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姓侯的;万,式,传。我是传字辈的。我想看看哪还有这样的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8浏览:1收藏

我是姓侯的;万,式,传。我是传字辈的。我想看看哪还有这样的家谱....,第1张

我们姓侯的在各地用于辈分的字并不一样,例如我熟悉我们当地的辈分用字是玉、关、贵、书、成、立……显然是和你们不一样的。但是我们侯姓在外有统一的计算辈分的说法,就是以世论代。比如我,知道在当地我是“成”字辈,但同时家人又在我们小时候就告诉我们,我这一代是侯姓认识的二十一世。由此可见,我们以“世”排辈的的说法可能更科学一些。

祝福我们侯姓人家人丁兴旺,万事顺达!qq:413136663

姓侯的常见啊!

一 姓氏来源

侯姓来源:

1 出自姒姓。是夏禹的后代,相传夏后氏的后裔有的被封于侯,子孙以地为氏,称为侯氏。

2 直接传自黄帝至轩辕氏姬姓的后代。我国历史上三千多年前的晋国,是周成王小弟唐叔虞的国。而侯氏正是出自晋国的公族。春秋时期晋国的公族晋哀侯和他的弟弟被晋武公所杀,他们的子孙便迁居他国,而且以祖先的爵位为姓,是为侯姓。

3 来自叔段。春秋时,郑国的叔段因要谋反的动机被哥哥庄公发觉而讨伐他,他逃到共这个地方,被称做共叔段,他死后,郑庄公赐其子孙共仲为侯氏。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将复姓改为侯姓。北魏代北鲜卑族复阳的少数民族中,有侯莫陈氏改为单姓侯氏。

5 传说创造文字的仓颉的后裔。原为侯冈氏,后简称侯姓。文祖仓颉是汉字的发明者,生得龙首、四眼,幼小就喜欢画,长大后喜欢观察天地万物,后来根据日月、星辰、山川、河湖、鸟羽、兽迹、龟纹等,创制了象形文字,“夺天地造化之功”,"天雨粟,鬼夜哭”。

6.满族一支改姓而来。

由来: 侯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也是一个多源的姓氏,最早的一支是上古时期汉字的创始者仓颉(jie)的 后代,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姓氏所改,鲜卑族原有胡古口引姓,北魏孝文帝在494年迁都洛阳后,将他改为侯姓。

根据考证,侯氏发源于3000年前由周文王的后裔所传的晋国。历来有关的古籍都纪载得清清楚楚。譬如,《姓纂》指出:“晋候缗之后适他国,以侯为氏,郑有侯宜多,侯多羽,鲁有侯叔下,侯妃,齐有侯朝,魏有侯嬴”;《唐书宰相世系表》也指出:“出自姬姓”。

从以上的文献,可以对侯氏的来龙去脉,获得两点认识。第一,他们是甫一出现便遍布于北方各地的,而且这个家族的人材辈出,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声誉卓著;第二,他们是直接传自黄帝轩辕氏的姬姓后裔,因为3000年前始建的晋国,是传自周成王的小弟唐叔虞,而侯氏是出身于晋国的公族,当然也是名正言顺最为光彩的黄帝子孙了。

正统黄帝子孙 �

不过,过去的众多姓氏学者之中,也有人把侯氏的历史,推溯得更为久远。像《姓氏考略》一书就指出:“一云,出自姒姓,夏后氏之裔封于侯,子孙以为氏。”

姒姓,是古时候的几个基本姓氏之一,代表源自夏禹的庞大家族。根据史载,夏禹是上古颛顼帝高阳氏之孙,颛顼又是黄帝的孙子,则侯氏不管是出于夏代,或始见于周代,其为正统的黄帝子孙,却是毫无疑问的。如照系出史皇氏,仓帝史皇姬名冈,字颉,后为侯氏的说法。那侯姓的来源真是非常久远了。

发源于山西的侯氏,虽然很快便遍布北方各地,但是到了秦、汉天下一统之后,却在现在的河北中、西部一带,繁衍得最为旺盛,也表现得最为优异。因此,长久以来的侯姓人家都世代沿袭着“上谷”的堂号,因为现在河北的中部和西部之地,汉朝时正是上谷郡的所在地呢。

有汉一代,上谷侯氏的表现,的确是可圈可点的。楚、汉相争时的侯公,汉成帝时的侯芮,王莽篡汉时的侯刚,以及东汉初年的侯霸,可以说无一不是历史上响当当的名字。

魏、晋以迄于南北朝这段时期,对于侯氏家族而言,是相当重要的。一方面,他们有许多新的生力军加入,使整个家族自此庞大不少;另一方面,他们出了好几位在当时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使侯氏的名气越来越是响亮。

侯氏家族的庞大,详见于《路史》所记载的是“魏、侯奴氏、渴侯氏、古引氏、俟伏侯氏,并改为侯氏”。换言之,当时加入侯氏家族的生力军,至少也有四支。另外,依照《通志氏族》中,也有一支世居库斛真水的部落,于随魏南迁之后改姓了三个字的复姓“侯莫陈氏”。这三个字的复姓,现在根本已经看不到了。所以有很多学者判断,这是由于他们的后裔日渐被汉族同化之后,把自己的姓氏省略为单姓的侯氏的缘故。

由此看来,南北朝时加入侯氏家族阵容的外来血统,又不仅仅只有《路史》上所列举的四支了。侯氏,真可以说是一个集英聚锐的庞大家族。

侯姓虽源出多支,但早期主要是在现在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秦、汉之际,中原一带战争 频仍,侯姓部分人外迁到现在的河北、甘肃的一些地方。侯姓还分布在现陕西、福建的一些地方。宋、明 时期,现在的湖南、湖北、江苏、江西、浙江、北京、上海等省市均有侯姓的聚点。从清初开始,福建、 广东侯姓陆续有人迁到台湾,此后,有的人又移居海外。侯姓分布较广,据最新统计显示:侯姓位居百家大姓之73位,占全国总人口的029,近四百万人口,尤以湖南、安徽、河南、辽宁、等省多此姓,此四省侯姓约占全国汉族侯姓人口48。瑶、彝、苗、畲、满、土家、蒙古等民族都有侯姓。

