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太阳系八大行星都有多大)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8浏览:1收藏

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太阳系八大行星都有多大),第1张

2006年8月24日,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对行星重新进行了定义。冥王星因为不满足新行星定义的要求而被降级为矮行星。这样太阳系中的行星由原来的九大行星变成了八大行星。

太阳系

那么,一颗天体要成为行星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二是质量要足够大,能够依靠自身的引力把自己变成圆球状;三是这个天体能够清理轨道附近的其他物体,轨道附近不能有比它大的天体。

在太阳系中能够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天体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这八颗。那么太阳系中的这“八大金刚”都有多大呢?下面是太阳系八大行星大小对比图。通过比较我们就会对它们的大小有很直观的认识了。

类地行星大小对比

类地行星大小对比

在太阳系中有四颗类地行星。它们都是以硅酸岩石为主要成分的行星,都有固体的表面。这四颗类地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这四颗类地行星中,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都是最大的,其次是金星、火星、水星。以行星的直径大小作为比较,地球的直径为12756公里,是金星的105倍,火星的188倍,水星的26倍。

气态巨行星大小对比

气态巨行星大小对比

除了类地行星,太阳系中剩下的4颗行星是气态巨行星。它们不是以岩石或者其他固体为主要成分的巨型行星。四颗气态巨行星按照体积由大到小分别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平均直径是139822公里。以它们的直径作为比较,木星的直径是土星的12倍,天王星的275倍,海王星的284倍。

木星和土星大小对比

在四颗气态巨行星中还可以再细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木星和土星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它们两个是传统类型的气态巨行星。木星的直径是土星的12倍;体积是土星的17倍;质量是土星的334倍。

天王星和海王星大小对比

天王星和海王星是气态巨行星中的另一个类型。它们的主要成分是水、氨和甲烷,氢和氦只是最外层区域的主要成分。因此它们又叫作“冰巨星”。天王星的平均直径是50724公里,比海王星的平均直径大了1480公里。它的体积比海王星略大一些。但是海王星的质量却比天王星大了两个半地球的质量。

八大行星“全家福”

前面将八大行星的大小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了对比。那么把八大行星放在一起来一张“全家福”,它们的大小比例就是下面这个样子的。

八大行星大小对比

最大的行星木星的直径大约是最小行星水星的29倍。打个比方,水星在木星面前就好比是一个身高18米的人站在了一栋19层的高楼(52米)下面。

木星和地球的对比

木星和地球的比较

木星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1倍,体积是地球的1300多倍,质量是地球的318倍。地球在木星面前就像是一个玻璃弹珠放在了一个篮球面前。

木星和地球的对比

太阳和八大行星对比

太阳的直径为1392000公里,是木星直径的10倍,地球直径的109倍。太阳的体积和质量都是木星的1000倍,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在太阳系中,太阳才是真正的老大。下面这张对比图足以说明一切。

太阳和八大行星对比图

在这张对比图中,你还能够找得到地球吗?

航天技术发展才短短几十年,人类已经建立了地球空间站,已经飞上了月球。然而并没有就此止步,人类在不停地探索更深层的宇宙,飞向更遥远的太空,实现星际航行。为此,人们又派出探测器飞向火星、金星,飞向木星、土星、飞向天王星、海王星,到那里去探测,去进行科学考察。人类已慢慢拉开了航宇时代的帷幕。

为了探测更深层的宇宙,科学家们一直期待着一架太空望远镜,躲开大气层的阻隔,观察宇宙深处。

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美国国会批准,美国宇航局经过多年研制成功地制造了太空望远镜——“哈勃”。1990年4月,这台造价15亿美元、长131米、重116吨、镜筒直径427米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由美国“发现者号”航天飞机携带上了太空。部署在距地面670千米的高空轨道上,它可在太空观察到大约150亿光年的宇宙深处。目前最大的地面天文望远镜只能观察到大约20亿光年远的空间。由于太空望远镜处在不受大气扰动影响的外层空间,所以它比地面望远镜好10倍。

“哈勃”望远镜有八台超高精密的科学仪器,有大型光学接收系统,有视野宽广的行星摄像机、暗弱天体摄像机、天体摄谱仪、高分辨率分光摄像仪、高速光度计及精密导向系统及设备等等。

