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姓的家谱文献
田氏族谱五十卷,(明)朗盥纂,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江永县档案馆。
福建宁化田氏家谱,(清)田万先编,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
田氏续修族谱三卷,著者待考,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鸿门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萧山道源田宗谱六卷,(清)田廷耀等重修,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紫荆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西五台田氏家谱一卷,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山西省五台县档案馆。
河南开封田氏家谱,(清)田俽修,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德蔚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湖南田氏重修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田裕珍纂修,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紫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河南开封田氏家谱,(清)田俽重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德蔚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绍兴山阴湖塘田氏宗谱四卷,(清)田有岳岳等续修,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五丰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四川遂宁田氏族谱一卷,(清)田应平、田昌琨修,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遂宁县派出所。
鹰门郡田氏族谱四十卷,(清)孙一克纂,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江永县档案馆。
湖南湘乡田氏三修族谱四十一卷,首三卷,末一卷,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上中下三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浙江萧山欢潭田氏宗谱四十八卷,(清)田绳祖等重修,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荆茂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欢潭乡欢联村(缺第一卷)。
浙江萧山田氏宗谱,(清)田增鑫重修,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守正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田氏宗谱九卷,首一卷,(清)田广湘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田氏宗谱六十卷,著者待考,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江永县档案馆。
田氏宗谱四卷,田玉峰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安徽省阜阳市档案馆。
田氏族谱六卷,首卷上下册,著者待考,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雁门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山西八甲口田氏家谱,(现代)田林雨编,1989年10月铅印本一册。
湖南田氏重修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田裕益篡,清咸丰己未年(公元1859年)紫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全国田氏族谱十七卷,(民国)田子宽六修,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紫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全国田姓族谱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元年(公元19l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来凤县志办公室。
湖南田氏合修族谱四十四卷,首一卷,(民国)田稷开修,田才成纂,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雁门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浙江上虞永丰乡田氏宗谱十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上虞永丰乡田氏宗谱十卷,著者待考,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上虞永丰乡田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民国)张美翊纂修,民国四年(公元19l5年)凤鸣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溧水田氏宗谱十三卷,(民国)田弼臣纂,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荆茂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溧水县群力乡爱民口家边村。
河北临榆田氏两世清芬录八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河南开封大粱田氏家谱一卷,(民国)吴兰孙续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扬州田氏宗谱二十四卷,(民国)田成棋等重修,王耀堂编辑,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河北秦皇岛临榆田氏家谱六卷,首一卷,谱余五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东德州安德田民家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四卷。现被收藏在山东省德州市图书馆。
湖南醴陵头田氏河分六修谱二十六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铅印本,今仅存第二十四~二十六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田 光:燕国著名的侠士,他结识燕太子丹后,曾把荆轲推荐给 太子丹以谋刺秦王政,太子丹要田光保证不泄密,田光便抽刀自尽,让太子放心,又激励了荆轲。
田 文:战国时,齐国大臣。他轻财下士,门客三千号"孟尝君" ,是"战国四君子"之一。
田九成:明初农民起义军首领,他在陕西勉县,以白莲教组织农 民起义。
田 横:本齐国贵族,秦末从兄起兵,重建齐国。楚汉战争中, 自立为齐王,兵败奔彭
越。汉建立,率五百人逃亡海岛,因不愿称臣于汉,全部自杀,此岛后称"田横岛"。
田 何:今文易学的开创者,专治《周易》,西汉立为博士的今文易学,都出于他的传授
田 单:战国时人。最早采用火攻战术的大将,曾采用火攻战术击败燕军、收复70多城。
田 骈:战国时思想家,齐国人。他治学黄老,借道明法,讲学 稷下,善于雄辩,与慎到齐名。
田 忌:战国时期齐国人,因以“下对上、上对中、中对下”的完美战术赛过齐王,因而被人赞不绝口,名亦留青史。
司马穰苴--本姓田,官至齐国司马,著有司马穰苴兵法,《史记》有传
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字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漱人、汉仙等。话剧作家,戏曲作家,**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文艺批评家,社会活动家,文艺工作领导者。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湖南长沙人。
生平
多才多艺,著作等身。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1930年加入中国***。
1949年后田汉任职文化部戏曲改进局、艺术局局长。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1979年4月平反,在北京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成就
田汉一生从事于文艺事业,创作话剧、歌剧60余部,**剧本20余部,戏曲剧本24部,歌词和新旧体诗歌近2000首。其中《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后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话剧代表作有《获虎之夜》、《名优之死》、《乱钟》、《回春之曲》、《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及改编戏曲剧本《武则天》、《江汉渔歌》、《白蛇传》、《金鳞记》、《西厢记》、《谢瑶环》等。《关汉卿》代表田汉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有天津的练古典式摔跤的大力士田雷,全国摔跤比赛130公斤级冠军,曾获亚洲锦标赛冠军,还有一个叫田勇的,全国八运会男子柔道最重量级冠军,也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可惜对他们宣传太少,因为他们从事的是冷门运动,好象田姓体育人容易出大力士,现在辽宁男篮的田原也是身高体壮。
田孟玉
深圳市公安局局长
田纪红,河南省省长
田迪。鲁能的老总
孙武原姓田,因功被齐景公赐姓孙!这是最让我气愤的一件事了!要不然就有<<田子兵法>>!
