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院历史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9浏览:2收藏

会泽院历史,第1张

一、会泽百家,至公天下是什么意思

1997年,云大成立校园文化课题组,由时任校党委副书记的纳麒挂帅。课题组有三大任务:提炼云大精神;统一云大标识;规范云大人的行为。纳麒提议向全校征集。

一位学生拟出“会泽百家,至公天下”,这两句话准确地定位了云大:说浅一点,“会泽百家”讲治学,“至公天下”讲育人,大学不是既治学又育人么?往深里说,“会泽百家”是指大学应为知识载体,“至公天下”是指大学应为社会良知,当知识载体、成社会良知就是大学的历史担当。而且,这八个字用个性来表述共性,会泽院、至公堂唯云大独有,谁也不能分享之,堪称天作之合、天衣无缝

经云大党委批准,这八个字遂成了云大精神。

二、会泽县的历史沿革

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堂琅县,属犍为郡。隋朝属恭州地。

唐初,设唐兴县。

南诏,置东川郡。

大理国,设东川大都督。

元代,为东川路。

明朝时,为东川府。

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隶云南省,开置会泽县驻巧家,翌年迁到钟屏。

民国二年(1913年),裁东川府,改名东川县;

1927年,又复会泽县。1947年,属曲靖专署。

新中国后,改属昭通专署。

1958年10月,撤会泽县并东川市。

1964年12月,恢复会泽县,改隶曲靖地区至今。

三、“会泽百家,至公天下”这句话出自哪里

“会泽百家,至公天下”是云南大学的一位学生提出的。

1997年,云大成立校园文化课题组,由时任校党委副书记的纳麒挂帅。课题组有三大任务:提炼云大精神;统一云大标识;规范云大人的行为。纳麒提议向全校征集。

一位学生拟出“会泽百家,至公天下”,这两句话准确地定位了云大:说浅一点,“会泽百家”讲治学,“至公天下”讲育人,大学不是既治学又育人么?往深里说,“会泽百家”是指大学应为知识载体,“至公天下”是指大学应为社会良知,当知识载体、成社会良知就是大学的历史担当。而且,这八个字用个性来表述共性,会泽院、至公堂唯云大独有,谁也不能分享之,堪称天作之合、天衣无缝呀!

。经云大党委批准,这八个字遂成了云大精神。

四、谁有关于会泽历史文化的介绍

东汉铜洗会泽县名为雍正五年(1727 年)东川知府黄士杰所命。

会泽一词,含义丰富,有三种说法。一说,东川知府义宁认为,会、惠相通,为惠泽于民之意。

一说,是因境内小江,金沙江、牛栏江数水交汇而得名,词意本身就有汇集百川,泽润天下之意。“治滇有善政、护国立奇功”的近代名人唐继尧创立的云南第一所现代高等学府—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就以“会泽百家、至公天下”作为校训沿用至今。

一说,是因会泽的地理位置位于“会川都督府以东(东川),府治临泽”得名。 会泽 开发历史悠久,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堂琅县,属犍为郡。

隋朝属恭州地。唐初设唐兴县。

南诏置东川郡。大理国设东川大都督。

元代为东川路。明朝时为东川府。

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隶云南省,开置会泽县驻巧家,翌年迁到钟屏。民国二年(1913年),裁东川府,改名东川县;1927年又复会泽县。

1947年属曲靖专署。新中国后改属昭通专署;1958年10月撤会泽县并东川市;1964年12月恢复会泽县,改隶曲靖地区至今。

会泽秦汉时为古夜郎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95年被云南省 列为历史文化名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会泽曾因铜矿的开采冶炼铸币而鼎盛一时。

东汉时期,会泽铸造锻打的"堂琅铜洗"闻名遐迩,铜洗的铭文和图案,为滇中最早使用汉文字的实物,是研究中原汉文化对云南影响的实物,。

五、寒假期间能不能进入云南大学参观

大学基本都是开放的,云南大学也不例外。随时可以进去参观。

云大校本部,春天有海棠花,秋天有银杏(现在已经有一点点黄了)。其他季节可以看云大老建筑。

云南大学的很多建筑都是有过名人的足迹。来到云南大学,从正门进去,入目的便是著名的云大龙门道,龙门道便是九十五级台阶,也称“九五台阶”,也象征着对云大学子的祝愿,是他们的成功之道。台阶尽头,便是会泽院。

会泽院,作为云大的标志建筑,是很有看点的。会泽院是经典的法式风格建筑,它的设计者曾经留学法国,回到这里,便设计了如此的一座教学楼。法式建筑在云南可是非常少见的,这也使得会泽院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里,还曾经是抗日战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宣传抗日的阵地呢,不仅如此,这里也是很多名人长待的地方,冯友兰、费孝通等都在这里当过老师。会泽院也因为承载了太多历史文化,被云南省视为省级重点文物,相当珍贵。来到云大,必须要来这里感受一下历史文化的气息。

