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身世
一、刘邦是有“名”与“字”的人
长期以来我们都听信了一种说法:刘邦当皇帝前没有“名”,“季”是他的排行,是“老四”、“最小”的意思。因此有教授蔑称为“刘小”。
那么“老三”呢?好象 两千多年来都说不清楚。
因此有教授作结论:“刘邦的大哥叫刘伯,二哥刘仲,没所说刘邦有三哥,书上没有,没发现有叫刘叔的。”
其实太史公是早讲清楚了的。根据《史记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载:“楚元王刘交者,高祖之同母少弟也,字游。高祖兄弟四人,长兄伯,伯蚤(早)卒。”
因此,刘邦有兄弟四人:
长兄是刘伯,伯早逝。
老二是刘喜,字仲。
老三是刘邦,字季。
老四是刘交,字游。
刘邦是“老几”?究竟有没有“名”?不是“学术”问题,而是一个小学生都能解决的“识字”问题。
这是中国那学界的悲哀!而按“伯、仲、叔、季”之排行,将刘邦排为“老四”,这是臆说。
二、臆说的原因
古人从没说过刘季没有“名”,为什么当代的教授、专家、学者们众口一辞都说汉高祖微时无名呢?因为太史公说:“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既然太史公都没说他有名。当然也就是“无名之辈”了。
但是,太史公在介绍“大人”时,一律如此。如“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这些入了“本纪”的汉家帝王都没写“名”,难道他们都无“名”?
中国人一般都知道古有“讳名制”,此制肇创于太史公。“讳名”只避讳“大人”之名,不讳姓和字的。
例如,秦楚之际的大说士姓蒯名“彻”,由于汉武帝名“彻”,为了“讳名”,太史公只好将蒯彻改为“蒯通”;司马迁的父亲为司马“谈”,汉文帝的宠臣姓赵名“谈”,因此赵谈也就改为“赵同”了。
项羽与太史公的“当今”无关,不属他的“大人”范畴,因此他就可直书:“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讳名”的原因很好理解,中国人至今也不能直呼父母的名字。
两千二百多年了,我们应该为刘邦“正名”。
三、关于“刘大叔”与“刘大妈”的名字
有教授说:“史书上怎么介绍刘邦的父母呢?是‘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太公是什么意思?大叔。媪是什么意思?大妈。就是说刘邦父亲的称谓叫刘大叔,刘邦母亲的称谓叫刘大妈。可见这两位都是无名之辈。”
国有史,家有谱。中国的家谱(或族谱)为世界之最,早逾四万部。家谱的重点是记录人名和传承关系,在这一点上,它毫无所讳,也不需作假,比“史”可靠。
据“世界刘氏宗亲联谊会会长”刘恒心老先生著《刘氏大成谱》载:
刘邦曾祖父:名清,字恩盛,号成公。
刘邦祖父:名荣,字仁浩,号丰公。
刘邦之父:名昂,字煓,号太公。其母王含始,于秦始皇31年—即-216年5月逝,葬于沛丰。那年刘邦40岁,7年后举兵。
刘氏帝王,直至400多年后的刘备,都是单名,唯汉孝武帝之子、汉昭帝“刘弗陵”为复名。
《刘氏大成谱》不仅明载了刘邦父母的名字,而且告诉了他的家世,并透露了他的身世!
