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唐朝勋贵集团比五姓七望势力小?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8浏览:2收藏

为何唐朝勋贵集团比五姓七望势力小?,第1张

东汉开始门阀士族兴起,“九品中正制”以后士人更加重视门第出身,逐渐形成了一些世家大族,甚至影响到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北魏孝文帝时期对统治地区的士族进行评定,最顶级的有“四姓”,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因为都在崤山以东,所以称“山东大族”。

还有一家陇西李氏,那是家族一个分支赵郡李氏的后人建立了李唐王朝,才有了一席之地,李氏在“七望”里就有了陇西、赵郡两个分支。另一个是清河崔氏的分支博陵崔氏,中、晚唐时期博陵崔氏出身的宰相比较多,成了“五姓七望”另一望族。(太原王氏的一个分支琅琊王氏,影响不在“七望”之下,只是琅琊王氏影响在南方,不在此例。)

李世民登基后,派长孙皇后的舅舅高士廉重新审定世家大族排名,编写《氏族志》,参与的官员都不是世家大族的人。只是门第之见已经深入人心,评定结果崔、卢一等,郑、王二等,李氏只是第三等。李世民勃然大怒,再次评定后把自己家族赵郡李氏家族排名第一,把崔氏贬低为三等,但只是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的成分。

李家家谱把自己写成老子李耳的后人,陇西李氏的分支,他的姨夫隋文帝杨坚则自称弘农杨氏后裔,关陇贵族多少都带着胡人血统。因此“五姓七望”之间相互通婚,李唐王室多次想要与他们联姻,被崔、卢拒绝,唐高宗李治曾经下令禁止几家通婚,收效不大。唐文宗时期想要给太子迎娶郑氏的女儿,人家宁可嫁给崔家做九品芝麻官的儿孙,也不愿做太子妃,唐文宗也无可奈何。

唐朝的勋贵集团分两部分,关陇贵族和山东豪强,他们和“五姓七望”之间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扶持的关系。因为他们都是既得利益集团,都是皇权想要限制、利用的对象。房玄龄和魏征因为后辈能与这几家联姻而欣喜若狂;长孙无忌与褚遂良为了维护太原王氏出身,唐高宗李治的王皇后,不惜和李治与武则天撕破脸,最后家破人亡。

中、晚唐时期科举制兴盛,在印刷术没有普及的时代,有“家有千金,不如一经”的说法,当时的经史典籍集中在世家大族里面。凭借着家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脉关系,世家大族在科举制度下重新崛起。(唐朝的科举制并不像宋朝以后那么严格,考官不知道文章谁写的。所以士子的门第、名声、人脉都对考官录取有影响,加上遗存的“门荫”制度,关陇贵族和门阀子弟做官还是比庶族容易,除非皇帝扶植庶族压制门阀。)

唐朝的勋贵集团多数是武将出身,关陇贵族属于军事门阀,像尉迟敬德、程知节这些武将的后人在随后的科举时代是无法出头的。而文官出身在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三朝的内部倾轧,谋反中消亡的差不多了。

魏征推荐的宰相侯君集在魏征死后谋反,唐太宗李世民怀疑魏征结党,大儿子与公主的婚约被取消,武则天时期被酷吏逼死,其他儿子多少都受到影响;房玄龄在夺嫡大战支持魏王李泰已经输了一把,儿子房遗爱还参与谋反,家族被诛;杜如晦的小儿子也因为谋反被诛,还牵连家族;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反对立武则天当皇后,最后家族都被灭了;政治抉择最成功的李勣,因为孙子徐敬业造反,家族也被武则天诛灭了。

反而是玄武门之变中支持太子李建成,李渊的宰相裴寂,在玄武门之变后被李世民厌恶,灰溜溜回家,却幸运地躲过唐初的政治斗争。裴氏家族曾是关陇贵族核心,在中唐以后有十多人出任唐朝宰相,出现了裴度这样的名相。而关陇集团一些二线家族开始崛起,除裴氏家族外,还有京兆的韦氏家族,凭借着与皇室和名门望族的联姻,韦氏家族成了显贵。

以科举和门荫两条腿走路,韦氏在唐朝一共有二十多个宰相,是各家族之冠。另外还有柳氏家族和薛氏家族,薛氏至薛仁贵之后,多是武将李德裕,家族出现了柳宗元、柳公权这样的人物。这四大家族被称为“关中四姓”,作为关陇贵族中适应科举时代的家族,在唐朝势力不在“五姓七望”之下。

前面说过关陇贵族和门阀士族都是利益既得者,相互依存,与他们对抗的是科举出身的寒门学子,双方斗争逐步升级,形成唐末著名的“牛李党争”。门荫出身的李德裕厌恶科举制,当上宰相后与科班出身牛僧孺经常针锋相对,形成党争。门阀士族和关陇贵族以李德裕为首,寒门士子以牛僧孺为首,双方党争便宜了宦官集团和外面的藩镇势力。黄巢起义对门阀士族打击甚大,朱温攻破长安后,门阀贵族和科举士子都被他扔到了黄河里面,从此中国再无门阀贵族。

