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次礼仪左右哪个为尊
一、餐桌场合
中国餐桌座次礼仪是中国传统礼仪与国际礼仪的完美结合,以右为尊。这方面会在餐桌礼仪部分详细介绍。
二、公共场合
在有大众参与的非官方的各种公共场合中,一般按照以右为尊的国际惯例进行排序。比如说晚会,两位主持人从舞台右侧走出来,按照惯例女士走在前面,男士走在后面,男士应该请女士站在右边,保持男左女右的排列。如果男主持人是长者,那么他应该站在右边,因为我们中国讲究以长者为尊。再如,领导在群众大会上给获奖者颁发奖状或接见嘉宾,领导应该站在左侧还是右侧呢?应该是左侧,因为领导一般被视为台上的主人,按以客人为尊的原则,就应该把客人让到领导的右边。有些人误以为只要有领导出席的会议都是以左为尊,其实只有官方内部会议领导之间的排序才是以左为尊,而公共场合的舞台或者讲台还是以右为尊。
三、商务场合
商务礼仪当中以右为尊的原则现在已广为应用,因此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涉外企业、没有官方注资的企业,在举行签字仪式的时候,按国际惯例以右为尊,一般都是主人居左客人居右。
有一种情况,有些国有企业其前身是政府机构的一部分,因此企业领导班子大多会参照官方内部会议排序原则进行排序,即以左为尊。但这些国有企业在对外待客的时候,无论对方是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都遵循国际商务礼仪,以右为尊。
四、国际场合
在有多国参加的国际会议场合,各国***之间的排序,遵循的是以右为尊的原则。在这种会议的官方合影中,东道主居中而立,其右侧第一位就是第一贵宾,其左侧第一位就是第二贵宾。
如图2009年4月在伦敦举办的20国集团金融峰会,前排九个人最中间一位***是东道主英国首相布朗,他右手边第一位是我们国家的***——中国国家主席。很明显在伦敦峰会期间,中国是第一贵宾。
我们再来看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颁奖台,冠军右边的那一位是第二名,冠军左边的那一位是第三名。因为这是国际场合,以右为尊。
五、外交场合
外交场合主要指涉外的双边会见。如果会见地点在中国国内,双方握手合影时,中方居左,外方居右;如果会见地点在国外,双方握手合影时,外方居左,中方居右。当然这只是一种通行的原则,也不排除例外。
以右为上:国际惯例,适用于商务场合。
按照国际惯例,“以右为尊”是普遍适用的座次原则。但是在中国政务场合,大多是“以左为尊”。所以,首先要看会议的性质。政务会议、国企内部的大型会议,一般仍然遵守“以左为上”的原则;其他商务、社交、涉外活动一般遵循“以右为尊”的国际惯例。
中间为上
中间的位置为上,两边为下。相比两边的位置,位于中间的人讲话更能使两边的人都清楚地听到,更便于与两边的人士进行交流。
前排为上
“前”总是与“领先”相关。在会议中前排适宜安排更重要的人士。
面门为上
面门的位置比背对门的位置更加优越,建议让尊者面门而坐。
周时规定,天子面南而坐,诸侯朝天子,同姓从西面向北而上,异姓则从东面而上。这样看来,同姓讲诸侯是在周天子的右边,而异姓则在天子的左边。因此揣测,周时是以右为尊的。
春秋时期,好像也是以右为尊的。但是在一些著作中记载:士大夫在室内是以左边为贵的。但是,在作战之时,则是以右为大。所以春秋时期,左与右谁为贵,还是不好确定的。
到了战国时期,以右为尊是确定的事情。战国策中记载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立了大功,赵王封他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因此,可以借此证明当时“右”边是比“左”边大的。当然,以此作为定论,有失公正客观,望有学识的朋友帮忙印证。
到了西汉,好像右边大是很肯定的事情。《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鸿门宴中有一段记载: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刘邦是客,而范增算是陪,由此,证明右为尊。并且,有一些词也值得注意,古语中讲官吏降职叫做左迁。并且,史记中也有陈平让周勃右相的记载。