田应弼:明朝后期御史大夫
田应扬:明朝后期兵部尚书
田纪云曾任国家副主席
田馥甄 也就是hebe (she)
最重要的是:
齐国后期的君主都是姓田
(齐地是田氏后裔的原居地,也是田氏族姓的大本营。秦灭齐后,将一部分田氏豪杰 迁往关中,虽然如此,齐地的田氏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地方势力,他们视秦为敌,亡秦之 心不死,伺机东山再起。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六 国旧贵族乘势而起,齐地的田氏则一马当先。率先称齐王的是狄(今山东高青县一带)人 田儋。当陈胜派大将周市东定齐地时,田儋杀死狄县令,召集当地豪吏子弟说:“诸侯皆 反秦自立,齐,古之建国;儋,田氏,当王。”(《汉书•田儋传》)于是田儋自立为王, 攻击周市,很快占领了原有的齐国故地。公元前208年,田儋被秦将章邯所杀,儋堂弟 田荣率残兵逃到东阿。齐人听说田儋已死,于是重立故齐王田建之弟田假为齐王,。田角 为相,田间为将,以抗击各路诸侯。逃至东阿的田荣与项羽的楚军达成联合,击败章邯, 田荣便与田假争夺齐王的名号。田假抵挡不住田荣的进攻,逃到项羽处躲避起来。田荣 便立田儋之子田市为齐王,自己为相,荣弟田横为将,重新统治齐地。由于田假躲在项 羽处,田荣与项羽反目成仇。齐将田都投靠项羽。秦亡后,项羽分封,自立为西楚霸王, 分立十八个诸侯王,在齐地立三王,田市更为胶东王,田都为齐王,故齐王田建之孙田 安为济北王。田荣对此极为不满,起兵赶走田都,攻杀田市、田安,自立为齐王。项羽 闻此消息,挥师北上,田荣兵败被杀。田荣弟田横重新收拾人马,在城阳(今山东莒 县)起兵反攻项羽。恰在此时,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项羽无暇顾齐,释齐而归,于是 田横收复了齐地,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自立为相。后来田广被刘邦汉军俘获,田横 便自立为齐王,与刘邦对抗。不久,刘邦统一天下,田横畏惧,率徒属500余人逃到海 中的小岛(今田横岛)。刘邦深知田横兄弟在齐地的潜在势力,田横一日不死,刘邦一日 不安,于是派使者持赦令召田横,并发话:“(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 且发兵加诛。”(《汉书•田儋附田横传》)此时的田横已深知自己的处境,便只率随从二 人前往,比及洛阳附近,田横自杀,不久,二随从也自杀殉横,刘邦闻之曰:“‘嗟乎, 有以!起布衣,兄弟三人更王,岂非贤哉!’为之流涕……以王者之礼葬横。”(同上)对 留在海岛上的500余人,刘邦也放心不下,再派人前去招安,当岛上的500余人听到田 横的死讯后,以集体自杀来殉祭田横,这一冲天壮举历来为后人所感慨和敬佩,刘邦 “于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同上)秦末田氏后裔的复辟势力至此结束。秦汉之际, 田氏后裔中先后有田儋、田市、田荣、田广、田横、田假、田都、田安等8人称齐王,在 齐地为王十余年,足以见田氏后裔在齐地的势力!