二 迁徙分布

关于侯氏的迁徙分布情况,史料不是特别的多,今天来考察有一定的难度。大体上,侯姓发源于我国山西境内,秦汉之际已遍布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宁夏等省。其中以河北的发展得最为旺盛。汉末,有侯氏后裔侯恕为北地太守,举架迁居到三水,即今天的陕西境内。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有许多新的人口加入侯姓,在河南形成一个望族。西晋末年,侯氏和其他姓氏一样因为战乱迁到南方,遍及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唐代的时候,侯氏开始移居福建、广东等地。宋代以后,侯氏已遍及全国各地了。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上谷郡:战国燕时开始置郡,秦朝的时候治所在怀来东南。相当于今河北保定、易州、宣化一带。

2 丹徒县:秦置丹徒县,既今江苏省丹徒县。此支为上谷郡分支,其开山始祖为东汉大司徒侯霸的后代。

3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洛阳。此支侯氏为北魏时鲜卑族侯奴氏、古口引氏等后裔形成。

堂号

1 却币堂和救赵堂:这两个堂号有一个同一的来源,战国的时候,秦国要攻打赵国,赵国于是向信陵君求救。信陵君没有兵符,不能指挥军队,于是拿着金币就找到侯赢,侯赢是一位71岁的隐士,职位是魏国大梁看门人 ,家里很穷却坚决不要信陵君的金币,他给信陵君出了一计,让如姬偷来了兵符。侯赢又介绍了自己的朋友屠夫朱亥参与用兵,信陵君得到了晋国的兵马,打败了秦国,救了赵国。

四 家乘谱牒

山东:山东济宁、枣庄侯氏谱不分卷

天津:侯氏谱不分卷

河北:南皮侯氏族谱不分卷

江苏:侯氏宗谱三十一卷首一卷、无锡锡山东里侯氏宗谱十二卷、无锡锡山东里侯氏八修宗谱二十卷

浙江:侯氏支谱不分卷、临海夏馆侯氏宗谱卷、临海夏馆侯氏宗、临海县邵东乡山下坦村朱家峦临海夏馆侯氏宗谱十二卷

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

湖南:大庸永定侯氏初谱不分卷、湘乡湘西侯氏三修谱卷、衡山若驿侯氏三修谱十六卷

广东:侯善行堂族本不分卷、番禺金钱村侯氏族谱不分卷、南海亨田乡侯氏族谱不分卷

四川:简阳侯氏族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高县上启侯氏话谱一卷

云南:洱源邓川侯氏族不分卷

香港:新界丙冈侯氏族谱不分卷

北京:侯氏家乘

您见过200多年前由皇帝下旨编写的家谱吗?您想知道历经沧桑的家谱记录了哪些大事吗?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析木镇析木村村民侯维云家保存的侯氏家谱,会将这些问号一一拉直。

皇帝诰封修家谱

据辽宁省海城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本家谱是乾隆九年皇帝下圣旨给侯家编写的,距今已有261年的历史。家谱约有百余页,有三分之一已被记录上了文字。乾隆九年编写时,收入了侯氏家族七世的族谱。同治三年,家谱进行了第一次续修。去年,侯氏家族自发成立的“续修宗谱组委会”,又对其进行了第二次续修。如今,家谱中的侯氏家族已记录到了第15世,即侯维云已去世的哥哥侯朋云。

皇帝为何垂青侯家

皇帝为何要下旨为侯家编家谱呢?海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解释说,根据家谱中“圣谕”的记载,当年乾隆皇帝下旨是为侯三奇编写家谱的。侯三奇是其始祖侯安的第七代后人,当时为“恩荫奉政大夫”。侯氏家族之所以享受皇恩,除了侯家精忠报国外,还有一个最大的贡献———为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的皇宫烧制琉璃瓦。

二百多年前,析木缸窑岭村的皇瓦窑专门烧制皇宫专用的琉璃瓦,后被皇帝赐封为官窑。至今,村民中仍流传着侯三奇的曾祖父侯振举跃马扬鞭“千里送琉璃”的故事。海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侯振举是皇瓦窑的首创者。他本是山西人,明末迁至东北,世居海城析木。后来,努尔哈赤迁都到现在的辽阳市,建造东京城,需要“龙砖彩瓦”。正在析木烧窑的侯振举特意赶到辽阳,献上了3500个绿釉碗盘,得到了努尔哈赤的赏识,随后被赐封为五品官,在析木专门管理烧制琉璃瓦,以备建筑、修理宫殿陵寝之用。由此,侯振举的民窑便更名为皇瓦窑,成了御用官窑。随后,沈阳故宫的宫殿建筑群所用的琉璃砖瓦等建筑材料也均由此烧制。除故宫外,福陵(沈阳的东陵)、昭陵(沈阳的北陵)和新宾满族自治县的永陵所用的琉璃瓦等材料也均由皇瓦窑提供。皇瓦窑自侯振举一代,经历了291年。侯氏也因献瓷器、修宫殿有功而12代世袭五品官,管理皇瓦窑。侯维云说,他所在的侯氏家族是侯振举的直系后裔,传到他这儿已经是侯家第15代了。可惜的是侯家烧制琉璃瓦的独特秘方如今已失传。

家谱让沈阳故宫“长”了一岁

侯氏家谱中除了介绍一世祖侯安及其后辈为朝廷社稷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精忠报国的卓越功勋外,最重要的在于,其上面的文字记录让沈阳故宫的年龄“长”了一岁。

