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落成庆典主持人台词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9浏览:2收藏

祠堂落成庆典主持人台词,第1张

#主持词# 导语在主持词写作中,运用诗词写作中的对仗、押韵技巧,可以让主持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具有音乐的节奏美;在大段的抒情性的描述中,则可以借鉴散文诗的写作特点,可以分行,也可以不分行,可以段落形式出现。 考 网主持词频道!

祠堂落成庆典主持人台词(一)

尊敬的各位来宾、尊敬的xx氏各地各支的宗亲

 现场的各位宗亲、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20XX年新年,首先祝各们宗亲、来宾、朋友们新的一年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在这样一个吉祥喜庆的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xx宗祠竣工典礼。落花送走了春天,黄叶送走了夏天,随着纷飞的雪花和骤降的气温告诉我们真正的冬天来了。然而我要说:这个冬天很温馨,因为我们的列宗列宗有了自己的家,我们这些xx子孙也有了精神家园,还因为我们xx家族又一次的盛大热火聚会。

 各位宗亲,来宾朋友,参加这次奠基典礼的有来自全国xx氏各地各支的宗亲代表、中华xx氏安徽去脉理事会常务理事、执行理事和理事、本地区热心宗族事务的普通宗亲,还有为xx宗祠建设贡献技术力量的企业界朋友,对各位在百忙中来参加xx宗祠竣工庆典表示热列欢迎和衷心感谢!

 今天的xx宗祠竣工典礼有以下议程:

 第一项:仪式正式开始,介绍来宾,引导来宾至贵宾席就位。

 第二项:“xx宗祠”揭匾及各地宗亲捐赠仪式(已捐物品)

 第三项:名誉理事长xx宣布典礼开始

 第四项:中华xx氏安徽支脉宗族理事会常务理事长xx讲话

 第五项:其他地区宗亲代表讲话

 第六项:家祠首祭仪式

 第七项:仪式结束欣赏锣鼓队表演

祠堂落成庆典主持人台词(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李氏宗族父老乡亲:大家好!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这美好的金秋十月,在举国上下共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四周年的大喜日子里,我们怀着万分激动和自豪的心情,欢聚一堂,在株潭黄塘隆重举行“李氏裕和公祠”落成庆典活动,宗祠落成主持词。国庆和家庆在这里相融,亲情和友情在这里交汇,理想和愿望在这里放飞,爱国、爱族、爱家的情怀在这里体现。

 今天,对于黄塘来说,是一个子姓腾欢、载入史册的日子;

 今天,对于裕和裔孙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永生难忘的时刻。

 在此,请允许我代表裕和公全体裔孙,对光临庆典活动的各位来宾,表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首先有请作武先生宣布庆典开始,主持稿《宗祠落成主持词》。(鸣炮、奏乐)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宗亲:

 祖祠重辉光日月,楼宇焕彩耀黄塘,古朴雄伟的“李氏裕和公祠”,是李氏子孙联宗睦族的象征,是力量和智慧的展示,是李氏后裔敬宗爱族、传承祖德的平台。祖祠重建历时一年,耗资三十余万,她凝聚了裕和裔孙的心血和汗水,体现了裕和裔孙精诚团结、通力合作、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今日黄塘,熠熠生辉,高朋满座,八方来贺。

 下面有请裕和公裔孙包根先生致欢迎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今天的盛会,不仅牵动着湘赣毗邻地区李氏大家族的心,也牵动各方亲友和乡邻的情,他们有的不顾千山万水,有的不顾工作繁忙专程赶来,就是要表达一份祝愿,一份亲情。

 下面有请湘赣李氏联谊会会长李琦先生讲话

 下面有请万载李氏联谊会会长兴汉先生讲话。

 下面有请陈氏祖婆尊亲代表先生致贺词。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以上各位深情的祝福,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宗亲:树高千尺必有其根、水流万派总有其源,寻根敬祖、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天,裕和宗祠落成大典,意义十分重大。我与大家一样,深深相信,宗祠的落成,必将激发族人敬祖崇宗的热情,把中华民族敦亲睦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最后,衷心祝愿裕和一脉,螽斯蛰蛰,瓜瓞绵绵,事业兴旺,祝愿天下李氏子孙同脉同心,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代同进步,与国运共昌隆。让我们携起手来,增进友谊,增进族情,共创美好未来!

