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的其他相关
家族网是一个以家族文化为基础,集博客空间、家族树、资讯、文化交流、家族寻根指引、百科等服务和功能于一体的开放互动社区。
家族网一方面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提供了快捷便利的网络服务,同时也是一个极具亲和力的交友平台,素不相识的人可以在家族树中找到许多交叉点,还可以通过家族、群组、活动,建立联系,使亲朋好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家族网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家族树:是集成家族树、家族百科、日志、相册、日历、活动、群组等多种应用的互动平台。用户可以建立家谱、管理家谱、记录生活、分享乐趣、发起活动、交流家族文化、寻根等操作。
发现中国:是一个以中国人文历史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资讯频道,以城市为单位,对每一个城市的人文深度挖掘,发现城市文化,汇聚中国文化,弘扬中华文明。
民族文化:是对中国56个民族的发展、文化、风情、习俗等进行研究。以此来增加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团结,增加中华儿女的凝聚力和团结互助意识。 台湾孔子后裔到曲阜寻根:两岸孔家终于统一
2010年3月20日,台北孔庙举行春季祭孔典礼,2000多名台湾各地民众和来自大陆及海外的宾客聚集一堂,共同敬奉中华民族的至圣先师孔子。据介绍,祭孔始于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最初每年仅秋季一次,至东汉实行春秋两祭。台北孔庙除了每年秋季祭孔外,从2008年起推行“春日祭孔 跃动儒风”的释奠古礼。
孔子家谱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从大陆迁至台湾的孔子后裔可追溯到清朝康乾年间,早前这些后裔仅被记录在各支系族谱中,从未被录入过总谱,聚集屏东的一支是人数最多的大家族。搜寻两三百年来散居台湾各地的孔氏子孙并非易事。2005年,孔祥祺接任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台湾分会会长,正式启动了被形容为“大海捞针”的寻人之路。年过八旬的他在台湾《联合报》《中国时报》等报纸上刊登广告“寻孔”,并发动了“网络搜索”。
两岸的孔姓接续上后,很快彼此之间的走动就热络起来。2006年9月28日孔子诞辰,孔子第77代孙、曲阜文物局局长孔德平在凌晨赶到台北,参加了孔庙的孔子祭祀大典,并代表曲阜祖庙向台北孔庙赠送了6件祭孔祭器。
从这一天起,两岸孔庙正式呼应共同祭孔,两岸同根一脉。 1989年——
4月,世界许氏宗亲会秘书长、台北许氏宗亲会会长许江富先生率领许氏祭祖团一行10人到许昌祭祖。
5月,台湾詹氏宗亲会代表团一行10人到固始寻根祭祖。
1990年——
4月,台湾叶氏宗亲祭祖团一行103人和侨港叶南阳堂宗亲会一行6人到叶县祭祖。
10月,泰籍华人谢其昌联络美国、菲律宾等10多个国家的谢氏后裔120多人到唐河县,确认自己撰写的《谢氏族谱》原证无误后,捐资50万元,筹建“客家谢氏活动中心”。
1991年——
4月,台湾著名叶姓族史研究专家叶经华先生到叶县采访,将他30多年来收集叶公沈诸梁和叶姓族人的史料,用心血编著了一部叶姓族史《叶氏之根》,在台湾和东南亚被公认为是研究叶姓历史的权威书。
5月4日,台湾钟氏宗亲会一行48人到长葛寻根祭祖。
7月,香港叶氏宗亲会一行4人到叶县祭祖。
10月13日至15日,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爱尔兰、意大利8个国家,张、傅、邓、钟、曾、李、天、彭、叶、蔡、刘、谢、陈、邱、魏、黄、荷、万等19姓245名客家人组成的全欧客属崇正总会“寻根祭祖暨商业考察团”到郑州、洛阳祭祖、访问。
11月,台湾资生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丁贵先生率领“郑氏宗亲会”一行23人到荥阳寻根祭祖。
1992年——
4月,台湾范氏宗亲会一行2人到伊川寻根。
5月,香港郑氏宗亲会一行30人到荥阳寻根。
4月、5月、7月,新加坡林氏宗亲100多人到卫辉比干庙(墓)祭祖。
7月1日,泰国林氏宗亲总会一行3人,到卫辉市比干庙(墓)谒祖。
8月,新加坡邱(丘)氏工会一行24人到商丘寻根。
12月7日至9日,来自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美国和台湾、香港、澳门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郑氏宗亲到荥阳参加世界郑氏宗亲92祭祖活动。
9月,香港尹氏宗亲团一行10人到商丘寻根。
9月7日,泰国林氏宗亲总会谒祖旅游团一行68人,到卫辉比干庙(墓)祭祖。
1993年——
1月,台湾柯蔡宗亲会一行10人到上蔡祭祖。
5月23日至25日,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泰国、新加坡和台湾、香港、澳门的林氏后裔527人到卫辉市参加“中国卫辉市比干诞辰3085周年纪念会”。这是河南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9月23日,台湾世界谢氏宗亲会一行40人到太康祭祖。
10月,台湾严厉敕建礁溪协天庙朝圣谒祖团一行218人到洛阳关林祭关公。
11月,台湾钟氏宗亲会一行31人到长葛县增福庙乡孟庄村钟繇墓前,拜谒祖先。
1994年——
3月31日至4日,台湾《桃园观光》杂志社长宋安业一行7人到新郑轩辕黄帝故里拜祖。
6月28日至29日,韩国南(金)氏家族寻根团一行17人到汝南寻根。
8月22日至29日,台湾全球董杨氏宗亲总会一行70多人在开封、灵宝举行了纪念西夫子、东汉太尉杨震逝世1870周年暨弘农杨氏故郡寻根访祖活动。
1995年——
4月25日,菲律宾江夏黄氏宗亲团一行34人到潢川县寻根祭祖。
7月7日,韩国温阳方氏中央花树会一行7人到禹州市方岗寻根访祖。
10月16日至18日,20多名台湾同胞到商丘县参加中国宋氏研究会并祭祖。
10月23日至29日,新加坡六桂堂一行10人访问河南禹州市和正阳县。
1996年——
4月3日至8日,新加坡蔡氏公会代表团一行31人到上蔡访问。
4月9日,马来西亚《光华日报》社董事经理温子开、著名华人作家任雨农到新郑轩辕黄帝故里拜祖。
4月14日至18日,泰国、日本和福建68位客家乡亲组成的世界客家文化寻根团到郑州、洛阳、开封、新郑、登封举行“96海外客属社团中原文化寻根活动”。
4月18日至24日,新加坡南洋黄氏联谊总会寻根垦亲代表团一行33人到潢川举行寻根祭祖活动。
4月19日至23日,泰国陈氏宗亲会一行52人到淮阳县陈胡公祠寻根谒祖。
5月5日,息县赖氏文化研究会举行了“纪念叔颖公受封立国(赖国赖姓所在地)3118周年大会”。
5月11日至13日,马来西亚温辉父子有限公司董事经理温添贵到温县寻根。
5月20日,韩国、新加坡、泰国等林氏代表一行51人到卫辉市比干庙(墓)祭祖。
