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商的历史名人和当代名人
商容
他是第一位出现于史籍的商姓人士,传说是纣王时官拜大夫,因忠言直谏,被纣王罢官。
周武王克商后,商容归周朝,钦慕他的为人,曾特别旌表其闾,并嫁以女儿,所传后裔以商为姓。
这也是有的学者认为他是后世商姓得姓始祖的原因。
商高
周代数学家,他写了中国第一本数学著作《周髀算经》。
商泽
春秋末年鲁国人。
字子秀,一作子季,孔子弟子,为七十二贤之一,以涉览六籍为乐。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雎阳伯”。
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封“邹平侯”。
明嘉靖九年(1530年)称“先贤”。
商瞿
春秋末年鲁国人。
字子木,孔子弟子,比孔子小二十九。
孔子把《易经》传授给商瞿,商瞿传给楚国人犴臂子弘,子弘传给江东人矫子庸疵,庸疵传给燕国人周子家竖,周竖传给淳于人光子乘羽,光羽传给齐国人田子庄何,田何传给东武人王子中同,中同传给菑川人杨何。
杨何在汉武元朔年间,因为研究《易经》出任子当朝的中大夫。
商鞅
战国时期为秦奠定统一基础的功臣,是人所共知的历史人物。
当时,他以刑名法术之学,被秦孝公重用为相,定变未能令,废井田,开阡陌,改赋税之法,结果在短短的十年时间之内,使得秦国面貌大变,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秩序井然。
商鞅也因此被封于商公邑,号为商(或上)君。
有学者认为,商鞅的后代子孙就以封邑名作了姓氏。
商挺
元初大臣。
字孟卿(1209-1288),晚号左山老人。
曹州济阴(今菏泽)人。
宪宗三年(1253年),奉蒙古封君忽必烈征召至盐州,任京兆宣抚司郎中,抚定关中。
又升空抚司副使,受命兼治怀孟。
八年(1258年),复得忽必烈召见,与商军政要务。
明年,力助忽必烈取得汗位。
任陕西、四川等路宣抚副使,与宣抚使廉希宪等共同挫败蒙古将领哈刺不花、浑都海等人的叛乱。
改佥陕西、四川行省事,晋参知政事。
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召入京拜为中书参知政事。
历任同佥枢密院事、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等职,于元初军政制度多所创建。
九年(1272年)十月,赴京兆皇子王相府任王相。
十五年(1278年)以王府内讧,株连罢职、籍家。
无罪获赦后,隐居不出。
死于京城。
仁宗延佑初年,追封推诚协谋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公,谥“文定”。
能诗赋,兼工书法。
著有《藏春集》6卷。
商辂
字弘载,号素庵,明朝人。
正统间乡、会、殿试皆第一。
景泰间官至兵部尚书。
成化初进谨身殿大学士。
他为人平粹简重,宽厚有容,至临大事、决大议,毅然莫能夺。
著有《商文毅公文》。
商景春
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进士,曾任湖南桃源知县,归休后隐居于偏僻的福清赤礁。
宋末元初,景春之弟景夏组织义军抗元,失败被俘,自杀,商氏族受清剿。
景春的长子商禹和第三子商当逃避于赤礁,战事过后,商禹回居石竹,商当留在赤礁,分别传下长房和三房裔孙。
景春的次子商稷,逃到漳浦,见县治西南鹿溪之滨一片沃土,便住下来垦荒拓土,传衍第二房裔孙,建立商氏埔社,并传衍后裔于杜浔和诏安。
商大节
(1489年~1553年)明代大臣,字孟坚,钟祥人。
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任丰城知县,后提升为兵科给事中,因事被谪为盐城县丞。
不久,出任广东佥事,镇压海南岛黎民的反抗。
后升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兼提督紫荆各关。
时蒙古贵族俺答率兵入犯,进逼京都,他奉命率五城御史统领城中居民及入京应试武生守御。
俺答兵退后,奉命兼管民兵,经略京城内外,官进右副都御史。
为大将军仇鸾所妒,世宗听信谗言,将他下狱。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仇鸾死,其旧部为他申诉,世宗不允。
次年死于狱中。
穆宗即位后,赠兵部尚书,谥曰端愍。
商景兰
清初诗人。
字媚生,明、清间会稽人。
明吏部尚书商祚长女,祁彪佳妻。
能书善画,德才兼备,祁、商作配,乡里有金童玉女之称。
伉俪相敬。
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攻下南京,彪佳投水自尽,景兰深明大义,挑起教子重任。
二子理孙、班孙,女德 琼、德渊、德及儿媳张德蕙、朱德蓉,俱以诗名。
每暇日登临,令媳女辈笔床匣以随,角韵分题,家庭之间竞相倡和,一时传为胜事。
著有《锦囊集》等。
商景徽
字嗣音,女,明、清间会稽人。
明吏部尚书商祚次女,商景兰妹,上虞徐咸清妻。
能诗。
清兵入关后,与夫咸清偕隐,合著《小学》一书,自一画至多画,正形声,明训义,名之曰《资治文字》。
著有《泳鵻堂诗草》(一作《承堂集》)。
商衍鎏
(1874年~1963年)中国末代探花。
字藻亭,号又章、冕臣,晚号康乐老人,广东番禺人,1875年生。
学者、书法家。
商衍鎏从小苦读,1894年甲午科举人,在广州光孝寺西华堂读书多年,后又入学海堂、菊坡精舍、应元书院。
1904年甲辰科中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入进士馆。
历任侍讲衔撰文、国史馆协修、实录馆总校官、帮提调等职。
其间1906年至1909年被派往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学习法政。