 再次深情的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的光临!并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宗亲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庆典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鸣炮,奏乐)

祠堂落成庆典主持人台词(三)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宗亲乡贤: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xxxxxx不辞辛苦来到这里,与我们一同见证大黄家岭黄氏宗祠的落成典礼于清明祭拜,也非常感谢很多远在外地的黄氏宗亲能在百忙之中专程赶回来参加这一场盛会,更感谢各位乡贤父老对黄氏宗祠的建设完工所给予的大力关注与支持。

 作为黄姓一员,我曾于xx年参加了在武汉江夏区举办的“世界黄氏宗亲总会xx届二次恳亲大会”,随后又参加了河南潢川、固始举行的“潢川黄氏宗庙”、“固始黄氏大祠堂”落成庆典及大型晚会,来自海内外的3000多名黄姓精英齐聚一堂,盛况空前。

 走遍天涯路,最爱家乡水。亲历这一场盛会,更引发了我对家乡的思念,对修建黄家岭黄氏宗祠的一些想法:黄姓作为当今中国大陆第七大姓氏、台湾岛第三大姓氏、海外华人中第四大姓氏,一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光荣勤勉的传统,是否可以通过在家乡修建黄氏宗祠,从而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第一:传承黄氏宗亲文化,弘扬黄氏千古芳德,为黄氏宗族提供一个祭祀先祖、举办宗族事务、修编宗谱、议决重大事务的重要场所;第二:振兴天门黄氏宗亲文化、密切黄家岭黄氏联系,吸引遍布国内的黄家岭黄氏宗亲积极回到家乡参与新农村的建设、积极改善黄家岭父老乡亲的生活品质

 出于这样的想法,兄弟黄毅热情很高,马上打电话,黄姚林也积极响应,于是基本思路定夺,终于在黄小明、黄协章诸位乡里热心人士共同沟通了这一思路,大家都很认同并支持,在各位的大力协助下,今天黄氏宗祠终于能够以崭新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我感到非常欣慰,也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黄协章、黄小明等各位的辛勤努力与无私奉献。

 黄氏一脉,源远流长,天下黄姓,就是一家。希望我们的黄氏祠堂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价值,为家乡带来美好的变化,为我们的子孙带来长效的激励,从而让黄氏一脉更加繁荣昌盛、生生不息!

 最后我以一首小诗与大家分享:

 豫朝楚暮又何为浪迹海涯黄岭堆;

 更有椿楦崔我辈,笃行树德学吃亏。

 祝父老乡亲,各位前辈、兄弟姊妹及后生身心康健、智慧人生。

 谢谢大家!

你说的黄家谱如下: 附黄姓起源: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因帮助禹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被帝舜赐姓蠃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 春秋时期,南方的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于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 但是,有的谱牒学家则说黄姓是陆终的后代。那么,陆终是何人,与上文所说的伯益又有甚么关系呢?据史料记载,伯益是颛顼之玄孙,陆终也是颛顼之玄孙,只是他们的三代近祖不同而已。因此,无论是黄姓出自伯益,还是陆终,总起来说是帝颛顼的后代,属于以国为氏之类。 关于黄姓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出身于少昊之后。这一支黄人,是颛顼时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的,所建的黄国,于春秋早期为晋国所灭,这也是黄氏姓源之一。 在历史上多次民族大融合中,黄氏有一些人融入壮、瑶、侗、水、布依等少数民族。 亡国后的黄氏遗民,有的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被迁到今湖北境内,有的在楚国做了官。据说今黄冈、黄陂、黄梅等地,都是因为黄人迁来而得名的。 汉代以后,黄氏因任官等原因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南至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北至河南固始、南阳。黄氏入居福建,始于晋代。宋元之际,黄氏称盛于闽粤,至明末清初,开始移居到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至海外。 黄姓为当今中国8大姓,在南方人中所占比例较同。另外,黄姓在台湾人中更为常见,与郑姓共同享有"黄郑排满街"之美誉。mbxjzxpjhy6711365726,wqavcplhpj3130836528,2012-3-10 16:09:37