5月27日至31日,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文化寻根访问团一行162人到新郑轩辕黄帝故里和郑州黄河游览区分别举行祭拜黄帝和黄河的活动。
1997年——
4月20日至4月27日,香港、澳门、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赖族宗亲会一行96人来信阳息县参加“纪念赖氏始祖叔颖公受封立国3119周年暨赖罗付谒祖大典”,并到郑州、开封、洛阳及新郑轩辕黄帝故里观光朝圣。
1998年——
4月26日到4月30日,由泰国林氏宗亲总会林胜隆先生率领的林氏宗亲谒祖团一行47人到郑州、新乡及卫辉比干墓祭祀林姓始祖比干。
1999年——
9月26日至9月29日,来自马来西亚新山客家公会的“马来西亚客家文化寻根团”一行128人在拿督萧光麟博士的率领下再次朝圣中原,在新郑轩辕黄帝故里、新密黄帝宫、山西洪洞大槐树拜谒祖先。
2000年——
4月2日,来自美国、澳洲、泰国、俄罗斯、意大利、日本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的200多名华人、华侨会聚于河南省新郑市,在黄帝故里举行了盛大的寻根祭祖仪式。
寻根祭祖成员分地域向轩辕黄帝敬献花篮,并把杯中的美酒洒向祭坛周围。新郑市市长张春香主持了这次寻根祭祖活动,定居美国的陈香梅为纪念碑题字。
5月,河南省客家联谊会组织“遥远的中原,我们的家”中原世纪大寻根活动,来自
6个国家和地区的68名客家代表来到河南。
2001年——
11月30日-12月5日,泰国旅游协会代表团中原考察。
2002年——
4月14日-19日,“2002海外客属社团中原寻根赏花之旅”活动。
5月18日-24日, “2002全球杨氏中原寻根暨工商考察之旅—纪念伯侨公封杨受姓2680周年大典”活动。
9月13日-16日,马来西亚甲必丹邓福恩会长等赴南阳邓州参加“邓国候吾离陵第一期程竣工典礼活动”。
10月29日-11月1日,“2002牛姓中原寻根暨工商考察之旅”。
12月18日-22日,“2002全球郑氏中原大寻根暨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40周年大会”活动。
2003年——
10月26日—28日,“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成功召开。
2004年——
4月6日-15日,叶氏中原寻根。
4月8日-12日,2004海外客属中原寻根赏花之旅。
5月18日-23日,2004年全球杨氏中原大寻根暨纪念弘农郡杨震公逝世1880周年。
5月21日-26日,纪念比干公诞辰3096周年。
5月26日-29日,世界刘氏第四届(寻根)联谊大会将在河南鲁山举行。
6月18日-23日,2004年全球李氏中原大寻根暨纪念李氏得姓3101周年。
10月29日-31日,“中国荥阳首届郑氏文化节暨纪念郑桓公受封立国2810周年”。
11月18日,黄氏中原寻根。
2005年——
3月26日-27日,“2005年世界韩氏祭祖(寻根)大会”在一代文豪韩愈的故里——河南省孟州市隆重举行。
4月8日-12日,2004海外客属中原寻根赏花之旅。
4月27日-30日,“世界张氏总会第二届恳亲大会”。
6月15日-20日,来自泰国、韩国、台湾及国内部分地区的方雷邝后裔280多人起聚在河南省禹州市,举行了盛大的“国际禹州方山溯源恳亲大会”
9月22日-26日,“全球董杨童宗亲第十届恳亲大会”成功召开。
10月16日-18日,世界朱氏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10月16日-18日,“第二届世界温氏宗亲文化交流大会暨首届世界温氏祖地恳亲大会”在太极故里焦作温县召开。
10月18日,全球朱氏后裔纪念朱熹诞辰。
11月1日,世界宋氏宗亲第一届恳亲会。
11月10日-11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政协河南省委主办,周口市政府和鹿邑县政府承办的《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在老子的故里周口鹿邑如期召开。
11月11日,首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许氏宗亲座谈会召开。
排名前一百和分布统计
01王:总人口9520万,占全国717%。河南为王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山东、河北。
中华王氏网 全球王氏网 马来西亚王氏宗亲总会 湘鄂王氏宗亲网 华夏王氏网
02李:总人口9340万,占全国7%,河南为李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山东、河北。
李氏网 世界李氏宗亲总会 李氏族谱网 李氏宗亲网 高明李氏宗亲会
03张:总人口8960万,占全国674%。河南为张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山东、河北。
世界张氏 张姓全球网 中华张氏网 华夏张氏统谱 肥东张氏宗亲网
04刘:总人口6770万,占全国51%。山东为刘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河南、河北。
世界刘氏 新加坡刘氏总会 汉家刘氏网 龙门刘氏网 刘氏宗亲网
05陈:总人口6130万,占全国461%。广东为陈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福建、四川。
世界陈氏大联盟总会 陈氏大宗祠 陈氏研究网 中华陈氏宗亲网 台湾陈氏宗亲会
06杨:总人口4270万,占全国322%。四川为杨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河南、云南。
世界杨氏联谊会 中华杨氏网 杨氏族谱 中华民族杨氏 杨氏宗亲论坛
07黄:总人口3260万,占全国245%。广东为黄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广西、四川。
黄族缙绅 黄氏宗亲网 浙南黄氏研究会 巴中黄氏网 客家黄氏网
08吴:总人口2680万,占全国2%。广东为吴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江苏、安徽。
吴氏网 吴姓之家 中华至德吴氏宗亲网 吴氏在线 广西吴氏网
09赵:总人口2670万,占全国2%。河南为赵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山东、河北。
中国赵氏家谱网 赵氏福泉堂 赵氏网 赵氏文化博览 安溪太湖赵氏家谱网
10周:总人口2520万,占全国19%。湖南为周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江苏、四川。
中华周氏联谊总会 中华周氏网 中华周氏湖北联谊会 周氏藤县网站
11徐:总人口1930万,占全国145%。江苏为徐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山东、浙江。