四、曾祖父刘清原是魏国大夫
按《刘氏大成谱》载,刘邦的曾祖父刘清,战国末年仕魂,原是魏国大夫。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前,悉家由魏都大梁(开封)迁至沛县之丰邑。为避秦祸,取“卯、金、刀”之主字,改姓为金,后复姓刘。故今之丰县赵镇“金刘寨”依在。刘清病逝于此,葬于斯,至今坟墓依存。
(图1:右为守陵负责人刘恒诺,左为本文作者。碑上书有“派沿唐尧卯金氏”。三点水+公=沿,是“沿”的异体字。)
所葬之地,两千多年来一直称为“汉皇祖陵”。当地简称为“汉皇陵”。该陵原规模很大,现拟扩建。
五、刘邦的身世
刘邦生于-256年,秦-225年灭魏时他己31岁。根据多方资料分析,他是31岁之前随曾祖父刘清由大梁迁于丰邑的。因此他的出生地应在大梁而不是丰邑中阳里。
据族谱载,刘邦的曾祖父和祖父两代,家财富有。 “公(指刘邦祖父)富有百万,好善乐施,有恩于人,及至资财施尽。”
这百万资财并非虚言,是有来历的!为何散财?下文探究。
家财散尽以后,刘邦的祖父刘荣游历去江西,逝于江西,葬于斯。
刘邦兄弟四人,大哥刘伯早卒。由于无资无地,刘昂带着三个大儿子,从金刘寨搬到丰邑城内,在中阳里开了个小店铺,以“酤酒卖饼”为生。
刘昂“爱朋好友,乐于助人,深得里人敬重,遂尊为太公。”
太史公称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性情开朗)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刘邦能得人,据郦食基(谋士)和王陵(萧、曹之后的丞相)总结,与他不吝赏赐有关。
“喜施”,是一种慷概,是一种豪爽之情。是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养成了刘邦所特有的“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社会意识呢?
在明白刘邦的身世后,过去许多惑而不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六、沛县父老为何共举刘邦为沛公?
史有明载,刘邦当沛公,不是自告奋勇,更不是“运气好”,而是在他推让之后、在沛县父老们的坚持下才推举出来的。古人讲门第,沛公之所以被共举,固与他平时的行事为人有关,也与他出自名门、祖上有恩于乡梓、素孚人望有涉。
七、刘邦为何要给魏公子信陵君安排守陵人?
汉高祖十二年,即-196年,“十二月,高祖曰:‘秦始皇帝、楚隐王陈涉、魏安禧王、齐缗王、赵悼襄王皆绝无后,予守冢各十家,秦始皇二十家,魏公子无忌五家。’”
魏公子无忌就是信陵君。信陵君逝于-243年。
六国将相多矣,为何刘邦独独想起要给己逝47年的无忌派五户守陵人?
过去一直不解,以为是张耳之故,现在明白了。一查年代,原来刘邦的曾祖父刘清曾与无忌同列为朝,共事于魏安禧王!
太史公说:“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
这是说,刘邦当皇帝后,不仅每过大梁都要祭祠魏公子,还令民众奉祠不绝。这是他对魏公子素来崇敬的必然表现,也是他将怀祖敬祖之情报之于魏公子也!
以上数事,足见刘邦对魏国的眷顾之情,处处优渥,原来事出有因!
八、丰邑深藏的故事
-209年9月沛县父老共推刘邦为沛公后,他将丰邑交县豪雍齿留守,10月即率沛中子弟二、三千人北上击秦。
早在9月,陈王率兵去攻咸阳时,曾命部将、魏人周市(fu)将魏王室后裔魏咎扶为魏王,苦无地盘。11月周市派使者到丰邑,找到留守的雍齿,使者的第一句话是:“丰,故梁徙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丰邑,乃以前大梁徙都之地。”
使者接着说:“现在魏地己收复的有数十城,(实际上一城未有)你如果降魏,则封你为侯守丰邑。如果不降,我们就要屠丰邑。”
这里透露的信息是:魏咎、周市(相国)欲复国时,第一眼看中的是“丰邑”!他们深知丰邑的底细,必对这个小地方有深刻的了解!
