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后裔寻祖。我族是长沙定王刘发后裔,唐朝末期从湖广华容县丝茅坪瓦子堆,迁往江西泰和县仙槎乡拿江。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8浏览:1收藏

刘氏后裔寻祖。我族是长沙定王刘发后裔,唐朝末期从湖广华容县丝茅坪瓦子堆,迁往江西泰和县仙槎乡拿江。,第1张

以下仅供参考,互联网并没找到相关信息:

源流一

出自姚姓和姬姓与祁姓,为黄帝轩辕氏之后。相传帝尧是黄帝轩辕氏的六世孙,姓伊祁,名放郧,舜帝是黄帝十世嫡长孙姓姚名重华。尧舜是他们的谥号。他最初被封于陶,后来迁于唐,所以被称为陶唐氏。成为天子后,开始以"唐"为国号,所以又称唐尧。尧做了100年天子后禅位给舜,尧死后,舜封他的儿子丹朱为唐(今山西省翼城县)侯。到周武王时,唐侯作乱被成王所灭,唐国之地就被改封给成王之弟唐叔虞,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称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的,称唐氏。另外唐叔虞的子孙也以国为氏,后来就姓了唐。同时周昭王时,曾封丹朱之后在鲁县为唐侯,被楚灭后,其子孙也姓唐。春秋时,又有一支姬姓唐诸侯国,被楚昭王灭后,其后人也称为唐氏。还有复姓唐山姓、北唐姓改为唐姓。以上这5支唐氏,均源自轩辕氏。

源流二

源于藏族,出自民国初期西藏唐官,属于以官职称为为氏。民国初的北洋政府时期,在西藏地区设置了两大官吏体系,其中之一就是唐吉忒官,负责辅佐北洋政府管理西藏地区政务事宜,可以由任何普通人来担当,但必须通晓汉、藏两族语言,不论职位,统称唐吉忒官,简称唐官。其实,唐吉忒官的主要职责就是沟通汉族与藏族之间的语言与生活习俗,帮办一应杂务。在唐吉忒官及其后裔子孙中,就有以其官职称谓为汉姓者,称唐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据《三国志·郭淮传》所载,陇西(今甘肃)羌族中有唐姓。

源流四

源于蒙古族,出自,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塔喇氏,人数庞大,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ara Hala,汉义“旷野”。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白氏、唐氏、匡等。

⑵蒙古族图罗鲁特氏,亦称佟尼果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ulolu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唐。

源流五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为氏。今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唐氏族人分布,多为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在中南、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运动中,被地方汉族最高行政长官赐予的汉姓,亦有汉族兵员驻守边疆时与各民族联姻后

刘氏的来源主要有三:

  1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

  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

  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2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

  ,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

  南刘氏。

  3 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一、汉

  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

  ,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

  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

  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

  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

  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编辑本段]当今刘姓概况  时代在不停发展,人类在不断进步。

  创造过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经过先辈们数千年的经营、创造、弘扬,到21世纪初的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代表辉煌的东方文明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

  作为中华民族主要成员之一的刘姓,他当前的情况又是如何呢?他的最新面貌又是怎么样的?这大概也是每一个刘姓成员都想了解的问题。

  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往往都有构成这个民族主体的所谓大姓,如英国的Smythe、Jones、Williams;美国Smith、Johnson、Carson;法国的Martin, Bernard、Dupont;德国的Schultz、Mueller、 Shmildt;苏联的Ivanov、Vasiliev、Deternov等等。刘姓,则是构成中华民族主体的大姓之一。

  在中国民间,很早以来就有"张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另外历史上也有"刘天下,李半边"说法。这些说法都说明了刘姓的人口众多,分布广泛,早已在为中国人的共识。

  据1987年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人员杜若甫、袁义达在中国国家统计局提供的1982年全国人口千分之五随机抽样资料以及1970年出版的《台湾地区人口之姓氏分布》一书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所作的综合分析,刘姓为全国10大姓之一,人口数仅次于李、王、张3姓,排在第4位,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4%。据此推算,到公元21世纪初的今天,刘姓在中国地区的人口总数,约有6500万。如果考虑到中国人口的实际总数(有估计为15亿),再加上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和已完全本地化的刘氏后裔,则世界刘氏人口总数应该在8千万以上。

  刘姓主要分布在中国本土地区,此外还广泛地分布世全世界各地。在海外的刘姓,又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和东部周边国家,如东南亚南洋地区,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缅甸、印支三国;又如南北朝鲜、日本;其次则是北美、澳大利亚;再其次是欧洲和南美,非洲则是世界上刘姓人口相对较少的地区。

  在中国本土,据不完全的统计,刘姓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南部,如在北方,刘姓与李、王、张3姓一同为中国北方大姓,约排在第4位;而在中国东南,刘姓的人口所占的比例相对要小在于在北方与中南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但也排在前20位之内。

  有统计表明,刘姓人口在中国北方的北京市排在第4位,在辽宁、陕西二省也均排在第4位;而在华东的上海则排在第12位,在广东省排在19位,在福建省排在第12位,在台湾省排在第9位或8位;在四川省排在第4位。

  如果从人丁繁衍、人口数量来说,现代刘姓是北方强于南方的话,那么从宗族的兴旺发达、繁荣显赫来说,则明显地是南方刘姓胜过北方刘姓。(补数据)而在南方刘姓中,又明显以湖南、四川、湖北、江苏等省的刘姓最为兴盛,如湖南的刘少奇家族,四川的刘湘家族、刘伯承家族,湖北的刘华清家族,江苏的刘海粟家族、刘淇家族。

