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姓改吴姓,我现在住在湖南吉首,我看 我家族谱上写的是姬改吴姓氏,我爸说我们原来姓姬。
姬姓改吴姓,我也是住在湖南吉首的,我看 我家族谱上写的是姬改吴姓氏,我爸说我们原来姓姬的 ,是姬正国改姓为吴正国 其中有振武营 林木山 白果坪 、、、、、等是为 一宗 分两派其中就是 { 承、家、清、玉、庆、常、红 }与{文,明,显,耀,祖,宗,恩} 是同辈 以此类推 我是庆字辈,原籍是南京的, 有一部分是还姓姬在南京居住 还又一部分在怀化 姓苏 看家谱都知道了 长辈说的大致一样 说是打战输了一无所有 就这样取谐音 《吴和苏》的来源,不对的请全解
我祖也是麻城县孝感乡五里塘人氏入川,一世祖叫,王世雄,入川义订字派,世国在文子,正大兴启荣,永远家帮显,宗德耀光明,仁义为纪钢,孝弟眙流芳,先代惠泽长,厚道绍书香。入川在重庆铜梁,以有十四世。
两种可能性都有,一个可能是 (叶赫那拉 氏)。因5世祖 杨吉努 的名字而取单音姓杨。
再一个,可能是(倪玛察 氏),这个姓是满族大姓,也是取杨姓最多的。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小姓,例如(严齐里 氏)(雅那 氏)等
由于你家家谱遗失,失去了文献依据,所以目前我也只能这样帮你猜测了。
据《南海甘蕉蒲氏家谱》记载,南宋末年蒲甫山从广州迁至顺德县之蒲庐。三传至蒲胜,又迁往南海之西鸦。因无户籍,「托人檐宇,他族实逼」。后由于与杜胜宇有结兰之谊故,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再迁至甘蕉村。又传至第三代蒲观美时,尽管田地广僻,家室安居,但「仍挂籍于人,借户输税」。对未能注籍编图,焦虑万分。直至永乐22 年(1424年),才得以蒲镜兴开户于南海甘蕉籍,编为沙丸堡之十图十甲。自此时起,才感到「乡园已异旅居,井里益相守望」了。关于这一问题,可参阅科大卫〈明清珠江三角洲家族制度发展的初步研究〉(《清史研究通讯》第一期1988年1月)一文。 在回族官宦之家,也有记家谱的习俗。如《南海甘蕉蒲氏家谱》,初辑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清光绪七年(1881年)和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之间曾三次重修。 蒲氏的第二代至第七代都相继为宋代的地方官员:第二世祖蒲继志为南宋广东常平盐司提举管军千户侯;第三世祖蒲祖雄为云南曲靖宣慰使;第五世祖为广东梅州刺史;第七世祖为广东道宣慰使,宋亡后,隐居乡间,以耕种为业。 第八世祖蒲秋涛,迁居广东顺德蒲庐,后终于迁往南海县沙丸堡甘蕉村(即现里水镇甘蕉管理区),便定居于甘蕉。 蒲氏家族是我国穆斯林后裔中的名门望族。宋、元时期在粤闽地区久负盛誉,对东南沿海地区的政治、经济、航运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据初辑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宋支图"所记,总修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南海甘蔗蒲氏家谱》,蒲氏在广东的后人计有八房,其中三世伯莪蔓房经海南贸易,迁居今海南岛儋县,其后人大部分就地汉化、黎化(改姓符);一部分迁往三亚羊栏。现羊栏蒲姓回族有两支,即大陆蒲姓与占城蒲姓,互相可以自由通婚。唐代来华的蕃客在各地定居后,广置田宅,建立家室。到宋代时,“土著蕃客”的比例不断增加,蕃客与汉人通婚的现象比较普遍。如宋高宗绍兴年间,“大商蒲亚里,既至广州,有右武大夫曾讷利其财,以妹嫁之,亚里因留不归”(《宋会要辑稿》“绍兴七年”条)。通过海路,阿拉伯、波斯等国使臣、商人仍源源不断地来华,他们因向往中华文明,或因经营商贸,不少人留居中国不归。如《宋史·大食传》中所载:至道元年(995年)大食商人蒲希密来华经商,留居广州五年不归,其子蒲押拖黎奉母命前来寻访;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大食国人无西忽卢华,虽已高寿一百三十岁,“自言远慕皇化,附古逻国舶船而来”广州居住。