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先祖为什么阻止家人出仕?
陆氏先祖竟然是狂人
说到陆氏先祖,大家可能会大吃一惊。
而这位装疯卖傻的楚狂人,其实就是元候公陆通,也就是陆氏的始祖! 公元前327年,他被齐宣王封于平原般县陆乡(今山东德州陵城区糜镇),赐姓为陆。为什么他可以被赐姓呢?因为他就是齐宣王的亲孙子。陆游在家谱及诗歌中都有「世谱推原自楚狂」的记述。
那么,陆氏为什么会从赐地山东忽然迁移到山阴(即现在的绍兴)呢?而之后的百年间,仕途显赫的陆氏为什么会有令人无法理解的「后人不得出仕为官」的家训呢?
后人不得出仕为官
陆游在他所著的《山阴陆氏宗谱序》中写道:「我山阴陆氏则出侍郎支,唐宰相忠宣公陆贽。」从汉朝陆烈开始,吴郡陆氏便已经开始往南下发展了,到了唐朝陆贽,已经来到了嘉兴,并在那里安居乐业了。
而陆贽的四世孙,也就是陆游的九世祖陆谊(字克公),在唐代官为国子博士,是国子监的教授,皇太子的老师。 当时,钱氏割据东南,势力不断扩张,钱缪自镇海节度使,又被封了多处郡望,一时风光无二,隐隐成为吴越的最高地位者。而陆谊身居高位,家族又是吴郡的名门望族,却为人清正忠贞,视效忠唐王朝为己任,不愿攀附钱氏势力。
但有人却不这么想。趁着东南之乱,当时在钱氏那里很是得宠的贵臣陆仕璋坐不住了。他看重陆谊家世显赫,而自己却出身平平,若是能进到陆氏的族谱,那便能提高他的地位。
于是他找到谊公说:「你我都是陆家人,现在钱氏势力发展这么好,你可要好好把握啊。如果你能把我的名字写到吴郡陆氏的家谱里,那么之后我们就是宗亲了,一切都好说。」而谊公却断然拒绝了:「我们陆氏没有让外人进族谱的规矩,恕我做不到。」
这一说为他带来了「拒贵通谱」的美名,却也招来了杀身之祸。
陆仕璋当场放下狠话,说他自讨苦吃。陆谊自知此地不宜久留,便举家迁徙,东渡钱塘后,在牛头山休息了两日,继续前行,一直到东浦才安居下来,避地山阴,成为绍兴陆氏第一人。从这一迁徙史实看,陆谊公应为今天在绍兴的陆氏始祖。直到今天,东浦还有「陆家溇」的地名存在,并有「余庆堂」和「永思堂」两个堂号的后人仍居在东浦镇。
谊公在东浦安居后,深感仕途之中的种种黑暗,认为出仕而背弃忠烈气节,不如隐世立志,于是立下家训,坚持「耕读」,告诫陆氏子孙「从此不得出仕为官」。
自此,近二百年间,陆家竟无一人出仕为官。陆游的七世祖忻公,因「耻事吴越」而入赘鲁墟李家——李家是当时鲁墟的名门。
彼时陆氏在吴越的地位已经大不如从前,但仍是大家尊敬的望族,李家的人看陆忻品行端正,为人清正又胸怀大志,便询问他是否能将李家并入陆氏。陆忻七尺男儿,本对入赘一事略有介怀,但李家名声在外,待他也不薄,便欣然同意了。从此这一脉子孙兴旺发达,复姓归陆,但还是以耕田为主,没有人敢违背祖意。
一直到学霸陆轸的出现。
陆家学霸带头做官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山阴大旱,鲁墟全年无收,人民苦不堪言。有人想到陆家的陆轸是个饱读经书的知识分子,全村人围上家门,请求陆轸写一份灾情陈情表交给朝廷,求得上头派人赈灾。
陆轸本不愿与朝廷有所交涉,但实在同情百姓疾苦,便将山阴鲁墟旱灾,人民饥饿穷困的状况一一陈述下来。上书后,地方的官员觉得此事不好定夺,便呈上朝廷,正好被宋真宗看见了。
看着这缜密的逻辑,优美的文笔,感人的真情,我们的宋真宗(就是狸猫换了太子那位)当时就对这位笔手产生了欣赏之意。他不仅亲自下令赈灾山阴,索性跑到鲁墟去寻找这位难得的才子,希望他可以出山做官。
「你这个祖训过了多久了?」
「两百年有余。」
宋真宗不愧是打理出咸平之治的皇帝,当场就想到一个让陆轸无法拒绝的好办法。他拍拍陆谊的肩膀,说: 「时间过去很久了,时代在变迁,入仕才能更好地帮助更多的百姓,我看你有此等才智胸怀,实在不舍你居于一隅。虽说祖命不可违,但若我为陆氏先祖修葺祠堂,亲赐牌匾,你能时常前去敬拜,并将你所行之事一一述出,想必他们一定感到欣慰,你也不必有所顾忌,不是更好么?」
又说:「我也不是一上来就让你做官,你要自己参加科举,也可以知道自己的能力如何。」
话已至此,陆轸便同意了。于是,真宗便下令为陆氏先祖们修造了一座精美不凡的祠堂,赐名「东山寿宁祠」(目前已毁)。