  刘姓成员以汉族为主,但也广泛分布于中国的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壮族、土家族等20多个民族之中,此外还分布于高丽民族、日本民族、越南民族等多个外国民族之中。,

  从宗族支派上看,当代刘姓中,除少数成员明确属于少数民族在汉化过程中改姓为汉字姓刘氏之外,绝大部分都自称源于汉代皇族,是由2000年前那支曾创造过两汉文明的古老丰沛刘氏一脉发派繁衍而成,都是汉之子孙、刘邦及其兄弟的后裔。在民间,甚至出现了"汉后无二刘"的说法,意思即天下刘姓都是汉朝皇族后裔。(笔者认为这一说法似乎不准确。)

  虽然现代刘姓大都属于"汉室之后",但具体来说,又分为几大宗派,而且各个宗支所占比例也不一样。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现代刘姓主要有以下几个较大的支系:一是楚元王刘交后裔彭城刘氏派,该支刘氏分布范围较广,南北东西都有,但以北方较多。二是中山靖王刘胜后裔中山刘氏派,这一支刘氏人数众多,但主要分布在南方,以闽粤台地区最多,其次是浙江、江西、两湖、广西、海南、港澳、云贵川,另外在东南亚南洋的刘姓,也以源出中山的客家刘姓居多。三是长沙定王刘发后裔长沙刘氏派,该派刘氏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系当年留在长沙国的一支,如安成侯刘苍的后裔,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两省,并辐射到邻近的鄂、川、江浙、两广、云贵等省区;南支则是当年北迁南阳的东汉皇室后裔,主要分布在北方的华中、华北、华东地区,另外还辐射到朝鲜、日本等国。四派为梁王刘武后裔刘氏,这一支刘姓主要分布在北方的山西、陕西和山东、江苏一带,人数较少,如今刘邦故乡汉里堂刘氏就是梁王后裔。五为代王刘参后裔刘氏,该支刘氏也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江苏、山东一带,人数较少。六是淮南王刘安后裔刘氏,这支刘氏主要分布在今安徽省,再辐射到邻近省区,人数也较少。此外,还有属于荆王刘贾后裔和代王刘仲后裔等派的刘姓。 [编辑本段]郡望堂号  郡望:

  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5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1 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

  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此支刘氏 是汉高祖的后代。

  2 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

  3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刘贾

  。

  4 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

  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5 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此支刘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

  中山靖王刘胜。

  6 梁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咀阳。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

  文所开基。

  7 顿丘郡:西汉、西晋两次置郡。此支刘氏多出自匈奴刘氏。

  8 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宛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 西汉

  长沙定王刘发。

  9 东平郡:汉晋置郡,治所在无盐。南朝宋改称东平郡。此支刘氏

  ,其开山基始祖为汉宣帝第四子东平王刘宇。

  10 高密国:西汉置国,治所在高密。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

  所开基

  11 竟陵郡:西晋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刘氏为后汉刘焉所开基

  。

  12 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洛阳市东北。此支刘氏出自匈奴族刘

  氏。

  13 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

  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

  14广平郡:汉置郡,治所在广平。此支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刘

  苍之后。

  15 丹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刘氏为临怀刘氏分支,

  起开山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7世孙刘会。

  16 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

  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宣帝广陵王刘胥。

  17 长沙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临湘。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长沙

  定王刘发。

  18 临淮郡: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刘姓,其开基始

  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六世孙晋永城令刘建。

  堂号:

  1 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

  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

  郡望堂号的正宗。

  2 豢龙堂:夏相刘累,相传他善于养龙,被封为豢龙氏。

  3 藜照堂: 汉代的刘向,元帝的时候校书天禄阁,有一天,一个

  老翁穿着黄衣,拿者藜杖,吹着拐杖上的火焰,拿出天文、地理的书

  给刘向。刘向问:“你是谁?”他回答说是太乙之精,听说他好学,

  特来看他。刘向一生著述很多,见了老翁后,才思更加敏捷了。

  姓启刘国;望出彭城。 [编辑本段]大陆各地刘姓分支介绍  北方刘姓

  21 北京刘姓

  据北京市1978年人口调查资料统计,北京市共有2225个姓氏,刘姓为全市10大姓之一,人口总数仅次于李、王、张3姓,占全市人口总数的77%,排在第4位。依此推算,则今天北京市刘姓人总数约有95万人(全市1989年总人口1240万)。

  22 河北、天津刘姓

  河北是刘姓的重要发源地。当年尧帝之子受封于刘,肇基刘姓,这个刘地邑,就在今河北唐县。作为今天世界刘姓中的主体宗派--中山刘氏和客家刘氏,也是发源于河北的刘姓中山国。

  天津市是中央四大直辖市之一,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素有"渤海明珠"之称。在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人口总数仅次于上海、北京、重庆。总面积1191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526万人,其中市中心地区3693万人,辖13个区、5个县。

  刘姓也是天津的大姓。早在近代,天津刘氏就有一支家族以工商业起家,成为天津工商八大家之一。

  河北黄骅滕庄刘氏:

  形成于明代,来自山东,以刘五老为入冀开基始祖和族谱第一世祖,以刘五老之孙刘泽为本支始祖。

  据刘常山、刘恩道先生提供、清雍正二十一年刘照邻主修的河北省黄骅市《刘氏族谱》记载,黄骅滕庄刘氏开基始祖刘五老,原籍山东省莱州府即墨县金钯齿刘庄人氏。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靖难之后,刘五老奉诏率领家人子弟北迁,从山东即墨迁到河北省,落籍于河北省沧州府城东60余华里的沧县将相乡(今河北省黄骅市毕孟村)。刘老五的后裔后来世代居住在河北,散处于河北沧县、青县、保定、通州、宝坻、天津以及外省的哈尔滨、山海关、盐山、包头等地。至今,这支刘氏最多的已传到刘五老的第24代,人口已达万余人,主要集中在河北省南部地区。刘氏族人从事农、工、商者都有,其中明朝时有刘子延,字体仁,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官任慈溪知县、工部主事、承德郎。