著名回回人蒲寿庚的先祖玛呿阿,“慕孔子之道,始自西域而归中国”。《南海甘蕉蒲氏家谱》,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5页。寿庚之父开宗,由广州迁泉州,寿庚于南宋末掌泉州市舶司,以其拥有之海舶降元。广州、泉州、扬州、杭州等沿海城市,均有大批穆斯林聚居。“住唐”,即留居中国不归,是域外穆斯林商人的一种时尚。朱彧:《萍洲可谈》卷二载:“诸国人至广州,是岁不归者,谓之‘住唐’。”宋代,中国与西域的陆路交通不如海路发达,在东南沿海一带如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地集居了大量的大食人,其中不乏香药巨商与医家,且人数日增。由於海上交通频繁,宋皇特命在广州、杭州、泉州等沿海地设“市舶司”以管理海外贸易及对外文化交流。载入史册的有福建蒲氏家族。《宋会要稿·蕃夷七》记载的蒲寿庚,也是宋代著名香药富商。《蒲氏家谱》有“家居西板”,“世秉清真教,天下蒲氏皆一脉”之记载,蒲氏家族兴盛于宋元,衰落於明清,世袭经商大食香药。19 40年 ,罗先生“途次桂林 ,由门人彭林与贾援二君 ,传录适自福建德化新所发现之《蒲寿庚家谱》。因证明其族上世 ,原自西域入蜀 ,至寿庚父仕宾 ,始迁居晋江。寿庚与其兄寿二系之子孙传演 ,及其信奉回教 ,与华北发展等 ,乃至明初寿庚曾孙之遭受禁抑 ,及其参与山东卫所诸史实 ,皆得依次考释。其后余复偶于广州大北门外 ,发现广东蒲氏宋元二代诸祖墓。并获读南海《甘蕉蒲氏家谱》与崖县三亚港《通村蒲氏简谱》。因知此广东蒲氏 ,其先世亦为宋代自阿剌伯等地东迁 ,广州光塔即为其族先代所建 ,而三亚港诸蒲氏 ,其人种则至今仍具阿剌伯人特征焉。因并加考证 ,依主题而称之曰《蒲寿庚研究》。此盖以幸睹新所发现之族谱 ,与其他有关文籍 ,故得略为补阙。要于桑原氏书 (即日人桑原藏著《捉举泉州市舶使西域人蒲寿庚事迹考》——引者注 )之精湛 ,无所掩也。”[3]《蒲寿庚研究》于19 55年由台北中华文化事业出版委员会出版。19 59年由中国东亚学术研究计划委员会推荐 ,获哈佛燕京学社补助 ,由中国学社再版。除此之外 ,能体现罗先生在谱牒研究中学术新发现的还有《族谱中关于中西交通若干史实之发现》(载《历史语言所集刊》19 68年第 40本 )、《中国族谱所记基督教之传播与近代中国之关系》(载《东方文化》19 69年第 7卷第 1期 )、《中国族谱所见明代卫所与民族迁移之关系》(载《大陆杂志》19 69年第 39卷第 10期 )等。所有这些 ,都是罗先生对史学研究的重大贡献。 蒲寿庚,这是回首这段历史时不能不提及的人物。蒲寿庚是阿拉伯人,其祖父由西域先到占城经商,接着到广州从事香料贸易,后来其父蒲开宗又从广州举家迁到泉州东南郊法石云麓村定居。就是在这里,蒲寿庚展开了人生最辉煌的一页,他“以善贾往来海上,致产巨万,家僮数千”,“家资累巨万计,南海蛮夷诸国莫不畏服”,成为蕃商首领。宋咸淳十年(1274年)被授予福建招抚沿海都制置使,宋景炎元年(1276年),被任命为福建广东招抚使兼福建市舶司提举,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又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在海上丝绸之路最鼎盛的一段时光中,这个蒲寿庚财源滚滚,风光无限,泉州成了他大展才华的极佳舞台。不仅他一人,其兄、婿、子等人也重权在握或富甲一方,相当显赫。 走在泉州街头,常能蓦然见到浓眉、大眼、高鼻梁、头发卷曲的男人女人,那一脸别具一格的异域风味总是让人先一怔,然后又会心一笑。的确没什么奇怪的,除了蒲氏后裔外,泉州还有许多阿拉伯、波斯穆斯林与当地汉人通婚留下的后代,金、马、郭、铁、杨、丁、葛、米、闪——在这些已经十分汉化的姓氏下,都不难寻到异族的血脉宗源。
辽宁清源的满族刘姓有三大家族,一个是宁古塔氏,家族后人分别在满洲正黄旗与镶蓝旗,祖籍来自今黑龙江牡丹江地区的海郎河。
还有一个家族是八旗汉军刘氏,抬旗入了满洲。主要属满洲镶白旗,也有的在正红旗。
最后一家是钮古录氏,该家族后人今天大多姓郎,有少数后人姓刘,为满洲镶黄旗。他们祖先在顺治年间入关进北京,清康熙25年又奉命从北京调回东北老家屯垦