钟楼,也是水塔,它建于1955年,塔一共有七层,高达27米,这也是云大的标志性建筑。不管任何时候,钟楼都挺拔着,当你抬头仰望它时,便会生出一种豪情。这座钟楼矗立在这儿,警示了很多经过的人,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挺立着,要有担当。现在云大的钟楼已经不会再敲钟了,在修建之初,这座钟楼对于云大人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钟声会伴随着所有人的一天学习。只是现在钟楼已是一座昆明的文化遗产,它就像一个垂暮的老人,被后人们保护起来,只需要看看它,便是美好。

六、“处处无家处处家”这句话出自哪里

出自**《战雷》

这句话的意思是:哪里都不是家,哪里也都是家。

作为一部军事剧,绝对是这几年最棒的国产军事剧,比抗日神剧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虽然写到93师的地方很少,但是最后一集那个“年年难过年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是残军最真实的心声。这也是剧里面的一个bug,这对联是美斯乐难民营门口的对联,那个难民营是70年代才建立的,而这电视剧的机关在解放后不久就出现了。同样的bug在电视剧里面还有很多,但是从电视剧本身来说,已经很不错,有帅哥,有型男,有土鳖,有枪战,对当年打越南的剧情,也有不少的回味。

七、云南大学的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跟随导游游览八十年历史的云南大学东陆园,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12月,1923年四月开始招生,1930年改组为省立东陆大学,1934年又改为云南大学,1938年在熊庆来校长的主导下改为国立。后在50年代的院系调整时云大又多有变动。

云南大学建于原贡院旧址,最早的贡院建在云南府城布政司东,后于明弘治十二年落成于此地,“地处拱辰门(云南府城北门)之右,背负城墙,南临翠海,居高临下,势若踞虎。”是难得的钟灵毓秀之区。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云大东陆园的正门,座北朝南,面向翠湖,翠湖在昆明人心中很是神异,传说常有白马破波而出,给昆明带来祥瑞,因此昆明有“白马庙”,今地名犹存。翠湖昔时又称九龙池,因此地有九个泉眼喷出九股汩汩之水,传说一个风雨交加之夜,电闪雷鸣,空中传来蛟嘶龙吟的搏斗之声,原来是九龙池的九条小龙与圆通寺的两条巨龙鏖斗,天明,九龙所戏明珠被跌入翠湖,湖水因之清澄碧澈。环湖有九条坡俯身向翠湖,有百年贡院旧址贡院坡,有讴歌革命烈士黄疏英的尽忠寺坡,有闻一多先生遇难的西仓坡,有李公仆先生遇难的学院坡,这九条坡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与现实。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腾蛟、起凤两坊,原为贡院东西两大门,东边“腾蛟坊”题写“为国求贤”四个大字,其意很好理解。西边“起凤坊”上题写“明经取士”四字。明经二字讲求贤的方法。明经者,谓“明于经术也”。汉时始以明经射策取士。唐代以六科取士,即一秀才,二明经,三进士,四明法,五明书,六明算。当时以诗赋取进士;以经义录取的,则为明经。清代亦称贡生为明经。为什么中间不开大门?一种说法曰:待云南举人中状元后再开大门。东陆大学成立后两坊成为大门,于1952年弃用,文革后期惨遭拆毁,后于2003年80年校庆时重建,我们方可看到昔日贡院之繁盛,也可领略当日士子从门下走过赶考时的心境。

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云大著名的九十五级台阶,雅称龙门道,“九五”之数,乃天位、君未、尊位,有天子之贵。云南军阀唐继尧在创办东陆大学时有“九五”之举也表明其野心或抱负吧。

龙门道两边多有松鼠出没期间,松鼠是为云大标志性动物,传说从生物实验室跑出,繁衍生息,方有今日规模,松鼠与云大人相处其乐融融,常在人手中觅食,也并不害怕举着大小相机的探奇者。

龙门道尽头便是云大最为著名的建筑会泽院,建成于1923年,由著名的建筑大师张邦翰主持设计,仿造建于1253年的巴黎大学院楼建筑特点,呈“H”型,坐北向南,东西走向,正门安有巨型西式栅栏铁门,阳台大厅均有雕花,大厅内有一内亭,置赤色铜牌,上述陈荣昌《会泽唐公创办东陆大学记》。抗战期间会泽院遭受过三次日军空袭,所幸未造成大面积损伤,后于1946年进行过大面积修缮,在二楼楼顶加有一层平房,滇西名人周钟岳题字“仰止楼”,成为云大第一景:龙门仰止。会泽院正面墙上刻有云大校训:会泽百家,至公天下,为我校九七级学生提出,因云大有会泽院、至公堂,校训也为云大精神,意寓深远,雄浑豪迈。东陆大学建成时唐继尧为止作校训四则:自尊、致知、正义、力行,其间深意自不待言。

