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女子头上戴簪花诗句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8浏览:4收藏

形容女子头上戴簪花诗句,第1张

形容女子头上戴簪花诗句如下

1、《玉簪花》宋-刘跂

日日花前醉赋诗,多情休诵北山移。沾巾不要时人学,独为秋香插一枝。

2、《戏咏玉簪花金线草二物》宋-舒岳祥

金线草头蜂展翅,玉簪花颔鹭生儿。窗前野草皆天巧,也有闲人为赋诗。

3、《玉簪花》宋-郑大惠

玉色瓷盆绿柄深,夜凉移向小窗阴。儿童莫讶心难展,未展心时玉似簪。

4、《石上玉簪花》宋-袁说友

根齧棱棱石,香衔寸寸心。误人猜落蕊,眩眼拾遗簪。

掬水滋繁种,柔枝倚短岑。清姿浮玉润,不受暗尘侵。

5、《体斋西轩观玉簪花偶作》明-李东阳

小园纡步玉堂阴,堂下花开白玉簪。浥露余香犹带湿,出泥幽意敢辞深。

冰霜自与孤高色,风雨长怀采掇心。醉后相思不相见,月庭如水正难寻。

6、《胆瓶玉簪花》明-释函是

山辉本是因藏玉,幸不簪冠到石门。素色岂嫌风味薄,一枝斜傍自黄昏。

7、《玉簪花-其二》明-王弘诲

何处佳人竞晚妆,素钗斜倚曲栏旁。月明应讶花无影,风细时闻玉有香。

古诗的概念范围

古诗,即中国古代的诗歌,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其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从广义上说,中国古代诗歌包括古代人所作的诗、词、散曲等;从狭义上说,古诗仅指古代人所作的古体诗、近体诗。

1、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2、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3、词。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 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4、散曲。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

5、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按有无完整故事情节:抒情诗、叙事诗;

按表现内容:田园诗、山水诗、讽刺诗、史诗、牧歌、哀歌、颂歌、哲理诗;

按表现形式: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律诗、绝句、排律、朗诵诗、打油诗、自由诗、十四行诗、歌谣、民歌、儿歌、童谣、散文诗等

王官

元王官,元代南雷峒人,海南省定安县岭口镇九锡山村人,系南雷峒主。至治元年(1321年),元文宗图帖睦尔因宫廷内争,被元英宗放逐来琼州,居琼时图帖睦尔曾到南雷峒,王官待他很好,并处300金买回图帖睦尔所爱恋之琼州元帅府侍婢青梅,图帖睦尔非常感激王官的好处。三年后,宫廷政变变化,图帖睦尔被召归,于天历元年(1328年)登帝位,称为文宗,元文宗为报答王官礼遇之恩,将定安县升为南建州,封王官为世袭知州,任职十多年。王官辞世后葬在今岭口镇下山村东南,墓尚在。

胡濂

明胡濂(1463—1542),字宗周,号一斋,广东定安人,今海南省定安县定城镇中街人,幼而好学,10岁能文,明朝成化丙午(1488年)科考中举人,弘治癸丑(1493年)科考中进士。系著名理学家王阳明的门生,初任户部广西司主事。任满升山东司员外,转调云南司郎中。正德辛未(1511年)年,流贼刘六做乱,胡濂在平乱中督运粮饷有功,朝廷赐金牌文币,并加四品官衔,提升贵州参政。任上革除政弊,严厉法纪,并平息了当地苗、彝少数民族的一次叛乱,因此升任江西右布政使。正德已卯年(1519年)春,兑运粮饷于吴城返归时,恰逢宸濠宫廷政变,胡濂受累被捕入狱。政变平息后,当时任都御使的王守仁(王阳明)、陈琳,保奏胡濂无罪,不曾参与政变,始获释放。归家后以泉石自娱,杜门教训子孙,卒年80岁。

王弘诲

明王弘诲,(1541—1617),字绍传,号忠铭,广东定安人,现海南省定安县雷鸣镇龙梅村人,卒后被朝廷赠太子少保,赐祭葬。王弘诲是明代名臣、教育家。历任庶吉士、翰林院检讨、编修、会试同考官、国子临祭酒、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他一生为官贤能清正、同情民众、关心教育、奏考回琼、流芳千古。王弘诲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20岁时乡试中举人第一名,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登进士。

王弘诲中进士不久,恰逢海瑞因上奏《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忤逆了嘉靖皇帝,被捕入狱。王弘诲仰慕海瑞为人,不顾个人安危,冒险前往探望,并为海瑞送物送药,虽遭狱吏危言威吓亦不畏避,表明了他坚持正义的高尚品质。王弘诲任会试考官时,精心挑选,秉公取士,为国家选择了许多有用之才。他在任南京礼部尚书时,看到明朝廷腐败,他数次不断上疏劝谏,并写了类似海瑞《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的奏章,痛陈朝廷之大病。因屡上疏诤谏不得采用,他数次托病乞休。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58岁的王弘诲获准辞官,回乡后在定安县城创建“尚友书院”,并资助修建澄迈的“天池书院”,文昌的“玉阳书院”等。他还亲自到这些书院授课,大力宣扬文教。另外,王弘诲还设置义渡,筑桥修路,建塔挖井,为家乡办了不少公益事业。

莫魁文

清莫魁文,字起梧,号印山,广东定安人,今海南省定安县定城镇排坡村人。少孤贫而勤学,清康熙丁酉(1717年)科考中举人。辛丑(1721年)科考中进士,是清代琼崖考中进士的第一人,最初在吏部观政(见习)三年,后改授直隶庆和知县。任上非常关心民间疾苦,疏浚该县颊河以消除水患,创建月阳桥,使当地百姓来往便利。因监督治理黄河工程劳碌过度而染病,因而告病归家,归时清风两袖。巡按御史王之畸对他很看重,赋诗为其送行。《庆云县志》也记载他的清廉事迹。归家后从未入公门,唯读书吟诗而自娱。

梁汉鼎

清梁汉鼎,定安县人,清雍正二年(1724)甲辰科陈德华榜进士,曾任山西沁原知县。

莫陶

清莫陶,字柳眉,号绿岩,广东定安人,今海南省定安县定城镇排坡村人。少年时就喜欢读书,精于小楷书法。年轻时就考中了雍正癸卯(1723)年科举人,丁未(1727年)科考中进士。授任四川铜梁知县,任上颇有政绩,为上司所赞赏,但仅数年便因病告休在家,归家后专以养病训子为事,不久华年早逝,时人哀之。今定安县博物馆收藏有他的字画真迹等文物。