据《后汉书》、《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记,田安曾被项羽封为济北王,刘邦建汉,田 安失国,因其当过齐王,齐人称其家族为“王家”,因此以“王”为氏,如青州王氏,陈 留(今河南开封一带)王氏等均出自田安,而在这些田氏后裔的王氏中最有名的当属东 平陵(今山东济南附近)王氏,即王莽家族。有人以为王莽出自田氏,实是自托,想借 田氏以抬高身价。其实当时改姓王氏的不止王莽一族,上述青州王氏和陈留在王氏与王 莽同出田安之后。西汉文、景帝期间,田安孙王遂居东平陵,生子王贺。汉武帝时,王 贺任绣衣御史,免官后举家迁往魏郡,生子王禁,禁官至廷尉史,公元前71年,王禁生 女王政君,即后来的汉元帝皇后、汉成帝之母,王氏由此发迹。王禁一共生有四女八男, 王莽是王政君的亲侄子,其父王曼早死。从王莽伯父王凤任大司马起,王氏叔侄控制了 西汉最后四十年的大权,直至王莽建立“新”朝。这期间,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 诸曹,分居要害,遍布朝廷。王氏共出了十侯五大司马,这在中古历史的家族史上是不 多见的现象。王氏家族势力迅速膨胀起来。自王凤任大司马起,王氏子孙一个个飞扬跋 扈,荒*无度,然王莽却能折节恭俭,勤身博学,疏散家财,收赡名士,博得上下的赞 誉,并且爵位益尊,节操愈廉。在一片赞誉声中,王莽当上了大司马,总揽朝政,一改 往日的言行,加紧篡汉。公元8年,’王莽称帝,国号为新。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王 莽实行改制,但不合时宜的改制,不仅没有解决社会问题,反而引起了赤眉、绿林农民 起义。公元23年,王莽被杀,更始帝下召大赦“非王莽子孙,他皆除其罪,故王氏宗族 得全”(《汉书•王莽传》)。东汉人王符以为“(王)莽之行诈,实以田常之风。”(《潜 夫论•志氏姓》)也就是说王莽的所作所为是继承了田常的风格,由此可见,时至西汉末 年,人们仍然能够感受到齐地文化与关中文化的差异。此后,史书上再难见齐地田氏后 裔的活动。秦、西汉时期,田氏后裔的活动中心主要在齐地,西汉中期开始转向关中一 带。 )
田完公元前十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追封前代圣王——舜裔妫满陈侯史称胡公满传胡公满十世孙陈完陈宜公杀太御寇妫完与御寇私交相厚陈完恐祸及便逃于齐陈完谦逊礼向贤名齐桓公赏识任命其公(管理工匠官)并封于田其孙采氏称田姓尊田完田姓姓始祖
田姓源五 1.田姓自陈氏陈胡公陈满据《史记·田完世家》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陈厉公陈佗陈完陈内乱齐改称田氏说齐桓公封于田氏称田氏
2.自黄姓所改据《明史》所载明初辅佐惠帝黄澄削藩策激怒诸侯杀其黄经避祸改田终迁居今湖北咸宁带世孙田姓
3.自锺姓所改补充:魏征西军钟字士季钟繇助司马炎灭蜀打压邓艾准备与姜维策划谋反事情败露士兵乱箭射死仅40岁留钟繇故河南葛钟姓怕受株连繁体锺字抽田字作自姓所钟繇死葬于颍川社故今仍叫田庄
4.自官名田即甸应商王派驻都城外农垦职官职赋田事姓卜辞记载田官朝廷管理提供谷物、龟甲其官世代承袭故官氏春秋晋田苏、宋田丙、鲁田饶、魏田、燕田光
5.自其少数民族并州田姓源匈奴金真阿哈氏汉姓田清贵州思南府土司姓田土家族其家族字辈:祖宗庆兴应、景儒茂仁宏等西夏姓田者今苗、瑶、彝、土家、、蒙、藏、满、朝鲜族等姓
公元前三九田完八世孙田齐康公放逐海自立君史称田代齐见田姓齐首都山东临淄发祥期跃于政坛田姓析田姓先秦期已布于今山西、河南、北京、湖北等传田重孙齐秦所灭齐王田建迁于共(今河南辉县)其田姓始向西、北逃难久秦末起义军四起田姓家族闻风八裂称王煊赫久均纷纷垮台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言强迁关东豪族于关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诸田亦强迁列发展京兆带望族田姓各族迁徙至北平(今河北满城北)汉代始今川、鄂、湘、黔交界带汉族些少数民族已少田姓三两晋南北朝由于社荡田姓避乱南迁说田姓已布于江游区亦迁山西太原、宁夏固原、津等唐代宗田承嗣封雁门郡王落籍宋代前田姓主要北部部播迁河南田姓基始祖宋代田瑜颍川汝阴田姓基祖虢州团练使田令芳际田姓始迁今福建、广东者田希圣闽、粤始祖原居浙江杭州四传至田衍移居福建宁化田衍孙田滋茅于宋末徙居福建汀滋茅松岗迁广东海阳(今潮安)徙埔埔基始祖传至田文兄弟五俱移广东程乡(今梅县)文聪、三盛移居广东惠明清际田姓已播及江南北广区域清代叶始闽粤田姓陆续迁至台湾进移居海外者今田姓全布广泛河南、四川、山东、河北等省述四省田姓约占全汉族田姓口百四十三
