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家谱
起源主要有三:①出自妫姓,以谥号为氏,为舜帝之后裔。《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②以国名为氏。一个是姬姓胡国,在河南漯河东,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诸侯国;一个是归姓胡国,在安徽阜阳。春秋末期,这两个胡国先后被楚国所灭,国人都以胡为氏,世代相沿。③出自他姓或他族。据《楚国先贤传》、《魏书·官氏志》、《周书·李远志》等有关资料所载,楚时胡广本姓黄,后改姓胡;南北朝时纥骨氏等入中原后均改为胡姓;后周胡琮本为敕勒族等。 始祖:胡公满。迁徙: 胡姓最初发源地主要有两个:一是今河南淮阳,一是今安徽阜阳。从先秦至两汉时期,胡姓族人历经迁移,向西进入陕西、甘肃两省,向北进入山西,向东进入山东,向南迁入湖北、江西,使胡姓得以发展繁衍。其中,迁入甘肃境内的胡姓一族,在后汉时期已成为望族。三国时期,胡姓族人高官不断,家族逐渐兴旺。其后裔胡奋由曹魏入晋,使胡姓由功勋之家演变为外戚之家,并有其分支相继在今河南新蔡繁衍,亦成为当地望族。两晋南北朝时期,胡姓原居于陈(今河南淮阳),后因“永嘉之乱”,中原士族大举南迁,与其余七姓族人共同入闽,成为“入闽八姓”之一。唐宋年间,胡姓族人胡竦迁入晋安郡(包括今福建漳、泉二州),被奉为闽中胡姓的始祖。其五子分迁于安徽、福建、江西等省境内,使胡姓族人再一次远播分散于各地,并得到巨大发展。而另一支在五代南唐时,则由醴陵德善乡迁入吉州(江西吉安)、金陵(今江苏南京),也使江西逐渐成为胡姓繁衍中心。至元明清时期,居于今河南淮阳一带的部分胡姓因避战乱入迁福建、广东等地,再次远播其它各省,从而使胡姓成为一个遍布全国且远播海外的大姓。胡姓在我国分布很广,尤以四川居多,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等省亦多胡姓。目前胡姓人口列全国第十三位。郡望: 安定郡 西汉置,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固原),东汉移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南),西晋时移治安定(今甘肃泾川北)。 新蔡郡 治所在新蔡(今河南新蔡)。 淮阳郡 治所在陈(今河南淮阳)。 吉州郡 治所在庐陵(今江西吉安)。堂号: 澹安堂、庐陵堂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胡铨,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号邦衡,字澹庵,著有《澹庵集》。 安定堂 安定郡始建于西汉,郡治先在高平(宁夏固原),后徙临泾(今甘肃镇原),再徙安定(今甘肃泾川),历来为胡姓望族聚居地。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新蔡、淮阳、吉州。②自立堂号:乐善、思贻、敦本、敦睦、清润、春秋、念祖、继序、思诚、联桂、寿安、惊庸、崇德、勋贤、仁德、惇叙、华桂、崇阳、华林、启俊、亲睦、世德、敬享、怡爱、大雅、庆宜、永言、立爱等。字辈: 江西泰和胡氏字辈:德泽敷南国,鸿章锡远方,谦恭崇厚道,仁孝振纲常,治谋原笃□,缵绪克隆昌,勋业怀先代,钟祥保祚长。 江西婺源胡氏字辈:崇嗣起昭光,昕晖培钜泽,本炽□钟湥,枝燔基镒湜,秀炜班银汉,材勋□锦漪,历秋等镐洛,述烮在铭沩。续字辈:桂荣封锡永,杏苏玉銮游,彩焕垂金钓藻,来熏□镇流。 桂竹胡氏字辈:为秀起贤良,家传定福祥,光宗能孝友,祖德庆绵长。 湖南宁乡胡氏字辈:克仕旭□秉,九宗懋衷孝。锡泽本光培,镇湘麓荣增,锦清集耀在,鉴治业炳均。 湖南湘阴胡氏字辈:宗从巍世琦,显子延火同,正天申硕范,扬志裕元功,克家敦礼让,辅国尚贤忠,应兆嘉祥远,咸承惠泽隆。 湖北十堰市胡氏字辈:敬天洪道,泽承先世,其祚延长,敦仁尚义,观国之光。 湖北黄陂胡氏字辈:永敦高昌,家维和顺,朝庆贤良。 重庆合川胡氏字辈:派传安定,炼登文王,国仕世尚,正大谦光,崇德宝善,万代荣昌,宗支有序,祖泽孔长。 广东信宜胡氏字辈:清时玉金廷,文大志成立,其永儒曰昌,必克斯可言,列宗为善久。 广东清远胡氏字辈:清时玉金廷,文大志成立。其永而曰昌,必克斯可言。 