据海城市博物馆刘馆长介绍,目前史料上记载的沈阳故宫始建年代为1625年。原沈阳故宫博物院的支院长却觉得这一时间有待考证。据史料记载,先有辽阳东京城,后有沈阳故宫。但支院长在研究中发现,一些文献中记录的东京城建造年代有天命六年(1621年)和天命七年(1622年)两种说法,这关系到沈阳故宫的始建年代。为了解开这个迷团,他查阅了大量明史和朝鲜李朝实录,他发现问题出在很多学者把努尔哈赤突然决定弃辽阳新城而迁都沈阳老城的时间,定为沈阳盛京皇宫的始建年代。他在《盛京皇宫》一书中便看到这样的记载:“1625年3月,金迁都沈阳,并且开始修筑沈阳故宫。”

一次偶然的机会,支院长得知当年负责兴建辽阳东京城和沈阳故宫的“云骑尉”侯振举后人的下落,于是找到侯维云恳请他提供《侯氏宗谱》以便查阅。支院长在宗谱中查到了这样的记载:“太祖高皇帝……后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这为他的推断提供了依据,于是他提出了沈阳故宫的始建年代为天命九年(1624年)比现在记载的时间提前一年的观点。侯氏宗谱一经发现,便吸引了众多家谱研究者的关注。鞍山市谱牒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侯鹏霄,研究谱牒文化已有几十年。他说,家谱亦称宗谱,与国史、方志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从侯氏家谱中可以看出侯氏家族是名门望族。谱书中记载了侯氏家族演变发展的历史和庞大的支脉世系,还记录了清皇帝圣谕、诰命等许多历史文献,不仅是一部极为珍贵的家族史,而且具有极高的文史价值。

五 历史名人

1 侯方域:今河南商丘人,清代著名文学家,曾与方以智、陈贞存慧、冒襄齐名,称为明末“四公子”。入清后入河南应试,中副榜。共诗,古文,字学韩愈、欧阳修。清孔善任的名剧《桃花扇》即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恋爱故事为题材。

2 侯芝:江苏上元人,清代著名女文学家,侯学诗之女。她写的许多词流传于世,其中以《再生缘》最为著名。

3 侯白:隋代著名幽默家。

4 侯谨:东汉敦煌人,少时家贫,为别人当佣人,但他非常好学,在夜间还点燃柴火在读书。朝廷屡次招他去做事,但他每次都以病推辞。后徙居山中,专心论著。曾作《矫世论 》,讽刺当时的丑恶现象。又写了《皇德论》记叙当朝史事。河西人敬称他为“侯君”。

5 侯叔献:抚州宣黄人,北宋时任水监丞。多次治理黄河水有功。

6 侯恂:河南商丘人,明代时任兵部侍郎等职,万历进士,后来朝廷中发生政变,下狱。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对于明朝留下的三品以上的官员,只用了他一个人。

7,侯姓人物在二十四史中单独立传者五十七人。

战国魏时有著名隐士侯蠃,七十岁时为大梁(今河南开封夷门)的守门小吏,后被信陵君迎为上客,曾替信陵君设计,设法窃得兵符,胜秦救赵,为时人推重。

东汉初有河南密县人侯霸,熟知旧制,官至大司徒,封关内侯。

北魏有大将侯景,先属北魏,继归高欢,又降梁,受封为河南王。后举兵叛变,攻破建康(今南京),于551年废梁帝自立,国号汉,次年被梁将陈霸先等所破,侯景被部下杀死,史称侯景之乱。

侯弘实唐代人,少年时曾梦见自己变为彩虹,饮水于河。有一僧人给他相面说:"此霓龙也。"成人后,官至节度使。

侯芭西汉巨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扬雄的弟子,学习《太玄》、《法言》。这两书是扬雄仿造《易经》和《论语》而作。

侯道华唐代芮城人,好读子书与经史,手不释卷。曾在道院中静养。相传一天,从市中喝醉归来,用力砍院前的松枝,说:"不要妨碍我飞到高处去。"七天后,松树上有云鹤出现,并传出笙歌,侯道华飞坐在松顶,挥手成仙而去。

候继图三国时蜀汉人,曾游览大慈寺,拾到桐叶一片,上面写有诗七联,便藏了起来,后来娶任氏女为妻,方知诗乃出自此妇之手。

隋代有侯白,性滑稽,爱说讽刺诙谐的话,后世因称诙谐的演员为侯白。

唐代有大将侯君集,太宗时曾任宰相。明代有历任御史、兵部侍郎等职的侯恂。

明代有名望仅次于郑和的当朝宦官侯显,曾两次代明廷入藏访问,并参加郑和的第二、第三次航行。

清代有文学家侯方域,曾与方以智、陈贞慧、冒襄合称为“明末四公子”。清孔尚任的名剧《桃花扇》即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恋爱故事为题材。

现代有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历史学家、哲学家侯外庐。

著名相声艺术家侯宝林。

六,侯氏掌故

1,侯姓典故

霓龙节度[1];松鹤仙郎[2]。

☆注释:[1]唐代节度使侯弘实的事典。[2]唐代道士道华的事典。侯道华,芮城人。初在道净院任供给使。好子史,手不释卷。一日入市醉归。悉斫其院前松枝曰:“勿碍我上升处也。”后七日,松上有云鹤笙歌。道华飞坐松顶,挥手谢去。

功臣着美凌烟阁[3];学士流芳含象亭[4]。

☆注释:[3]唐代吏部尚书侯君集,三水人。从太宗征伐有功,像列凌烟阁。[4]唐代学士侯行果的事典。

方域雅号公子[5];侯景自称帝王[6]。

☆注释:[5]明末清初才子侯方域,学朝宗,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合称“四公子”。[6]南朝梁大将侯景,羯人。代梁自立汉朝称帝王,不久被杀。

花发三阳盛;香飘五柞深[7]。

☆注释:[7]唐代诗人侯列《花发上林》诗中联句。

琼阁出高艳;玉辇驻浓阴[8]。

☆注释:[8]同注[7]。侯列,高亦作侯冽,元和六年进士。

直谅喜来三径友;纵横富有百城书[9]。

☆注释:[9]清代成贤亲王师傅侯荫桥自题联。

月照琴棋桐院坐;舫名书画米家来[10]。

☆注释:侯禅甫题联。见《中国对联大辞典》。

公生明,偏生暗;智乐水,仁乐山[11]。

☆注释:[11]郭沫若[1948年书赠史学家侯外庐联。

2,猴年说猴姓

姓氏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农历甲申年在十二生肖中属猴年,在目前已知的22000个姓氏中,正好也有猴姓,同音同形的还有侯姓、候姓、×(“侯”是单人旁,“×”是双人旁)姓。