卯[卯,读音作máo(ㄇㄠˊ),亦可读作mǎo(ㄇㄠˇ)]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周公旦的第三子茆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从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的史料记载来看,茆、卯二氏为同宗。茆氏的始祖为茆叔,为西周初期周公旦的第三子。其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茆氏,后有简笔为卯氏者。

今山东省定陶、巢县、单县,以及河南省的民权县等地的卯氏族人,据传皆为周公旦第三子茆叔之后裔,姓氏读音作máo(ㄇㄠˊ)。

第二个渊源:源于 ,出自明朝时期 将领石纳,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卯氏 ,原为西北 石姓,明初随军迁居威宁。据威宁卯家沟《卯氏碑序》:“始祖石纳,原系东方鞑靼回,明倡义起兵,率众归……”卯氏后人传说,在先祖时期,因皇帝赐晏,封为卯氏。卯氏在定居威宁后,变教为汉族,是威宁和滇东北地区的大姓之一。

根据《威宁县郊草海边卯家沟先祖石纳将军墓碑》记载:“吾祖原姓石,于明朝洪武十四年间(公元1381年)随大将军沐英征云南,从陕西平凉府迁居到云贵高原的乌撒,吾祖立有战功被朝廷封为将军,统领乌撒卫所,并赐三卯之地(一说三箭之地)屯田戍边,洪武皇帝赐姓卯。

历经六百多年繁衍生息,该支卯氏家族遍及云贵高原,至今人口近十余万。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威宁县、赫章县、纳雍县、织金县、大方县、修文县、毕节市、六盘水市、安顺市、六枝县、镇宁县;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彝良县、会泽县、鲁甸县、永善县、镇雄县、富源县、宣威市、曲靖市;四川省金阳县、德昌县、西昌市。该支卯氏家族所在的乌撒,清朝以后改威宁府,是以彝族苗族为土著,元朝时期转入 ,故现在称威宁彝族苗族 自治县。现散居云贵川的该支卯氏子孙均从威宁县迁出。根据史籍《明实录》的记载,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农历1月,置乌撒卫,隶云南都指挥使司。明王朝统治西南地区时期,当地土著举行多次反叛朝廷的起义,卯氏先祖作为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曾被多次派往云贵高原周边平叛守城,故卯氏族人在征讨过程中散居于云贵高原各地。”

该支卯氏原为 石氏,出身元末明初朱元璋手下将领,后在镇守西南地区时,多次参与乌撒卫所(今贵州威宁)的镇压戍边战争,因功被明太祖朱元璋赐姓为“卯”,因以改姓为卯氏,世代相传至今,姓氏读音作mǎo(ㄇㄠˇ)。

第三个渊源:源于轩辕氏,出自陆终第五子晏安的封地邾,属于以避难改姓为氏。

该支卯氏源出朱氏。朱氏出邑名,源于陆终第五子晏安封于邾,食采于曹;经二十四世传至曹侠,周武王姬发封功臣曹侠于邾子国;至四十四世,仪父仕齐桓公有功,被进爵为子爵,始平王为邾国之君;传至五十四世春秋时,朱茅荑鸿被楚国所并,子孙避乱于沛国,遂将“邾”去“邑”以单字为姓氏,称朱氏。

朱氏传至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明崇祯皇帝朱由检自己吊死在煤山(今北京景山公园)后,部分皇室族人从北京逃出后,躲到山东曹州(今山东菏泽),落户于此。由于朱氏族人们大都能识文断字,常为邻居代写家信、春联等,因此很受邻里的尊敬。

传说,有一次一位朱氏族人与邻友喝酒,酒后失言,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回家后越想越怕,怕消息传出去招来杀身之祸,便决定离开曹州。为了减小目标,族人们分开迁逃,在分离之时,正好是早晨的卯时(清晨5:00~7:00之间),于是大家共同约定,改姓为“卯”,以后遇到姓卯的,就是一家人,姓氏读音作mǎo(ㄇㄠˇ)。

据说,当时曾有一部分人去云南投奔吴三桂了,其余的多数人皆迁至今山东单县蔡堂镇的卯楼。

当时,大太监王承恩的母亲带着一部分朱明皇室族人来到了卯楼安居下来,因此,该支卯氏族人皆奉王承恩的母亲为卯家恩人,其逝世后被卯氏族人安葬在今山东省单县的蔡堂镇,现在每次卯氏族人祭拜先人,都要先祭拜王老夫人。

当时卯氏族人在山东单县蔡堂镇也是大户人家,但却有一条严厉的家规:所有的族人皆不得考取满清功名,永不为官。

卯时族人原来都住在卯楼,后来由于战乱、天灾人祸等各种原因,许多人都陆续搬走了,没走了的人后来也搬迁到不远处的郝庄,卯楼现在只剩下一些破房子和一个老枣树林。但周围县市的卯氏族人一直都互有联系,包括山东的单县卯庄、定陶、安徽临泉、江苏的铜山县、丰县,以及山西等地。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臣子于则,属于以历史事件改姓为氏。