你们家如果从前姓韦的话,那么应该分两种情况。
1种是从名代姓,满族有个习俗,就是以谋代祖先的名字中取一个字作子孙的姓,你家可能是祖先中有个叫韦……的或……韦的,于是子孙用过韦姓,但多个姓在一家人中使用也是满族的习惯,所以不要以汉族姓的观念去理解满族的姓。
2种情况,也可能你家祖先是以上三家满族人家的下属,因为清源的满族三大家刘姓祖先都有人员在清代当过军官,古时军队上下级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经常有军官与下属结成易姓干亲的,所以也许你家祖上属于结干亲随姓刘姓。
由于未见你家家谱,所以我只能作如上推测。
冈[冈,读音作gāng(ㄍㄤ)]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盘古氏,出自盘古氏后裔汤氏之孙史仓氏之后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王圻在《续文献通考·氏族典》第十一卷中记载,盘古氏至三皇一燧人氏之间衍生姓氏如下:
自大騩氏至无怀氏等十九氏衍生姓氏有:
单姓:隗氏、嵬氏、饶氏、挠氏、刹氏、豗氏、傀氏、浑氏、沌氏、屯氏、吉氏、仓氏、史氏、侯氏、冈氏、柏氏、大氏、栗氏、陆氏。厘氏、骊氏、赫氏、葛氏、权氏、尊氏、墫氏、祝氏、融氏、昊氏、巢氏、阴氏、零氏、怀氏。
复姓:大隗氏、大嵬氏、史仓氏、鬼騩氏、夷门氏、仓颉氏、柏常氏、柏侯氏、白侯氏、中央氏、中黄氏、大庭氏、赫胥氏、尊卢氏、祝宗氏、祝和氏、祝融氏、朱襄氏、无怀氏
共有五十二个分衍姓氏。据史籍《姓纂》和《姓苑》记载,史仓氏之后被封在冈邑(今湖北黄冈),即有冈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秦、汉两朝向倭奴国迁徙的汉族人,属于夷化改姓再汉化为氏。
1秦始皇嬴姓后裔:
秦、汉之际,嬴政的后代有相当一部分逃亡到倭奴国(今日本),后逐渐融入大和民族,分衍的姓氏有:
单姓:秦氏、宗氏、寺氏、原氏。
复姓:太秦氏、惟宗氏、朝原氏、大蔵氏、河胜氏、桜田氏、高尾氏、时原氏、秦原氏、広幡氏、物集氏、三林氏、井手氏、川辺氏、中家氏、小宅氏、井手氏、长田氏、巨知氏、长冈氏、奈良氏、大滝氏、山村氏。
共有二十七个分衍的日本姓氏。在唐朝初期,有长冈氏族人有返回中国留学者,留居后汉化己姓,开始时称长冈氏,后有人省文简化为单姓冈氏,重新融入汉民族。
2西汉帝王刘氏后裔:
刘氏最早到达日本是在两汉时期。当时,中国与日本有使节往来,到东汉初期,日本还派使节到中国朝见,汉朝光武皇帝刘秀就曾赐给日本天皇“汉倭奴国王”的金印。从该时候开始,就有一部分汉朝皇室成员因出使、避难等原因,开始渡海来到日本。
其中就有汉高祖刘邦的苗裔伊须久牟治使主,其后分衍有日本姓氏丰冈连氏。
在唐朝中期,有丰冈连氏族人返回中国留学、经商者,留居后汉化己姓,开始时称丰冈连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冈氏、连氏,重新融入汉民族。
3东汉帝王刘氏后裔:
历史上最有名的刘氏开拓日本人物,是今天日本原田、高桥、大藏等家族的共同祖先阿知王。阿知王(也写作阿智王),又称阿知使主,是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刘协的玄孙。
阿知王之后分衍姓氏有:
单姓:下氏、桧前氏、谷氏。
复姓:桑原氏、若江氏、田辺氏、豊冈氏、八戸氏、高安氏、高道氏、春井氏、河内氏。
共有十二个分衍的日本姓氏。在唐朝中期,有豊冈氏族人返回中国留学者,留居定陶(今山东定陶)一带后汉化己姓,开始时称豊冈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冈氏,重新融入汉民族。
4百济国王的后裔:
百济国(公元前18~公元660年),是古代朝鲜半岛西南部的国家。百济国与伽倻国、新罗国是古代朝鲜民族的三国。为马韩人中的百济部落所建。
公元一世纪末,百济国兴起于朝鲜半岛西南部汉江下游,建都于汉江南岸慰礼。逐渐征服马韩其他部落,在公元四世纪占领带方郡,成为半岛西南部强国,与新罗国、高句丽国鼎足而立。后在与高句丽战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因而都城一再南移,到公元474年移到熊津,公元538年移到泗沘。公元五、六世纪后,又受到新罗国攻击,国势更弱。公元660年,百济国被唐朝与新罗国的联军灭亡。