浙江徐氏网 徐氏宗亲网 皖西南徐氏宗亲网 深圳徐氏网
12孙:总人口1830万,占全国138%。山东为孙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河南、江苏。
世界孙氏联谊会 中华孙氏 中华牛山孙氏网 河南孙氏文化研究
13马:总人口1720万,占全国129%。河南为马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甘肃、山东。
世界马氏文化资料中心 马氏家族网 马来西亚马氏宗亲总会
14朱:总人口1700万,占全国128%。江苏为朱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安徽、河南。
朱氏家族网 朱氏宗亲网 观音堂朱氏家谱网 太湖朱氏网 无为朱氏宗亲网
15胡:总人口1550万,占全国116%。湖北为胡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湖南、四川。
中华胡氏联谊会 胡氏宗亲网 世界胡氏宗亲 安徽胡氏宗亲网 建潮胡氏网
16林:总人口1510万,占全国113%。广东为林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福建、台湾。
林氏宗亲网 世界林氏宗亲网 马来西亚林氏宗亲会总会 沅澧林氏宗亲网
新会林氏宗亲网 中国林氏宗亲网 林氏论坛
17郭:总人口1500万,占全国113%。河南为郭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河北、山东。
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 中华郭氏宗亲总会 郭氏网 冀鲁郭氏网 淮海郭氏网
世界郭氏宗亲总会 百奇郭氏回族宗亲网 山西郭氏文化研究会 郭氏秉诚宗谱网
18何:总人口1400万,占全国106%。四川为何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江西、浙江。
世界何氏网 中华何氏网 江苏何氏网 湖北何氏网 河南何氏网
19高:总人口1330万,占全国1%。山东为高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江苏、浙江。
天下高氏 高氏家谱网 高氏宗亲网 华夏高氏网 厦门高氏网
20罗:总人口1260万,占全国095%。四川为罗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广东、湖南。
罗氏通谱网 中华罗氏网 中华罗氏联谊网 罗氏家园 罗氏宗亲网
21郑:总人口1240万,占全国093%。广东为郑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福建、浙江。
世郑之窗 荥阳郑氏nbsp; 世界郑氏网 山西郑氏网 福建云霄郑氏网
22梁:总人口1130万,占全国085%。广东为梁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广西、河南。
中华梁氏网 阳江梁氏宗亲网 中华林氏文化研究 南洋梁氏公会
23谢:总人口1010万,占全国076%。广东为谢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湖南、四川。
中华谢氏网 岭南谢氏网 谢氏宗亲网 川渝谢氏网 化州谢氏网
24宋:总人口932万,占全国07%。山东为宋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河北。
宋氏家族网 宝庆宋氏网 宋氏寻根网 中国琅琊(临沂)宋氏文化网
25唐:总人口917万,占全国069%。四川为唐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湖南、广西。
唐氏宗族 中华唐氏网 唐氏家园/span> 漳州唐氏宗亲网
26许:总人口881万,占全国066%。广东为许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江苏、安徽。
许氏宗亲网 庐江戴桥许氏宗亲网 许氏宗亲会 中华许氏网 世界许氏宗亲总会
27邓:总人口821万,占全国062%。广东为邓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四川、湖南。
香港邓氏宗亲会 宣汉县邓氏宗亲网 邓氏宗亲网 中华邓氏家族网 华夏邓氏宗亲网
28冯:总人口818万,占全国062%。广东为冯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四川。
香港冯氏宗亲会 中国冯氏宗亲网 中华冯氏网 冯氏论坛
29韩:总人口815万,占全国061%。河南为韩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东、河北。
应城韩氏宗亲网 安阳韩氏宗亲网 华夏韩氏 世界韩氏宗亲联合总会
30曹:总人口791万,占全国06%。河南为曹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江苏、山东。
江阴曹氏网 曹氏家谱文化网 曹氏家谱查询网
31曾:总人口772万,占全国058%。湖南为曾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广东、四川。
曾氏宗亲网 曾氏网 广西曾氏宗亲网 曾氏宗亲论坛
32彭:总人口766万,占全国058%。湖南为彭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四川、湖北。
陕西彭祖文化网 大别山彭氏宗亲会 彭祖文化网 世界彭氏 彭氏文化网
33萧:总人口739万,占全国056%。湖南为萧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四川、江西。
萧氏宗亲网 萧氏档案馆 漳州萧氏网 德化萧氏宗亲联谊会 江苏盐城萧氏宗亲会
34蔡:总人口701万,占全国053%。广东为蔡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台湾、福建。
世界蔡氏宗亲总会 蔡氏宗亲网 蔡氏宗祠 桃园蔡氏宗亲网
35潘:总人口687万,占全国052%。安徽为潘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广东、广西。
潘氏宗亲网 潘氏族谱网 中华潘氏宗亲网 潘氏宗亲网 粤西潘氏宗亲网
36田:总人口685万,占全国052%。河南为田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东、河北。
田氏家谱网 华夏田氏网 华夏田氏论坛
37董:总人口677万,占全国051%。山东为董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河北。
董氏宗亲网 陇西董氏网 南雄珠玑巷后裔董氏网
38袁:总人口667万,占全国05%。四川为袁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江苏。
宁波西袁氏联谊会 袁氏论坛 袁氏家谱网 袁氏研究网