  河南省档案馆馆藏《河南如堂黄氏宗谱》是我国现存成谱较早、代系清晰完整的黄氏家谱,系黄香后裔河南密县支的家传手写本。

  黄香(56?-106年),字文强,东汉江夏人,官至左丞相、尚书令,西汉名相黄霸九世孙。黄香是我国传统孝道的代表人物,名列二十四孝“黄香枕席”。妇孺皆知的《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即是指的黄香。

  黄香之子黄琼,也是一位东汉时期的重要人物,累官至司徒、太尉,封刘乡侯(河南颖川),食邑千户。

  黄琬是黄琼之孙,是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臣。在豫州牧任内因镇压河南境内农民起义有功被封为关内侯(安徽霍丘)。董卓入洛阳,重用黄琬为司徒、太尉,改封阳泉侯。黄琬后因反对董卓专权,与司徒王允合谋诛之,权倾朝野。141年,董卓旧部李催犯长安,黄琬被处死。

  天下黄姓,公推江夏黄氏为始祖。《河南如堂黄氏宗谱》始定于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年),其后不断修增,上追至黄霸,下述至今。《宗谱》对本支黄氏宗族的历史、受姓、迁徙、居地有详尽记载,收录有黄霸、黄香、黄琬等黄氏先祖的传记和明仁宗、宣宗所颁诰敕,绘有自唐至明黄氏列祖列宗画像和自黄香至明正统年间四十二代黄氏宗系图记,并抄录有黄氏先人碑文和诗词文赋。 贵鸣冠书林 建广瑞祥云 文豪佐志仕 英武正乾坤

周日,我们闲的没事儿,就去了附近的钦州那雾山,据说那里有个玻璃栈道,可以观山望海,想来蛮有景致,这便驱车前行。

人说看景不如听景,此言的确真理。不过此行途中碰见了个黄氏宗祠,倒是让人兴趣盎然,让人感慨天地之悠悠,生命之顽强。

那是一个小小的三岔路口,由黄氏宗祠的大牌子,沿小河沟往里走百十来米,便是祠堂。正是稻谷成熟季节,水泥路面上有半幅都晒的是稻谷,我小心驾驶,害怕压了人家的粮食惹出是非。河谷里,金**的稻田起起伏伏,由于成熟时间的不同,一块一块稻田颜色有所差异,煞是好看。

祠堂门是锁着的,一位老者见我们兴致勃勃,便去屋里拿了钥匙给我们开了门。我们是从偏门进去的,进去之后有1994年重修祠堂时候的序言,以及捐款人的名字。石刻名字满院的墙上都是,有港澳台的人,有广东广西湖南的人,钱款数额有大有小,上万的有,几百的也有,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黄氏族人万世旺。

从小门步入,见祠堂的院子不小,里面也同样晒的稻谷。拾阶而上,进了祠堂的前殿,从墙上的图文介绍里面我们知道,这支黄氏族人的始祖叫峭山公。

图中峭山公传略全文如下:

黄峭山,讳岳,字仁静,号青岗,又名黄,后裔尊称为峭公或峭山公,锡公的长子,远祖自河南光州固始入闽,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四月十五日戍时。自幼沉宏,有智略,官至工部侍郎,娶上官氏、吴氏、郑氏三郡君,共生二十一子。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峭山公八十寿诞时,大会姻亲,召命诸子家事,三妻位下各留长子,以奉晨昏,其余八十子俱领家谱一卷,骏马一匹,令其迁徙他乡,开创家业,并赋诗一首赠别: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早暮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