“雍齿雅不欲属沛公,及魏招之,即反为魏守丰。沛公引兵改丰,不能取。沛公病,还之沛。”
长期以来,我们对“丰,故梁徙也。”这句话不解,因为《魏世家》及《魏公子列传》都未记载迁都之事,现综合数处记载,丰邑应发生过以下故事:
1、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载:“秦闻公子死……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魏公子死后18年)而虏魏王,屠大梁。”
又据太史公实地考察,“太史公曰:吾适故大梁之墟,墟中人曰:‘秦之破梁,引河沟而灌大梁,三月城坏,王请降,遂灭魏。’”
这是说,秦灭魏时,引水灌大梁三月,城破之后,全城杀尽。
2、丰邑当时只是沛县的一个村寨,雍齿叛变后,刘邦先后以三千人、九千人、一万四千人三次攻打。最后一次也不是强攻而下的,而是靠一个叫彭祖的士卒私开城门才得以进城。此公后来先后专为太公及吕后驾车,封为敬侯2000户。
一个小小的村寨,哪来这么城坚池深的城池?
3、《汉书高帝纪》注载有:刘清“曾仕魏,为大夫,秦灭魏,(刘)清徙居沛之丰。”
刘邦的曾祖父、魏大夫刘清是何时由大梁迁丰邑的?
是大梁城破之后吗?大梁四野泥泞,况遭屠城,这时己不可能举家南迁了,因此,刘清是在城破之前就出走了。
大敌当前,刘清大夫敢临阵逃跑吗?不敢!唯一的解释是:在秦灭魏之前,刘清奉魏王魏假之命,携王室巨资南下至丰邑建都!
中国的第一位目录学家刘向说:“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秦灭魏,徙大梁,都于丰。(建都于丰邑)”刘向是刘邦四弟刘交的玄孙,对自己家史的来龙去脉是清楚的。
刘清是哪一年迁丰的?应当是在秦灭魏之前一、两年!怀着这样的揣测,一查《刘氏大成谱》,果然!那上面记有是在-227年!
-227年魏安禧王崩,魏假继位,赢政并吞天下之心昭然若揭,刚即位的魏王假惶恐,于是派八十多岁的老臣向东撤四百余里,到丰邑建“陪都”。
丰邑是古代宋国的都城,从大梁向东一条直线即丰邑。这时刘邦应为29岁。
4、“丰都”城高池深,异常坚固。建成之后两年,即-225年魏王假被杀,魏灭。但巨资仍未用完,刘清祖孙不敢据为己有。刘清抑郁病死之后,于是刘清之子刘荣—刘邦的祖父,“公富有百万,好善乐施,有恩于人,及至资财施尽。”这百万巨资的来历和去处都清楚了。
刘邦是在31岁时,家道开始中衰的。
5、不吞公款,散尽资财,这是一个清白之家!时年三十一岁的刘邦,应当随祖父及太公一起参与了散财工作,从而养成了“仁而爱人,喜施”之风,蓄就了豪爽之情。
不爱财、不贪财,这是他日后事业的精神财富!
范增说刘邦“贪于财货”,诬也!
6、太公宁愿一贫如洗地去“酤酒卖饼”,而不背着祖父私下窖藏巨资,这是刘邦对太公由敬而孝的真正原因,也是刘邦“以孝治国”、五日一拜太公、全国官员也五日一休假孝敬父母(休沐日)、从此奠定汉族两千多年不衰、构成东方文化主脉、至今犹存“孝道”的深刻原因!