  这支刘氏家族在清雍正二十一年首修族谱时,制订了一个16个字的四言派语:"世守中合,习北元吉;文明延祚,永存成式"。

  刘老五的孙子刘泽,又从黄骅市毕孟村迁到黄骅市滕庄乡李官庄村。现将李官庄村刘氏两位资料提供者的祖先递世系抄录如下:

  1刘五老→2刘真行→3刘泽→4刘祈→5刘思睦→6刘永良→7刘观→8刘九河→9刘国发→10刘世美→11刘瑶→12刘文旺→13刘清→14刘玉麟→15刘凤亭→16刘常山

  1刘五老→2刘真行→3刘泽→4刘祈→5刘思睦→6刘南刚→7刘邦宠→8刘允康→9刘养儒→10刘凤翔→11刘福恩→12刘子榛→13刘全立→14刘义→15刘长安→16刘其廉→17刘朝宗→18刘恩道。

  天津大港刘氏:

  天津建市前属于河北省,因而天津刘氏大多自认为河北刘氏。如天津市大港区刘岗庄刘氏,就是属于河北沧州聚馆刘氏一派。

  据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天津敦睦堂《聚馆刘氏家谱》记载,聚馆刘氏来自山东即墨,该族因有"二十世源分即墨,五百年派沿沧江"的宗联。聚馆刘氏形成明代,以刘洪为该族开基始祖。谱载该支刘氏是唐代著名将领刘巨容的后裔。刘巨容生2子:刘德、刘量。刘量立军功,任临河尉,生3子:刘汾、刘回、刘迪。刘迪因功封麻城国公,因此迁居麻城。刘迪娶绕州牧代叔伦之女为妻,生3子:刘亦、变、刘信。刘信生14子,其中第九子刘荣胜官任州牧,又生5子:刘义逵、刘义传、刘义宗、刘义江、刘义荣。刘义荣生子刘仁彻,刘仁彻中进士,官任大理评事,生子刘大显。刘大显,字文丕,赠通议大夫,夫人许氏,生3子:刘省一、刘省二、刘省三。刘省二,又名刘定,宋中宗皇祐年间高中状元,官任吏部尚书、朝议大夫,至夫人黄氏,生3子:刘一三、刘一二、刘一六。刘一六公迁山西晋城,官任直秘阁、朝议大夫赐紫金鱼袋,生5子:刘五一、刘五二、刘五六、刘五十一、刘五十二。其中,刘五六公又名刘高,字念伦,官任河南中宪大夫,生3子:刘七三、刘七四、刘七八。刘七三官任资政大夫,生3子:刘丁二、刘小三、刘小六。其中,刘小六,又名刘落,夫人汪氏,生2子:刘伯一、刘伯三。刘伯三,字渊曜,生子刘三一。刘三一生子刘千四。刘千四在山东莒州做官,后因官留信山东莒州,生子刘万三。刘万三,又名刘仕进,字连三,号儒贤,又迁于山东即墨,为即墨刘氏开基始祖。刘万三生3子:刘洪、刘汉、刘清。其中,刘汉一支留居即墨;刘清后裔居军粮城。大老刘洪,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奉旨率领4个儿子和2个侄儿随驾北迁,落籍于直隶沧州东北乡聚馆,成为聚馆刘氏的开基始祖。到今天,聚馆刘氏后裔人丁兴旺,广泛分布于河北、天津、北京等地。

  23 山西刘姓

  山西是刘姓的发源地之一,因为当年尧帝的主要活动地区就在今天的山西。另外,有许多刘氏族谱认为,山西洪洞是刘氏的最早发源,并说当年刘姓的得姓大始祖、尧帝的儿子源明的封地--刘,就在洪洞。笔者虽然不敢赞同这一说法,但却相信山西确是先秦时期也即刘姓滥觞时期刘姓远古祖先们的主要活动地区之一。

  山西洪洞刘氏:

  此洪洞刘氏是山西地区比较古老的刘姓宗族之一。但据康熙五十四年(1754年)洪洞《刘氏宗谱》记载,现在的"洪洞刘氏之先为汉诸王孙,其世次不详矣",因此,该族以明朝人刘祥为可知一世始祖,到康熙年间修谱时已传十三代,到今天大概已传到二十四、五代。

  洪洞苏堡刘氏:

  此支与上一支同姓不同支。据民国二十一年洪洞《刘氏宗谱》记载,这支洪洞刘氏宗族形成于明朝初年,来源于汝南。明朝初年,刘氏"有老翁同汝南携三子入滋",其中长子刘道韵、二子刘怀翁。此后5个半世纪以来,洪洞苏堡刘氏族大丁繁,枝繁叶茂,而且"自金吾公以诗书科第显,后先辉映,衣冠蝉联甲天下",蔚然而为山西刘氏望族。该族自乾隆时始创修宗谱,此后同治四年、光绪二十三年、二十六年、民国二十一年,均有续修。

  山西太原刘氏:

  据《太原文存》卷8《刘氏族谱序》记载,太原刘氏形成于明朝,以刘信为开基始祖。刘信,明成化时人。

  山西芮城刘氏:

  形成于明朝初,以刘敏为开基始祖。该族以"孝悌堂"为堂号。至明嘉靖时,有第7世孙刘良臣,始创修芮城《刘氏家传》,明万历时刘良臣的儿子续修。清康熙时,刘敏第十四世孙也即刘良臣的第七世孙刘士锡,再次重修《芮城刘氏家传》。

  山西岳阳(今古县)刘氏:

  据清咸丰时手抄本山西岳阳《刘氏宗谱》记载,该支刘氏家族形成于明初,以刘美天为开基始祖。刘美天在洪武年间定居岳阳县金堆里石佛叠,传到第七世时分为四大房,分别居于岳阳县罗家山、弱柳、凌云、邓家山等地。清朝乾隆58年(1793年),四大房始合宗祭祖,创修族谱。现在,这支刘氏家族已传到开基始祖刘美天的第24代。

  山西徐沟太常村刘氏:

  据民国二十六年手抄本《太常村刘氏系图》记载,该支刘氏形成于明初,开基始祖刘仲礼,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徐沟太常村。到今天,该支刘氏已传到始祖刘仲礼的第27代。

  山西交城刘氏:

  据民国末年刘学光编交城《刘氏世谱》记载,这支刘氏家族原籍江南,明朝初年徙居山东省济南桓台县等地,清朝光绪十五年以后,才陆续迁入山西省中南部八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有一支又由屯留迁入交城瓦窑村落籍,此后到今仍居于此。这支家族现在已传到第23左右。据族谱记载,该族历史上较著名的人物有刘麟,曾任直录河间府通判;刘泰华,曾任下德骑尉、候迁守备;刘志通,曾任安徽怀远县丞;刘得洪,任江西浮梁知县,补用知府。

  24 辽宁刘氏

  辽宁刘氏有汉族、满族、朝鲜族等族。

  据8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的资料统计,辽宁刘姓是全省10大姓氏之一,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的79%,排在第4位。据此比例推算,现全辽宁全省人口万,其中刘姓若有万。

  辽宁北镇满族刘氏:1941年刘恩铨、刘名仁等重修北镇《刘氏宗谱》记载,这支刘氏宗族本是汉族,原籍山东登州府栖霞县俗名山后大户刘家。据先人传述,与汉高祖刘邦、东汉光武帝刘秀均系同族,与宰相山东诸城刘墉更属一派。明朝隆庆五年(1571年),因"山东诸邦烽烟相望,吾一世祖忠公,携家避乱,乘筏匿岛。居无几,遂飘泊乎洪涛巨浪中,经旬日而入于辽东,至盖川西十里海山寨居焉。"后遂加入满族,属汉军正黄旗人。到康熙四十年(1701年),又迁居海城县前三台子、新河屯两处居住,直至今天,仍世代居此。到20世纪中叶,这支满族刘氏已传到第二十代,发展350户2500多人,分布在前三台子屯、新河屯、大二台子屯一带,为当地望族。族谱还记载,该族"移居盛京、安东、吉林、龙江、锦州、盖县、盘山县等处之户人口非常稠密,可以称为兴旺族耳"。

  这支刘氏宗族的一世祖刘忠死后葬在海山寨东北山,传到六世祖刘德进,生子4人,后裔因此分为4大房。从一世到十五世"多以耕讲工商为业,忠厚传家。入军政两界充差者,率皆显耀门第,颇极一时之盛。"这个宗族在清嘉庆八年、咸丰七年、民国三十九年先后编修了宗谱,并订立了一个16字的字辈:

  汝应学养,名显文登

  清时懋树,维国兴宗

  到今天,该族已传到了"文"字辈、"登"字辈。

  江苏刘氏

  江苏是汉家刘氏的发源地,中华刘姓的摇篮。当年的汉朝皇族,就是从江苏丰沛地区崛起于世的。后来,江苏的彭城--今徐州市,更成为天下刘姓公认的郡望。历史上,江苏地区刘姓也是名人辈出,族姓盛兴。一直到现代,江苏刘姓在整个刘氏族姓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此处特将江苏刘氏从华东地区刘姓中单独抽出作为一节向读者介绍。

  丰县刘氏

  汉皇故里刘氏

  今江苏省丰县赵庄金刘寨,就是当年的刘邦出生的丰邑中阳里,当地人又称之为汉皇故里。这里有一支刘氏家族,世代守护着汉家祖先的陵墓,他们自称为汉皇故里刘氏。

  据(丰县)中华刘氏宗亲会会长刘恒心行生提供的《古丰刘氏族谱》和《汉祖流史》记载,汉皇故里刘氏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出自汉文帝第二子、汉景帝之兄梁孝王刘武。本族以刘邦为一世始祖,以梁王刘武为分派祖,以刘武的第6代孙灵乡侯刘欣为回归丰县汉皇故里开基始祖。

  正史记载载,公元前168年,刘武由淮阳王改封为梁王。当时仍留住长安,直到公元前161年才正式就国来到河南,肇基刘氏梁藩王族。刘武所建的汉代梁王国建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县),统辖从河南开封到山东泰安一带的40多坐城市。梁国疆域辽阔,土地肥沃,是西汉中期势力最大的几个藩国之一。

  梁孝王刘武生梁共王刘买,刘买生梁平王刘襄,刘襄生梁贞王刘毋伤,刘毋伤生梁敬王刘定国,刘定国生14个儿子。

  第五代梁王刘定国的第十个儿子刘欣(族谱误作"刘欣")封陵乡侯(族谱误作"灵乡侯"),从睢阳移居沛郡丰县金刘砦汉皇故里,世守汉朝皇帝祖陵墓地,后裔遂繁衍成今日汉家刘氏的正宗之一--江苏丰县金刘砦汉里堂刘氏,又称古丰刘氏或丰沛刘氏。

