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原之战中,南宋名将吴阶如何大胜金军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9浏览:2收藏

和尚原之战中,南宋名将吴阶如何大胜金军的?,第1张

蒙古灭南宋采取双线作战。正面从襄阳进攻,西由汉中进入西蜀,沿长江向东,两面夹攻。金国人的原计划也是如此,他们正面受制于中原抵抗力的限制,试图从西路打开突破口,应对中路。但是金国人的企图失败了。因为他们在关中出口遇到顽强抵抗,没能进入汉中。其中最重要的一战是和尚的元大战,领导这一战的是南宋名将吴玠,他的弟弟吴璘、吴家兄弟让金武术们都哭了。

南宋赵构政权遭遇富平大败,失师十万,失地六十州,抵御了黄金形势的危机。吴玠及其弟弟吴瑾率兵数千退大散关东和尚原,处于黄金抵抗的前沿。面对时局,大将张浚退守四川,其他部队退守陇西,吴玠兄弟统率的几千兵马孤军奋战,没有粮草,没有援兵。靖康元年西夏怀胎德军,吴阶百骑入营,获得一级一百四十六级。宣和二年镇压方腊起义,打败了那个群众,抓住了一个酋长。

建炎二年,金人率大军到陕西,在吴阶金溪岭战役中大败的金军,追击三十里,擒拿万计收复华郡。建炎四养老金人完颜娄室,完颜离饮长驱入关,吴阶破前军,曲端援军放吴阶鸠,吴阶寡敌众,被打败。在建炎四年的富平之战中,宋军五路大军溃不成军,唯独吴阶,刘琦身先兵大败金军左翼。绍兴元年金人率六万大军进军和尚原,吴阶借地利,大败金人数万大军。

宋军将大营安居一片沼泽地后,吴玠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应该扎营高低,低洼平地太有利于金军骑兵。但是,各路将军们都认为有沼泽屏障,骑兵容易陷入,同时我军人数远远多于金军,不怕正面冲击,否决了吴玠的提案。战斗开始,完颜换算成三千的精乘,背靠着土包,瞬间从芦苇丛铺下了一条大道。金国人的铁骑很快穿过沼泽,出现在宋军面前。完颜宗弼和完颜娄室分别率领左右两军,包围并夹击宋军。宋军对形势的变化没有任何预断,五路大军竟然失去了统一指挥,各打各的。受到最猛烈攻击的赵哲,在失去支援的情况下,擅自退出战场,招致宋军大乱,全军崩溃,关中落入金军手中。

这两位南宋抗金英雄就是吴玠和吴璘两兄弟。他们打了无数的胜仗,在南宋岌岌可危之时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二人为保卫秦陇,屏障巴蜀做出了巨大贡献。

吴玠和吴璘,少年时便立志报国。在年纪尚幼时就参加军队服役。并且与金军多次作战,二人在与金军的交战中,立下了无数功劳,于是被越级提拔,吴璘被提拔为统治和尚园,而吴玠当时正在河池驻扎。当时的金军想要攻破这道防线,正是吴玠与吴璘两兄弟拼死守住了河池。为阻挡金军进一步侵占南宋做出了重大贡献。两兄弟在仙人关将要被破时,坚持不撤退。他们用自己的才智与谋略,将金军打得落花流水,从此以后金军多年不敢进犯四川。

吴氏两兄弟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他们将一生都献给了国家,努力抗击金军,捍卫祖国的领土统一。在金军渡过黄河进入长安之时,胡世将认为想要保住部队兵力,只能抛弃河池。但是,吴璘非常的慷慨激昂,认为这样的退守行为是在瓦解军心,自毁根基。他坚决反对不战而退。请令率领100人攻破金军,正是在他的坚持之下,胡适将率领部队捍卫了河池。金军见到这样的阵势,感到惶恐不安,徘徊不前。最后战败而归。间接保卫了长安的安全。