而到了东汉时,左右谁为尊,又不太好分辨了。没有找到相应的史料,不过,估计应是左为尊。因为魏晋南北朝皆是以左为贵,所以,推测东汉也差不多是以左为贵。魏晋时期,左仆射大于右仆射,左丞大于右丞。晋元帝快称帝之时,官职也是左丞相。到了隋唐时期,也是以左为贵的。但是到了唐玄宗时期,好像右相的权力要大一些,当然,也有君王宠幸,或身兼数职的因素在里面。李林甫、杨国忠,身为右相,权力却超过了左相。但六部里面,左侍郎之官位是高于右侍郎的。到宋时也差不多。
以左为贵,历时差不多千年,直到元时,才发生改变。元朝统治者明确规定以右为贵。右丞相位高于左丞相,而其他官职也是以右为正,左为从。朱元璋称吴王之时,承元制,还是保持着以右为尊的习惯。当时以李善长为右丞相,以徐达为左丞相,李善长官位高于徐达。在称帝之后,才一改元朝体制,又改为左为贵。估计朱元璋此举出自应以宋时正统为继承的心理,并非是习惯问题。清承明制,应也是以左为大。在京戏里面,客、长辈皆是坐在主人公的左侧(为此看了一段京戏)。
综上所述,传统的中国礼仪,还是以左为贵的。那右为贵可能是按国际的礼仪所施行,并非是中国之礼仪了
古人以右为尊,为上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右为尊似乎成为一种常识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称官职贬低为“左迁”。但是左右尊卑情况,各代并不完全一样,,考核史籍,情况如下:夏商周时,朝官尊左;燕饮、凶事、兵事尊右。战国时朝官尊左;军中尊右。秦尊左。汉代尊右。六朝朝官尊左,燕饮尊右。唐宋明清尊左,元代尊右。一般在喜庆活动中,以左为贵,在凶伤吊唁中,以右为尊。(《中国古代的左右尊卑》)”可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于左右的尊卑观念其实是很不同的。不过,就上面那个问题,很多人想到的答案是乘车。《中国文史精华》P157,“至于乘车,情形有所不同,它是尊者居左。《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信陵君礼贤下士,‘从车骑,虚左,自迎赵夷门侯生。’”为什么会尊右?我首先想到的是大部分人都是习惯使用右手的,会不会因此而使得人们对于右相关的事务更加关注?这种说法在唐朝孔颖达《左传·襄公十年》疏注中得到印证,“右便而左不便,故以所助者为右,不助者为左。”在看到下面这个引注后,我有了另外一个想法。《逸周书武顺》:“天道尚左,日月西移。”这是另外一个视角,在讲究天人合一的古代社会,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一也。但是这句话其实是有点问题的。在上面关于左右的论述中,左右是这样区别的:以坐北朝南者来看,左边就是东,右边就是西。但是在这个引注中,日月西移,也就是说“天道贵”西,那按照上面的方位而言,也就是“天道贵”右。但是在引注中却是“左”。笔误是不太可能了,可能的原因是两种区别左右的方式不同。前面是以坐北朝南的王者的视角辨明左右,而在这个例子中,辨明左右却是以面北的臣子的视角。或许,左右尊卑之“变”,并不是对于左右的态度的改变,而是对于左右所代表的方位的理解嬗变。《明史》官职记载中有如下:“甲辰正月,初置左、右相国,以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吴元年命百官礼仪俱尚左,改右相国为左相国,左相国为右相国。”李作右丞相时右为尊,李作左丞相时以左为尊。所以就这个变动而言,其实二人的位置和官职并未更改,只是就“左”与“右”的辨明方式进行了变动。按照这种理解,前面提到的乘车尊左的问题也在此迎刃而解:乘车的左,其实是相对于乘车的人而言的,如果按照车面北而驻,其实车内的“左”正是西,也就是大部分人理解的“右”。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礼仪,在重要场合中位置、次序一定不能搞错。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尤为严格,左和右是区别尊卑高下的标志之一,可究竟左为尊还是右为尊,时代不同、场合不同,结果也就大相径庭了。
其实,在几千年的文化中也有朝代认为“以右为尊”,大多数人认为中国的传统就是“以左为尊”,实际上于“男左女右”,“男尊女卑”的说法脱不了干系。
