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共有几位武术宗师?
近代武学宗师、武术名家简介
一代宗师尚云祥
尚云祥,字霁亭,生于1864年,卒于1937年,"尚氏形意拳"创始人,近代武史上的形意拳三大名家之一,有"铁佛脚"之称。又号"半步崩拳打天下"尚云祥聪慧过人,嗜武成性,虽缺乏精武之先天条件,但他却以超人毅力和惊人精神成为一位身怀绝技、名扬武坛的一代师表。
投奔名师 苦练功成
李存义先生在天津创办"中华武士会"时,大摆擂台,由尚云祥首出擂场,设擂一百天,终无一人将他打下擂来,尚云祥于是誉满津沽,通过比武,友遍燕赵。
密云铁掌冯洛正,威名远扬,自负怀有绝技,便约尚云祥比试。尚见其徒全在,不与动手,后待其徒全散时方与其比武。一交手,冯便左腿疾出,又以左手去扣尚伸出的右腕,而用右手使出"挂面拳"直取尚的面门。在这面临骨折体伤的一瞬间,尚云祥振臂一抖,将冯摔出一丈开外。冯虽败却末伤名声,遂感尚云祥之德馨,清结为友。
疾恶如仇 深明大义
尚云祥为人正直,疾恶如仇。当时,通州有个大盗叫康天心,人称康八太爷,德行不正,为害甚多,但武功高超,轻身功了得,连官府也拿他无法,尚云祥决定除之。康曾找上门来败退而去。后又在怀柔做案,尚云祥专去怀柔,在东皇庄将康俘获并送往官府,人们大喜,将此事编成现代戏《拿康八》、《大闹东皇庄》,进行颂唱。
尚云祥耿直刚正,厌恶旧社会的虚伪应酬,更不满官场上尔虞我诈。他不辱武林气节,不应权贵们的高薪聘请。即使在张之江主持南京国术馆时,请他任教,亦被他婉言谢绝。他闭门授徒,以慰晚年。
尚云祥先生教人不择贫富,却要求品行端正,勤学苦练。不计学费,不计报酬,任凭弟子量力而行,家贫无力者就白教。在动作劲路上,还保存了许多人们忽视或鲜为人知的技法更耐人寻味和探索。
他一生之中,育人无数。比较出名的高足有:靳云亭、赵克礼、许笑羽、刘华甫、尹声远、陈子江、孙梦芝、孙金桐、韩伯言、李文彬、李绍武。连台湾的桑丹柒、曹连肪都是出自尚云祥先生的门下。他一生为振兴中华武术立下了不朽功绩。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藏,一个人只有像采宝一样去探求,方能得到最心爱武技,这也是武术练习者最高境界。
尚 云祥先生晚年已是功成名就,虽年过古稀,仍探索不止,而且追究益切,终于见地成熟。
他教的"五行拳",按中医内经治病健身,五行相生的道理,以劈、崩、钻、炮、横的顺序练,既明理义,又增效益,并且纠正了以"鹰捉"为"劈拳"的做法。
凡此种种,多处改进拳法。
在练劲上,不论拳术和器械,都要求打好刚劲(即明劲)。他所说的明劲,必须做到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周身完整一气的基础上身力能发,达到"硬打硬进无遮拦"的劲力,达到"起如风,落如箭,打倒遍嫌慢"的速度。只有这样根据运动生理等科学理论,根据这个逻辑去理解,方可练刚劲,否则凭使拙力是练不出他所要求的刚劲的。
故尚云祥先生的风格、练法、劲路皆不同于山西、河南、河北形意拳。出手柔寓于刚,催且长;发劲快而猛,刚且实;进步快而远,恰似卷地之风;趟劲大且疾,又如犁杖翻地。动作舒展完整,内劲充盈,爆发力大,终成一统闻名于武林的"尚氏形意拳",为中华民族武术宝库又添一瑰宝。
7 回复:近代武学宗师、武术名家简介
宋氏形意拳宗师--宋世荣与宋世德
宋世荣先生,字约斋,号镱泉,京兆宛平人(今北京大兴县),生于1849年,卒于1927年享年七十九岁。宋世荣赋性慷慨,急公好义,有古侠士之风,自幼好学,喜读书,为人多才多艺,对于诸子百家无不涉猎。于读书之余,常习少林拳和家藏《易筋》、《洗髓》二经。年稍长,弃儒就商,十七岁时(1865年)随其父宋永禄经商于山西太谷,开设"永善兴"钟表局。适逢李洛能先生亦在太谷从事保镖之业,宋世荣即拜李洛能为师,从学十年,艺业大成。
宋世荣二十四岁时,又结识了燕都刘晓棠先生。刘晓棠先生曾供职于沈阳故宫工部库中,库中藏有武学秘籍《内功四经》。此《内功四经》包括:《内功经》、《纳卦经》、《神运经》、《地龙经》。刘晓棠遂将《内功四经》赠送给宋世荣。宋世荣得到《内功四经》之后,反复精研习试、并结合家藏《易筋》、《洗髓》二经,于内功方面专心研究,其后又融会贯通太极、八卦诸拳,独创出了内功精深、发劲(力)独特、别具风格特色的宋氏形意拳。史称宋世荣的武功已超神入化,盘根冲空之境。其高足贾蕴高先生称:"宋世荣先生体貌魁伟,须似戟;目光似闪电,精光四射,声若洪钟。身如介鹤寒松,仙风道骨;精灵抖擞,气凛寒霜。使人望立起肃然有敬畏之意。"今天我们尚有幸能看到宋世荣先太夫子晚年所昭的一张也是唯一的一张传世照片,从照片中,我们可以一睹其丰神飘洒,器宇轩昂的神采。
国术名家孙禄堂先生对宋世荣先生的武功极为推崇。他在所著《拳意述真》一书中,对宋世荣先生超绝的武功做了令人神往的描述。他述说宋世荣的"五行拳及十二形拳,无不各尽其妙,练习十二形中蛇形之时,能尽蛇之性能,回身向左转时,右手能摄往右足跟,及向右转时,左手能摄住左足跟。回身停式,身形宛如蛇盘一团。开步走趟,身形委曲婉转,又如蛇之拨草蜿蜒而行也。练燕形之时,身子挨着地,能在板凳下边一掠而过,出去一丈余远,此式之名即叫燕子抄水。又练狸猫上树,身子往上一跃,手足平贴于墙,能粘一二分钟时……宋世荣先生格物之功甚深,能各故其性其传神也……与人交手较技,手只在其人身上一划,其人即如箭之速跌出两丈有余……"