  陵乡侯刘欣在汉成帝建始二年被削爵免为庶民,从此留在汉皇故里祭扫祖墓,专尽孝道。他的后裔到宋代有第45代孙刘运太,开始纂修汉皇故里刘氏的第一修族谱。后来,因金兵和蒙古相继入侵中原,古丰地区也战果纷飞,刘氏族人为避战乱,一度失散避乱南迁。后来战乱平息,一部分刘氏族人又重返故里,继续承担起守陵扫墓的责任。

  汉皇故里刘氏堂号为"汉里堂"。历史上,汉皇故里刘氏曾5次撰修族谱:宋代第54代刘运太首修,明代第51代祖刘廷立二修,民国二十三年刘作检三修,1962年刘万邦四修,1995年刘恒心五修。

  宋代刘运太创修族谱时,订立了24字的汉皇故里刘氏四言派诗:

  "运继昌期,家修廷献。安兴基业,尊崇西汉。宗德万怀,应水泗玉。"

  其中,"运"字派是刘邦的第45世。民国二十三年刘作相三修族谱时,又续订了如下16字的字派:

  "本敬作法,恒念相承,远绍明训,恪守仪型。"

  此字派与首次所颁字派相接,"本"字派为刘邦第69代。1962年刘万邦再续订如下16字字派:

  "忠厚显著,永庆升平。唯善吉祥,世续繁荣。"

  汉皇故里刘氏到今天已传到刘邦的第77,全族人口约有6万人。族人主要从事农业。

  汉皇故里刘氏自汉高祖刘邦至中华刘氏宗亲会会长、汉皇祖陵管里处主任刘恒心会传递世系如下:

  1刘邦→2刘恒→3刘武→4刘买→5刘襄→6刘毋伤→7刘定国→8刘欣→9刘孝→10刘贡→11刘晨→12刘炜→13刘然→14刘熙→15刘陵→16刘隆→17刘泰→18刘光→19刘崇→20刘乾→21刘符→22刘元康→23刘弘圣→24刘淳→25刘裕→26刘祥→27刘邕→28刘权→29刘祖哲→30刘立显→31刘洪昭→32刘群范→33刘敦诚→34刘谕铭→35刘后起→36刘贤明→37刘孝慈→38刘义礼→39刘谨遵→40刘记敬→41刘福海→42刘泽纪→43刘延庆→44刘传仁→45刘运太→46刘继荣→47刘昌意→48刘期明→49刘家龙→50刘修磊→51刘廷立→52刘献麟→53刘安康→54刘兴成→55刘基建→56刘业立→57刘遵德→58刘崇文→59刘西安→60刘汉川→61刘宗尧→62刘德远→63刘万成→64刘怀桢→65刘应祥→66刘汕配→67刘士禄→68刘官配→69刘本键→70刘敬思→71刘作检→72刘法崇→73刘恒心→74刘伟。

  江苏沛县刘氏

  沛县刘园藜照堂刘氏:

  据世界刘氏宗亲总会秘书长兼(沛县)中华刘氏宗亲总会会长刘忠新先生提供的资料,沛县刘园藜照堂刘氏属于西汉皇族,出自汉高祖刘邦长子齐王刘肥、城阳景王刘章一支。这支刘氏家族以"藜照堂"为堂号,以刘邦为族谱第一世始祖。

  刘园刘氏传递世系如下:

  1刘邦(汉高祖)→2刘肥(齐王)→3刘章(城阳景王)→4刘喜(城阳共王)→5刘延(城阳顷王)→6刘义(城阳敬王)→7刘武(城阳慧王)→8刘顺(城阳荒王)→9刘勋(高广节侯)→10刘贺(高广哀侯)→11刘福(高广质侯)→12刘吴(高广侯)→13刘畋→14刘般→15刘瑾→16刘沇→17刘耿→18刘憍→19刘(亢+鸟)→20刘詻→21刘距→22刘富→23刘凗→24刘模→25刘耀→26刘珩→27刘钺→28刘澧→29刘椿→30刘光→31刘基→32刘镇→33刘渭→34刘轲→35刘炎→36刘坤→37刘锺→38刘广业→39刘锜→40刘法→41刘树→42刘煇→43刘垣→44刘录→45刘琥→46刘焕→47刘信→48刘定家→49刘盛→50刘慈→51刘满→52刘和亭→53刘杰→54刘茂→55刘禄→56刘致→57刘朴→58刘锏→59刘岭→60刘子龙→61刘恕太→62刘爵一→63刘礼→64刘学道→65刘士棠→66刘玉璋→67刘效春→68刘彦德→69刘敬汉→70刘凤奎→71刘忠新、刘忠保、刘忠国、刘忠家、刘忠智、刘忠杰。

  沛县朱王庄藜照堂刘氏:

  沛县朱王庄刘氏是沛县有名的望族大姓,相传属于中山靖王刘姓大宗,出自三国蜀帝刘备次子刘永。但刘氏明确可知的始祖,则是明朝初年的刘元、刘真、刘冠、刘启4兄弟。

  据1998年刘鸿爱主编的(沛县藜照堂五修)《刘氏族谱》记载,最早迁回刘邦当年发迹起家的根据地沛县开基始祖,是刘备的曾孙、刘永的孙子刘乾玄。

  当年刘备的次子刘永受封为为思王,后改封为甘陵王。蜀汉亡国后,刘永随后主降魏,徙居洛阳,被削去王爵,贬为乡侯、奉车都尉。刘永生子名叫刘晨,刘晨,字耀辉,娶妻张氏,生3子:刘乾玄、刘乾镇、刘乾清。

