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姓向的名人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8浏览:3收藏

历史上姓向的名人有哪些,第1张

向姓历史名人

向 宠:襄阳宜城人,三国时蜀国将领

向 秀:西晋玄学名士。司马昭时授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为竹林七贤之一。

向 拱:怀州河内人,宋代大臣。

向 宝:江西省进贤人,明朝大臣

向 侃:字希颜,明朝巢县人,永乐年间中举,宣德中任靖宁州判官,后升任监察御史,一度又出为知府。他洁己爱民,不避艰苦,办事公正,清约如寒士,名节很好。

向 荣:四川省大宁(今巫溪)人,清代将领

向海明:扶风(今陕西凤翔)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

向敏中:开封(今属河南省)人,北宋大臣。

向子諲:临江军清江人,字伯恭,号芗林居士,宋代大臣、词人。

向子韶:宋朝开封人,字和卿,元符年间进士。子韶不屈而死,谥号忠毅。

向士璧:常州(今属江苏省)人,南宋将领。

向腾蛟:浙江慈溪人,清代将领、画家。

向警予:湖南溆浦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先驱1928年在汉口英勇就义。

向忠发:湖北省汉川人,中共第一位工人出身的总书记。

向秀丽:广东广州人,当代女英雄。

向仲华中将

向仲华(1911-1981),原名向崇如,又名向镇华,湖南省溆浦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八军军部秘书,第四师政治部秘书长,第11团政治处主任,红色中华报社社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中华报社社长,解放日报社编辑,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第13旅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六纵队政治委员,第20兵团68军政治委员,兵团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广州军区政治委员。是第二、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第十、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1年5月21日因病在广州逝世,终年70岁。

向守志少将

向守志(1917-——),原名向守芝,四川省宜汉县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9军第76团副排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副连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太行军区第10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第1支队副支队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18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独立第2旅旅长,晋冀鲁豫、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26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5军4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第15军44师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15军军参谋长、第一副军长、军长。回国后,任炮兵技术学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第二炮兵司令员,1977年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82年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是中国***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同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向守志上将

向孝书中将

向孝书(1925-2004),山东省荣成县(今市)和镇南卧龙村人。1940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加入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胶东军区连政治指导员。参加抗日反“扫荡”、坚守石家庄、胶东保卫战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营长。参加了莱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战役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团参谋长,参加了第二、五次战役、金城防御战等战役、战斗。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团长、副师长。1961年军事学院毕业,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师长、副军长,沈阳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1985年任旅大警备区司令员。1990年4月退役。是中国***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校官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2004年8月16日因病在大连逝世,终年79岁

  熊姓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周周成王时期,得姓 历史 悠久。关于熊姓来源,目前有源于芈姓、出自黄帝有熊氏之后、源于苗族、普米族等说法。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熊姓的来源介绍,希望你喜欢。

  熊姓源出

 1源于芈姓,出自黄帝后裔。据《世本》、《古今姓氏书辨证》及《元和姓纂》等所载,黄帝七世孙有季连,为芈姓,其后裔有鬻熊者,乃周文王之师,曾孙熊绎建立楚国,以王父字为氏。

 2出自黄帝有熊氏之后。据《元和姓纂》所载,相传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居轩辕之丘,建始都于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又称有熊氏,其后有以地为氏者,称熊姓。

 3源于苗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苗族仡熊氏,在战国中期受楚 文化 影响颇深,当时即有改汉姓为熊氏者。到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时,已基本改为汉姓熊氏了。

 4源于普米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5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6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熊姓迁徙分布

 熊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七十二位的大姓,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四十三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8%左右。

 熊姓发源于古时的楚国,即今湖北、湖南、江西等省, 自然 这一地区也成了熊姓首先繁衍的主要地区。

 秦汉之际,熊姓仍旧以上述地方为其繁衍发展的中心,但亦有少数散居于河南、河北、山东等地。

 魏晋南北朝时,熊姓已迁入我国江南广大地区,经过长时间的繁衍发展,逐渐在湖北之江陵、江西之南昌昌盛壮大起来,并陆续有人到朝中为官,故熊姓有以“南昌”、“江陵”为其郡望堂号的。

 唐宋年间,熊姓后人陆续向江苏、浙江地区迁移,而南昌与江陵两地的熊姓依旧长盛不衰,人才辈出,族大人众,据北宋 地理 总志《太平寰宇记》所载,岳州(治今湖南省岳阳市)四大姓中有熊姓,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五大姓之首为熊姓。可见在宋代时,熊姓仍广泛分布在江西南昌及湖南岳阳一带。而宋初移居福建省建安(今建瓯县)等地的熊姓,也逐渐成为望族,后世出了不少名人学子。

 南宋末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兵征讨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拼死抵抗,但大厦将倾,非一木所能支也,故节节败退,南宋王室也从杭州出逃福建,再由福建败退广东孤岛——崖山。元兵所到之处,烧杀掳掠,百姓闻风而逃,故江浙一带之熊姓有迁福建者,再由福建入广东,以避兵火。

 明初洪武年间,熊姓作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江苏、安徽、陕西等省。明代以后,熊姓子孙陆续向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海南各处迁徙,并有融入苗族、水族、布依族、土家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者。

 到清朝,熊姓已散居全国各地,亦有闽粤之熊姓渡海赴台,进而迁居海外,侨居新加坡等国者。

 如今,熊姓分布以湖北、江西、四川、湖南等省为多,上述四省之熊姓约占全国汉族熊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

熊姓姓氏文化

 郡望

 江陵郡:原为春秋时期楚国的郢郡,汉朝时期置江陵县,为南郡治所。南北朝时期齐国改置江陵郡,治所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及川东一带地区。

 豫章郡:亦称南昌府、南昌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陈时包有今江西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历陵、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区。隋朝时期为洪州治所。唐朝以后又改为豫章郡洪州,后期曾改为钟陵县,再后又改为南昌。五代时期的南唐及明、清诸朝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为洪都府治,其时辖地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秭归县:秭归县是楚文化发源地,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资料,在距今7000年以前,县境东邻朝天嘴一带就有人类定居生活。商王武丁时代(公元前十三世纪),秭归为归国所在地。西周周成王时代(公元前十一世纪),为楚子熊绎之始国。西周后期至春秋前期为夔子国,战国后期称归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天下 分为郡县,归乡在南郡辖区内。西汉朝元始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置秭归县。缘其地为楚三闾大夫屈原之故乡,“屈原有贤姊,闻原放还,亦来归……因名曰秭归。”北周建德六年(丁酉,公元577年)置秭归郡,避郡县同名改秭归县为长宁县。隋朝开皇三年罢下诸郡,改长宁县为秭归县。唐朝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置归州,辖秭归、巴东二县,次年辖秭归、巴东、兴山三县。唐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置巴东郡、治秭归。乾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置归州。宋代仍名归州。元至元十四年(丁丑,公元1277年)升为归州路,隶湖广行中书省,元至元十六年(庚申,公元1356年)降为州。明洪武九年(丙辰,公元1376年)废归州置秭归县,隶夷陵州。明洪武十年(丁巳,公元1377年)再改秭归为长宁县,明洪武十三年(庚申,公元1380年)裁长宁县复置归州,辖兴山、巴东二县。清雍正七年(己酉,公元1729年)升归州为直隶州,隶湖北省,辖长阳、兴山、巴东、恩施四县并容美、龙潭十九个土司。清雍正十三年(癸酉,公元1753年)降为县级州,属宜昌府,不再辖县。民国元年(壬子,公元1912年)改为秭归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仍名秭归县,先后隶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宜昌专员公署,宜昌地区革革委员会,宜昌地区行政公署。1992年宜昌地区与宜昌市合并,秭归县隶宜昌市管辖。