宋世荣授徒非常严格,授徒虽少,然十余名弟子,个个出色。其最著名的弟子,当首推宋虎臣、宋铁麟、任尔琪、贾蕴高四人。此四人号称宋门四大金刚,乃是宋氏形意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性能人物,对宋氏形意拳的最后形成、发展、定型、完善起了重要作用。
宋世德 字辅仁,别号云鹤,直隶大兴县(今北京)人,是宋世荣的胞弟,人称二宋,生于1857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卒于1921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终年65岁
宋世德自幼随父宋永禄经商于太谷,学修钟表手艺,以后与其兄宋世荣先后拜师于"神拳"李能然门下共同学练形(心)意拳,共研"内功"、"洗髓"二经,深研苦练,领悟拳理,意会其形,琢磨其妙,相互切磋,练就一身绝艺并将内功与心意拳、内家拳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形(心)意拳在体用兼备方面达到新的高度成年后,他性格孤僻,少言寡语,爱好清静,在武术上狠下功夫,练功时不让外人观看,技艺逐渐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高超境界在四十余岁时只身一人云游四方,挟技遍走天下,东至高丽,西至俄罗斯,所到之处,豪杰景从。曾于深山之中修道,七日不食,不知饥馁。晚年定居于太谷普慈寺内修禅,后涅磐于此。
宋氏形意拳以传统形意拳理论为基础,以《内功四经》为准绳,运用五行生克规律、阴阳平衡学说,参照《易筋经》、《洗髓经》的"易骨""易筋""洗髓"及内功十二大力法等练功方法,以运动生物力学为科学依据,按照人的生理功能和气候变化进行传授与锻炼。宋氏形意拳非常注重内气、内功、内意与外形、外力、神意的配合以及各种技法的融会贯通。依次从脉络、格式、气路、劲诀而步步深入练习,其拳势古朴雄劲、恢宏遒放,、刚柔相济、阴阳互换、内外六合、发劲独特、动静结合、缓疾相随,极富实战、养生、表演之效,可谓内外兼修、体用兼备,尤其以内功精深、发劲独特而闻名于武林。宋氏形意拳功法全面系统,拳械套路丰富多彩,主要有:底子功、三体式桩功、内功盘根、五行拳、十二形拳、大枪抖绝功、十二趟弹腿、进退连环、四把、八势、八字功、杂式捶、三花炮、五行炮、挨身炮、十六把、六合刀、六排刀、三才剑、盘龙剑、六合棍、春秋刀、左门枪、六合大枪、翼德大枪、麟角刀(独门兵器)、对扎六枪、迎手棍、对划大杆、对砍十三刀、对砍八卦刀等。宋氏形意拳第一、二代传人又整理创编了十面埋伏、阴阳把、铁门闩、三节推掌、揉球势、左右五行连环、十七势、内功盘根刀、战斗枪、战斗剑等拳械、单对练套路,使宋氏形意拳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以及各种技法的融会贯通。依次从脉络、格式、气路、劲诀而步步深入练习,其拳势古朴雄劲、恢宏遒放,、刚柔相济、阴阳互换、内外六合、发劲独特、动静结合、缓疾相随,极富实战、养生、表演之效,可谓内外兼修、体用兼备,尤其以内功精深、发劲独特而闻名于武林。宋氏形意拳功法全面系统,拳械套路丰富多彩,主要有:底子功、三体式桩功、内功盘根、五行拳、十二形拳、大枪抖绝功、十二趟弹腿、进退连环、四把、八势、八字功、杂式捶、三花炮、五行炮、挨身炮、十六把、六合刀、六排刀、三才剑、盘龙剑、六合棍、春秋刀、左门枪、六合大枪、翼德大枪、麟角刀(独门兵器)、对扎六枪、迎手棍、对划大杆、对砍十三刀、对砍八卦刀等。宋氏形意拳第一、二代传人又整理创编了十面埋伏、阴阳把、铁门闩、三节推掌、揉球势、左右五行连环、十七势、内功盘根刀、战斗枪、战斗剑等拳械、单对练套路,使宋氏形意拳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左为宋世德,右为宋世荣
8 回复:近代武学宗师、武术名家简介
一代国术大师孙存周
孙存周,讳焕文,号二可,1893年出生在河北完县东任家疃。父亲是武学大宗师、时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的孙禄堂。 据说孙存周6岁时开始揣摩父亲练拳,并喜欢弹弓。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孙存周很少能见到父亲,所以真正练拳还是在16岁时,1909年开始正式随父习武。
苦修三年,日以继夜,得孙氏形意、八卦大要。遂访京津及燕赵等地名家切磋技艺, 名声鹊起。1912年,孙存周19岁时与钱氏完婚,不久只身南下,游历各地,遍访名师、高手,比较武艺,未遇其匹。杭州望族郑氏、刘氏慕孙存周武艺高超,争相聘为武师。逊清遗老、晚清直隶总督陈夔龙闲居海上,亦聘孙存周为其拳师。
于是孙存周半月在杭州、半月在上海。期间又与同盟会人士吴得波、郑佐平、李霄禾、章启东等结为盟兄弟。时江南技击名家多与孙存周相识,切磋较艺,孙存周皆能轻取。故在沪宁杭一带负有盛誉,武林中之奇人异士如秦鹤歧、管子彰等皆与孙存周交厚,盛赞有加。孙存周在外数年,经常隐其真实姓名,造访各地名家,常问曰:"当今中国拳术家谁为至高至妙者?"
所遇者几尽皆答:"惟活猴孙禄(孙禄堂先生绰号)。" 1918年,孙存周返回北京,对父亲谈及其游历见闻,孙禄堂先生训曰:"凡求道艺者务要虚心,虚心则心明,心明则性真。有若无,实若虚,远浮名。凡遇有一技之长者,无论其功夫高低皆要拜为师友,虚心求教,海纳百川,故其深不可测。艺无止境,岂有至高至妙之说?"