之后,学霸陆轸便开始了他的「开挂」之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他领了乡荐第一名;大中祥五年(1012)参加礼部考试,又得第一名,于是登徐奭榜进士第二名,被推到鄜州做官。不久,朝廷选拔才能集出人士,校正崇文殿的典籍,参加考试的有七人,陆轸又为第一名,被授为著作郎直集贤院。仁宗康定元年(1040)六月,陆珍以吏部朗中集贤院校理的身份出任越州知州,后又任明州知州、湖州知州、睦州知州。陆轸做了四十年官,因不善溜须拍马,到晚年才官至礼部郎中,「一生忠正,两袖清风」,最后辞职归隐。
陆轸出仕后,陆氏后人重入仕途,辈辈都有显贵达官,最有名的便是陆游了,还有陆游祖父陆佃,官至尚书左丞,且陆游的祖、父、兄及子侄辈代有才人登入仕途。陆游曾在诗中写道:「吾家世守农桑业,一挂朝衣即力耕」。陆氏耕读之风不变,到陆游过世时「竟无一人归故业」,说明大多在朝野做官,但个个忠烈清廉,无愧陆氏家风。
已发表于《山海经》
陆氏的源自虞舜,《唐书》的“宰相世系表”中记载得清清楚楚:“出妫姓,田完裔孙齐宣王少子通,封于平原般县陆乡,因以为氏。”
提起陆氏最早的这段渊源,可真是说来话长。原来4000多年前虞舜把帝位禅让给夏禹之后,他的儿子商均,就被夏禹封于虞城(妫水),也就是现在山西省永济县南部的地方,并且以“妫”作为整个家族的姓氏。换句话说,现在山西永济县的南部,正是陆姓人的最早发祥之地。
不过,陆氏也跟其他著名姓氏一样,并非单纯的“一脉相传”,而是由好几支不同的分子共同组成。依照《风俗通》的考证,便可以知道原本源自虞舜的陆氏,很早就已有新血加入,该书是这样说的:“春秋时陆浑国之后”。
春秋时期所谓的陆浑国,本来是伊川(今河南省境内)之地,由于有一支名为陆浑之戎居于此而得名。这支陆浑戎,是允姓戎的别部,住在伊川,不久就于周景王20年被晋国所灭,并且也仿照汉人的习惯,在国亡后以国为氏而姓了陆,使得陆姓的阵容,很快地庞大起来。
除了以上两种被普遍采认的考据之外,另外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上古时期祝融氏的儿子陆终的后裔,也有以陆为姓的,像《广韵》一书就指出:“古天子陆终之后”。
陆姓的组织情形,的确相当复杂。到了南北朝的五胡乱华时期,又有一批新的人马加入陆氏的阵容,那就是《魏书官氏志》所记载的:“步陆孤氏改陆氏”。这样一来,现在遍布于世界每一角落的陆姓人家,如果有心要探寻自己的真正出处,恐怕十分的费事了。
陆氏很早便称盛于江、浙一带,具体的例子不胜枚举,就以汉末三国鼎立时期位于江左的东吴来说,陆氏便是人材辈出。自孙权麾下那位大将陆逊开始,他的儿子陆抗,两个孙子陆机和陆云,就无一不是历史上响当当的名字。
到了宋氏,说到忠义凛然,陆氏更是当之无愧。宋朝末年保卫宋室,元兵攻破崖山时仗剑驱妻子入海,自己则背负卫王赴海而死的陆秀夫,更是千秋共敬,万世共仰的大忠臣 。
陆广作品1.江苏地区(江阴) 《陆氏世谱》 ,卷数不详,现存17册,陆炜纂修,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世德堂木活字本。(无锡)《陆氏世谱》,卷数不详,编修者不详,秀野堂木活字本,此外有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783年)本,8卷,首1卷,陆熊祥纂修;民国11年(公元1922年)仰贤堂铅印本,正编90卷首l卷,后编5卷,陆绍云等修;民国37年(公元1948年)仰贤堂铅印本,126卷,首1卷,陆瑞星等修。(无锡)《陆氏宗谱》,卷数不详,l册,陆耀明纂修,民国18年(公元1929年)崇本堂木活字本。(无锡)《陆氏世谱》,90卷,首1卷,92册,陆大镌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木刻本。(河北大学)(无锡)《陆氏世谱摘录》不分卷,5册,陆熊祥录,民国20年(公元1931年)抄本。(历史所)(太仓)《平原宗谱》,卷数不详,编修者不详,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刻本。(吴江)《汾湖陆氏族谱》,不分卷,2册,编修者不详,近代传抄本。(吴江)《汾湖陆氏世系》不分卷,l册,陆焯辑,清咸丰间抄写本。