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浮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电话是多少?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8浏览:1收藏

安徽浮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电话是多少?,第1张

安徽浮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公司电话0556-2971888,公司邮箱2213459690@qqcom,该公司在爱企查共有4条****,其中有电话号码2条。

公司介绍:

安徽浮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是2009-10-19在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成立的责任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浮山镇。

安徽浮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施小龙,注册资本8,000万(元),目前处于开业状态。

通过爱企查查看安徽浮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更多经营信息和资讯。

安徽枞阳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枞阳县大山村生态游,大山村位于枞阳县东部,东南与铜陵市隔湖相望,东北与无为县毗连,西南分别与本县钱铺乡和横埠镇接壤,北靠枞阳、庐江、无为三县市交界处的三公山(海拨高度6749米,全县最高峰),南向枫沙湖。著名的“东乡武术”发源地,号称“打不过东乡”,现村内硕果累累,有经果林600多亩,为原省人大副主任-的林业二次示范点,被评为“全国先进绿化千佳村”,村内“鸟语花香,溪水潺潺,硕果累累,四季常青”,主要有元宝圩休闲垂钓中心、农家乐旅游区、海燕洞景点三个区域,现为安庆市农家乐示范点、2A级旅游区、省级农家乐示范点。

枞阳县白荡湖景区,白荡湖地处枞阳县中部,距县城21公里,水面面积578平方公里,取银波坦荡之意为名。白荡湖为枞阳县三大湖泊之一,属淡水湖,生产的大闸蟹,以其个大、色美、味鲜、品质纯正而享誉海内外。

枞阳县天峰寺,天峰寺位于菜籽湖畔,依山傍水,奇峰怪石,境内定泉,旱雨水均。有令牌、大印、青蛙之巨石,前有白象、青狮两山锁湖口。

该寺创建于宗祯七年,始名天峰庵。清乾隆十六年改庵建寺。民国十二年住持僧殷和尚扩建三进: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供养三尊大佛、十八罗汉、四大天王、观音、弥勒等佛像,香火鼎盛,后曾几度沧桑,净土竟成废墟。一九八四年,尼妙容,重建宝刹,二进一亭。

枞阳县旅游景点介绍

枞阳县旅游景点介绍

周末大家都去哪里玩呢?接下来我为你带来枞阳县旅游景点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枞阳汉武文化生态园景区

位于长江北岸的枞阳县城,是皖江城市集群的核心区域,由旗山、莲花湖、黄镇图书馆、烈士陵园等景区景点组成,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旗山,又名幕旗山。南临长江,遥望九华,东接羹脍寨湖,北距浮山风景名胜区30公里。旗山扼长江险要,览江渚胜景,西周为宗子国所在地,战国时期即为长江水道著名关津、商贸重地。据史料载,秦始皇南巡曾游经此地观“籍柯”。汉武帝元封五年行南巡狩,亲射蛟江上,薄此而出,并作《盛唐枞阳之歌》,同年置枞阳县。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曾在旗山南麓筑城驻防,抵抗曹操80万大军下江南。1949年渡江战役期间,旗山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重要起渡点之一。

莲花湖,亦称莲花池。据《安庆府志》记载,莲花池是清代康熙年间侍郎、清代大散文家、桐城派三祖之一的方苞的祖业。从明代中后期开始,方苞家族“桂林方氏”在中国文化界迅速崛起,人才辈出,代表人物有方学渐、方以智、方苞、方东美等近百位文化名人,形成了中国最有特色的文化巨族,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第二大文化名门”。

黄镇图书馆景点位于旗山主景区北侧,收集收藏陈列了枞阳历代名人资料。

烈士陵园红色旅游景点坐落于幕旗山西麓,这里长眠着在渡江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

突出了枞阳历史发展脉络和历史文化成就,一山一水刚柔相济,山的特色,水的亮点优势互补,形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山水城市风貌,勾勒打造出“山水印象,人文枞阳”的景区品牌。主要体现汉武文化及生态旅游元素,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景观,着力打造自然风景、娱乐休闲、文化活动、休闲度假、红色旅游5大功能区,融休闲、娱乐、商业、游玩、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化生态旅游景区。