遵循现在的国际惯例,大部分社交和商务谈判都遵循以右为尊的原则。我们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里面经常可以看到:我国的党和国家***在我国会见外国友人时,都会与外国友人并排而坐,并且坐在外宾的左侧,也就是请外宾坐在自己的右侧。这是因为关于座次有着通行的国际惯例,即“以右为尊”。在并排站立、行走或就座的时候,右高左低,这一条规则已为人们所普遍接受。所以,在上述情况下,主人应主动居左,而让客人居右;男士主动居左,请女士居右;晚辈居左,请长辈居右;职位较低者居左,职位较高者居右。在非并排排列的情况下,“以右为尊”的原则仍然有效。
面向南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越靠近皇帝官位越大。
其次右边,就是面向西其次。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
在位于宫室主要建筑物前部中央坐北朝南的“堂”上,则是以南向为最尊,次为西向,再次为东向。
圆桌成清中叶后饭店酒楼流行的餐台式样,今日家庭中亦普遍使用,尤为今日餐饮业及机关企业食堂的会宴用桌面。其座次一般是依餐厅或室的方位与装饰设计风格而定,或取向门、朝阳,或依厅室设计装饰风格所体现出的重心与突出位置设首位。
通常服务员摆台时以口布折叠成花、鸟等造型,首位造型会非常醒目,使人一望而知。而隆重的大型宴会则往往在各餐台座位前预先摆放座位卡(席签),所发请柬上则标明与宴者的台号。这样或由司仪导入,或持柬按图索骥、对号入座,自然不易出错。
宴席位次的设定,既属约定俗成,故其时空差异性较大,而依我国时下理念习尚,则首论职务尊卑,次叙年齿,后及性别(先女后男),以示重女观念)。当然,这都是首席座位确定之后始循行的一般模式。
扩展资料:
春节聚会,古人的座次规矩,不懂得可让人笑话了
按中国儒家伦理观念,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反映在座席上也是有规矩要讲究的。古人席次尚右,右为宾师之位,居西而面东。家塾教师和官僚们的幕客,都称为“西宾”,又称“西席”,主人称为“东家”。所以古人尊称授业解惑之师为“西席”。
那桌上的主位是哪个位置,按照中国古代的礼制,南为尊,北为卑,人的座位有南北面向之分,不能僭越。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一国之君主的座位,必须坐北朝南。其实我国古代的礼节,席位尊卑有君臣和主宾两种。君臣主要是南北方向来说,皇上以南面作为独尊之位,也就是南面称尊,北面称臣。
而主宾之礼则取东西方向,出于对宾客的尊敬,主人自坐东位;而让客人坐西位,即面东而坐。在我们平常生活中,正向朝南的座位,也就是正座儿了。这个正座儿,在亲朋好友聚会的时候,一定要留给家中辈分最高的人物。
当然在生活中,大家都不是以方向来区分座次,而是将座席面对门的位置定为上席。同席时,应以长辈、领导让为上席,背对门的位置为下席,一般为晚辈的席位,左右为普通席位,可由主人安排就座。
在注重礼节的中国历史上,对于座次也多有记载。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善于纸上谈兵的赵括自己面东而坐在尊位上,藐视其他的军吏,将夸夸其谈、狂妄自大的赵括刻画得活灵活现。
再如《汉书·王陵传》记载,项羽把王陵的母亲放在军中,王陵的使者来了,项羽就让王陵的母亲东向而坐,让使者看到自己对王母是尊敬的,以此想来招降王陵。由此可见,在室内坐西面东是上座。所以古人将宾客和老师安排在坐西朝东的座位上,以表示尊敬。
当然在过去,“西席”还有着其他指代意义。如古典文学作品里也常把老师称为“西席”。唐代柳宗元有诗曰:“若道柳家无子弟,往年何事乞西宾。”
《红楼梦》第二回中写道:“因闻得鹾政欲聘一西宾,雨村便相托友力,谋了进去,且作安身之计。”《儒林外史》第二回中说:“申祥甫连忙斟一杯酒道:‘梅三相该敬一杯。顾老相公家西席就是周先生了。’”另外在民间有一副对联赞美老师教育有方,得意门生遍布乡里:“西席桃李满桑梓,东坦龙蛇尽楷模。”
参考资料来源:
——座次
所谓座次礼仪就是指在各种宴会上的座次安排中要遵循的礼仪规范,谁坐上方,谁又坐下方,都是有讲究的。那你知道座次礼仪左右哪个为尊吗?下面就来看看左右座次哪个为尊吧!