云南某支胡氏字辈:寿义德绍,升仕廷光,青龙正显,世运中阳,兴国定泰,洪发绪昌。 辽宁沈阳胡氏字辈为:万亮明。成仁芳显世,立德可光宗,礼义常言孝,善良久安荣,宏鹏高锦志,路桥亦青松,勤俭创伟业,谋勇建奇功。 云南思南胡氏字辈:祖文天在,世大正月,腾凤仕新。 陕西商南胡氏字辈:金海德先启,洪文显大家。 浙江镇海胡氏字辈:仁义礼智信肇基。顺应启运,亨通福浩,粤稽我祖,来自青州,官于有宋,聿振嘉修,曰思其时,咸景元佑,继仕庐祥,卜居斯就,以燕翼子,冀望恒周,恢宏芳绪,光耀贻谋,雍容谦逊,衍祚长休,远教奕世,敬服先猷。 安徽绩溪胡氏字辈:正名定位、裕嗣荣昌、显祖锡祚、继续永康。 安徽舒城胡氏字辈:辞武国志士,元美家青太,梦自朝有良,光荣继泽昌。 湖北赤壁胡氏字辈:雨水调阳起,文虞大成治,容法安定国。 湖北汉川胡氏字辈:敬祖宏献,家学继修,承先体志,建业贻谋,人文蔚起,世德作求,安邦定国,永达名留。 安徽太湖胡氏原字辈:宗兆大万家,高登庆衍遐,邦国尤昌太,富贵永荣华。新字辈:富贵传科第,立德承宏声,克知勤继本,文秀存敦伦,良善荣为瑞,美贤裕宽仁,廉义长远久,奕叶著芳名。名人: 胡琛(-526),北魏末高平镇起义领袖。敕勒(高车)族。本为敕勒族酋长。正光五年(524)高平镇(今宁夏固原)人赫连恩(匈奴族)等响应破六韩拔陵起义,围攻高平镇,推他为首领,称高平王,为魏将击破北走。后高平镇为莫折大提将卜朝(一作卜胡)所袭破,镇兵杀卜朝迎他为主。孝昌元年(525),他派万俟丑奴和宿勤明达南攻泾州,大败魏军。次年,为费律诱杀,万俟丑奴继领其众。 胡太后(-528),北朝魏宣武帝妃。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宣武帝卒,孝明帝立,尊为皇太妃,寻改皇太后,临朝称制。性聪悟,多才艺。为太后后,逼幸清河王元怿,为天下所恶。领军将军元叉幽之于北宫。后太后与孝明帝及高阳王雍计,解元叉官,复临朝。孝明之死,或谓太后及幸臣郑俨、徐纥之计。尔朱荣称兵入洛,沉太后于河。谥灵太后。 胡曾,唐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一说长沙(今属湖南)人。初屡试不第。咸通中登进士第。后为路岩、高骈诸人幕僚。其诗通俗明快。有《安定集》十卷,今佚。今存《咏史诗》三卷,收一百五十首,皆七绝,依据儒家传统思想评叙历史人物及历史事实,每为后来讲史小说所引用。有影印宋钞本,陈盖、米崇吉注。 胡瓌,五代后唐画家。契丹人,一说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擅人物、鞍马、骆驼,作品表现北方少数民族人物及其骑猎、游牧生活,手法细致,形象逼真,富有生意。有《卓歇图》、《出猎图》、《回猎图》等传世。 胡瑗(993-1059),北宋学者。字翼之。泰州海陵(今江苏泰州)人。因居安定,世称安定先生。庆历二年至嘉祐元年(1042-1056)历任太子中舍、光禄寺丞、天章阁侍讲等。后以太常博士致仕,归老于家。胡瑗与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是宋代理学酝酿时期的重要人物。他的“明体达用之学”,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胡瑗讲学分经义、治事二斋,治事包括讲武、水利、算术、历法等,表现了重视经世治用的特点。著有《周易口义》、《洪范口义》、《论语说》、《春秋口义》等。 胡安国(1074-1138),北宋学者。字康侯,建宁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绍圣进士,任太学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兼侍讲、宝文阁直学士。卒谥文定。长于春秋学,系出孙复再传。撰《春秋传》三十卷,往往借用《春秋》史事,寄寓南渡后对时势的感怀,议论政治。明初宗法程(颐)、朱(熹),以安国之学私淑程颐,因定此书为科举取士的教科书。另撰《资治通鉴举要补遗》等,今佚。 胡铨(1102-1180),南宋大臣。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高宗建炎二年(1128)进士。金军渡江时,他在赣州募义兵,保卫乡里。绍兴五年(1235),除枢密院编修官。八年,以上书斥和议,乞斩王伦、秦桧、孙近,除名编管昭州。十八年,改新州,移吉阳军。