“哈勃”太空望远镜能捕捉到亮度十分微弱的发光天体,其灵敏度比地面上最好的望远镜还高100倍。科学家们用它来拍摄清晰的宇宙图像和照片。测定宇宙物体的质量、大小、寿命、形状及其他广泛的数据资料。观测太空中的类星体、银河星系、气态星云和变光星体,以及太阳系内行星大气、物理现象和征兆,打开研究宇宙天体能量变化过程和宇宙起源的大门。同时利用太空望远镜研究行星围绕其他星体运行情况,用获得的数据证实宇宙中所存在的基本物理变化过程,探测多种电磁波的波谱,寻找地球人类以外的智慧生命。

地球的“出访使者”

金星是天空中人们看到的最亮的星,金星上到底有什么?人们做出了种种设想,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

1961年人类先后发射了“金星1号”和“水手1号”探测器,但均遭到了失败。1962年8月27日美国成功地把“水手2号”送入飞往金星的轨道,同年12月24日“水手2号”从距金星3万多千米的上空飞过,用红外探测仪测量到了金星表面的温度及其他信息,实现了近距离考察金星。随后20多年里,人类共发射了30个探测器,其中21个成功地对金星进行了探测。

1970年12月15日,前苏联“金星7号”探测器首次在金星表面软着陆成功,将金星表面的有关信息传回地面。它是星际航行史上的第一次。1975年,前苏联又发射了“金星9号”探测器,飞行了3亿千米,进入了金星轨道,成为环绕金星旋转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它第一次送回有关金星世界的全景照片,从发回的照片初步看到,金星上不存在金星人。

通过多次探测,人类基本上了解了金星的概貌:金星上的天总是橙**的,从未有过蓝色,金星大气中二氧化碳占97%,其他是氮、氟化氢、一氧化碳和水蒸气,金星上有着频繁的闪电,但是光打雷不下雨,因为水蒸气含量很少。金星虽然有与地球某些相似的条件,但仍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星球。

20世纪从60年代至1992年人类共发射了23颗探测器去探测火星,其中只有8次取得成功。因为火星距地球太远,而且路途环境恶劣,大多数探测器由于中途出故障而夭折。

1964年11月美国发射了“水手4号”探测器,在离火星表面大约1万千米处掠过,第一次拍摄了火星的照片。1971年5月30日发射的“水手9号”探测器成为火星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它在火星轨道工作近一年,发回了大量照片和数据。经过大量的探测活动,人们基本上了解到火星的情况,火星大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另外还含有少量的氧、氮和氩等,火星表面尽是乱石和沙洲,没有水,因而也不存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宇宙空间行星际探测飞船中贡献最大的要属美国的“旅行者号”。自从1977年8月20日,“旅行者-2号”从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到1989年底的12年中,先后探测了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在4大行星的极近处详细观测了各自风貌,发回了许多详实的数据,顺利完成了探测太阳系的“超级旅行”任务。它所发回的数据信息,需要科学家们用高速计算机费几年的时间分析处理,才能得出最终结论。人们通过“旅行者-2号”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对外行星进行考察所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过去数百年里所获得的知识还要多得多。

比“旅行者-2号”晚半个月出发的“旅行者-1号”,在近十几年的飞行中,与其同胞兄弟相互配合,一起完成了探测各大行星的任务。1990年6月6日,美国航天测控中心的专家们宣布:“旅行者-1号”在太阳系约59亿千米的“黄道平面”上空于1990年2月14日在4个小时内成功地拍摄了64张精美的彩色照片,把太阳系的六大行星——海王星、天王星、土星、金星、地球和木星都拍摄回来。经过科学家们仔细镶嵌拼成一幅壮观的“六星联视”太阳系图形。

这是“旅行者-1号”在飞离太阳系之前做出的最后一大贡献。它所拍摄的这套独一无二的“太阳系全家福图像”,是我们这代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能看到这种“世界性”了,因为六大行星这种近似直线的排列机会179年才能遇到一次。

“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在完成了对行星的探测后,直奔太阳系的边缘。如果用“一个天文单位”来表示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5亿千米,那么到1989年12月31日,“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已分别达到距太阳40和31个天文单位的地方。到2015年,它们将分别到达距太阳130个和110个天文单位的地方,沿途它们将继续探测。