后周太祖广顺三年(953)十一月初七日巳时,峭山公无疾而终,葬于福建昭武市和平镇坎头村黄家林山旧莹。

以上为图中峭山公传略原文。

遥想1000多年前的中华大地,在大唐灭亡之后短短的六七十年时间,军阀割据,大小势力自立为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大分裂的五代十国时期。那时,峭山公所在的中原大地,社会动荡,战乱不止,在朝廷做过高官的他,为了家族的命运,为了子孙后代的前途,就给他们指了一条充满风险,但也隐含着无限生机的前程:向南发展。

峭山公很伟大。

遍观中国历史,南方的经济真正发展起来始于南宋。从那时开始,中国的经济中心,从北方的渭河流域黄河下游,慢慢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迁移。到了近几十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长江流域的上海,珠江流域的广州,成为大家羡慕的地方。现在反过头来,国家要以沿海带动内地,那些遥远的年代曾经无限风光的长安洛阳开封,反倒要借助于当年被称为的南蛮之地的支持了。这个世界非常神奇,这个永远生生不息,生机盎然的世界太值得我们无限热爱了。

周日的自驾游很有意思,那雾山的玻璃桥愉悦了我们的眼睛,而黄家祠堂滋养了我们的心灵。

江边黄氏宗祠位于东莞市企石镇江边村的隔塘自然村和大围自然村交界处,占地面积654平方米。据《江边黄氏族谱》记载,江边黄姓先祖南宋时因战乱从江夏(今湖北汉口一带)几经周折南迁定居于江边,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0年),族裔黄学伊中举出仕为官(官至江西抚州通判),倡议之下,兴建黄氏宗祠。清咸丰九年(1859年),族人黄龙韬因征剿太平军有功,受朝廷封赏后,对祠堂进行重修。祠堂面宽五间,进深三间,硬山顶,抬梁式混穿斗式结构,中轴线对称布局,庭院式设计,使用36根石柱作支撑梁架。正门是斗拱牌楼,高宽各12米;二、三进各设有明天井兼回廊,三进另辟有左右厢房。布局合理,宽敞、明净、庄严、大方,具有早期珠三角建筑文化特色。祠内保存有明朝海瑞题赠的楹联(仿制品)一副,有黄学伊题书的正门牌匾,有清光绪皇帝嘉奖族人黄龙韬为“振威将军”的木刻圣旨,还保留有一批木雕、石雕、灰塑等建筑构件,工艺考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黄氏宗祠于1992年由江边村村民集资进行了修葺,1998年被列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氏宗祠

据江边黄姓《卜卿公家谱》记载,倡议兴建黄氏宗祠的是族人黄学伊。黄学伊是明朝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举人,中举后初任琼山县(今海南省内)教谕,后任江西抚州左堂、通判。琼山是名臣海瑞的家乡,黄学伊在琼山任职时便很欣赏当时未有“功名”的海瑞(1514-1587)。海瑞中举(1549年)出仕的几年后,黄学伊又与他同在江西一带为官,黄学伊在抚州任通判,海瑞在附近的兴国任知县,二人交往甚密。明隆庆六年(1572年)夏天,海瑞曾在黄氏宗祠住了一个多月。当时海瑞已被罢官,专门从琼山来探访闲赋在家的黄学伊,就近入住祠内。期间为黄氏宗祠书题楹联一副:“匡弼王公葵悃日倾沾雨露;忠诚赤子铎声时振彻云霄”。