莫绍德

清莫绍德,字衣堂,号云庵,广东定安人,今海南省定安县定城镇南山村人。清乾隆己酉(1789年)科举人,嘉庆丙辰(1796年)科进士,辛酉(1801年)殿试后,考选授任内阁中书,派充实录馆校对官。任满议叙候选员外郎,因奔丧守制而不赴任。三年后,出游名山,结交众名流,擅于书法,尤精金石,其小楷名噪一时。曾在琼台书院任教。晚年致仕归家,修族谱,创建莲井寺。著有《石经堂集》,定安县博物馆收藏有他手书《波罗密多心经》经幢碑拓片一张,海口市府城的琼台师范学校也有出土他手书之碑石一块。

张岳崧

清张岳崧(1773—1842),字子骏,又字翰山、瀚山,号觉庵,广东定安人,现海南省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人,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出生,上祖籍福建莆田县,宋嘉定年间迁琼,其祖为琼山尹,故落籍琼山。后迁定安。张岳崧自小聪明好学,十二岁应童子试,十六岁补弟子员,嘉庆辛西年(1801年)优引举质。嘉庆甲子(1804年)科中广东省举人,嘉庆己巳(1809年)恩科进士,以一甲第三名及第,成为海南历史上唯一的探花郎,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官、会试正考官、文颖馆篡修官、武英馆篡修、都习庶吉士、四川乡试正考官、陕甘学政、文渊阁校理、大理寺少卿、詹事府詹事、湖北布政使、护理巡抚等职。

张岳崧饱才博学,涉猎很广,业通书画、法律、经济、水利、军事、医学,一生著有《筠心堂文集》10卷,《筠心堂诗集》4卷、《运河北行记》1卷、《训士录》1卷。现今各大图书馆多有收藏。 张岳崧一生对海南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张岳崧关心民疾治水防患,他任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时,奉旨治水,他乘小舸,冒风雨,渡扬子江,亲自巡察江海,冒险坚持督率官民护堤。张岳崧是当时一个“明镜高悬”的青天老爷,任大理寺少卿去任的时候,“耆老遮道,焚香路送”。张岳崧为禁烟运动劳苦奔波,与林则徐交谊深厚,同是查禁鸦片的严禁派。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南下广州查禁鸦片,首先摇旗呐喊,撰写禁烟奏疏与其有关文章。张岳崧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在家乡病逝。享年70岁,他的棺葬于海口市琼山区甲子镇毛头村前。可惜墓地在“四清”、“文革”时期遭受破坏,其石柱、石栏、石牛、石羊、翁仲都荡然无存。在张岳崧前,明清两代,琼人登进士第者甚多,但尚未有名列一甲第三名探花者。故当朝清嘉庆皇帝仁宗颙琰,为张岳崧这样高的名次骄傲地说:“何地无才!”后来在张岳崧直接熏陶下,他的次子张钟彦中了进士,三子张钟秀和孙子张熊祥也均中举人,他和儿子张钟彦为海南七对“父子进士”之一,三代功名,堪称海南第一家。张岳崧是海南历史上一位难得的人才,他有功于国于民,历代海南人民都把他同丘浚、海瑞、邢宥、王佐、王弘诲等一起引以为荣。

张钟彦

清张钟彦,张岳崧次子,张钟秀胞兄,字仲升,广东定安人,今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人。其妻符素文乃文昌县符其珍(曾任知县)之女,负才名,张钟彦受其诲教颇多。钟彦曾在林则徐门下读书,得其教诲栽培,由监生考中道光己亥(1839年)科举人,继而父丧归家守孝三年,道光乙巳年(1845年)应礼部会试,考中进士,签分河南即用知县。由于他性好诗赋,授例改任吏部文选司郎中,兼稽勋司郎中,后调任户部江南司郎中。后擢升浙江道兼监察御史,未几奉特旨补任直隶知府,次年调任补任宣化知府。总督谭廷襄深重其才德,以品学兼优,才能干达,奏请调河南任职,但不成功,总督便因事调任他处。张钟彦于任上索与所辖盐司意见不合,被调任山西,忿郁得病,死于河北唐县,时年54岁。县博物馆收藏有他的手迹遗物,与其父张岳崧是海南七对“父子进士”之一。

王映斗

清王映斗(1797—1878),字运中,号汉桥、瀚峤。定安县定城镇春内村人。官至大理寺卿(二品),是清代有名的教育家。藏有许多书籍作品,但遗世至今却寥寥无几。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王映斗考进县学,成为县学生员;稍后,再考入府学,成为府学生员。由于他学习成绩优异,由府廪膳生员,进补拔贡,接着参加会朝考名列前茅,获一等,被安排在户部江西司当小京官,管理户口、财赋。但几个月后因慈母与世长辞请假归里守丧3年。后赴京擢任户部额外主事,任职6年。道光十四年(1834年),中举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二甲第14名进士。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户部云南司主稿转为陕西司主事。翌年,另任陕西司员外郎(司的副职)。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晋升为司的正职四川司郎中。一直在京户部任职25个年头。清文宗奕詝(咸丰帝)即帝位后,对王映斗的才华和为人颇为赏识,特令他随相国前赴祖国东南沿海省份,在浙江省清理仓库、校阅营伍,还趁机查检东南两河节浮费,裁减冗员。因为他人尽其职,成绩卓著,声名大震,被提升为鸿胪寺少卿,负责礼仪方面的事务。在这期间,严父丧亡,回里守丧3年。其间有一年的5月,粤督徐广籍知晓王映斗学富五车,教学有方,乘他奔丧在家,特聘他出任省城掌管越华书院,时间长达7年之久。在其掌教期间,他发挥自己丰富的学识和教学经验,运用独特的教学技巧,谆谆善诱,培养出不少名望很高的社会名流。广东籍的梁耀枢中状元、李文田中探花,潘衍、潘桐兄弟竞官至太史。这些充分体现了王映斗教学的才能和成绩卓著,为世人所爱戴。