(吴江)《陆氏先德录》l卷,陆乃普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羲经堂刻本。(吴江)《先德录续刻》,1卷,陆鼎奎辑,民国8年(公元1919年)刻本。(吴江)《平原松陵陆氏宗谱》12卷,首l卷,陆乃普纂修,民国13年(公元1924年)刻本。(历史所)、(吉林大学)(吴江)《松陵陆氏宗谱》12卷,首1卷,末l卷,4册,陆维钰纂修,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抄本。陆游作品(吴江)《陆氏世略》l卷,民国8年(公元1919年)柳弃疾钞本。(武进)《陆氏宗谱》,18卷,陆华玉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永言堂木活字本。(武进)《陆庄陆氏世谱》,29卷,末l卷,编修者不详,民国8年(公元1919年)怀忠堂活字本(武进)《晋陵茅庄陆氏宗谱》8卷,8册,陆南昌纂修,清同治国十一年(公元1872年)怀忠堂活字本。(历史所)(武进)《樟村陆氏宗谱》16卷,陆德秉等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继述堂木活字本。(辽宁图);此外有民国9年(公元1920年)继述堂木活字本,18卷,陆兰亭等修。(江苏常州市图)2浙江地区(平湖)《陆氏家史》,5卷,陆鸣銮纂修,清抄本。(上虞)《上虞雁埠陆氏宗谱》,6卷,陆荣泰纂修,民国15年(公元1926年)兄弟印刷所铅印本。(吴兴)《陆氏支谱》,6卷,陆积昌纂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木活字本。(吴兴)《陆氏支谱》,不分卷,2册,陆维纂修,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刻本。(历史所)(吴兴)《月河陆氏支谱》,不分卷,陆树堂等修,民国25年(公元1936年)铅印本。(人民大学)、(辽宁图)、(南京图)(金华) 《东阳陆氏宗谱》 ,卷数不详,编修者不详,明木活字本;此外有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木活字本,18卷,首1卷,陆应记等纂修;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木活字本,卷数不详,陆兆台等修;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木活字本,卷数不详,陆文焕等修;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木活字本,卷数不详,陆中华等修: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木活字本,卷数不详,陆庆培纂修。(金华)《东阳陆氏宗谱续编》,卷数不详,光绪二十四年至三十二年(公元1898—1906年)木活字本。(金华)《东阳陆氏宗谱前编》,卷数不详,民国王8年(公元1929年)木活字本。(海宁)《海昌鹏坡陆氏宗谱》30卷,首2卷,20册,陆振之纂修,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刻本。(海宁)《海昌鹏坡陆氏宗谱》30卷,24册,陆鹤翔等修,民国3年(公元1914年)希贤祠刻本。、(浙江嘉兴市图)(绍兴)《陆氏族谱》,不分卷,陆曾纂修,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世德堂刻本。(绍兴)《两溪陆氏家乘》,4卷,4册,陆岳阳纂修,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刻本。(人民大学)陆蠡(绍兴)《山阴梅湖陆氏宗谱》,6卷,陆遵修纂修,民国6年(公元1917年)中正堂活字本。(吉林大学)(嘉兴)《吴郡陆氏窦巷支世系图表》,不分卷,陆祖谷纂修,民国22年(公元1933年)石印本、(江苏苏州市图)、(浙江嘉兴市图)3上海地区(上海)《陆氏宗谱》,不分卷,陆位纂修,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写本。