从刘氏悠久的家世来看,太公不是一个无知无识的老叟,自幼好“斗鸡蹴鞠”,是一位颇有竟争意识的人。
从刘邦对大嫂“不象个长者”的话来看,刘邦是一个有道德标准、有是非标准的人。他还不是愚忠愚孝,太公对他的影响相当大。
刘邦对太公尽“孝”的程度,难以想象!太公当了太上皇后,想乡邻,常“凄怆不乐”。于是刘邦命匠人吴宽按照丰邑的街道、房舍,在今临潼县重建“新丰宫”,令丰邑父老搬来陪太公。当时连鸡犬鹅羊一并迁入,以致“鸡犬认户,人识其家”。
刘邦总共8个儿子,从大到小排列为:
1、齐悼惠王-刘肥-(曹姬生);
2、汉惠帝-刘盈-(吕后生);
3、赵隐王-刘如意-(戚夫人生);
4、代王/汉文帝-刘恒-(薄太后生);
5、梁王-刘恢(吕太后时候降为赵共王);
6、淮阳王-刘友(吕太后时候降为赵幽王);
7、淮南厉王-刘长;
8、燕王-刘建。
介绍:
1、刘肥
刘肥(生年无记载—前189年),沛郡丰邑(今徐州丰县)人,西汉诸侯王。汉高祖刘邦庶长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兄,其母曹氏是汉高祖情妇。
公元前201年,刘肥受封齐王,建立齐国,定都临淄,统辖七十三城,成为西汉最大的诸侯国。公元前189年,刘肥去世,谥号悼惠王,其子刘襄即位,是为齐哀王。
2、刘盈
刘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9月26日),即汉惠帝,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子,西汉第二位皇帝。十六岁时便继承皇位。
汉惠帝即位后,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提拔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与民生息的政策,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他废除秦时禁锢,使黄老哲学代替法家学说,打开各种思想发展的大门,但是仁弱的汉惠帝在位期间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强势的母亲吕后手中,因此后世司马迁作《史记》时甚至不设惠帝本纪,而设“吕太后本纪”。
公元前188年,在位七年的汉惠帝去世,时年二十三岁,谥号孝惠皇帝,葬于安陵。
3、刘如意
刘如意(?—公元前194年),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人,汉高祖刘邦第三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戚夫人。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受封为代王。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改封为赵王。因母有宠,汉高祖数欲立为太子,因大臣与吕后反对而作罢。
刘邦害怕吕后谋害刘如意,便以周昌为赵国丞相护卫。汉高祖死后,汉惠帝即位,其母吕后专政。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吕后派人毒死刘如意,谥号隐王。
4、刘恒
刘恒(前203年—前157年),即汉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三位皇帝(不含前后少帝)。
前196年,汉高祖镇压了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朝廷军政大权。
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当时百姓富裕,天下小康。刘恒为代王时有位王后,生有四个嫡子,在刘恒称皇帝后不久,这四个嫡子相继去世,其余诸子中宠姬窦漪房之子刘启最长。
刘恒登基后三月后(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刘启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窦漪房为皇后。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 。
汉文帝在位时,存在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汉文帝对待诸侯王,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道德方面,汉文帝亦曾经亲自为母亲薄氏尝药,深具孝心。
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后葬于霸陵。在古代,有夺取天下之功的称为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称为宗。所以,其庙号太宗,谥曰孝文皇帝。
5、刘恢
刘恢(?-公元前181年),沛丰邑(今徐州丰县)人,汉高祖刘邦第五子,西汉诸侯王。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受封梁王,定都于定陶。吕后时期,因赵王刘友饿死,便被改封为赵王,被迫娶吕产的女儿为王后。
