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杨的蒙古人,祖姓是什么?
zhong123113 | 我的消息(0/0) | 百度首页 | 百度空间 | 退出 喀左之窗喀左综合信息大全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 |好友 查看文章
蒙古姓氏源流2007-04-26 15:31喀喇沁蒙古族今天大多都采用汉姓,多数人往往并不知道,其实我们这些汉姓都是从蒙古姓氏改过来的,大约一百年前的事情吧。而且,一般都不是乱改的,往往都是取得蒙古姓氏的首音,比如乌梁海氏改为乌氏,博尔只斤氏改为鲍氏,包氏,宝氏等。下摘录部分喀喇沁蒙古姓氏,希望更多的同胞找回自己的蒙古姓氏。
喀喇沁旗:(校注蒙古纪闻)
博罕岱氏-------------------------(今姓杨)
莽努特氏-------------------------(今姓何)
齐默特氏--------------------------(今姓陈)
札哈齐特氏————————————(今姓于)
新楚特氏—————————————(今姓章)
额勒图特氏————————————(今姓白)
博鲁特氏——————————(今姓陈,也有姓李)
哈尔努特氏———————————(今姓韩)
札拉楚特氏———————————(今姓陶姓秦)
兀良哈氏————————————(今姓乌)
博尔吉锦氏———————————(今姓鲍)
高姓蒙古人源流
鲍玺的《蒙古姓氏》中,列出了三个蒙古姓氏改汉姓为高氏,分别为郭尔罗斯(汉姓:高,郭,何);翁牛特(汉姓:高,包,敖);温德日格庆(汉姓:高)。
郭尔罗斯为蒙古科尔沁万户属部之一,今吉林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郭尔罗斯前旗)与黑龙江肇源县(郭尔罗斯后旗)为郭尔罗斯部落的主要聚居区,散居各地的郭尔罗斯人以部落名为姓氏,部分改汉姓为高氏,郭氏,何氏。
郭尔罗斯或作豁罗剌思,与弘吉剌特和亦乞剌思两部落同源,同属蒙古迭尔列勤部落。相传三部始祖与天女相爱结合,并生有三子。此事激起天庭大怒,三子被下令自天庭扔下人间,天母不忍,以金器相托降入人间,此三子即为郭尔罗斯,弘吉剌特和亦乞剌思三部落的祖先。 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郭尔罗斯部成为成吉思汗二弟哈萨尔的属民,构成科尔沁万户的一支。
翁牛特部落为成吉思汗三弟哈赤温的属民,主要分布于仅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散居各地的翁牛特人以部落名为姓氏,部分改汉姓为高氏,包氏,敖氏。
翁牛特部落的驻牧地最初在今兴安盟绰尔河流域,临部因其为成吉思汗三弟哈赤温的属民,故称之为“王古兀特因亦日根”,译为诸王之部众。王古兀特为翁牛特的异译。翁牛特,兀良哈(乌梁海),兀济叶特组成山阳万户,明人称之为兀良哈三卫,构成了北元蒙古汗国的三大势力之一,兀良哈三卫与东蒙古(鞑靼)和西蒙古(卫拉特)三足鼎立。蒙古达延汗时代,东蒙古复兴。其后,东蒙古各大万户(如察哈尔万户与喀喇沁万户)东迁并吞并了兀良哈三卫。另外,东蒙古内部还曾有过一支强大的翁牛特部落,也为哈赤温的属民。驻牧地在今内蒙古河套地区,在其首领毛里海太师的统治之下曾经相当强大,与当时称霸蒙古的喀喇沁万户博来太师战事不断。毛里海太师最终打败了博来太师,雄居蒙古政坛。但好景不长,科尔沁人刺杀了毛里海太师,其后翁牛特部落也渐渐衰落而不为人知了。
温德日格庆,只知道他为察哈尔的一个分支,具体的源流不详。今辽西地区曾为察哈尔八旗的主要驻牧地,后来察哈尔首领布尔尼反清起义失败,察哈尔八旗被迁往今锡林浩特与乌兰察布一带。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察哈尔人留在辽西,并成为喀喇沁(喀左),土默特(朝阳)或蒙古贞(阜新)的一支。
海姓蒙古族祖源
(一)海其德氏与海拉图特(海勒图特)氏
鲍玺《蒙古姓氏》在奈曼氏一节中,列出了几个“奈曼氏的友邻部落姓氏”,可以归入奈曼的分支属部,其中包括海其德氏与海拉图特氏,其后裔取蒙古姓氏首音海为汉姓。
奈曼即蒙古草原草原上的昔日大族乃蛮部落,对蒙古民族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察哈尔万户八大部落含乃蛮一部,他们是今通辽奈曼人的远祖;喀喇沁万户的乌梁海先民所属千户也有大量的奈曼属民。乃蛮同时也是今天中亚各突厥系民族的主要祖源之一,如中国的哈萨克族就主要为乃蛮部落的后裔。乃蛮部落的历史资料丰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网络或者书籍查找更多信息。
海其德氏与海拉图特(海勒图特)氏两个姓氏更具体的源流,鲍玺没作解释
,我暂时也无法提供更多的信息。
(二)海拉苏氏
鲍玺《蒙古姓氏》:“海拉苏氏即榆树,由于榆树茂密成为地名,久居这里的人又根据这一地名形成为海拉苏氏”,具体的发源地与祖源还没有线索。海拉苏氏还有取俞姓的,对应海拉苏氏的汉译榆树。
(三)海那赫氏
鲍玺《蒙古姓氏》仅注明“来自遥远的北方”,其他信息暂无。后裔也有取毕氏的,毕为北的谐音。
(四)海塔德氏(黑丹斯氏,赫塔达氏)
海塔德即Hitad,蒙古语形式的契丹。契丹为古代蒙古草原东部地区最庞大的游牧民族之一,元代契丹民族解体,蒙古草原上的契丹牧民大量汇入蒙古民族。蒙古汗国建国初期有十余个契丹千户。
张姓蒙古族源流
鲍氏《蒙古姓氏》列出了两个张姓蒙古族的祖姓,其一为卫拉特氏(斡亦如德氏,厄鲁特氏,斡亦毛都氏);其二为扎兰努德氏.