于则发明了用麻编织的鞋子履,结束了古人光着脚的历史,因功大被封在于邑(今河南内乡),称为于则。于则的子孙后代以封地为姓,称为于氏。通常认为于则是于氏的始祖。

于氏一族传至北宋末期著名宰相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今浙江杭州),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进士。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任御史,明宣德五年(公元1431年)升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整顿军备。明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升兵部左侍郎。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秋季,在与蒙古瓦剌部也先军的决战中,明军主力在土木堡之战中溃败,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蒙古瓦剌军乘胜进攻京师(今北京)。

在此关头,于谦反对迁都,力主抗战,果断拱推郕王朱祁钰为帝,即明景帝,稳定了朝堂。于谦升任兵部尚书,率军击败瓦剌军,取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战后,他首创团营军制,加强边戍,委任名将镇守。他主张以战求和,多次击败瓦剌军的进攻,迫使其首领也先释放明英宗回朝。

明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农历1月中旬,明英宗借夺门之变重登帝位,他们怀挟私心,诬陷于谦谋反。农历1月22日卯时,于谦在京师被杀害。于谦被害当天,京城百姓哭声震天,行刑之时,乌云蔽日,可谓是天怒人怨。

锦衣卫的官兵在抄查于谦的家产时,什么罪证也没查出来,只看到于谦家的房屋仅能挡住风雨,屋里空荡荡的,除了书籍之外,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只有一间正室的大门锁得很牢固,打开一看,里面是明景帝所赐的蟒衣、剑器等,密封得很严,从来没有动用过。锦衣卫被他的高风亮节所感动,不禁失声恸哭。

皇太后听到于谦被处死的消息后,叹息、哀悼了好多天。事后,明英宗自己也后悔自己错杀了一位忠臣。而那些诬陷于谦的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接二连三地被明英宗以贪污或谋反罪落狱,使于谦的冤情得以天下大白。

明宪宗成化二年,于谦的冤案昭雪,明宪宗在诏书中赞叹于谦道:“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恃,为权奸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

诏书被天下人传诵,历史终于还忠臣以公道。于谦留下了惊世千古的名诗“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痛感于一代“救时宰相”于谦被害的日子,有于谦的后人以其被害时刻“卯”改姓为卯氏,姓氏读音作mǎo(ㄇㄠˇ)。

二各支始祖:

卯纳(石纳):一世祖,祖籍明陕西省平凉府人,迁封定海将军,镇守乌撒卫。娶刘氏。生二子:长子卯京,次子卯东。

卯 京:二世祖,封标骑将军,娶李氏镇守云南长官司。坟基在卯家沟(草海边)坐北向南。次祖卯东,娶安氏居住在官庄卯官屯(离草海不远处)坟基卯官屯。坐东向西有碑记。

卯世尊:三世祖,京卯之长子,文生。娶蒋氏,住威宁府卯官屯。生二子一女,坟基在卯家沟坐北向南。

卯世耀:三世祖,京卯之次子,武生。娶刘氏,生二子一女。移居鲁安州。

卯世夺:三世祖,京卯之三子,贡生。娶妻陈氏。

卯建宗:四世祖,卯世尊之长子,娶管氏生四子职千总住石河。

卯成宗:四世祖,卯世尊之次子,娶殷氏职守都司调云南海司生二子。

卯德宗:四世祖,卯世耀之子,教授。娶张氏移居普安州。

卯升阳:五世祖,卯建宗之长子,娶管氏生三子。

卯升云:五世祖,卯建宗之次子,娶赵氏生二子。

卯升龙:五世祖,卯成宗之长子。

卯升朝:五世祖,卯成宗之次子。

卯升科:五世祖,卯成宗之三子。

卯升堂:五世祖,卯成宗之四子。俱随调云南望海司。

卯应奎:六世祖,卯升阳之长子,娶刘氏,职务副总兵,调云南楚雄镇守。坟基在卯官屯坐东向西。

卯应夺:六世祖,卯升阳之次子,文生。

卯吉祥:七世祖,卯应奎之长子,娶贺殷马氏生三子。

卯 祯:七世祖,卯应奎之次子,娶李氏。

卯闻序:八世祖,卯吉祥之长子,娶施氏生一子一女。

卯闻学:八世祖,卯吉祥之次子,娶殷氏生一子。

卯闻重:八世祖,卯吉祥之三子,娶陈氏生一子一女。

卯建国:九世祖,卯闻序之长子,娶耿氏。

卯建成:九世祖,卯闻学之长子,娶苗氏。搬贵定县。

卯建栋:九世祖,卯闻学次子,娶邹氏。移居宣威后所。

卯建梁:九世祖,卯闻学三子,娶吴氏。居云南,阵亡。

卯建高:九世祖,卯闻重之长子,娶李氏。生一子向阳。

卯向阳:十世祖,卯建高之子,娶戚李氏生四子一女。住阁下。坟基在卯家山坐南向北有碑记。

卯有忠:十一世祖,卯向阳之长子。娶马氏,生一子一女。住阁下。坟基在卯家山坐西向东有碑记。

卯有广:十一世祖,卯向阳之次子,娶陈氏,过继毕节陈门,名自新。坟基在威宁鲁章。

卯有箕:十一世祖,卯向阳之三子,娶李氏。住母打鹿,即现今的卯大路。

卯有明:十一世祖,卯向阳之四子,娶管氏。生三子二女。

卯沾荣:十二世祖,卯有忠之子,娶王氏。

卯启琏:十二世祖,卯有箕长子,娶王氏。生三子。封武略将军,阵亡。坟基在阁下坐西向东有碑记。长子卯级寅,次子卯钢寅,三子卯统寅。

卯加荣:十二世祖,卯有明长子,娶李氏。

卯升荣:十二世祖,卯有明次子,娶赵氏。

卯德荣:十二世祖,卯有明三子,娶刘氏,生一子。移居鲁甸。

三分布

今山东省的菏泽市单县蔡堂镇郝庄、卯庄,定陶市,安徽省的临泉县,江苏省的铜山县、丰县,山西省,贵州省的毕节市翠屏村西安组、威宁县,四川省的金阳县对坪,河南省的三门峡市灵宝市焦村镇卯屯村、民权县,云南省的曲靖市富源县竹园乡的大假角村、彝良县、卯雄、昭通市鲁甸卯家竹林、东川市会泽县可河二道桥石嘴子尹家湾,甘肃省的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庆坪乡龚家沟村等地,均有卯氏族人分布。

四郡望:

武 州:一称阶州,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武都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白龙江中游地带。

威宁县:元明时期称乌撒卫(乌撒军民府治),亦称乌蒙。据《元史·地理志》记载:“乌撒者,蛮名也。所辖乌撒、乌蒙等六部,后乌蛮之裔,尽得其地,因取远祖乌撒为部名。

五家乘谱牒:

山东单县卯氏宗谱,著者待考,1963年油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单县的蔡堂镇卯楼村卯氏宗祠。

贵州威宁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贵州省威宁县郊草海边卯家沟卯氏宗祠。

六字辈排行:

山东,安徽卯氏字辈:“崇德宏广万元明金其福俊文思学继庆贺建国昌”。

贵州威宁卯氏字辈:“世宗升应祥闻建阳有荣启寅文开岱廷昭照时昌升明光永亮钟龄祯毓秀兴国复安邦洪龙跃海宇武德树朝纲良翰培贤士奇才献法章春锦继远煜嘉晏庆云洲孝贵承志睿俊鹏广积辉”。

七历史名人:

卯在东:(生卒年待考),阶州人。著名明朝官吏。其人美丰仪,善谈论,志操轶群。授中城兵马左右,录请不避权贵。后迁河南府。

卯晓岚:(公元1939~今),甘肃武都马街乡人(今甘肃陇南武都)。著名大型真菌分类学家

卯稳国:(公元1956~今),云南富源人。著名 地方党务工作者。迪庆州委书记。

芶(句、勾)[芶、句、苟、钩,读音作gòu(ㄍㄡ)]

“芶”的输入方法:

1、微软03版本:输入gou,在繁体字中寻找;

2、郑码:输入AQZS 即可;(记忆帮助:1 2 3 4)

3、万能五笔输入AQCU即可

3、建设银行使用的GBK内码:c661

“芶”与“苟”的区别

两者发音和含义都不同

①“芶”[gòu]读发去声,是指一种植物的名称;

②“苟”[gǒu]读发上声,两者声调有差别。‘苟’的含义有二,一是虚词`假如`的意思,另一个是贬义的,苟且,苟活,指丧失原则和气节的意思。

一姓氏渊源:

①单一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帝少皞氏(少昊氏)之子重,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②出自勾姓:为避帝讳所改。据《路史》载,芶氏同宗的勾氏族人在南宋初期,为避南宋高宗赵构之名讳,将勾氏改为句氏,有的加草字头改为苟姓或芶氏,有加金旁改为钩姓。

③姓名混淆:主要是现寸的芶、勾、句、苟的混淆而长期形成,详见各个族谱。[但是一般是同宗的混淆而成]

④不过现存的“芶(句、勾)[芶、句、苟、钩]”是同一宗族。

据史籍《山海经》、《路史》记载,“古有困民之国,勾姓,为此姓之始。”勾,又写作“句”,其姓最早见于《山海经》。

相传,帝少昊的一个儿子名重,死后被封为木正,为五行神之一,主管山林草木,掌管天地间植物的生老病死,号称勾芒。重的后代中有用他的神职官名“勾”作为自己的姓氏者,也有后裔加上“艸”为部首,称芶氏。