在父亲的教诲下,孙存周的拳术境界又上了一层。通过每日与父亲试手,更知自己的功夫仍旧相差甚远,遂留在北京年余继续深造家学。1919年父亲入住总统府后,孙存周再次返回南方,时其三弟务滋也已在太仓中学任教,教授拳术及英文。孙存周回到南方后,仍是半月在杭州、半月在上海教授拳学。应上海武技研究社之请,每月抽出数日与务滋去上海武技研究社教授社中教员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等家传武学。
该社社长为吴佩孚的参谋长张其煌,社中教员有肖格清、刘景阁、褚桂亭、高振东等。这样兄弟二人每月相会一次,共同研究孙氏拳学。相互启发,技艺更加精纯。
1922年夏,孙务滋在太仓中学教授高低杠时,因杠子突然折断,锈钢扎入肋骨中,由此感染破伤风,不治身亡。务滋的去世使孙存周极为悲伤,这不仅因为二人是同胞兄弟,而且二人自幼就最要好,常在一起练拳,因此使孙存周也失去了一位可以相互启发的学伴。尤其是孙务滋的文化程度较高,在中、西学方面均受过较系统的教育,因此,孙务滋的早逝对孙氏武学的继承与发展,都是难以弥补的损失。
1923年4月,马良等在沪上举行"全国武术运动大会",孙存周亦前去观摩。本次大会有武术名家18家之说,这18家基本代表了当时古典武艺的传承水平。通过观摩、比较、切磋,孙存周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乃父孙禄堂先生所建立的道艺武学的宏深与正确。仅就技术体系而论,孙氏道艺拳学是对古典武艺的全面革新与升华,特点是其技击技术的体系合乎于生理机能的先后天相合,十分考究技击中身体机能运用的合理性,并使之成为自然,因此能够完善人的良知良能。故在技击对抗中能充分地利用人体潜能,超乎于实力。从这时起,孙存周已开始注意研究、总结道艺武学的训练规律,并使之简明精确。
1924年,孙存周在与其盟兄弟打台球时,孙存周戴着水晶眼镜坐在一旁看报,李霄禾打球时球竿脱手,打碎孙存周的眼镜,伤及左目导致失明。孙存周说:"你这一竿打退了我五百年道行。"虽为戏言,孙存周确实也一度在拳术上萌生退意,心灰意懒,对外称不练拳了。然而一则,孙存周从心里仍旧爱好拳术,二则又有朋友鼓励,郑佐平常去开导孙存周,在朋友们的鼓励下,经过长达两年的努力,孙存周信心渐增。此后练拳更为刻苦,技艺渐臻化境。
1925年,孙存周在郑佐平处认识叶大密,因志趣相投,便与叶大密结为盟友。叶大密号伯龄时任25师的团参谋长,在拳术上是田兆麟的弟子。叶大密也知道孙存周身怀绝艺,因此经常向孙存周请教拳术,孙存周授以孙家形意拳,并告戒叶大密要相互融合而不要效仿,使之技艺大进。
叶大密晚年曾对弟子金仁霖讲述自己叶派武学的三大来源:田兆麟系的杨式太极拳、孙存周传授的孙家内劲、李景林传授的武当剑。金仁霖介绍说:"伯龄先生的拳,是孙家拳的内劲、杨式太极拳的技术和由李景林武当剑悟出的用法,融会贯通,自成一格。"金仁霖又说:"叶大密老师认为孙家拳的劲是各派拳术中最锐利的,渗透力极强,当你还没有什么感觉时,你里面已经受伤了。杨式太极拳的手法非常丰富,无论是化是发都很巧妙,尤其在推手方面有很系统的训练方法。李景林先生的武当剑是非常实用的剑法,对拳术的运用也很有启发。"
1926年,叶大密在上海成立武当太极拳社,开始一段时间孙存周不太放心,怕叶大密支撑不住,因此每天孙存周都来叶大密的拳社为叶大密"镇社"。开始也确实经常有人来社中切磋,叶大密都能稳操胜券,但是由于来的人水平不高,所以孙存周还是不太放心叶大密。一天,上海滩有名的拳师刘高升来访,叶大密与刘高升交手切磋,叶大密依然能不落下风,使刘高升非常佩服。
1927年北伐军进入上海,各派武术高手也随之纷纷涌入上海,上海的武术日趋繁荣。
当时在上海的著名拳术家中许多都是孙存周的同门师兄弟,如陈微明、肖格清、靳云亭、章启东等,他们曾劝孙存周开立山门公开传授孙氏拳学。但是孙存周恪守父亲的嘱咐:孙氏拳只传有道缘者,决不滥传。因此,虽然孙氏太极拳的传人进入上海最早,但却最不普及,这是孙家与其它各家所遵从的传承原则不同。
那时,孙存周在上海未收正式的徒弟,除了自己练拳,就是教授友人或对几位盟兄弟的拳术做些指导。除了叶大密外肖格清也常得到孙存周的指点。肖格清的八卦掌非常出色,走转起来行如奔马,劲力也非常浑厚。当时上海常举行武术表演,每次大都是以肖格清的八卦掌为大轴。一次在法租界表演武术,同去的有许多名师如姚馥春、朱国福、朱国禄、高振东、田兆麟以及肖格清等,其中还是肖格清的表演最受欢迎,得到的掌声最多。
表演形意拳的高振东说:"外行看热闹,看不懂功夫。"肖格清听了这话不服气,要与高振东比试功夫,别人也劝不住,高振东好打也是出名的,于是两人动起手来,肖善八卦、高善形意,肖的特点是身法快,高振东是出了名的力大、手快,一个照面肖格清就占得上风。从此高振东服了肖格清
9 回复:近代武学宗师、武术名家简介
意拳大师-王芗斋
王芗斋(1890 - 1963)原名向斋,字宇憎,河北深县人。他是我国现代意拳的创始人。他幼时多病,身材矮小,遂弃读寻师求强身之术。一九0四年拜同乡郭云深为师,学形意拳。后郭卧病不起,王芗斋朝夕侍奉,得郭青睐,传以精要。郭老临终曾言:『我生平所授门徒众多,但能传我衣钵者,只有芗斋一人而已。』王芗斋得真传后,苦练数年,不仅体健力强,还擅长技击。
郭老作古后,王先生欲在拳学上精益求精,决心外出再访良师益友。在弱冠之年离家远游,从北到南,遍访武林高手。他在游河南少林寺时,遇行林禅师,禅师是少林武术中的佼佼者,两人一见如故,互相切磋武艺,彼此参学互补长短行林的师父名本空上人,当时已年进九旬,对芗斋甚是喜爱,在拳理方面给予很多指导,使他受益很深。
他又在浙江遇名拳家方士桩先生,方先生的拳法名为「五技撩手」,技击性极强。在西安遇名拳家刘培显先生,刘先生的腿部功夫极强,运用时有出人意料的奥妙。在福建遇名拳家解铁夫,他原练武当派拳法,后又钻研各派拳术,尤其精通鹤拳,被人尊为「江南第一妙手」二人均有妙处,解老鹤拳精妙,身段敏捷,二人互相赞叹,彼此敬佩对方,结为莫逆之交,白昼互学拳术,夜晚抵足而眠。
王芗斋在少年时,曾见过八卦掌大师董海川的高足程廷华先生所练的八卦掌,其身法之矫捷、步法之灵活、出手之奥妙、变化之莫测,有如猛虎下山、游龙搅水一般。使王先生受益不浅。他游历南方北返后,在北京遇见太极拳名家杨少侯先生在涿县遇八卦掌名家刘凤春,他们互相学习,这对王先生后来创立大成拳,实在补益不少。
王芗斋经数十年的亲身实践和理论研究,如按拳经所说「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要领,独辟蹊径,始创意拳,并总结出了「长、忍、狠、谨、稳、准」六字诀。意拳又名大成拳,此拳非常重视意念的作用,以意运气,以气催力,意到气到力到。他还首创了意拳站桩法,练时全不着力,功夫全出于自然。他以站桩功为体,以散手为用,深奥莫测,精妙无比。从此王芗斋之名远播大江南北。
