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堂的介绍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8浏览:3收藏

颍川堂的介绍,第1张

颍川堂,姓氏的著名堂号之一。产生一个姓氏堂号,一般是姓氏发祥地,并且是该地区的望族。颍水出于河南省西境颍谷,向东南流,入淮河;另一支从阳城县阳乾山,颍水所出,东入淮河。过三郡,行千五百里,古时颍水称颍川。以郡望颍川作为堂号,表示该姓氏的先祖是当时颍川地域的望族。从字面含义就可以看出贴有颍川堂的家、村、宗族、祠堂等的人士就是从颍川迁徙而来的某姓氏后裔。赖氏、陈氏、钟氏、邬氏、甘氏等姓氏有不少分支以颍川堂为堂号。

颍川,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以境内有颍水而命名,并设置“颍川郡”,大致区域是现在的河南省许昌市、大禹市、平顶山市等辖区。在古代算是管辖面积极大的郡,人口、经济都是数一数二的。所以,中国的很多世家大族都发源于此。

“颍川世泽”或“颍川世家”,意思就是祖先发迹于颍川,是当时颍川地域的望族。在古代中国,最讲究门阀世家的时期,当属汉末至魏晋时期,这时期颍川又有哪些大世族呢?下面选几个有代表性的说说。

颍川陈氏的始祖名叫陈寔(shí),公元104年出生于颍川许县(今河南古桥镇陈故村),系陈胡公后代。他是寒门出身,但非常好学,品德也没得挑,当时的县令很欣赏他,便推荐他去太学(汉代高 级学府)学习深造。

作为颍川陈姓始祖,陈寔主要是以德服人,他并没有当大官,最 大的实权官职是“太丘县长”,所以后世有人称他为“陈太丘”。在太丘(今河南永城)当县长期间,陈寔以德施政,关爱百姓,名德重望。邻近各县的很多百姓,都纷纷搬家到太丘来生活,当时老百姓中还流传着一句话:“宁愿被律法处置,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可见其声望。

后来东汉朝政混乱,党祸不停,陈寔还被牵连受到牢狱之灾。出狱后他对朝政失望,便辞官归隐,之后很多次朝廷大臣都联名举荐他当官,陈寔都婉言谢绝。陈寔隐居在乡里,以良好风尚行于世,以道德感化乡邻,德冠当时,为远近闻名的大名士,与他的儿子陈纪、陈谌并著于世,号称“三君”。

公元187年,陈寔在家中逝世,享年84岁。为他送行的人多达三万余人,数千辆车。汉朝廷的多名大臣披麻戴孝,执子孙礼亲自送葬,当朝大将军何进致悼词:“征士陈君文范先生,先生行成于前,声施于后,文为德表,范为士则,存晦殁号,不两宜乎“。

陈寔的思想品德对后世影响巨大。汉代文学家、中郎将蔡邕为他亲撰墓碑和庙碑。《后汉书》为其立传,后人把陈寔和同为颍川郡的名士钟皓、荀淑、韩韶并尊为“颍川四长”,载入史册。如今,我们的中学语文书里,有一篇《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文章,就是关于他守信的事迹。

陈寔以东汉大名士起家,他的子孙后代多品学兼优、英才辈出,比较有名气的有陈纪、陈群、陈泰、陈准等人,发展为魏晋时期的鼎盛世家大族。后来因战乱等原因,族人分散开枝散叶,各家虽身处五湖四海,但家族的祠堂、堂屋或门联上都贴有“颍川世泽、颍川世家、颍川堂”等堂号,述说着此家的渊源。

颍川钟氏的发迹先祖叫钟皓,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书先生,门徒有一千多人,东汉朝廷多次征召他去当官,他都一一拒绝了。钟皓因德行高尚、学识渊博,与陈寔、荀淑、韩韶并称为“颍川四长”,在当时也是名声在外,他的子孙钟繇、钟会的崛起,更是使颍川钟氏成为曹魏时期举足轻重的世家大族。

如今,分散各地的钟姓人,也在堂屋、大门上方贴着“颍川世泽、颍川堂”等堂号,告诉着世人这个家族的源远流长。

颍川赖氏的先祖本是姬姓,叫叔颖。周宣王时期,叔颖被锡封在颍川,建立了赖国。这个赖国后来被楚国灭亡,赖国后人便隐居在颍川,以赖为姓,所以颍川也是赖姓的发源地。如今的赖姓人家,也在使用“颍川堂”这个堂号。

颍川郡的有名世族还有很多,比如“韩姓、荀姓、邬姓、田姓”等等。这些姓氏的祖辈们在颍川郡打拼,建立了很好的名声,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成为了在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世家大族。他们的后代不管走到哪里安家,都不曾忘记先祖发迹的郡望--颍川,以“颍川堂”为堂号,家家户户都在堂屋正上方标上了“颍川世泽“或”颍川世家”。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姓氏是区分人类血缘与族群关系的符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元素之一,是民族的血脉。寻根认祖是一种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既能促进地区交流、融合,又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中国人民到现在,每次新交流的开 始还是:“您好,贵姓?”

参考文献:《后汉书》《姓氏寻源》

关注作者“剑宗臣”,看更多精彩史事

颍川堂的介绍

颍川堂,姓氏的著名堂号之一。产生一个姓氏堂号,一般是姓氏发祥地,并且是该地区的望族。颍水出于河南省西境颍谷,向东南流,入淮河;另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