现在“旅行者号”正作为地球派出的“使者”,飞出太阳系,奔向茫茫宇宙,去寻找宇宙中的“智慧生命”。直到现在,“旅行者号”仍在向地球发回信息。

“旅行者号”是人类文明的使者,肩负着探测深层宇宙,寻找地外文明的使命,携带着地球人向“宇宙人”的问候——“地球之音”唱片,在茫茫宇宙中不断向地球“知音”发出深情的呼唤。“旅行者号”是人类航宇时代的第一位勇敢的“探路人”,它的行踪,将是人类一直关心的问题,它为人类探测宇宙的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一页。

1989年5月发射,金星探测器“麦哲伦号”,1990年8月进入金星轨道。

出品:"格致论道讲坛"公众号(ID:SELFtalks)

以下内容为中科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赵宇鴳演讲实录:

当我们的探测器离开地球轨道,去到月球,甚至去到地球的近邻,火星、金星、水星的时候,这些所有的科学研究都衍生出一个新兴的学科,就是 行星科学

行星科学非常年轻,而且它非常依赖于 航空航天 的发展,可以让探测器去到行星体的表面。

而另外一个方面是,我们很依赖的 其他基础学科 的发展,能够推动行星科学。

行星科学不止研究行星体本身,还有行星的 卫星 跟整个 行星系统。

对地球人来说,最熟悉的就是太阳系,大家看太阳系全家福的时候,可以看到什么

你会发现我们的四个 类地行星 非常小,几个 巨行星 都非常大,而且在这个行星体系里面,每一个行星体看着都不太一样。

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的形成有先后顺序吗?它们为什么是这样排布的呢?

这是 行星科学 想要解决的问题。

当我们把地球看作一个行星,再来看熟悉的地球的时候,会感觉到地球的神奇,因为地球 有海洋、有生命

从它产生到现在,一直保持着一个很 恒定的温度 ,这个温度能够保证生命在地球繁衍生息,所以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我们对太阳系的认识还非常粗浅。

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就是,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的教科书上写着整个太阳系有九大行星,现在小朋友的教科书里已经变成 八大行星。

那这个被降级的 冥王星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开始的时候,冥王星被发现,然后被列为九大行星的时候,其实很多科学家一直对它有疑问,因为它的 轨道和大小 不符合其他八大行星的规律。

2005年我们发现了一颗新的在 柯伊伯带 阋神星 ,阋神星的大小比冥王星还要再大一些,它也有一个小卫星。

如果阋神星也是行星的话,我们发现 柯伊伯带 还有好多类似它们的天体,那整个行星的家族就会变得太过庞大。

所以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重新定义了行星,现在是 八大行星 ,其他那一类处于小行星带和柯伊伯带的比较大的行星,我们称为 矮行星

随着我们对行星的探测逐渐深入,我们对太阳系的认识还将会有新的变化。

除了地球以外,太阳系的行星体,我们现在研究程度最深的是 火星 ,为什么我们总是对火星感兴趣呢?

火星除了能够告诉我们 整个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 以外,它还是地球的一面镜子,可以帮助我们 理解地球的 历史

我们的地球有46亿年,但是我们对地球非常早期的 历史 却很不了解,因为地球很活跃,把那些过去的 历史 记录都磨灭了,我们去哪里找这些古老的记录呢?

火星的表面 就可以,因为火星地表就是 完全裸露的岩石 ,而它的整个面积和地球现在的陆地面积是一样的,所以它的上面有很多古老的记录,我们可以去寻找。

另外就是地球上有生命,是不是整个太阳系还有其他的星体也有生命呢?

这也是我们需要去了解的,地球的生命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火星的早期跟地球的早期很像,火星有没有产生生命呢?生命是不是从非生命变成了现在的生命体?

这些都是我们探测的时候要去解决的问题。

另外就是 地球的未来 ,因为火星原来跟我们很像,可是现在它的环境变得干旱又贫瘠,我们的地球以后会不会变成它的样子,这也是我们想要解答的问题。

我们有很多的探测器,在过去60年一直持续不断对火星进行探测。

整个火星的探测可以分为 两个时期 ,一个是1996、1997年。

在那之前有很多探测器,可是那些探测器主要是为了解决探测这件事情,就是我们能够抵达火星,这个过程有很多次的失败,那时候的成功率就是30%左右。

但是到了90年代以后,我们对整个火星探测的技术变得越来越成熟,我们可以去到更多我们原来想去,但是又去不了的地方。

而且火星探测器的 设计寿命 也越来越长,比如一些只有90天的设计寿命或者一年设计寿命的探测器,实际持续工作了 十几年 ,它们给了我们非常丰富的火星数据。

从这个图上可以看到整个火星探测器的大家族,这个大家族里面大部分的探测器是 遥感探测 ,也就是有一个 轨道器 在火星表面环绕,采集数据,传回地球。

但是还有一部分探测需要去到 火星表面 ,去到火星表面的着陆任务相对少一些,为什么呢?