1912年应聘为德国汉堡海外商务学院汉文教授,1916年聘约期满回国。
归国后历任北京副总统府顾问、江苏督军署内秘书、大总统府谘议、江西省财政特派员。
1927年任国民 财政部秘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由南京辗转入川,初居成都,后移眉山、乐山、夹江等地,以卖文鬻字为生。
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回南京。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江苏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60年7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1963年8月28日在广州逝世,终年88岁。
商景才
山东滕县(今滕州)人,1921年11月出生,1938年5月参加革命,1938年9月入党。
曾任 泰山地委秘书长、鲁中区委科长。
建国后,历任 绍兴地委宣传部部长,浙江省委宣传部处长,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 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1981年6月至1983年4月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1983年4月至1988年1月任浙江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8年1月至1993年2月任浙江省第六届政协主席。
商燮尔
我国著名防化专家,浙江省嵊州市博济镇上沙地村人,生于1925年3月,1937年至1939年求学于嵊县中学。
1947年获浙江大学理学学士,化学系助教。
1950年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1953年任军事工程学院讲师。
1962年任防化工程学院副教授,1980年任教授。
原任中国人民 防化研究院副院长(正军),军队文职一级(相当于中将待遇),现任博士研究生导师,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
同时受聘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人民 国防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工学院 教授,总参谋部防化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总参科技委防化部分会委员,全军武器装备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保障器材评审组成员。
2010年7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在科研工作上,50年代完成了《硼氢化的电子衍射研究》和我国第一个科学规划课题《烟火剂火焰光谱的研究》;70年代从事激光侦察、化学分析、微包胶和分子设计等科研方向的论证工作;80年代以来从事军用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关系、振动光谱,水解动力学和导电高分子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译有《物理化学实验》,合译有《论共振论》、《定性分析》、《普通化学》。
是贵族姓氏,商姓源于商朝王族子姓,乃黄帝后裔,周灭商后,王族后裔以商为氏,即子姓商氏,是一个拥有渊源历史的古姓。另外有传商姓源于商鞅后裔的,我认为不可考,商鞅被秦惠文王夷三族,应该没有后人,况且商鞅并不姓商,所以应是后人牵强附会。
殷姓来源有三:1、出自子姓,为契之后。据《风俗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盘庚自奄(故城在今山东曲阜)迁到殷(故城在今河南安阳西北),故称殷商。周武王灭纣,封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宋,子孙不得封者,以故国名为氏,称殷姓。2、以居地所临之水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和《姓氏急就篇》所载,河南禹州有殷水,居者以水为氏。3、出自他族改姓。清满洲八旗姓音佳氏后改为单姓殷;今彝、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殷契。乃帝喾之子,商部族传说中的始祖。契为其母简狄吞燕卵而孕所生,故被赐为子姓。契在舜帝时任司徒,掌管教化,后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今河南商丘西南),其裔孙成汤建立商王朝。其间曾五次迁都,十传至盘庚时,又由奄迁到殷(在今河南安阳市一带),故名殷商,契又被后人称为殷契。商下传至纣时被周所灭。后周武王封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宋(今河南商丘),以奉汤王之祀。除此以外的殷商后裔大多没有封赏,便以原国名为氏,称殷姓,他们尊殷契为其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殷姓发祥于今河南省境,自从西周得姓之后,至秦统一六国,他们大多繁衍于这一带。