白云崖

在距浮山十公里的七家山中,枞阳县白梅乡境内,与浮渡山隔水相望。该山奇峻,有“小黄山”、“亚浮山”之称。据《传灯录》载:宋高僧守端住山白云寺,以白云山西岩为内院,为白云寺所有,故以“白云”名之。

白云崖有八岩、三洞、十一奇峰、八怪石、二泉、二池,古有五庵、二寺,今白云岩寺尚存。

天隐岩,俗名燕子岩,在山巅石丛之中,又名一线天,抬头可见日月天光。

蛾眉岩,在青障峰之半,壁削万仞,深广半里,中横一坼。明末吴差强疏凿,工部主事吴道新隐居于此,两石仁交复前后,云气出没其间,阮自华题刻“函云洞”,赵凡夫题曰“函云关”。函云之左有长廊石壁数十丈,谓之“撒手廊”,险峻之处有石台,黄道周曾登其上,为吴道新题“一叶翔真羽”五字,吴道新有文记其事。函云后有月龛、鹤仙等古迹,还有吕纯阳(洞宾)拔剑窦、钓台石、四顾洞、青藤洞等。函云之顶有抱龙洞。

雪浪岩,又名廊岩,与浮山雪浪岩相似。墓岩在雪浪岩之左。

楼子岩,在雪浪岩左的西岩顶上。

东岩,在山前之半山,大如浮山金谷,宋高僧白云演禅师曾建庵于此,元西藏和尚了悟曾住持其间。明万历年间为雷火所毁。

白云岩,在东岩之西,故又名西岩,其穴间大小超过浮山会圣岩。它为白云岩洞之首,岩前有木楼,楼后为大士阁,宋高僧义青禅师住持浮山大华严寺时,以此岩为方丈室,今岩巅有宋刻,曰“青华严方丈”。宋白云端、白云演二禅师(师徒),元了悟禅师,都曾住持该寺,禅扬佛法,其佛教源流归属浮山。传说宋元丰中,有青鸟数千,衔泥塑筑观音像一尊于其洞中,像成以后,留一雌鸟,在龛后筑巢,每春则一雄鸟从浮山飞来,育二小鸟而去。“白云青鸟”为老桐城八景之一。刘大_在《浮山记》中记道:“山中有青鸟,其声百啭,独时时往来于白云、金谷之间,他山未之见也。”今浮山、白云千百年来青鸟依然如故,堪称一奇。白云岩内还有一神泉,出自洞壁隙缝间,其水如丝,涓涓细流,四时不竭,清洌异常,每日可供百人饮用,其名为“一滴泉”。此外,岩内还有一奇,细观洞壁石纹,西部如龙鳞片片,东部则似虎毛斑斑,真是龙盘虎踞之地。

七家山奇峰林立,怪石罗列。著名的双尖峰,如镂管写天;铁障峰,高耸色紫;铁船峰,酷肖舟艇;绛霄峰,似排牙列戟;老人峰,如着古衣冠的道者策杖而行;火焰峰,似火炬燃空;还有金轮峰、佛髻峰、天鹅峰、宝鼎峰、抱龙峰等,各具神韵。怪石有钓石(又称姜太公)、兔石、驼石、偶来石、孤坐石、白虎石、神鼠过天桥、金龟攀壁等。

白云崖范围十多公里,其中主景区22平方公里已规划浮山风景名胜区内,为一级保护区,并安排一日游。

白云青鸟

白云崖位于我县白梅乡境内,距县城40余公里,历史上曾为白云演禅师道场而得名。宋建为寺庙,寺内可容千人,故又名白云寺。南朝以来就成为佛教胜地。山中奇岩怪石,举目皆是,山上奇峰,无不引人入胜。更有羽毛华丽叫声动听的“白云青鸟”,为古桐城八景之一。

来白云岩的游客,大多是因“白云青鸟”景观慕名而来。青鸟,是一种浑身青碧的`鸟。白云青鸟是旧桐城八景之一,桐城文派三祖之一的刘大_在《浮山记》中这样写道:“山中有青鸟,其声百啭,独时时往来于白云、金谷之间,他山未之见也”。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是传说中的神鸟,民间将她作为吉祥、幸福的象征,据说,看见青鸟的人就能遇上好运。旧时,大量青鸟它筑巢于白云岩穴内,它们生活在这青山绿水之间,每天沐浴而歌,伴云而飞。可是,青鸟来去无踪,一般人难见其真容,有道是“白云好寻,青鸟难觅”,它常常在我们的寻寻觅觅中,像消逝在林间的风一样,不见了影踪。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青鸟,它是否在我们的期盼中带来一场美好的相遇?