  魏晋之际,洛阳一带战火频繁。后来又发生"八王之乱",洛阳再度成为兵荒马乱之乱。迁居于此的蜀汉刘氏皇族,为了避难,又开始向四处迁散。刘晨的次子刘乾镇和三子刘乾清均南迁江浙和福建,而长子刘乾玄则迁回沛县故里,落籍沛县西北老刘庄。从此,这支刘氏皇族就以庶民的身份在沛县世代居住下来,形成沛县的刘氏望族。他们以刘邦为本族始祖,以刘乾玄为回归沛县开基祖。

  刘姓的来源

  一 姓氏来源

  刘氏的来源主要有三:

  1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

  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

  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2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

  ,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

  南刘氏。

  3 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一、汉

  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

  ,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

  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

  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

  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

  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二 迁徙分布

  刘氏最早发源于河北唐县,而始姓刘氏却在今天的陕西省境内

  。公元前300多年前开始向河南及江苏传播。战国时晋大夫会有子留

  居秦国,称刘氏,其十世孙在魏国任职,魏灭后迁至大梁,生子刘清

  辗转到今江苏等地。后来刘氏建立东、西汉两朝,统治天下,于是其

  子孙分布于天水、中山、南阳、彭城、东平等十四处之多。汉末三国

  之际,中原的刘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主要是向东南

  投奔孙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奔蜀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刘氏大举南迁

  ,在江南影响很大。唐代和宋代,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盛于全中国

  ,直至今日。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5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1 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

  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此支刘氏 是汉高祖的后代。

  2 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

  3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刘贾

  。

  4 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

  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5 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此支刘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

  中山靖王刘胜。

  6 梁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咀阳。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

  文所开基。

  7 顿丘郡:西汉、西晋两次置郡。此支刘氏多出自匈奴刘氏。

  8 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宛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 西汉

  长沙定王刘发。

  9 东平郡:汉晋置郡,治所在无盐。南朝宋改称东平郡。此支刘氏

  ,其开山基始祖为汉宣帝第四子东平王刘宇。

  10 高密国:西汉置国,治所在高密。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

  所开基。

  11 竟陵郡:西晋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刘氏为后汉刘焉所开基

  。

  12 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洛阳市东北。此支刘氏出自匈奴族刘

  氏。

  13 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

  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

  14广平郡:汉置郡,治所在广平。此支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刘

  苍之后。

  15 丹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刘氏为临怀刘氏分支,

  起开山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7世孙刘会。

  16 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

  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宣帝广陵王刘胥。

  17 长沙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临湘。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长沙

  定王刘发。

  18 临淮郡: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刘姓,其开基始

  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六世孙晋永城令刘建。

  堂号:

  1 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

  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

  郡望堂号的正宗。

  2 豢龙堂:夏相刘累,相传他善于养龙,被封为豢龙氏。

  3 藜照堂: 汉代的刘向,元帝的时候校书天禄阁,有一天,一个

  老翁穿着黄衣,拿者藜杖,吹着拐杖上的火焰,拿出天文、地理的书

  给刘向。刘向问:“你是谁?”他回答说是太乙之精,听说他好学,

  特来看他。刘向一生著述很多,见了老翁后,才思更加敏捷了。

  四 家乘谱牒

  河北:沧州刘氏家谱三卷首一卷、南皮刘氏家谱、上元刘氏家谱

  六卷

  山西:洪洞刘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洪洞刘氏族谱五卷、洪

  沿刘氏宗谱六卷、洪洞刘氏族谱、洪洞刘氏族谱不分卷、洪洞刘氏族

  谱十七卷首一卷、平定刘氏族谱不分卷

  辽宁:沈阳刘氏家族谱不分卷、沈阳刘氏家谱、辽阳刘氏宗谱一

  卷、凌源刘氏宗谱十卷

  江苏:南京刘氏家谱、沛县彭城堂刘氏族谱、丰县刘氏宗谱十卷

  、丰县刘氏宗谱十三卷、泗阳像树刘氏宗谱四卷、宝应刘氏家谱六卷

  首一卷、宝应刘氏家谱卷

  五 历史名人

  1 刘墉:今山东诸城人,清代书法家,官至东阁大学士,与当时

  的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齐名。

  2 刘过:太和人,南朝著名词人、诗人。

  3 刘松年:钱塘人,画家,善于作山水画,与李唐、马远、夏圭

  合称“南宋四家”。

  4 刘禹锡:中山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他在哲学

  上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天人交相胜”的学说。著作有《天论》等。

  5 刘渊:匈奴人,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西晋末年起兵反晋,称

  大单于,后改称汉王。永嘉二年称汉帝,建都平阳。

  6 刘伶:沛郡人,西晋时号称“竹林七贤”之一,曾官至建威将

  军。

  7 刘备:中山人,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汉中靖王刘胜的裔孙。

  东汉末年曾投靠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后得诸葛亮辅佐,采用联吴

  抗曹策略。于建安十三年大败曹操于赤壁,节节胜利。公元21年称帝

  ,建都成都,国号汉,与曹魏、孙吴呈鼎足之势。其父子两代称王达43

  年。

  8 刘秀:南阳蔡阳人,东汉开国君主,史称光武帝,公元22年在

  春陵起兵,加入绿林军,以恢复汉时制度为号召,联合贵族势力,打

  败赤眉起义军。建武元年称帝,定都洛阳。后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统

  一了全国。

  9 刘邦:即汉高祖,沛县人。秦末时陈胜起义,他在沛县聚众三

  千人响应。后受楚怀王之命与项羽分兵入关,公元前206年攻占咸阳

  ,被项羽封为汉王,与项羽展开五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之后得胜,建国

  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史称西汉。

水有源,木有根。水木尚有根源,岂可人不敬宗念祖?自古国有史、府有志、家有谱,编史修谱乃国家富强,民族兴旺,家族昌盛之举。时值盛世,国倡和谐,乃承先启后之时。奉先思孝,存史睦族,乃刘氏优良传统。值第五次湖南刘氏联谊大会开幕之日,《湖南刘氏源流史》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将对国家起到存史资治、教化后人的作用,同时也是湖湘480万刘姓族人值得庆贺的一件喜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她”将把湖南刘氏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把湖南刘氏文化不断推向前进。