(一)
卫拉特为蒙古历史上最为庞大的部族群,相关资料较多,这里不再重复。喀喇沁的卫拉特氏族为西北迁来的从军落籍户。众所周知,团结在蒙古准格尔汗国的卫拉特人民同满清帝国有过多次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卫拉特人民为保卫家园而付出了惨重的牺牲,随着准格尔汗国悲剧性的覆灭,大量卫拉特百姓惨遭屠杀,满清皇帝将其幸存者调往蒙古各地落户以绝卫拉特东山再起之路。这也便是蒙古各地卫拉特家族的来历。卫拉特氏改汉姓为林氏,因卫拉特为林木中百姓之故,也有改汉姓为刘氏和张氏,但原因不详。
(二)
札兰努德氏的来历,请参见《蒙古姓氏》的解释:“从十七世纪中期开始,清廷对归顺的诸部蒙古该部为旗。旗内男丁150为一个苏木,五个苏木之上再设一个官员叫札兰。札兰伪满洲语,含层次,关节之意,是旗内中层官员的意思。札兰汉译为参领,是旗扎萨克的派出官员,对各苏木的军事活动由督察指挥权。札兰的地位较为显赫,有的后人取这一官名为姓氏。”
白姓蒙古族源流
(一)塔塔尔氏
塔塔尔(Tatar)之名最早见于突厥石碑,称为三十姓或九姓塔塔尔,与九姓乌古斯一样,是突厥汗国的主要属民之一。一般认为,塔塔尔(Tatar)是支突厥化程度较深的原蒙古部落,该部落的起源不详,但很可能是柔然汗国的遗民或远亲。
成吉思汗之前的塔塔尔(Tatar)是蒙古草原东部地区最强大的一支,波斯《史集》记载,他们当时共有七万户,人数为东蒙草原之最。“他们在远古的大部分时间内,就[已经]是大部分[蒙古]部落和地区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以其]伟大、强盛和充分受尊敬[而出类拔萃]”。塔塔尔(Tatar)曾为外族对东蒙地区所有操蒙古语部落的泛称,甚至直至蒙古崛起,蒙古民族仍被很多外族,如中国、阿拉伯、俄罗斯,泛称为塔塔尔(鞑靼)。
塔塔尔部落曾遍布整个东蒙草原,但最主要的驻牧地在捕鱼儿-那兀儿(Buir-nauur,今呼伦贝尔盟贝尔湖)。“声誉昭著、各有军队和君长的塔塔儿部落,有下列六个:秃秃黑里兀惕(Tutukliut)--塔塔儿、阿勒赤(Alji)-塔塔儿、察罕(Chagan)-塔塔儿、奎因(Kuin)-塔塔儿、帖烈惕(Tarat)-塔塔儿、布鲁灰(Burqui)-塔塔儿。”
成吉思汗建国后,塔塔尔部落在战争中损失较重,但仍分有若干塔塔尔千户。后世察哈尔万户八大部之一的Tsagan Tatar, 即源自于塔塔尔的察罕-塔塔尔部落。北元末期察哈尔万户解体,Tsagan Tatar部落也随之消失,后裔以部落名为姓氏,散居蒙古各部,今有部分后裔取戴、谭、白、王等为汉姓。戴氏与谭氏应取的是塔塔尔的首音;白氏可能是Tsagan Tatar的后裔。王氏的由来目前还不能解释。
(二)巴雅兀特氏
巴雅兀特氏在不同时期还曾译作“伯岳吾”、“摆悦”、“巴雅特”等。
成吉思汗时代的巴雅兀特部落分为两支:一支为者台-巴雅兀特,得名于色楞格河的支流者台河(今西伯利亚吉达河),者台-巴雅兀特为森林中的狩猎者。另一支为客赫邻-巴雅兀特,驻牧地靠近布尔罕山(今蒙古国肯特山)为迭尔列勤蒙古部落的一支,他们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是者台-巴雅兀特在草原上的分支。