七家山

七家山,又名白云崖,位于安徽省枞阳县城东北46公里的白梅乡境内,西距浮山风景名胜区10公里。全山周长15公里,有8岩、3洞、11峰、8怪石、2泉、2池等著名景观,堪与浮山相媲美,素有“小黄山”、“亚浮山”之称。七家山西北部山腹中,有一石屏方整、深邃奇峻的山岩,原名“西岩”。据《传灯录》载,宋高僧守端住山白云寺,以七家山西岩为内院,为白云寺所有,故以“白云”名之。白云岩,为七家山岩洞之首,高333米,宽50米,深163米。细观岩内石纹,西部如片片龙鳞,东部则似虎毛斑斑,奇趣盎然。洞壁隙缝间,涌出一泉,泉眼细小,流水如丝,涓涓不断,久旱不涸,久雨不溢,清冽异常,每日流量可供百人饮用,泉源处石壁上阴刻“一滴泉”3个篆体大字。岩前曾有木楼,楼后为大士阁,宋高僧义青禅师住持浮山大华严寺时,以此岩为方丈室,岩巅题刻“青华严方丈”5字,至今仍清晰可见。明邑绅吴道新曾兴建殿宇,名为“白云草堂”。现存寺庙建于清同治年间,前后2进,砖木结构,共有房屋10余间。1963年枞阳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南北100米、东西100米,为其保护范围。白云岩有稀世难见的一绝——青鸟。青鸟在中国古代被称为传信的使者,在外国被看着幸福理想的象征。生活在白云岩的青鸟为黛黑色,形似八哥,但尾长。它筑巢于岩穴内,每日清晨用泉水沐浴,傍晚在山泉傍梳洗,午夜吟唱,声音动听、清脆悦耳。青鸟频来,为白云岩增添了不少动人的情趣。“白云青鸟”曾被誉为古桐城八景之一。清刘大在《浮山记》中写道:“山中有青鸟,其声百啭,独时时往来于白云、金谷之间,他山未之见也。”

七家山,海拔390米,山高峰险,崖壑幽绝,奇景壮观,曾吸引墨客骚人来此揽胜抒怀,崖壁间现存石刻21处,其中宋刻4处,主要是历代游人赞咏山之风景的题诗、题词和题名文字,字体或楷书,或篆书,行、草、隶书兼有之,均笔力遒劲,神彩潇洒,实为难得的书法艺术遗产。山上岩峰罗列,风貌各异:双尖峰,如镂管写天;铁船峰,似舟艇启航;老人峰,如着衣冠的道者策杖而行;火焰峰,似火炬燃空;还有金轮峰、佛髻峰、天鹅峰、宝鼎峰等,神韵别具。山中奇岩怪石,举目即是,俯首可见:抱龙洞,又名青华岩,洞高四丈,宽十余丈,深达八丈,可游可居,以穹顶中缝为界,左右岩石一边赭,一边黄,一边纹理竖直,一边纹理斜平,用物敲击,一边激越,一边深沉;蛾眉岩旁函云洞,洞体不大,神奇的是,山上云雾,常起升于洞口,洞内有雾,山上有云,洞内雾消,山上云散,阮自华题刻“函云洞”,赵凡夫题曰“函云关。”函云洞左侧有长廊石壁数十丈,谓之“撒手廊”。险峻之处有石台,明书画家黄道周曾登其上,为吴道新题“一叶翔真羽”5字。函云洞后还有月龛、鹤仙、吕洞宾拔剑窦、钧鱼台、青藤洞等胜迹。安石台旁的母岩内,五小岩会聚,形态各异,形成了一岩集数岩,一洞套数洞的奇观特境。铁障峰与铁船峰间有深池,人称芥拗池,现已建成七家山水库,高峡出平湖,盈盈绿水,将山峰、灵岩映衬得分外秀美。岩壁间石刻数桢,峰峦上奇木千株,山谷间畲田一片,组成了翠碧香浓的人间幽境。明学者方学惭遍览山中胜景后,欣然写下了优美的诗篇:

石径斜穿绿,岩花半入云;望中孤鸟没,天末楚江分。

醉倚层楼月,暗来万壑曛;冁然成一啸,谁许达人闻。

白云岩寺

白云岩寺位于安徽省枞阳县七家山中,历史悠久。宋治平元年(1064年),高僧义青禅师为浮山大华严寺住持,以白云岩为方丈室,并在岩顶题“青华严方丈”,今五字依然清淅可见。后白云端、白云二禅师,元了悟禅师都曾住持该寺,弘扬佛法。文革时,寺庙毁损严重,改革后有九华山僧人住持,重修寺庙,周边游客、香客日渐增多,每月初一、十五更是佛事兴隆,但仍以正月初一、初七、十五为盛,游人香客漫山遍野,游岩已成为民间的庆贺春节的传统节目。

吴道新

吴道新,明代末官吏,诗人。吴一介孙,安徽桐城人(今枞阳钱桥乡人)。字汤日,号无斋。天启七年举人,官至工部主事。明朝灭亡后,隐居白云岩,人称无斋先生。主要著作有:《潜德居诗集》五十卷;《龙眠风雅》一卷(录诗七十五首);《桐旧集》一卷(录诗十七首);《潜德居文集》十卷;《浮山志》十卷。

白云岩记事:函云之左有长廊石壁数十丈,谓之“撒手廊”,险峻之处有石台,黄道周曾登其上,为吴道新题“一叶翔真羽”五字,吴道新有文记其事。

该旧址位于于枞阳镇正大街中段陈氏宗祠。陈氏祠堂系清代建筑,前后3进,占地面积5312平方米,建筑面积4945平方米。前进因街道拓宽时拆除,中后进房屋于1978年按原貌修复。总体系砖木结构,拱梁立柱穿斗,墙壁齐檐封火,屋面覆盖古瓦,翘檐飞角。门楼呈八字形,门框为方柱石,门上方刻双狮抢球。进门两边是板壁厢房,两进之间,有长方形天井。中进宽阔,厅堂竖立8根主柱,石趸高垫。上梁雕刻人物、花卉、龙虎等;天花板饰有彩色花纹。转过石墙屏风为第三进,方形天井,两厕为东西厢房,明窗画栋。三进相连,外连内分,布局匀称,具有明清时代的建筑艺术风格。

该旧址系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旧址,1961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4月,被安庆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公布为安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又被辟为安庆市全民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被团省委列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开始,东起无为,南至安庆以东的鸭儿沟汇集了第三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共4个军的兵力,中线渡江指挥部即设在陈氏宗祠内。时枞阳上下的长江北岸集结部队、船工、运输队有20万人,枞阳境内起渡点有枞阳镇、扫帚沟、汤家沟、桂家坝4处。4月21日下午5时正,中国人民解放军奉令发起进攻,千帆竞发,6时许,中线渡江的战士胜利越过长江天险,抵达南岸。

;

铜陵一日游有哪些地方 铜陵旅游景点介绍

1、铜陵枞阳浮山景区

浮山,俗称“浮巢山”,AAAA级景区,位于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浮山镇,山峦陡峭,奇山峥嵘,苍松挺秀,气势壮丽,是一座沉睡亿年的古火山。浮山又是一座沉睡亿年的白垩纪早期保存完好的古火山,独特的火山奇观“世界罕见,亚洲唯一”,36岩,72洞,洞幽壑奇,峰峦叠嶂,美不胜收。

2、铜陵凤凰山风景区

铜陵凤凰山风景区以牡丹文化和铜文化为主,是铜陵家喻户晓的旅游胜地。凤凰山及周边区域既是国内三大名贵牡丹基地之一,也是悠久矿冶历史的最好见证,是集文化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生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3、铜陵大通古镇景区

大通古镇位于铜陵市中部,是铜陵南部新城核心区。铜陵大通古镇曾是一座名蜚中外的江岸重镇,与安庆、芜湖、蚌埠并称安徽“四大商埠”,有“小上海”之美誉,古镇内有大士阁、天主教堂、祠堂湖等景点,老街、建筑保存完好,并开发了度假娱乐、风味酒店、垂钓园等娱乐服务设施。