刘氏文化源远流长,据《左传》、《史记·夏本纲》、《汉书·地理志》、《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汉书·高帝记》、《元和郡县图志》、《周礼》等史书和《刘氏族谱》记载:上古时期尧帝九子源明为刘姓第1世(以封地为姓)“开创始祖”;夏朝丞相“御龙氏”刘累系刘姓第18世“建姓始祖”;汉高祖刘邦系刘姓第75世“国姓始祖”。自源明公开始,历时4000余年,已传180余代。自西汉开始,刘姓共有帝王66人、起义领袖12人、国家主席1人,执政时间有700余年之久。

湖南刘氏,自公元前158年就设立了“刘氏长沙国”,西汉景帝刘启之子刘发首任长沙王,谥为定王(现保存有“定王台”),共传7代8王,历时164年。汉晋之世,长沙刘姓为中华刘姓一大郡望。刘氏迁湘,滥殇于西汉,雏形于北宋,高潮于洪武,余波于清初。其间,历经了“奉编入楚”及“江西填湖广”的两次大移民。2008年3月31日,湖南省公民信息管理局在《潇湘晨报》公布,湖南现有刘姓人口4799256人,占全省人口的705%,刘姓为湖南省第二大姓。刘姓人口作为湖南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人才辈出、文人志士甚多,为湖南的发展进步、经济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西汉刘氏长沙国王刘发,为拓展湖南的疆土建功立业,今天湖南的地大物博应归功于我刘氏先祖。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力促国民经济发展,才有今天的繁荣富强。为了溯古追源,发掘刘氏历史,弘扬湖湘文化,在湖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湖南刘氏源流史编辑部,编修出版这部史无前例的《湖南刘氏源流史》。

《湖南刘氏源流史》共分三大篇:刘姓源流篇,刘姓文化篇和湖南刘姓源流篇。第一篇记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刘氏的源流、迁徙和分布状况。第二篇记述了刘氏的族训家规、诏书序跋、名人颂评、旅游开发等。第三篇记述了湖南刘氏的历代祖纲源流,迁湘始祖概况及全省各市州、县(市)、区刘氏族人的迁徙分布状况及各大支脉的源流世系图。

该书自1998开始收集资料,2008年开始撰写初稿,六易其稿至2010秋始成,前后历时13年。在广征博采资料的过程中,中国文史馆、上海图书馆、湖南图书馆、湖南方志馆、少奇纪念馆、何光岳藏书楼、世界刘氏宗亲网、中华刘氏宗亲网,及湖南500余位刘氏宗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在编修过程中,何光岳著《中华姓氏源流史》,杜耘亚主编的《刘累族氏与鲁山历史文化》,湖南图书馆编著的《湖南氏族源流》,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湖南省志·人物志》,湖南各地刘氏宗亲提供的2000余部《刘氏族谱》、《刘氏大同宗谱》、《刘氏皇谱》及800余本《刘氏(家)行谱》等著作、书刊,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又给部分《刘氏族谱》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了论证的依据。谨此对这些研究、编修作者和提供资料的同志一并致谢。

我刘氏族史上溯伊祁之始,下逮继世之宗;明昭穆以尚礼,序长幼以尚齿,列祖像以尚思。君亲一理,忠孝一道。忘之者谓之逆,遗之者谓之弃,慢之者谓之亵。为人臣当鞠躬尽瘁,为人子当慎终追远。编著《湖南刘氏源流史》,是著述之大业,举族之盛事。本书依据详今略古,尊重史实的原则,基本做到了理清世系、考证源流,研究人物、教化后人。但由于湖南历史上战争与自然灾害等原因,人口四处迁徙;加之又遇“文化大革命”(1966—1976)的破坏,资料残缺不全。编修人员虽作了很大努力,错漏之处仍在所难免,恳请各位领导、行家、读者及湖南刘氏宗亲批评、赐教,以便在续修时修改补充

刘氏的来源主要有三: 1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2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3 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

据史书记载:

一、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二迁徙分布刘氏最早发源于河北唐县,而始姓刘氏却在今天的陕西省境内。公元前300多年前开始向河南及江苏传播。战国时晋大夫会有子留居秦国,称刘氏,其十世孙在魏国任职,魏灭后迁至大梁,生子刘清辗转到今江苏等地。后来刘氏建立东、西汉两朝,统治天下,于是其子孙分布于天水、中山、南阳、彭城、东平等十四处之多。汉末三国之际,中原的刘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主要是向东南投奔孙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奔蜀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刘氏大举南迁,在江南影响很大。唐代和宋代,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盛于全中国,直至今日。三郡望堂号郡望: 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5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1 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此支刘氏是汉高祖的后代。

2 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

3 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刘贾。

4 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5 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此支刘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

6 梁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咀阳。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文所开基。