猴姓、候姓是现行较罕见的姓氏。在今山西之太原、大同、临汾、晋城、甘肃之舟曲、河南之卢氏、山东之新泰、湖北之武昌、湖南之益阳、宜章、福建之清流、台湾之嘉义、台南、彰化等地有猴姓。目前仅见汉族有此姓,但来源不详。候姓在今河北之景县、天津之武清、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崇仁、云南之泸水等地均有分布,除汉族外,目前已见彝族有此姓。关于候姓的来历,一说《周礼》“候人”(夏官之属,掌道路迎送宾客之官)之子孙以官为氏。郡望:京兆,故城在今陕西西安西北。×(“侯”是单人旁,“×”是双人旁)姓,与候姓同源,惟因异写而别为一姓。

侯姓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之一,据最新统计显示:侯姓位居百家大姓之73位,占全国总人口的029,尤以湖南、安徽、河南、辽宁等省多此姓,此四省侯姓占全国侯姓总人口的48。郡望:上谷,故城在今河北怀来东南。侯姓之所以成为大姓,其原因是今侯姓的来源较多:一曰出自姒姓,夏后氏之裔封于侯,子孙因以为氏。二曰出自姬姓,春秋时代,晋侯缗为曲沃武公所灭,子孙逃往他国,以侯为氏。三曰春秋时代,郑大夫侯宣多、侯羽之后。四曰刘氏改姓,宋代年间,刘恒因父罹祸,自幼就养于侯、林二家,后改姓侯氏。五曰外族改姓有二,其一胡古口引氏,改为侯氏;其二魏时侯奴氏、古口引氏、俟伏侯氏,并改为侯氏。 侯氏虽源出多支,但早期主要是在今河南、山东省境内,在其发展繁衍过程中,很快就播迁到河北等地。秦汉之际,在今河北省的中部、西部地区,已有侯氏,并很快成为当地的盛族。西晋至南北朝时期,侯氏有迁至今贵州、四川、广东、内蒙、辽宁等地。唐代的《元和姓纂》中列上谷、丹徒、三水、绛郡(今山西新绛)、河南(今河南洛阳)为侯氏郡望,侯氏还分布于今陕西、福建的一些地区。到了宋、明时期,侯氏的聚居点已遍布今湖南、湖北、江苏、江西、浙江、广西、北京、上海等省市。从清初开始,福建、广东的侯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此后,又有移居海外者。台湾的侯姓,是本岛的第58个大姓,以嘉义一地最为旺盛,主要分为两大主流:一支是系出姬姓,源远流长;另一支则是分自刘姓,虽然源流可追溯到上古的帝尧陶唐氏,但是以侯为姓的时间,实际上大约只有四、五百年。

3,抗在泉州一带,历史上曾有“刘侯同宗”之称,据说,两姓曾经演绎过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生死情谊,并在坊间传为佳话。近日,记者采访了南安几位侯姓后人,验证了“刘侯同宗”这一说法。

晋江刘炳火所写的《晋江刘姓源流》一文对“刘侯同宗”的说法解释称,刘氏世祖刘至敏的先辈与原浙江安抚使王钅奇镒因朝内斗争,祸延宗亲。当时朝廷派林将军包围刘家,林将军怜悯刘至敏年幼,将其藏于战袍之内,飞骑冲出重围后把至敏交托在朝的一位侯氏官员。为保刘、林后裔不受株连,林将军自杀,侯家以一孙顶替抵命,救了刘至敏,至敏遂改姓侯。宋景炎年间,元兵入侵,宋太常寺正卿侯宗贵及夫人杜端慈携九子扶幼主端宗入闽,先住泉州古榕境旧馆驿,后卜居南安十八都侯�乡,随后把至敏和林将军的后裔也安置于侯�乡,至敏恢复原姓刘。至敏后裔为纪念这段生死情谊,大门灯写上“刘侯”,祠堂门匾也写上“刘侯宗祠”。

侯耿东先生告诉记者,南安侯姓主要分布在:南安康美,梅山镇明新村,罗东镇维新村。南安洪濑刘氏宗亲会负责人刘佳水介绍,刘姓是与侯姓同宗的。据他了解,南安的康美镇有侯姓约500多人,洪濑有侯姓后人100多人,在南安梅山镇的明新村有侯姓3000多人,罗东镇维新村有侯姓1400多人,在仑苍、英都、金淘三个镇共有侯姓人口1000多人;在惠安洛阳桥附近,也有少数侯姓后人;其余侯姓人口主要分布在晋江深沪。

4,侯姓宗祠通用对联

〖侯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霓龙节度;

松鹤仙郎。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节度使侯弘实的事典。下联典指唐代道士道华的事典。侯道华,芮城人。初在道净院任供给使。好子史,手不释卷。一日入市醉归。悉斫其院前松枝曰:“勿碍我上升处也。”后七日,松上有云鹤笙歌。道华飞坐松顶,挥手谢去。

窃符救赵;

奏制封侯。

——李文郑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说战国时魏国隐士侯嬴,七十岁时任大梁夷门守门小吏,被信陵君迎为上客。后来,秦军围攻赵国,魏国派将军晋鄙率兵救赵,屯兵不敢前进。他为信陵君献计,设法通过魏王宠妃如姬窃得兵符,又推荐勇士朱亥击杀晋鄙,夺取兵权,击退秦军,救了赵国。下联典指东汉初河南省密县人侯霸,字君房,曾跟从九江太守房风学《毂梁春秋》。新莽时,官淮平大尹(太守),在任诛杀豪强,抑止权贵,为民众信服,更始政权征他为官时,淮平百姓扶老携幼挽留他,甚至当路而卧。刘秀建东汉,他被任为尚书令(宰相),因熟知旧制,便选择前代法令制度中可行的逐条奏上,多得以实施。后官大司徒,封关内侯。

