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魏至公老先生
2020年9月19日,金城魏氏文化研究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与换届大会圆满完成,大会选出了新一届的会长魏直鹏,副会长魏著新,以及理事会成团。兰州市魏氏文化研究会将在新一届领导的带领下,承前启后,发扬光大,开拓创新,踏上一段新的征程。
金城魏氏文化研究会新老更替,继往开来,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好前行的保证。但曾经的艰辛历史值得我们铭记,曾经的开拓者们更需要我们尊敬和感激。在金城魏氏文化研究会会的发展史上,我们要致敬一位老人,他就是已经卸任的前会长魏至公,在这里,我更愿意尊称他一声老先生。就是这位老先生,拖着虚弱的病体,坚持着主持这次意义非凡的会议;就是这位老先生,带领着一群热心金城魏氏公益的人们,成立了金城魏氏文化研究会;也是这位老人,带领文化会的其他老人一起,历经艰难,修建了金城“魏园”;也是这位老人,重视家谱文化,组建家谱编修委员会,修谱续碟,构筑了一部凝聚家族向心力和价值观的血缘史册……。
金城魏氏先祖从到什川开枝散叶,开疆扩土到现代六百多年,风卷云涌,岁月更迭,第一次有一个人站出来,带着一批魏氏宗亲有识之士,成立了一个姓氏文化组织。从那一天起,金城魏氏四面八方的宗亲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家园。魏老作为第一届金城魏氏文化研究会的会长,从此踏上了一条充满了艰辛和荆棘的路程。 他带领宗亲团队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管理民主的运行机制, 为研究会文化事业的发展,确定了方向,指定了规矩。悠悠八年,金城魏氏文化研究会从寂寂无声到蓬勃发展,日益规范和成熟,经历了极其艰难的历程,为金城魏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魏园”,伫立在世界第一古梨园—什川,背靠山岳,面对黄河,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气势恢宏,巍然壮观。它是一座什川人民百折不挠的精神丰碑,是古梨园生态文化的神圣殿堂,是全国各地十几万金城魏氏子孙心灵的皈依。在这座魏园的背后,是魏至公老先生和他的团队无数的艰辛和付出。为了魏园的宅基地,魏老不知道奔波了多少路,协调了多少回;为了筹款,魏老一次次带头捐款,四处筹款,不知道费尽了多少的心力;为了魏园的规划和建筑,魏老不知道往什川跑了多少趟,和研究会的老人们开了多少会,殚精竭力,出谋划策,运筹帷幄,最终让金城“魏园”挺立在美丽的万亩梨园,挺立在家乡人民的心中,挺立在全国各地金城魏氏儿女的乡愁里!
家谱文化,是中华文化传承体系中最实质的标志,是一个家族凝聚力,价值观最直接的体现。从金城魏氏文化研究会成立以后,魏老便和理事会成员们一起,致力于组织和推动修谱续碟,建档存史的重要工作。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没有经费,缺乏专业人员,相关资料收集困难……,魏老领着一群有着家国人文情怀,有着无私奉献精神的人们,号召各部门,各工作站,各房头的宗亲,树立排除万难的信心和勇气,共同探索,完成这项承前启后,功德无量的事业。在整理和联谱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一些失联多年的宗亲通过联谱认祖归宗,知道了自己来自哪里,找到了大家庭的踏实和温暖!