二十五年桧卒,移衡州。孝宗即位,复奉议郎、知饶州。历国史院编修官、宗正少卿。隆兴二年(1164),兼国子祭酒,权兵部侍郎,以本职措置浙西淮东海道。乾道初知漳州,改泉州,留为工部侍郎。七年(1171)以敷文阁直学士奉祠。淳熙六年(1179)召归经筵,引疾力辞。七年,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著有《澹庵集》一百卷,已佚。今存《澹庵文集》六卷。 胡宏(1106-1162),南宋学者。建宁崇安(今属福建)人,字仁仲,号五峰。胡安国季子。从小随父学习程氏理学。二十岁入太学,师从杨时。与父亲胡安国共同建立“湖湘学派”,哲学思想受二程影响,认为“性也者,天地之所以立也”,“非性无物,非气无形,性、气之本也”,“大哉性乎,万理具焉,天地由此而立矣”。与秦桧世交,但隐居衡山,不与往来。著作有《知言》、《五峰集》、《皇王大纪》。 胡三省(1230-1302),宋元之际史学家。字身之。台州宁海(今浙江天台)人。南宋理宗宝祐间进士。历任县令、府学教授等职。应贾似道召,从军至芜湖,屡有建言,贾似道专横不用。后隐居不仕。自宝祐四年(1256)开始专心著述《资治通鉴广注》,得97卷,论10篇。临安(今浙江杭州)失陷后,手稿在流亡新昌(今广东台山)途中散失。宋亡后,重新撰写。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完成《资治通鉴音注》294卷及《释文辩误》(12卷),对《通鉴》作校勘、考证、解释,对《释文》作辩误,并对史事有所评论。注文中多处联系蒙古灭宋事实,发表感慨,寄托民族感情。 胡大海(?—1362),明初大将。虹县(今安徽泗县)人,字通甫。太祖初起,他谒见于滁阳(今安徽滁县),遂为前锋。从渡江,与诸将略地,以功授右翼统军元帅、宿卫帐下。从破宁国(今安徽宁国)、徽州(今安徽歙县)等地。浙东平定后,进克信州(今江西上饶),进江南行省参知政事。镇金华(今浙江金华),荐刘基、宋濂、叶琛、章溢等人。未几,为叛将蒋英袭杀。治军严明,不妄杀人,注意农桑,受民众拥护。 胡惟庸(-1380),明臣。定远(今属安徽)人。龙凤元年(1355)从朱元璋于和州(今安徽和县),历任主簿、知县、通判等官。洪武三年(1370)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四年起任右丞,六年起任右丞相,十年迁左丞相至十三年(1380)。宠遇日盛,独相数年,专权树党。十三年以谋逆罪被杀,后牵连致死者达三万余人,称为“胡狱”。 胡天游(-1397前),元诗人。岳州平江(今属湖南)人。名乘龙,以字行,号松竹主人,又号傲轩。元末隐居不仕。所著有诗集《傲轩吟稿》。 胡广(1370-1418),明臣。字光大,号晃庵,江西吉水人。建文进士,授翰林修撰,赐名靖。成祖朱棣即位,复名广,向成祖宣誓效忠,升侍读、侍讲、右庶子。永乐五年(1407),升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参修《五经大全》,为科举取士标准书。书成,进文渊阁大学士。常与杨荣等随成祖北征,深得成祖信任,为人缜密,时时密诏议政,未尝告人。尝谏封禅及郡县穷治建文“奸党”株连无辜,均为成祖采纳。善书法,成祖每勒石,皆令广书之。卒谥文穆。有《胡文穆集》二十卷行世。 胡居仁(1434-1484),明学者。江西余干人,字叔心,号敬斋。师事吴与弼,绝意仕进,一生以讲学为业。是明代程朱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学以主忠信为先,求放心为要。筑室山中,四方来学者日众。后主持白鹿洞书院,以布衣终其身。著有《居余录》、《易象钞》、《胡子粹言》及《胡文敬公集》。 胡宗宪(-1565),明臣。字汝贞。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嘉靖进士。嘉靖三十三年(1554)出任浙江巡按御史。他联络严嵩党羽赵文华,被升为右佥都御史,行使抵御倭寇的职权,后又代任总督。三十九年,又以平海盗王直功,加太子太保。以得明世宗朱厚熜宠信,晋兵部尚书。胡宗宪在主持东南御倭战争期间,发挥了一定作用。他推荐戚继光任参将,并允其招募新军,使戚家军成为浙江御倭的主力。又以剿抚兼行及反间计,先后诱捕通倭海盗首领王直、徐海、陈东等。但他屡次虚报战功,为减轻浙江压力,甚至有意放走倭寇,纵其寇掠福建,并嫁祸于俞大猷等,使他们蒙冤下狱。