 堂号

 江陵堂:以望立堂。

 江陵堂熊氏族谱

 江陵堂熊氏族谱

 兰溪堂:以望立堂。

 秭归堂:以望立堂。

 南昌堂:以望立堂,亦称豫章堂。

 射石堂:古时有一位善于 射箭 的人叫熊渠。有一次他夜间走路,老远就看到前面有一只老虎趴在那里。他拿箭就射,老虎却一动不动。他走近一瞧,果然中了,而且箭头射进去几寸,用手拔也拔不出,原来是一块大石头。

熊姓家族名人

 熊安生:北朝经学家,北学代表人物之一,字植之,长乐阜城(今河北省阜城东)人。通五经,精“三礼”,北齐时任国子博士。后入北周,武帝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宫露门学博士。不久即去世。他沿袭东汉儒家经说,撰有《周礼》、《礼记》、《孝经》诸义疏,皆劓。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礼记熊氏义疏》四卷。

 熊廷弼:明湖广江夏(今湖北省武昌)人,字飞百,万历进士。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任辽东经略。他召集流亡,整肃军令,训练部队,加强防务,在职年余,后金军不敢来攻。明熹宗即位,魏忠贤专权,他被排挤去职。天启元年(1621年),辽阳、沈阳失守,再任经略,与巡抚王化贞不和。次年王兵败溃退,他同退入关,后为魏忠贤冤杀。

 熊大木:福建省建阳人,明代通俗小说的编著者与刊行者。编有《全汉志传》、《唐书志传》、《宋传续集》、《杨家将演义》等通俗小说,其咏史诗别具一格,颇有新意。

 熊朋来:元朝文学家、音乐家,豫章(今南昌)人,宋咸淳时进士。入元后,官至福清州(今福建福清)判官。能文,又通音律,尤善鼓瑟,著有《五经说》、《瑟谱》。

 熊文灿:永宁卫(今四川省叙永)人,明代大臣,累官至兵部尚书。

 熊赐履:湖北省孝感人,清时大臣、 政治 家、一代学者。累官至吏部尚书,治程、朱理学,认为可以用理学指导政治,强化思想领域的统治。有《经义斋集》等。

 熊伯龙:清初无神论者,字次侯,号塞斋,别号钟陵,汉阳(今属湖北省)人。历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熟悉西方天文算学,通佛学、魏晋玄学和宋明理学。曾编著《无何集》将王充《论衡》中驳斥谶纬神学的言论分类编排,从儒学立场对传统宗教迷信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天不故意造作”,“灾异非天谴告”,人的生死是自然之道,人死不能为 鬼神 。

 熊秉坤:湖北省江夏人,早期民主革命者,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曾任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委员,兼任武昌市等职,解放后任政协委员。

 熊希龄:湖南凤凰人,光绪年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时因反对与日议和,被革职,戊戌政变时被禁锢。辛亥革命后,拥护袁世凯。后任唐绍仪内阁财政总长、内阁国务、世界红十字会中华总会会长等职。

 熊雄(1892-19275),江西省宜丰县人。中国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早期从事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之一。

 熊克武——四川省井研人,近代民主革命者。辛亥革命后曾任四川督军、川军总司令等职,建国后,曾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务。1970年病逝于北京。

 熊耀华(193867—1985921),笔名古龙,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泰斗和宗师。

 熊佛西(1900-1965)戏剧 教育 家,剧作家。

 熊十力(1885—1968)著名哲学家,新儒家开山祖师, 国学 大师。

 熊召政,著名作家,诗人。

 熊天平(Panda,1969年8月24日-),本名熊威,台湾歌手,台中市和平区谷关人,祖籍湖北, 毕业 于中国文化大学韩文系,曾担任过民歌手、 滑雪 教练、国家滑雪队储训队员。

  淡[淡、啖,读音作tán(ㄊㄢˊ),不可读作dàn(ㄉㄢˋ)]

  一姓氏用字:

  二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周武王给殷帝乙长子微子启后代的封地,属于以国名字讹为氏。

  远祖始于战国时期,商帝乙的长子微子启,是商纣王的哥哥,他看到纣王十分无道,屡次规劝他,纣王十分恼怒,但是又不好杀自己哥哥,于是就不听劝谏。微子启没有办法,只好把商朝祖先的牌位全部带走,离开了商纣王。这就是著名的“微子去殷”的故事。

  据史籍《姓苑》记载,上古周武王姬发攻灭商纣建立周王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微子启得到了优厚的待遇。周武王封殷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邑,爵位是公爵。

  在微子启的后代中,有人在春秋时期被封在郯邑(今山东临沂郯城),子爵,建有郯国,因称其为“郯君”、郯子,史称“郯子国”。当时,郯子国的疆域包括沂河东岸从李庄到归昌杨集,东面包括临沭曹庄大兴,以及赣榆部分、东海大部分、新浦部分地区,是“周五十里”的小国。

  郯子国弱小,周边又有十个诸侯国,有鄟国、祝其国、莒国、向国、鄅国、鲁国、鄫国、邳国、钟吾国,其中的莒国、鲁国、鄫国皆为一时强邻大国,郯子国只能依附大国而生存,并不得不在战国时期迁徙到沐阳地区,与滕国为邻。

  郯子国传国至第三十六代,在周威烈王姬午十二年(越王朱勾三十五年,公元前414年)著名的“越灭滕、郯之战”中,最终被越国军队灭亡,其王族子孙以及部分国人遂以国名为姓氏,但改为谈氏。

  谈氏一族中后有人在书写姓氏时因字讹而成为淡氏,世代相传至今。郯国故城于1997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古零陵淡山,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据宋朝文士曾敏行所撰《独醒杂志》记载:“零陵淡山有石岩,中空,可容千人。东南有石窗,眺望甚远。相传以为其地宜淡竹,而山因得名。或云旧有淡姓人居之。”这是淡氏姓源所出的另一支。

  著名宋朝大文豪黄庭坚在名诗《题淡山岩二首》中吟道:“淡山淡姓人安在,徵君避秦亦不归。石门竹径几时有,琼台瑶室至今疑。回中明洁坐十客,亦可呼乐醉舞衣。阆州城南果何似,永州淡岩天下稀。”

  零陵(今湖南永州零陵)是古代湘桂走廊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县份,但其县治所在地长期以来模糊不清,据近人考证,认为位于今兴安县北的城子山古城址就是汉朝时期零陵县治的所在地。

  第三个渊源:源于改姓,出自明朝时期同州刘氏族人,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明朝时期同州(今陕西大荔)的一支刘氏族人,因与朝廷奸恶宦官刘瑾同姓而感到羞耻,便将全族人改刘氏为淡氏,世代相传至今。