39于:总人口642万,占全国048%。山东为于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辽宁、黑龙江。
于氏宗亲网 于氏天空网
40余:总人口633万,占全国048%。湖北为余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四川、江西。
余氏网 余氏家族 余氏门户 余氏宗亲 余氏普庵网 中华铁改余氏网
41叶:总人口632万,占全国048%。广东为叶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浙江、福建。
叶氏宗亲网
42蒋:总人口632万,占全国048%。四川为蒋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湖南、江苏。
蒋氏文化网 中华蒋氏宗亲网 一梅堂蒋氏网 中华武岭蒋氏宗谱网
43杜:总人口619万,占全国047%。河南为杜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东、四川。
杜氏宗亲会 杜氏族谱
44苏:总人口606万,占全国046%。广东为苏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广西、河南。
永春苏氏宗亲会 苏氏宗亲网 广西苏氏宗亲会
45魏:总人口603万,占全国045%。河南为魏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东、四川。
世界魏氏宗亲网 中华魏氏网 河南魏氏宗亲网 兰州魏氏网
46程:总人口601万,占全国045%。安徽为程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湖北。
程氏家谱网 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 山东程氏宗亲网 新安程氏文化网
程氏家谱网 世界程氏联谊会专题网 江西程氏联谊会
47吕:总人口596万,占全国045%。山东为吕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河北。
吕氏家谱网 新加坡吕氏公会
48丁:总人口576万,占全国043%。江苏为丁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安徽。
大连丁氏宗亲网 中华丁氏
49沈:总人口550万,占全国041%。江苏为沈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浙江、上海。
沈氏宗亲网 沈氏家谱网 师桥沈氏宗亲
50任:总人口547万,占全国041%。河南为任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东、河北。
全球任氏宗亲网 中原任氏宗亲网 炎黄任氏 宜兴市筱里任氏宗亲网
51姚:总人口538万,占全国04%。浙江为姚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江苏、广东。
姚氏宗亲网 姚氏宗亲家园
52卢:总人口536万,占全国04%。广东为卢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广西、河南。
中华卢氏网
53傅:总人口536万,占全国04%。河南为傅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东、四川。
傅氏宗亲网 江西傅氏宗亲网 安徽傅氏网 中华傅圣网 醴陵傅氏宗亲联谊会
54钟:总人口533万,占全国04%。广东为钟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江西、四川。
钟氏宗亲网 安徽钟氏宗亲会
55姜:总人口523万,占全国039%。山东为姜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辽宁、黑龙江。
姜氏族谱网 中国姜氏宗亲会
56崔:总人口509万,占全国038%。山东为崔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河北。
崔氏家园网 中华崔氏网
57谭:总人口499万,占全国038%。湖南为谭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广东、重庆。
台山谭氏宗亲网
58廖:总人口487万,占全国037%。广东为廖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四川、广西。
世界廖氏宗亲网 巴蜀廖氏宗亲网 廖氏宗亲论坛 珠岩廖氏宗亲网
59范:总人口485万,占全国036%。河南为范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东、四川。
范氏宗亲网 范氏家谱网 范氏宗亲
60汪:总人口483万,占全国036%。安徽为汪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湖北、江西。
汪氏宗亲联谊会 汪氏宗亲网
61陆:总人口480万,占全国036%。广西为陆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江苏、上海。
陆氏联盟 陆氏家园
62金:总人口467万,占全国035%。浙江为金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江苏、吉林。
中华金氏宗亲联谊会 炎黄金氏文化网 金氏网 中国金氏宗亲网 少昊金氏宗亲网
63石:总人口455万,占全国034%。河南为石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北、贵州。
天下石氏论坛 天下石姓网
64戴:总人口449万,占全国034%。江苏为戴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四川、湖南。
中华戴氏论坛 老戴家 广西戴氏宗亲网
65贾:总人口439万,占全国033%。河南为贾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北、山东。
贾氏宗源吧
66韦:总人口430万,占全国032%。广西为韦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贵州、广东。
韦氏宗亲网
67夏:总人口426万,占全国032%。江苏为夏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安徽、湖北。
潜川夏氏宗亲网
68邱:总人口423万,占全国032%。广东为邱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江西、台湾。
中华邱氏网 仙游邱氏宗亲网
69方:总人口413万,占全国031%。安徽为方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浙江、湖北。
华夏方氏网 方氏网 中华方氏文化网