严嵩败后,他被劾为严党,革职逮问,明世宗特令释放闲住。后发现其与严嵩子严世蕃勾结的信件而下狱,病死狱中。著有《筹海图编》。 胡直(1517-1585),明学者。泰和(今属江西)人。字正甫,号庐山。嘉靖进士。曾任四川参议、广西参政,官至福建按察使。王守仁再传弟子。接受佛教“三界唯心”,的观点,认为儒佛在“天地万物不外乎心”这一点上,并无不同,反对程朱一派“穷理致知”之学说。著有《胡子衡齐》。 胡登洲(1522-1597),明伊斯兰教经学家、教育家。字明普。陕西咸阳渭城人。回族。幼习经学,后及儒学而不成。年及五旬始习诗书,并探求伊斯兰教经籍。偶得一阿拉伯缠头叟传授,通晓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有感于当时能直接释读经义者日见稀少,教坊掌教后继乏人,遂立志兴学,在家收徒讲学,提倡讲授经典,改变父传子受、师徒单传的传统方式,开创新的教育形式。后经他的弟子们努力,各地清真寺纷起效法,形成中国穆斯林自成体制的宗教教育制度。 胡应麟(1551-1602),明文学家。字元瑞,更字明瑞,号少室山人,别号石羊生,浙江兰溪人。万历举人,历官刑部主事、湖广参议、云南佥事。筑室山中,聚书四万余卷,从事著述,征引广博。诗文承七子余风,主张复古模拟,后由重视格调转向于神韵。著有《少室山房笔丛》、《少室山房类稿》、《诗薮》等。 胡震亨(1569-1642),明文学家。字孝辕,号遁叟,一号赤城山人。浙江海盐人。万历举人,初知合肥县,荐补定州知州,擢兵部员外郎。学问渊博,家藏书万余卷,凡秘册僻典,莫不在搜罗补缀之列。偏重收集文学、词学图书。所辑有《唐音统鉴》,搜罗丰富,为历代研究唐诗者所重视。另著有《靖康咨鉴录》、《赤诚山人稿》、《海盐图经》、《读书杂志》等。 胡正言(约1584-1674),明末书画家、刻书家。字曰从,安徽休宁人。官至武英殿中书舍人。精于篆刻、绘画,嗜好藏书与刻书,天启七年(1627)用饾版刻印《十竹斋画谱》。后又与名刻工汪楷等合作把饾版与拱花结合起来,于崇祯十七年(1644)刊印《十竹斋笺谱》。画面神韵生动,超越前人刻本。著有《印存玄览》等书。 胡渭(1633-1714),清经学家、地理学家。初名渭生,字胐明,号东樵,浙江德清人。曾与阎若璩等帮助徐乾学修《大清一统志》。撰《易图明辨》,考定宋儒所谓“河图”、“洛书”之误,其说实袭自五代末道士陈抟,为修炼、术数两家旁分易学的支流。又撰《禹贡锥指》,搜采方志舆图,阐释《尚书·禹贡》,将九州分域、山水脉络的沿革变化,详加说明,特别重视治水,是研究中国古代地理沿革的重要参考书。另有《洪范正论》、《大学翼真》等。 胡中藻(-1755),清臣。江西新建人。乾隆进士。曾任翰林院学士,督湖南、广西学政。文辞险怪,以韩愈自命,著有《坚磨生诗钞》。乾隆二十年(1755),高宗大兴文字狱,摘其“一把心肠论浊清”等句,指为悖逆,下狱处死。 胡天游(1696-1758),清文学家。一名骙,字稚威,一度改姓方,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副榜贡生。乾隆元年,尚书任兰枝荐举鸿博,次年补试,鼻衄大作,投卷出。时四方文士云集京师,每置酒高会,分题命赋,天游辄出数千言,沉博绝丽,见者咸惊服。性耿介,公卿欲招致一见,不可得。后举经学,再报罢。客山西,卒。以骈文著名,也能诗。著有《石笥山房文集、诗集》。 胡培翚(1782-1849),清经学家。字载屏,又字竹村。清安徽绩溪人。嘉庆进士。官内阁中书、户部主事。传祖父胡匡衷之学。后主讲钟山、惜阴两书院。郝懿行、胡承珙遗书皆赖其次第付梓。又学于凌廷堪,尤邃精“三礼”。认为唐贾公彦疏解《仪礼》,多有失误,乃积40余年之力,撰述《仪礼正义》,约以四例,即疏经以补注,通疏以申注,汇各家之说以附注,采他说以订注。考证郑(玄)、贾(逵)所注之得失,是对《仪礼》较详备的考订著作,但书未成而卒,由其弟子杨大堉续成。著作另有《燕寝考》、《禘袷答问》、《研六室文钞》等。 胡林翼(1812-1861),晚清大臣,湘军首领。字贶生,号润之(一作润芝)。湖南益阳人。道光进士。在贵州任知府时曾举办保甲团练,自练壮勇,镇各族群众。1854年(咸丰四年)奉调率黔勇赴湖北、湖南抗击太平军。他不断整顿、扩充所部湘军,采取围城打援战术攻陷武昌,又遣军夺武昌县(今湖北鄂城)、黄州(今湖北黄州)等地。因收复湖北失地,实授湖北巡抚,加头品顶戴。1857年,在黄州督战,击溃进入鄂东的太平军陈玉成部。次年5月攻占九江。