  本书按:

  其实,明朝大宦官刘瑾原本就姓谈,陕西兴平人,因家境贫困,他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遂冒姓为刘氏。刘瑾后来专门派侍太子朱厚燳,他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深受太子信任。朱厚燳继位为明武宗之后(公元1505~1521年在位),刘瑾数次升迁,爬上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宝座。

  权力的集中和依仗明武宗,刺激了刘瑾的贪欲。他利用权势,肆意贪污。他劝明武宗下令各省库藏尽输京师,从中贪污大量银两。他公然受贿索贿,大搞钱权交易。各地官员朝觐至京,都要向他行贿,谓之“见面礼”,动仄白银千两,有的高达五千两。有人为了行贿,只好贷于京师富豪,时人称为“京债”。凡官员升迁赴任,回京述职,都得给他送礼。此外,他还派亲信到地方供职,为其敛财。据《明武宗实录》记载,刘瑾“用侍郎韩福,肆虐湖广,馈银至十余万两”。善行贿者,往往官运亨通,如巡抚刘宇,先后向其行贿数万银两,官位也随之上升至吏部尚书。

  刘瑾的贪婪与专权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安化王朱寘鐇就趁机于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农历4月发动了叛乱。由于安化的叛乱并不得人心,因此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了。另一不满刘瑾的监军太监张永则就利用献俘之机,向明武宗揭露了刘瑾的一系列罪状,因此刘瑾在张狂了五年之后被捕下了天牢。锦衣卫不但从其家中查出金银数百万两,还搜出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经“会审”后,刘瑾被判以凌迟。同年农历8月,刘瑾伏诛,刽子手故意慢刀施刑,共行刑三天,刘瑾才在惨嚎中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当时,原来受过刘瑾迫害的人们,纷纷用一文钱买下刘瑾已被割成细条块的肉吃下,以解心头之恨,那刽子手也发了一笔“横财”。

  同州的刘氏族人声称是“因恶奸宦刘瑾而改姓”,怎么偏偏就改到了他的本姓上?恐怕此说难以成立!在古代,人们对于姓氏视逾生命,除了帝王赐姓只得尔之以外,在不得不进行改姓之时,总是要反复推敲姓氏用字并考究典故,是非常严谨之举。因此,与兴平近为乡邻的同州刘氏族人,是不可能不知其原姓为“淡”的,而且,在刘瑾权势熏天之际改为淡氏,反而倒是确有献媚投靠之嫌!

  因此,该支“刘改淡”另有明显的其他隐义,有待进一步考证。

  第四个渊源:源于公孙氏,出自清朝初期湖北但氏族人,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今四川省广安市一带的淡氏,本为但氏,源出公孙氏(见本书“0535 姓氏略考-但姓”的第一个渊源)。

  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初年,大规模的国内战争基本平息,康熙大帝决定由湖广地区(主要是湖南、湖北)移民到因战乱而人丁凋敝的四川开荒种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湖广填四川”。

  湖北孝感但氏一族的但正乡之长子但懿麒、次子但懿麟弟兄二人及亲属子女五人,由原籍迁到四川省重庆府合川龙市镇石板场大水河一支总图(新房子)居住。由于来得比较迟,土地已被插占完毕,不得已,就用一对鹅、两匹布与先期到达的亲戚周氏家族换来田谷一百二十挑耕种。因土地实在太少了,但懿麟在二年便迁至今广安地区居住,并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己亥,公元1719年)农历5月21日继立其兄但懿麒的次子但宏武为嗣。

  但懿麟迁到广安之后,将其姓氏由“但”改为“淡”,由此衍派出广安淡氏一族。该族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前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邓小平的母亲淡邓氏(闺名失考)。

  本书按:

  按今天湖北宜昌“地产大王”淡寿淋的考据,广安淡氏家族的历史,是明末清初开始的,由始祖淡江宏父子(淡自祯,淡自祥,淡自福)四人从湖北麻城孝感乡高阶檐(今湖北孝感)移徒西蜀(今四川)的途中,走失了淡自祯,淡自祥兄弟二人(淡自祯大约流动到陕西汉中一带,淡自祥大约流动到四川广元一带),只有淡江宏,淡自福父子二人入川至广安淡家坝(恒升坝潭龙小湾)定居。

  清顺治末年,淡自福之子淡之元,淡太元兄弟二人相继出世,至清康熙中期,兄弟分居。淡之元定居在光安恒升镇保卫村(夜花沟),淡太元在留居在原地。

  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淡之元后裔共有五大房(原有七房,其中第五房和幺房绝嗣)。以淡凝一为首筹资修建了宗祠,并于清嘉庆七年(公元1812年)竣工,同时刻碑立规,上祠派衍“少昊”,几百年来惯呼为“老祠堂”。而淡太元后裔所建的祠堂则被后人呼为“新祠堂”或“下祠堂”,派衍为“秦关”。

  虽然上、下两祠的排行字辈不同,但两祠的辈份关系从清代到现在,几百年来一直没有错乱,因祠祀祖乃同胞兄弟。

  邓小平的母亲邓淡氏是下祠第十二世淡以忠,淡以明的同胞姐姐,出生在广安恒升镇潭龙村淡家新湾(清道台府)。淡氏家族在清朝世议为官,第九世淡春台曾为母亲守孀,建有当时闻名半个中国的‘淡周氏节孝牌坊’。

  广安淡氏族人根源在湖广。在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上祠第十世淡义如在陕西做生意时,遇到一个淡氏当地人,据说他们的祖先是从四川逃难过去的。另据族谱记载,上祠次房已移徒合川。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11月到广安恒升办事的但军长(但懋辛),就是合川人,但懋辛听他爷爷说,其祖辈是广安淡家坝人,以前也是淡氏。

  因此本书认为,该姓氏家族到底是“但改淡”,还是“淡改但”,还有待进一步详细考证。

  附_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但懋辛。

  但懋辛:(公元1886~1965年),一名但兴茂,字怒刚;四川合川盐井人,一说四川荣县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

  但懋辛在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12月留学日本东斌学堂。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8月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1月回国,积极从事反清活动。

  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11月,但懋辛出任蜀军政府参谋长。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2月任蜀军政府川南军总司令,4月任四川都督府成都府知府兼四川团务督办,7月任川军第五师参谋长。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8月,出任四川讨袁军副参谋长兼前敌指挥官,失败后先后流亡于上海、香港、日本。

  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12月,但懋辛任护国军四川招讨使署参谋长。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7月任川军第五师第九旅旅长。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5月任四川靖国军第一师师长。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5月任川军第一军军长。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11月任川东边防督办。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7月任四川讨贼军第一军军长。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因不满蒋中正所为,脱离军职,先在上海、后到北京居住。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3月,但懋辛赴日本神户暂居。抗日战争爆发后,但懋辛立即回国担任民国政府国防委员会上将军事参议员,后出任民国政府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起出任四川省第二区立法委员,之前曾赴广安公干,就是淡寿淋考证的“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11月到广安恒升办事的但军长”。

  1949年冬,但懋辛协助中共地下组织进行策反工作,12月30日在成都起义,迎接解放,并发表声明拥护中国***。

  但懋辛后担任了中共中央军委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兼司法部长、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民革四川省委主委等职。

