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姓氏到现在一共有多少年的历史?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8浏览:1收藏

施姓氏到现在一共有多少年的历史?,第1张

施姓,中华姓氏,百家姓排列第二十三位。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九十五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二百零五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3%左右。

据《姓氏纪略》的记载,早在4000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一个以施为国名的诸侯,后来他们的国王,子孙就以国为氏,统统姓了施。

世界上的施姓名人有哪些? 施之常

春秋时鲁国人,为孔门弟子。

施世瑛

字玉华,唐朝安吉人。勇断有才能。隋未天下动乱,世瑛率宗族乡邻子弟,聚粮自守,保卫安宁。后闻高祖起兵,世瑛又率众归附高祖,拜洮州刺史。

施 仇

沛(今江苏省沛县一带)人,西汉今文易学“施氏学”的开创者。他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专治群经的学者,曾经与诸儒杂论五经的同异于石渠阁,雄辩滔滔,一时名声大噪,诏拜仇博士。

施 U

蓝田(今属陕西省)人,字仲宝,五代时后周画家。善画生竹,为当时绝技,有十幅《竹图》传世。

施 全

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南宋义士。初为任殿司小校,闻岳飞被秦桧所杀,悲愤填膺,于是挺身而出,刺杀秦桧,然壮志未酬身先死。

施 惠

字君美。杭州人。约元元贞初前后在世。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王世贞《曲藻》、沈德符《顾曲杂言》、沈自晋《南词新谱》均认为系南戏《拜月亭》作者。王骥德《曲律・杂论》谓“世传《拜月》为施君美作。”吕天成《曲品》则认为:“云此记出施君美笔,亦无的据。”元钟嗣成《录鬼簿》卷下列于“方今已死名公才人,余相知者”项内,云“惠字君美,杭州人。居吴山城隍庙前,以坐贾为业。公巨目美髯,好谈笑。余尝与赵君卿、陈彦实、颜君常至其家。每承接款,多有高论。诗酒之暇,唯以填词和曲为事。有《古今砌话》,亦成一集,其好事也如此。”下附[凌波曲]吊词,但均未提及撰《拜月亭》一事。清张大复《寒山堂曲谱》引注则作:“吴门医隐施惠,字君美着。”与前述杭州施惠不同。而世德堂本《拜月亭记》开场[满江红]有:“自古钱塘物华盛,地灵人杰。昔日化鱼龙之所,势分两浙。”则作者似又可能系杭州人。又《传奇汇考标目》别本第五称:“施耐庵名惠,字君承,杭州人。”并列其所着《拜月亭》、《芙蓉城》、《周小郎月夜戏小乔》三剧(后两剧今未见),不知何剧。故《拜月亭》,尚难定论。另曾与范冰壶等合作《ht裘》杂剧,亦已佚。散曲存有《一枝花・咏剑》套数。

施 清

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文学家。康熙间召试鸿博。笃学嗜古,诗文朴厚,时称雄才,著有《揽云集》、《十三经同解》等。

施 琅

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晋江(今泉州市)人,清代名将。曾任水师提督,台湾省的开拓者,因功封靖海侯。

施之常

字子恒,又称施子,《家语》作子常,春秋末年鲁国人,为孔门七十二弟子之。唐代赠“乘氏伯”,宋封临“濮侯”。

施肩吾

睦州分水(今浙江省桐庐)人,唐元和十年进士,晚年隐于洪州西山(今江西省建新)修道,是西山派道教的创始人,内丹术的倡导者。又是诗人,其诗奇丽。有《西山集》十卷、《西山群仙会真记》等。

施世瑛

安吉(今属浙江省)人,唐代大臣。隋末时聚粮自守,保境安民。后闻高祖起兵,遂率众归附高祖,拜洮州刺史。

施德操:盐官(今浙江省海宁西南)人,南宋学者,人称持正先生。他推崇孟子而排斥佛教,提倡性理之学,指出佛教的人性理论具有片面性。

施耐庵(1296-1370)

原名耳,又名子安,钱塘(一说姑苏)人,迁居兴化(一说淮安),元末明初小说家。元至顺进士。少精敏,擅文章,曾出仕钱塘,又传他曾参加憨士诚军。后弃官归乡,闲门著述,有《水浒》、《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等传世。《水浒传》,写北宋未宋江等被逼上梁山起义的事。在民间流行,影响很大。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施宜生