1861年9月,所遣之军攻陷安庆,被推为首功,加太子太保衔。时人以与曾国藩并称曾胡,是镇太平天国的主要人物之一。著作有《读史兵略》,所遗奏稿、书牍辑为《胡文忠公遗集》。 胡以晃(约1816-1856),太平天国将领。广西平南人。地主出身。武秀才。入拜上帝会。金田团营时,洪秀全等在其家布置起义,为清军所困,他协助解围。咸丰元年(1851),任春官正丞相三年,出师西征,克安徽安庆、桐城、舒城等,继占庐州(今合肥)。封护国侯,寻改护天侯。次年封豫王,旋以战败被革。参与江西湖口、九江之战获胜。五年,封护天豫,随军入鄂、赣,克临江等。十二月,占袁州(今宜春)等,所至有功。次年在临江病死(一说死于“杨韦事变”)。 胡光墉(1823-1885),清末洋务派。安徽绩溪人,一说浙江仁和(治今杭州)人。字雪岩。初在杭州设银号,经理官库银务。后为左宗棠的湘军办理后勤,以熟谙洋务著称。1866年(同治五年)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为左在上海主持采运局,筹供军饷,订购军火,代借内外债,受清廷赏给头品顶戴。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开设当铺、药铺,经营丝、茶贸易,称巨富。1884年(光绪十年)受洋商排挤破产,次年忧愤而死。 胡燏棻(-约1906),清末大臣。安徽泗州(今泗县)人,祖籍浙江萧山,字芸楣,亦作云眉。同治进士,选庶吉士。后捐纳为道员,补天津道。光绪十七年(1891)出任广西按察使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受命留驻天津办理东征粮台。旋奉命在天津马厂主持新式练兵,成十营,号“定武军”次年士疏条列办实业、练兵等十事旋调任芦津铁路督办,又授顺天府尹,迁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二十六年始历任关内外铁路会办,刑部、礼部、邮传部侍郎。其他胡姓名人有东汉学者胡广;西晋将领胡奋、胡烈;南朝梁将领胡僧祐;北朝北魏大臣胡僧洗;北宋大臣胡直孺;南宋大臣胡纮,学者胡寅;宋元之际学者胡长孺等。近当代胡姓名人有政治家胡 耀邦、胡 乔木、胡 锦涛、胡启 立,爱国民主人士胡愈 之、胡 子昂、胡 厥文,国民党官员胡汉民,国民党将领胡宗 南,华侨企业家胡文虎,物理学家胡宁,计算机科学家胡世华,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植物学家胡先骕,昆虫学家胡经甫,病理学家胡正详,皮肤性病学家胡传揆,经济学家胡寄窗,历史学家胡华,学者胡适,哲学家胡绳,文艺理论家胡风,作家胡也频,画家胡佩衡,**导演胡金铨,**演员胡蝶、胡慧中,越剧导演胡知非,歌唱家胡然、胡松华,舞蹈演员胡蓉蓉,象棋国手胡荣华,乒乓球运动员胡玉兰等。
。
元至正六年浙江东阳《胡氏族谱序》云:“今辄效欧阳公族谱之法,断自可见之世,即为高祖至五世玄孙,而别自为世次,远近亲疏为别,而书有详略焉。呜呼!继自今,凡我族人子不观其谱者,重敬念祖宗之泽,以有此身相与和睦,力行孝悌忠信,贫者安而无蹈,富者逊而无骄,仰事俯育之余,勤学读书,出而应举从仕,庶几君子之归而不至于下流也。诗曰:‘无忝尔祖,可不懋者哉!”’至明、清、近代,胡氏修谱之法多为欧、苏并行,略远详近,略疏详亲,目的均在“敬祖收宗”,并使子孙和睦相处,力行孝悌忠信。清光绪四年麦田胡氏宗支八修谱“但录斌公以下者,亦眉山(即指苏洵,洵为四川眉山人)详近略远之旨。”(邓焯英序)大支六修谱“远者略之,疏者简之,疑者阙之,信者详之,合某裔为某公之云扔,分某公为某支之派祖,则分之而愈见其分者,合之而共知其合也,此敬宗收祖之大较也”。无不贯穿着欧、苏修谱的主旨。麦田胡氏族谱各支世系表就是依照欧阳修的“图谱法”,“欧谱尚直,今之所谓图也,兹编仿其式,而略事变更……上师史法,旁参私牒,在胡氏族谱,固因创者也”。
胡氏修谱讲究实、信,这也是胡氏谱学的重要特征。《麦田胡氏创修族谱引》云:胡氏在宋代名贤辈出,胡安国之后,散居于衡、潭、沩、鼎间,但“顾裔系文献无徵,不敢援附,断自迁沩者为始祖”。
源于妫姓:出自舜帝的33世后裔妫满。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后,访求前代帝王的后裔,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妫满,把长女大姬嫁给他,封之于胡(今河南柘城胡襄镇);