田姓家谱目录
代 1167全田氏族谱十七卷(民)宽六修 民元(1912)紫荆堂木刻本
十八册 河北注:该族散居于安徽、陕西等
1168全田姓族谱卷 民元(19l2)续修 钞本 湖北凤县办
注:该族散居湖南、湖北、四川三省交界区
1169河北秦皇岛临榆田氏家谱六卷首卷谱馀 五卷(民)田玉修 袁绍昂编
民十三(1924)钞本 七册 北图
1170山西五台田氏家谱卷 清道光二十五(1845)写本 山西五台县档
1171江苏湮水田氏宗谱十三卷(民)田弼臣纂 民六(1917)荆茂堂木字本
江苏溧水县群力乡民口家边材 注:谱初修於明德元
1172江苏扬州田氏宗谱二十四卷 (民)田棋等重修 王耀堂编辑
民间木字本 二十四册 四川图
1173浙江萧山道源田宗谱六卷 (清)田廷耀等重修 清道光十七(1837)紫荆堂木
字本 六册 浙江图 美注:名《萧山田氏家乘》
1174浙江萧山欢潭田氏宗谱四十八卷 (清)田绳祖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1904)荆茂
堂刊本 南浙江萧山县欢潭乡欢联村 (缺卷1)
注谱始修於明洪武三十凡十修
1175浙江萧山田氏宗谱卷(清)田增鑫重修
清光绪三十(1904)守堂木字本 辽宁图
1176浙江绍兴山阴湖塘田氏宗谱四卷 (清)田岳岳等续修
清光绪三(1877)五丰堂木字本 本美
注:名《湖塘田氏家乘》
1177浙江虞永丰乡田氏宗谱十卷首卷(民)张美翊纂修 民四(19l5)
凤 堂木字本 北图 北京北京师 历史所 河北 吉林
哈尔滨师 海图 浙江图
注:田谊始修於明万历三十
1178 福建宁化田氏家谱卷(清)田万先编 清雍十(1732)写本
册台湾
1179山东德州安德田民家谱□□卷 民二十六(1937)木刻本
山东德州市图(存卷24)
1180河南封田氏家谱卷 (清)田俽修 清咸丰元(1851)德蔚堂刻本
册 北图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
1181河南封田氏家谱卷 (清)田俽重修
清同治九(1870)德蔚堂刻本 册 北图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
1182河南封梁田氏家谱卷 (民)吴兰孙续修
民十(1921)铅印本 辽宁图 美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
1183河南睢阳卫田氏家乘二卷 (清)田志肃补修
清光绪二(1876)补修 民七(1918)田氏石印本 河南图
注:附《琴舫谱》卷
1184湖北阳白沙坪田氏族谱六卷 (清)田宗达 田尊贵主修
清光绪七(1881)木刻本
湖北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1185湖北阳池口田氏族谱卷
民二(1913)钞本 二册
湖北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1186湖北阳桃山田氏族谱六卷
木刻本 湖北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存卷6)
1187湖南田氏重修族谱十二卷首卷卷
田裕珍纂修 清咸丰十(1860)紫荆堂木字本 十四册 北图 历史所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初该族散居湘乡、湘潭等
1188湖南田氏合修族谱四十四卷首卷
(民)田稷修 田才纂
民四(1915)鹰门堂木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
注:该族散居於宁乡、益阳等
1189湖南醴陵醴西田氏五修族谱十八卷
田复书修 田泰富纂 清光绪十九(1893)字本
湖南图(存卷1、3、5、79、1014、17)
1190湖南醴陵田氏河六修谱二十六卷
民二十七(1938)铅印本 湖南图(存卷2426)
1191湖南湘乡田氏三修族谱四十卷首三卷末
卷 清光绪三十(1904)宇本
湖南图(存卷首、、)
1192四川遂宁田氏族谱卷
田应平 田昌琨修 清光绪十七(1891)重修本 四川遂宁县派所
1193 田氏族谱五十卷
朗盥纂 明宣德三(1428)写本 湖南江永县档
1194 鹰门郡田氏族谱四十卷
孙克纂 清同治十(1872)写本 湖南江永县档
1195 田氏宗谱九卷首卷
田广湘修 清光绪三十(1905)字本 十册 北图
1196 田氏宗谱六十卷
清宣统三(1911)写本 湖南江永县档
1197 田氏宗谱四卷
由玉峰纂 安徽阜阳县档