4、铜陵漫园景区

漫园位于铜陵市义安区(原铜陵县)西联乡犁桥村的“漫园”,虽然远离皖南的徽州地带,但其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曲经廊檐、徽州物件处处皆风情如若步进徽州当地,千年徽州聚漫园,一园藏尽古今情,令人流连忘返。

5、铜陵钟鸣镇龙潭肖村

龙潭肖村隶属于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铜陵县钟鸣镇龙潭肖村是铜陵市最偏远的山村,建村约400年历史,由于地处深山,古村落风貌独特,保持较为完整,也是该市为数不多、整体保持较好、最值得保护的古村落之一。

6、铜陵天井湖景区

天井湖,俗称天镜湖,国家4A级景区,位于铜陵市区五松山脚下,湖面面积80公顷,以堤山自然分割为东湖、南湖和北湖,三湖水面通连,湖中有井,名日天井,湖因井得名,园以湖命名。天井湖清澈见底,波平如镜,湖中有传说“上通天,下通海”的天井奇观。

铜陵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哪些景点必去?

铜陵好玩和必去的地方有:岱鳌山景区白云岩、白云岩景区、白荡湖景区、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气象科普公园。

1、岱鳌山景区白云岩

岱鳌山位于枞阳、桐城、庐江三县结合部,主体在枞阳麒麟镇。东南走向,在绿荫覆盖、峰平坡缓的丘陵地带突兀而起,它有九座山峰对着大凹口,逶迤蜿蜒,山势削断,岩峭如壁。其最高峰为龙王顶,海拔270米,宛如一头巨鳌。

2、白云岩景区

白云岩在距浮山十千米的七家山中,枞阳县白梅乡境内,与浮渡山隔水相望。该山奇峻,有小黄山、亚浮山之称。白云岩有八岩、三洞、十一奇峰、八怪石、二泉、二池,古有五庵、二寺。

3、白荡湖景区

白荡湖景区,地处枞阳县境腹部,西南距县城21千米,跨金社、项铺、会宫、官桥、ou山等乡镇,西连竹子湖,南为破罡湖,东连章家赛,是枞阳县最大的淡水湖泊。白荡湖水面宽阔,烟波浩渺,碧水连天。因湖水清澈白皙,湖面碧波荡漾,故名曰白荡。

4、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

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是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条件对白_豚、江豚等进行易地养护的场所。

其主要任务是保护长江中下游现存的国家一、二级水生珍稀动物。其主体部分位于铜陵市大通镇和悦洲与铁板洲之间的夹江上,水质优良,是养殖淡水豚的理想水域。

5、气象科普公园

铜陵市气象公园位于铜陵市西湖湿地南岸,是中国最大、内容最为齐全丰富的开放式气象科普主题公园。公园占地面积296亩,由气象科普设施、雷电体验馆、绿化工程、大气探测基地等组成。

铜陵市气象公园以科普性、生态性、地域性、景观性为建设原则,为省内外游客、广大铜陵市民特别是青少年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集科普教育、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高科技旅游景点。

外出旅游的注意事项:

1、搭乘飞机时,应注意飞行安全,扣好安全带,不带危险或易燃品,不在飞机升降期,间使用手提移动电话等相关电子用品。

2、贵重物品请放置酒店保险箱,如随身携带,注意保管,切勿离手。

3、出入酒店房间请随手关门,勿将衣物披在灯上或在床上抽烟,听到火警铃响,请由,紧急出口迅速离开,切勿搭乘电梯。

4、搭乘快艇,漂流木筏,参加水上活动,请按规定穿着救生衣,并遵照工作人员的指导。

5、海边戏水,请勿超越安全警戒线,不熟悉水性者,切勿独自下水。

      荣乐堂梅氏六修宗谱序(稿)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华夏先民在漫长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祖宗崇拜,开启了宗法制度的先河。据文献记载,宗法制早在神农时期便已形成,到西周时期就非常完备了。其核心内容就是嫡长继承制。它的本质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族团体,按照一定的规矩来约束行为,分配利益。为了分别尊卑嫡庶,防止宗族世系出现混乱,就需要对宗族成员的资料进行详细记录,于是就出现了家谱。