主要是着陆很难,在火星表面如果要成功着陆需要考虑 火星的大气 ,还有 减速 等很多的问题,所以能够成功登陆火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但是成功着陆的探测器很重要,因为它们告诉了我们很多我们在遥感上面看不到的东西。

我们在遥感上面能够看到全球,可以看到公里级、米级的尺度。

但是我们到了火星表面,可以看到 厘米、毫米,甚至微米级的尺度 ,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很精细的信息。

这就是现在已有的火星探测器着陆在火星,如果不算现在还在路上的“毅力号”、“天问一号”,现在一共有8个火星探测器。

火星那么大,我们的探测器到底要去哪里,是怎么决定的呢?

我们首先要考虑 安全 ,特别是在早期的时候,我们总是往北面,相对比较低缓的平原地方去着陆。

地表 不能有太多岩石, 海拔 不能太高,如果太高的话,探测器没有足够的大气来缓冲它的速度,很容易失败。

还有需要足够的 太阳光 能提供能源,让火星车工作,所以通常都是在 很窄的纬度区域 着陆。

但是后来从“好奇号”开始,美国开始使用 核能 的能源,它不再依赖于太阳能。

所以这个时候火星车的 性能和移动的范围 大大增加了,但我们的“天问一号”还是以 太阳能 作为主要能量来源。

跟我的工作密切相关有几个有趣的火星车,第一个就是2004年的“机遇号”。

“机遇号”火星车当时的任务是 寻找水 ,因为那个时候我们从遥感上面看到火星上有很多像 河流、冲积平原 这样的地形地貌,到底火星原来有没有水,现在有没有水?

这是这些探测器要去解决的问题。

当时“机遇号”去到的这个地方在整个地图的正中心,所以这里叫 子午线平原 ,这个地方从遥感上,大家可以看到几百公里很亮的区域,这个区域是什么呢?

都是 赤铁矿 ,是地球的一种 铁氧化物

它是很稳定的,但通常只在有水的环境中才能生成,所以如果我们探测这里,很可能找到那个时候,大概35亿年前火星水的证据,所以“机遇号”就去到这里。

它着陆以后发现这个地方除了我们之前想象的岩石以外,还有很多小小的颗粒,这小小的颗粒很像我们平时吃的“保济丸”,大概几毫米的样子,但它满地都是。

首先火星车要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东西。

所以火星车在上面右边的这个图,找了一个地方。

左边的区域基本上没有这个颗粒,右边有这个颗粒,整个探测仪大概有4厘米左右。

它就在没有的地方照一下,在有的地方拍一下,然后对比两个成分上的差别,后来发现这些也是 赤铁矿 ,也是 铁氧化物

那就是说这个地方不单有我们从遥感上面看到 大范围的铁氧化物 ,还有这种 小小颗粒的铁氧化物 ,而且它们是在 水环境 里形成的。

在距离“机遇号”火星车着陆点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坑,这个坑不是很陡,所以它就很勇敢地走了进去。

它走进去以后就发现,原来这个地方暴露出来的整个坡壁上面,全是这里古老的 沉积岩 的记录。

所以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最底下是 风沙的沉积 ,中间有很多地下水的作用沉积,最上面是 古老的溪流

这些记录都是35亿年前左右形成的,我们在岩石里面发现了 硫酸盐和铁氧化物 ,这些都是和 水的作用 密切相关的矿物。

我们的研究关心的事情是,这些小小的赤铁矿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还有就是这个地方的水到底存在了多久,是几千年、几万年还是几百万年?

这对火星来说差别非常大。

还有就是,整个地方都有赤铁矿的平原是不是都有这样的硫酸盐沉积?如果有的话,那么大范围的硫酸盐是怎么沉积在这里的?

这也是我们在实验室里面努力去解决的一个问题。

另外一个着陆器是“凤凰号”,“凤凰号”跟之前的火星车不一样,它不能移动,但是它带着一个 很长的手柄 ,主要是干嘛呢?