北元蒙古汗国时代,至少两个蒙古万户中含有巴雅兀特部落,其中包括土默特万户和哈拉哈万户(南部五部之一)。后来,巴雅兀特部落的建制逐渐在战争中消失,巴雅兀特后裔以部落名为姓氏,散居蒙古各部落,部分后裔改汉姓为白氏、富氏。白氏应取的是巴雅兀特的首音;富氏可能是因为巴雅兀特为伯颜的变化形式,译为富有。
(三)察哈尔氏
(四)白如德氏(白如大氏)
(五)尼出古德氏
(六)敖汉氏
(七)固兀日氏
(八)俄勒特德氏
(九)巴林氏
付姓蒙古族源流
(一)呼和绍布氏
目前仅查到一个蒙古姓氏对应付姓,即呼和绍布氏,为蒙古语的хєхєє(Hohoo) шувуу(Shuvuu),Hohoo为杜鹃,Shuvuu为鸟。付姓应取的Shuvuu的尾音Vuu
蒙古人中取动物植物名子作为姓氏的相当普遍,可能付姓蒙古族的祖先与杜鹃鸟有着不解的渊源吧,但我还没有找到确切的解释。不知付姓蒙古族朋友能不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线索。
呼和绍布氏也有改和姓的,应取得是Hohoo的尾音Hoo
(一)毛忽来氏(木华黎氏)
毛忽来氏本为先祖扎剌亦尔部木华黎将军子孙,Mohulai(毛忽来)即木华黎的蒙古语形式。
相传,蒙古右翼万户长、享有太师国王称谓的木华黎将军,领扎剌亦尔等蒙古大军攻大金辽河地区时,伤员众多,在蒙古大军主力班师北返后,伤员便留守于土获真河(老哈河)驻牧。这些留守的蒙古士兵便是今天,牟、何、李三姓蒙古族的祖先,他们分别取得是毛(牟)忽(何)来(李)的首音、中音、尾音。今老哈河、希拉木伦河、西辽河地区喀喇沁蒙古人之中,李姓蒙古族分布很广。
(二)李莫斯日(Limser)--- 李
(三)嘎查古德(Gachagud)--- 李、甘
后两个李姓蒙古族的祖源不详。
(一)海其德氏与海拉图特(海勒图特)氏
鲍玺《蒙古姓氏》在奈曼氏一节中,列出了几个“奈曼氏的友邻部落姓氏”,可以归入奈曼的分支属部,其中包括海其德氏与海拉图特氏,其后裔取蒙古姓氏首音海为汉姓。
奈曼即蒙古草原草原上的昔日大族乃蛮部落,对蒙古民族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察哈尔万户八大部落含乃蛮一部,他们是今通辽奈曼人的远祖;喀喇沁万户的乌梁海先民所属千户也有大量的奈曼属民。乃蛮同时也是今天中亚各突厥系民族的主要祖源之一,如中国的哈萨克族就主要为乃蛮部落的后裔。乃蛮部落的历史资料丰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网络或者书籍查找更多信息。
海其德氏与海拉图特(海勒图特)氏两个姓氏更具体的源流,鲍玺没作解释 ,我暂时也无法提供更多的信息。
(二)海拉苏氏
鲍玺《蒙古姓氏》:“海拉苏氏即榆树,由于榆树茂密成为地名,久居这里的人又根据这一地名形成为海拉苏氏”,具体的发源地与祖源还没有线索。海拉苏氏还有取俞姓的,对应海拉苏氏的汉译榆树。
(三)海那赫氏
鲍玺《蒙古姓氏》仅注明“来自遥远的北方”,其他信息暂无。后裔也有取毕氏的,毕为北的谐音。
(四)海塔德氏(黑丹斯氏,赫塔达氏)
海塔德即Hitad,蒙古语形式的契丹。契丹为古代蒙古草原东部地区最庞大的游牧民族之一,元代契丹民族解体,蒙古草原上的契丹牧民大量汇入蒙古民族。蒙古汗国建国初期有十余个契丹千户。
(五)海拉图特氏
海姓蒙古族源流,一些朋友提供的信息,有关海拉图特氏的源流。
关于海拉图特(hailtud)-----蒙古真(mongoljin,今阜新蒙古族)人中这个姓氏的人很多的。