  1965年11月7日,但懋辛在成都病逝,终年七十九岁。

  得姓始祖:郯侯、但懿麟。

问题一:申在姓氏里怎么读 念shen字同“深”。

问题二:申作姓怎么读 仍然读作“申”,申时地支中第九位,上海的别称也是申。字典里就一个音。、

问题三:申的姓氏是怎么来的? 一 姓氏来源

关于申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1 申氏出自姜姓。远古的时候炎帝神农氏出生于姜水而姓姜,他的子孙后裔传到上古周朝时,出现了一个叫做申吕的,被周王封于申(在今河北南阳市北),随后不久就建立了申国,他的子孙便以国名为姓氏,世代相传以申氏为姓。

二 郡望堂号

郡望 琅琊郡:秦始皇置,相当于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 魏郡:汉高帝初设,相当于今河北省魏县、河南省浚县、山东省冠县之间地区。

堂号 鲁诗堂:汉时申公,博士。文帝时作《诗传》,号鲁诗,拜大中大夫。 忠孝堂:春秋时,白公胜叛,把左司马申鸣的父亲抓去威胁申鸣。申鸣说:我原是父亲的儿子,现在是王的臣,怎么能不做忠臣呢?于是不顾父亲安危,一战而杀了白公胜。楚王奖励申鸣,申鸣说:我吃了国家俸禄,遇国家有难,如果躲避,那就不是忠臣了。现在国难平了,但我的父亲因为我被敌人杀害,我如果活下去,那就不是孝子了。说罢,拔剑自刎。世人称申鸣忠孝两全。

忠孝堂:春秋时,白公胜叛,把左司马申鸣的父亲抓去威胁申鸣。申鸣说:我原是父亲的儿子,现在是王的臣,怎么能不做忠臣呢?于是不顾父亲安危,一战而杀了白公胜。楚王奖励申鸣,申鸣说:我吃了国家俸禄,遇国家有难,如果躲避,那就不是忠臣了。现在国难平了,但我的父亲因为我被敌人杀害,我如果活下去,那就不是孝子了。说罢,拔剑自刎。世人称申鸣忠孝两全。

三 历史名人

1、申枨:孔子门生,七十二贤之一。

2、申党:孔子门生,七十二贤之一,

3、申包胥:姓公孙,封于申,所以号为申包胥。春秋时做楚国大夫。与武员即武子胥有很好的交情。武子胥因为父兄被害逃往吴国的时候曾对包胥说:我必复楚国。包胥回答他道: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后武子胥以吴军攻楚,入其都,包胥跑到秦国求救,不吃不饮在秦廷上哭了七天七夜,秦国终于被感动了,派了五百辆战车去营救楚国,打败了川军,楚昭王于是得以保国,要奖赏包胥,包胥逃而不受。

4、申不害: 战国时韩国京人。他在韩国朝廷中作了长达十五年的宰相,以很高明的领导才能把韩国的政治、外交处理得井井有条,使韩国虽然处于一个战乱连年的年代但国家却没有受到任何的干扰和袭击,因此而边的国富民安。他的学术上的思想源于黄老,主张刑名,和韩非子一起被称为申韩,是法家的始祖,其著作有《申子二篇》。

5、申时行:字汝默,号瑶泉。明朝长洲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第一,深得张居正的赏识。先入朝廷做官,后因性格倔强而被罢免。死于文定。著有《赐闲堂集》等。

6、申涵光、字孚孟、号凫盟,永年人。清顺治中恩贡生,与殷岳、张盖称“畿南三才子”,绝意仕进,著有《耿山集》等。

7、申伯纯,北京丰台人。1937年加入中国 。抗日战争中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前方总部高级参谋、秘书长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八路军驻北平办事处处长,华北财经委员会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统战部交际处处长,政务院秘书厅主任,政务院机关事物管理局副局长,第二、三、四、五届政协委员等职。1979年7月13日逝世,享年81岁。著有《西安事变》等。

8、从江苏苏州吴县申碧岩,约吴县三世祖,迁往广东梅州,又后代传到广西江西湖南四川等地。也有福建的。

9申佑贵州务川人,明末监察御使,在土木堡战役中代帝赴难、为国捐躯。

10申贵,武安人,明初18>>

问题四:值,在姓氏中怎么读, 值(不属于姓氏)

[zhí]

1 价值,价钱:币~。产~。贬~。升~。

2 物和价相当,引申有意义或有价值:~百元。不~一文。~当。

3 数学上指演算所得结果:数~。比~。函数~。

4 遇到,逢着:相~。~遇。正~。

5 当,轮到:当~。~班。~勤。~更(gēng )。~星。

问题五:院在姓氏里怎么读 系在姓氏里面读xì ,系姓,楚有系益。

问题六:符姓氏怎么读 符姓,念做Fú

符姓是中国知名姓氏之一,符(Fú)姓源流单纯,出自姬姓,周族始祖后稷的后代,以官名为氏。据《元和姓纂》记载:“鲁倾公孙公雅,为秦符玺令,因为氏琅琊。”又据《姓氏急救篇》上说:“符氏,鲁倾公之孙雅,为秦符令,因氏焉。” 以上文献说明,符氏德姓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251位。

符,本义信也。古代称为符信,是出入关门的凭证,也是朝廷传达命令、调动兵将的凭证。最早的符乃是虎形,战国时期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兵符就是虎形的。唐初改为鲤鱼形,武则天登基后则改为龟形。符最早为竹制,以后有金制、铜制、玉制多种,但不管用什么质制,都是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因此,引申有符合之义。进而形成一种有权力的官职。符氏族应是世袭此官职的家族,符人以符为氏族原始图腾和族徽,最终出现符姓。

▲宾姓迁徙分布:

据《路史》记载:“周桓王之后有宾氏。”推断宾氏最早在历史上出现的时候,大约就是东周春秋周桓王时期,约公元前719~前697年。而最早出现确定人物名姓与事迹的,应就是宾须无,为东周春秋齐国齐桓公大夫,周桓公时贤臣,时约公元前685~前641年,此后,直到广东增城宾公,北宋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或绵竹松坡公及封川茂德公,宋末元初(公元1271年),囿于宋朝以前谱牒不兴,方志少存,以致中间相隔之二千年历史,于我们宾姓宗亲而言,真可谓是无从查考,至为遗憾。

宾氏广西玉林博白系:

据广西博白民国二十六年《宾氏族谱》十卷所述:裔孙祖夔撰《宾氏族谱序》所述:“至南宋时,宾氏宗族乃敷衍于粤峤湖湘间,我太的公(即茂德公,谱名裕周)以宋季郡庠生,由广东封川(现为广东肇庆市封开县),迁广西博白,卜居于水鸣宾村。创业诒谋,为博属吾族开基之祖,迄今传世二十余代,子孙三千余多。”

另,裔孙兢克谨识《序》说明:“焕云公(谱名季华)为避宋乱,遂于广东老居,偕父(太的公)与胞弟(飞云公谱名季府)乔迁于今之博白,时值元初。雈苻靖,伏莽堪虞,其中以石狸寨寇为最披猖,公即偕弟飞云往征,悉能一鼓剿除,荣膺兵部郎中之职,飞云公即授封正律都统大元帅,昆季名噪一时。”