灭亡后,百济国王丰璋逃亡高句丽国,其后裔分散到倭奴国(今日本)、渤海国,分衍姓氏有:
单姓:和氏、船氏、津氏、冈氏、原氏、林氏。
复姓:三善氏、多々良氏、百済氏、葛井氏、菅野氏、宫原氏、石野氏、大丘氏、沙田氏、中科氏、広津氏、不破氏、春野氏、高野氏、真野氏、刑部氏、冈屋氏、広井氏、河内氏、锦部氏、冈原氏、古市氏、六人部氏。
共有二十九个分衍的日本姓氏。在唐朝后期、五代十国时期,有冈氏、冈屋氏、冈原氏族人返回中国余杭一带留学、经商者,留居后汉化己姓,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冈氏,逐渐融入汉民族。
第三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满族冈氏,取自原朝鲜族姓氏,世居易州、望京一带地区。实际上,此支冈氏,源出原百济国冈氏,后融入女真族,成为满族先民中的一支。
二郡望:
渤海郡: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唐朝时期的东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为主体亦建立过渤海郡,先称振国(震国),又称渤海国,其时辖地在今东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后来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郡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在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的渤海湾沿岸一带。公元926年,渤海郡为大辽国契丹族所灭。
济阴郡: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144年)置济阴国,汉元帝初元年(公元48年,一说汉武帝建元三年)改为济阴郡,治所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其时辖地在今山东菏泽附近、南至定陶、北至濮城地区。东汉元帝初元年(公元48年)改为济阴郡,辖地在今山东省定陶县一带。
余杭郡:本来是秦朝的会稽郡所管辖的余杭县。东汉的时候又隶属于吴郡。南朝陈国在此设置钱溏郡,隋朝的时候改名为余杭郡。其时辖地均在今浙江省境内杭山一带,有余杭山,地近太湖。
三 名人
冈毅民:(公元1935~今),满族;北京人。著名冶金材料专家、企业家。
冈毅民1959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工业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就职于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现任北京科冶钢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任全国浓硝用钢协作组和尿素用钢协调组组长,高级工程师。
冈毅民在我国率先提出并开展奥氏体不锈钢非敏化态晶间腐蚀的研究;针对其三种腐蚀介质研制出高硅型、高纯级和尿素级三个系列不锈钢;其中“耐浓硝酸腐蚀用C2、C4、C6L新钢种”、“尿素新材料阀门研制及应用研究”,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高温浓硝设备用C8钢等新材料六项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主要著述有《浓硝酸用钢专集》,主编有《中国不锈钢腐蚀手册》,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两篇收入《中国科学技术文库》等。
请问您祖籍哪里?