具听说蒙古镇旗"海"姓(海拉图特氏)祖先有一代是哥儿俩,分家时哥哥要了陶镐(锅),弟弟要了海里陶镐(小锅),后哥哥的后裔演变成"陶镐图特"氏家族(现简化成锅姓或郭姓),弟弟后裔演化成"海里陶镐图特"氏(现简化成海姓)。因此现在的蒙古镇旗“郭”姓和“海”姓有可能是一家。
何姓蒙古族源流
(一)克列亦特氏
起源于鄂尔浑河与土拉河流域的漠北大族,其后裔以克列亦特为姓氏,近代有改为和氏、何氏两类汉姓。另,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落最初的名字也是克列亦特,应主要为克列亦特演化而来。
克列亦特氏有若干分支:只儿斤(克列亦特王族部落)、董和亦特、撒哈亦特、土伯夷(史集作土别兀特)、阿拉伯特(史集作阿勒巴特)、查干克列亦特、巴嘎克列亦特、哈日克列亦特、亦克克列亦特(摘自<<蒙古姓氏>>)。
(二)郭尔罗斯氏
又作豁罗剌思、火鲁剌思、郭尔罗特等。为尼伦-迭尔列勤蒙古部落之一,弘吉剌特部落的属支,其后裔以郭尔罗斯为姓氏,后有改汉姓为郭氏、高氏、何氏。另,科尔沁万户含一郭尔罗斯部落。
(三)夏日高勒氏
《蒙古姓氏》中指提到这个姓氏起源于青海,主要分布于察哈尔。后有改汉姓为夏氏、黄氏、何氏。
(四)克什克腾氏
克什克腾译为护卫军,由蒙古大汗的近卫亲军演化而来,为察哈尔万户的组成部落之一。散居各地的克什克腾后裔以此为姓氏,后有改汉姓为和氏、何氏。另有两个分支:达勒达楚特、乐席日(摘自<<蒙古姓氏>>)。
(五)毛忽来氏(木华黎)
毛忽来氏本为先祖扎剌亦尔部木华黎将军子孙,Mohulai(毛忽来)即木华黎的蒙古语形式。 相传,蒙古右翼万户长、享有太师国王称谓的木华黎将军,领扎剌亦尔等蒙古大军攻大金辽河地区时,伤员众多,在蒙古大军主力班师北返后,伤员便留守于土获真河(老哈河)驻牧。这些留守的蒙古士兵便是今天,牟、何、李三姓蒙古族的祖先,他们分别取得是毛(牟)忽(何)来(李)的首音、中音、尾音。今老哈河、希拉木伦河、西辽河地区喀喇沁蒙古人之中,李姓蒙古族分布很广。
(六)忙忽特
尼伦-迭尔列勤蒙古部落之一,其后裔以忙忽特为姓氏,近代有改汉姓为何氏、贺氏、马氏、鄂氏、乌氏。
季姓蒙古族源流
首贴:我是赤峰的蒙古族,汉族姓氏是季听爷爷说我们老家在巴林旗,爷爷的爷爷是通事,请教一下季氏蒙古族的源流,谢谢
---
回复:你好,目前只查到季姓蒙古族的一支源流,为扎剌亦尔氏(Jalair)。扎剌亦尔为漠北地区的大族,分支众多,著名蒙古将军木华黎国王即出自此部。后世有改汉姓赵氏、季氏。另,科尔沁万户的属部扎赉特(Jalaid);外哈拉哈七部的扎剌亦尔部均为此部后裔;鄂尔多斯万户守卫成吉思汗灵帐的达尔哈特人中,有一部分专门守卫成吉思汗神旄的"苏鲁德达尔哈特",也自称是木华黎的后裔。此外,扎剌亦尔在中亚突厥语系诸民族中也有广泛的分布。
巴林为内哈拉哈五部之一,与外哈拉哈七部(今蒙古国主体民众)同属古代哈拉哈万户,内哈拉哈五部南迁之时可能有不少扎剌亦尔部落的民众加入进来;另一方面,元代木华黎将军统领的扎剌亦尔等五投下部众也驻守在锡剌木仑河流域,也很可能是他们的后裔。具体情况最好对照一下家族其他方面的传说。
关于通事,前段时间与朋友讨论过,佟姓蒙古族祖姓为通事那尔,祖先为翻译。
王姓蒙古族源流
(一)敖勒高努德 --- 王、敖、赵
Olkhonud是成吉思汗母亲所出的部落,为弘吉拉特部落的一个分支,后世有改汉姓王氏、敖氏、赵氏。敖氏取的Olkhonud首音,王、赵则不知从何而来了。
(二)汪古惕 --- 汪、王
Onggud是漠南大部汪古,原为信仰景教的突厥语部落.成吉思汗建国后,分有4个千户.后世是有改汉姓王氏、汪氏,均取的Onggud首音。