故而广西博白系宾氏宗亲,可溯源自宋末元初广东封川,而且基本上可以说是源自于历史久远的客家语族。

博白宾姓宗亲,积功累仁承先启后,历代人文荟萃,其十一世祖钦所公,学名惟懋,明末崇祯年间由岁贡历授南宁横州、浔州、养利州学正,后提升翰林院待诏。

博白系宗亲,瓜瓞绵绵藩衍各地,如现今浦北县官垌镇平石铺两杈塘村,就有宾姓宗亲一千多人。近日,博白老家召集浦北、横州、南宁各地族人,于农历5月11在博白水鸣召开族务会议,决定续修族谱,农历6月底再开第二次族务会议。

宾氏广东肇庆德庆封川系:

明永乐年间德庆州学贡生宾礼,任永州推官(一般史志误为宾礼庆,山东德州人);明永乐十八年庚子科举人,封川人宾友任昆阳州学正;明永乐年间封川县学贡生宾兴,任交址寺廉主簿,贡生宾盛,任交址洪州吏目;清朝顺治年间,封川县学亦分别有贡生宾大式与顺治十五年贡生宾于王,以及乾隆五年贡生宾章。另明永乐十八年庚子科举人,宾继木为惠州府儒士。又,宾公广东增城金牛都香埔塘人(现为增城市正果镇),只知俗姓,父兴俊母叶氏,北宋天圣五年岁丁卯二月七日子时生。

故而广东宾姓宗亲应是人丁茂盛,能人辈出。宾礼为官公平宽大,史而有征,宾公生而异禀,得成正果,均可准备撰文介绍。期待广东宾姓族人,共同加入寻根行列。

宾氏广西浔州平南系:

目前尚未有宾氏宗亲联系,无法寻得相关世系祖考。广东肇庆府封川县,唐代一度隶属广西苍梧郡,而浔州平南、苍梧梧州、肇庆封川分处浔江上下游(浔江行经广东称西江),地缘接近,原先以为广西平南系极可能是出自广东封川。但是南宁祖焕族兄积极奔走,亲往广西宾阳查找宾姓宗亲下落之时,取得一九九五年新修平南系《宾氏始祖宥聚公族谱》,其中《根源记》说明:“入乡太祖宥聚公,原居广东省南雄府珠玑巷归德村石子社,避明朝交替之战乱,兄弟三人分逃各处,我祖宥聚定居广西省浔州府平南县六陈宾村开基创业,宥文公定居湖南,宥武公定居全州,而宥良公原定居南乡宾垌村,因来探访兄弟而故于平南宾村,葬于燕冲马贵岭也,是记。”又,其中《牛尾岭祖碑文》说明:“祖讳宥聚乃南、容、桂、博等县我宾姓入乡之鼻祖也,朱□谱□奠。考兄弟三人,元初自□徙荆。一宥文,卜居湖广。一宥武,隶籍全州。吾祖创村于平南竹瓦山之南宾村名焉。”

宋朝因蒙古人从北方入侵,许多人往南逃难,都来到广东地区。明代大量人口从中原迁到广东省的东部和北部,他们被称为“客家人“。珠玑巷位于广东省南雄县城北九公里处,自唐朝丞相张九龄(即张昌)开凿梅关之后,成为梅关古驿道上一个南北交通的重要街镇。它是古代中原人民到南方经商或迁徙的中转站,现分布于珠江三角洲的绝大多数粤语方言群和小部分客家人均为其后裔。

另据其中:“石碑排列”以及“始祖一至九世演变图”,再配合查考广西通志,其三世祖:宾伯才,明朝洪武二十六年癸酉科举人,任知州;宾天秀,洪武二十九年丙子科举人,奉天府推官,以及宾质,同科举人,惠州府学正;宾天秀二子,长宾继学,正统三年戊午科举人解元,浔州府平南人,任吏部文选司主事;次宾继本,明朝正统十年间,任广东(庆远县)盐课提举司提举。另宾福寿平南人,清道光咸丰年间参加太平天国起义,幼天王昭封为天朝九门御林殿前工部正冬官,后又封为愉王。

考其“始祖一至九世演变图”,此份族谱似以其三世祖宾质公系为主,其后八世祖之一朝明公,迁博白罗定。而衡山系所称之“衡山训导平南宾贤”,亦是该系八世祖之一,但其世系演变尚无法与衡山系联结,恐需进一步访查平南系宥聚公通谱,或查考该系旧谱,才得厘清。

浔州平南宾姓宗亲繁荣,成就不少。宾继学廉介不阿铨法一清;宾福寿以木匠专业领导太平天国总营造,造诣非凡,都是平南宾姓族人的骄傲。

宾氏湖南衡山系:

据北京京明族兄提供《大梁堂宾氏用廷公八修房谱》所附,原载衡山系六修通谱之《世系考》称:“古大梁郡,吾宾氏之发祥地也……乘汉唐而后,陆续散居各地,而粤西为最多。元末寇攘烽起,我德诚公由平南避兵远出,流离转徙,艰苦经年。迄明初,奠居衡山河东大山冲,是为衡山有宾氏之始。”又原载六修通谱,衡山训导平南宾贤,正德六年撰《道鉴公夫妇寿序》说明:“兄高祖德诚公名贵久,为予高祖贵长公同怀弟,皆出自昌嗣公,昌嗣父质,质父思安,实春秋齐大夫胥无公之后……因思胥无公自山东致仕,归籍河南后渐式微,由河南而粤西,迁凡几地,由粤西而楚南,则吾兄独推迁衡之硕果焉。”

“大梁郡”者,始见于战国魏惠王三十一年,魏国自安邑迁都于大梁。秦始皇二十三年命王贲攻魏,引浚仪渠水灌大梁,城遂毁。汉时置陈留郡浚仪县、祥符县,大梁故城在浚仪县西,祥符县西北。祥符县后改称开封县,旧浚仪县省入。隋、唐以后,又通称开封为汴梁、汴京或大梁,现为河南开封市。

据衡山系族人所述,显然宾姓远祖上追春秋齐大夫胥无公,而湖南衡山系宾姓族人始迁祖,源起于元末明初,由广西平南迁来之德诚公,迨无疑义。其十五代祖起字辈诗歌为:“律本懋修、仕显鸿猷、光昭志典、阀阅延庥”,今“宾氏宗亲台湾联谊会”亦以衡山系子孙为众,字辈排行悉依族谱。

衡山系族人才华辈出,清乾隆时期名书法家宾鸿,上谕为绝笔,清末解元宾玉缵(楷南),为湖南法政专门学校校长,清末优贡宾凤阳(煦东),长沙岳麓书院斋长、山长王先谦高足,历任四川、浙江各县知县。

宾氏四川中江重庆大足系:

据四川攀枝花宾贤荣自写简谱所述:“春秋时齐国有大夫宾媚人,司礼宾之职。后一支族人南迁,定居于两湖间,今湖南省耒阳县及其附近有众多宾姓者即其后裔。清初,一支族人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迁来四川,大部分落足于中江县、大足县一带。我高祖宾正福于清末,由大足龙水镇迁居于云南省绥江县。其后人有一房于民国初年迁居于四川省屏山县新市镇。”其排行字辈为:“一朝宏国正,世代有贤良,理(礼)义通权道,登明达上邦”。