迄至咸丰八年(1858年)5月间,王映斗复官京城,经过投递奏折请求,蒙皇上的召见,并于同年10月,补原官职鸿胪寺少卿。翌年11月,擢升为给皇上讲学的内阁侍读学士。咸丰十年(1860年)充任恩科会试同考官、皇帝的后勤长官光禄寺卿。一段时间后,先后授太常寺少卿和掌管刑狱、处理重大司法案件的大理寺少卿。清穆宗载淳于同治二年(1863年)元月,调奉天府丞,提督奉天学政,负责管理教育方面的重任。6年任满,秋季返回北京复职。然而,奉天(今辽宁省)乃满洲民族的发祥地,王映斗能获满清朝庭的信任,有机会到这些地方去担任教育工作,实在是一件难得的事情。其间,王映斗大胆对这里的文教所存在的时弊,进行严厉的改革,促进其文风的发展,深受社会的赞许。1864—1865年的两年中,王映斗历任太仆寺卿、太堂寺卿、大理寺卿。同治九年(1870年)3月,因年老多病,祈归。途经省城,抚军李福泰知晓,热情地把他挽留再次主持越华书院,时年已七旬了。在年迈力衰之时,勉强坚持了两年,同治十二年(1873年)坚决要求归里。王映斗人老志不衰。他为发挥人的价值,在家居4年中,人格高尚,全心全意为人类多作奉献,在有生之年写了不少诗文、公牍和家谱,但都没有编成专集,亦没有付印,因而荡然无存,仅是由他主持编纂的《定安县志》传世。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王映斗在家逝世,享年81岁。他的次子王器成在光绪六年(1880年)中进士,乡人为表达对他们父子俩的深情厚意,尊称他们俩为“父子进士”,为海南七对“父子进士”之一。

王器成

清王器成,道光十八年(1838年)生,王映斗次子,字公辅,号晚愚,定安县定城镇春内村人。少年随父在北平(北京)生活,聪明好学,颖慧卓然,写诗作文,落笔成章。清咸丰壬子(1852年)举优贡。戊午年(1858年)中举人,当时就职刑部福建司主事。光绪六年庚辰(1880年)科进士。年近古稀卒于北平。与其父王映斗是为海南七对“父子进士”之一。今定安县博物馆有他的墨迹。

孙衍吾

孙衍吾,男,中共党员,定安县定城镇多校村人。自1980年创办“知海书屋”以来,孙衍吾30多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事,助人为乐,被当地群众誉为新时代的活雷锋。上世纪80年代,农民对文化科学的需求十分强烈。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及青少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利用图书报刊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孙衍吾节衣缩食,于1980年自费创办“知海书屋”。30多年累计投入资金30多万元,购书订报及添置阅览设备。目前,“知海书屋”藏书72万多册,报刊380多种,接待读者1000多万人次,已经成为广大乡亲求知、求富、求乐的场所,传播先进文化的窗口和乡亲们文化活动的中心。孙衍吾2003年被评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2006年被中央宣传部、国家司法部授予2001年—2005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称号。