霓龙节度;

松鹤仙郎。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说唐代人侯弘实,少年时曾梦见自己变成虹在河中饮水。有僧人为他相面说:“这是霓(Ní 音泥)龙啊!”后官节度使。下联典指唐代芮城人侯道华,在河中永乐道净院打杂,好读子、史,手不释卷。人们问他看这书有何用,他回答:“天下没有愚昧的仙人哪!”人们听了都大笑。一天,他从集市上酒醉归来,把院前的松枝都一一砍去,说:“不要妨碍我上升!”相传七天后,松树上出现云鹤笙歌,他飞到松树顶上坐下,挥手辞别大家仙去。

霓龙节度;

巨鹿经生。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侯弘实事典。下联典指西汉·侯芭事典。

上谷门第;

巧智家声。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北魏·侯文和,滑稽多智,以巧闻世。

两百华诞;

祖德流芳。

——佚名撰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姓宗祠勤慎堂大门联

-----------------------------------------------------------------

〖侯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迎宾名流远;

治道功泽长。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侯氏宗祠通用堂联。

花发三阳盛;

香飘五柞深。

——唐·侯列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侯列《花发上林》诗句联。侯列,高亦作侯冽,元和六年进士。

琼阁出高艳;

玉辇驻浓阴。

——唐·侯列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

〖侯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方域雅号公子;

侯景自称帝王。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末清初才子侯方域,学朝宗,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合称“四公子”。下联典指南朝梁大将侯景,羯人。代梁自立汉朝称帝王,不久被杀。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郭沫若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沫若1948年书赠史学家侯外庐联。

-----------------------------------------------------------------

〖侯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功臣着美凌烟阁;

学士流芳含象亭。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吏部尚书侯君集,三水人。从太宗征伐有功,像列凌烟阁。下联典指唐代学士侯行果的事典。

以姬易侯垂思远;

由周及清世泽长。

——佚名撰山西省翼城县西阎镇十字河村侯氏家庙联

此联典指侯氏原姓姬,是唐叔虞的后代。后“曲沃武公伐灭之,子孙易姓为侯,一奔他国,一匿曹公山中。”十字河村侯氏家庙的这副对联,概述了侯氏的历史源流。

直谅喜来三径友;

纵横富有百城书。

——清·侯荫桥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成贤亲王师傅侯荫桥自题联。

月照琴棋桐院坐;

舫名书画米家来。

——清·侯禅甫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成贤亲王师傅侯禅甫题联。见《中国对联大辞典》。

勤俭创业家声振;

慎独荣身四海行。

——佚名撰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姓宗祠勤慎堂小门联

此联以鹤顶格镶嵌“勤慎”堂名。

红杏坊里慎斋起;

勤慎堂中诗礼传。

——佚名撰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姓宗祠勤慎堂小门联

-----------------------------------------------------------------

〖侯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勤与俭乃治家上策;

慎而言为训子良规。

——佚名撰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姓宗祠勤慎堂[堂柱竹刻]联

此联以鹤顶格镶嵌“勤慎”堂名。

诸先辈艰辛创基业;

众裔孙奋力振家邦。

——佚名撰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姓宗祠勤慎堂正堂开基祖成钢公牌位联

桐叶题诗,缘谐名士;

桃花薄命,血溅香君。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蜀汉人侯继图,游览大慈寺时,拾到一片桐叶,上面题有诗句,于是藏了起来。后来娶了任家女儿为妻,才知道桐叶上的诗是她所写。下联说明末清初文学家侯方域,字朝宗,河南商丘人,明末随父亲侯恂(官至户部尚书)住在京城,与桐城人方以智、如皋人冒襄、宜兴人陈贞慧齐名,称“四公子”。人清后应河南乡试,中副榜。能诗文,效法韩愈、欧阳修,才气横溢,著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他曾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巡抚田仰仗势要李香君接待,香君坚决拒绝,至死不从,血溅扇面,当时任右佥都御史的杨文骢借血迹画成桃花。清代戏曲作家孔尚任根据这段故事写成传奇剧本《桃花扇》。

五洲侯氏裔孙归宁,喜庆华诞;

八方众姓宾朋聚会,共祝繁荣。

——佚名撰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姓宗祠勤慎堂正堂香案联

中国现代姓侯的都有哪些名人都有哪些成就 侯宣多:战国时郑国大夫,足智多谋。

侯嬴:战国时代魏国隐士,曾献计于信陵君,使其窃符救赵,由此而闻名于世。

侯生:秦始皇时著名方士,秦始皇的顾问。

侯公:讳成,字伯盛,山阳防东人,著名辩士,项羽与刘邦在楚河汉界时的当事人,救护太公和吕后,被封为“平国君”。

侯封:汉高后时酷吏,杀害很多官员;

侯刚:王莽时官吏,反对王莽篡位,以刚烈知名。

侯霸:河南密县(今属河南)人,王莽执政时,任淮平大尹(太守),东汉历任尚书令、大司徒,被封为关内侯,曾治《谷梁春秋》,封则乡衰侯。

侯进;东汉光武帝时破奸将军,东汉初期功臣。

侯登:东汉江夏太守,归光武帝刘秀,封列侯。

侯昱:大司徒侯霸子,东汉刺史,袭封于陵侯。

侯霸:东汉前期金城太守,护羌校尉,子孙留于青海,与司徒侯霸同名。

侯谨:(生卒年待考),敦煌人。著名东汉学者。少时家贫,为别人当佣人,但他非常好学,在夜间还点燃柴火在读书。朝廷屡次招他去做事,但他每次都以病推辞。后徙居山中,专心论著。曾作《矫世论》,讽刺当时的丑恶现象。又写了《皇德论》记叙当朝史事。河西人敬称他为“侯君”。