另据友刚族兄提供:其老家在永川双石镇太平乡,离龙水镇非常近,所以与中江大足系可能是同属一支。该地有三个宾姓大院,几百人,属同一宗族,能排上字号。其宾氏字辈也是二十字:“己祖人齐昌,宗文大有光,孝忠多富贵,道德振家邦。”

由北京京明族兄提供《大梁堂宾氏用廷公八修房谱》所附,民国九年宾凤阳所撰之湖南衡山系《六修通谱》序,所述内容:“及权榷三台(今四川三台),闻其地有宾家冲,访之,颇丰于财,稽其家世,亦以湘籍应之,他无所知也。惟中江大磉(今四川中江大磉墩),宾姓聚族而居者,以数千计。予宰彭县(今四川彭县)时,有数人执谱来谒,并言新建宗祠颇宏,求敝题联额为门阀光,予勉应其请。考其谱系则来自湖南东安,东安同族甚伙,与予族均出粤西。予少时只知粤西为祖籍望族,庸讵知由湘迁蜀者正不复少也。”

由此大约还是可以确认,四川中江重庆大足一系,应是清初湖广填四川时,由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迁移过去,但由于尚未找到相关家谱、志书左证,无有进一步详细资料。

宾氏广西全州湖南东安系:

根据东安琳平族兄转述,所见东安族人抄录于记事簿中之记载:“宾姓子孙昌盛,却少典籍记载。广西全州宾氏始迁祖松坡公,于宋朝自四川绵竹请兵却寇,移居广西清平乡四都洞,有据可考。”而且,广西全州宾姓自始迁祖松字辈以下,排行班辈为“松竹继学惟启应,甲汝丙辛仲?以世朝廷时付宏,国正民安永孝忠,自(绵俊业怀恩)泽,雍睦敦伦景福长,毓秀森芳昭旺发,名垂寰宇颂辉光。”沿用至今。

始祖松坡公后裔宋朝自宾州播迁多次,后定居全州子孙繁衍,至元、明之间,支脉分为十甲散居全州、东安、兴安、恭城等处。其中,一甲迁居东安鸭头村,嗣后甲午郎公寄居距东安县城(即现紫溪镇)六十里的山口铺(乡),即东安山口铺先祖。所以东安山口铺一支宾姓始迁祖为“一甲甲午郎公”,堂号郡望:“大梁郡”,图齿录记的是“甲午郎公系宾聪公房朝棋公支”,而至第十二派付翎公生三子,长子住兴隆桥;次子迁住岭凹仔;三子(即宏礼公)迁往大树脚,所以山口铺大树脚宾姓家谱注明:自始迁祖甲午郎公以下“十三派宏礼公递衍系”。

四川绵竹县,唐宋二代初属蒙州后属汉州,清代又改绵州,现为四川德阳绵竹市,市政府驻地剑南镇,经查绵竹县志,尚未见宾姓族人踪迹。广西宾州新桥镇清平乡四都洞,目前则是广西省宾阳县新桥镇清平村。据查宾阳县新桥镇已无宾姓宗亲,离宾阳县城五公里处另有新宾镇。另据南宁祖焕族兄听说,宾阳县的甘棠镇有宾姓族人,正着手联系当中。

全州东安系宾姓宗亲定期收族家谱屡修,民国十五年时,曾大规模召集十甲各房编订通谱,刊出共二十五册,惟目前东安族人所存不全,将待联系全州老家宗亲,确认本系源起与迁徙历程。

全州东安系族人,明清民国代出贤能,宾兴民初为广西省议会议员,任全县县长,川军破城,身殉以保居民。宾步程清末德国柏林大学留学,同盟会欧洲三大发起人之一,湖南大学前身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历任湖南省府委员,省议会驻会议员等,近湖南省志人物志有传。

资料有待补充。

▲宾姓古今名人:

宾须无:(公元前685~前641年待考),齐国人。著名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曾任齐国大夫,与管仲一道辅助齐桓公称霸。齐桓公当政时期为前685~643年,管仲生于公元前725年,逝世于公元前645年,可见宾胥无当生活在公元前600年以前。据台湾泽欧族兄考证,时约公元前685~前641年。

宾媚人:(公元前?~前573年),齐国人。著名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周成公二年任齐国国佐。他擅长外交活动,又称国差、国武子、国子,事见《大雅·既醉》、《小雅·信南山》、《商颂·长发》。

周宣公十年(公元前599年)被聘到鲁国,周成公十八年(公元前573年)被杀害。

宾 起:(生卒年待考),即宾孟;河南人。著名周景王时的重臣。

周景王于公元前?~前520年在位,而且宾孟在周景王去世后,公元前520年6月11日的葬礼上单穆公发动了政变,他首先杀死了儒子王大夫宾起(《文子》一书作者),立了孔子。

史籍《左传》中说:王子朝、宾起,有宠于景王,王与宾孟说之,欲立之,刘献公之庶子伯蚡事单穆,单子立刘蚡,五月,庚辰,见王,遂攻宾起,杀之,盟群王子于单氏。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告诉宾起要立王子朝为太子,而单穆公和刘献公庶子伯蚠“恶宾起之为人,愿杀之;又恶王子朝之言,以为乱,愿去之。”

宾 滑:(生卒年待考),齐国人。著名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史籍《左传昭公九年》中有“王有姻丧,使赵成如周吊,且致阎田与襚,反颖俘。王亦使宾滑执甘大夫襄以说于晋,晋人礼而归之”的记载(周王也派大夫宾滑逮了甘地的大夫襄,来讨晋国的喜欢。晋人也遣返在颖地抓到的俘虏)。

宾一兵:(公元1916~今),湖南湘潭人。著名高级农艺师。

任职于湖南省农业厅,现退休。系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会员等。

1972年开始收藏,主集古钱币。从时代分,宋币为佳,含徽宗崇宁重宝白铜币、崇宁通宝铁母、大观通宝楷通等大型币;从造型分,环钱北魏太和五铢鎏金币、金贞佑通宝、大清咸丰重宝、清咸丰重宝(当五十)、铜币光绪元宝(当三十)等均为珍奇币;从种类分,流通币开元通宝、元丰通宝等各具特色。兼集名人字画、古玉、古瓷、玉雕、骨雕、石雕、酒盘(玉)、花瓶、玉牌等。同时藏有文、史、哲类工具书等书刊四千余册。在藏品鉴赏等方面有一定造诣,有钱币研究论文发表于报刊。曾参与《湖南省农业志》的编撰工作。专著有《湖南水稻栽培技术手册》、《南园诗联集》等二十余种。

宾占元:(公元1933~今),湖南衡山人。著名高级经济师。

毕业于大连贸易学校。原辽宁省饮食服务公司经理,省人像摄影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兼省烹饪协会、辽菜研究会、美发美容协会秘书长。省商业经济学会理事,省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人像摄影学会理事。曾聘为《人像摄影》特约编辑,首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评选组织委员等。