吕后七年(公元前181年),吕产之女毒杀刘恢的宠妃,刘恢因此闷闷不乐,于同年六月,殉情自杀。吕后认为刘恢因为妇人自杀,废黜其嗣。汉文帝时追谥为恭王。
6、刘长
刘长(前198年—前174年),沛丰邑(今江苏丰县)人,汉高祖刘邦少子,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异母弟,母赵姬。西汉初年诸侯王。力能扛鼎。
于前196年被封淮南王。文帝时,骄纵跋扈,常与帝同车出猎;在封地不用汉法,自作法令。前174年,与匈奴、闽越首领联络,图谋叛乱,事泄被拘。
朝臣议以死罪,文帝赦之,废王号,谪徙蜀郡严道邛邮(严道县,今四川雅安),途中不食而死,谥号厉王。
-刘肥
-刘盈
-刘如意
-刘恒
-刘恢
-刘长
刘开七,汉族,汉高祖刘邦66世孙。汀州府宁化(今三明市宁化)人,南宋潮州都统制,他镇守粤东,保境息民,屡建奇功, 因任职于广东,携眷入粤,自福建宁化县迁徙至广东潮州府,后又迁居梅州府,其后裔落籍广东,散居中华各州郡,遍及海内外各地,共尊刘开七为由闽入粤始祖,裔孙蕃衍,英才辈出,成为世界刘氏最重要、最宠大,最具开拓精神的宗族。刘开七卒葬梅州兴宁,墓坟五里许建有纪念总祠一座,规模宏大,建制庄严,布局对称,气势磅礴,是兴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高祖刘邦,
皇后有一个,是吕稚
妃子:有戚姬,薄姬,曹夫人,赵姬
吕稚的孩子是惠帝、鲁元公主
戚姬的孩子是赵王刘如意
薄姬的孩子是汉文帝
赵姬生淮南厉王长
汉惠帝刘盈
留下记载的只有皇后一人,张氏
张氏无子
这个张氏是汉惠帝姐姐鲁元公主和张敖的女儿,是汉惠帝的外甥女。两人基本算是**。
汉文帝
皇后:窦皇后
窦皇后生汉景帝,馆陶长公主刘嫖,梁孝王刘武
故事:
寻亲的故事:窦氏少时家贫,弟弟窦广国(字少君)被人卖了为仆,后来听说窦氏为后,又和自己的姐姐同乡,故而上书自认。姐弟得以团圆。感觉挺玄乎的一个事情。
信任黄老:文帝死后,窦氏为太后,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诸窦不得不读《老子》尊其术
汉景帝
皇后:薄皇后,王皇后;
妃子:栗姬,程姬,贾夫人,唐姬,王夫人
汉武帝
皇后:陈皇后,卫皇后
妃子:钩弋夫人即赵婕妤,王夫人,李姬,李夫人
陈皇后,就是刘嫖的女儿。
卫皇后,卫子夫。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的家人。生戾太子刘据
李夫人,生一男,是为昌邑哀王
钩弋夫人,姓赵,因为居钩弋宫,称为钩弋夫人。生汉昭帝
汉昭帝
皇后:上官氏
上官皇后,祖父上官桀是汉昭帝的托孤大臣,外公是另一个托孤大臣霍光。昭帝始立,年八岁。立为皇后,年甫六岁。
一直到汉宣帝时期才去世,年五十二。是一个在宫里面呆了一辈子的可怜女人。
汉宣帝
皇后:许皇后,霍皇后,王皇后;
妃子:张婕妤,卫婕妤,公孙婕妤,戎婕妤
许皇后平君,元帝母也。与汉宣帝识于贫贱之时。
霍皇后成君,霍光的女儿。以父权势入宫
王皇后,依靠着谨慎才当上皇后,其父是汉宣帝的旧友。 汉元帝
皇后:王皇后;傅昭仪,冯婕妤
王皇后:王政君,王莽的姑姑,汉成帝的母亲。
汉成帝
皇后:许皇后,赵皇后;班婕妤,卫婕妤,赵婕妤
许皇后是汉宣许皇后的亲属。
赵皇后,就是著名的赵飞燕,无子。
班婕妤,
卫婕妤,班婕妤的侍者
汉哀帝
太后:傅太后,丁太后
皇后:傅氏,是傅太后堂弟的女儿,辈份上是汉哀帝的姑姑。
汉平帝
太后:卫氏
皇后:王氏,王莽的女儿
刘邦是刘备的祖宗,刘备是刘邦的后代。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而中山靖王是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异母的兄第。汉高祖刘邦的第4子是汉文帝刘恒,汉文帝刘恒的长子是汉景帝刘启。刘启的第7子是中山靖王刘胜,刘胜的儿子刘贞在汉武帝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后来因为缴纳黄金不足数被剥夺了爵位,于是刘贞这一支族人在涿郡安了家,刘备就是他的后代。
刘备的祖父刘雄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刘备的父亲刘弘早亡,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刘备家屋舍东南角篱上有一桑树高有五丈于,从远处看上去就好像车盖一样,来往的人都觉得这棵树长得不像凡间之物,认为此家必出贵人。
扩展资料: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赤壁之战时,刘备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
——刘备
刘邦的身世
本文2023-11-29 06:44:0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77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