王芗斋先生成名于二十年代初期,他致力于发扬光大中国武术的艰巨工作,在上海教授徒众之中,他发现多有注重于形式招法,而忽略了精神意感方面的锻炼,有本末倒置的弊病。为了纠正这种错误倾向,能够时时提醒学生起见,所以将自己所学的形意拳改名为意拳。其意为在练习拳术的任何动作中,都应该加上与动作相关的意念活动,也就是在每一个动作中,不应单纯追求外型方面的锻炼,而必须都要有一定的意念,练到日久功深,就可以做到行住坐卧不离拳意,达到拳拳服膺的地步。
一九三0年至一九三三年间,王芗斋在上海授拳,住在「一品香旅馆」由于大家钦慕他的武德武艺,所以要求跟他学拳的人很多。他对教学是一丝不苟的。他不仅教拳,也教弟子如何做人,因此深受弟子的敬重。也有些人,以为王芗斋的高超武艺只是传说而已,他们前来与王芗斋较量武艺,这些人中有的武艺被认为是第一流的,但他们都败在王芗斋手下。当时上海有一位八卦拳师,言称是天下第一,前来比武,一经交手,却被王芗斋以意拳功法三次击出。他用的正是意拳中惊人的抖劲。
后来王芗斋从上海返回北京,在保定和北京一带教拳、行医,为「意拳」和他整理创编的保健「站桩功」的推广奠定了基础。着有『意拳正轨』、『大成拳论』等书
"武神"孙禄堂
百年武林高手榜之至尊金榜
金榜第一人: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孙禄堂
《近世拳师谱》称其"精易经黄老奇门遁甲诸术,体用如一,其拳械皆臻绝诣,技击独步于时,为冶技者冠。……晚年行止气质迥异常人,世人疑之为神。"
孙禄堂讳福全,晚号涵斋,河北省完县东任家瞳村人。生于咸丰十年十一月十五日申时 (1860年12月22日),逝于民国22年夏历10月29日卯时
(1933年12月16日)。郭云深先生的传人众多,但真正得其精髓的要算隔代弟子孙禄堂先生。至于王芗斋,只不过是从学于姐夫李豹(郭的弟子),加之时间短暂,并不真正了解形意的真意,他所学是汇杂了形意、八卦、太极、鹤拳、少林拳、西洋拳击的一些练法而成,谈不到什么集大成,只是拼凑而已。
孙禄堂早年精研形意拳,师从李奎元,复从郭云深,共十一年,其间又得宋世荣、车毅斋、白西园诸前辈亲授,加之孙禄堂天资弥高、性情恬淡,故孙之形意拳功夫能超逸前代,功臻冲空化境。继而孙禄堂为了研究拳与《易》之关系,又从程廷华研习八卦拳数月,多有心得,技艺精深,但丝毫无自得之意。年余后,程廷华称赞道:"吾授徒数百,从未有天资聪慧复能专心潜学如弟者。吾与弟意气相投,故将余技尽传之。弟生有宿慧始能达此。
余意,汝之技,黄河南北已无敌手。禄堂前途珍重,可去矣。"1886年春,孙禄堂只身徒步壮游南北十一省,其间,访少林,朝武当,上峨眉,闻有艺者必访至,逢人较技未遇对手。1888年,孙返归故里,同年创"蒲阳拳社"。1907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久闻孙禄堂武功绝伦,故聘为幕宾,同往东北。后保荐孙为知县、知州,未临莅。1909年,孙随徐返回北京,时肃王意公深慕孙禄堂武功独步,冠绝当时武林,故折节下交。然而孙从无一事请托,所以缙绅于孙益重焉。
1912年,孙禄堂在北京遇太极拳家郝为真。时郝已年过花甲,病困交加。孙闻之,将郝接至家中,请医喂药,月余郝愈。郝感其恩,遂将自己所习太极拳之心得告之孙禄堂。时郝一言方出,孙已通悟,二人搭手后,郝为真叹服不已。惊赞曰:"异哉!吾一言而子通悟,胜专数十年者。"
盖因形意、八卦、太极三家拳术至最高境界其道理可自通。1918年,孙禄堂经过自己数十年深修研悟,将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三门拳术从理论到内容提纯升华融合为一,创孙氏太极拳。同年,徐世昌请孙入总统府,任武承宣官。 1928年3月,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馆长张之江,副馆长李景林),孙受聘为该馆武当门门长。7月又被聘为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至1931年10月返京。
孙禄堂深通黄老、易学、丹经,并博学百家,习武修文殆有天授,故能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武技于一体,提出"拳与道合"的武学思想,并以此为指导完成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合一的理论和修为体系。自1915年至1932年,孙禄堂前后撰写出《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八卦枪学》(未出版)、《论拳术内外家之别》、《详述形意、八卦、太极之原理》等重要专著和文章,影响极为深远。
孙禄堂通透形意、八卦、太极三门拳术之真谛,而且于内功修养、点穴、轻功、枪、剑诸艺皆精纯入化,披糜宇内。时人评曰:孙禄堂武功已至"依乎天理、批大郤、 道大窾",神乎之游刃的武学最高境地。为当时武术界之领袖人物。形意、八卦名家张兆东晚年对友人曰:"以余一生所识,武功堪称神明至圣登峰造极者,惟孙禄堂一人耳。"
孙禄堂武功绝伦,能于行止坐卧间,周身各处皆可扑人于丈外,无时不然,又能于不闻不见之中觉险而避之,神行机圆,无人能犯。孙禄堂年近半百时,曾信手击昏挑战的俄国著名格斗家彼得洛夫。年愈花甲时,力挫日本天皇钦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举击败日本五名技击高手的联合挑战。故在当时武林中享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誉。
孙禄堂不仅武功登峰造极,而且道德修养极高,多次扶危济灾,救乡民于水火。1919年,完县一带大早,孙倾其家资散钱于乡农,不取本息。而周济武林同道之事更不胜枚举。时人评曰:"孙之忠义之心肝胆相照非常人可比。"
孙虽名满天下,然而俭素质朴如初,一生淡泊名利,不阿权贵,立身涉世"诚于中而形于外",不图虚名,遇同道罔不谦逊,如无所能者。晚年,孙隐居乡间,预言自己去世之日,不食者两旬,而每日书字练拳无间。临终时,孙面朝东南背靠西北,端坐椅上,嘱家人勿哀哭并曰:"吾视生死如游戏耳。"于清晨6时5分含笑而逝。
孙禄堂无疾而逝,震动当时各界人士。《申报》、《民国日报》、《大公报》、《益世报》、《世界日报》等重要报刊,均对孙的逝世作了报道,对孙之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南京、上海、杭州各武术团体也于"功德林"为孙举行公祭,由陈微明等名流百余人出席,多人作演说。同时,北京十天津各武术团体及孙门弟子亦为孙举办了隆重的追悼活动。保定国术馆副馆长刘纬祥曰:"今后我无问技之人了。"
孙禄堂一生弟子众多,遍布海内外。其中著名者有齐公博、孙振川、孙振岱、任彦芝、陈守礼、裘德元、陈微明、支燮堂、刘如桐以及其子孙存周、女孙剑云等
宗师!