他通过协(学)会的积极活动,在上级领导重视支持下,发动专家、学者、技师,撰写论文上百篇;并组织、编撰、出版了《中国名菜谱·辽宁风味》、《辽菜研究文集》、《辽宁省人像摄影论文集》、《中外新潮发式100例》和《中国烹饪》、《我像摄影》、《服务科技》等“辽宁专辑”。

通过精心组织,在参加首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第一、二、三届全国烹饪技术大赛,第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像摄影艺术展览中,辽宁的先手和作品,都邓得了全国瞩目的成绩。辽宁省烹饪协会、人像摄影学会,多次获组织工作奖。他出席了首届中国饮食文化国际研讨会,出席了辽宁省第三次文代会。

宾占元坚持业余摄影创作。主要作品有:《人像摄影家姚经才》等五幅入选全国人像影展,其中《憩》,获第六届全国人像影展一等奖,一幅入选全国职工影展。四十多幅入选省级影展,其中一等奖两幅,二、三等奖十几幅。还发表有《烹饪大师刘国栋师徒技艺集锦》、《摄影世界》、《中国烹饪》等书报刊的封面、封底和插图等拔白多幅。

通过考评,他成为特级摄影师。曾三次被评为辽阳市劳动模范,两次获省摄影家协会优秀组织工作者奖,还获省人像摄影学人“贡献杯”一座。

辞条收入《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当代创业英才》、《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等辞书。

宾伯骏:(公元1935~今),湖南长沙人。著名花卉盆景艺术家。

早在五十年代于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即加入中国***及美术学会。参加工作后又相继加入中国花卉盆景协会等学术团体。

现虽退休,但仍老当益壮,受聘出任《中国花卉盆景》记者(北京)及湖南记者通讯站副站长兼艺术顾问,以及广州珠海香洲海龙实业有限公司工艺美术顾问、《中国当代艺术家大观》及《中国当代艺术家国际名人专题作品精选》等书的副主编。

新近又被日本爱华路多国际书画函授学院聘为客座教授、书画师、研究员以及会州书画院院士兼学术委员等要职。

其艺术佳作在国际书画艺术交流领域中,光荣入选参加第二届国际书画家艺术交流,并先后在韩国汉城、巴西圣保罗以及日本东京等地展出与收藏。其传略、相片、论文、作品先后二十余次收入国家及国际性有关经典文献,其中包括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的《中外艺术家名录》、《国际名人专题作品精选》、《世界优秀人才大典》等经典文献巨著。

先后被省、市评为省、市级“五好家庭”、“现代文明家庭”、古汉城杯“优秀藏书户”,以及首批“文化家庭”、首批“书香门第之家”和“教育子女的好老人”等。

宾德智:(公元1937~今),著名地矿部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局助理巡视员、高级工程师。

专业特长与业绩:长期从事供水水文地质工作,熟悉供水水文地质普查勘探、综合水文地质研究、水文地质编图、地下水资源计算、地下水动态观测、地热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矿区水文工程地质等多项实际工作。胜任地下水、地热、矿泉水、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报告及有关研究报告的审查。

他长期在北京水文地质队工作,其间先后主编北京中心区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总结研究报告,主持北京1:100000比例尺综合水文地质图系编制,主持北京综合水文地质研究及北京全市地下水动态观测、地下水人工回灌,参与援越公路工程地质勘探技术管理,主持援苏丹公路供水打井项目技术工作,参与援莫桑比克纺织厂供水项目技术考查,主持全队(公司)技术管理工作。

1982年调入全国储委工作后,他主持水文地质处工作,主持或主审全国大型、特大型地下水水源地、地热、矿泉水勘查报告审查,参与全国大型、特大型矿床地质勘探报告(矿区水工环部份)的审查,组织并参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地热地质勘查规范、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地下水分类分级等标准(规范)的编制,组织并参与了与编制规范有关的《中国固体矿床工程地质工作研究》、《矿床合理勘探程度研究》、《地下水水源地勘查与评价》等专题研究工作。

宾世岳:(公元1941~今),广东乐昌人,中学一级教师。

韶关市第九中学副校长。系广东省集邮协会副会长。主集中国各时期邮票;兼集原地封、极限片。多次参加广东省集邮展览,有邮集参加中山市纪念孙中山邮展、韶关市邮展等。对原地封。极限片、加字明信片有独到研究,多篇邮文发表于报刊。自办《韶关集邮》季刊。

宾本义:(公元1944~今),著名机械工程师。

发明有“半喂入联合收割机”。

技术专长业绩:从事机械研究、进一步改进了南方水田水稻联合收割机为多用收割机,功能有:能犁田;能耙田;能扦田;能联合收割、一机四用、北方大麦区设置成了米割幅、配用马力三十匹。

另研制成功一台“流动式半自动压砖机”。该机是套装在汽车桶尾下部的装满一车坭开到晒砖坪产能的,出一块、割一块、割出一块后,又过压一次、使每块砖的六个平面压得平井扎实,该车内设、挖土、搅拌、输送等装置,富有省劳力、省场地、省设备等优点。

另设计制造有“棉花果创皮机”,还有“卫生扫街车”,可以土面灰尘一次性自理完善。

宾业明:(公元1945~今),广西博白人。

永安乡乡长。1966年8月玉林专区师范中师毕业,1985年7月取得农业经济师任职资格。

1966年8月~1970年12月,任小学教师。1971年1月调入水鸣公社革委会任干部,搞新闻报道工作。

1972年1月~1978年9月,任博白县革委会政工组、宣传部干部。1977年被广西人民广播电台评为积极通讯员。

1984年8月当选为水鸣公社组织委员。1987年5月至1990年8月,任永安乡党委副书记兼组织委员,永安乡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主席。

1990年9月~1993年10月,任永安乡第十届人民政府乡长。

1993年11月~1999年12月,任永安乡第十一、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专职常务主席。先后十多次被县委、县政府、县人大评为优秀***员,先进工作者。

宾新群:(公元1954~今),女,著名湘潭市优秀教师。

湘潭县茶恩镇联校双凤学校小学一级教师;民办教师。在二十多年教育教学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市优秀教师。

宾进林:(公元1955~今),广西人。著名记者。

《桂林乡情报》社采编记者、政工师。

曾在《人民日报》海内外版、《中国化工报》、《中国橡胶》、《探索》、《疏导》、《生财有道》、《广西日报》、《西南工商报》、《经贸时代报》、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国内五十多家新闻单位发表了《多做少说》、《谈政治打假》、《浅谈正确的用人观》等论文、杂谈、新闻稿件、新闻照片、艺术照片近两千篇(幅),多年获部、区、市先进或优秀通讯员称号。

1986年为《中国化工报》通讯员。1991年吸收为特约记者。

1986年担任桂林轮胎厂主办的《火炬轮胎报》编辑记者,桂林市职工摄影协会会员。

宾勇进:(公元1957~今),广西玉林人。著名文化人。

现任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书画师等,山东天香书画院名誉教授,桂林爱华书画艺术教育学校客座教授。

