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县西册田徐氏是哪里的根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山西大同县西册田徐氏是哪里的根,第1张

徐姓的子孙们"根”在泗洪2008年09月18日 星期四 下午 01:56在中国历史上,由于战乱、灾荒、疾病及政府组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过多次的移民浪潮,这其中饱含了我们祖先的多少辛酸和血泪!生活在今天泗洪大地上的每位泗洪人都可能是外地移民的后裔。现存家谱者,尚可考;家谱已失者,却无法追“根”求“源”,多多少少留下一丝遗憾。在我们泗洪大地上有一姓可以说是“土生土长”、即当代第11大姓——徐姓。

徐姓来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嬴姓。是东夷族部落首领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

相传黄帝有一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有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赐他为嬴姓以外,还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给他,姚女后来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大廉、次子若木。伯益在与启争夺帝位中被杀,后长子继承父业,次子若木被封于徐,建立徐国,若木即成为中华徐氏的远祖。

据有关史料记载:徐国自若木建国以来,共传43世,历夏、商、周三代为诸侯,直至周敬王8年(公元前512年)为吴王阖闾所灭,历时1000多年,在此期间,徐戎一直活动在淮河中下游和泗水流域,建都于泗洪(半城、城头、太平)境内,现今的泗洪一直是徐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中华徐姓的根基和发源地。

三代时期,徐国都是作为诸侯而存在的。周穆王的时候传到了徐国的32世孙徐君偃,他很聪明,对百姓又很好,所以深的百姓的爱戴,国力不断强大。当时周穆王喜欢云游四方而经常不问国家大事,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于是产生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心。于是他自称为徐偃王,率领各国联军向周王进军。周穆王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返回京城,调兵前去镇压,徐偃王被周穆王打败,徐偃王弃国出走,数以万计的徐人跟随他躲进彭城(今徐州)一带的深山中,这也是淮泗徐氏的第一次大迁徙。

由于他深得民心,跟着他到了山中得百姓很多。这座山后来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王平叛的目的已达,为显示天子的宽大为怀,复封他的儿子宗为徐国的国君,继续管理徐国。春秋后期,徐国被吴国所灭后,在此聚居的徐氏,已经是一个大家族了,徐国的后裔即“以国为氏”,代代相传。由于国破家亡,徐氏家族大批迁徙,留下来的便成为苏皖徐氏的宗源。

徐姓在秦朝以前已迁入了山东。历史上有一个日本始祖徐福,也叫徐市,关于他渡海求不老神药的事,在历史上有多处记载,《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记载的: “徐市,齐人,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嬴州,请地齐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之。”徐市访不老神药的故事,虽然在不同的史书记载中有一些出入,但却为两千多年以前的徐氏迁播于山东提供了有力的证明。东汉以前已有徐氏再迁播到今天的甘肃省境内。也就是说,在汉朝的时候,徐姓已经迁播于北方的广大地区。

徐姓的大举南迁是从魏晋开始的,隋唐时期在我国的南方又有了进一步的繁衍发展。宋末,徐姓人再由江西石城迁至福建的上杭、连城等地。元朝的时候,徐姓主要繁衍于广东的丰顺、梅县、海丰等 地。总之,徐姓在秦汉的时候 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河下游地区,尤为山东繁衍得最为旺盛。从魏晋至唐代,徐姓主要繁衍于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宋朝以后,已经分布于广大江南地区了。至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徐氏的大量繁衍就是宋代以后的事了。

徐姓人大约在清末和民国时期开始远播海外,海外徐姓人主要分布在缅甸、日本、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新西兰、美国等 地,生活在海外的徐姓人以中华民族特有的勇敢和勤劳在各地开拓进取,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汗水,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为自身赢得生存空间的同时,也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以宗亲会的形式保持着联系,定期召开宗亲大会,以维护宗族之间的团结,促进共同发展。

不管是徐姓迁徙天南地北,还是远播五洲四海,他们的根,都连着徐国,连着徐国的国都所在地——江苏泗洪县,泗洪就是中华徐姓这棵大树的“根”和“源”。

1995年,中央电视台“中华姓氏摄制组”到半城拍摄徐氏发祥地的有关资料,他们确认泗洪半城是中华徐姓的发源地。

寻根问祖,叶落归根。中华徐姓的子孙们、泗洪徐姓的子孙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根”在泗洪!

34世徐胜来山东开基,至45世徐祥,徐刚兄弟2人迁至沂南徐家沟,徐刚复迁沂州府沂洪庄。生一子徐扬,46世徐扬生47世鸣鸾,鸣远,鸣贵,鸣佩。鸣佩迁小埠东。2005年,鸣鸾一支修谱四册。沂水各支59世后字派统一,厚以从善,再修延先,嘉熙润本,乃长沂源