福建省浦城(一作邵武)人,元代书法家,官至翰林学士。工书、法苏轼,自号三住老人。

施兆昂

福建省福清人,明万历年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学问淹博,工诗赋,精书画,有《天尺楼稿》。

施闰章:安徽省宣城人,清代官吏、>>

历史上姓施的名人和简介 施之常

春秋时鲁国人,为孔门弟子。

秦汉以后,头一个在历史上崭露头角的是施雠。他是汉武帝独尊儒家之后,专治群经的学者,曾经与诸儒杂论五经的同异于石渠阁,雄辩滔滔,一时名气大噪。

施全

是一位忠义凛然的烈士。南宋的秦桧,是连自己的子孙都唾弃的大奸臣,他以毒计害死岳飞以后,当时的老百姓都悲愤填膺,施全就在此时挺身而出为国除害。他挟着尖刀,毫无畏惧地刺杀秦桧,他的壮志虽然不幸未酬,可是他的英烈事迹,却几乎跟当年的荆轲刺秦王一样,已经永垂不朽。

施琅

字尊侯,号琢公,清晋江人,生卒年不详。初为明代郑芝龙部将,降清后,平台湾,灭郑氏,封靖海侯,卒谥襄壮。

我国历史上姓施的名人有哪些 施父。春秋时鲁国君主惠公之子,名尾生,字施父,人称施父尾。其在鲁桓公时任大夫之职,据说他精通音律,曾视来访的曹国太子赏乐姿态之变化,断言曹伯(曹国国君)将不久于人世,果验。桓公深敬施公之才,委以重用,施父后成为春秋名臣。传到施公之重孙孝叔时,以祖名为姓,以示与别的家族不同,于是形成施父姓,后省去父字,遂为施姓。他们尊施父为施姓的得姓始祖。

姓施的名人有哪些?他们是做什么的? 施耐庵(1296年-1372年),本名彦端,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关于其籍贯,有兴化说、苏州说、杭州说。其生平因缺乏史料而众说纷纭,甚至对有无此人都有争议。《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其门人。

施洋(1889年6月13日-1923年2月15日),原名吉超,号万里,后改名洋,字伯高,生于湖北省竹山县麻家渡镇杨家河村,中国 党员,中国早期工人运动领袖、律师。1922年6月经许白昊、项英介绍加入中国 。1923年2月1日施洋以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京汉铁路总工会法律顾问的身份参加了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的指导工作,后指示“京汉铁路工人大 ”爆发。2月7日下午,湖北军阀萧耀南开始采取武力镇压措施,当晚,施洋在家中被捕,后在北洋军阀吴佩孚的密令下,于1923年2月15日凌晨在武昌洪山将施洋执行死刑。

施襄夏 ,1710~1771,清代围棋国手。

施襄夏名绍暗,号定庵。浙江海宁人,生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卒于乾隆三十五年(1771年)。

施琅(1621-1696),字尊候,号琢公,明末清初军事家。原为郑芝龙和郑成功的部将,降清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先后率师驻守同安,海澄,厦门,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1683年率军渡海 。由于“背郑降清”,后人对施琅颇有争议。

施文庆(-589) 南朝陈吴兴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家本吏门。初事太子陈叔宝,拔为主书。叔宝即位,迁中书舍人,与幸臣沈客卿共掌机密。隋军欲南下,四方州镇相继表闻,与客卿抑而不言。群臣共议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至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南)宜沿江布防,竟为所阻。及隋军攻入建康(今江苏南京),文武启请经略之计,又不能行。陈亡被杀。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今浙江省富阳市洞桥镇贤德村人,施肩吾,北宋道士。自号华阳子。九江(一说湓浦)人。世称华阳真人,著有《太白经》等著作。

施雠,我国汉代著名经学家,著《易经》十二篇,作易经《章句》二篇。

施光南(1940―1990年5月2日),为中国成立后我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作曲家,被称为“时代歌手”。曾任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副主席、 十三大代表。作品有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 ,歌剧音乐《伤逝》等。

《祝酒歌》1979年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一等奖。1990年创作了第十一届亚运会主题歌《燃烧吧,火炬》。1990年5月2日施光南去世,享年49岁。著有《施光南歌曲选》。