严格地说,这个就很难确定了。
我觉得近代中国堪称武术宗师者有董海川、杨露禅、孙禄堂、霍元甲、王芗斋凡是开宗立派、爱国为民、武艺超群者皆是宗师。
我的空间里有一些武术家的照片,建议去看看。
来几个当代的!
释行鸿
嵩山少林32代弟子,17岁于意大利传授中国功夫,1999年,前往匈牙利创办“匈牙利禅武联盟总会”,2003年被匈牙利聘请为全国警察总教头· 训练警察精英及特种兵。释行鸿说,外国人重实际,非得当面“切磋”,打赢了才会服。释行鸿说,十多年来,经常遇到各式各样的挑战者。“面对训练有素的特种精兵,你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他放倒” 9岁入少林寺习武,17岁赴意大利传授中国功夫。任少林武僧队队长,受邀遍访东南亚、中西欧等,引起巨大轰动。1999年,只身前往匈牙利,创办“匈牙利禅武联盟总会”。至今该联盟已有美、德、法、奥地利、罗马尼亚、西班牙、加拿大等9个会员国,洋弟子15000多人。
2003年,被匈牙利警察总局聘为总教头,训练特种部队及全国警界精英,并开始致力中匈两国在反恐等方面的合作。
2003年,匈牙利政府正式聘任释行鸿为警察总局总教习,训练特种部队及全国警界精英,匈牙利警察部队司令亲手在训练馆里挂起五星红旗。
梁挺,于1960年初,13岁开始随梁相师父学咏春。1968年,梁挺考入香港浸会学院外文系,主修中国及英国文学,在浸会大学开创浸会咏春班,成为把国术带进大专学院的第一人。1979年,他在美国兰克林大学以《功夫哲学;小念头》为论文题目,获哲学博士名衔。
梁挺于香港浸会学院毕业后,一生将咏春发扬;1975年,梁挺来到德国北部的基尔市教授,80年代起专业在世界各地等60多个国家授徒。创立了国际咏春总会,现有约4000多间分馆,后辈逾百万人,单在香港的门生已逾10万。
另外,梁亦曾担任多个国家特种部队的武术教练,包括美国海军陆战队、FBI、印度反恐怖分子特警队、埃及空降部队等
蔡龙云
是我国著名的技击家、全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他1929年生于山东济宁,出身于武术世家,是我国武术前辈蔡桂勤的儿子。 济宁地近梁山,盛习武之风,多义士侠客。蔡家历代好武,相传武艺,享有盛誉。蔡桂勤身材不高,外貌不扬,看似瘦骨嶙峋,实却武艺高强。他的拳,出手敏捷如电,力似千钧,打遍山东,未逢敌手,人称“拳魔”。他还精熟长短兵器和擒拿诸技。使用暗器快似闪电流星,也是他的绝招。本世纪初,在晋、陕、甘、宁及大江南北,说起蔡桂勤,武术爱好者无一不晓。蔡桂勤十八岁应招到苏州锦源镖局效力,曾屡次到强盗出没的西北一带走镖,从未出过差错。蔡龙云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
1943年12月,西洋拳击界的一伙人曾多次向中国武术界进行挑战,试图比个高低。1943年12月,又正式提出要与中国武术界进行对抗赛,这一挑战,激怒了整个上海武术界,以著名武术家王子平、蔡桂勤为首的武林前辈,为了给中华民族争气,依然决定应战,并选出八名选手和他们决一胜负。在这八名选手中,年龄最小的就是蔡龙云,当时他刚年满十四岁。赛后,《新闻日报》“中西拳击对抗,中华队获大胜”做标题,发表:“中国队以五胜二负一和获得大胜”消息!