  家谱作为姓氏文化的载体,不仅是记录的一个家族来源、迁徙轨迹,以及繁衍生息的过程,还包含了该家族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了同一时期社会风貌。家谱的存在,在维系亲情,保持家族团结的同时,客观上对社会稳定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因而中国人历来都非常看重它。宋代大儒朱熹曾说:“人家三代不修谱,而悖祖叛宗,则为不孝矣!”所以,王朝时代,不管是庶民百姓,还是王公贵族,必定家家有谱。宋代史学家郑樵说:“隋唐以上,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说的就是这个情况。以致后来,家谱甚至上升到了与国史一样的高度,所谓:“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云云,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法制度逐渐土崩瓦解,家谱的作用随之淡化。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传统文化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家谱,这个有着几千年生命力的文化载体也一度销声匿迹,被人们所遗忘。

  近年以来,由于社会安定,传统文化复兴,家谱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来。

虽然现代社会,思想观念转变,宗族势力消亡,家谱的原有功用不再受到重视,但是应该看到,家谱在联系宗族亲情,追本溯源,缅怀先人,传承家族精神等方面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历史和文化方面,更是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

  我们梅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根据《通志-氏略》及《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梅本出于子姓,是商汤后裔。殷商时,殷王太丁封其弟于梅国,为伯爵,世称梅伯,为梅氏得姓始祖。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无道。梅伯因多次忠言直谏,惹恼了纣王,被纣王施以醢刑,残忍杀害。其后世子孙遂以国为姓。三千多年以来,梅伯忠贞正直的美名流芳至今。可以说,“梅”这个姓氏,在一诞生时就被赋予了正直、坚韧的内涵。

  梅伯之后,在历史上留下踪迹的梅姓人物不断,秦有梅茂,梅鋗,汉有梅嘉、梅福,晋有梅颐,皆有贤名。

到晚唐时期,诗人梅远于唐昭宗光化年间,由吴兴(今浙江湖州)来到宣城,担任文书一类的小官。因五代田頵之乱,不能回吴兴,于是安家于宣城州学之西,遂有了宣城梅氏。

经过五代繁衍,到宋初,梅氏在宣城发展壮大起来,诞生了如梅询、梅尧臣等政治文化翘楚,开创了宣城梅氏的辉煌时代。

南宋后期,蒙古铁蹄南下。为躲避战火,尧臣公五世孙太七公率家族子弟迁到宣城南四十里的柏枧山南庄文峰山口,并在这里再次发展壮大。后世称这一支梅氏为“文峰梅”。

我们荣乐堂梅氏即源自宣城,属于文峰梅这一支。其源流大致如下:

太七公生子四人:八四、九二、百二、福元。

九二公亦生子四人:迪九、胜一、胜二、胜四。

胜一,又名总一,字乐庵,以南宋景炎二年举进士,后任太原府尹。生子九人,始迁徽州婺源。

元朝末年,红巾军起,天下大乱,婺源亦遭到战火侵袭。为给子孙留下后路,乐庵公把九个儿子分别做了安排:良一、良二、良三、良四留守婺源,良五迁豫章,即今江西南昌。良六迁无为,良七、良八、良九三兄弟则携手渡江,来到江北。其中,良七居庐江梅家坂、今属庐江泥河镇,良九亦偕兄居庐江梅家墙,今属庐江罗河镇。而良八则居于桐城杨树湾,今属枞阳麒麟镇。

七百年过去了,留守婺源的四人,其后裔因迭遭战乱,俱失散不可考。迁豫章良五公后裔几经辗转,于明代迁到潜山县水吼村,如果今人口近百人,有家谱传世。迁无为良六公后裔亦无踪迹可寻。惟良七、良八、良九三公之后裔,在庐江、枞阳、桐城、舒城等地生根发芽,椒蕃瓜衍,至今已有万人之众。