1、王弘诲 明王弘诲,字绍传,号忠铭,广东定安人,现海南省定安县雷鸣镇龙梅村人,生于公元1541年,于公元1617年病逝于定安老家,享年76岁。卒后被朝廷赠太子少保,赐祭葬。王弘诲是明代名臣、教育家。历任庶吉士、翰林院检讨、编修、会试同考官、国子临祭酒、南京史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在文学上卓成一家,著有《尚友堂稿》、《吴越游记》、《天池草》、《来鹤轩集》、《南溟奇甸录》、《南礼奏牍》、《文字谈苑》等名篇。他一生为官贤能清正、同情民众、关心教育事业,流芳千古。王弘诲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20岁时乡试中举人第一名,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登进士。 王弘诲中进士不久,恰逢海瑞因上奏《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忤逆了嘉靖皇帝,被捕入狱。王弘诲仰慕海瑞为人,不顾个人安危,冒险前往探望,并为海瑞送物送药,虽遭狱吏危言威吓亦不畏避,表明了他坚持正义的高尚品质。王弘诲任会试考官时,精心挑选,秉公取士,为国家选择了许多有用之才。他在任南京礼部尚书时,看到明朝廷腐败,他数次不断上疏劝谏,并写了类似海瑞《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的奏章,痛陈朝廷之大病。因屡上疏诤谏不得采用,他数次托病乞休。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58岁的王弘诲获准辞官,回乡后在定安县城创建“尚友书院”,并资助修建澄迈的“天池书院”,文昌的“玉阳书院”等。他还亲自到这些书院授课,大力宣扬文教。另外,王弘诲还设置义渡,筑桥修路,建塔挖井,为家乡办了不少公益事业。 2、张岳崧 清张岳崧(1773—1842),字子骏,又字翰山、瀚山,号觉庵,广东定安人,现海南省定安县龙湖镇永丰乡高林村人,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出生,上祖籍福建莆田县,宋嘉定年间迁琼,其祖为琼山尹,故落籍琼山。后迁定安。张岳崧自小聪明好学,十二岁应童子试,十六岁补弟子员,嘉庆辛西年(1801年)优引举质。嘉庆甲子(1804年)科中广东省举人,嘉庆己巳(1809年)恩科进士,以一甲第三名及第,成为海南历史上唯一的探花郎,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官、会试正考官、文颖馆篡修官、武英馆篡修、都习庶吉士、四川乡试正考官、陕甘学政、文渊阁校理、大理寺少卿、詹事府詹事、湖北布政使、护理巡抚等职。 张岳崧饱才博学,涉猎很广,业通书画、法律、经济、水利、军事、医学,一生著有《筠心堂文集》10卷,《筠心堂诗集》4卷、《运河北行记》1卷、《训士录》1卷。现今各大图书馆多有收藏。 张岳崧一生对海南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张岳崧关心民疾治水防患,他任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时,奉旨治水,他乘小舸,冒风雨,渡扬子江,亲自巡察江海,冒险坚持督率官民护堤。张岳崧是当时一个“明镜高悬”的青天老爷,任大理寺少卿去任的时候,“耆老遮道,焚香路送”。张岳崧为禁烟运动劳苦奔波,与林则徐交谊深厚,同是查禁鸦片的严禁派。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南下广州查禁鸦片,首先摇旗呐喊,撰写禁烟奏疏与其有关文章。 张岳崧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在家乡病逝。享年70岁,他的棺葬于海口市琼山区甲子镇毛头村前。可惜墓地在“四清”、“文革”时期遭受破坏,其石柱、石栏、石牛、石羊、翁仲都荡然无存。在张岳崧前,明清两代,琼人登进士第者甚多,但尚未有名列一甲第三名探花者。故当朝清嘉庆皇帝仁宗颙琰,为张岳崧这样高的名次骄傲地说:“何地无才!”后来在张岳崧直接熏陶下,他的次子张钟彦中了进士,三子张钟秀和孙子张熊祥也均中举人,他和儿子张钟彦为海南七对“父子进士”之一,三代功名,堪称海南第一家。 张岳崧是海南历史上一位难得的人才,他有功于国于民,历代海南人民都把他同丘浚、海瑞、邢宥、王佐、王弘诲等一起引以为荣。 3、王映斗清 王映斗(1797—1878),字运中,号汉桥、瀚峤。定安县定城镇春内村人。官至大理寺卿(二品)。与其次子同朝进士,时人称之“父子进士”,为宋代至清代海南七对父子进士中的一对。为人诚直正大,为官公正廉明,关心人民疾苦,爱国忧民。是清代有名的教育家,培养出状元、探花之才。藏有许多书籍作品,但遗世至今却寥寥无几。 王映斗,“生而显异,读书过目成诵……海外无双”(《定安县志》卷上),加上勤奋好学,学业蒸蒸日上。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王映斗考进县学,成为县学生员;稍后,再考入府学,成为府学生员。由于他学习成绩优异,再由享有伙食补助费的府廪膳生员,进补拔贡,接着参加会朝考名列前茅,获一等,被安排在户部江西司当小京官,管理户口、财赋。但他只当了几个月的官,就因慈母与世长辞,请假归里守丧3年。后赴京擢任户部额外主事,任职6年。 道光十四年(1834年),即他29岁那年,在北京天顺府参加省选拔举行的考试中,中了副榜举人。过了10年,即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在京参加殿试,中了二甲第14名进士。 此后,由于他在官府任职多年,工作经验丰富,表现干练,为人高风亮节,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户部云南司主稿转为陕西司主事。翌年,另任陕西司员外郎(司的副职)。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晋升为司的正职四川司郎中。一直在京户部任职25个年头。清文宗奕讠宁 (咸丰帝)即帝位后,对王映斗的才华和为人颇为赏识,特令他随相国前赴祖国东南沿海省份,在浙江省清理仓库、校阅营伍,还趁机查检东南两河节浮费,裁减冗员。因为他人尽其职,成绩卓著,声名大震,被提升为鸿胪寺少卿,负责礼仪方面的事务。在这期间,严父丧亡,回里守丧3年。其间有一年的5月,粤督徐广籍知晓王映斗学富五车,教学有方,乘他奔丧在家,特聘他出任省城掌管越华书院,时间长达7年之久。在其掌教期间,他发挥自己丰富的学识和教学经验,运用独特的教学技巧,谆谆善诱,培养出不少名望很高的社会名流。广东籍的梁跃权中状元、李文田中探花,潘衍、潘桐兄弟竞官至太史。这些充分体现了王映斗教学的才能和成绩卓著,为世人所爱戴。� 迄至咸丰八年(1858年)5月间,王映斗复官京城,经过投递奏折请求,蒙皇上的召见,并于同年10月,补原官职鸿胪寺少卿。翌年11月,擢升为给皇上讲学的内阁侍读学士。咸丰十年(1860年)充任恩科会试同考官、皇帝的后勤长官光禄寺卿。一段时间后,先后授太常寺少卿和掌管刑狱、处理重大司法案件的大理寺少卿。清穆宗载淳于同治二年(1863年)元月,调奉天府丞,提督奉天学政,负责管理教育方面的重任。6年任满,秋季返回北京复职。然而,奉天(今辽宁省)乃满洲民族的发祥地,王映斗能获满清朝庭的信任,有机会到这些地方去担任教育工作,实在是一件难得的事情。其间,王映斗大胆对这里的文教所存在的时弊,进行严厉的改革,促进其文风的发展,深受社会的赞许。1864—1865年的两年中,王映斗历任相当于今天中央政府部级的太仆寺卿、太堂寺卿、大理寺卿。同治九年(1870年)3月,因年老多病,祈归。途经省城,抚军李福泰知晓,热情地把他挽留再次主持越华书院,时年已七旬了。在年迈力衰之时,勉强坚持了两年,同治十二年(1873年)坚决要求归里。王映斗人老志不衰。他为发挥人的价值,在家居4年中,人格高尚,全心全意为人类多作奉献,在有生之年写了不少诗文、公牍和家谱,但都没有编成专集,亦没有付印,因而荡然无存,仅是由他主持编纂的《定安县志》传世。�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知名度很高的王映斗,在家逝世了,享年八十一岁。他的次子王器成,字公辅,号心农,又号晚愚。光绪六年(1880年)中进士,累官至刑部主事。乡人为表达对他们父子俩的深情厚意,尊称他们俩为“父子进士”,为海南七对“父子进士”之一。

基本概况

定安在海南的位置

定安县位于海南岛东北部内陆,毗邻省会海口市,距海口市区仅34公里,属海口经济发展中心区。全县面积1189平方公里,辖10个镇,3个国有农场,总人口31万。定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具有灿烂的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是明代礼部尚书王弘诲、清代海南唯一探花郎岳崧的故乡,也是海南著名的琼剧之乡。境内的母瑞山革命根据地,为海南人民坚持孤岛奋战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改革开放使定安大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九五”期间,各项经济指标呈两位数增长,外引内联工作成效显著,有近200个工农业及旅游项目落户定安。塔岭工业开发区和南丽湖名胜风景区是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两个开发区,几年来,定安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两个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近亿元改造两个开发区的投资环境。目前,两个开发区的电力供应富足,区内道路已经建好,塔岭开发区还建有一座日供水能力5万吨的供水厂,并建有标准厂房的200亩工业园区,已有镭射制造、农产品加工、制药、彩印色装、服装加工等十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南丽湖已成为省内重点旅游区之一。

定安是个典型的农业县,土地资源丰富。依托海口的区位优势,定安农业发展迅速。圣女果、火龙果、槟榔果是定安农业的品牌产品。定安的猪肉驰名岛内外。几年的努力,定安已成为海口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定安地图定安县位于海南省东北部内陆,南渡江中下游南畔,地处东经110°7’至110°31’, 北纬19°31’至19°44’之间。