施姓氏的由来 施姓起源

源出有五: 1、出自上古夏时施国,为夏时施国公族之后,以国名为氏。据《姓氏考略》所载,夏时诸侯有施氏(故址在今湖北省恩施市一带),国亡以后,其公族子孙就以国名为氏,世代相传姓施。 施氏最早为夏代诸侯。《夏记》载:“夏诸侯有施氏,国亡,其后以国为氏”。另一说为殷代遗民。《左传》载:“分康叔以大路、少白、绪、旃旌、大吕、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W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封畛土略……”然而,后世均无其后裔承传。 2、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鲁惠公子尾生之后,以祖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和《元和姓纂》等所载,春秋时鲁惠公(姬姓,黄帝之后)子尾生,字施父,其后代以祖字为姓,世代相传,称为施氏。 这是目前被一般人所公认的施姓发源地,则是3000年前的鲁国。 主要依据是《姓纂》上面的记载。 《姓纂》是这样说的:“鲁惠公子施父尾生施伯,伯孙倾叔生孝叔,惠公五代孙也,因氏焉,汉有博士雠。”由此可见,施姓是周代的诸侯鲁惠公的后裔,鲁惠公的儿子名叫施父,是鲁国的大夫,传到惠公的五世孙之时,干脆以祖名为姓,以示与其他家族的不同。

施姓始祖

施父。春秋时鲁国君主惠公之子,名尾生,字施父,人称施父尾。其在鲁桓公时任大夫之职,据说他精通音律,曾视来访的曹国太子赏乐姿态之变化,断言曹伯(曹国国君)将不久于人世,果验。桓公深敬施公之才,委以重用,施父后成为春秋名臣。传到施公之重孙孝叔时,以祖名为姓,以示与别的家族不同,于是形成施父姓,后省去父字,遂为施姓。他们尊施父为施姓的得姓始祖。

施姓祖先

1 轩辕黄帝→2元嚣→3虫乔极→4帝喾→5弃→6※玺→7叔均→8不※→9鞠陶→10公刘→11庆节→12皇仆→13差弗→14毁阝俞→15公非→16高圉 →17亚圉→18公叔祖类→19古公dan父→20季历→21文王昌→22周公旦→23伯禽→24炀公熙→25魏公※→26献公具→27武公※→28孝公称→29惠公弗湟→30施父→31施伯 3、出自子姓,为商民七族之一有施氏。据《左传》所载,周初,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了“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一称)氏、氏、饥氏、樊氏和终葵氏等。施氏为制旗帜的工匠,其后代相传姓施,称为施氏。 4、出自方姓,为明代方孝孺同族方氏,避难时改姓施。据《姓氏词典》注云:“系改姓,明代方孝孺被杀后,其同族外逃,惧怕株连改此姓。“施”字拆开为“方人也”。” 5、出自他族改姓。如云南白族以海螺为图腾的氏族,汉姓为施;明、清时云南土司有施姓;世居沈阳之满洲人有此姓;今京、彝、苗、蒙古、羌、傣、骸、纳西、僳僳等族有此姓。

姓施在中国姓氏中排多少 施姓

拼音:shī xìng

目录[ 隐藏 ]

1施姓起源

2得姓始祖

3施姓各支始祖

4施氏迁徙分布

5郡望堂号

51郡望

52堂号

6施姓家谱文献

7施姓字辈排行

8施姓楹联典故

81四言通用联

82五言通用联

83七言通用联

84八言以上通用联

9施姓名人

91施姓历史名人

92施姓近现代名人

姓氏溯源

吕姓←施姓→张姓

施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23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05位,在台湾姓氏中排在第27位。

编辑本段

施姓起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妫姓,出自夏王朝时期诸侯国施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夏王朝时期诸侯中有施氏,建施氏国,其故址在今湖北省恩施一带。

商汤灭夏桀之后,施氏国亦随之灭亡,其后,施氏国的公族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氏,称施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殷商时期七族之一的施氏,属于以氏族名称为氏。

据史籍《左传》记载,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之弟姬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了“殷民七族”即陶氏、施氏、繁氏(氏)、氏、饥氏、樊氏和终葵氏等。

殷商施氏,在商王朝时期为专职制旌旗的工匠,古称“旌、旗、帜”为“施”,其族人子弟后代即以职业为氏族称谓,世代称施氏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为春秋时期鲁惠公之子姬尾生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记载,春秋时期,鲁惠公姬弗涅之子中有个姬尾生,字施父,史称施父尾。

