗族、乡里

(三)、孝顺父母、敬长辈

(四)、合乎礼教、正名分

(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四、有功绩和品行之人的传纪。

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最忌溢美之词。这也是评价一部“家传”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准。

五、家族中人的诗文著作。

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在这部分进行续补时,更需精心挑选,慎重录入,把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文献传给后代。

六、祖先、老照片、风水图等。

这里的祖先、老照片好理解,其中风水图主要只祠堂图、墓土。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所以在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甚至详记地理方位。有的族谱中还要把故居和村庄图放上。

最后补充一点,女孩可以上家谱吗?

古时认为,女孩是嫁给别人的就是别人家的人了,不过也有例外,就是终身不嫁的女性,就有机会上家谱,当然女孩子是没有权力拥有家谱的。不过现代修家谱也有例外,因为有可能小辈都是女孩子了,所以也有女孩保存家谱、传家谱和修家谱的情况出现。

现当代通常可以分为六大部分。

一、序

序就类似于现在书的序,可以由族中得望高的人写,也可以由外人写。主要是通过另一个或另几个人的眼光来看待这本族谱。通常情况下,新序在前面,旧的序也要包含在内并排在新序后面。

二、简介

即使是对于自己的家族,能全面了解的人也不多,所以

需要首先简介一下自己家族,可提及的内容有:刻谱凡例、本族谱本次创修(修订)参与人员、时间、为什么要修订;此次编码的依据是什么;家族的整体情况、历史、迁移史、当前分布、人数;本族宗派、字辈,即记录每一代人起名规则;祖坟所在地、祖坟中各代分布图;对祖先事考查、考证。

总之,这里不具体到某一个人,只是对整个家族进行整体描述。

三、人物志

其实一本家谱本身就是人物记录,但通常情况下,家谱中会记录某一个或多个优秀的典型人物或团体。而记录这些优秀人物时,常常格式多样,有该人的传记、他写的文章书稿、获得过的功名、官名、、画像、碑记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把同姓历史名人强编入本族谱,即使是小小提示也不可。因为后人续谱时,常常会因为这一次信以为真,而以讹传讹。

四、世系表

世系是家谱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最简单的家谱,有时只有一个世系表。

世系表是记录家族中每个人的关系,用计算机中的术语,这种一对多的结构是“树”状结构,但实际中的往往会比较复杂。当一个家族很大、人数很多时。会出现嗣出嗣入(通过过继、领养、送人)、迁入迁出的现象。

五、世略表

通常情况下,仅有世系表的家谱其实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面对一些不是名人的名字,除了这几个字,你还能知道什么呢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增加世略表,世略表是记录世系表中每一个族人简历的表。这一部分可以和世系表合二为一,也可以单列。我认为单列更好,因为合二为一,常常导致世系表过肥过大,查找一个成员的时候非常麻烦。

很多家谱中,世略只写到父名、娶妻、生子数及名字数,这样写虽然整体看上去挺规范,实际上也没多大意义,因为世系表本身就可以表示这种信息。我认为世略不一定能做到每个人都有完整的简历,但至少应该有:本人生卒年月、主要职务、职称、主要生活工作地、本人工作简历、主要成绩、妻子姓名、妻子嫁出地、妻子父亲的名、妻子简历、子女名、女儿出嫁地、所嫁人姓名。这样不仅妻方家谱可以通过家谱查到本家族,本家族也可以通过自己家族查到女儿家族。

六、后记

后记写一些感想即可。

扩展资料:

族制开始形成:

它以尊祖、敬宗、睦族为宗旨,根据理学的伦理纲常制定宗规家法来约束族众。"尊祖"必叙谱牒,"敬宗"当建祠堂, "睦族"需赈济族人。修谱建祠,开办义学、义庄,耕种义田,管理祠产,家族活动自然多了起来。家谱的内容也逐渐由记载单一的血缘世系到比较全面记载家族的整体情况,内容愈来愈多,篇幅愈来愈大。不过,相对清代家谱而言,明代家谱的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一般只有谱序、跋和世系图(表)。历史进入满清以后,家谱纂修数量骤增,内容不断增加。就总体情况而论,大致包含以下方面:

一谱序。谱序是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写的赠序,以及跋语等。序跋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家族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任事人员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是了解该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资料。

二谱例、谱论和目录。谱例又称凡例,用条文形式主要阐明族谱纂修原则和体例以及类目安排的理由。谱例强调家族血缘的纯洁性,维护以男子为中心的伦理纲常,表示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谱论一般是摘录前代硕

学名儒论家谱之重要的语录,也有直接把皇帝的喻民榜、喻民诏刊载在谱前,以告诫族人。目录又称总目,说明该谱的卷数,每卷的主要内容。谱例和目录是识谱的入门指南,缘径方可探幽。

三恩纶录。又称恩荣录、褒颂、诰勅、赐谕、告身等。主要登载历代皇帝和中央、地方两级政府官员对家族成员封赠、褒奖文字,举凡勅书、诰命、上谕、御制碑文、祭文、赐匾等,靡不备载。

四记。一般家谱都有先祖像赞、小传,把本族先祖中有显赫身份的人绘成遗像载诸谱端,并附像赞。大多数家谱不仅有先祖像赞,还有列传,对本族名望著世或德行懿范者列传志行,包括节妇、烈女,附载年谱、寿序、墓志铭、祭文、行述、碑铭等。