芶氏同宗的勾氏族人在南宋初期,为避南宋高宗赵构之名讳,将勾氏改为句氏,有的加草字头改为苟姓或芶氏,有加金旁改为钩姓。

二迁徙分布:

今云南省的曲靖市宣威县双河乡割嘎村,四川省的古蔺地区,贵州省的金沙县岩孔镇唐家湾等地,均有芶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

建宁郡:亦称益州郡、五尺道、味县、宁州、即曲靖市。曲靖在历史上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秦、汉时期的“五尺道”是最早开辟出的云南”内引外联“之通道,秦朝时期设益州郡。西汉五朝时期己在曲靖设置味县。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他派人入南荒,始知秦拓五尺道至西洱河而止于洱河口。张骞表奏汉武帝,以甸为滇,称西洱河为滇池,始于此。时庄有后人张仁果,为人忠厚,性慈,知其贤,立仁果为白王,以白崖(今弥渡红岩)为都。后传六王,改国号为建宁,迁都澄江(今祥云、宾川二县境)。至汉朝,位为大鬼主雍夺。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杀雍,封龙佑那为建宁王,赐姓张,立铁柱于建宁城,并立碑标记,并在蜀汉建兴三年秋改改益州郡为建宁郡,移治至味县(今云南曲靖)。西晋王朝时期设为宁州,曲靖成为全国十九个州之一,其时辖地在今祥云、宾川县境内。之后的五百年内,曲靖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曲靖地区行政公署。1997年撤地设市。

四家乘谱牒:

宣威芶氏家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县双河乡割嘎村村民委员会。

八历史名人:

芶 涛:(生卒年待考),避帝讳改句涛。著名南宋朝大臣。

进士出身,长于政务,秦桧曾多次对其进行拉拢,他辞而不就,朝臣及皇帝皆叹其忠。

芶中正:(生卒年待考),避帝讳改勾中正。著名南宋朝文字学家。

与芶涛同朝的著名古文字学者,曾与徐铉一起校订《说文》。

芶清泉:(公元1917~今),四川邛崃人。著名原子分子物理及高压物理与合成研究主要奠基人。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培养了博士二十余人、硕士三十余人。

先后创建了中国科学院东北物理所、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所、成都科大高温高压与原子分子科学研究所,均为首任所长。

曾长期担任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及中国力学学会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从1984年起,任《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主编及国际重要刊物《固体的物理与化学学报》顾问编委。曾任《中国科学》编委及《高压物理学报》主编。

曾任美国克里斯坦森公司超硬材料研究中心顾问。

1990年左右曾三次应邀到日本筑波大学和日本科技厅无机材料所讲学。现为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学科学术***。

长期进行原子解析波函数研究,总结写成《原子结构的变分计算》,获得了国家教委的优秀专著奖,深入研究人造金刚石,提出了创新性理论,写出了《人造金刚石合成机理研究》专着,对指导生产起到了很大作用,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

先后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出版了《芶清泉论文选集》。为科教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芶剑阳:(公元1937~今),四川成都人。著名颈椎病医学专家。

现任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颈椎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四川分会医学辩证法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专家咨询中心传统医学研究会专家委员,四川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成都老龄科学研究所特约老年医学研究员。

少年时随师学习中医伤科学,继承了多种具有临床特效的中国传统医术,有四十年的临床经验和坚实的医学基本功。

主治颈椎病,兼治伤科各病和有关疑难杂症。病员来自全国各省区,港澳台等地区,以及美、德、加、澳、瑞士和东南亚等有关国家,在全国和海外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声誉。

在对人体危害严重,临床医疗滞后的颈椎病发病机理研究和临床医疗成就突出,理论上有创新,治疗上有突破。以手法为主的非手术治疗颈椎病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医学成就和传略被评审收编入《世界名人录》以及《全国疑难杂症名医辞典》和北京市医药信息问讯中心信息库。

发表论文十二篇,其中六篇被评审获全国、省、市优秀论文,三篇被全文收入《中国传统医学荟萃》、《医务工作者思维之华》、《97国际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等书中。多次出席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宣讲论文。全国近四十家新闻单位向海内外作了报道介绍。

他的医学成就受到了中央有关部委、有关省市和军区党、政、军领导,以及有关学者、专家的肯定。曾先后多次应邀赴北京和十余个大城市医疗讲学,受到各方面普遍好评。

芶永森:(公元1938~今),四川重庆人。著名民族音乐家。

1964年毕业于四川音乐等院民乐系,现为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

三十年虔心钻研二胡演奏教学科学化,研创出“三点式”二胡持弓演奏法及“快速连顿弓”等高难技巧与其在二胡演奏中的实际运用,并将之结合应用于教学实践、从而获悉科学教学的程序与手段,均见成效。

1985年参加在南京召开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二胡演奏教学经验交流会”,被选作《二胡演奏的科学》之一:《试论快速连顿弓演奏》学术宣讲并结合演奏示范。