蔡龙云说:裁判都是他们的人,实际应该是8比0
宋铁龙
宋铁龙,洛阳偃师市李村镇人,宋氏通背拳的传人。2005年5月,在“第二届中国武术华夏武状元争霸赛”上,宋铁龙成为武状元,获得了“金腰带”。两个月后,在全国散打争霸赛中,宋铁龙又获得“中国散打王”称号。近几年来,他又赴瑞士、罗马尼亚、智利、澳大利亚、哥伦比亚等十余个国家,进行武术表演、交流活动,出名后的宋铁龙成了一名职业拳师,开馆授徒、出国交流。
宋氏通背拳始创于清末年间,流传于甘肃、陕西、大西北一带,是一种刚柔相济,融合道家武当派,佛家少林派,以及各门各派的通背拳、通臂拳为指针,博采众家之长,吸各门各派之精华,自创的一门宋氏通背真功。
创始人宋天祥(1889--1987),生于清朝末年,卒于一九八七年,享年九十八岁。早年以保镖、教头为生,他历经磨难,由道入释,穿梭于陕西、咸阳一带,在大西北收徒弟上百余人。一九五零年宋氏一家返回老家河南省堰师市李村镇下庄村,从此在乡务农,安居乐业。 当年,宋天祥先生身材魁梧,仪表堂堂,眉清目绣,膀阔腰圆。精通刀、枪、鞭、棍、拳,尤其是以通背意功,独家创意。由宋天祥老人亲自撰写的《宋氏通背拳谱》,理意分明,功法简要,通过自身的精研细钻、刻苦体练,深得其妙,他将内功、纳卦、神运、地尤四经与内家拳、白猿通背、沙氏通背、形意拳融为一体。宋氏通背拳重视内功,内壮才能外强,在陕西、甘肃拳术流派中占有重要地位,名气很响。
九十年代以前,河南省堰师市李村镇下庄村,山野地僻,交通闭塞,与外交流甚少,宋氏一家除了务农,就是研练拳术。星移斗转,岁月更选,宋氏通背拳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秘而繁衍,世世相因,历100多年而不衰,经三代(祖父宋天祥、父亲宋福堂、子宋铁龙)而有发扬,到现在的第三代传人宋铁龙,更加继承和发展了宋氏通背真功。
杨露蝉,孙禄堂,董海川,杜心武、李景林、李端东、王子平、刘百川、李书文、霍元甲、黄飞鸿、韩慕侠等
杨露禅,直隶省广平府人(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太极拳事业深入推广,发扬光大的伟大武术家。他以毕生精力钻研武学,醉心拳道,讷于言而敏于行,成就威名后仍淡泊依旧,不为浮华虚荣所累,是典型的“武痴”。自露禅公北上燕都虎行京朝,广为大众声闻起至今一百六七十年间,他之所以受到无数人的敬重仰慕,究其原因除了刻苦自强的精神,艺业精绝的功夫等等,更重要的是谦逊明德,尊师重道的珍贵品质。可赞无愧为武林中一代宗师,江湖上万世师表。我私以为此等人杰若不成就武道巅峰,天地当弃灭。后学中有志及有智者,诚心求艺寻道必树此公为楷模;而贪图名利双收且自欺欺人者可止矣,见此如响洪钟于耳畔,挨棒喝于当头,急紧自警自省,为时未晚。
孙禄堂,无可争论的民国年代第一高 手,号称“虎 头少保,天下第一手”。很多老 武术家认为他是中 国三百年来无人能及的真 正高手。不管是赞扬他 的,还是咒骂他的, 不论是他的朋友,还是他的 敌人,都不得不 承认这个实事(心意六合、八卦 、太极三 家,一以贯之,纯以神)
李景林,这个人知道他的人不多,因为他不 是民 间的武术家,而是军阀中的人。民国年 间,他是 公认的“天下第一剑”,曾经轻松击 败“神枪”李书 文。
李端东,中华武士会的创始人之一,袁世凯 曾经 请他担任陆军武术总教官。传说他曾经 一掌击毙 一头大公牛,比以掌劈公牛的极真 空手祖师大山 倍达早了几十年。
王子平,史料上的霍元甲击败大力士实际上 并没 有真正的打,只是吓走了大力士,王子 平不同, 他是真正的打败过洋人大力士,神 力无比,号称“ 千斤神力王”,是当时的第一 大力士,连洋人也承 认。技击之术更是精 绝。(主擅长 查拳、太极拳 )
杜心武,自然门的武术宗师,国父孙中山和 宋教 仁的保镖,传说他还是青帮的元老。
刘百川,少林门高手,号称“江南第一腿”, 和杜 心武是死对头。也曾击败过洋大力士, 得过孙中 山亲笔题名“尚武精神”的牌匾。和 杜心武都是武 术名家万籁声的师父。
李书文,八极门人,武功惊人但性恪怪异, 与人 较技动不动就要人命,死伤在他手上的 武术名家 不计其数,一根大枪使得出神入 化,是八极门中 传奇,但因为曾被李景林轻 松击败,故排名靠后 。(八级拳高手、 传一 杆大枪抖的传神入化、能 昼扎铜钱眼、夜炸 香火头)
霍元甲,地球人都知道他是谁,论名气,他 比上 面几位都火红,但是名气大都是靠影视 作品捧出 来的,真正实战记录不多,加上他 的迷踪艺只是 外家拳法,霍家除了他外无人 能出名,故威力值 得怀疑,但是他打败日本 高手却是真实的事,故 将他排进十大。
黄飞鸿,地球人都知道他是谁,但同样是影 视作 品捧出来的名气,真正可查的实战并不 多,没听 说过打败过那些武术。(传黄飞鸿 曾以五郎八卦 棍、洪拳力战四十五名持刀鱼 贩、可想而知的战 斗力。不过也算是传说 吧)
韩慕侠,张占魁的弟子,学的八卦,赵道新 的大 师兄,武功青出于蓝,超越了师父,同 样击败过 洋人大力士。
董海川(1797年—1882年)生于清代嘉庆年间,原名董明魁,清朝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务村人。一般认为是八卦掌拳术的创始人和主要传播者。董海川身材魁梧,臂长手大,膂力过人,擅长技击。相传在安徽九华山得遇“云盘老祖”传授其技,创立了八卦掌。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特别是近现代以来,许多中国
武术家登台打擂,与洋人比武较量,挫败凶悍的大力士和拳击家,为中国人民打出了志