定安县总面积1189平方公里,全县可利用土地面积178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 7224 万亩,可开发的坡地、荒地60万亩,土地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土壤主要分三类型:南部地区以火山喷发的玄武岩和砾岩风化壤土及砂质粘土为主,适宜粮食、橡胶、槟榔、甘蔗种植;中部地区属棕色粘土和沙质壤土,适合荔枝、菠萝、龙眼、花生、胡椒等热作经济作物的生长条件;北部地区属南渡江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农田基本设施完善,是全县瓜菜主要产地,近年来冬种瓜菜发展快速,主要品种有圣女果、青龙丝瓜、大丁苦瓜、南瓜、冬瓜、豆角、尖椒、园椒等。

定安县水资源十分丰富,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条,呈网状分布,水能蕴藏量大,可开发量11216千瓦。中二型水库2宗(100立方米以上库容),小型66宗(10--100立方米库容),山塘36宗(10立方米以下库容)。

其中:南丽湖是琼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如今已发展成为集水利灌溉、人畜饮水、淡水养殖、旅游业为一体的综合性水库。定安县年平均温度231至239℃,气温非常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

植物资源

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是蕃薯、大豆(黑豆、黄豆、绿豆、红豆)、粟、玉米等。油料作物以花生为主,次之芝麻。水果主要品种为荔枝、龙眼、香焦、菠萝、西瓜、菠萝蜜等 ,其次有芒果、橙、木瓜、油皮、山竹、石榴、杨桃等各类品种。热带经济作物有橡胶、槟榔、胡椒。糖料作物主要是糖蔗和果蔗。瓜菜种类繁多,有圣女果、青龙丝瓜、大丁苦瓜、南瓜、冬瓜、豆角、尖椒、园椒等,种植生产以较有规模化,已趋基地化。

动物资源

已知的野生动物主要有坡鹿、刺猬、果子狸、穿山甲、金钱龟、蟒蛇、鹧鸪等40多种,主要水生动物则拥有水獭、鳖、水龟等。经济养殖动物主要有耕牛、肉牛、二元杂交肉猪、三元杂交肉猪、二元杂交仔猪、三元杂交仔猪山羊、家免、肉鸡、四季鹅、肉鸭、蕃樱桃鸭等。淡水产养殖品种有四大家、罗非鱼、攀鲈、尖嘴鱼、角虾、对虾、淡水龙虾等。

改革开放以来,定安县依托丰富的资源和诸多的优势,致力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面实施“科技兴农”与“兴农富民强县”工程,全县农业逐步走向基地化、集约化经营。

[编辑本段]著名人物

1、王弘诲

〔明〕字绍传,号忠铭,生于公元1541年,于公元1617年病逝于定安老家,享年76岁。卒后被朝廷赠太子少保,赐祭葬。王弘诲是明代名臣、教育家。历任庶吉士、翰林院检讨、编修、会试同考官、国子临祭酒、南京史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在文学上卓成一家,著有《尚友堂稿》、《吴越游记》、《天池草》、《来鹤轩集》、《南溟奇甸录》、《南礼奏牍》、《文字谈苑》等名篇。他一生为官贤能清正、同情民众、关心教育事业,流芳千古。王弘诲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20岁时乡试中举人第一名,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登进士。

王弘诲中进士不久,恰逢海瑞因上奏《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忤逆了嘉靖皇帝,被捕入狱。王弘诲仰慕海瑞为人,不顾个人安危,冒险前往探望,并为海瑞送物送药,虽遭狱吏危言威吓亦不畏避,表明了他坚持正义的高尚品质。王弘诲任会试考官时,精心挑选,秉公取士,为国家选择了许多有用之才。他在任南京礼部尚书时,看到明朝廷腐败,他数次不断上疏劝谏,并写了类似海瑞《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的奏章,痛陈朝廷之大病。因屡上疏诤谏不得采用,他数次托病乞休。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58岁的王弘诲获准辞官,回乡后在定安县城创建“尚友书院”,并资助修建澄迈的“天池书院”,文昌的“玉阳书院”等。他还亲自到这些书院授课,大力宣扬文教。另外,王弘诲还设置义渡,筑桥修路,建塔挖井,为家乡办了不少公益事业。

2、张岳崧

〔清〕(1773—1842)字子骏,一字翰山(一作懈山),又号指山,广东定安人。岭南书法家****之一。时为李梓瑶的启蒙老师.嘉庆十四年(一八o九)进士,累官湖北布政使,护理巡抚。书法欧、虞,与郭兰石(尚先)大理,陈昌齐齐名。当时碑版多出其手。画宗元人,不多作。卒年七十。著筠心草堂集。《馆阁爵里考、楚庭耆旧遗诗、昧蔗斋随笔引陈其锟书行述、唐确慎公文集》

张岳崧,字子骏,又字翰山、瀚山,号觉庵,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出生于海南省定安县永丰乡高林村,上祖籍福建莆田县,宋嘉定年间迁琼,其祖为琼山尹,故落籍琼山。后迁定安。张岳崧自小聪明好学,十二岁应童子试,十六岁补弟子员,嘉庆辛西(1801年)优引举质。嘉庆甲子(1804年)科中广东省举人,嘉庆已已(1809年),中进士,以一甲第三名及第,成为海南历史上唯一的探花郎,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官、会试正考官、文颖馆篡修官、武英馆篡修、都习庶吉士、四川乡试正考官、陕甘学政、文渊阁校理、大理寺少卿、詹事府詹事、湖燕布政使、护理巡抚等职。

张岳崧饱才博学,涉猎很广,业通书画、法律、经济、水利、军事、医学,一生著有《筠心堂文集》10卷,《筠心堂诗集》4卷、《运河北行记》1卷、《训士录》1卷。现今各大图书馆多有收藏。 张岳崧一生对海南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张岳崧关心民疾治水防患,他任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时,奉旨治水,他乘小舸,冒风雨,渡扬子江,亲自巡察江海,冒险坚持督率官民护堤。张岳崧是当时一个“明镜高悬”的青天老爷,任大理寺少卿去任的时候,“耆老遮道,焚香路送”。张岳崧为禁烟运动劳苦奔波,与林则徐交谊深厚,同是查禁鸦片的严禁派。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南下广州查禁鸦片,首先摇旗呐喊,撰写禁烟奏疏与其有关文章。