吴氏二兄弟将自己的生命献给祖国的大好山河,用自己的心血,阻挡金军的入侵。历史应该被铭记,英雄应该被怀念。让我们向英雄献上最崇高的敬意。

吴玠(1093年—1139年),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省静宁)人,南宋抗金名将。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因功官至四川宣抚使。

由于长期鞍马之劳,病卒于防地仙人关,享年47岁,谥号武安,作庙于仙人关,号思烈。淳熙中,追封涪王。

从这上面可以看出,吴玠和岳飞最大的区别是。岳飞是北伐将军,为了收复故土而战,而吴玠则是守土将军。本身守土将军要是不带有悲剧英雄色彩的话(虽然我不愿意这样说),是很难走进戏曲或者后人视线的。

而且吴玠虽然百战百胜, 但是对于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来说,没有开疆拓土之功,更没有岳飞精忠报国的气概。虽然不是说他的功小于岳飞,而是说对于人们心中而言,不如岳飞这样的悲壮。

而悲壮的故事往往能激发人民的创作力,所以才会有各种各样的岳飞显灵,岳飞故事。例如什么《说岳全传》之类的小说。

最后,就是吴玠文学上不如岳飞。他会不会写,写得好不好不得而知。但是就从满江红来说,岳飞已经算是将军里千古一流的了。加上身上的悲剧英雄色彩,更加激发人们对他的向往。所以后世来说,吴玠没有岳飞出名。

个人看法。

吴玠,字晋卿,是南宋名将。说起南宋将领,大家首先想起的肯定是岳飞,吴玠则很少有人知道,但其实吴玠对南宋做出的贡献也是巨大的。这样一代悍将,确于1139年在仙人关病逝,年仅四十七岁 ,吴玠英年早逝的原因是什么呢?

吴玠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与同龄人不同的气质,少年的他性格沉稳坚毅,通晓兵法,擅长骑马射箭,也因此北宋末年时,未满20岁的他就参军了。他一生参军过很多战役,其中比较著名的战役有和尚原之战、饶凤关之战、仙人关之战,在这些战役中,他屡次打败金军,保全了川蜀之地,有人说如果不是他挺身而出,那么"无蜀久矣" 。

吴玠英年早逝,对于他的死因也可谓是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他爱好美色嗜欲,看到美丽、漂亮的女子就想得到他们,沉迷美色;另一方面他又喜欢吃丹药,于是在这两件事的共同作用下,他最终患咯血病而死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宋史·吴玠传》,在《宋史·吴玠传》中有"晚节颇多嗜欲,使人渔色于成都,喜饵丹石,故得咯血疾以死"的叙述。 也有说法是,他常年征战,旅途和战争的摧残导致了他的英年早逝。

还有一种说法,现在比较被大家所接受的,就是他并不是死于美色和吃丹药,而是死于腑脏寄生虫病,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宋史》的记述有失偏颇。这种观点认为,吴玠夏夜出师时,免疫功能低下,仓促间饮用了含蚂蝗虫卵的脏水,致使体内幼虫滋长并侵入内脏,造成穿孔而病入膏肓。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是有人将他战时误饮含虫脏水发病症状,等同于好狎游、饮卧娼家而得同病的卫承务子,让大家觉得吴玠也是死于渔色、吞毒 。所以结合各家说法,我认为吴玠英年早逝的真相应该是,常年征战,身体不好,又在免疫力低下时误饮了含虫卵的污水,最终患病而亡。

吴家军创建人-- 吴璘。

吴璘(1102—1167),民族英雄,字唐卿,汉族,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南宋名将吴玠的弟弟。他智勇双全,与兄长吴玠一起成为著名的抗金大将。在南宋抗金斗争中,与兄吴玠为保卫秦陇,屏障巴蜀,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