『常』 满族老姓包括:瓜尔佳氏、常佳氏、觉尔察氏、周延氏等。
该姓著名人物有:常宝坤(1922—1951)张家口人。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自成“常派”,代表作《卖估衣》。
================== ========================
常佳氏Canggiy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本蒙古族姓氏,世居巴林,后冠汉字姓常。
周延氏 Joyan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姓氏,世居讷殷,后冠汉字姓周、常。
瓜尔佳氏Guuwalgiy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著姓,清初750户,满族最古老的姓氏,详见《满族八大姓》。
居住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的姓常。
瓜尔佳氏按不同的地区有苏完瓜尔佳氏(苏完尼瓜尔佳氏)、安图瓜尔佳氏、叶赫瓜尔佳氏、乌喇瓜尔佳氏等分支,入关后又有凤城瓜尔佳氏、金州瓜尔佳氏等分支。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女真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代旧姓夹谷氏、加古氏、古里甲氏。俄国学者史禄国说,对于瓜尔佳的含义,满族人也不甚了然。他认为与满语“捣乱、懦弱”有关,还可以翻译为"围绕菜园的水沟"。他说,这个氏族与奇塔尔(喜塔腊氏)、尼马齐氏族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阔雅里满洲,他们同时用猪和羊祭祀。还有一种说法,瓜尔佳是地名。
[编辑本段]简介
据我国有关资料记载,明朝末年,瓜尔佳氏散居在苏完(吉林省双阳县境)叶赫(吉林省梨树县境)、讷殷、安褚拉库、尼马察、哈达、瓦尔喀、嘉木湖(辽宁省新宾县境)、蜚优城(吉林省珲春北)、辉发、长白山等地。清亡以后,族人多取汉姓。瓜尔佳氏所冠汉字姓多为关,还有石、鲍、汪、李、高、顾、白、胡、郭、果、苏、叶、常、喜、侯等。世居苏完者,多姓苏。世居叶赫者,姓叶、关。内大臣华善之后,姓石。川陕总督音泰之族冠汉字姓“胡”。车克之后,姓果。居住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的姓常。
觉尔察氏Giorc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满族大姓,以地为氏。世居长白山、佛阿拉、觉尔察等地,另有清太祖祖父的兄长德世库后裔,后被革退、系紫带子者,沿用祖名觉尔察为氏的。所冠汉字姓赵、肇、孙、常、陈(丹觉尔察氏,备考)。其姓氏著名人物有:
[希尔根] 满洲正黄旗人,世居长白山,太宗护卫,天聪八年从征巴林,授骑都尉世职,后以虎劲参领征明,累加世职一等男,仕至领侍卫内大臣。子护军参领、云骑尉喀西泰,孙一等男尚士特。其家族知名者有,国初创立佐领雅拜,护军参领喀石泰,黑龙江副都统陈泰,齐齐哈尔协领保住,一等轻车都尉得禄,西安副都统八十。
[爱隆阿] 满洲正黄旗人,乾隆二十二年以副都统、领队大臣西征,以平定准噶尔功,授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累官伊犁参赞大臣。弟巴灵阿,仕至领队大臣、云骑尉。
[苏喇岱] 满洲正黄旗人,生而勇敢,天命六年从征,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子巴锡,加世职二等轻车都尉。
[巴穆布理] 满洲正黄旗人,姓塔查觉尔察,少侍太祖,有马尔屯人欲设“鸿门宴”,太祖将赴,巴穆布理力阻,命五人往,皆遇害,追授骑都尉,孙浑塔袭。
[阿巴泰] 开国十扎尔固齐之一。满洲正白旗人,世居完颜,从额亦都招抚东海四部,复取雅兰路,阵亡。累官纛章京,加授游击世职。子辛泰,以护军统领、三等轻车都尉从征明朝,阵亡,加世职三等男。其家族知名者有,工部尚书、二等男星讷。
[锡尔根] 满洲正白旗人,累官内大臣,加太子太保,其孙珍泰,仕至齐齐哈尔将军。
[牛钮] 满洲镶红旗人,世居觉尔察,以佐领从征耿精忠,仕至副都统。其家族知名者有,骑都尉巴智宜喇赤,江宁将军雍极纳。
[达海] 满洲正蓝旗人,世居觉尔察,祖博洛国初来归,父散秩大臣艾密禅。达海九岁读书,通晓蒙、汉文字,初掌词命,后为满文加圈点,特加世职三等轻车都尉。达海以增定国书,满洲推为圣人。其子孙男子系紫带,亚于宗姓;女子不选秀女。其家族知名者有,内国史院大学士雅秦,内秘书院学士禅布,前锋统领喇们。
[安费扬古] 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满洲镶蓝旗人,世居瑚济寨,父完布禄效忠太祖,安费扬古少从太祖征四方,灭哈达、乌喇,功劳最大,列五大臣,佐理国政,赐号“硕翁科洛巴图鲁”。其家族知名者有,十六大臣硕尔辉,三等轻车都尉阿尔岱,一等轻车都尉达尔岱,三等轻车都尉敦兑,二等轻车都尉赫色,工部尚书兼都统、一等男兼一云骑尉逊塔,副都统、一等子马锡泰,一等男德彝,一等男、议政大臣杜尔德,三等轻车都尉翁义。
[额勒和布] 满洲镶蓝旗人,咸丰二年进士,累官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木讷寡言,廉洁自守。
姬姓改吴姓,我现在住在湖南吉首,我看 我家族谱上写的是姬改吴姓氏,我爸说我们原来姓姬。
本文2023-09-22 12:20:2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7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