张岳崧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在家乡病逝。享年70岁,他的棺葬于琼山县甲子镇毛头村前。可惜墓地在“四清”、“文革”时期遭受破坏,其石柱、石栏、石牛、石羊、翁仲都荡然无存。在张岳崧前,明清两代,琼人登进士第者甚多,但尚未有名列一甲第三名探花者。故当朝清嘉庆皇帝仁宗琰,为张岳崧的直接这样高的名次而骄傲地说:“何地无才!”后来在张岳崧直接熏陶下,他的长子张钟彦中了进士,三子张钟秀和张熊祥也均中举人。

张岳崧是海南历史上一位难得的人才,他有功于国于民,历代海南人民都把他同丘浚、海瑞、邢宥、王弘诲等一起引以为荣。

3、王映斗清

王映斗(1797—1878),字运中,号汉桥、瀚峤。定安县定城镇春内村人。官至大理寺卿(二品)。与其次子同朝进士,时人称之“父子进士”,为宋代至清代海南七对父子进士中的一对。为人诚直正大,为官公正廉明,关心人民疾苦,爱国忧民。是清代有名的教育家,培养出状元、探花之才。藏有许多书籍作品,但遗世至今却寥寥无几。

王映斗,“生而显异,读书过目成诵……海外无双”(《定安县志》卷上),加上勤奋好学,学业蒸蒸日上。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王映斗考进县学,成为县学生员;稍后,再考入府学,成为府学生员。由于他学习成绩优异,再由享有伙食补助费的府廪膳生员,进补拔贡,接着参加会朝考名列前茅,获一等,被安排在户部江西司当小京官,管理户口、财赋。但他只当了几个月的官,就因慈母与世长辞,请假归里守丧3年。后赴京擢任户部额外主事,任职6年。 道光十四年(1834年),即他29岁那年,在北京天顺府参加省选拔举行的考试中,中了副榜举人。过了10年,即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在京参加殿试,中了二甲第14名进士。

此后,由于他在官府任职多年,工作经验丰富,表现干练,为人高风亮节,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户部云南司主稿转为陕西司主事。翌年,另任陕西司员外郎(司的副职)。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晋升为司的正职四川司郎中。一直在京户部任职25个年头。清文宗奕讠宁 (咸丰帝)即帝位后,对王映斗的才华和为人颇为赏识,特令他随相国前赴祖国东南沿海省份,在浙江省清理仓库、校阅营伍,还趁机查检东南两河节浮费,裁减冗员。因为他人尽其职,成绩卓著,声名大震,被提升为鸿胪寺少卿,负责礼仪方面的事务。在这期间,严父丧亡,回里守丧3年。其间有一年的5月,粤督徐广籍知晓王映斗学富五车,教学有方,乘他奔丧在家,特聘他出任省城掌管越华书院,时间长达7年之久。在其掌教期间,他发挥自己丰富的学识和教学经验,运用独特的教学技巧,谆谆善诱,培养出不少名望很高的社会名流。广东籍的梁跃权中状元、李文田中探花,潘衍、潘桐兄弟竞官至太史。这些充分体现了王映斗教学的才能和成绩卓著,为世人所爱戴。�

迄至咸丰八年(1858年)5月间,王映斗复官京城,经过投递奏折请求,蒙皇上的召见,并于同年10月,补原官职鸿胪寺少卿。翌年11月,擢升为给皇上讲学的内阁侍读学士。咸丰十年(1860年)充任恩科会试同考官、皇帝的后勤长官光禄寺卿。一段时间后,先后授太常寺少卿和掌管刑狱、处理重大司法案件的大理寺少卿。清穆宗载淳于同治二年(1863年)元月,调奉天府丞,提督奉天学政,负责管理教育方面的重任。6年任满,秋季返回北京复职。然而,奉天(今辽宁省)乃满洲民族的发祥地,王映斗能获满清朝庭的信任,有机会到这些地方去担任教育工作,实在是一件难得的事情。其间,王映斗大胆对这里的文教所存在的时弊,进行严厉的改革,促进其文风的发展,深受社会的赞许。1864—1865年的两年中,王映斗历任相当于今天中央政府部级的太仆寺卿、太堂寺卿、大理寺卿。同治九年(1870年)3月,因年老多病,祈归。途经省城,抚军李福泰知晓,热情地把他挽留再次主持越华书院,时年已七旬了。在年迈力衰之时,勉强坚持了两年,同治十二年(1873年)坚决要求归里。王映斗人老志不衰。他为发挥人的价值,在家居4年中,人格高尚,全心全意为人类多作奉献,在有生之年写了不少诗文、公牍和家谱,但都没有编成专集,亦没有付印,因而荡然无存,仅是由他主持编纂的《定安县志》传世。�

清德宗载氵恬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知名度很高的王映斗,在家逝世了,享年八十一岁。他的次子王器成,字公辅,号心农,又号晚愚。光绪六年(1880年)中进士,累官至刑部主事。乡人为表达对他们父子俩的深情厚意,尊称他们俩为“父子进士”。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1、立县定安

宋元改朝换代之际,海南黎酋符十九、符二十兄弟,集众作乱,活动猖獗。元世祖忽必烈夺得政权后的第十三个年头,至元28年,即公元1291年二月,由湖广总督府镇国元帅、琼州安抚使陈仲达、副帅朱斌,率领蒙古骑兵二百,汉兵二千,顺化兵五千,渡海到海南岛,再征集地方民兵一万四千,筹备草粮,准备大举讨伐黎蛮。在发兵之前,陈仲达突然死去,忽必烈闻讯,立即指令荣禄大臣、湖广中书行省平章政事阔里吉思,渡琼坐镇,指挥征剿。阔里吉思到海南后,提升朱斌为元帅,任命陈仲达之子,年轻的陈谦亨领万户总兵配合南征,当年的十二月擒住符十九,首战告捷。正在策划全面围剿的时候,阔里吉思被召回关,辞行前,阔里吉思向朱斌授略:“分委柔善,遍行招安”八字。第二年,至元二十九年十一月十七日,广西都督府镇抚元帅高佑奉命与朱斌、陈谦亨会合于茶根,策划征剿,朱斌从南,高佑从西,陈谦亨从东北,以黎母山为目标,发兵挺进,翌年即至元三十年十一日,三路兵马在黎母山东侧,原镇州所在地会师,黎患平息,历史上认为这次战功归于阔里吉思“用武其神乎,推心其仁乎”。其实这都有是忽必烈的联黎策略,所以战事停止后,朱斌根据阔里吉思授意,立即实行招安,退出黎母山区,经乌蒙孙泽提议,阔里吉思奏准,至元三十年,即公元1293年,在黎母山区边缘地带,新寨县岭的麻山界,即现在中瑞农场的双灶岭建立定安县,同时在南弄界建立会同县,在北盈徒建立万全寨。然而会同也不万全,定安并不安定,双灶岭仍是深山老林,是黎苗所需要的地方,于是建县不足二年,至元三十一年,阔里吉思再作让步,后退六十里,定安县治所迁出丘陵地带南资都南坚峒,即今龙门镇西北的官衙、官井、官地村地方。