侯龛:晋未中尉,魏中山太守,上谷人。

侯植:南北朝时周大将军,堂兄侯龙恩为柱国大将军,侯万寿为大将军,因宰相宇文护被杀,帝因植忠厚特免子孙。

侯景: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人,北魏大将,初为北魏镇守河南的大将,后投降南朝梁,被封为河南王,加宇宙大将军,篡萧自立,称汉皇帝。制造了历史上著名的“侯景之乱”,后被部下所杀。

侯深:南北朝时期节度使,封公侯。

侯填:南北朝陈大将军,太尉,陈封壮肃公,子为陈附马。

侯安都:南北朝时陈大将军,司空,陈封清远公。

侯白:字君素,隋代临漳人,著名的幽默家、滑稽艺术家,善辩而滑稽,其表演出神入化。曾任儒林郎。

侯君集:唐代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人,曾随李世民作战,后太宗即位历任右卫大将军、兵部尚书、宰相等职。

侯果:字行果,唐开元时易学家,中唐十八学士。

侯仲庄;唐朝安史之乱时大将军,封上谷郡王。赠洪州都督。

侯希逸:唐朝时节度使,司空,封淮阳郡王。

侯固:唐代文宗太和中登第,官至~坊灵武节度使同平章事。

侯弘实:唐代人,少年时曾梦见自己变成虹在河中饮水。有僧人为他相面说:“这是霓龙啊!”后官节度使。

侯道华,唐代芮城人,在河中永乐道净院打杂,好读子、史,手不释卷。人们问他看这书有何用,他回答:“天下没有愚昧的 仙人哪!”人们听了都大笑。一天,他从集市上酒醉归来,把院前的松枝都一一砍去,说:“不要妨碍我上升!”相传七天后,松树上出现云鹤笙歌,他飞到松树顶上坐下,挥手辞别大家仙去。

侯文庆;唐朝时翰林学士,画家。

侯益:后周节度使,开封尹,封楚国公,宋立,太祖以旧友封为中书令。

侯章:后周时节度使,封申国公。

侯细:宋河东人,枢密副使,受秦桧迫害,秦桧死,复其职,任中书令,家族进入政坛,有三侯三将军,闻名于朝。

侯逼:忠义之士,宋封节义君王,四时祭祀。

侯蒙:宋东平州知州,户部尚书,中书侍郎,副宰相。

侯叔献:抚州宣黄(今江西)人,北宋进士。官任权都水监丞,曾多次主持引汴水入蔡的工程,以防止黄河、汴河洪水泛滥。

侯宗贵,名情(赠)字洪孚号宗贵,系汉大司徒关内侯霸公之后。宗贵聪颖好学,德行高尚,登宋咸淳元年(1265年)进士,历官太常寺正卿,忠君爱国,力保危宋。奈因天不祚宋,元兵大举向南宋进攻,直逼都城临安。侯宗贵率其子九人,扶宋幼主赵晶入闽。宗贵公驻廨于泉州西街万厚铺,>>

历史上姓侯的名人都有哪些 侯姓其他历史名人

侯 芝:江苏上元人,清代著名女文学家,侯学诗之女。她写的许多词流传于世,其中以《再生缘》最为著名。

侯 白:隋代著名幽默家。

侯 谨:东汉敦煌人,少时家贫,为别人当佣人,但他非常好学,在夜间还点燃柴火在读书。朝廷屡次招他去做事,但他每次都以病推辞。后徙居山中,专心论著。曾作《矫世论 》,讽刺当时的丑恶现象。又写了《皇德论》记叙当朝史事。河西人敬称他为“侯君”。

侯 恂:河南商丘人,明代时任兵部侍郎等职,万历进士,后来朝廷中发生政变,下狱。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对于明朝留下的三品以上的官员,只用了他一个人。

侯方域:今河南商丘人,清代著名文学家,曾与方以智、陈贞存慧、冒襄齐名,称为明末“四公子”。入清后入河南应试,中副榜。共诗,古文,字学韩愈、欧阳修。清孔善任的名剧《桃花扇》即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恋爱故事为题材。

侯叔献:抚州宣黄人,北宋时任水监丞。多次治理黄河水有功。

侯友彰:宋潭州衡山人,字梦符。仁宗庆历六年进士。为临武尉,改桂林丞。廉谨俭约,取与不苟居官十年,布衣蔬食,无异寒士。有同年生访之,舆从绮丽,友彰饭以蔬粝。客去,其子以贫约为羞,友彰以“寇准位兼将相,而宅无楼台”诲之,并作诗有“遗汝不如廉”之句,为人传诵。

侯外庐: 山西平遥人(一作介休)。原名兆麟。历史学家。1922年起,先后就读于北京法政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1927年赴法国留学,入巴黎大学,翌年,在旅欧支部加入中国 。1930年回国,失掉党组织关系(1951年重新入党)。任教。在京逝世。1927年开始翻译《资本论》(后与王思华合译)。著有《中国古代社会与老子》、《中国古典社会史论》、《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中国近世界想学说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国近代哲学史》等,与杜国庠等合写有《中国思想通史》,主编有《中国哲学简史》等。

侯喜瑞:字霭如(1892,一作1896-1983),北京人, ,京剧演员。从名净李连仲习架子花脸。15岁出科,19岁又拜黄润甫为师。先后与杨小楼、梅兰芳、马连良等人合作演出。擅演《丁甲山》、《阳平关》、《闹江州》、《法门寺》等。40岁后与郝寿臣、金少山鼎足相峙。解放后在北京市戏曲学校、中国戏曲学校任教。

中国人民 侯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侯正果少将

侯正果(1911-2002),四川省达县人。1933年参加赤卫队,接着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4年加入中国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作战勇敢,任了新兵连连长,1934年在红4军31团2营6连任排长,同年到红4军教导队学习,后在红11师师部通讯队工作。1935年到红四方面军政治连学习,后到红军大学政治队任区队长。1936年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任红军总部警通营政治委员,年底任中央军委警卫团政治委员。1937年5月,周恩来和张云逸由延安到西安,途经劳山遭土匪伏击,侯正果和团长率领全团前往救援。抗日战争前夕调任红32军282团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时期,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中央军委警卫团改编为前方指挥部特务团3营,任营政治委员,以后这支部队改为359旅718团3营。1938年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任队长、副大队长。1940年任晋察冀军区特务团副团长,1943年任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36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军政干校校长、北岳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1948年12月率领部队进驻门头沟煤矿。在战争年代参加大小战斗170多次,5次负伤,最重的是第5次,1945年与日军作战时,被子弹打穿右胸。>>