八年以来,魏老从头发花白到满头白发,从步履稳健到一身孱弱。他把退休后所有的时间都献给了金城魏氏文化研究会,呕心沥血,披肝沥胆。《金城魏氏》文化刊物的出版,古梨园的发展和保护,每逢清明的祭祀活动,年复一年的梨花盛会……,每一样的后面都有这位老人孜孜不倦的付出,任劳任怨的身影。在魏老的身上,浓缩了老一辈金城魏氏后人无私奉献,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展现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想,用曹操《龟虽寿》中地这两句话来形容魏老,再恰当不过。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记住他为金城魏氏文化发展所做的贡献。他值得所有的金城魏氏宗亲的致敬,也值得在金城魏氏文化发展的史册上,为他记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
魏氏统一字辈:天启大名兆吉昌信陵建立德锦长忠贞克笃赞先烈贤哲绍徽永世芳。
魏姓是中国第四十五位姓氏,主要分布在山西、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和四川。魏姓最早源于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姬姓伯爵诸侯国魏国,册封地于今山西芮城县北,国君为姬姓魏氏。
当代魏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5%,总人口大约有603万。
魏姓得姓始祖
魏姓为黄帝的姬姓嫡裔,原为毕国人。周文王的十五子毕公高受封于毕(今陕西省西安、咸阳两地之北),后毕国为别国所灭,其后裔万仕晋(今山西省境),成为晋国大夫。晋献公是当时晋国一名很有雄心壮志的君主,在位期间攻克了周围的许多小国,使晋国一度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献公念毕万在晋国灭霍、耿、魏三国中功勋卓著,于是将原是姬姓国的魏地赐给毕万为邑。公元前453年,毕万的后代魏斯与韩、赵两家共同灭掉智氏,继而瓜分了晋国,自立诸侯,建国为魏,公元前225年,魏国即为秦所灭,亡国后的魏国王族子孙遂以国为姓。毕万也就被后人尊为魏姓族人的得姓始祖。
556——0084[江西宜春]宜春市魏氏族志二卷魏怀连主编。1993年钜鹿堂铅印本,二册。书名据版心题。书签题魏氏族志。
始祖日元,元代人。
宜春市春台乡X(窑)前村彭家模魏学梅
始祖益,明间卜居洛阳老城魏家街。世(七,删补)世孙有信,明万历间自魏家街迁西南延秋村。(前面的世,改为七)
556——0147[台湾]魏氏家族谱纂修者不详。19583年稿本,一册。(原书为1953)
始祖登信,清代人。后裔散居台湾省台中县东XX(势镇)及X(雾)峰等地。
谱奉四一郎为始祖。是为台湾省嘉义县布袋X(镇)兴中里谱。
始祖子元。始迁祖法清,是为台湾省花莲县X(吉)安乡谱。
良浩于2011年9月9日据上图所藏《中国家谱总目魏姓部分》补正。此次仅就博客原文标示及在补正时偶然发现到的地方进行补正。
一、总目成于众人之手,多有自乱体例的地方。举例如下: 1.556——0002条家谱所藏地有“美国国会图”,556——0161条作“美国国会”。
2.556——0159条书名魏氏族谱加了[ ],别的书名均未有,不知何意。
3.556——0140条“清康熙四十七年”未换作公元纪年,556——0141条“明洪武四年”也未作换算。今依《中国历史纪年表》增补。
4.556——0054条未列藏地。 二、语体失误: 1.556——0170条:“谱奉元代人日元,字国泰为始祖”,此句不合中式语法,在全篇中显突兀。 三、家谱中需注意的地方: 台湾的地区分划受日本影响较大,“国”下设县,县下设市及乡、镇,只有省辖市和县为同级。如总目中有:
1.556——0156条“后裔散居新竹县新竹市”,区域上下级倒置。
2.556——0149条有“台北县”,556——0151有“台北市”,556——0152有“台北市”,556——0153有“台北市”,556——0154有“台北县”。 四、本词条说明: 1.底本为南图所藏《中国家谱总目》魏姓部分,为相机拍摄。
2.正文中的“X”,为照相模糊,不能看清,待日后补正。
3.《中国家谱总目》所收魏氏家谱未必全部,如我所见到的商丘魏氏家谱,未收入此书。
4.学者,天下之公器。如有能提供总目中所收书或未收书的,请帮忙补正。不胜感激。
庆彬于2011年5月1日星期日
可参考:
桂林市凤凰街魏家(陕西泾阳西关魏家壕派下)的昭穆方案