它去 挖土 ,它的着陆点在整个 北极冰盖的外围

我们有一个假设,基于我们现在对火星的认识,发现火星的表面很干旱,很贫瘠,但是 它的大气里是有水的

这些水在很冰冷的情况下会扩散到地表的土壤里,而且很可能会保留在那里,也就是说在距地表几厘米的地方,我们很可能会找到 水冰

所以“凤凰号”的任务就是去证实这个推测到底对不对。

大家看到右边这个图就是“凤凰号”拍摄的,然后这些科学家把眼前看到的变成了一个童话王国,所有的名字都跟童话里的人物相关。

不同的石块,挖的不同的坑都用童话人名命名,可以看到左边有一个叫“三个小熊跟小姑娘”的坑,还有右边叫“白雪公主”的坑。

在这两个坑里面,“凤凰号”发现了 两种不同的冰 ,果然都是 水冰

左边这个图就是在三个小熊那里挖出来的, 这种水冰很软 ,含量占总量的20%、30%,不是很纯的水冰。

而在“白雪公主”这边是 很硬、很暗 的水冰,这两种水冰本身生成的过程是不一样的,它能告诉我们在过去的几千年,甚至几万年,火星表面的环境是怎样的。

我们特别细看火星的土壤,虽然表面看都是红红、黄黄的颜色,如果放大的话,就像这个图,大概2毫米左右,发现这里面有很多不同的颗粒。

有很多很红的颗粒是非常细的,只有几微米,也有一些更大的颗粒是 黑色的 ,这是 火星表面岩石被风化 以后形成的,还有一些透明白色的颗粒,那些就是

所以土壤里面含有 水分 ,也含有一些 盐类

“凤凰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它发现这些土壤里面有很高含量的 高氯酸盐

我们都知道现在地球海洋里面有很多盐,这些盐是 食盐、海盐 ,盐里的氯是 负1价

但这个地方的高氯酸盐里氯是 正7价 ,是非常氧化的一种氯的形态,它是怎么形成的?这个很奇怪。

另外就是这个地方的 高氯酸盐 氯盐 比例大概有5倍,就是说 所有的氯大部分都是高氯酸盐。

这个地方如果有很多高氯酸盐,火星其他地方是不是也是这样子呢?

如果很多地方都是高氯酸盐的话,这个事情就变得很大了,因为高氯酸盐有一个特性, 如果把它跟水混合,水可以在零下70度都不结冰。

也就是说在现在火星表面的环境里面,它都还可以保持液态水,甚至在一天的几个小时里面,火星表面现在都还有液态水,这对生命的存在可能就有非常大的意义。

而另外就是因为高氯酸盐含氧酸盐,很多 微生物可以把它作为养料进行新陈代谢

那就是说有这样的环境,又有水,又有养料,很可能火星上如果原来存在生命,它可以用这个东西继续维持它的生活,所以这就让大家对它非常感兴趣。

我们在这里还看到一个例子。

就是“凤凰号”着陆的时候,因为火箭在降落的时候会喷洒飞溅一些土壤,土壤喷洒在着陆杆上面,它就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围杆上慢慢长出了 水珠

这就是高氯酸盐在吸水,把水固定在那个地方,你看这个水珠,因为火星里的水很少,所以它只能固定在那里,并不太流动。

过了一段时间,等到火星温度上升,变得更加干燥的时候,又会重新 脱水 ,离开火星的着陆杆。

这些 盐的存在 ,也是火星上现在可能存在水的很重要的证据。

我们关心的事情是,这些高氯酸盐到底怎么产生的,是不是到处都是。

而且高氯酸盐、氯酸盐和氯盐他们之间的 比例 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这对火星的生命有很重要的指示意义。

还有就是除了“凤凰号”待的地方,其他地方是不是也是类似的。

还有另外一个火星车跟我们的关系很紧密,就是“好奇号”火星车。

这个火星车是 迄今为止登陆的最复杂的火星车,也是功能最全面的火星车。

它肚子里面有一个 火星样品分析仪 ,右手边有它的 采样器 ,采集土壤、岩石,把它们筛成粉末,放到它的肚子里照一照、烧一烧,就能知道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组分。

还有就是“好奇号”火星车,你看它的眼睛里是不是有一束红色激光在往前面的目标探测?