(三)塔塔尔 --- 戴、谭、白、王
Tatar是历史悠久的古代部族,突厥汗国时代即活跃于蒙古草原上,后在与成吉思汗的战争中损失较大,但作为蒙古最大的部落之一还是后裔众多,察哈尔万户之一的Tsagan Tatar既是此部演化而来,散居各地的后裔以部落名称为姓氏,后世有改汉姓戴、谭、白、王等。戴、谭取的Tatar首音;白取的是Tsagan的译意;王氏不知如何而来。
(四)宁嘎德 --- 王、宁
Ninggud这个部落之名,与大兴安岭地区的某个盛产雉鸡的山脉,当地的一些家族狩猎雉鸡,获得美丽的羽毛作为妇人或武士的装饰,久而久之,形成了Ninggud这个新的氏族。后世因带华丽羽毛装饰的人必是贵族,因此改汉姓为王氏。宁为Ninggud的首音。
(五)囊嘉 --- 王、南
Nanggid是源于汉语“南家”,是蒙古对汉族的称呼,一些汉族改蒙籍后以次为姓氏,后世又改汉姓为南、王。南为Nanggid首音,王据说因为Nanggid与Ninggud读音接近,而随了他们的姓氏。
(六)斡鲁徳 --- 王、单
《蒙古姓氏》上未作解释,读音上类似厄鲁特,但不知是否有联系。
赵姓蒙古族源流
(一)敖勒高努德 --- 王、敖、赵
Olkhonud是成吉思汗母亲所出的部落,为弘吉拉特部落的一个分支。敖氏取的Olkhonud首音,王、赵则不知从何而来了。
(二)赖哈图特 --- 赖、赵
laihatud目前没有起源的线索。
(三)扎剌亦尔 --- 赵、季
Jalair是漠北强部之一,木华黎将军出自此部。
(四)召蒙岱 --- 赵
据说姓氏起源于蒙古国境内的一个地名昭莫多,其他不详。
(五)嘎树努特 --- 赵
起源不详。
韩姓蒙古族源流
(一)哈日努特 --- 韩、哈
Harnud字面上含有黑的意思,起源复杂。弘吉剌特有一支Harnud,因其目黑。克列特也有一支因为肤色黝黑。但Harnud的源流应当不仅此两支。
(二)喀喇沁 --- 韩、乌
Harchin字面上也含有黑的意思,得名因善制黑马奶乳,为钦察之后;也有说法认为起源于乌古斯的Kharacin部。
(三)杭锦 --- 康、韩
Hanggin为中亚大族康里之后。鄂尔多斯有此一部,今有杭锦旗。土默特也有Hanggin一部。
吴姓蒙古族源流
(一)兀良哈(乌梁海) --- 乌 吴 于 魏
Urianghai是古老的蒙古部族, 大将军者勒篾,速布台源于此部历史上有兀良哈万户与朵颜吴良哈等强部
(二)兀济叶特 --- 武 吴
Ujiyed起源于兀者, 成吉思汗幼弟斡赤斤的王国被称为兀济叶特乌鲁斯; 吴良哈三卫之一的福余卫为兀济叶特; 内喀尔喀五部含兀济叶特一部
(三)兀亦桑 --- 周 魏 吴
Uisanggud起源于巴林部围剿吴三桂叛乱时自汉地带回的一批人
(四)塔布囊 --- 吴 乌
Tabunang蒙古语驸马之译 历史上有塔布囊称谓的家族很多, 比如兀良哈 吴姓似乎为兀良哈
穆姓蒙古族源流
(一)木斯沁 --- 穆
Musichin为职业姓氏, 祖先为制作弓箭杆的工匠, 后演化为姓氏
(二)篾尔乞特 --- 穆
Merkit为漠北大族, 分支众多 元朝权臣博颜与名相脱脱即源于此部 后世蒙古贞部为篾尔乞特后裔
类别:民族文化 | 添加到搜藏 | 浏览(354) | 评论 (1) 上一篇:喀喇沁情歌 下一篇:喀喇沁左旗乌梁海氏家谱 最近读者:
古国后裔
网友评论:1 网友:古国 2007-07-23 14:59 请问
汉姓习,以前有蒙古姓
是什么阁下知道吗?