田完公元前十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追封前代圣王——舜裔妫满陈侯史称胡公满传胡公满十世孙陈完陈宜公杀太御寇妫完与御寇私交相厚陈完恐祸及便逃于齐陈完谦逊礼向贤名齐桓公赏识任命其公(管理工匠官)并封于田其孙采氏称田姓尊田完田姓姓始祖
田姓源五 1.田姓自陈氏陈胡公陈满据《史记·田完世家》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陈厉公陈佗陈完陈内乱齐改称田氏说齐桓公封于田氏称田氏
2.自黄姓所改据《明史》所载明初辅佐惠帝黄澄削藩策激怒诸侯杀其黄经避祸改田终迁居今湖北咸宁带世孙田姓
3.自锺姓所改补充:魏征西军钟字士季钟繇助司马炎灭蜀打压邓艾准备与姜维策划谋反事情败露士兵乱箭射死仅40岁留钟繇故河南葛钟姓怕受株连繁体锺字抽田字作自姓所钟繇死葬于颍川社故今仍叫田庄
4.自官名田即甸应商王派驻都城外农垦职官职赋田事姓卜辞记载田官朝廷管理提供谷物、龟甲其官世代承袭故官氏春秋晋田苏、宋田丙、鲁田饶、魏田、燕田光
5.自其少数民族并州田姓源匈奴金真阿哈氏汉姓田清贵州思南府土司姓田土家族其家族字辈:祖宗庆兴应、景儒茂仁宏等西夏姓田者今苗、瑶、彝、土家、、蒙、藏、满、朝鲜族等姓
公元前三九田完八世孙田齐康公放逐海自立君史称田代齐见田姓齐首都山东临淄发祥期跃于政坛田姓析田姓先秦期已布于今山西、河南、北京、湖北等传田重孙齐秦所灭齐王田建迁于共(今河南辉县)其田姓始向西、北逃难久秦末起义军四起田姓家族闻风八裂称王煊赫久均纷纷垮台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言强迁关东豪族于关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诸田亦强迁列发展京兆带望族田姓各族迁徙至北平(今河北满城北)汉代始今川、鄂、湘、黔交界带汉族些少数民族已少田姓三两晋南北朝由于社荡田姓避乱南迁说田姓已布于江游区亦迁山西太原、宁夏固原、津等唐代宗田承嗣封雁门郡王落籍宋代前田姓主要北部部播迁河南田姓基始祖宋代田瑜颍川汝阴田姓基祖虢州团练使田令芳际田姓始迁今福建、广东者田希圣闽、粤始祖原居浙江杭州四传至田衍移居福建宁化田衍孙田滋茅于宋末徙居福建汀滋茅松岗迁广东海阳(今潮安)徙埔埔基始祖传至田文兄弟五俱移广东程乡(今梅县)文聪、三盛移居广东惠明清际田姓已播及江南北广区域清代叶始闽粤田姓陆续迁至台湾进移居海外者今田姓全布广泛河南、四川、山东、河北等省述四省田姓约占全汉族田姓口百四十三
田姓家谱目录
代 1167全田氏族谱十七卷(民)宽六修 民元(1912)紫荆堂木刻本
十八册 河北注:该族散居于安徽、陕西等
1168全田姓族谱卷 民元(19l2)续修 钞本 湖北凤县办
注:该族散居湖南、湖北、四川三省交界区
1169河北秦皇岛临榆田氏家谱六卷首卷谱馀 五卷(民)田玉修 袁绍昂编
民十三(1924)钞本 七册 北图
1170山西五台田氏家谱卷 清道光二十五(1845)写本 山西五台县档
1171江苏湮水田氏宗谱十三卷(民)田弼臣纂 民六(1917)荆茂堂木字本
江苏溧水县群力乡民口家边材 注:谱初修於明德元
1172江苏扬州田氏宗谱二十四卷 (民)田棋等重修 王耀堂编辑
民间木字本 二十四册 四川图
1173浙江萧山道源田宗谱六卷 (清)田廷耀等重修 清道光十七(1837)紫荆堂木
字本 六册 浙江图 美注:名《萧山田氏家乘》
1174浙江萧山欢潭田氏宗谱四十八卷 (清)田绳祖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1904)荆茂
堂刊本 南浙江萧山县欢潭乡欢联村 (缺卷1)
注谱始修於明洪武三十凡十修
1175浙江萧山田氏宗谱卷(清)田增鑫重修
清光绪三十(1904)守堂木字本 辽宁图
1176浙江绍兴山阴湖塘田氏宗谱四卷 (清)田岳岳等续修
清光绪三(1877)五丰堂木字本 本美
注:名《湖塘田氏家乘》
1177浙江虞永丰乡田氏宗谱十卷首卷(民)张美翊纂修 民四(19l5)
凤 堂木字本 北图 北京北京师 历史所 河北 吉林
哈尔滨师 海图 浙江图
注:田谊始修於明万历三十
1178 福建宁化田氏家谱卷(清)田万先编 清雍十(1732)写本
册台湾
1179山东德州安德田民家谱□□卷 民二十六(1937)木刻本
山东德州市图(存卷24)
1180河南封田氏家谱卷 (清)田俽修 清咸丰元(1851)德蔚堂刻本
册 北图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
1181河南封田氏家谱卷 (清)田俽重修
清同治九(1870)德蔚堂刻本 册 北图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