7 顿丘郡:西汉、西晋两次置郡。此支刘氏多出自匈奴刘氏。

8 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宛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西汉长沙定王刘发。

9 东平郡:汉晋置郡, 治所在无盐。南朝宋改称东平郡。此支刘氏,其开山基始祖为汉宣帝第四子东平王刘宇。

10 高密国:西汉置国,治所在高密。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所开基。

11 竟陵郡:西晋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刘氏为后汉刘焉所开基。

12 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洛阳市东北。此支刘氏出自匈奴族刘氏。

13 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

14广平郡:汉置郡,治所在广平。此支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刘苍之后。

15 丹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刘氏为临怀刘氏分支,起开山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7世孙刘会。

16 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宣帝广陵王刘胥。

17 长沙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临湘。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长沙定王刘发。

18 临淮郡: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刘姓,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六世孙晋永城令刘建。

堂号: 

1 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郡望堂号的正宗。

2 豢龙堂:夏相刘累,相传他善于养龙,被封为豢龙氏。

3 藜照堂:汉代的刘向,元帝的时候校书天禄阁,有一天,一个老翁穿着黄衣,拿者藜杖,吹着拐杖上的火焰,拿出天文、地理的书给刘向。刘向问:“你是谁?”他回答说是太乙之精,听说他好学,特来看他。刘向一生著述很多,见了老翁后,才思更加敏捷了。四家乘谱牒河北:沧州刘氏家谱三卷首一卷、南皮刘氏家谱、上元刘氏家谱六卷山西:洪洞刘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洪洞刘氏族谱五卷、洪沿刘氏宗谱六卷、洪洞刘氏族谱、洪洞刘氏族谱不分卷、洪洞刘氏族谱十七卷首一卷、平定刘氏族谱不分卷辽宁:沉阳刘氏家族谱不分卷、沉阳刘氏家谱、辽阳刘氏宗谱一卷、凌源刘氏宗谱十卷

刘为华人第四大姓。起源有三;

①源出于祁姓。相传帝尧姓伊祁,他的子孙有一支以祁为姓,被封在刘国(河北唐县),后代称刘氏。

②源出于杜姓。杜伯的孙子士会在晋国任士师,晋襄公死后,士会去秦国接公子雍回国继位,因晋国国内有变故而留在秦国,其后世取姓刘(即“留”之意)。

③源出于姬姓。春秋时,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县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氏。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劈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刘氏你帝400多年;三国时刘备建立蜀汉,两代称帝43年;南北朝刘裕建立宋,历时60年;元末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中国276年。可见刘氏善于建基立业。

刘姓家族较复杂 组成分子达五群

这个家族,组织情形也比较复杂。据考证,他们的组成分子至少有以下的五群——滞帝之裔、王季(周文王之父)之裔、娄氏之改姓、项氏之改姓及匈奴之改姓。

关于刘姓的得姓经纬,有一部《泰和刘氏先得录》的序文,记述得最为清楚:“惟刘姓出自祁,其后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事夏孔甲为御龙氏,子孙在商更为豕韦氏,又更为唐杜氏,至周又更为杜氏,杜氏生士荐为士师,因官命氏,又更为士氏,至晋,士会入秦,虽复归于晋,而子孙留秦者,遂稽刘累之名别姓刘氏,此得姓之所始。”

距今4000多年前的圣君唐尧,大家都知道是“五帝”之一帝喾之后,乃是黄帝的姬姓子孙。因此,追本溯源,的刘姓家族,很显然也是最为道地的黄帝子孙。

另外,在黄帝的其他子孙之中,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也还有一支以刘为姓的。该书指出:“周大夫食采于刘亦为刘氏,康公、献公,其后也”,而这项文献所谓“周大夫”,经过历来许多学者的考据,已知为周文王之父周太王的后裔,在周成王的时候,被封于刘邑,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偃师县西南的地方。换言之,这一支源自周太王的刘氏,是发于源河南。

那么,上述源自帝尧的刘氏,最初又是发源于何处?《通志氏族略》上记载:“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其地今定州唐县”,就明白指出了这一支刘氏的老家是在现在的河北省唐县。

大名鼎鼎的汉高祖刘邦,是出身于源自帝尧的那一支。据考证,这一支刘氏,初期是繁衍于现在的陕西、甘肃一带,到了公元前300年前,也就是周朝赧王的时代,开始向河南及江苏播迁。其中,辗转迁移到江苏丰、沛之地的子孙当中,有一位叫作刘端的人,生了4个儿子,依次为伯、仲、邦、交。老三刘邦,就是后来白手起家登上皇帝宝座的汉朝开国之主刘邦。

刘邦以一介平民东征西讨地打下了天下之后,很快地分封同姓于各地。于是,其后支派繁衍,很自然地到处为刘氏家族札下稳固的基础,形成了2000多年以来刘氏在每一处地方的盛况。据说,有汉一代,刘氏的皇亲国戚是分布于彭城、尉氏、临淮、南阳、广平、丹阳等地。到了第16世纪的明、清之际,刘氏的繁衍中心已增至25处,大致就是《中华姓府》一书所详列的彭城、沛国、弘农、河间、中山、梁郡、顿丘、南阳、东平、高堂、高密、竟陵、长沙、河南等地。

刘氏后裔寻祖。我族是长沙定王刘发后裔,唐朝末期从湖广华容县丝茅坪瓦子堆,迁往江西泰和县仙槎乡拿江。

以下仅供参考,互联网并没找到相关信息:源流一出自姚姓和姬姓与祁姓,为黄帝轩辕氏之后。相传帝尧是黄帝轩辕氏的六世孙,姓伊祁,名放郧,...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