这个就是 激光剥蚀探测器 ,可以往距离目标几米远的地方发射一束激光,我们可以通过 光谱 看到目标的物质组成。

中国的“天问一号”主要的成分探测器也是类似的,所以“天问一号”虽然可能走得不远,但可以通过远程的探测,知道周边很多物质的组成,这也很重要。

这个地方很早的时候,也就是30多亿年前形成了这样一个坑。

那个时候火星上是有水的,这些水填充了这个坑,慢慢沉积,形成了一套沉积的物质。

沉积物质干涸以后又重新被风沙剥蚀,变成了中间的山峰,这个山里 不同的层位有不同的矿物。

“好奇号”还有一个发现,之前我们从地基望远镜看火星大气的时候,发现它的北半球在夏天的时候有很强的 甲烷 信号释放。

甲烷大家很关心,因为在地球,绝大部分甲烷都是生物的成因。

如果现在火星上还有甲烷在大气里释放的话,那是不是说明火星地底下还埋藏着一些生物活动呢?这个很关键。

还有因为甲烷是一种 温室气体 ,火星很冷,如果有很多甲烷,火星地表的温度可以提升,所以火星的甲烷似乎是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好奇号”着陆以后就开始探测,可是它在前面8个月什么都没找到。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经过地球6年,对火星来说是3个火星年的探测,就发现这个地方有甲烷,但是 间歇性在释放 ,而且释放出来不久,很快就在大气里消散。

那就是说火星上现在是有甲烷的,但是在 地底下 ,而且它是 间歇性地冒出来

还有它上来以后很不稳定, 火星的大气有一些机制在破坏甲烷 ,所以它很快就找不到了。

现在我们在实验室也希望通过实验,了解火星上的 甲烷和氢气 是怎么产生的,对火星的气候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

经过过去60多年的探测,我们已经知道火星上面有水,而且它曾经有符合生物所要的物质和能源。

火星上面到底有没有产生生命?这是我们一直在追寻的问题,这也是2020年“天问一号”跟“毅力号”要去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天问一号”带着很高级的载荷去到 火星的北半球。

我们在这个图上可以看到南面是高地,北面蓝色的区域是低地,中国要去的2号。

大家可以看到2号的区域,长方体的那个部分叫做 乌托邦平原 ,我们去这个地方的原因是这个地方很安全,保证我们的火星车能够成功着陆。

而且可以成功开展探测,这很重要。

因为乌托邦平原上一次人类造访它还是“海盗号”,是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

现在跟那个时候相比,整个探测器的性能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那个时候“海盗号”是一个 着陆器 ,它不能移动。

但中国的“天问一号”是可以移动的,所以我们也期待它可以告诉我们关于火星表面很多重要的事情。

还有就是,我们在之前60多年的探测里面,对火星表面北半球的了解是很弱的。

因为从遥感上面我们看不太清火星的北半球,它 表面有很多尘 ,很难知道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但是如果有火星车去到的话,我们就可以通过精细的探测了解这里的 历史 。

我们要在这里了解到底有没有 生命 的信息,还有地表底下到底有没有 水冰 ,这里面的 磁场 是怎么变化的。

而且“天问一号”火星车还会 跟遥感探测器相互照应 ,我们可以获得更多新的信息。

我们非常期待“天问一号”能够成功地着陆,并且开展探测。

我们在地面的火星科学家已经开始对可能要着陆的区域进行一些研究,这就是我们发现的着陆的区域和“机遇号”、“凤凰号”、“洞察号”。

它们着陆的区域可能很像,那里非常平坦,上面有很多碎石,我们也很希望能够找到一些 原生的岩石 ,可以告诉我们更多关于火星的 历史 。

“天问一号”只是一个开始,中国还有“天问二号”、“天问三号”将要去往小行星。

还要去往木星探测,去火星,把火星的样品采回来,这些都是未来10年,中国的深空探测要做的事情。

“嫦娥”已经完成了一二三阶段的探测,后面还要去 月球 建立科研站,还可能要 载人探测。

所以在未来的10年到更远的未来, 中国的探测器会在深空走得越来越远

我们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还有就是网络前面观看的各位,如果你也对行星科学感兴趣,如果你也有一颗喜欢的星球,欢迎一起加入行星的探测。

“格致论道”,原称“SELF格致论道”,是中国科学院全力推出的科学文化讲坛,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中国科普博览承办。致力于非凡思想的跨界传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 科技 、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获取更多信息。本文出品自“格致论道讲坛”公众号(SELFtalks),转载请注明公众号出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太阳系八大行星都有多大)

2006年8月24日,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对行星重新进行了定义。冥王星因为不满足新行星定义的要求而被降级为矮行星。这样太阳系中的行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