黄氏宗祠首次重修是清咸丰九年(1859年),与族人黄龙韬有关。黄龙韬(1814年—1894年)清道光丙午(1846年)科武解元,任广州府台兼南(南雄)韶(韶关)连(连州)总镇,因征剿红巾军(何六起义军)、太平军有功,受朝廷封诰“振威将军”。为光宗耀祖,于咸丰九年(1859年)对祠堂进行重修。

黄氏宗祠正门是斗拱牌楼,属当时朝廷准许方可建造的一种高规格建筑。缘何获准建造排楼,在族谱之类未见记载。民间流传的说法是:黄学伊托海瑞帮忙,朝廷批准建造。

新中国成立后,黄氏宗祠曾一度成为东莞第七区政府的会堂、放**的场所,稍后又改作榨糖、碾米、榨油作坊。1959年夏天,东江河水急涨,祠堂的木料、牌匾包括海瑞题书的一副楹联木匾(硬木,长约4米、宽约04米)被作为抗洪应急物资,加固东江堤围险段,决堤时全部散失。文革期间,祠堂的牌匾、木雕及工艺构件被视作“四旧”,大部分被毁。1992年,江边村民自发集资对祠堂进行重修。 尓锡公祠正门

艾叶黄氏宗祠位于自贡市贡井区艾叶镇。艾叶原属荣县,1939年9月(民国二十八年),成立省辖的自贡市时,随贡井划入自贡市。 艾叶黄姓是贡井荣边乡厅房坳“黄氏宗祠”的分支,是清初湖广填四川由湖北麻城入川的(一说是广东迁来)。艾叶黄姓分为五方堂和庆余堂两个堂系,每年清明节,艾叶黄氏宗祠都要派代表去厅房坳祭祀祖先。艾叶黄氏宗祠的祠名叫“尔锡公祠”,是黄氏族人族居之所,民间一般称之为“黄宜堂”或“黄泥塘”,祠堂名反而不大为人所知。祠堂上起“大堰塘”,下止“观音阁”,跨两里之距,占地约千余亩。

辛亥革命前夕,同志军的人找黄氏名人、大盐商黄敦三说:“同志军有人要来打起发(抢劫)。”黄敦三有些轻蔑回答道:“狗屎蜂造不起列子(蜂巢)的!” 次日,“打富济贫”的同志军结队赶到黄宜堂,抢劫之后,将祠堂付之一炬而后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越烧越旺,从午夜烧到翌旦拂晓,全堂烧毁殆尽,空留荒野。

1912年,由黄敦三聚资,花费三万七千余块银洋,历时两载,在原址重筑新祠堂。重建后祠堂的规模不足之前的五分之一,黄敦三及后人仍居于此,其余十二房族人,于火灾事后,散居于洪江井、洪珠井、天龙井、贡井老街子、烂码头、韭菜嘴及乡下等地。

这支黄姓在贡井是大族,知名人士有黄敦三(大盐商)、黄象权(同仁社的总舵把子,贡井场联处主任)、黄国初(民国时期自贡市二区区长)、黄维新(民国时期自贡市五区区长)、黄利翰(字玉书,上世纪二十年代延请德国工程师在贡井兴办自来水(白水)公司)、黄庆宣(笔名山青,自贡市书法家协会副会长)等。上世纪四十年代,尔锡公祠的首人(宗族内选举产生的负责人)是黄象承(贞庆)。黄氏族人的字派取自一首诗,有“阁正天兴,元亨利贞,蕴和荣耀,……”等字辈。黄氏宗族曾在贡井街上井神庙旁修建了会济善堂,赈济穷苦人。

1950年,尔锡公祠被政府没收,做过粮库、公社、乡政府,现今是一家玻璃钢厂。祠堂花岗岩大门框上,当初雕刻的楹联还清晰可见:宗祏有灵还汉颍一家禋祀,本源无恙看陂塘千顷澄清。

祠堂落成庆典主持人台词

#主持词# 导语在主持词写作中,运用诗词写作中的对仗、押韵技巧,可以让主持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具有音乐的节奏美;在大段的抒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