70侯:总人口401万,占全国03%。河南为侯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东、河北。
中华侯氏联谊网 侯氏在线网 侯氏宗谱网
71邹:总人口394万,占全国03%。江西为邹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湖南、四川。
邹氏宗亲网论坛
72熊:总人口384万,占全国029%。江西为熊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湖北、四川。
熊氏宗亲网 熊氏宗族网
73孟:总人口383万,占全国029%。山东为孟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河北。
中华孟氏宗亲网 徐州孟氏宗亲网 中华吉林孟氏宗亲会
74秦:总人口379万,占全国029%。河南为秦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东、江苏。
秦氏联谊会
75白:总人口374万,占全国028%。河北为白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陕西。
中华白氏网 世界白氏宗亲网 新加坡白氏公会
76江:总人口369万,占全国028%。广东为江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安徽、江西。
广东江氏网 江氏古国网 江氏源流网
77阎:总人口360万,占全国027%。河南为阎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北、山东。
中文百科在线
78薜:总人口347万,占全国026%。江苏为薜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山东。
薛氏家族网
79尹:总人口346万,占全国026%。湖南为尹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东、四川。
全球尹氏网
80段:总人口320万,占全国024%。河南为段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云南、湖南。
古藤段氏网 段氏宗亲网
81雷:总人口319万,占全国024%。四川为雷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湖南、湖北。
全球雷氏宗亲网 雷氏网 华夏龙氏网
82黎:总人口288万,占全国022%。广东为黎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广西、湖南。
黎氏联谊网 黎氏大家族
83史:总人口285万,占全国021%。河南为史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北、山东。
史氏春秋
84龙:总人口281万,占全国021%。湖南为龙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贵州、四川。
龙氏腾飞网 涟源龙氏人文网 龙氏家园网 华夏龙氏网
85陶:总人口274万,占全国021%。安徽为陶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江苏、云南。
中国皖西北陶氏家亲会 中华陶氏网 陶氏会馆 中华陶氏联谊总会
86贺:总人口274万,占全国021%。湖南为贺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陕西、河南。
中华贺氏网 贺氏家族
87顾:总人口272万,占全国021%。江苏为顾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上海、浙江。
中华顾氏网
88毛:总人口264万,占全国02%。浙江为毛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四川。
毛氏宗谱网 元庄毛氏家谱
89郝:总人口264万,占全国02%。河北为郝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山西、河南。
中华郝氏论坛
90龚:总人口264万,占全国02%。湖南为龚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湖北、四川。
龚氏宗亲网 中华龚氏联谊总会 龚氏网 龚氏商业网
91邵:总人口262万,占全国02%。山东为邵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江苏、浙江。
邵氏春秋 邵氏宗亲网 中华邵氏联谊会
92万:总人口254万,占全国019%。江西为万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湖北、四川。
世界万氏宗亲联谊会 中国万氏宗亲论坛 孝感万氏宗亲
93钱:总人口249万,占全国019%。江苏为钱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浙江、安徽。
长乐钱氏宗谱网 钱氏家族网
94严:总人口246万,占全国019%。江苏为严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四川、湖南。
漳州严氏宗亲网 广东紫金鹧鸪塘世系严氏族谱
95赖:总人口240万,占全国018%。广东为赖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江西、台湾。
赖氏宗亲网 赖氏大家园 世界赖氏网
96覃:总人口240万,占全国018%。广西为覃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湖南、湖北。
谭覃氏宗亲会 覃氏宗族网 中华覃氏网
97洪:总人口240万,占全国018%。台湾为洪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福建、广东。
洪氏宗亲网 洪氏网上家谱
98武:总人口239万,占全国018%。山西为武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北、河南。
武氏宗亲网
99莫:总人口233万,占全国018%。广西为莫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广东、湖南。
莫氏宗亲网 全球莫氏宗亲网 莫氏庄园陈列馆
100孔:总人口231万,占全国017%。山东为孔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河南、江苏。
孔氏宗亲网 孔氏南宗家庙