气和威风,一雪“东亚病夫”之耻辱,这伟大的爱国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丁发祥:康熙十五年,沧州孟村人丁发祥北游燕京,适逢两名俄罗斯大力士在那里摆
擂,几位技击家接连失败,丁发祥挺身与他搏斗,两位大力士连连被击败。一时名闻宫
禁,皇帝与诸公大臣召见他,并题匾相赠,以示嘉奖。
2、范旭东:精铁砂掌和螳螂拳。光绪年间,沙俄大兵在西伯利亚霍地市大摆擂台数日,
讥笑我偌大中国民孱国弱而无能人。范氏奋勇前往,连连挫败沙俄拳击家10余人,夺锦
标回国。
3、释德根:嵩山少林寺和尚,清末化缘入京。因见英国皇家拳师丘斯威尔摆擂击死、击
伤我多人,愤于不平而登台与他搏斗,先后使用“蝴蝶展眉”和“梅花拳”,都被对方
击败。他奋勇三登擂台,使开“掏心拳”,指上打下,声东击西,虚实并用,激烈拼斗
。当对方右拳向裆部打来时,他用右劈掌劈折了对方的小臂,同时其右臂也被对方“飞
风拳”击伤。他忍痛侧身,左手疾去一记“掏心拳”打得丘斯威尔七窍出血,一命归天
。当时他年龄刚满18岁。
4、纪德:满族人,字子修,名纪三,姓吴扎拉氏,光绪十七年,戍守汉俄边界。在与俄
军将校的一次交锋中,一记岳氏散手“披肩式”把对方摔跌在地。对方站起猛扑,他用
“双冲式”两臂下压,借对方抵抗之力趁势将其抛起。仅此两招就制服了一个自诩能隔
衣数层用手指袭人的沙俄军官。
5、单刀李(1847-1921):李存义,字忠元,河北深县人。1900年,八国联军入京,他
加入义和团奋起抗击,身先士卒,勇猛杀敌,血染重衣。在天津老龙口一役中,他单刀
上阵,往来冲杀,使敌人尸横遍野,望风披靡,因此当时人们称之为“单刀李”。
6、杜心武:湖南慈利县人,曾跟徐某学武,早年做过镖师。1900年东渡日本,考入东京
农科大学。1903年,东京举行全日大学生柔道比赛,他作为中国留学生邀请代表参加,
轻而易举地击败几位名手,轰动全东京。后来加入同盟会,担任过保卫孙中山先生的工
作。
7、张占奎:河间人,清朝年间,打败了一个曾在六国摆擂,挂着六国金牌的德国大力士
,赢得其六枚金牌而名震京津。
8、霍元甲与其子霍东阁(1896-1956):霍元甲,天津人,以家传绝技“迷踪艺”驰名
武林。1909年前往上海与在上海设擂的西方大力士奥皮音对擂,比期未到,而奥皮音已
畏其声名悄然逃去。其后,日本武士师徒二人上门挑战,日方徒弟与霍氏徒弟刘振声交
手,未见高低。接着双方师傅出马,几个回合后霍元甲主动进攻,一个“鲤鱼翻身”把
对方翻扑在天阶的下面,折断右臂,霍元甲连忙上前扶起赔礼。此日本人怀恨在心,借
他抱病在身,献上药品,诈言有特效,霍元甲不知,饮服后病剧而死。那年他的次子东
阁年方15岁,闻此噩耗,肝胆俱碎,发愤继承父志,振兴国术。1919年一人离开祖国在
南洋侨乡传授武艺,名震群岛,先后与许多欧美拳击家交锋,都大败他们。
9、韩慕侠:又名金庸,天津人,张占魁的大弟子,精通形意、八卦。1919年随师进京,
在六国饭店挫败讥我为病夫的俄人康泰尔。一开始,康氏就抓韩的左腕,韩以八卦转环
掌绕避,同时用下盘勾连腿猛扫对方小腿,就在康氏摇晃的刹那间韩慕侠以右掌劈石开
碑之功,闪电般冲击康氏前胸华盖穴,打得康氏痛不可忍,应声跌出一丈开外,扑倒不
起。康泰尔甘拜下风,立下字据,亲手将其周游46国没有输过一场的11块金牌献给韩慕
侠,狼狈出京。
10、王子平:回族,河北沧州人,精通多种拳术。民国五年在济南击败日本青年团佐滕
氏。民国九年在青岛击败了日本人宫本氏和德国人克泊玛氏。 1919年9月,俄国号称
“环球大力士”的康泰尔在北平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五色土设“万国赛武大会”,
预定摆擂三日(14、15、16日)。第一天比武开始,康泰尔上去就抓这个比矮一头的中
国“病夫”。王子平左手一闪,右掌打在对方胸上,接着一闪腰,右手拿紧对方膝盖,
左手抓住腰,一下子将康泰尔摔倒在地。康泰尔“大败愧怍万状,抱头窜去”,“遂不
敢再登台矣”。 为应付当时青州车站德国鬼子的挑战,王子平举起大磨盘,获“神
力千斤王”之称,招来外国大力士们嫉妒。青岛美国学堂体育教员阿拉曼要求比武,握
手时竟想暗算,被王子平一招“摔跤仆脚”摔了个仰面朝天,起来再战,王使用几下擒
拿法,使他又跌仆败倒。 1921年,美国沙利文在上海主持设立“万国竞武场”摆擂
,王子平受上海武术界推选参加打擂。当他照约在台上讲话时,忽然斜刺里窜出一个彪
形大汉伸出了冷拳,王闪身躲过,待第二拳打来时,他气愤地一个箭步上前,只一拳一
腿,就把对方打翻在地。当天深夜,万国竞武场悄悄送来一张纸条,申明比赛取消,溜
之乎也。这些被吓跑的许多武士中有英国人乔治和法国人彼得及不明国籍的丁柯尔。
另外,他还挫败过西方大力士马志尼、柯芒麦,在上海打过外国人康斯顿的擂台。
11、石大斧:姓石,因善砍斫功夫而得此绰号。1919年到台湾谋生,日本武士山边田夫
找上门来。交手后拳脚交加,力凶势猛,石大斧先是躲避,当对方腾身飞脚踢来时,他
侧身退后,并起五指狠力一斫,掌到处,山边田夫的小腿应声而折。
12、刘百川(1870-1964):安徽六安县人,自幼习武,得少林高僧杨澄云秘传,中过
武举,中年走镖关外。擅长腿法,有“江南第一脚”之称。他曾游历香港,以子母鸳鸯
连环腿击败英国大力士。孙中山当时在场,亲书“尚武精神”横匾一额,嘉奖他为中华
民族争气的壮举。
13、李晓臣(1876-1973):河北冀县李家庄人,在清朝会友镖局里走过镖,在慈禧面
前表演过八仙庆寿剑,教过京剧武生宗将杨小楼在演《安天会》即《闹天宫》中猴拳动
作,教过京剧旦角大师梅兰芳演《霸王别姬》中的舞剑手法,开过鼎盛一时的“武术茶
社”,主持过名声赫赫的“北京精武体育研究会”。日本侵占北京后,会八卦和柔道的
日本军官武田西找他较量。先比拳,两次都被他打倒在地,接着比日本战刀,来往不到