吴璘在绍兴初与兄吴玠守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击败金兵。金完颜亮部南侵,他领兵督战,收复秦、凤等路所辖十六州军,守蜀有功,官进太傅,封新安郡王建炎三年(1129年),吴璘与兄长吴玠同时被陕西宣抚处置使张浚所赏识。此后兄弟二人并肩作战,同受升赏。兄吴玠去世以后,吴璘接替哥哥的使命,成为陕西抗金的主力部队,被升任龙神4厢都指挥使。绍兴十年(1140年),正当宋高宗和奸相秦桧庆祝“和议”成功的时候,金人撕毁和约,分兵四路在主帅金兀术的指挥下,对南宋发动全面进攻。金兵很快占领河南、陕西的许多州县。接着,金将撒离喝率领西部金兵,强渡黄河,攻占长安,直趋凤翔。这时,只有四川制置权宣抚司事的胡世将和吴璘驻防在河池,情况十分危急。胡世将紧急召集各路将领商议防御办法。参谋官孙渥提出河池不可守,宜退保仙人原的意见。吴璘认为孙渥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愤怒的说:“儒语沮军,可斩也。”并自愿“请以百口保破敌。”在吴璘的指挥下,首战大获全胜,打击了金军的嚣张气焰,阻止了敌人的西进,挽救了全陕的危局。朝廷升吴璘为镇西军节度使、并授予侍卫步军都虞侯。吴璘在对金军的作战实践中,也总结创新了一种新战法,名叫“垒阵”,专门打击敌人的骑兵冲锋队,行之有效,屡挫金军,在西北战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金将胡盏和习不祝两军联合在一起,以5万之众屯驻在刘家圈,对全陕的战局有极大的威胁。吴璘请战,要求把这支敌军赶走。胡世将问他用什么打法破敌,吴璘说用“垒阵法”。所谓垒阵法,即以长枪兵排坐在前面,不准站立,最强的弓箭手跪于其后,最后面是神箭手。待敌人距阵地百步时,神箭手先射;距70步时强弓手齐射。敌骑临阵时,长枪刺敌战马和骑手。同时,在布阵时先将骑兵以铁钩相连,在前面遮挡,等布阵完毕后,骑兵退后。

绍兴十一年(1141年),南宋与金签订和约。此后,虽然宋金处于和议之中,但吴璘治军经武如同战时,一刻也不放松警惕。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调集60万大军,亲自率领倾巢南下,妄图一举灭宋。仅仅用1个多月的时间,就打到长江北岸的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南宋朝野大为震惊。是年,吴璘已62岁高龄,且身患疾病,宋廷在金兵大兵压境的危急关头,任命吴璘担任四川宣抚使兼陕西、河南招讨使。吴璘指挥西线宋军,接连收复秦、洮、陇、商等州,吸引了大量南下金兵,缓解了东南战场的压力。

乾道元年(1164年),吴璘被召回京城,受到宋高宗、宋孝宗厚礼款待,又封为太傅和新安郡王。不久,再出镇兴元府。他来到汉中以后,修复古堰,灌田数千顷,使当地百姓受益匪浅。乾道三年(1166年),吴璘病逝,享年66岁。追赠太师,追封信王。

吴璘守蜀三十余年,战功卓著。

吴璘忠勇刚直,从卒伍到大将,代兄守蜀20余年,隐然为方面之重。他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对将士 都能保持较接近、较亲切的关系,赢得了兵民的信赖。他有两篇兵法论著。他认为金兵有四长,我有四短,在实践中要注意以我之短制彼之长。以分队制其骑兵,以轮番迭战制其坚忍、制其重甲,以劲弓强弩制其弓矢,则以远封近,以强制弱。知己知彼,才能常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他在强敌面前,窥伺战机,灵活地运用孙膑的三驷之法,“以弱为先,强者继后”,以小败而换得大胜。以小失而获取大得。在拔将用人上,坚持在实践中选其有才能者,“兵官非尝试,难知其才”,论功行赏,量才录用,因此深孚众望,成为南宋抗金将领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绍兴十年(1140)正月高宗诏作于仙人关的吴王忠烈庙,在吴王死后68年,即被安丙占据,以“安公生祠”代替。略阳南坝的吴王坟(吴璘墓),及孝宗御书“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之碑”墓碑。