氏家谱字辈:思、文、柔、孚,予、汝、庆、长,传、之、百、世,启、明、印、清,开、承、述、继,宗、德、绍、光,永、延、亦、绪。

河北卢龙任氏族谱三卷,(清)任保合纂,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北省卢龙县地名办、河北卢龙县文物管理所。

江苏江都任氏南渡分支集族谱八卷,(明)任钦始修于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清)任承烈续修,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铅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源自黄帝

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嬛、依等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

《国语·晋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

《史记》载:黄帝,少典之子。任姓出自黄帝少子禺阳的后代,属于帝王赐姓、以国名为氏。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记载,任氏是五千余年前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

隐公十一年左传疏:“任姓,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言此十国皆任姓也。”

因黄帝造车,任姓自称轩辕氏、人皇、皇族,又因奚仲造车,任姓自称轩辕皇族。西周初期,有谢氏、章氏、薛氏、舒氏、吕氏、祝氏、终氏、泉氏、毕氏、过氏这十个姓氏。

都是任氏后裔的封国,是由任氏分支出来的。又据《左传》上有一句话说:“不敢与诸任齿”,其中所谓的“诸任”,指的就是这十个姓氏,为西周贵族大姓,因此不敢与其争辩,可见当时任氏族的显赫。

传说轩辕黄帝敕建任国,并将任国赐予少子禺阳,禺阳以此赐姓任,传说任国,民风淳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无官无吏,无兵无征,无税无赋,无贫无富,无贵无贱,民无害人之心,也无欲无求,却怡然自乐,太平永寿,任国的子民都愿生生世世为任国人,是远古时代的大同世界。

以上内容参考    任氏

出自姒姓。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越国,为诸侯国。到春秋的时候被吴国给灭掉了。十九年后,钩践又复国。到钩践六世孙无疆为越王的时候。

被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无疆的支庶子孙,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后来虽然也有欧阳、欧侯省姓为欧,但是起源仍为这一支。

扩展资料

姓氏名人

1、欧阳修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2、欧阳娜娜

生于台湾省台北市,华语影视女演员、大提琴演奏者。是台湾“国家演奏厅”有史以来年纪最小的演奏家。2013年,考取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中国网-欧:姓氏起源 详细解读

薛氏得姓始祖:

奚仲。薛姓出自黄帝的任姓,黄帝共有二十五子,分别得十二个姓,其中有一子名禺阳,因被封在任(今山东济宁市)而得任姓。任姓传到十二世孙奚仲,奚仲在夏禹时任车正,为车的创造者,居住在薛,称为薛侯。其后人祖已的七世孙曰成,举国迁于挚,改号为挚国。商末时,周伯季历娶挚国女大任为妻,生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到武王克商,复封为薛侯。春秋时,齐桓公称霸诸侯,惟有薛侯不从,被黜为伯爵。春秋后期,薛公子登在楚国做官,薛人迁往下邳(今江苏邳州),楚怀王赐沛地为其食邑。薛国历夏、商、周三代,凡六十四世,战国时亡国,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薛姓。他们尊奚仲为薛姓的得姓始祖。

通过家谱可以找到始祖,找到家族迁徙资料,找到家族史上出过哪些名人。还是很赞呢。电子版百姓通谱不错,能帮到你哦。

薛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8位。

薛姓,是中国一种姓氏。始祖奚仲,因分封在薛国而得姓,以封邑名为氏,得姓始祖为黄帝之子禺阳第十二世孙奚仲,后人有以国名为氏。部分后裔为虞舜后裔孟尝君(田文)之后。

薛姓发源地有山东省滕州市。薛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8位。薛氏以山西、江苏、陕西、河北、福建、山东等省为多,这几个地区的薛氏占到中国汉族薛氏人口的63%。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薛氏人口增至为720余万,占全国人口的053%,为排行第35位的大姓。

扩展资料

薛姓名人:

1,薛稷

蒲州汾阴人,唐朝大臣、书画家。曾官至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善画人物、鸟兽,画鹤尤为生动,时称一绝,他的书法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并称“唐初四大家”。

2,薛涛

字洪度(770-832),一作宏度,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女诗人,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父早亡,沦为歌妓。善歌舞、工诗词,曾创制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明人辑有《薛涛诗》。

-薛姓

为何唐朝勋贵集团比五姓七望势力小?

东汉开始门阀士族兴起,“九品中正制”以后士人更加重视门第出身,逐渐形成了一些世家大族,甚至影响到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北魏孝文帝...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