一分钟,就被他一脚踢飞了战刀。在南京与日本人比武,让过对方三拳后,他大喝一声
“你下去吧!”猛起一拳把对方倒栽葱打下台去。解放后在怀仁堂为毛主席和中央首长
作过精彩的武术表演。
14、吉万山:1903年生于河北献县的农民家庭。1933年6月,以摔跤著名,自称“走遍欧
亚无敌手”的俄国大力士杰力柴夫来到哈尔滨四处寻找对手,欲与吉万山见高低。比赛
开始,吉万山见其扑来,向右一闪,“顺手牵羊”抓住对方双臂猛一带,带个趔趄,顺
势左足插进对方裆间,用“鬼推磨”招数,贴近对方身体全力一推,把他四足朝天撞倒
在地。杰力柴夫恼羞成怒,起身一记耳光打来,吉万山左手一挡,右足插进,扣住对方
脚跟,一个“虎拉头”拳身齐进照准他左肋就是一拳,打得杰力柴夫“哎呀”一声倒在
地上,半天爬不起来。第二天悄悄溜出了哈尔滨。
15、沈三:北京著名摔跤师。1934年在北京一举击败俄国大力士麦加洛夫,1945年卒。
16、李小龙(19401127-197368):原籍广东,精习咏春拳,自创“截拳道”。18
岁赴美留学。留学期间,会空手道,又是三段拳手的日本留学生山本向他挑战。三四个
回合后一记鞭拳就把山本打倒在地,山本站起反扑,被他虚晃两招,突然侧身飞踹,再
次踢倒在地。大学毕业后,李小龙在西雅图办起一个武术馆,许多日本空手道、南朝鲜
跆拳道和美国拳击好手找上门来都败北而去。有一次在美国唐人街,他见四个持刀歹徒
正胁迫一名华人少女,便立即上前解围。赤手空拳,以一对四,把他们统统打倒在地,
名震纽约。 在到泰国拍摄**《唐山大兄》时,他曾与泰国拳王察猜(译音)比武
。拳王向以手力快猛腿力雄劲著称,往往在一两回合内把对方击倒不起而称雄,取得多
届冠军,被称为“无敌手穿云脚”。激战多时,最后李小龙施展其绝招————厉害非
常的“连环三脚”将对方击倒。
17、孙禄堂:大约1923年,日本武士道大力士坂垣奉命来北京找他比武。孙闪展腾挪,
竟使其无用武之地,而孙以顺化点穴等手法出击,终使之服输。 1930年秋,日本六
名武士到上海虹口孙禄堂的住址找其比武,自称拳可推动千斤,脚可踢动八百。孙躺在
地上,让其一人按住头,两人按住脚,两人各按一手,一人发号施令。当“一二”刚过
,“三”字尚未出口,孙即使用游身八卦法,一个“蜈蚣蹦”便从地上跃起,五个日本
武士都跌倒了,爬起后大惭而去。
18、张福全:1941年在成都,25岁的张福全应战国民党双流飞机场的美国顾问、空军上
校彼尔逊,赛前规定不准用腿。开始时,彼尔逊一路直拳直攻张头部,当双拳逼近眉睫
一瞬间,张一个“燕子钻帘”势,突然腾空而起,挥手一招“洗脸破面”,一拳打得彼
尔逊鼻血迸发,跌坐在地。爬起后改用横拳进攻,张福全一个低身躲过对方横拳,贴近
对方,一记“通天炮”击中下颌,打得彼尔逊拔地而起,昏倒在地。
19、蔡龙云:全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武术研究院教授。1943年12月西洋拳击界正式
提出要与另武术界进行对抗赛,上海武术界著名技击家王子平、蔡桂勤(龙云之父)等
毅然应战,选出八名选手与决斗。蔡龙云在八人中年龄最小,只有14岁。12月13日,蔡
龙云与西洋拳击界名手、俄籍拳师马洛索夫对垒。马索洛夫约30岁,体形魁梧,技术全
面。对搏开始后,以直拳猛击蔡的脸部。蔡以少林拳的“连环”手法和华拳的“迎面三
腿”反击之。“迎面三腿”用得最为精妙,打得马索洛夫防不胜防,仅两个半回合,嚣
张一时的马索洛夫就被打翻在地,再也爬不起来。 但马索洛夫并不甘心,又以“唯
用拳击而非腿”相挑衅。三年之后,他挑起美国重量级拳击手鲁塞尔(黑人)与蔡龙云
打擂。蔡龙云再施绝技,用少林拳、华拳的拳法击败鲁塞尔,威震上海十里洋场。著名
书法家沈尹默在赠给蔡龙云的诗中写道:“少林拳击进莫当,动迅静定力蕴藏,蔡君得
之制强梁……一洗东亚病夫耻”。
20、蒋浩泉:原任安徽大学体育教研室主任、教授,精拳击和逍遥掌。抗战爆发,为慰
问前方抗战将士和救济孤儿募捐,他在重庆、上海等地连打了十几场拳击,场场皆捷。
先后击败英国拳击手史蒂文森、美国莱州业余拳击冠军白克勒等外国拳击名手,威震拳
坛,被誉为“一代拳王”。1947年为上海孤儿院筹集营养费资金,他与俄国拳师马克诺
夫进行了一场拳击比赛,仅四个回合便将对方打倒在地而取胜。
21、周士彬:出身精武会门,在我国拳坛上有“拳王”之称,原任上海体院教授。1946
年,参加在上海举行的七国拳击赛,挥动直拳连赢对手。最后他与俄国的巴利柯夫争夺
冠军。一开始,俄国佬自恃身粗劲雄,步步进逼,周有意东躲西闪,耗其体力。伺其气
喘,便发动猛攻,两拳左右开弓,雨点相似,最后一记左勾拳,巴利柯夫应声而倒。
22、黄赐福:原籍广东台县,善白鹤拳。1981年秋冬间,向号称常胜将军的泰国拳师阿
也氏挑战,苦斗十回合,终于战胜了他。
23、冯志强:北京体院医务室按摩大夫,精通臂、陈式太极拳。美国大力士库玛学过猴
拳、少林拳、形意、八卦,是美国太极拳研究社教练,曾获美柔道冠军。1981年9月12日
,二人试手,库玛饿虎扑食般猛扑过来时,冯志强以太极“强进落空”招式双臂自下而
上一迎,迅即沉肩坠肘,右膝已达其裆间,关住其膝。当库玛感到有倾仆之险而慌忙后
撤时,冯双手乘机发劲,库玛迎面腾空而起,幸被人接住。遂对冯佩服得五体投地。
--
无论时光如何改变,让真诚永远;
无论世事如何艰难,让善良永远;
无论眼前还是天边,让美好永远;
无论缘聚还是缘散,让真情永远!
中国近代共有几位武术宗师?
本文2023-11-28 17:31:4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73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