  有,

  简单的

  吴玠

  吴玠 (1093—1139)南宋抗金名将。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后移居水洛(今甘肃庄浪)。 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因功官至 四川宣抚使。

  详细的

  吴玠

  (1093~1139) 南宋抗金名将。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迁居水洛城(今甘肃庄浪)。善骑射,曾读经史,凡往事可师者,皆录于座右,墙牖皆格言。少时参加泾原路军,宣和间(1119~1125),以队将身分参加镇压方腊起义;接着又参加镇压河北起义军,升权正将。靖康初,曾与西夏军作战,有功。建炎二年(1128),金兵入陕西,吴玠力战屡胜。继之又镇压史斌起义军。张浚经营川陕,升吴玠为统制。建炎四年,吴玠进兵收复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受任为权永兴军经略使。同年,富平(今属陕西)之战失败后,他和弟吴璘收散兵,扼守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绍兴元年(1131),金将没立、乌鲁、拆合来攻,败去。完颜宗弼集结重兵,再度来攻,吴玠率部选劲弓强弩,轮流发射,箭密如雨,号为“驻队矢”,大破金兵,以功拜镇西军节度使。绍兴三年,金将完颜杲绕道攻饶风关(今陕西石泉西),入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吴玠等退守仙人关(今甘肃徽县南),阻金军入蜀之路。四年,宗弼、完颜杲攻仙人关。吴玠等在关旁预先整治战场,称杀金平,一战大胜,全军从此不再进窥四川。吴玠以功升任川陕宣抚副使,进检校少师,奉宁、保定军二镇节度使。吴玠官至特进,开府仪同三司、四川宣抚使。死后,谥武安,淳熙年间追赠涪王。

  吴璘

  吴璘 (1102—1167)南宋抗金名将。字唐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绍兴初与兄吴玠守和尚原、仙 人关,击败金兵。金完颜亮部南侵,他领兵督战,收复秦、凤等路所辖十六州军,守蜀有功,官进太傅,封新安郡 王

  吴 璘(1100~1166),南宋将领。字唐卿。吴玠的弟弟。他智勇双全,与他兄长一起成为著名的抗金大将军。

  建炎三年(1129年),吴璘与兄长吴玠同时被陕西宣抚处置使张浚所赏识。此后兄弟二人并肩作战,同受升赏。兄吴玠去世以后,吴璘接替哥哥的使命,成为陕西抗金的主力部队,被升任龙神4厢都指挥使。绍兴十六(1140年),正当宋高宗和奸相秦桧庆祝“和议”成功的时候,金人撕毁和约,分兵四路在主帅金兀术的指挥下,对南宋发动全面进攻。金兵很快占领河南、陕西的许多州县。接着,金将撒离喝率领西部金兵,强渡黄河,攻占长安,直趋凤翔。这时,只有四川制置权宣抚司事的胡世将和吴璘驻防在河池,情况十分危急。胡世将紧急召集各路将领商议防御办法。参谋官孙渥提出河池不可守,宜退保仙人原的意见。吴璘认为孙渥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愤怒的说:“儒语沮军,可斩也。”并自愿“请以百口保破敌。”在吴璘的指挥下,首战大获全胜,打击了金军的嚣张气焰,阻止了敌人的西进,挽救了全陕的危局。朝廷升吴璘为镇西军节度使、并授予侍卫步军都虞侯。吴璘在对金军的作战实践中,也总结创新了一种新战法,名叫“垒阵”,专门打击敌人的骑兵冲锋队,行之有效,屡挫金军,在西北战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金将胡盏和习不祝两军联合在一起,以5万之众屯驻在刘家圈,对全陕的战局有极大的威胁。吴璘请战,要求把这支敌军赶走。胡世将问他用什么打法破敌,吴璘说用“垒阵法”。所谓垒阵法,即以长枪兵排坐在前面,不准站立,最强的弓箭手跪于其后,最后面是神箭手。待敌人距阵地百步时,神箭手先射;距70步时强弓手齐射。敌骑临阵时,长枪刺敌战马和骑手。同时,在布阵时先将骑兵以铁钩相连,在前面遮挡,等布阵完毕后,骑兵退后。