1182河南封梁田氏家谱卷 (民)吴兰孙续修
民十(1921)铅印本 辽宁图 美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
1183河南睢阳卫田氏家乘二卷 (清)田志肃补修
清光绪二(1876)补修 民七(1918)田氏石印本 河南图
注:附《琴舫谱》卷
1184湖北阳白沙坪田氏族谱六卷 (清)田宗达 田尊贵主修
清光绪七(1881)木刻本
湖北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1185湖北阳池口田氏族谱卷
民二(1913)钞本 二册
湖北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1186湖北阳桃山田氏族谱六卷
木刻本 湖北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存卷6)
1187湖南田氏重修族谱十二卷首卷卷
田裕珍纂修 清咸丰十(1860)紫荆堂木字本 十四册 北图 历史所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初该族散居湘乡、湘潭等
1188湖南田氏合修族谱四十四卷首卷
(民)田稷修 田才纂
民四(1915)鹰门堂木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
注:该族散居於宁乡、益阳等
1189湖南醴陵醴西田氏五修族谱十八卷
田复书修 田泰富纂 清光绪十九(1893)字本
湖南图(存卷1、3、5、79、1014、17)
1190湖南醴陵田氏河六修谱二十六卷
民二十七(1938)铅印本 湖南图(存卷2426)
1191湖南湘乡田氏三修族谱四十卷首三卷末
卷 清光绪三十(1904)宇本
湖南图(存卷首、、)
1192四川遂宁田氏族谱卷
田应平 田昌琨修 清光绪十七(1891)重修本 四川遂宁县派所
1193 田氏族谱五十卷
朗盥纂 明宣德三(1428)写本 湖南江永县档
1194 鹰门郡田氏族谱四十卷
孙克纂 清同治十(1872)写本 湖南江永县档
1195 田氏宗谱九卷首卷
田广湘修 清光绪三十(1905)字本 十册 北图
1196 田氏宗谱六十卷
清宣统三(1911)写本 湖南江永县档
1197 田氏宗谱四卷
由玉峰纂 安徽阜阳县档
#五年级# 导语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据研究,中华古姓来源于图腾崇拜,系氏族徽号或标志。以下是 整理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五年级下册姓氏研究报告怎么写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姓田,我也姓田。于是我想了解一下田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田姓在人口的数量排位。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田姓的来源:妫姓,田姓出自妫姓,为妫满之后。陈国灭亡后,陈胡宫后裔陈完逃到齐国,后以田为氏,得姓始祖为陈后完。
田姓的历史名人:
1、田穰苴。
田穰苴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
2、田单。
战国时期齐国名将,齐国远房宗室。
3、田齐桓公。
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 代国君。
4、田横。
齐王田荣的弟弟,秦末从兄起兵,重建齐国。楚汉战争中,自立为齐王,兵败奔彭越。汉建立,率徒五百人逃亡海岛,因不愿称臣于汉,全部自 杀。
5、田锡田。
清代书法家,好收藏金石文字,著有《书学偶录》。
6、田文镜。
汉军正黄旗人,清代大臣,为雍正之心腹。雍正即位后,历任山西布政使、河南巡抚、河南总督、兵部尚书,后又兼领山东,称河东总督。
7、田兴恕。
清代将领。行伍出身,因镇 压太平军、贵州苗民起义,而历任青州镇总兵、贵州提督、贵州巡抚、钦差大臣等职。
田姓的现状: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山东、贵州四省,大约占田姓总人口的35%。其次分布于四川、湖南、陕西、山西、湖北,这五省又集中了29%的田姓人口。河北为当代田姓第一大省,居住了田姓总人口的11%。
全国形成了以河北、贵州为中心的中原冀豫鲁、川湘两个田姓高聚集区域。在600年期间,田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西部回迁的流动十分强劲,大于由北向南的迁移。
