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山西洪洞刘氏一族,爷爷父亲我分别是‘介、金、全’字辈,望知祖辈传承及字辈延续。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8浏览:2收藏

祖籍山西洪洞刘氏一族,爷爷父亲我分别是‘介、金、全’字辈,望知祖辈传承及字辈延续。,第1张

朋友,作为一个洪洞本地人,负责人的告诉你,你这样问基本不会有人能回答到你,如果你有机会的话来洪洞吧,一楼说的对,每年清明节,大槐树都有祭祖活动,人山人海的,如果你单纯只想祭祖的话,也没必要那个点儿去,人太多了,祭祖园里有卖族谱的,或者你也可以咨询一下里面的工作人员。。希望可以帮到你。

据我所知福建省古田县杉洋镇有个“凤林祠”几乎是福建以及周边李姓的总祠堂,可以说那里就是李姓的发祥地,你不妨到他们的网站去查找你想知道的更多情况。另外,寻踪会族的人不是在凭什么字辈,而是论“世”,比如第三十、第四十世,因为字辈是各个支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产物,比如上述的这八个字都用完了就得从新拟定,通常是由集体商议,题材极有可能是一句古诗一幅对联或者是古训铭言什么地,以上八个字也不外乎此例,所以,你来征集这些东西恐怕对你寻踪觅祖没什么意义。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集体南迁河南南阳一带的后代现在至少有600万人。李氏估计不下100万。我的祖先是元朝中叶从河南商丘迁到洪洞。元朝后期又从洪洞迁到郑州,明朝正统年间又迁到南阳。

  南阳童谣

  房前种上大槐树, 不忘洪洞众先祖。 村村槐树连成片, 证明同根又同源。 春天里来吃槐花, 味道鲜美人人夸。

  ■明朝的洪洞移民

  众所周知,南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曾一度百业兴旺,人口众多。然而到了元朝末年,因历年战争和自然灾害,南阳居民死亡惨重,大批难民南逃。其时辖5州13县的南阳府只有692户4293口人,不及现在的一个大村庄,人口濒于灭绝的边缘。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针对“中原诸州,元季战争,受祸最惨,积骸成丘,居民鲜少”的状况,决定从山西等地移民。大规模的移民最早开始于明洪武二年,直至明永乐十五年,历时近50年时间。迁民主要来自山西。洪洞县当时时山西一个人口稠密之县,因此被列为迁民的重点区域之一。

  洪洞县境内有个广济寺,寺内有株“树身数围,荫蔽数亩”的汉槐,就是亿万移民后裔时常念叨的那棵大槐树。当年,汾河滩上的老鸹,在古槐的树杈间构筑窝巢,密密匝匝,叫声连天,成为当地一大奇观。树下设有移民局,明王朝派官员在此集中给外迁人员发放凭照川资,办理有关手续。被迁民众在出发迁,汇集于这棵大槐树周围,倾诉离情,祭奠故土,他们将大槐树及树上的老鸹窝入于眼而印于脑,当做告别家乡的纪念。因此,洪洞县是“家”,大槐树是“根”,在中原等地广为流传,数百年来,成了一个民族的记忆。

  据《明实录》等史书记载,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大规模移民,明朝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移民姓氏共554个,分布18省(市),498县(市),其中南阳各市县区均有洪洞移民。

  当年,成千上万的移民来到南阳后,官府规定的是每人给15亩地、2亩菜园。但实际情况是,当时南阳肥田沃野,一片连着一片,谁有本事把地开垦出来就算谁的。这一下子移民们可就慌了手脚。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有土地就意味着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于是盆地兴起了占地热潮。有的人家,牵牛犁沟占地,围着大块地犁上一圈,这块地就算他家的了;有的人家在地里载上木桩,写上姓名,就算他名下的土地了;还有人家县在一块地周边种,里边的土地待以后再去开垦。

  洪洞移民迁入南阳,使各州县的人口得以增长,明洪武二十四年,全境人口增至148万户912万余人。到明朝中期,南阳的官民田地已达1869万顷,夏税43万斗。同时,移民们还开发了铜矿、硫铁矿、铅银矿、煤矿等。

  随着迁民的移入,南阳又渐趋繁华。明洪武三年(1370年),南阳卫指挥使郭云,在元朝土城旧址基上,将南阳府城改建为砖石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太祖朱元璋分封其第二十三子唐王于南阳。是年,在城内通淯街修建唐王府,建宫室殿堂800余间,府后有石山,俗称王府山。

  资料

  http://tiebabaiducom/fkz=225139834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022543html

  http://www21gwycom/whzg/2631/a/1370/51370html

祖籍山西洪洞刘氏一族,爷爷父亲我分别是‘介、金、全’字辈,望知祖辈传承及字辈延续。

朋友,作为一个洪洞本地人,负责人的告诉你,你这样问基本不会有人能回答到你,如果你有机会的话来洪洞吧,一楼说的对,每年清明节,大槐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