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中的 扶 怎么读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9浏览:1收藏

百家姓中的 扶 怎么读,第1张

扶(Fú)姓源出有三:

  1、出自上古时候,大禹建立了夏朝。大禹的手下有个叫作扶登氏的大臣,扶登氏的后代以扶为姓氏,是扶姓的最早起源。在古代,扶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河南。

  2、源出为复姓乞扶氏所改。

  3、出自汉代人巫嘉的后代,以赐名为氏。西汉初年有一个巫人叫做嘉的,相传嘉的母亲在汤溪边上遇到一条龙,回家以后就有了身孕。后来生下了嘉。嘉擅长于占卜,而且他所求必灵。因其扶掖汉室有功,深受汉高祖刘邦的宠辛,授以他廷尉的官职,于是赐给他名字叫扶嘉。他的后人于是以赐名“扶”为姓。

  得姓始祖:扶登。夏禹为天下之王的时候,他的手下大臣有一个叫扶登氏的,通常被认为是扶姓的始祖。

《百家姓》中有姓“扶”的。“姬申扶堵”。

1,姓,早期的姓是一种族号。姓不是个别人、个别家族的称号,而是整个氏族的称号。“百姓”,最早很可能就是指众多的氏族。

顾炎武说:“言姓者本於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这二十二个姓是:妫、姒、子、姬、风、嬴、己、任、姞、祁、芈、曹、董、姜、偃、归、曼、熊、隗、漆、妘、允。

2,姓有“别婚姻”的作用。在氏族社会中,同姓不婚,实质上就是同一氏族内部的人不得通婚。

3,姓有“崇恩爱,厚亲亲”的作用。“崇恩爱,厚亲亲”,不单是指人伦关系、思想感情的亲疏后薄问题,更重要的是牵涉到政治权利、物质利益的问题。在氏族社会中,同氏族的成员平等地享有氏族内部的各种权利。到了奴隶社会,“百姓”指的就是贵族,而奴隶是没有姓的。即使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一般平民也还是没有姓。

我国上古时期,不仅有姓,而且有氏。氏和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战国以后,人们往往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而为一;到了汉代,通称为姓,而且自天子至一般平民百姓都可以有姓了。

河南信阳扶姓的来源是出自明末祟祯皇帝的赐姓。据新县陈店乡胡家湾《胡氏家谱·赐姓堂》载:公元1334年,胡姓从江西瑞州高安县拓树堂迁河南光山陈店乡(新县)胡家湾,始祖胡端五,其后五世孙胡熙屡试不第,归田务农,勤劳致富。1458年发生灾害,明皇帝昭示天下:“凡捐粮四百石者授予冠带之荣”,胡熙慨然募捐。皇帝即授予冠带之荣,并以旌奖之。1468年至1470年,又连遭严重灾害。胡熙又各捐粮五百石,深受民众爱戴,皇帝故封他为义大夫。熙曾孙胡克俭1586年殿科进士,明神宗授翰林院庶士,任监察御史。胡克俭系朱明王朝后期四世元老,在朝为官任内,审时度势,兴利除弊,造福百姓,正大光明,不畏强权,秉公执法,虽曾遭削官为民,但七十多岁时再次被起用。崇祯元年(1628年),崇祯念其为政清廉,刚直不阿,敢治史弊,为国除奸,为抗击外族和保卫大明江山立下功劳,封其为太子少保,赠刑部尚书,赐姓扶,表示扶持明朝社稷之意。故自胡端五起,全族改为“扶姓”,宗祠为“赐姓堂”。

姓扶的发音是fú,使用第四声。

关于姓氏扶,以下是几点解释:

1、由来:姓氏扶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部落或氏族,该部落或氏族以其活动范围、居住地或其它特征而得名。扶在拼音中表示为f-u,读音类似于汉字富中的富。

2、姓氏排名:根据百家姓的统计,扶姓在中国姓氏中排名第122位。

3、分布地区:扶姓在中国的分布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陕西、山东、河北等地区。

4、字义含义:汉字扶的本义为支撑、帮助、辅助等。姓氏扶通常体现了家族或个人帮助人、扶持人的意义。

5、历史文化:每个姓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如果希望了解更多关于扶姓的历史、家族传承、分支派系等内容,可以通过家谱、族谱、姓氏研究资料以及与该姓氏相关的历史文献进行深入研究。

6、尽管早逝,扶苏在西汉王朝的建立中仍然发挥了一定的影响力。早逝增加了刘邦对王位继承问题的担忧,也促使刘邦更加重视太子的培养。

7、扶苏作为刘邦的长子和太子,尽管时间很短暂,但在个人才能和学问方面显示出了极大的潜力。英年早逝使得刘邦改变了王位继承的安排,但对刘邦和西汉王朝的影响仍然是不可忽视的。

扶姓的起源

1、出自国姓:据百家姓的记载,扶姓出自国姓,是指扶鸿氏的后代。国姓是中国古代一个合族的始祖姓氏,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尊崇。

2、氏族起源:根据历史记载,扶姓可能源于古代的扶氏族群。这个族群以扶持、助人为主要特色,因此得到了扶作为姓氏的称号。

3、地域起源:一种说法认为,扶姓起源于某个具有地域特征的地区,因该地方的名称或特殊活动而形成了姓氏。这种解释通常需要结合具体地方文化和历史背景来进行研究。

百家姓中的 扶 怎么读

扶(Fú)姓源出有三:  1、出自上古时候,大禹建立了夏朝。大禹的手下有个叫作扶登氏的大臣,扶登氏的后代以扶为姓氏,是扶姓的最早起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