中华民族有着重视修姓氏宗谱、传播宗族文化的传统。一部宗谱往往蕴藏有大量的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等珍贵资料。和其他姓氏宗谱一样,何氏宗谱是传播何姓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记录着自古以来何氏家族的繁衍生息、悲欢聚散,祖祖辈辈感人至深的创业历程和拼搏奋斗的光辉业绩。古往今来,何氏涌现出数以万计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他们在不同时期、不同位置上,为捍卫国家、建设祖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史上姓氏家族修谱的目的有三:即巩固家族的团结、扩大家族的活动和维系家族的秩序。当今这个时代,也有不少姓氏重修族谱,但一个更为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弘扬先进的民族文化,从中吸取精华,把姓氏文化的精髓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宝库中去,与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使姓氏家族世世代代、子子孙孙从中受益,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中国封建社会注重门第尊卑,强调血缘关系。“官必有谱状,家必有世系,出者徵簿状以查官次,处者则考世系以辨本支”,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还设有专门管理谱状的谱局。上行下效,广修家乘谱牒一时蔚然成风,历隋唐以至宋代,修撰家乘谱牒的风气昌盛高涨,并且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文化传统,一直沿袭延续下来。
中国历史上的谱牒文献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但由于时代变迁,管理不善,自然灾害,匪祸战火的毁坏,现在能够看到的古代谱牒已经不多。
何氏视谱牒如生命,一向重视纂修家乘谱牒。何姓的家乘谱牒流传至今最早的也是汉代的《何氏家传》以及《庐江七贤传》,却也只是书目卷数而已。
宋代以后,修谱、续谱、合谱高潮迭起,加之印刷、造纸技术的进步,撰修族谱在寻常百姓中并不鲜见。明清至民国以后,越来越多的族谱被保留下来。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何姓族谱规模最大,体例相对完备的要数20世纪20年代修撰的《庐江郡何氏大同宗谱》了。其中记载了全国11个省市,152支何氏宗系的谱牒世系及相关内容。上海图书馆藏有135种何氏族谱。国家图书馆以及四川、河南、陕西的有关部门及个人也都收藏了不少何氏的谱牒文献。
《庐江郡何氏大同宗谱》认为,世界潮流趋于大同,政治之道在于民主立宪,而民主立宪注重地方自治;地方自治应该自“族治”开始,而族治首先要规修族谱。谱序称,何氏大同谱狭义言之是为了敬宗收族,广义论之则是为了合群进化,以期天下一统。这种修谱思想显然是受了清末君主立宪和民初世界大同思想的影响。
而1933年(民国十二年)何绍庄在《南海烟桥何氏家谱》序中说:谱系之重要在于社会道德不容滑坠。针对当时世风浅薄,人心不古的社会现实,恐年轻族人陷溺益深,将不知一家一族为何物,不知一己一身何所出。基于这样的思想基础,力倡修撰家族谱牒,教育青年,告知来者,以此来改造社会风气。这种思想及方法反映了何氏族人修撰族谱的思想观念受时代的影响。
家族文化蕴涵在家乘谱牒之中,何姓家族文化集中体现在“忠孝仁义”这个厚重的基础之上,但与他族相比,又有他自身的明显特征:①何氏具有历史复杂,分布广泛,流徙频繁的特点。②何氏的历史发展演变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征。③何氏历史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均是人才辈出,名人不断,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本族同时也得以巨大发展,根深蒂固、枝繁叶茂。④各支何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清光绪三年何咸定修《何氏家谱》,金陵何姓一支字行为:“礼义齐宗秩,诗书昌茂昆,芳名永远播,恭敬奕常新。”一九二一年何毓琪等修《何氏大同宗谱》,安徽庐江何姓一支字行辈份为:“允隆笃信修正果,瑞欣嘉宠敞祯休,恽督邵歆佟比敬,廷煌成宪宾洁宏,美沚钺时显循志,坚积亘昌永金钺,昭泰。”同谱另一支宗行为:“忠孝荣永文章庆。”维修字行辈份为:“祥令国锡泽树勋。”一九三四年何文绮修《何氏家谱》,广东南海何姓一支字行辈份为:“绪业荣宗祖,经纶耀国家。”
家乘谱牒作为何氏家族对族史的总结和未来的昭示,忠孝仁义的思想贯穿始终。何氏族人世世代代以此为目标,生生不息,孜孜不倦地追求它、实践它,并力图达到它的最高境界。有些家庭和族谱索性把修谱这件事情就当作了宣示、实践忠孝仁义思想的重要标志。如《青山里何氏家乘》认为,修谱是“仁人孝子所为,隐念于先代谱系,务必兢兢业业,五年一修,十年一纂也”。几乎所有的何氏族谱里都有要求族众贯彻践履忠孝仁义思想的具体规定。《何氏家乘》中《祖训》篇有“五不欺”之说:居家不欺亲,仕不欺君,仰不欺天,俯不欺人,幽不欺鬼神。并且谆谆告诫族人:“终身行之者,其在此乎!” “无一刻不殚其心力,无一处不竭其精诚”。《崧里何氏宗谱》在《传家训铭》里对族中男性作出了“五不容失一”的家规,首要一条是孝敬父母,纪念先人“不得有稍差”。《球山义门何氏宗谱》中有“百行孝为先”的说法。庐江堂《何氏族谱》规定了对“忤逆不孝”之子孙实行惩戒的条款:鸟尚反哺,羊犹跪乳,“对亲有岔戾之容,唐突之语,即为忤遂。该房长自应以家法责治。”诸如忠君爱国,敦亲睦族,扶危济困,体恤贫弱,关心孤寡等忠孝仁义思想都是何姓人的共识和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这些内容在何氏族谱中比比皆是。
何氏家乘谱牒记录着何氏族人发展、变化的家史和族史。“家乘”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家谱、家牒、族谱,即记录家族世系和事迹的书。它一般包括一个家族的起源、播迁事迹,即这个家族生息、繁衍、婚姻、仕宦、经济、文化、家训、族规等丰富的家族史内容。我国现在可知的最早的谱牒是《世本》,它记载了黄帝以来到春秋时列国诸侯大夫的氏姓、世系、都邑、制作等。此后又出现了《帝王谱》《氏族典》《志氏姓》等早期的谱牒。
今天我们知道的最早的何氏家乘谱牒就是《隋书经籍志》记载的 3卷本的《何氏家传》,其次还有原本2卷,唐代时仅存l卷的《庐江七贤传》,与《新唐书·艺文志》记载的2卷本的《何妥家传》。但这些家谱族牒今天我们已经很难一见。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何氏家谱,都是隋唐以后修撰的,其中尤以清朝与民国时期的最多。目前所知,国内外尚有收存的何氏清朝与民国时期的族谱大约183种。
各地何氏修撰家谱的情况也比较普遍。广东比较早期修纂家谱的例子是番禺沙湾何氏。沙湾何氏在明清时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著名大族。该族在沙湾定居下来的开基祖是后来被列为四世祖的何人鉴,何人鉴定居在沙湾之后到第五代,出了一位何子海,在明王朝首次开科取士就考上了进士,他在元末开始建立家庙形式的祠堂。后来他编了一本《谱图》,其序文曰:
余观诗礼之家,文献之后,莫不有族谱存焉。然或舍其祖而宗人之祖,或求其前代名贤以祖者,皆妄也。吾家自府判公积德百余年,迨于中叶,诸孙数十人,诗礼士宦,他族莫及焉……今祠宇荒基,祭祀缺典,未知振作而光大者谁欤。凡我子孙,观是图者,各宜勉之。
从这段话看,当时已经有一些士大夫家族编了族谱,但附会前代名贤的风气已经出现。作为士大夫的何子海,当然要表现出自己不肖于这种行为,所以从他的话的意思看来,他编的《谱图》似乎只是从定居沙湾的何人鉴开始。从他说法,参以前引陈白沙的几篇谱序,我们可以推想,象沙湾何族这样的“诗礼之家”,或者象新会汤氏这样的望族着姓,都是明代前中期才开始编撰族谱,而此前很可能并没有文字家谱。他们在明代开始编撰家谱的时候,一般只能往前追溯几代人,而这种追溯的根据,很可能是当时他们家族内部口头传承的世系记忆。
口头传授家谱比较典型的是何真。据载,何真是元末广东地方豪强,在归化明王朝后,何真口述了一份《何氏家记》,后来由其子辑录下来。这份《家记》一开头数出了何真以上五代的居址和葬所,而对更远代的祖先则附会到广东南雄的一座何将军庙,称其为“鼻祖”。《何氏家记》中有关其先世的记载就很可能是把原来的口传记录下来的,因为文字较长,我们只摘引最简单的几句:
祖因宋南渡,旅游羊城,抵东莞,初居邑西附郭栅口,生高祖。始祖葬邑南岳庙前,巽向之原。高祖娶茶园横岗袁氏,生曾祖发藻,家道昌,创土名员头山、石壁头、周塘等宅场,筑居员头山,招佃张、游、吴、黎、陈、魏、黄、叶等姓旁居……高祖母袁氏……曾祖先娶邵氏,贤而无子,复娶庶曾祖母邝、江、唐三氏,生祖父兄弟七人……
从当时何真经营宗族建设的情况看,在这之前,他似乎没有成文的家谱,所以,我们可以相信这部《家记》关于世系的记录是以原来口述的系谱为依据辑录而成的。这种关于祖先家世的叙述方式,比较接近口头流传的样貌。但很显然,在记录的时候,这种依赖口头流传记忆的系谱,一般只能讲述几代祖先的系谱关系,更早的祖先谱系关系,往往是不清楚的。事实上,用这种叙述的方法记忆下来的世系,也很难记忆太多的世代,但与明清时期的族谱相比,最明显的差别是很难覆盖同一始祖下面所有房支的世系,所以一般只是对直系祖先的记述,而不是一种能起到“收族”作用的族谱。
1 姜维及其祖先
姜维是蜀汉时期的一位重要将领,被誉为“神威将军”。那么,他是否是姜子牙的后代呢?姜子牙是商朝末年的一位明教之人,也是周朝开国功臣,由于其被封在太原,故也称太公望。据历史记载,姜子牙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姜太公、姜子牙、姜子明,他们的后代多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人物。
2 姜维与姜子牙的关系
虽然姜维的确姓姜,但是并没有记录其具体的祖先是哪一个姜氏的后代。同时,历史上也没有关于姜维与姜子牙直接的血缘关系的确凿证据。姜维虽是姓姜,但并不意味着他是姜子牙的后代,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很多人都姓姜,姓氏并不能说明祖先的血缘关系。
3 氏族与世系的区别
中国传统的家谱文化,既注重名族,又注重世系。族则是更大的群体,世则是更小的群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姓为师就是依据姓氏划分的家族群体,又叫做“大姓”,由于其数量庞大,故多数情况下,同姓之间的亲缘关系比较疏远,除非有特别的渊源。而世则是指以某一个祖先为始祖的家族的后裔,其数量相对较小。因此,虽然姜维的确姓姜,但也未必与姜子牙有血缘关系。
4 姜氏家族的历史沿革
姜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名的大姓之一,按照世系推究,姜氏家族中的一些人并不一定是姜子牙的后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姜氏家族的一些人确实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人物。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名将姜子牙、战国时期的齐国政治家姜太公、西汉名将姜嫄等等,都是姜氏家族中的代表人物。
5 姜维的家族背景
虽然姜维并不一定与姜子牙有血缘关系,但是他的确出自一个知识、文化水平较高的家庭。姜维的父亲姜冏曾为汉中郡治吏,传闻他曾劝阻刘备不要发兵南征,而是南渡长江,如此,则可说姜维的家庭对于刘备的事业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这也是姜维能够成为刘备重要将领的一个原因。
6 历史上著名的姓氏家族
中国历史上,有诸多重要的姓氏家族存在。除了姜氏家族外,还有诸葛氏、司马氏、李氏、王氏、张氏、陈氏、黄氏、韩氏、刘氏、赵氏等等。这些姓氏都有自己的历史渊源和传统文化,其中的一些人物更是闻名于世,成为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7 总结
虽然姜维姓姜,但并不能证明他是姜子牙的后代。事实上,姓氏并不能完全说明亲缘关系,而在家族文化中,家谱世系更为重要。不过,姜维来自一个渊源丰厚、文化水平较高的家族,这为他成为一名优秀的将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到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重要性,它是中国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字辈排序:陕西神木、秦川、山西罗峪口马氏一支字辈:“茂兆世学子惠明义福照光荣”。
陕西陕南马氏一支字辈:“文成登元良玉启英进昌忠孝全富贵永远正朝堂”。陕西榆林马氏一支字辈:“金文玉丕振图志川建邦”。陕西扶风马氏一支字辈:“承斯龙天子单铭德步廷腾世学文正国兴邦永绍汉应汝先君定登云”。陕西马德昭后裔马氏一支字辈:“乾德秉天勋泽永传”。陕西榆林马氏一支字辈:有,金,战,登,如,会,凤,鸣,祖,贤,高。
云南华宁回族马氏一支字辈:“文春安甲家有本元国中远正四德维新”。云南昭通马氏一支字辈:“福寿永远康忠孝传家信诗书衍泽长”。云南鲁甸回族马氏一支字辈:“贤正义之春荣阳龙明兴毓林广西成刚永长洪真”。云南马氏一支字辈:“明才贤永关”。云南马氏一支字辈:“恩清家普昌礼义”。云南东川马氏一支字辈:国正天兴顺,官清明自安,贤得福利少,子孝父恩宽。
资料已毁,口传祖籍,南京应天府高石砍柳树湾。
山东济宁马氏一支字辈:“兴骏瑞照玉”。山东阳谷马氏一支字辈:“永云月世德文修继志成保守广进化作述维令名光耀功安顺忠孝吉庆祥诗书长久续兴业代相传”。
扩展资料:
宗族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大特征,家谱则是宗族文化的重要体现。
一部优秀的家谱,记录着一个家族的发源、发展及流布的历史。
马氏家谱,正是一部部马姓家族的发展史,是一部部维系马姓家族的圣物。
马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赵奢得姓始祖,邯郸即是中华马姓的祖源地,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