在鲁桓公姬轨(姬允)执政时期(公元前711~前694年),姬尾生成为鲁国的大夫。据说,姬尾生精通音律,曾视来访的曹国太子赏乐姿态之变化,断言其父曹伯将不久于人世,后来果然应验。

鲁桓公深敬姬尾生之才,委以重用,施父后成为春秋名臣。后传到其五世孙姬孝叔之时,干脆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少施氏、亦称施父氏,以示与别的家族不同,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施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施氏正宗。

施氏族人大多尊奉施父尾为得姓始祖。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明朝初期大儒方孝孺同族,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方孝孺:公元1357~1402年,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世称正学先生、缑城先生;缑城人(今浙江宁海)。著名明朝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方孝孺是朱元璋的皇长孙朱允傻睦鲜ΑR蛭太子朱标死得早,朱元璋就把皇位传给了朱允桑这就是明建文帝。

施父、方孝孺。

编辑本段

施姓各支始祖

施 伯:鲁惠公之孙,施殳之子,P公时为大夫尽忠亲谏名显于时。

施 宿:字武子,宋绍熙年进士,宁宗庆元间在余姚金华塘捍海三江定海止又烛溪湖塘建筑贤亭招宝_于公署郡县父老载道恳留,因居姚赵氏封慕人葬游原山坞元时,敕封捍诲侯后改封郡王世食庙祀又祀名宦有傅子孙繁衍明及大清朝有科甲诚者以为积累功德之报云。

施 父:周公封鲁伯禽位傅十二世至惠公生三子,长隐公息姑次桓公轨少施父尾生事桓公为上大夫,食采于邑因施父之。

资料有待补充。

编辑本段

施氏迁徙分布

施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05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二百五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6%左右。

施氏族人发祥于周王朝时期的鲁国,即今山东西南部一带。

施氏族人源于北,而盛于南,如今是典型的南方姓氏。施氏族人虽然得姓不算很早,但>>

姓施的古代有哪些名人呢 施耐庵 施世伦 施琅

有姓施的伟人或名人吗? 施夷光 - 又称西子,西施也;古代四大美人之一

施耐庵 -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水浒传》作者

施琅 - 明末清初军事家,为清廷收复明郑台湾之功臣,获康熙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

施光南 - 现代作曲家

古代有无姓施的名人 30分 施 仇:西汉“施氏伐”的开创者。

施 U:五代时后周画家。

施 清:清代文学家。

施 琅:清代名将。

施肩吾:唐代进士,诗人。

施德操:南宋学者。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施宜生:元代书法家。

1 施姓的起源

施姓是一个常见的姓氏,据考证,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当时,施国是一个位于今天江苏省南部的小国家,其国君就姓施。据传,施姓的先祖就是施国的国君。

2 施姓的分布情况

如今,施姓已经成为了中国人口最多的20个姓氏之一。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国有超过600万人姓施。其中,福建、江苏、广东等省份是施姓人口的主要分布区域。

3 施姓与皇族是否有关系

对于施姓是否与皇族有关系,历史学家们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有一些史料显示,施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与皇族有联系的历史。比如在唐朝时期,有一个叫做施岳的人曾经担任过宰相,而他的祖先也是一个显赫的皇族。

4 施姓的名人

除了施岳之外,施氏家族还有很多著名的人物。比如,施惠义是清朝著名的海军将领,他曾经参加过中法战争,并且取得了重要的战功。此外,施正荣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人,他是台湾知名企业家,创办了麦当劳中国,并且在经济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5 施姓的起名之道

对于很多姓施的人而言,命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般来说,姓施的人都会遵循一些传统的起名方式。比如,由于施姓的“施”字和“十”字发音相似,因此很多人喜欢在孩子的名字中加入与“十”相关的字眼,如“十全”、“十二”等。

6 施姓的文化意义

施姓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在福建地区的一些古老祠堂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施姓先祖的神像。这些神像代表着当地施氏家族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被认为是福建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7 结束语

总的来说,施姓作为一个古老的姓氏,已经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其起源、分布情况、与皇族的关系还是其文化意义,都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研究。

根据福建惠安县南埔乡施厝村族谱记载,莆田市湄洲镇后巷村施姓祖籍是福建惠安县南埔乡施厝村(今福建省泉港区南埔镇施厝村),族谱记载第九世(施怀购公,班辈“怀”字辈)分居莆田县湄州岛后港(今湄洲镇后巷村)。