中国有哪些姓侯的著名人物 历史名人

历史上,侯氏的表现不俗。侯姓人物在二十四史中单独立传者57人,被收入《中国人名大辞典》者121人。

侯道华:唐代芮城人,好读子书与经史,手不释卷。曾在道院中静养。相传一天,从市中喝醉归来,用力砍院前的松枝,说:不要妨碍我飞到高处去。七天后,松树上有云鹤出现,并传出笙歌,侯道华飞坐在松顶,挥手成仙而去。侯继图:三国时蜀 ,曾游览大慈寺,拾到桐叶一片,上面写有诗七联,便藏了起来,后来娶任氏女为妻,方知诗乃出自此妇之手。

侯方域(公元1618-1654年):字朝宗,明末清初河南郡商邱人,擅长古文与写诗,效法韩愈、欧阳修。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合称为四公子。侯方域曾与名妓李香君相爱,权贵田仰迷恋香君的色和艺,欲强娶香君,香君至死不从,血溅扇面。时人杨文骢借血迹绘成桃花。孔尚任根据此故事写成传奇《桃花扇》。

侯芝:江苏上元人,清代著名女文学家,侯学诗之女。她写的许多词流传于世,其中以《再生缘》最为著名。

侯白:隋代著名幽默家。

侯谨:东汉敦煌人,少时家贫,为别人当佣人,但他非常好学,在夜间还点燃柴火在读书。朝廷屡次招他去做事,但他每次都以病推辞。后徙居山中,专心论著。曾作《矫世论》 ,讽刺当时的丑恶现象。又写了《皇德论》记叙当朝史事。河西人敬称他为“侯君”。

侯恂:河南商丘人,明代时任兵部侍郎等职,万历进士,后来朝廷中发生政变,下狱。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对于明朝留下的三品以上的官员,只用了他一个人。

侯叔献:抚州宣黄人,北宋时任水监丞。多次治理黄河水有功。

侯友彰:宋潭州衡山人,字梦符。仁宗庆历六年进士。为临武尉,改桂林丞。廉谨俭约,取与不苟居官十年,布衣蔬食,无异寒士。有同年生访之,舆从绮丽,友彰饭以蔬粝。客去,其子以贫约为羞,友彰以“寇准位兼将相,而宅无楼台”诲之,并作诗有“遗汝不如廉”之句,为人传诵。

侯外庐:山西平遥人(一作介休)。原名兆麟。历史学家。1922年起,先后就读于北京法政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1927年赴法国留学,入巴黎大学,翌年,在旅欧支部加入中国 。1930年回国,失掉党组织关系(1951年重新入党)。任教。在京逝世。1927年开始翻译《资本论》(后与王思华合译)。著有《中国古代社会与老子》 、 《中国古典社会史论》 、《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中国近世界想学说史》 、《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国近代哲学史》等,与杜国庠等合写有《中国思想通史》,主编有《中国哲学简史》等。侯喜瑞:字霭如(1892,一作1896-1983),北京人, ,京剧演员。从名净李连仲习架子花脸。15岁出科,19岁又拜黄润甫为师。先后与杨小楼、梅兰芳、马连良等人合作演出。擅演《丁甲山》 、 《阳平关》 、 《闹江州》 、 《法门寺》等。40岁后与郝寿臣、金少山鼎足相峙。解放后在北京市戏曲学校、中国戏曲学校任教。

近现代有化学家侯德榜,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侯宝璋,艺术家侯俊山,表演艺术家、相声大师侯宝林等人。

侯氏家族的历史名人 1 侯方域:今河南商丘人,清代著名文学家,曾与方以智、陈贞存慧、冒襄齐名,称为明末“四公子”。入清后入河南应试,中副榜。共诗,古文,字学韩愈、欧阳修。清孔善任的名剧《桃花扇》即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恋爱故事为题材。2 侯芝:江苏上元人,清代著名女文学家,侯学诗之女。她写的许多词流传于世,其中以《再生缘》最为著名。3 侯白:隋代著名幽默家。4 侯谨:东汉敦煌人,少时家贫,为别人当佣人,但他非常好学,在夜间还点燃柴火在读书。朝廷屡次招他去做事,但他每次都以病推辞。后徙居山中,专心论著。曾作《矫世论 》,讽刺当时的丑恶现象。又写了《皇德论》记叙当朝史事。河西人敬称他为“侯君”。5 侯叔献:抚州宣黄人,北宋时任水监丞。多次治理黄河水有功。6 侯恂:河南商丘人,明代时任兵部侍郎等职,万历进士,后来朝廷中发生政变,下狱。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对于明朝留下的三品以上的官员,只用了他一个人。

侯姓当过皇帝嘛,有哪些历史名人? 没有皇帝。

侯姓人物在二十四史中单独立传者五十七人。

战国魏时有著名隐士侯蠃,七十岁时为大梁(今河南开封夷门)的守门小吏,后被信陵君迎为上客,曾替信陵君设计,设法窃得兵符,胜秦救赵,为时人推重。

东汉初有河南密县人侯霸,熟知旧制,官至大司徒,封关内侯。

北魏有大将侯景,先属北魏,继归高欢,又降梁,受封为河南王。后举兵叛变,攻破建康(今南京),于551年废梁帝自立,国号汉,次年被梁将陈霸先等所破,侯景被部下杀死,史称侯景之乱。