扶风郡为主要郡望,铜柱堂为主要堂号。
主要分布宁夏大部、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3年,马姓人口为1198万人,占中国总人口106%,排名
第17位。
赵奢即为中华马氏的始祖,邯郸即是中华马姓的祖源地。
因赵奢死后葬于今天邯郸县三陵乡的紫山,因此紫山又称马服山,是世界马姓祖山。
在远古的舜帝时代,东夷部落首领伯益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姓为嬴姓,伯益的后代造父被周穆王封在赵城。
战国初期,赵衰子联合魏氏、韩氏瓜分晋国后,建立了赵国。
当时,赵国公子赵奢能文能武,以善于用兵而著称。
赵文王二十九年,赵奢奉命抗击秦军的进攻而大获全胜,因战功卓著被赵惠文王封在马服,称为马服君,他死后便葬在封邑。
他的子孙最初以“马服”为其姓氏,后去掉“服”字,称为马姓。
赵奢从而就成了马姓的得姓始祖。家谱体例: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和苏洵都倡修族家乘,他们不仅亲自编写了本姓的族谱,且提出了编写族谱的体例和方法,并逐成为后世修谱的规范。
马氏家谱于欧、苏体皆有所采,或者干脆将两种融合。
如暨阳扶风马氏宗谱》采用苏洵“谱法”,“凡子而后得为谱,为谱者皆存其高祖,而迁高祖之父”,用“小宗之法”,即只记五。
《锡山马氏统谱》则采用欧阳修“谱法”,而自可见之世,印为高祖,下至五世玄孙别自为世”。
原则上是以远近、亲疏为别,乙远者、疏者略之,近者、亲者详之”。
马氏家谱采用欧、苏两种谱法,但不是单的模仿、套用,而是结合马姓的家规、族等具体情况而有所变通,这就形成了独特马姓家谱编写凡例。
如《暨阳扶风马氏宗凡例》有20条,其一说:“系图为谱之纲,传为谱之目。
凡有官爵者,制诰敕论等文当备载于谱首,无官爵者,生配、死葬、序赞、传文亦宜附载于后,俾后之子孙得有所观法而兴起焉。
”其四说:“总图五世一提者,仿苏老泉遗式;盖取五世,外亲尽之义也。
”其五说:“各派复为旋图,以引其传者,盖取曾南丰式,为分别小宗之义,明亲疏也。
”对于哪些族人不能入谱,马氏家谱一般都有明确规定,这通常与其家规、家法密切相关。
如《暨阳扶风马氏宗谱凡例》规定:“子孙为僧道者,不列行
第,不登图叙,以其外宗族,而趋异端也。
”“子孙有过恶、训诫不悛者,会众声罪,谱削其名,以其玷宗祖也;如能改进,则复之。
”“同族结婚,即同族同谱者,风化攸关,应禁入谱。
”“某子配合某氏,已经结婚者,倘某子亡故,某氏转配族人,则不论尊卑、适合与否,一概不得入谱。
”不得入家谱,也就相当于赶出族门,这对于重根崇源的中国人来说,是莫大的耻辱与惩罚。
马家家法之严,由此亦可见一斑。
姓马的辈分有:登、逢、众、朝、国,龙、王、光、开、得,德、廷、祚、万、中,世、代、大、清、农,应、启、新、明、社,如、成、学、正、宗等。
马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赵国宗室赵奢为马氏得姓始祖,因其封地封在马服,人称马服君,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氏,后又改为单姓“马”。
邯郸即是中华马姓的祖源地,风郡为主要郡望,铜柱堂为主要堂号。
由此看来,马姓先祖是2000多年战国赵国马服君赵奢,所以,赵奢为后世汉族马氏的始祖。
马氏家族谱字辈马氏家族的辈份排行:登、逢、众、朝、国,龙、王、光、开、得,德、廷、祚、万、中,世、代、大、清、农,应、启、新、明、社,如、成、学、正、宗等
没有,有外戚,例如东汉末年皇帝的舅舅何进。
何姓的家乘谱牒流传至今最早的也是汉代的《何氏家传》以及《庐江七贤传》,却也只是书目卷数而已。
宋代以后,宗族家庭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修谱、续谱,合谱高潮一浪推过一浪,加之印刷技术、造纸技术的进步,撰修族谱在寻常百姓中已不少见。尤其是明清直到民国,越来越多的族谱被保留下来。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何姓族谱规模最大,体例相对完备的要数20世纪20年代修撰的《庐江郡何氏大同宗谱》了。其中记载了全国11个省市,152支何氏宗系的谱牒世系及相关内容。上海图书馆藏有135种何氏族谱。国家图书馆以及四川、河南、陕西的有关部门及个人也都收藏了不少何姓的谱牒文献。
家乘谱牒是一个姓族根之所系、情之所系,无数的族中先贤,在族谱文献里可以生动形象地鲜活起来,他们可以先知生者来者自己族姓的来龙去脉,过去现在和未来。像所有的姓族一样,何姓族人也无不把修撰家乘谱牒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无不把家谱文献看得比生命还都重要。
魏晋以来特别是宋明以后,何姓人特别关注族谱的修撰工作,续族谱明世系往往成为几代人薪火相传的事业。
寻根敬祖,修撰谱牒又往往成为何姓人生命纫性,人生动力之所在。早在明清时代飘泊海外的何姓先人就不惧路途的遥远艰险,回到故乡抄写族谱,捧回祖先神位,设坛奉礼,以厝置他的漂荡无依的心灵。
因此,何姓人对待族谱的心态表现是极强的内向性和保守性,他们的族谱,一般情况是不向外人宣示的。
尊崇敬祖,敦亲睦族,扬善劝恶,光大门庭是撰修族谱的基本目的和一贯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近代西学东渐的新风吹来,何姓在修谱缘起,目的任务等方面在思想观念上也不断发生变化。撰修于20世纪30年代的浙江奉化《计然村何氏谱》,修撰者的目光与古代相比,已远不是一家一族的“门户之见”,是谱在《何氏源流考》中开宗明义地说道:“古时吹律定姓,凡数千年来庚续演进于世宙者,皆黄帝子孙”。他们没有把本姓的族众划定在自家的圈子之中,而是以高远的眼光,博大的胸怀把何氏家族从传统的束缚局限中解脱出来,融人炎黄华夏的历史长河之中,与时俱进,与国家民族共荣辱。
《庐江郡何氏大同宗谱》认为当时,世界潮流趋于大同,政治之道在于民主立宪,而民主立宪注重地方自治;地方自治应该自“族治”开始,而族治首先要规修族谱。谱序称,何氏大同谱狭义言之是为了敬宗收族,广义论之则是为了合群进化,以期天下一统。这种修谱思想显然是受了清末君主立宪和民初世界大同思想的影响,客观与否,毕竟是历史的发展进步。
而1933年(民国十二年)何绍庄在《南海烟桥何氏家谱》序中说:谱系之重要在于社会道德不容滑坠。针对当时世风浅薄,人心不古的社会现实,恐年轻族人陷溺益深,将不知一家一族为何物,不知一己一身何所出。基于这样的思想基础,力倡修撰家族谱牒,教育青年,告知来者,以此来改造社会风气。这种思想及方法是否符合社会发展之需要暂且不论,但至少说明,何氏族人修撰族谱的思想观念受时代的影响在发生着变化。
家族文化蕴涵在家乘谱牒之中,何姓家族文化集中体现在“忠孝仁义”这个厚重的基础之上,但与他族相比,又有他自身的明显特征
寻根的其他相关
本文2023-11-28 10:17:3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71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