  绍兴十一年(1141年),南宋与金签订和约。此后,虽然宋金处于和议之中,但吴璘治军经武如同战时,一刻也不放松警惕。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调集60万大军,亲自率领倾巢南下,妄图一举灭宋。仅仅用1个多月的时间,就打到长江北岸的和州(今安徽和县),南宋朝野大为震惊。是年,吴璘已62岁高龄,且身患疾病,宋廷在金兵大兵压境的危急关头,任命吴璘担任四川宣抚使兼陕西、河南招讨使。吴璘指挥西线宋军,接连收复秦、洮、陇、商等州,吸引了大量南下金兵,缓解了东南战场的压力。

  乾道元年(1164年),吴璘被召回京城,受到高宗、孝宗厚礼款待,又封为太侍和新安郡王。不久,再出镇兴元府。他来到汉中以后,修复古堰,灌田数千顷,使当地百姓爱益非浅。乾道三年(1166年),吴璘病逝,享年66岁。追赠太师,追封信王。

1、吴璘(1102年-1167年6月6日),字唐卿。德顺军陇干县(今甘肃静宁)人。南宋初年名将,四川宣抚使吴玠之弟。吴璘早年随兄长吴玠抵御西夏,自建炎二年(1128年)起领兵抗金,以勇略知名。

绍兴元年(1131年)至绍兴四年(1134年)间,与吴玠经营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屡败金军,为保卫秦陇、屏障巴蜀立下了汗马功劳。

2、刘锜自少随父征战,宋徽宗时为閤门祗候。南宋建立后被授为陇右都护,多次战胜西夏,颇著威名。之后受名臣张浚提拔,参与富平之战。又扈从宋高宗,两任权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

绍兴十年(1140年),在顺昌之战中大破金将完颜宗弼军,并派兵协助岳飞北伐。次年,于柘皋之战再破金军。此后被罢去兵权,两知荆南府。晚年再获起用,率军抗击南下侵宋的金帝完颜亮,但因老病而无功。

3、刘光世(1089年—1142年),字平叔。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兴四将”之一,镇海节度使刘延庆次子。宋徽宗时,刘光世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初率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

金兵大举南侵,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升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封荣国公。后率部抗金,但其“御军姑息,无克复志”,饱受诟病。绍兴七年(1137年),引疾罢去兵权。绍兴十年(1140年),再为三京招抚处置使。次年,罢为太保、万寿观使,累封杨国公。

4、梁红玉,生卒年不详,著名的抗金女英雄,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绍兴六年(1136年)韩世忠加授武宁、安化二镇节度使及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于楚州开置官署。

梁氏随夫出镇楚州,韩世忠“披草莱,立军府”,与士卒同甘共苦;夫人梁氏也亲自“织薄为屋”。梁氏去世后被朝廷赠为邠国夫人。追赠制文中感叹梁红玉和韩世忠“富贵莫终于偕老”。

5、韩世忠(1090年1月26日-1151年9月15日),字良臣,自号清凉居士,延安府绥德军(今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人,南宋名将、词人,民族英雄,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韩世忠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十八岁时应募从军。

和尚原之战中,南宋名将吴阶如何大胜金军的?

蒙古灭南宋采取双线作战。正面从襄阳进攻,西由汉中进入西蜀,沿长江向东,两面夹攻。金国人的原计划也是如此,他们正面受制于中原抵抗力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