徐姓人最早繁衍于今江苏徐州、安徽泗县,后扩至凤阳,以 古代徐国为源地,世 居而繁衍了一千多年,直到春秋末期为吴所灭,有徐姓人避居河南、山东,并在山东繁衍昌 盛起来,这是由徐姓郡望多为山东古地而来证明的。秦时有山东人徐福去东海为秦始皇寻求 长生不老之药,带三千童男童女,这六千多人消失在烟波浩渺之中,徐福被视作日本的开基 始祖。除山东外,在靠近徐国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一带,在秦汉时亦有徐姓人在活动 。东汉以前,已有徐姓人西迁至今甘肃境内。东汉桓帝时,“南州高士”徐稚迁居今江西南 昌,徐稚被后人尊为“东海堂”徐姓的始祖,其子中有迁至浙江衢州府、龙游 ,孙辈中有迁居今浙江绍兴、信安,江西的南昌,江苏的苏州、吴县一带。此期徐姓亦有迁 居河南者,三国时走马荐诸葛的徐庶便是河南徐姓的杰出代表。徐姓大举南迁始于魏晋之际 。南北朝五胡乱华,北方徐姓避居江南,到隋唐时期,在我国南方又有了进一步的繁衍。宋 末时,有徐姓人由江南石城迁居福建汀州(今长汀县)上杭、连城二县。元时,有徐姓人 从江西、福建迁居今广东的丰顺、海丰、梅县、博隆及潮州的南坑。明清时,徐姓已广布于 我国的大江南北。� 总之,徐姓在秦汉时期,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黄河下游地区,尤以山东徐姓繁衍得最为旺 盛。徐姓的向南播迁,自唐代以后,几乎是络绎不绝于道的,此期广布江南各地,这正是南 方各地徐姓众多的原因,徐姓尤以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山东、江西、安徽人数最多, 上述七省的徐姓约占全国汉族徐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

东彰村是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王曲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0882202219,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10882。邮政编码为454100,长途电话区号为0391,车牌号码为豫H。东彰村与中王占村、东王占村、西王占村、西渠沟村、东渠沟村、中渠沟村、北董村、南董村、柿园村、杨村村、十三里店村、广利作村、大十八里村、小十八里村、小王村、大召村、西赵庄村、西彰村、南彰村、北山村、前赵村、后赵村、大王村、西王曲村、东王曲村、南鲁村、夏庄村、祁庄村、里村村、路村村、古章村、肖作村、范家庄村、南孔村、北孔村、呼庄村、蔡湾村、张武作村相邻。

东彰村附近有沁阳神农山、沁阳神农坛、朱载_纪念馆、九渡寨、丹河峡谷景区、邓禹墓等旅游景点。有怀府闹汤驴肉、咸驴肉等特产。

  徐氏家族堂号,东海郡尚德堂.

  徐氏之始祖大公讳明辅,原籍陕西长安五陵人.秦始皇封为东海边郡长史.二世楚汉锋争,吾祖即罢官未回,为避秦乱隐居东海云台西坡当路徐家大村(公元前2102年),乐守田园, 修立宗谱,供奉云合子孙.世守历朝.保全至大宋末年皇帝 世乱.明辅祖后裔四十七世孙伟善堂公投任山西大同上任。将谱带至衙内供奉楼上.斯时盗贼蜂起将城攻陷.善堂公仅逃家属而已,何暇他计因而谱被火焚。先世名讳无可考证.后人修谱无法,大家公议。立善堂公为宗家之始祖.善堂公生子一人讳从圣公.又生子二人,长名元文公,次名元武公。

  元文公生子三人.长名仁龙,次名义龙。三名礼龙.

  元武公生子三人,长名智龙,次名信龙.三名惠龙.

  仁龙公生子三人均单字起。长名宝公.次名宦。三名宽。

  义龙公生子一人名宪公。

  智龙公生子二人。长名宣。次名寓。

  惠龙公生子一人.名寯。

  元末时群雄割据.州郡有族人徐寿辉占据东海郡,朱元璋由皇觉寺不当僧人亦招集勇士多人投徐寿辉部下,后因意见不合.辉欲害朱,不料朱亦觉意.潜逃投郭子兴部下.后子兴死,朱领其众又聘徐达、常玉春、李文忠等扶持,先称吴主。后至南京称帝。国号大明.二年政达。(公元1370年)东海帝令徐寿解率部来降,辉恐帝忌贤嫌实不敢降.为保守境土不得已率众拒之.帝闻其拒怒甚,即发大军来洗灭东海一带。因此人民遭遇红军难(俗称洪军赶散)。仁龙公父子叔往均遭洪红之难。逃至大树下共议分散而逃,免在同伴遇害.并议后会无期兼嘱后人何以为凭知系一脉之族.是均印面长叹分离之苦,见树上有一喜鹤巢自感于怀,共议即此为凭。并嘱后人是系喜鹊窠分支而来者即系一脉。议罢分散而逃. 公迁徐渚场煮盐。宽公迁西门镇(即今海州西七里桥),寓公迁赣榆县南庄。礼公迁山东诸城县东南海上风庄改名单字聚,复初聚者希后团聚之意,复初乃望复回原籍的意思,宪公迁临洪镇(今太平庄),宣居本址.信龙公迁河南太康县,寯公迁沭阳县下增,其他诸祖遇逃难以枚举。东海老谱载明民国十八年(1930年)春南北九县族人共议重修总谱,拟定南北统一大排行五十个字起,系明辅祖六十七世孙.谨将五十个字开列如下:

  文(质、德、明)德进大同 福国保安(天)泰

  云风璧其光 庆新周万代

  时贤广济美 循声自英迈

  家在苏鲁兴 孔繁一世界

  怀祖念厚图 群宗博以爱

山西大同县西册田徐氏是哪里的根

徐姓的子孙们"根”在泗洪2008年09月18日 星期四 下午 01:56在中国历史上,由于战乱、灾荒、疾病及政府组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过多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