座次礼仪:以右为上(遵循国际惯例)、居中为上(中间高于两侧)、前排为上(适用所有场合)、以远为上(远离房门为上)、面门为上(良好视野为上)。
座次礼仪左右哪个为尊
座次左右哪个为尊,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如果是宴会和轿车,那么座次以右为尊,但如果会议上,则是左高右低。当然,除去特殊原因,大多数情况下中国的传统是以左为尊,而在国际上是以右为尊。
宴会座次
排序原则:以远为上,面门为上,以右为上,以中为上,观景为上,靠墙为上。
座次分布:面门居中位置为主位,主左宾右分两侧而坐,或主宾双方交错而坐。越近首席,位次越高,同等距离,右高左低。
轿车座次
按照国际惯例,乘坐轿车的座次安排的常规是:右高左低,后高前低。具体而言,轿车座次的尊卑自高而低是:后排右位—后排左位—前排右位—前排左位。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如果主人或熟识的朋友亲自驾驶汽车时,你坐到后面位置等于向主人宣布你在打的,非常不礼貌。这种情况下,副驾位置为上座位。如果是接送高级官员、将领、明星知名公众的人物时,主要考虑乘坐者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司机后方位置为汽车的上座位,通常也被称作VIP位置。
《仪礼》室内礼节性的座次,最尊的座位是:在西墙前铺席,坐在席上面向东,即所谓东向坐;其次是南向坐;再其次是北向坐;最卑的位置是西向坐。清代学者凌廷堪在他的礼学名著《礼经释例》就更为确切地提出“室中以东向为尊,堂上以南向为尊”的说法。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在他的名著《日知录》里通过不少史料,归纳出这么一个结论:“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由此可以看出,《史迹• 项羽本纪》鸿门宴座次的形式,就属于这种室内礼节活动的形式。项羽、项伯东向坐,亚父(范增)南向坐,沛公(刘邦)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入席,古人设宴,对座次安排十分讲究,主人坐什么位子,客人坐什么位子,都有严格规定,乱坐就有喧宾夺主,以下犯上之嫌。项羽、项伯朝东而坐,最尊(项伯是项羽的叔父,项羽不能让叔父坐在低于自己的位置上);范增朝南而坐,仅次于项氏叔侄的位置;项羽让刘邦北向坐,又卑于范增,不把他看成与自己地位匹敌的宾客;张良面朝西的位置,是在场人中最卑的了,不能叫坐而叫侍,意思是与今天的侍从差不多。司马迁之所以不惜笔墨一一写出每个人的座次,就是通过项羽对座次的安排,突出表现项羽藐视刘邦,以尊者自居的骄傲心理。
以东向为尊,在史书中有充分的反映。比如《史记• 淮阴侯列传》井陉之战,韩信俘虏广武君李左车,请他东向坐,韩信对面施礼救。《史记• 武安侯列传》田蚣“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南向,自坐东向”,田蚣以为自己是丞相,不可因为哥哥在场而申私敬,免得屈辱了丞相之尊。《史记• 周勃世家》周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自居东向的座位,很不客气地跟儒生们谈话。《汉书• 王陵传》项羽取王陵母置军中,王陵的使者来,项羽让王陵的母亲东向而坐,打算用对王母的这种礼遇来招降王陵。
“室中以东向为尊”“东向”即“坐西面东”,古代地理上“西边”即“右”,这恰恰印证了古时候崇“右”,以“右”为尊。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官阶有高低,座次分贵贱。近现代尚“左”,虽不成文,却也约定俗成。如“男左女右”渗透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
汉文化源远流长,遥远的古代是否也是以“左”为尊呢?恰恰相反,古代崇“右”,以右为上,为贵,为高。比如《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 两例中的“右”均要释为“上”。又如《〈指南录〉后序》“予出右丞相兼枢密史”,《海瑞传》“明年正月,召为南京右佥都御史”等。
古代崇“右”,也有例外的情况。同是《史记》在《魏公子列传》的《信陵君窃符救赵》一节中,先记“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后文又说侯生“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左”为何变成了“上坐”呢?这就要另当别论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说:“古代车骑以左为尊位”。此处的“虚左”则表现了公子的仁而下士。中学课本《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配有插图,此插图有三处严重失真:车错、马错、座次错。课文明确写着:“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从插图上看,实际是“虚后”。正确的座次排列,应该是信陵君和侯生同在车厢前部,侯生居左。
座次礼仪左右哪个为尊
本文2023-11-29 03:52:5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76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