四、研究结论
田姓源头众多,历史最久远的当属出自妫姓的一枝,妫姓相传是舜的后裔,武王灭商后,妫姓中的妫满被封为陈侯,称陈胡公,后裔姓陈。春秋时,陈历公之子陈完为避祸逃亡齐国,齐恒公封他于田,陈完以地为姓,改称田氏,陈完成为田姓始祖。历,外族因种种原因改姓为田也是田姓来源之一。
2五年级下册姓氏研究报告怎么写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们的学校里,很少有人姓“曹”,在妈妈的单位里也很少有姓“曹”的同事,“曹”姓是最多的吗?“曹”姓的名人有哪些?“曹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曹”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我上网查了一下“曹”姓是不是最多。曹姓,中华姓氏之一,三国时期魏国国姓,主要源自上古时期火正祝融支系和西周王族支系,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二十六,2018年排名第三十五。宋代曹姓在川甘地区和中原比较兴盛,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四川,甘肃四省,占全国人口058%,总人口约730余万。现如今,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四川三省,大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江苏、安徽、山东、湖北、湖南,五省的曹姓又集中了31%。河南为曹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10%这证明了“曹”姓不是最多的。
我从书上知道了姓“曹”的曹雪芹。我还查了一下百度。知道了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四、研究结论
1、我国“曹”姓历史悠久,“曹”氏家谱原书在宋代。因为宋代家谱已经走向成熟,加上国家对私家谱的提倡,所以“曹”姓宗谱迅速增多,其中的一些还一直保留到今天。
2、在浩瀚历史的长河中,“曹”姓人才辈出。有《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有汉朝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曹操及曹操的儿子:曹丕,曹植,曹冲等。有大孝女曹娥,近代作家曹禺……;现在的文代作家曹文轩……我为我们祖国骄傲。
3五年级下册姓氏研究报告怎么写
一、问题的提出
我身为崔姓子孙的一员,对自己的姓氏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总想知道它的历史,于是,我对崔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了解崔姓的来源和人口数量。
2通过中华崔姓网了解崔姓的历史和人口分布情况,并搜集名人故事。
三、结论
1我国的崔姓源远流长。根据多种古籍的记载,崔氏出自姜姓。崔姓出自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曾经长期是山东望族和中国著姓。开国君主是吕尚。吕尚本来姓姜,因为他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省南阳),从其封姓。吕尚的儿子丁公佶,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市西北),就是崔氏。而这位丁公佶,相传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儿子。由此可见,崔氏中国人是源自姜太公的直系后代,追本溯源还是上古时期炎帝神农氏的子孙。崔姓,算起来大约有3000余年的历史了。
2崔姓人才辈出:有史学家崔鸿魏,唐代大诗人崔颢、崔护,北宋名画家崔白,军马都元帅崔立,元朝名臣崔斌,清代历史学家崔述,书法家崔瑗明代画家崔子忠;当代澳门第三任行政长官崔世安,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娱乐明星崔健、崔智友……我真为崔姓人创造的辉煌感到骄傲。
3中国崔姓分布最多的是辽宁,山东,黑龙江,吉林,河北,天津,山西,北京,河南,甘肃及北方所有省份。而南方诸省较少。