让他奉守虞舜的宗祀,后又封于株野(今河南柘城)建立陈国,侯爵,以备三恪,又迁都陈之宛丘(今河南淮阳),谥号胡公,因此又称胡公满、陈胡公。
陈国公族后裔多有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者,或以封地“胡”为氏,称胡氏。
胡姓得姓始祖胡公满所建立的陈国在今河南淮阳,胡姓,是一个中国人的姓氏,是一个值得自豪的贵姓、大姓,为帝舜之后裔。
扩展资料人口分布:
胡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在当今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十三位,在台湾则排名在第三十八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一千七百二十三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31%左右。
在粤桂闽南部、台湾、海南、青海湖以东吉林以南的其他北方地区,胡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2%—124%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23%,居住了大约37%的胡姓人群。
参考资料:
-胡姓
有的。关羽育有一女二子。
大儿子关平,与关羽一同被斩于临沮。
二儿子关兴,关羽之子,字安国。年少成名,深得诸葛亮器重,二十岁即担任侍中、中监军,数年后死去。
小女儿关氏,关羽之女,传说名为关银屏,又称关三**,孙权曾为子求婚,遭关羽所拒,并辱骂来使。后嫁李恢之子李遗。
关羽的两个孙子:
关统,关兴之子,妻为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
关彝,关兴的庶子,关统死后承袭其位。
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具体如下:
陕西胡氏字辈:鸿光照远昌,贤才广大志。
云南胡氏字辈:寿义德绍 升仕廷光 青龙正显 世运中阳 兴国定泰 洪发绪昌。
广东胡氏字辈:清时玉金廷,文大志成立。其永儒曰昌,必克斯可言。列宗为善久。
天津胡氏字辈:泰、熙、国、承、本、启、廷、士、云、懋、允。
福建胡氏字辈:博厚特载,柔顺谦光,礼义忠信,恭俭温良,苏湖济美,淮海传芳,华林育秀,安定发祥,经文纬武,陈纪立纲。
由来:
胡姓:以谥为氏
胡姓为当今中国第13大姓,占总人口的131%。
关于胡姓的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主要的两种说法均与陈地有关:一是以陈胡公谥号为氏;二是以国为氏,春秋有胡国,子爵,其地在陈国附近,是附庸于陈国的一个小国。
古代姓氏学著作认为,以谥为氏是胡姓的主要源头。唐代林宝《元和姓纂》上说:"胡,帝舜之后,胡公封陈,子孙以谥为氏,系出妫姓。"林宝所依据的是出于汉代的《世本》一书,《世本》中对胡姓来源的解释是:"周武王封虞满于陈,谥胡公,因氏"。
前四届谱序对宗谱要义的论述十分精辟,现代学者认为正史、方志、宗谱三者组成了中国的历史大厦,而数量之多,影响之广首推宗谱,宗谱是中华文化和中国典籍的组成部分,它不但为正史和方志提供可靠资料,还为人口学、遗传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
宗谱是本着同根相系,长幼有序的原则,祥明记载了本族渊源和祖辈勤劳节俭、艰苦创业的绵长历程,表彰孝敬长上,睦邻和亲,道德高尚的族人和清正廉洁,忠于职守,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优秀宗亲,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激励族人积极向上,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它不同于只记载帝王将相或少数代表人物的历史书籍,也不同于各种人物词典只记载与专业有关的人物简介。马克思主义者和历史学家们都认为劳动人民和普通百姓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都为历史的前进贡献了毕生精力。为他们竖碑立传是理所当然,用文字记录他们平凡的一生正是体现了普通百姓做人的尊严和价值。