隋代有侯白,性滑稽,爱说讽刺诙谐的话,后世因称诙谐的演员为侯白。

唐代有大将侯君集,太宗时曾任宰相。

明代有历任御史、兵部侍郎等职的侯恂。

明代有名望仅次于郑和的当朝宦官侯显,曾两次代明廷入藏访问,并参加郑和的第二、第三次航行。

清代有文学家侯方域,曾与方以智、陈贞慧、冒襄合称为“明末四公子”。清孔尚任的名剧《桃花扇》即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恋爱故事为题材。

现代有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学家、哲学家侯外庐。

著名相声艺术家侯宝林。

侯氏家谱辈分 起源主要有五:①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及《唐书・宰相世系表》等资料所载,春秋时晋国国君哀侯和『畹淖铀镆韵热耸芊饩粑弧昂睢蔽氏。另,春秋时郑国共叔段之子共仲被庄公赐姓侯。②出自黄帝时史官仓颉。传说仓颉为汉字的发明者,称史皇氏,但他最初称侯冈氏,他的后裔由陕西迁河南时,有以侯为氏者。③出自姒姓。据《姓氏考略》及《姓氏急就篇》等资料所载,禹(夏后氏部落首领,姓姒)的后裔被封于侯(故城在今陕西泾阳境),子孙有以邑为氏者。④出自芈姓。楚公族中有侯氏。⑤出自他族。据《魏书・官氏志》、《路史》等资料所载,鲜卑族古口引氏、渴侯氏、古引氏、侯奴氏、俟伏侯氏汉化改姓侯;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世居库斛真水部落的侯莫陈氏随魏文帝迁洛后,后裔有简化为单字侯姓者;傈僳族以猴为原始图腾姓氏,汉姓为侯;瑶、彝、苗等族有侯姓者。  始祖:晋『睢 迁徙:  侯姓最早发源于山西境内,早期活动地点主要在今河南、山东境内。秦、汉之际以河北中部、西部一带繁衍最盛,主要分布于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宁夏等北方省份。汉末,有北地(今宁夏吴忠西南)太守侯恕举家迁于北地三水(今陕西旬邑),并发展为当地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期,侯姓北迁内蒙、辽宁等省,南迁贵州、四川、广东等省。由北魏鲜卑族侯奴氏、古口引氏等改姓后裔在河南发展成为一大望族,治郡为河南郡。河南密县人侯霸后裔于南朝陈时徙丹徒(今属江苏),后成为当地一大望族,治郡为丹徒郡。唐朝时,侯姓始入福建。据载,唐太和年间有闽县(今属福建)人侯固,以进士登第,官任~城、灵武节度使同平章事。宋明时期,侯姓又播迁至湖北、湖南、江苏、江西、上海、广西、浙江、北京等地,可以说是遍布全国了。清代有福建、广东一带侯姓入居台湾,进而徙居海外者。今日侯姓五湖四海皆有其足迹,尤以湖南、安徽、河北、辽宁等省为多。目前侯姓人口列全国第82位。 郡望:  上谷郡 战国燕时置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相当于今河北保定、易州、宣化一带。

丹徒县 秦置,既今江苏丹徒。此支为上谷郡分支,开山始祖为东汉大司徒侯霸的后代。

河南郡 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治所在洛阳。此支侯氏为北魏时鲜卑族侯奴氏、古口引氏等后裔形成。 堂号:  却币堂、救赵堂 这两个堂号有共同的来源:战国的时候,秦国要攻打赵国,赵国于是向信陵君求救。信陵君没有兵符,不能指挥军队,于是拿着金币就找到侯赢,侯赢是一位71岁的隐士,职位是魏国大梁看门人,家里很穷却坚决不要信陵君的金币,他给信陵君出了一计,让如姬偷来了兵符。侯赢又介绍了自己的朋友屠夫朱亥参与用兵,信陵君得到了晋国的兵马,打败了秦国,救了赵国。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上谷、丹徒、河南。②自立堂号:勤慎等。 字辈:  安徽某支侯氏字辈:承训继先泽,齐家宜正伦。

湖南湘潭侯氏原字辈:衡州太守裔,建业盛冈林,文武多俊杰,历朝列缙绅,忠恕泽洪广,贻廉德懋光,英华辉上国,贤达显荣昌,肇唐勋烈继,绍宋典型彰,培植钟名士,修齐兆福祥。新字辈:秉成新正为,光华万世传,德洪宽惠泽,芳名显宗先,永昌缙绅远,天元儒籍安,朝廷登文裕,邦国定锡贤。

江苏徐州侯氏字辈:军震友全成,敬修宽广志。

山西太谷侯氏字辈:尔思安毓传,汝树炳增锡。

山东泰安侯氏字辈:文兆安希培,方存彦传明。

山东滕州侯氏字辈:克士广允作,勤慎以致贺,钦成绍宗训,昭式永明清。

辽宁法库侯氏字辈:庭维国怀永,广德振积连。

湖南湘西侯氏字辈:国正天心顺,忠良万代昌,文武登金榜,永远坐朝安。

湖南常德侯氏字辈:邹严令德宏,绍成光显耀。

河南宜阳侯氏字辈:振天德昌文,士建>>

侯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有没有什么名人 颉,史书中说他是黄帝的史官,是汉字的耿始者。相传他是今河南南乐县人。《周地记》说:“仓颉姓侯冈氏,名颉”。他的后代有一支住在冯翊衙县(今陕西白水县),简称为侯氏。

姓侯的祖先是谁,出现过什么名人, 侯氏后裔,大禹是其首领,仓颉是其优秀代表,同时侯姓又是多来源的姓氏,曾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侯姓的历史来源及其历史名人 “侯氏,出自仓颉之后”。据汉上谷长史侯相碑所云:侯氏出自上古时期黄帝的史官仓颉之后,逾殷历周,各以分氏,或著楚魏,或显齐秦。《周地记》说:仓颉复姓侯罔,名颉,其后裔将复姓简化为单姓,改为“侯”。

我是姓侯的;万,式,传。我是传字辈的。我想看看哪还有这样的家谱....

我们姓侯的在各地用于辈分的字并不一样,例如我熟悉我们当地的辈分用字是玉、关、贵、书、成、立……显然是和你们不一样的。但是我们侯姓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