(上海)《云间陆氏家乘》4卷,首1卷,陆昌耀纂修,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刊本。(松江抄家物资办公室)(上海)《云间珠溪陆氏谱牒》不分卷,4册,陆修先等修,民国13年(公元1924年)石印本。(人大),此外有民国15年(公元1926年)石印本。(上海)《陆氏世系表》不分卷,陆咏荃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稿本。(嘉定县博)(崇明)《陆氏世谱》不分卷,陆坤元等修,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行素堂刻本,此外有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行素堂本,不分卷,陆坤元等修;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务本堂刻本,不分卷,陆志铨等修。;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刻本,不分卷,陆菊亭纂修,40册。(崇明)《陆氏大宗世谱》,不分卷,陆运涛等修,清木活字本。此外有民国4年(公元1915年)务本堂刻本,卷数不详,陆志铨等修。(崇明)《陆氏世谱》,清刻本,纂修者不详,一册,残本,书名据版心题,记事至清道光间。4.安徽地区(太湖) 《太湖陆氏宗谱》 ,卷数不详,陆钰山等修,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怀橘堂木活字本,此外有民国7年(公元1918年)怀橘堂木活字本,卷数不详,陆邦彦等修。(历阳)《陆氏宗谱》,2卷,2册,陆天锡等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双璧堂木活字本。(潜山)《陆叶氏宗谱》,19卷,首1卷,24册,陆济川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崇本堂活字本。(人民大学)(歙县)《陆氏家谱》,卷数不详,民国26年(公元1937年)许承尧校抄本。(安徽博)陆小曼5.南方其他地区(湘阴)《罗湘陆氏支谱》,陆传薪等修,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河南堂木活字本。(广东)《陆氏世德记》,陆师彦等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95年)木活字本。(广西邕宁)《陆氏族谱》,1卷,陆仰阶纂,1949年抄本。(广西档)、(广西邕宁县档)6.北方地区(通城)《陆氏宗谱》,6卷,首1卷,陆彝典等修,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以文堂木活字本。
陆家泽 (泽:广域的水源 )
陆家轩 (轩:气度不凡 )
陆家渊 (睿智;学识渊博)
陆家文 (弘扬;文:文学家)
陆家瀚 (拥有广大的学问)
陆家泽 (恩惠)
陆姓以“河南”、“平原”、“河内”、“吴郡”为堂号。
发源于今山东境内的陆氏和由鲜卑复姓步陆孤氏改姓的陆氏,发展成为陆姓的两支主流。
两支陆姓主要分布在今山东、河、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等省。这些地方的陆姓族人大多为陆通的后代。 战国时,宣王有个儿子名叫通,字季达,受封于平原县陆乡(今山东平原县陆乡),是陆终的故地,所以以陆为姓,称陆氏。
鲁姓来源于姜姓,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是鲁商,即姜子牙。陆氏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贵族姓氏,但却是中国数百个姓氏中非常尊贵的姓氏。但频繁迁地的分布也比较广泛,陆氏族谱在不同地区的排名也有所不同。让我们和一起了解更多的鲁姓知识吧!