我国早在周代就设立“小吏”,掌诸侯志乘,是宗谱之始。秦汉时期中央设“宗正”,位列九卿,其职责主要是“掌亲属”,编修和保存帝室及诸侯王族的谱牒。东汉时一些名门望族编修民间家谱,如《杨雄家谱》、《邓氏家谱》和颍川太守卿氏《万家谱》先后问世。东晋贾弼撰《十八州一百十六郡氏簿状》,萧梁王僧儒撰《十八州谱》、《百家姓》、《东南谱集抄》史称贾氏谱学和王氏谱学,成为两个典型的谱学世家。民间修谱从此盛行,家必有谱,官必有籍,婚礼选择都依据谱籍。到了唐代开科取士,门阀观念减弱,谱牒为用也渐次减弱,但一些著名文人和历史学家如刘知等许多人物仍然纷纷参与编撰谱牒和谱学著作。到了宋代欧阳修和苏洵又各创谱式,在理论上更加完善,使民间修谱规范化,形成欧苏两大派,到了明代,欧苏二体逐渐合流,演变成欧苏合体的规范化模式。司马光、郑樵、王安石、文天祥等著名史学家、政治家也都参与谱牒和谱学的编著,明清以来修谱之风更盛,遍及全国。民国时期各族各姓普遍续修一至二次,我崇让堂抗战前夕续修一次,至德堂抗日前后各续修一次,有的姓氏修全国大统谱,1947年吴氏在《大公报》上刊登启事,发起编修吴氏全国大统谱,因战事暂辍。解放初始完成付印。
新中国成立以后,不少人都潜意识的认为宗谱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为避嫌,多将宗谱当废纸处理掉了,看到宗祠被改作他用或被拆毁,续修宗谱一事更是无人提及,但是也没有在报纸杂志上看到过批判宗谱的文章,也没有听说过政府在大小会上批判过宗谱的事,即使是在那极“左”的年代和政治运动中,人们也只是将宗谱收收藏藏,从没有听说过因宗谱而获罪名的。相反某些人和事在宗谱上得到印证者常常批露于报端,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总理路过家乡时,还按古代谱式亲笔书写了本房亲属的家谱谱稿,北京图书馆清理出2250种宗谱供人阅读,上海图书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派人到全国各地抢救宗谱,广乏收购,收藏了一万二千多种近十万册家谱,包函3328个姓氏,其中吴氏宗谱就收集到436种,前几年还编纂了《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供人们查阅。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人民生活迅速提高,精神振奋,意气风发,面貌为之一新,如我族岳西一支成员,是清嘉庆年间,正极公去世后夫人背着丈夫遗骨,带着四个儿女逃荒到岳西高山垦荒,相传九代已繁衍到110多人,改革开放解决温饱之后,子弟都进了学校,现在涌现出六名在校大学生,一名女研究生。这样的好时代,值得大书特书,如实记载,因此全国各地民间修谱已很普遍,三环出版社出版了《中华姓氏通书》、陈、罗、赵、吴、陆、李、刘、王、黄等姓的通书已在全国各大书店出售,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韦氏通书》《廖氏通书》《覃氏通书》最近也正在编写《吴氏通书》。山西社科院出版了《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中华书局编印了《中国宗谱目录》,《光明日报》、《文汇报》不断发表宗谱的有关信息和谱学文章,中央电视台和不少省市电视台,都连续播映了《百家姓》和表扬了“松花江畔修谱人”——尹律山的感人事迹。1994年已故胡耀邦总书记的故乡编印的《胡氏家谱》就得到了胡耀邦之子胡德平的指导和支持,1999年元月上海举行了“全国谱牒开发利用学术讨论会”,1983年台湾举行了“亚洲族谱学术讨论会”,美国每年出版上万种各式家谱。江西、浙江、广西等各个省、市、县的许多姓氏大都续修了宗谱,安徽省各县市也都印刷了几百种家谱,安庆新编的《高氏家谱》、《马氏家谱》、《李氏家谱》、《刘氏家谱》、《戴氏家谱》、《斯氏家谱》等等几十个姓氏的家谱,谱式各异,五彩纷呈,印刷也很精美。今年四月无锡吴氏再次发起编修《中华吴氏大统宗谱》,我崇让堂趁此归宗,将本届宗谱呈送泰伯始祖庙。