发表评论:姓 名: zhong123113 姓名最长为50字节
内 容:
验证码: 请输入下图中的四位验证码,字母不区分大小写。
看不清
©2007 Baidu
杨氏有三大源,所以说是三杨开泰。就像姓张的有八个来源。
一、杨氏正宗是杨氏最大的一支支系,这支杨氏是指春秋战国时韩赵魏三家分晋时避难于华山仙谷的羊舌氏一族,即后来的弘农华阴杨氏。
二、以国为姓的杨氏,周朝曾三封杨氏,这支杨氏以杨杼为始祖。
三、天水氐族杨氏,氐族首领姓杨。杨氏为氐族第一大姓氏,西晋灭亡后这支杨氏纷纷汉化后又先后融入鲜卑族和弘农、华阴相混合。
其它又有改姓赐姓冒姓杨氏的。
现在的几个大的支系:
一、以江西杨辂为始祖的杨氏支系主要分布于江西省;湖南省长沙、常德、益阳、衡阳以及广东省梅州;福建漳州等地。(统称为江西杨)民族主要属于汉族和土家族、壮族。
二、以湖南靖州杨再思为始祖的杨氏支系主要分布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地区、张家界、黔东、黔东南、黔北、川东、重庆、鄂西以及桂北等地。民族主要属于侗族、土家族、汉族、布依族、水族、回族、壮族、苗族等。
三、以弘农华阴杨震为始祖的杨氏支系主要分布于河南、陕西、山西等地。民族主要属于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
四、以淮南杨傥为始祖的杨氏支系主要分布于安徽。民族主要属于汉族。
另外还有以杨维桢杨慎杨时为始祖的杨氏。
杨氏总人口近八千万是全国第六大姓氏杨氏汉族人口近四千万为汉族第四大姓氏另外杨氏是白族第一大姓氏在土家族侗族回族水族布依族中也是大姓氏。
杨氏在四川省、云南省都为第一大姓氏,另外杨氏还主要分布于陕西、河南、湖南、湖北、重庆、江西、广东、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等地。
杨氏郡望有弘农和天水。
杨氏堂号有弘农华阴四知。
建国以来全国杨氏著名人物有杨尚昆(原国家主席)杨得志(上将)杨勇(上将)杨成武(上将)杨静仁(国务院副总理)杨汝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杨白冰(上将)杨国梁(上将)杨国屏(上将)杨怀庆(上将)杨德清(成都军区政委中将)。
杨氏历史名人有杨震、西晋三杨、杨隋帝国、唐代杨氏十三位宰相、杨玉环、五代十国杨吴帝国、宋朝杨家将、明朝首辅杨荣、杨溥、杨士奇、状元名人杨慎;清朝大将杨遇春、杨芳以及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
----杨氏历史名人----
1杨荣 2杨炳 3杨炯 4杨简 5杨士奇 6杨文会 7杨延昭 8杨守谦 9杨安辨 10杨秀清 11杨敬之 12杨乃武 13杨子荣 14杨开慧 15杨守仁 16杨虎城 17杨尚昆 18杨朔 19杨万里 20杨涟 21杨雄 22杨深秀 23杨贵妃 24杨振宁 25其他
人物简介:
1、杨荣:(1371-1440)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之,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累官文渊阁大学士。后佐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 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卒谥文敏。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
2、杨炳:荣泉州晋江人,字若晦。孝宗淳熙二年进士。累官左司谏,尝论治赃吏当自大吏始。太学生砀宏中等六人因指责朝政受罚,炳上书辨其冤,被诬结党为奸,出知泉州。以宝谟阁直学士奉祠。卒年八十一。人《易说》、《礼记解》、《西掖稿》、《谏垣存稿》等。
3、杨炯:(650-693?) 唐弘农华阴人。幼聪明博学,善属文。十岁举神童,授校书郎。后迁盈川令,卒于任。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四杰”。炯尝言“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时议然之。有《盈川集》。
4、杨简:(1141-1226) 宋明州慈溪人,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杨挺显子。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授富阳主簿。师事陆九渊,发展心学,主张“毋意”、“无念”、“无思无虑是谓道心” 等。宁宗嘉定初出知温州,首倡废除妓籍,以廉俭为民所爱戴。官终宝谟阁学士。卒谥文元。有《慈湖诗传》、《杨氏易传》、《先圣大训》、《五诰解》及《慈湖 遗书》等。
5、杨士奇:(1365-1444) 明江西泰和人,名寓,以字行,号东里。早年家贫力学,授徒自给。建文初以荐入翰林与修《太祖实录》。寻试吏部得第一。成祖即位,授编修,入内阁,参机要。 先后历惠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五朝,在内阁为辅臣达四十余年,任首辅二十一年。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廉能为天下称。又善知人, 于谦、周忱、况钟之属皆为所荐。卒谥文贞。有《东里全集》、《文渊阁书目》、《历代名臣奏议》等。