4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崔姓已是我国的一个人口大姓,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8%。新近统计的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崔姓人口约有445万,位列全国姓氏人口第五十四位。
4五年级下册姓氏研究报告怎么写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好多人都姓王,他们经常开玩笑说:“我们一万年前是家!”有几次在家里听爸爸妈妈说:“姓氏是一种历史文化,很值得你去研究哦!”于是,我开始了对王氏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在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来了解王姓的来源与王姓的历史名人。
2、通过历史教科书、报刊来进一步了解王姓人口的数量情况。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王氏的来源:王氏出自“姬”姓。公年前225年被秦氏所灭,其子孙四散,因为是王者之后,所以被称为“王家”,也就是现在的'“王氏”。
2、历的王姓名人:有王羲之、王维、王安石、王献之、王通、王世贞、王之涣、王昌龄、王涵……
3、王姓人口数量:经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信息,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数总数的725%。
四、结论:
5五年级下册姓氏研究报告怎么写
一、问题的提出
老师说,姓氏也是一种汉字的形式,今天我就来查查我的姓氏——“苏”。“苏”姓是怎么来的?历姓苏的名人有哪些?“苏”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苏”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借阅书籍。
2、网络查找。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1、来源
苏姓出自上古帝王颛顼高阳氏。陆终有子6人,其中长子名樊,在夏朝时被封于昆吾(今河南许昌东)。再后来,昆吾氏的子孙中又有人别封于苏(今河南温县一带),其子孙也以封地为姓,姓苏,成为当今苏姓人中最早的一支。
出自古代少数民族中有苏氏。据《汉书》所载,辽东乌桓在汉武帝时附汉,他们分迁至上谷、渔阳、右北等郡地,其中有改汉姓苏的。
回族苏姓起源:苏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回族苏姓大多取自回族名首音。如“苏里曼……之后裔取姓苏。’“苏达尼,就取自第一个音‘苏’为姓”。
2、历史名人
苏秦,建合纵联盟,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苏武,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苏洵,擅长于散文、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苏轼苏辙,北宋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本善,抗日名将,曾任浙江保安部队第三纵队中将司令……
3、现状
苏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四十一位大姓。在两广地区和华北地区比较常见。在当代全国近12亿汉族中。苏姓人群大约占了047%。即每一10000个中国人中姓苏的人至少在47个。总人口大约在564余万。
四、研究结论
1、“苏”姓的来源有三:苏姓出自上古帝王颛顼高阳氏;出自古代少数民族;苏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
2、历,“苏”的名人不多。有策略家苏秦,持节不屈的苏武,文笔甚好的“三苏”父子……
3、2020年苏姓是排名四十一位的大姓,从人口大约在564万。
田姓的家谱文献
本文2023-11-29 10:29:2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79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