斗转星移,光阴似箭,目前桂林市凤凰街魏家的上辈人仅存年届九旬的九叔清励。有关方面曾赴桂采访他,问他与田汉的交往情况,并录相。还带走了他与田汉的一些资料,准备搞纪念田汉的活动。采访者说象他这样的老前辈在世的不多了,搞的象是抢救式的采访。清励说,由此想到,凤凰街魏家的老人就剩他一个了,而桂林老祖原定的十个排辈序字: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已用完,但传统应当继续。安字辈也有十八、二十出头了,后辈人取名用字要赶快定下来。
九叔清励深感年事已高,对传宗接代的事放心不下,急切筹划、组织了去年6月30日、今年3月29日在三里店澳门酒家举行的两次会议,商讨接续排辈序字的事宜。在瑞芳、莲芳、民颂、民赞等后辈人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终于完成了具体方案,了却了六伯清议、九叔清励、大哥民表的心愿。
现将此方案介绍于下,拟出的60个昭穆字是: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家和万年兴,德孚高堂宽。
忠厚传宗久,兰书承香丹。长良登昆寰,恭襄全关山。
宏先崇英贤,合圆宣同冠。豪龙开杰元,中华发昌甘。
简单说明,拟出的50个字,接续原有的10个字,共60字。轮传一周,可供60代用1800年。然后周而复始地再从国字往后传承,以至无穷。这也一劳永逸地免除了后人续字的麻烦,避免因居住分散、意见分歧而莫衷一是。望旅居云南、海外的桂林市凤凰街魏家的传人,继承先人,接归统绪,千秋万代,永不散失。
魏姓血缘可上溯至轩辕黄帝
本房家谱记载 (以下简称谱载) : “黄帝生少昊,少昊生娇极,
娇极生帝喾,帝喾生后稷,后稷生不窟,不窟生鞠,鞠生公刘,公刘生庆节,庆节生皇仆,皇仆生差弗,差弗生毁喻,毁喻生公非,公非生高圉,高圉生亚圉,亚圉生公叔祖,公叔祖生古公,古公之子曰季历,孙曰文王,曾孙曰武王,是以传流,昭然可考。
如我魏姓,文王之庶子,武王之弟,名高,封于毕,姓毕,毕公高之裔曰毕万。”这段记载与国史记载基本一致,说明我魏姓与轩辕黄帝是一脉相传的。
需要指出的是这段谱系是断断续续的谱系,毕高公至毕万公之间断代达十二或者十三代,而轩辕黄帝至周文王远不止十九代,原因有二,其一,代间距特长,达七八十岁;其二,夏,商,周王一室均为轩辕黄帝之后裔,帝喾四妃,姜源生稷,稷乃周王室之祖先;夏禹为轩辕黄帝之玄孙,周文王与商纣王为同时代人,按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的年表计算,夏朝计二十代王朝,商朝计三十一代王朝,自轩辕黄帝至商纣王为五十四代,而同时段的轩辕黄帝至周文王却仅十九代,笔者认为轩辕黄帝至周文王应五十至六十代之间。
魏姓始祖万公比孔姓始祖孔子早一百多年
谱载:六世祖魏舒,晋平公时为正卿,昭公时为司马,赏举弥牟,贾辛,赵朝,韩固,知徐吾,司马巫,孟丙,乐宵,僚安九人为大夫,并举戌(笔者注:戊即魏戊,舒公三子,因是魏氏家谱故省略魏字)为梗阳大夫,共举十人,仲尼闻魏子之举也,以为义曰:“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又闻其命贾辛也,以为忠,宜其长有后於晋乎。”
仲尼即孔仲尼也;魏子是孔仲尼对我六世祖魏舒公的敬称,春秋战国时期,对有学问的人敬称某子,如孔子,墨子,孙子等等。
上述记载说明孔仲尼与我六世祖魏舒为同时代人。
孔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而我魏姓始祖毕万公受封于魏是晋献公十六年即公元前660年,如三十岁受封于魏则毕万公诞生应是公元前690年,我魏姓始祖毕万比孔仲尼还早五代约一百三十九年。
魏姓诞生应为晋献公十六年
魏姓诞生何时?有两种观点,一为晋献公十六年,二为秦代。
持秦代观点的依据是秦兼并魏国,灭魏假一族,后旁系子孙奔巨鹿,于后以魏国为姓。
秦代以前有无魏姓,答案是肯定的,现举一二例为证。
大名鼎鼎的信陵君,秦以后的史家均称魏无忌,未见毕无忌,王无忌的记载,这是其一;其二,本文前面提到的孔子称我六世祖魏舒公为魏子,治学严谨的孔子是不会将姓氏弄错的。
晋献公时,原属晋国的三个小国霍、耿、魏叛乱,毕万公带兵平息了叛乱,鉴于万公功勋卓著,晋献公将魏地封与他,时值晋献公十六年即公元前661年,万公一生二姓,晋献公十六年前姓毕,其后姓魏,在周代,以封地为姓司空见惯,如我毕姓始祖毕公高原姓姬,其兄周武王封毕地与他就改姓毕了。
毕万公改姓魏后曰魏万,晋国当时有一个专司预测的官员卜偃对魏万二字进行了折字曰:万,满数也,魏大名也。
便是明证。
晋献公十六年笔者推算岁次为庚申,距今已2666年矣
致敬魏至公老先生
本文2023-11-28 11:01:5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71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