五族规、家训。这是每部家谱必载的内容,要敬宗收族,没有一定的族规、家法不行。族规、家训的内容十分庞杂,除了传统的宗法内容外,还有诸如财产继承、婚姻纠纷、禁盗禁赌、封山禁林等。

六典制。包括冠礼、笄礼、婚礼、祭礼等,有的谱以仪礼统之,含仪文、丧礼的图式、器具和祭品的制作。还有的谱把祠规、祠产、义学、祀田的管理条例和契据也放在典制之内。

七墓图、墓志。墓图绘有所在地地名、方位、四址交界;墓志介绍墓主的生平和墓庐建置情况。湖南家谱特别重视墓图,不少家谱都将其单独列为一卷,有的甚至几卷、十几卷。

八派语。又称辈份诗、班行诗等,没有统一的名称,登载族人排行字辈,有的谱派行或称班次多达八十辈、一百辈。派语在谱中占的份量极小,但却极重要,是一个家族男性成员取名的依据,直接反映出家族内部不同辈分成员之间纵向的、前后相继的关系,以及相同辈分成员之间横向的、平行配合的关系。

九捐款、领谱名目。修谱是族人共同的事,必须大家捐资,是族人对修谱的认同和责任。领谱名目是族谱修完后发给各房各派的登记录。家谱是按房按派编号发放的,不能冒领。编号有的按"千字文",有的按八卦,有的按十二生肖,还有的以修谱宗旨编号,等等。

十世系图。湖南家谱有很多称垂丝图,顾名思义,喻世系子孙绵延不绝,似垂柳丝丝。图实为表,多采欧式,以五世为一图,下五世格尽另起。称始祖为第一世或第一派祖,以此序列,清晰可考。有的谱分外世纪和内世纪。外世纪从受姓始祖至谱尊始祖(或始迁祖)止,内世纪则以始祖(或始迁祖)奉为一世祖或一派祖。

(十一)世系表。湖南多称齿录。按家族辈份、长幼序列,各具派名、字号、生卒年、官阶爵次、婚配、子女情况。

清及清以后家谱的内容大体上如前所述,但并非千篇一律,没有统一的类目设置要求,只是互相参照。因此,不同家谱内容上有增有减,有分有合,但世系图、世系表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不成其为"谱"了。

参考资料:

-族谱

从周生辰回到镇江老宅开始,豪门特有的恩怨大戏,就已经赤裸裸的拉开了大幕。这里有掌控实权,笑面虎的叔叔;面目阴沉,不动如山的弟弟;还有笑容一收,就让人寒毛竖立的继母。

周文幸可以说是一个悲情人物。生在富贵之家的她本来可以过上大**的日子,可是天生体弱的周文幸从出生开始便在医院和梅行家两边跑,在周家和自己的父母身边反而没有待过几天。

生在富贵之家的她本来可以过上大**的日子,可是天生体弱的周文幸从出生开始便在医院和梅行家两边跑,在周家和自己的父母身边反而没有待过几天。

好不容易活到20多岁,身体却还是没有康复,心脏问题严重的她只能在周家安心养病,连出门散步都不能走远。他们将老实憨厚的周生成和小白媳妇时宜团团围住,每前进一步,都步履艰难。

首先是周生辰自己,他想改变家族产业的方向。但明明是自己父亲留给自己的产业,却要看叔叔的脸色行事,甚至连股东也可以对他这个未来掌舵人敷衍了事。

住院后等待手术的过程中又被自己的双胞胎哥哥周文川故意篡改检查结果,导致延误了手术的最佳时机,在病房和周文川吵了一架后周文幸生命垂危,奄奄一息,周文幸把自己最后的一点时间留给了梅行。

梅行一直把她当成亲妹妹看待,直到周文幸因病去世前夕,梅行才意识到周文幸才是他最该珍惜的人,可惜为时已晚,这对CP就此阴阳相隔。

周文幸这个角色外表可爱,人畜无害,其实她也不是省油的灯,而且带有绿茶属性,从周生辰带着时宜来到周家后周文幸曾经先后四次陷害时宜。

至于周生辰的母亲,因为死的太早,没有进入周家家谱,父亲为了给周生辰一个合理的名分,迎娶了秦婉,并要求秦婉对外声称周生辰是她的亲生儿子。

在周生辰单身的日子里,母子、兄弟的关系一直维系着微妙的平衡,但是时宜要与周生辰结婚,打破了这种平衡。秦婉做了这么多年的当家主母,虽然对周生辰也还不错,但更重视自己的亲生儿子。尤其要将这么大的家业交给周生辰,她的心里是不平衡的。

周文川自从知道周生辰不是自己的亲兄弟后,频频作妖,不是对周生辰下手,就是对时宜下手,三番五次想将他们夫妻置于死地,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争夺周家的庞大家业。

《一生一世美人骨》中的周文幸做的坏事更多,剧版已经对这个角色进行了适当的美化。周文幸因病去世的这段剧情是本剧的一大泪点,有的 观众觉得周文幸这个角色很悲情,值得同情。

其实回过头来看她所做的一切,先后四次陷害时宜、利用周生辰和梅行,为了保护一个亲人去伤害另外几个亲人,可以说拎不清的周文幸根本不值得同情。

如何供奉家谱

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始祖如有几个妻子,谁是嫡,谁是庶?他们各有几个儿子,名叫什么?他们的妻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家族的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