2、升州南建

元朝文宗天历二年,即公元1329年,琼州军民安抚司突然接到三道圣旨,一道是改琼州军民安抚司为乾宁军民安抚司,一道是召青梅回琼为妃,一道是升定安县为南建州,封南雷峒主王官为世袭知州,佩带金符,迁治到琼牙乡,隶属北海元帅府。这一突如其来的圣旨,出处有因。原来英宗至治二年四月,即公元1322年,由于特门德尔挑拨,太子图帖睦尔被贬来海南岛,寓居在陈谦亨元帅府,正好府中有一待女青梅,能歌善舞,声色并丽,使图贴睦尔动了心,然而华魄太子一穷如洗,青梅不稀罕,于是太子闷闷不乐,自我叹息:“自笑当年志气豪,手攀银杏弄金桃,溟南地辟无佳果,问着青梅价亦高”。比事被定安南雷峒主王官知道了,通过王官为媒妁,又资助太子三百元为聘礼,娶了青梅。泰定元年十月图贴睦尔得召回京,封为怀王,天历元年登基当皇帝,念及前情,文宗皇帝,即图贴睦尔召青梅回京为妃,可惜青梅命薄,回到浙江就死在途中。 青梅姓陈,文昌人,死后其兄陈乾富得到任用和提升。为报答王官雪中送炭之恩,封王官为世袭知州,南建州之“建”字来自南坚峒之“坚”,州址设在现在定城南门外杨墩坡村之南边。

3、复县定安 延续至今

明朝洪武元年,即公元1368年,明兵入琼,琼州守将陈乾富投降,未经交战,元朝在海南岛的统治宣告灭亡。然而,世袭享受元朝福禄的南建州知州,王官之次子王廷金及其胞兄王廷燎,串通万宁黎酋王贤保,儋县峒主刘均胜,集结黎兵,洗劫南建州和万安军治所,然后遁兵母瑞山的南牛岭,企图东山再起。但是,不足三年,便被原潭榄翼千户总莫真成之嫡子莫宣宝和万宁峒主王丽珠所覆灭。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定安恢复县名,第一任知县吴至善。从那时起至清末止,整整两个朝代,历时542年,定安县名不变,治所不变,版图不变,隶属琼州府也不变。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定城镇

辖13个社区、21个行政村:东北门社区、西门街社区、中南街社区、江南社区、沿江社区、大众社区、南珠社区、后山社区、山椒社区、莫村社区、见龙社区、美钗坡社区、仙沟社区、春内村、田洋村、深田村、下寨村、高良村、迎科村、仙屯村、美南村、龙岭村、水冲坡村、桐卷村、平和村、洁秀村、巡崖村、潭黎村、龙州村、西岸村、美太村、茅坡仔村、秀龙坑村、罗温村。

新竹镇

辖7个行政村:禄地村、新竹村、大株村、祖坡村、卜效村、白墩村、卜优村。

龙湖镇

辖11个行政村:陈村村、正桐村、桐树村、坡村村、居丁村、安仁村、石井村、佳龙村、东埇村、永丰村、里变村。

黄竹镇

辖8个行政村:河头村、南保村、大统村、莲堆村、周公村、大坡村、白塘村、黄竹村。

雷鸣镇

辖11个行政村:昌源村、同仁村、北斗村、后埇村、雷鸣村、石锦村、龙梅村、南九村、南安村、山地村、石盘坡村。

龙门镇

辖12个行政村:英湖村、龙门村、先锋村、红丰村、里沙塘村、石坡村、龙拔塘村、久温塘村、大效村、双塘村、大山村、红花岭村。

龙河镇

辖1个社区、13个行政村:龙塘社区、岭寨村、南勋村、西坡村、茶根村、旧村村、平塘村、石塘村、鸭塘村、安良村、龙介村、菉林村、天群村、水竹村。

岭口镇

辖9个行政村:岭腰村、封浩村、群山村、岭口村、佳巷村、田堆村、鲁古井村、大塘村、儒沐塘村。

翰林镇

辖6个行政村:翰林村、沐塘村、良星村、火星村、章塘村、深水村。

富文镇

辖10个行政村:石门村、新联村、九所村、潭陆村、大里村、南埠村、田头村、大坡村、高塘村、白鹤村。

[编辑本段]旅游业概况�

定安县属海南旅游发展规划中的琼北旅游区。定安历史悠久,大量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构筑了定安丰富的旅游资源,古迹有:谷溪新石器时代遗址、南建州王廷金屯兵遗址等;革命遗址有:中共定安县第一支部旧址、内洞山革命根据地旧址、黄竹农民训练班旧址、母瑞山革命根据地旧址等;古代名建筑有:定安古城、见龙塔、龙梅八角殿、张岳崧故居、深田天主教堂等;自然景观有:琼北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南丽湖、富有古老神话传说的文笔峰、海南二十三年革命红旗不倒的摇篮——母瑞山,此外,还有白石岭、龙州河等。定安县不仅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还拥有诸多的发展旅业优势。一是交通发达。定安县北距海口港37公里,海口机场35公里;东到清澜港48公里;西离洋浦港113公里。东线高速公路贯通全境,其三个分道口与县内各交通干线连接,原东线、中线和两横干线辐射定安的东西南北,形成四通八达的旅游交通网络。二是通信便捷。定安属海口本地电讯网络。县内拥有程控电话装机容量25万门,全县各乡镇及开发区形成通话网络。移动电话、寻呼机等其他通讯设施服务周全。三是电力富足。全县供电与省并网,县内电网布局合理。全县现共有变电站8个,其中110千伏变电站一座,35千伏变电站7座。当今,定安县已确定了借路起飞、以南丽湖为龙头的旅业发展方向。全县大办旅游的新格局已初步形成:即中部为南丽湖省级风景名胜区、龙门万亩观光农业开发区;东部为白塘水库旅游区、三旬水库旅游区及永丰万亩热带水果观光旅游区;南部为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旅游区;西部为新竹历代皇宫城旅游区;北部为见龙塔旅游区。