纵观我国谱牒,无不反映出各个时代的层面,本届续修家谱,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的采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有序的记载我族成员。以期达到敬祖、存史、育人的目的,续修不是单纯的延续补充,是根据时代的要求加以编辑,收入对象是:1937年健在和本年以后出生的男女成员凡自愿入谱者,均详明载入,女儿和儿子一样列为传主,传文栏内记载配偶和有血缘关系的人,女儿可记到第三代,其后代愿随吴姓,则按传主另书传文,以体现真正的男女平等,传文记载生、卒、葬、时间、地点和对社会某一方面作出的贡献。除载明职业外均是务农,生不立传已是约定俗成,为了表彰宗亲对社会做出的突出贡献,鼓励族人求学升造,积极向上,设《鸿爪篇》,将有一定社会地位,学位,和职称的个人简历一一编入,虽不同于老谱模式,意义却十分重大。对于老谱原有内容一般不做更动,依照老谱的凡例给予编印,为便于阅读,将《源流序》译成白话文附后,其他古文字的七篇序言和记加以标点和注释,《书讳书字辨》也加标点印于卷首,老谱的传记也由福歆加以标点和注释。为了便于查阅,不少卷的采编人编制了世系简表,附在每卷之末,一目了然,也是创新。对于十条家训,四种礼说和五篇祭文,已跟不上时代要求,以法治国,无须另立规矩。社会在前进,礼制、祭祀亦有新的风尚,所以将这些内容加以标点编入附录,供后人和学者们以作资料研究,还有三大本公堂契据和法院判词,已无保留意义了。老谱古文的标点注释皆经祚宁先生校勘、补注,照片由祚林拍摄。
认祖归宗,热忱欢迎,怀宁县小市镇,禅师村,兰桥队我吴氏连松公房曾单独修谱,因乱谱失,仅保存先祖牌位,记载了历代先人的名字,其字辈是“神武成周德,诗书发世昌,曹邦传祖志,君伐永贤良,谋事补诹知,斋悦映吾疆。”他们每年清明节祭祀时都在老屋旁向崇让堂原三公房的国祥、国圣、国贤三公之墓祭拜,认定此墓是他们的祖坟,代代相传,从未间断。这次得到崇让堂修谱的消息,即派世烈为代表与谱馆办公室主任福钦联系。要求认祖归宗,理事会一致表示欢迎,七月十四日由邵绿、怀宁、福潭、福钦、祚林五位代表前往兰芝桥会见宗亲,受到世烈、世鼎、世恒、世节、世新、世明、昌质、小平、昌节、小龙、昌龙、昌南、昌飞、昌燕、昌虎等十五宗亲鸣鞭迎接,亲切握手,相互问好,议定连松公后裔108人全部载入崇让堂第五届宗谱,字辈从世字辈改为自字辈,余类推。因祠堂被焚,尚未恢复,连松公等先人牌位置原厅供奉。话别时又鸣鞭远送,依依不舍。
由于我族面广人众,在谱人数巳达五万四千三百八十三人(传主人数二万四千四百四十一人 夫人数一万五千八百八十九人 女儿未列入传主者一万四千零四十一人)其中在世入谱人数一万六千六百六十六人(在世传主数一万零五百三十人 在世夫人数五千零二十六人 在世未列入传主女儿数一千九百五十四人)。分散在海内外及各省市,无法联络,遗漏者数千,新谱问世就可以起到宣传作用,望各地族人闻讯后主动与谱馆联系,将自家谱稿寄来,在适当的时候再编一本补遗。
本人才疏学浅,谱成匆匆,漏舛讹,统叙失谋,创新亦或违例有待后贤重纂完善。本届宗谱全赖各位副总编、责任编辑、特约编辑以及征稿采访者的共同努力,他们不但分文不取,不少人还私下贴补邮电、交通费用,难能可贵,两年半的努力终于修成五届宗谱。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十二世孙怀宁敬撰
二000年十月
胡氏大字辈家谱是比较完整的,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字辈:
“廷、国、文、明、开、启、德、立、传、家、良、学、仕、科、正、大、光、明、道、自、长、延、庆、良、贤、有、余、品、贤、昌、显、克、承、祖、德、世、相、家、声、永、远、继、述、辉、煌”。
此外,胡氏家谱中还包括了一些其他的字辈,如“泰、运、初、开、明、道、大、启、良、承、祖、德、家、声、振、盛、道、长、延、庆”。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胡氏家族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字辈,因此具体的字辈可能会因地区和家族而异。如果您需要完整的胡氏家谱,建议您向当地的胡氏宗亲会或相关的历史学者咨询。
胡氏家谱
本文2023-11-28 12:20:0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72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