毕业于首届北京中国书道大学、天津市神州书画进修学院。自强不息学书法十多年,1993年考入天津市神州书画进修学院学习两年,专攻行书、篆刻。又于1995年毕业于北京首届中国书道大学、于1996~1997年又结业于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家杂志社首届中等、高等书法刊授经典专业。曾得沈鹏等名家单传身教,评为首届全国三十名优秀学员,中国书法97年第一期报道、沈鹏课堂授课一图,沈鹏后面第一个是本人,第四期后面优秀学员名单。

作品在全国书画大赛中二十多次获奖;土地杯、黄河杯、天池杯、三龙杯、金马杯、水浒杯等,作品获1994年中国书画赴新加坡展出,1995~1996年两次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市场研究中心高级研修会优秀奖,并被该中心聘为创作委员、调研员及1996年首届中国书法杂志社中等书法临书大展,并有作品被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收藏,1998年全国书画人才考试共合格并评为“书法师”光荣的艺术称号。

人名作品、简历入《雷锋之歌书画大典》、《中国西王母万碑林》、《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大观》、《跨世纪著名书画家名人录》、《世界美术书法家世界未成大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二十多部书著。

日本战国简史

日本战国历史可与中国战国相比拟各地大名林立,为争夺霸权攻伐不休而且也是′无义战′ 其间人名地名繁多,大战小战难以数计不过,从地区划分讲也许更 容易了解其中形势

现在的日本可分为四部分:由西南向东北依次为九州,四国,本州和 北海道战国时的九州,四国与现在所称相差不大北海道则因其地处偏远,战国史中少有涉及而本州则是四方征伐的中心以京都为中心。当时的本州共分为中国,近畿,东海,北陆,关东,东北六个地区 近畿以当时国都京都为中心,包括京都,奈良以及以后丰臣的大坂其 西部与中国地区相邻近畿地区东部南与东海地区(后来的织田信长凭借这个有利条件,控制京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为邻,北与北陆地区接壤 东海,北陆东与关东地区为邻而关东与北陆又东邻东北地区 室町幕府统治一百多年后开始衰落各地强有力的大名纷纷自立为政 一般以1467年(应仁元年)为日本战国的起始到1615年德川家康发动大坂夏之战,攻灭丰臣秀赖统一日本为止共148年的历史

战国前期的大战多集中与中国地区与京畿地区一般是传统意义上控制京畿的战争参与者多为近畿地区而且在京都有相当势力的大名 从十六世纪初北条家争夺关东霸权开始战争中心东移至东海关东,北陆

地区而这一时期也是日本战国人材辈出的时代 其中以关东的北条氏康,越后(属北陆地区)的上杉谦信,甲斐(东海地区)的 武田信玄之间为争夺关东,信浓等地的霸权的战争为代表 而东海地区因为有甲斐的武田信玄,尾张的织田信长和后来统一日本的三河德川家康而成为战国时期的英才发源地 武田信玄经过多年战争击败苦主上杉谦信及北条今川等大名夺取骏河信浓等地,成为当时最强的大名后来武田受没落将军足立义昭之命进军京都,途中 在三方原一战(1572年)大败德川家康,令织田信长坐立不安但其后因病突然撤军,功败垂成信玄死后,其子胜赖才具不足,长涤之战败于织田德川联军甲斐从此走向衰落 武田死后不久,其死敌上杉谦信也病死至此,战国的重心转向织田一系 织田信长是日本战国时期的大名(诸侯)之一,与武田信玄,德川家康一时瑜亮,一生传奇颇多。

在狭桶间合战中,他在暴雨中高唱著 “人间五十年,宛如梦幻,天下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 以四千兵马奇袭今川义元的四万军队,并砍下今川的首级。他也是第一位在日本史上大量运用火器的领主,在长筱一站中,用铁栅栏后的三千铁枪击溃武田家号称无敌的五万铁骑兵。 织田与德川家康结成同盟,史称“清州同盟,”统一 尾张、美浓后把主城从清州城移至美浓稻叶山城,并将稻叶山城 改名为“岐阜”城,取周文王凤鸣岐山,一统天下之意。 而后开始推行“天下布武”的策略,要以武力统一全国。 在灭掉越前朝仓氏、近江浅井氏并流放足利义昭(幕府),击败毛利水军之后,完全控制了中部。 正当义气飞扬的他准备攻打西部的毛利时,他的大将明智光秀,因憎恨信长斩首武田人质而迫使武田杀了光秀的母亲,也因为不堪信长的羞辱和猜忌, 起义包围了他下宿的本能寺,信长不愿被擒,于是自焚而死。信长被人认为是明君,也是魔鬼。他有温和大度的一面,也有常人无法理解的残忍奸恶的另一面。这个自称为“第六天魔王”的人给后世留下了多少的憎恶和向往。

信长的时代是日本崇尚中国文明的时代,也是日本开始引入西方技术的时代。武田家出了熟读孙子兵法的信玄,高举著的“风林火山”(来自孙子兵法的疾如风,静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而他终身的对手信长却是热衷西洋文化,购置火枪铁炮,和用铁甲船来对付他的敌人。相传他一度身穿和服,却批著西班牙海军的斗蓬戴著羽毛帽招摇过市。 我们也许可以从当时的详细记录的礼仪和战史中体会到不少让国人感叹和共鸣的感受吧。 织田信长在武田信玄死后立即消灭忠于足利氏的浅井朝仓两大名,接着放逐足利义昭室町幕府至此终结

此后,织田击败武田军并且逐渐控制近畿,东海地区,成为日本实际的掌权者接着织田信长派羽柴秀吉进攻中国地区最强的大名毛利辉元双方在相持阶段时突然传来织田大将明智光秀火烧本能寺(1582年),织田信长死难的消息 织田信长筑安土城自居,故其统治时期被称为安土时代 羽柴秀吉立即与毛利辉元议和,回师平叛其后,羽柴秀吉击败柴田胜家(1582)次年在小牧长久手之战后与德川家康议和,巩固了他对近畿,东海地区的统治在后来的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后基本统一日本南部

1590年,丰臣秀吉发动小田原之战,攻灭北条氏政,统一关东地区为镇抚关东各大名的势力,丰臣秀吉将德川家康改封到关东为后来德川称雄埋下伏笔同年,丰臣秀吉击败伊达政宗等奥州诸大名联军,征服东北地区至此,日本统一

为实现其定都北京的野心1592年丰臣秀吉下令侵朝明派军队援助朝鲜 经五年战争后,形势逐渐对日军不利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遗命从朝鲜撤军 丰臣秀吉筑大坂城其统治时期称为桃山时代 丰臣秀吉死后,其家臣分裂为近江,尾张两派一直韬光养晦的德川家康乘机联合尾张一派,在关原之战(1600年)中消灭西军,丰臣一系势力大衰

德川称雄日本并于1603年受封征夷大将军,开始了江户幕府统治 为最终奠定德川家长久统治的基础,德川家康在自己死前两年内发动大坂冬和大坂夏之战 大坂夏之战(1615年)中德川军攻陷大坂,丰臣秀吉之子丰臣秀赖自杀身死忠于丰臣的家老武士几乎全部战死显赫一时的丰臣家被消灭 德川受封江户(

历史上姓向的名人有哪些

向姓历史名人 向 宠:襄阳宜城人,三国时蜀国将领 向 秀:西晋玄学名士。司马昭时授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为竹林七贤之一。向 拱:怀州...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