6、杨文会:(1837-1911) 清末池州府石埭县人,字仁山。自幼读书,不喜科举。博学能文,兼通老庄。二十七岁于病中读《大乘起信论》,遂属意佛学。处移居南京,创金陵刻经处,刻印佛 经。曾至伦敦、巴黎。协助日本编辑《续藏经》, 并供给密教典籍。与英人李提摩太将《大乘起信论》译成英文。宣统二年又创办佛学研究会,自任会长,担任主讲。编写《大藏辑要目录》。
7、杨延昭:(958-1014) 本名延朗。宋麟州人。杨业第六子。父死,坚守边关,屡败契丹。在边二十余年,智勇善战,号令严明,身先士卒,为将士爱戴,契丹惮服之,呼为杨六郎。
8、杨守谦:(?-1550) 明徐州府人,字允亨,号次村。杨志学子。嘉庆八年进士。累官保定巡抚。后被严嵩诬陷,下狱。守谦胸怀坦荡,居官清廉,驭下多恩,及死,将士无不流涕。隆庆时追谥恪愍。
9、杨安辨:清洒河南祥符人,字为山,一字巽行。乾隆时贡生。父杨圣化知秦州,以西北用兵,地方不胜供应,赔累罢官,留秦州不能归。安辨不父事所累至十数年,六十岁时方好。从此闭门著书。有《瓢斟集》、《陇西杂记》、《清华志》等。
10、杨秀清:(约1820-1856)清广西桂平县人,原名嗣龙。以种山烧炭为业。后参加拜上帝会。道光二十八年,太平军人心不安时,假托天父下凡附 体,从此取得会中特殊地位。永安封王时,封东王、九千岁,节制诸王。三十二年在湖南道州与西王萧朝贵发布《奉天讨胡檄》。其军令严明,为将士所服。对外实 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后居功自傲,传有逼封万岁之事。韦昌辉以天王密诏为名,发兵围东王府,秀清与家属部众悉遭杀害。
11、杨敬之:唐虢州弘农人,字茂孝。杨凌子。宪宗元和二年进士,平判入等。历迁屯田、户部二郎中。后任检校工部尚书,卒。尝作,《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播,李德裕尤咨赏。性爱士类,雅善项斯为诗,所至称之,斯由是擢上第。
12、杨乃武:(1841-1914) 浙江余杭人。字书勋、子钊。同治举人。1873年被诬与毕秀姑(外号小白菜)谋杀毕氏之夫,屈打成招。其姐上京两告御状,得夏同善等相助后洗冤。释后以植桑养蚕度过馀生。
13、杨子荣:(1917-1947) 山东牟平人。名宗贵。1946年加入中国***。同年在林口杏树村只身深入匪穴,说服四百多名土匪全部投降,荣立特等功,并评为战斗英雄。1947年初, 率五人扮成土匪再次深入匪穴,活捉匪首座山雕。同年2月23日在海林梨树沟战斗中牺牲。后被东北军区授予特级侦察英雄称号。有关战斗事迹被写在小说《林海 雪原》及京剧《智取威虎山》中。
14、杨开慧:(1901-1930) 女。湖南长沙人。原名杨霞,字云锦,幼名霞仔。杨昌济之女,毛泽东夫人,革命烈士。1920年加入中国***。曾在中共湘区委员会负责机要兼交通联络工 作。1923年至1927年,随毛泽东在上海、广州、武汉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创办农民讲习所。大革命失败后,在长沙板仓一带坚持地下工作。1930年10 月,因叛徒告密被捕,在长沙壮烈牺牲。今板仓有其塑像。
15、杨守仁:(1872,一作1871=1911) 湖南长沙人。原名毓麟,字笃生。光绪二十四年进士,任湖南时务学堂教席。1902年留学日本,先后与黄兴、陈天华等发刊《游学译编》;参加组织拒俄义勇 队,后改组为国民教育会;组织暗杀团,加入华兴地、同盟会。1907年与于右任等创办《神州日报》,任总撰述。1908或1909年留学英国。1911年 6月13日,因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忧同志牺牲,愤愤清廷腐败,赴利物浦投海自沉。兄德邻。
16、杨虎城:(1893-1949) 陕西蒲城人。原名忠祥。民党爱国将领。曾参加辛亥革命。1924年加入民党。1927年参加国民革命军。1936年12月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政策的影响下,和张学良一起发动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逼将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解决后,被蒋迫令离军出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 为蒋长期监禁。重庆解放前夕惨遭杀害。夫人谢葆真先予被害。
17、杨尚昆:(1907- ) 四川潼南人。1925年加入共青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在川、沪等地从事学生运动。1927年至1930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任中央宣传部长等 职。1933年后,任中央革命根据地《红色中华》、《斗争》编辑,党校副校长,第一方面军政治部、总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政委,参加长征。之后,任中央北 方局书记,军委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历职至中央军委常、秘书长、常务副主席,中共十二、十三届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四哥闇公。