姓氏作为华夏子孙血族的象征,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独特的渊源和文化内涵。陆姓在生活中很常见,但也有很长的历史。多了解一些姓氏文化,既可以丰富自己的见识,也可以帮助鲁身边的朋友追根溯源,有好运气。
吕姓的起源
鲁氏是一个多民族的姓氏。其姓氏有三个来源。一个是姜姓。相传上古部落的首领神农氏炎帝,因居住在流域,故称姜氏。后来发展了四个胞族,即“四山”,鲁部落就是其中之一。第二,出自姬姓魏。根据《姓源》和《通志氏族略》,春秋时期晋国有鲁姓,是从魏姓分化出来的。第三,少数民族改姓。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被汉化。原鲜卑人的北府姓、丘迟姓改为汉字单姓卢氏。陆氏异姓变化频繁,现在主要分布在河南南部和安徽北部,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家族。
:
全国各地吕姓字辈是什么
1鲁代山东莱州:“于冯其泽永康长韶邢润桂又项”。
2山东龙口鲁代:“出自炳光镇太清、明安白云-金圣东项海盛春秋郭恩德美声”。
3鲁代四川县:“盛绍祖,继民国,正显大食代之盛”。
4四川宣汉陆代:“有君子,大官,云长,应能开,吉祥,旷达”。
5湖北卢氏三香堂字代:“此超大志承先志,惟学诗礼,启迪天下子孙。季长明、柯、雍昭山集”。
6湖北卢氏尹清堂字代:《镌刻瑞之文,敦崇实永寿,举人游之纲,其成之道》。
7、湖北应城陆之辈:“道统秉正德,忠厚老实,乐常忠,始常千胜,仁义礼义盛”。
8福建淳安陆氏一代:“金华发祥方川邵英俊贾,先养其繁华数百万年”。
9广东阳春鲁一代:“建英雄之志可得天赞,荣发达之业可得长隆,建千年盛世。”
10广东阳江卢氏的一句话代:“圣人顺应顺运,调干部,加以下光,用国代永盘昌”。
1广东阳江陆氏家族的一句词代:“只望朝廷扬名,永传阳时”。
12安徽聚德鲁之辈:“谱书已告,宗师永引宝,雨后无争。如果没有人才,或者卖族宗贤可以再攻之”。
13辽宁庄河鲁辈:“文兴德恩明吉利云翔长春经传学道人”。
14浙江绍兴、海宁陆氏辈:“神农生于周勋业,高祖德本孙之法路漫漫,垂诗拜穆贤浩,却立志于任丕、成嘉、科宝大伦、尤其昌等读书。他可以永远遵守它”。
15浙江缙云鲁氏一代:“道统秉正德,温存,忠义,诚,忠,忠,忠,忠,忠,忠,财,寿,旺,荣,康泰元,亨利于己,孝,尊一切平安,婚姻,幸福,昌盛”。
16湖南零陵鲁辈:“贞元开淦作儒鲍丁
陆游先祖为什么阻止家人出仕?
本文2023-11-29 00:16:2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75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