所教学生周钰、谭勇已成长为青年二胡演奏家,有多人次在国内、国际比赛中获奖。曾获院教学表彰奖状奖金。

论文《二胡弓性能解析》和二胡曲《蜀乡春色》分别发表于院刊和《山峡随想曲》集;专著有《二胡演奏和教学的科学》。参加过二胡独奏、高胡三重奏、独唱重唱领唱及交响音乐《沙家浜》郭建光演唱等演出;曾由学院安排师从刘振汉教授学习美声唱法,所教声乐学生亦曾在国内比赛中获奖。

芶大明:(公元1956~今),贵州遵义人。著名麻醉医学专家。

教授,贵州遵义医学院麻醉系副主任,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 津贴专家,中华医学会贵州省麻醉学会常务委员,民盟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常委,民盟遵义市委副主委。

1983年遵义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留校工作,1989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

已从事麻醉学教学、科研、医疗二十余年,主讲《 理学》、《临床麻醉学》、《外科学》,主持学院教学改革项目1项,参与教改项目四项。在省内率先开展对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方面的研究,血液保护已成为我院麻醉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固定培养方向。共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获多项科研成果奖,目前承担多项省、市、院级科研课题。

1986年9月~1989年7月,在遵义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心血管外科硕士学位。

2000年7月~2003年7月,任遵义医学院麻醉学教研室副主任,附属医院麻醉科副主任。

2003年7月~2005年7月,任遵义医学院麻醉学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

2005年7月~今,出任遵义医学院麻醉医学系副主任。

2002年12月~2006年12月,担任政协遵义市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常委。

2006年12月~今,出任遵义市第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常委。

2006年8月~今,担任民盟遵义市委副主委。

2005年11月~2005年12月,赴奥地利格拉滋心脏中心学习心脏移植麻醉,回国后主授《 理学》、《临床麻醉学》、《外科学》。

主要研究PBL教学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作用。

所担任的科研项目有:“自体血回收时红细胞的损害作用与保护措施的研究”、“乌斯他丁体对外循环中内皮细胞的保护效果”、“注射用复合辅酶对体外循环中缺血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乌斯他丁体对外循环中红细胞的保护效果”“L-精氨酸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及内皮细胞的保护效果”、“抑肽酶、辅酶Q10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的效果”、“多沙普仑对失血性休克等容输血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等。

发表论文有:“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犬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及MDA水平的影响”、“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中肺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乌斯他丁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保护作用探讨”、“西维来司钠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的保护作用”、“西维来司钠对体外循环中血浆弹性蛋白酶、补体C3C4及尿NAG的影响”、“抑肽酶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的保护效果”、“L-精氨酸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左精氨酸对体外循环中内皮细胞及红细胞的保护作用”、“硬膜外镇痛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糖的影响”、“多沙普仑、多巴胺对失血性休克犬等容输血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辅酶Q10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膜及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嗜铬细胞瘤摘除术的麻醉处理”、“多沙普仑对犬失血性休克等容输血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硬膜外阻滞下剖宫产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心钠素浓度的变化”、“辅酶Q10体外循环中红细胞的保护效果”等。

编写教材专著有:《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在职培训指导手册》、《麻醉与心血管疾病》等。

2001年获得国务院 特殊津贴,2004年获得遵义医学院先进教师荣誉称号,2006年获得遵义市市管专家、遵义医学院教学名师、遵义医学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获得遵义医学院授课评比“二等奖”,获得遵义医学院教案及讲稿评比“三等奖”。

1989年“对小儿术前禁食后血糖情况的观察”研究项目获得贵州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一等奖,1992年“肌苷和肌苷加SOD对体外循环下缺血心肌保护效”研究项目获得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四等奖,1993年“心肌再灌注损伤与缺血性损伤的预防”研究项目获得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四等奖,1999年“多沙普仑、纳洛酮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项目获得遵义市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1999年度“辅酶Q10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的保护效果”研究项目获得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1年“多沙普仑对失学性休克等容输血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项目获得贵州省卫生厅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芶昭映:(生卒年待考),四川阆中人。著名食道癌症医学专家。

1、山西省霍州市下乐坪段氏辈字:

国、振、际、培、可、士、英、志、书、远。

2、云南省墨江县段氏辈字:

明、其、思、为、以、宗、守、芳、尚、之。

3、湖南省洞口县段氏新旧辈字:

子应祖永崇,德泽远立本,起鸿壬申昌,

隆盛庆熙延,肇基敦睦厚,家学大显荣。

4、新化段氏辈字:

延祥自吉泰,绍绪振先声。允佩前人训,常储后代英。

传家敦孝义,翊治笃忠贞。仁美绵遗泽,刚方继令名。

5、江西省都昌县段氏辈字:

至则正濇穆,列信敏安直,温简廉宽栗,毅环吉表鋋,思课世日元,甲保恺悌均,瑄鍧茂仁义,桂华升世德,本自远云庆,万载嗣兴隆,谟训守为典,嘉猷代建功,运会际雍熙,安敦业恢洪,积厚永延祚,平康集祜同,弘仁图报国,履恕重亲民,宝露滋兰芷,春辉润柏松,千秋彰彦杰,泰顺步鹏程。

6、湖南省黔阳县段氏后续的辈字:

允佩前人训,常储后代英。传家敦孝义,翊治笃忠贞。

仁美绵遗泽,刚方继令名。豫章垂荫远,京兆肇基宏。

奕叶昭勋业,蕃枝合本茎。诒谋勤佑启,积善久昌荣。

7、湖南耒阳段氏辈字:

京兆蟠基茂,人文世泽洪。诗书隆道德,俊秀振宗声。

绍业徽先绪,昌言育后英。旭阳呈瑞彩,雏凤起飞腾。

8、洞庭湖区(酉阳堂)段氏辈字:

廷若尚文明,一士钟泽相。

光祖修心德,传家孝友先。

立朝崇正学,经世在名贤。

9、湖北省大悟县段氏辈字:

天、彦、纯、才、宏、祖、绪(世)、守、光、先。

10、湖北省英山县段氏辈字:

再肇祚永芳,光昭大茂昌,宗传元立德。

11、江苏丰县赵庄镇段堤口村段氏(凤集堂)辈字:

闻、人、东、方、效、法、古、先、哲、德、九、广、大、景、文、逢、圣、世、

素、裕、经、纶、本、恒、存、道、义、新、荣、连、立、昌、厚、忠、贞、传、家、远

12、云南金平县段氏辈字:

星立明正、字洪文士、金有绍德、继永和昌

13、河南省邓州市段氏辈字:

丙、中、吉、道、传、

14、重庆渝北段氏辈字:

宪、学、登、友、三

成、州、佐、治、平

前、辉、一、美、善

传、代、复、净、荣

15 、四川德阳中江段氏辈字

仁、宗、友、以、世

文、尚、大、囯、振

一、三、顺、宗、德

成、立、启、开、元

如、敦、诗、书、易

本、志、学、先、贤

16、河南信阳市商城余集镇段氏辈字:

思,荣,先,祖,德

光,大,定,成,明

17、湖北大冶段氏辈字:

宗,启,继,绍,辛;

久,敦,合,肆,册

18、山东曹县段氏辈字:

陵,联,荣,花,方

培,启,修,君,良

19、湖北江陵、监利、汉川、洪湖四地联宗(京兆堂)段氏辈字:

江陵:长、嗣、启、远、昌,秉、恢、承、亮、泽。

监利:正、大、振、家、声,甲、第、光、先、德。

汉川:启、贤、良、奇、功,纪、盛、唐、凤、庭。

洪湖:振、文、章、华、国,书、礼、传、家、先。

以上四地,从“泽、德、庭、先”后开始,统一使用派语:

同、 宗、 迪、 慧、 颖, 经、 纬、 兴、 康、 邦,

祖、 训 、育 、英、 才, 后、 能、 谱、 瑞、 芳。

20、山东省庆云县前段村段氏辈字:

如、景、斯、齐、德

扩展资料

段姓,大理国国姓,先祖出自姬姓周王族支系,源于姬姓郑氏。段字的本义是锤击、锤炼的意思。许慎《说文解字》 对段字所作的解释是:“段,椎物也。”朱芳圃在《殷周文字释丛》中讲得更加明白具体,他说:“金文段,象手持椎于厂中捶石之形。”段字是象形字,一般认为段字的左边像山石或山崖的形状,右边的象形则是用手持锤击之。由此可知,段字的来历当与开采石料、打磨石器有关,它的起源应该是非常古老的。

远古祖先在人类历史的最早阶段就学会了使用和制造工具,在悠久漫长的史前时代,人类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公刘》所记述的是后稷的曾孙、古代周族的首领公刘率领族人自邰迁豳,安定居处,开基创业的事迹。到达豳地之后,派人横渡渭水,采运石料。按郑玄和孔颖达的说法,他们采来的碫石是用作椹质。所谓“椹质”,就是锻造金属器具用以承受锤击的砧垫。

“段氏”的出现,始见于《周礼·考工记·轴人》:“段氏为镈器”。晚清学者孙诒让解释段氏的含义说:“凡铸金为器,必椎击之,故工谓之段氏,锻则所用椎段之具也。”这里所讲的“段氏”,是指专门从事锻铸的工匠和管理人员。“段氏”对于创造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推进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段姓是汉字姓之一,在《百家 姓》中排第218位。2006年中 国段姓人口排名第81,在韩 国也有分布。

参考资料:

段姓——

会泽院历史

一、会泽百家,至公天下是什么意思 1997年,云大成立校园文化课题组,由时任校党委副书记的纳麒挂帅。课题组有三大任务:提炼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