18、杨朔:(1913-1968) 山东蓬莱人。作家。早年在哈尔滨谋生,并攻读英文及中国古黄文学,开始发表作品。1937年初到上海,创办北雁出版社。1939年参加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华 北,随时八路军转战于各地,从事文艺工作。1942年回延安。1945年加入中国***。北京解放后,任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文艺部长,加入中国作协。参加 过抗美援朝。1955年转入中国作协。历任中国亚非作家常设局联络委员会秘书长,全国第三届政协委员。“文革”中不幸逝世。著有《潼关之夜》、《鸭绿江南 北》、《东风第一枝》、《杨朔散文选》、《帕米尔高原的流脉》、《月黑夜》、《北线》、《锦绣山河》、《三千里江山》、《杨朔短篇小说选》等。
19、杨万里:南宋诗人,其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
20、杨涟:明朝人,上疏弹劾魏忠贤24大罪,被迫害致死。
21、杨雄:西汉著名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曾作《太玄》、《法语》,主张儒家的伦理学说。
22、杨深秀:清末人,光绪进士,戊戌政变发生后,与谭嗣同等同时被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23、杨贵妃:名太真,小字玉环。深得唐玄宗宠爱,以容貌美丽闻名于世,通晓音律。
24、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
25、杨姓称帝王者有十几人,先后建立有隋、吴等政权。唐代杨氏任宰相者11人。
杨姓向海外比较大范围的移民,是在元末以后,尤其是在明代郑和下西洋以后,这是中国南部特别是福建、浙江、广东等省的杨姓人士向海外迁移的发轫时期。主要是为了避免天灾人祸而向海外谋生的。移居的主要地区是在今天东南亚一带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孟加拉、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
在鸦片战争以后直到 20世纪初叶,或因政治避难,或为追求西方科技,或为寻找革命真理,杨姓人士迁居的主要地区则面向西方欧美一带,这也是杨姓人士飘洋过海的第二个重要时期。 20世纪以来,杨姓子孙在留学或经商的过程中,侨居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的杨氏很多。这些人在贸易、科学、艺术、工程、政治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许多人都成了各界精英。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美国国家工程师学院院士杨祖佑,当年即被布什总统任命为总统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等众多知名人士;
杨振宁对翁帆说:为你活100岁!
翁帆比杨振宁小54岁,如今杨振宁100岁了,翁帆已经陪其度过了18年,而且杨振宁的遗嘱中没有翁帆的财产,这到底值不值?
2021年9月22日,是杨振宁100岁的生日,也是当天的一个重大新闻。100岁的杨振宁看起来虽然腰有些弯曲,但仍看起来精神矍铄,气色蛮好。46岁的翁帆也罕见地穿上了一款红色的中长裙,挽着丈夫的胳膊,看起来满脸的幸福。
许多人都知道,2005年1月,28岁的翁帆嫁给了82岁的杨振宁,成为当时轰动世界的重大新闻。许多人感到不理解,有人认为翁帆是为了图杨振宁的钱财和名声,有人认为他们之间是真爱,一时间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议论。
在前几年的时候,年事已高的杨振宁还立下了遗嘱,但是财产并没有妻子翁帆的,许多人还为翁帆抱不平……但是如今的翁帆,依然还是那副善良的模样,依然在一刻不离的搀扶着年迈的丈夫,似乎不以为然。
在这段婚姻中,他们可以说是相敬如宾,彼此关心。为了照顾杨振宁,翁帆放弃了晚睡的习惯,还学会了煲汤,每天将丈夫照顾的很好。而杨振宁为了多陪伴翁帆,也很努力地保养,坚持锻炼身体,他最怕的就是自己生病,给翁帆带来麻烦。100岁的杨振宁也同意翁帆改嫁也声称:要活到108岁。
如今100岁的他是如何做到长寿的?1,读书胜过保健品。杨振宁没事就看点书,不仅长知识,还起到防病的作用。因为读书可以静心,心静是养生,长寿之道。
2,好的心态。凡事不斤斤计较,往好处想,心胸开阔,身体好了一半。长寿老人的共性就是心态好。
3,一日三餐按时吃饭。除吃饭以外每隔2-3个小时吃点东西,年龄大以后要保证营养的应给。
4,不乱吃药。有病找医生。
5,遗传。杨振宁爷爷叔叔父亲都有糖尿病。母亲带来好的基因,杨振宁及兄弟姐妹没一个得糖尿病的。母亲的爷爷六个兄弟姐妹个个长寿,最短的都有80多岁。
6,坚持走路。杨振宁从六七十岁开始,每天坚持走1小时的路,即使现在拄着拐杖,也要走十分钟的路。每次走到三四分钟就感觉下肢暖和了,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如今,杨振宁身体依然很硬朗,经常带着翁帆参加活动,每次出现夫妻二人都是手牵手,像极了热恋中的小情侣。
不过,两个人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孩子,翁帆也错过了最佳生育期,如果有一天杨振宁提前走了,不知道翁帆的生活,会不会很孤独。当然,能够跨越50多岁的年龄差,想必翁帆也做好了所有的准备。这样的爱情,确实世间罕见!!!
姓杨的蒙古人,祖姓是什么?
本文2023-11-28 23:08:1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75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