施厝村地名历史:

地名含义

施厝村有村民小组13个,其中12个小组姓施,只有一个小组姓麦,故当时以施氏占多数命名——施厝,厝有屋的含义,施厝是施氏居住的地方之地名含义。

历史沿革

施氏于明洪武三年(1371年)入居施厝,繁衍播迁。民国23年(1934年)属涂岭区。民国36年改归梅东乡。全国解放后,称青龙乡施厝村,后为仙境乡施厝村,1958年后称超先公社中青管区,1960年后称南埔人民公社施厝大队,后又改为肖厝区南埔乡施厝村委会,再改为泉港区南埔镇施厝村民委员会,简称施厝村。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施厝村位于南埔乡政府驻地东南2公里的通港路旁,东面和南面均与福建炼油厂相邻,西接天竺村委会,北接仑头村委会,村委会下辖施厝、蔡宅2个自然村。

人口分布

施厝村子孙传衍分居海内外概况:

(1)在施厝村居住的现有人口约四千九百多人。

(2)公元一九八0年前移居莆田笏石镇,现有人口约五百六十多人。

(3)第九世分居莆田湄州岛后巷村,现有人口约六百多人。

(4)公元一九三五年前分居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现有人口约三百八十多人。

(5)第三世长房移迁浙江省平阳县桥头村,现有人口估计约有一千多人。

(6)旅居海外人数,据查:马来西亚约三百多人、印尼约十八人、台湾约二百零八人。

在过去七百多年间施厝派下在海内外人口约有八千左右人。

昭穆排序

施厝村历代辈系昭穆排序:

[伯耀兆起; 功乾于师;怀尚侯子;元建序宗;文章华国;诗礼传家;

广博经书; 弘扬科技;信羲富贵;仁孝祥和;兴帮光祖;盛世荣基;]

从始祖伯清公的“伯”字辈到如今(2011年)的“家”字辈,共传承了二十四代。

家族堂号:临濮堂

家族派系:浔海衍派

第二十三位。

拓展内容:

《百家姓》是一部关于中文姓氏的作品。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施Shī:夏朝时,有诸侯国,称施国,今湖北恩施县,其后代姓施。

施姓的来源有几种说法:

1施氏为殷民七族之一。据《左传》记载,周朝初期,武王的弟弟康叔封为卫候,在他的管辖范围内,有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樊氏等。施氏为制旗帜的工匠。

2、以国民为姓氏。夏代诸侯国里有一个施国,国亡后,其后代便以国名为姓。

3、出自“姬”姓,以亡父的字为姓氏。根据史料记载,春秋时鲁惠公的儿子,字施父,其后代以先祖的字“施”为姓。

施姓在古代是贵族。

施姓源于妫姓,出自夏王朝时期诸侯国施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夏王朝时期诸侯中有施氏,建施氏国,其故址在湖北省恩施县一带。

商汤灭夏桀之后,施氏国亦随之灭亡,其后,施氏国的公族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氏,称施氏,世代相传,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施姓的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施姓开始活动在山东、安徽一带,随后被迫西迁河南北部,接着南下湖北恩施地区,又向南进入湖南、贵州,其中一支西迁四川泸州地区和云南洱源地区,形成了西南施姓主要生息地。由安徽古施国南下一支是移民中最重要的,唐朝时在浙江湖州吴兴郡已经形成了施姓望族。

到唐、宋时期,施姓已经散播到江南各地。宋朝时期,施姓大约近1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3%,排在第九十三位。

浙江和四川为施姓大省,分别约占全国施姓总人口的17%。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四川、江苏、安徽、湖北,这五省约占施姓总人口的70%,其次分布于山东、福建、河北三省。当时施姓分布形成了以西部川鄂、东方浙苏皖为中心的两大聚集区。

明朝时期,施姓大约近2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5%,排在第八十三位。浙江为施姓第一大省,约占总施姓人口的41%。

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福建、江苏,这四省大约占施姓总人口的81%。宋、元、明600余年间,施姓人口主要向东南地区迁移,苏、浙、赣、闽为当时的施姓聚集中心。

施姓氏到现在一共有多少年的历史?

施姓,中华姓氏,百家姓排列第二十三位。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九十五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二百零五...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