秦末时,殷姓大多居于河内野王(今河南武陟、沁阳一带),汉初迁汝南(今属河南),至汉北地太守殷续,又移居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县东北),并以此为中心,不断繁衍,发展成为一个较大家族。除此之外,在秦汉之际殷姓见诸史册的人物还有:会稽假守殷通,琅琊博士殷崇,雁门人殷谟,弘农功曹殷肃、东海人殷嘉,左冯翊殷周,可见此际今浙江、山东、山西、陕西等地均有殷姓人活动的身影。三国时有魏郡人殷登、蜀郡人殷参,吴人殷政,可见已有殷姓人南迁于今江苏、四川一带。两晋南北朝时,陈郡尤以长平之殷姓人发展迅速,族大人众,名人辈出,并发展成为殷姓陈郡郡望。此际,由于战争、自然灾害、官职调升等原因,殷姓又有南迁润州(今江苏镇江)、歙州(今安徽休宁)、豫章(今江西南昌)等江南之地者。如陈郡长平人殷羡、殷浩父子均仕宦于晋,后贬为庶人,徙于东阳之信安县(今浙江衢州)。隋唐时期,殷姓除继续昌盛于陈郡长平外,分布更为广泛,并有殷盈孙在唐僖宗年间仕宦成都诸曹参军且落籍当地。宋元之际,随着金兵和蒙古骑兵南下,中原、华东等地战火连天,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不惜颠沛流离四处逃难,于是殷姓分布更广,南方的广东、福建,北方的山西、陕西、甘肃等均成为殷姓难民避难所。明初,殷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明末,殷姓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清代,殷姓人有渡海赴台,扬帆南洋者,并有山东、河北之殷姓闯关东谋生入居东三省。如今,殷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山东、云南、四川、河北、陕西等省多此姓,上述五省殷姓约占全国汉族殷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八。
郡望堂号 殷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汝南郡,治所在平舆(今属河南);2、陈郡,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
堂号:“卧治”、“勤俭”、“畜艾”、“栖老”等。�
宗族特征 1、殷姓是个历史悠久的姓氏,也是拥有人口较多的姓氏之一。2、殷姓南迁要比其他姓氏早得多,为他姓所不可比拟。3、两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河南殷姓一直为天下殷姓之主流,他支所不能撼。4、派生出衣姓。据《康熙字典》所载:“齐人言殷,声如‘衣’,今姓有衣,殷之胄。”胄即后代子孙,由此可知,今山东境内的衣姓,是由殷姓转音而派生出来的。
名人精粹 殷仲文:陈郡(今河南淮阳)人,东晋文学家,曾官尚书、东阳太守。擅文辞,其诗开始改变东晋玄言诗的风尚,但其玄气并未尽除。殷仲堪:陈郡人,晋代将领。能清言,善属文、工书。孝武帝时任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荆州刺史,镇江陵。殷浩: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东晋名臣。识度清远,好老易,为风流谈论者所宗。晋建元初征为建武将军,后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因北征失败,免为庶人。殷芸:陈郡长 平人,南朝梁文学家。官秘书监、司徒左长史,曾奉武帝命作《小说》十卷,时称《殷芸小说》,已佚。殷钧:陈郡长平人,南朝梁临川内史,仲堪五世孙。好学有思理,善隶书,为当时楷法。后官至国子祭酒。殷开山:京兆户(今陕西户县)人,唐代名臣,名峤,以字行。隋时为太谷长,入唐后,历任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封勋国公。殷仲容:陈郡长平人,唐朝著名书画家。不害孙,闻礼子(一说令民子),世代皆工书画。官工部郎中、申州刺史。善画人物、工写貌,擅长用墨,浅深浓淡,如兼五彩,为水墨画之先驱。书法兼篆隶。殷士儋:山东历城人,明代大臣。嘉靖年间进士,历检讨、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职,后入阁拜相,因与其他权臣不和,不久辞职回家。殷化行:陕西咸阳人,清代大臣。康熙年间武进士,初授守备,后积功授三屯营副将,擢台湾总兵官,累官至广东提督。殷树柏:浙江嘉兴人,清代画家。擅长画卉,法宗陈淳、恽寿平,下笔恬静,清丽有韵味,尤善小幅,晚年喜写蔬果,书宗柳公权,用笔挺拔。传世作品有《冷竹寒泉图》、《鸡鸣图》、《三秋图》。殷世安:江苏常熟人,清代画家,字济公。工诗,写墨竹有烟霏雨露之致。殷良弼:江苏无锡人,近现代林学专家。曾赴日留学。回国后曾任北平(即北京)大学农学院、西北农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森林系主任,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林学会。编有《林产制造学》、《实用伐木运材及工程学》。殷希彭:河北安国人,曾赴日学医,获病理学博士学位。一九三八年参加八路军,建国后,历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等职,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姓商的历史名人和当代名人
本文2023-11-28 14:03:2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72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