近几年来,定安县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注重旅游招商,加强台合作,以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大力吸纳外资创办旅游项目,促使定安县旅业保持稳健向前。主要旅游项目集中在南丽湖风景区,已经建成开业的项目有高尔夫球场、钓鱼台宾馆、丽湖水庄、鸵鸟农场、黑熊鹿场等。定安县在抓好旅游景区的规划、深挖旅游潜力和积极开发旅游产品的同时,重视旅游行业的服务管理和旅游市场的促销工作。一是提高旅游软硬件服务水平,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加强和完善旅游服务机构。目前全县旅游定点企业4家,三星级宾馆一家。二是加强旅游教育。全县拥有中专职业学校多家。每年为县内外输送旅游服务管理人才200多人。三是重视旅尾房佣谛芄镜穆剐芾嗖吩诘耗诘闹热赵觥龊寐糜尾钒埃计旅游精选线路,并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以及国内外旅游交易会进行旅游促销宣传。近年来,定安县旅游接待人数每年在10万人次以上,旅游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编辑本段]旅游景点

1、定安古城

据史书记载,定安古城从筹建到1519年竣工共费时13年。城围长近千米,高四米多,宽五米多,开有东、南、西城门,各建有城楼。北门是1545年才开的,后来因不堪倭寇的骚扰,曾经堵上过,直到1690年才又重开。古城的城墙在建国初期就已经被拆毁了,城门这一块大概是因为看它结实牢固,便利用来建了楼房,因此还被保存下来。

古城门 城门洞里放着两只卸了龙头的龙舟,已经很旧,架在木桩子上。地是用青石板铺设的,经过几百年人来人往,石板被磨得很薄。门洞里的墙面上也是一块块青石砖砌的,摸上去很干爽,一点也没有陈年的霉味。

从城里头看,城门就像一个普通的门洞。穿过城门洞,站在城外看,就能很清楚地分辨出这是一座城门了。城门外的墙上挂满了青藤,还有一两株植物从城墙的青石缝里钻出来自顾自地长着。城外是一条短短的小巷子,巷里还住着两三户人家,走过巷子,南渡江赫然就在眼前。

南渡江是海南第一大江,全长二百多公里。定安县境里的这一段,是南渡江的中游。江面很宽,县城这一边建有二三米高的堤坝,对面的北岸却只是一片夹杂着一点绿意的沙土。

离开了满目疮痍的南渡江边,我重新穿过古城北门返回北门街上,去寻找定安城里的另一处古迹:解元坊。

古城里的西城门保留得比北门要稍好一些,城里还有比较完整的北门街、东门街、中南街。街两边是一排排相连的骑楼式的房子,街道给人的感觉很整齐,也很干净。

在东门街的一条小街旁的一座建筑物里,找到了解元坊。定安古城里的解元坊建于1568年。为当时定安龙梅村人王弘诲而立,他曾在广东乡试考中了第一名举人,因此坊匾上书“解元”。牌坊并不算太高,在坊匾正中还能清楚地看得出来用楷体写的大宇“解元”,左右两边各有一些小字,只看见写着“琼州府知……定安县知县黄……定安县知县萃重”,其余宇样都被挡住了。我知道这牌坊应该是两边都有字的,于是想从牌坊旁边绕到它的后面,却根本没有办法再看到任何宇了,因为后面的屋子太高了,已经把匾上的宇遮挡了起来。牌坊左侧的一栋小楼还巧妙地把自己二楼的楼裙搭在牌坊的一角上。

2、文笔峰

文笔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文笔峰,位于海南省定安县的中部,它平地拔起,山色秀美,为定安八大名景之一。文笔峰从山腰至山顶主要由玄武岩和片理岩组成,山上植被茂盛,山顶常有云雾缭绕。

文笔峰,又名文豪岭。“文笔”、“文豪”的意思就是:文采、有文采的人。古代这里出了不少的文人才子,被明朝明神宗誉为“三朝硕士,一代伟人”的礼部尚书王弘诲就出生在文笔峰脚下雷鸣镇龙梅村。王弘诲一生著作很多,文学上颇有成就,其中著有《南溟奇句录》、《尚友堂稿》等,至今,龙梅村还有一座为纪念王弘诲所建的富有海南建筑特色的明代牌坊,建筑设计造型古朴雄伟、坚固大方,叫做“太史坊”。

关于文笔峰的由来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位仙人挑着一担仙土准备送到王母娘娘的蟠桃园,路过定安的时候,看到这里人杰地灵、美景如画,便停下来歇歇脚、饮酒赏景,一筐土放在自己的脚下,另一筐土放在旧州,不知不觉仙人就喝醉睡着了,这一睡就睡了很久很久,仙人便化成了仙人石,两担土变成了两座山,定安这座山就是现在的文笔峰。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文笔峰上留下的仙迹有:仙人洞、仙人大脚印、仙人手掌、仙人酒杯、仙人石、娘子房等。(娘子房的来历:王母娘娘在天宫里等啊等,怎么那挑土的仙人还不到呢?于是,派了七仙女当中的一个下凡来找找,仙女在定安找到了挑土的仙人,但他喝醉睡着了,怎么叫也叫不醒,仙女看看天色还早,不到回宫的时间,她就坐在旁边等仙人醒来,仙女等得也困了就躺下来睡着了,等她醒过来已经到了回天宫的时间,可是挑土的仙人还在呼呼大睡,没办法,仙女只好一个人回到天宫向王母娘娘复命去了,而她睡过的地方留下了一张石床,石床所在的岩洞被称为娘子房。

不太全,看参考资料

形容女子头上戴簪花诗句

形容女子头上戴簪花诗句如下1、《玉簪花》宋-刘跂日日花前醉赋诗,多情休诵北山移。沾巾不要时人学,独为秋香插一枝。2、《戏咏玉簪花金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