数百年间,这三支梅氏后裔秉承祖训,清白为人,耕读传家。虽然没有出现声名显赫,飞黄腾达之人,其中亦不乏保家卫国,忠义节孝之辈。而成就最大的当属良八公后裔梅嶙高。

嶙高公在抗战时期即挂少将军衔,任国名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少将组长。历任国民政府人事室主任、总统府人事处长等。1952年创设“中国人事行政学会”,历任常务理事兼总干事,并充任中印缅文化经济协会常务监事。晚年叶落归根,定居故乡枞阳,1997年病逝,享年百岁。著有《人事行政》、《中国政府》等书。

三支后裔因住地相近,世代联系紧密,于清朝初期联合纂修族谱,统一字辈,建立宗祠。祠堂选址在良七公居地梅家坂,命名为“荣乐堂”。

荣乐堂族谱一修于康熙丁卯(1687),二修于乾隆乙酉(1765),三修于嘉庆戊辰(1808),四修于同治庚午(1870),五修于光绪甲辰(1904)。此后由于战乱频仍,民生凋敝,宗谱续修一事几度搁浅。虽然抗战之后,嶙高公衣锦还乡,号召族人发起续修宗谱事宜。然而,彼时抗战硝烟未散,内战接踵而至,时局动荡,庐江两支因故并未能参与此次续修,甚是憾事。

自光绪甲辰五修谱至今,100余年里,沧海桑田,人事代谢,梅氏宗亲星散四方,随着老人们的离世,加上老谱散失,许多人已无法知晓自己的身世,虽同为梅姓,却如同陌路。

有鉴于此,众多宗亲们担心家族源流从此陷于无序,宗族亲情不再,早在几年前便发出呼吁,倡议续修宗谱。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成立了庐江荣乐堂梅氏宗谱续修理事会,共推宗亲佳才为会长,鸿来、家仓等为理事,全面负责此次续谱工作。

几年以来,佳才、鸿来、家仓等诸先生跋山涉水,往来于庐江、枞阳、桐城、舒城、铜陵、芜湖、宣城、黄山之间,栉风沐雨,遍访周咨,寻觅旧谱,采集信息,付出了巨大的辛劳。尤其在寻找旧谱的过程中,可谓一波三折。所赖祖宗英灵庇护,以及先辈宗亲的精心保管,旧谱尚得以保全,使得此次续谱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在此,我代表整个荣乐堂梅氏宗亲,对在此次续修宗谱的过程中做出无私贡献的宗亲们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他们多年来的努力,为宗族事务付再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心血。

本次续修仍然沿用旧版排列方式,力求做到人员资料信息准确无误,减少疏漏,使之与老谱无缝对接,保持宗族源流的连续性。由于桐城良八公后裔曾经独立修谱,对于我们的合俢邀约,桐城宗亲们表示希望继续独立。世间之事,分分合合本是常理,不便勉强。但是,我们仍然在新谱中预留了接口,以便将来有缘再继续合俢。

今天,时代发展突飞猛进,社会环境和思想观念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梅氏宗亲遍布海内外,或从政,或从学、或从商,各尽所能,为社会发展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然而,无论身处何处,还是地位高低,梅氏族人总是能保持正直、善良的家族传统,把诚信、包容带到每一个地方,让象征着高洁、坚韧的梅花精神,开遍世界。

值此宗谱告成之际,愿我们族人在追本溯源,缅怀先人的同时,更应与时俱进,摒弃落后观念,拥抱时代文明,使梅姓这个古老的姓氏焕发出新的光彩,再创属于我们的辉煌!

二零一九年五月,十九世裔孙惠春沐手拜撰。

 

浮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枞阳县浮山镇,濒临白荡湖畔,三面环水,形成了“山浮水面水浮山”的奇观,因名浮山。现为国家4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安徽省风景名胜区。

浮山风景区包括浮山、白荡湖、白云岩三大景区,总面积767平方公里,主景区浮山面积191平方公里,山峦陡峭,奇山峥嵘,苍松挺秀,气势壮丽,是一座沉睡亿年的古火山。

浮山又是一座沉睡亿年的白垩纪早期保存完好的古火山,独特的火山奇观“世界罕见,亚洲第一”,36岩,72洞,洞幽壑奇,峰峦叠嶂,美不胜收。遗存下来的火山口、火山钟、火山渣(浮石)及溶岩流向,龟裂纹路和断层裂隙,均为全国罕见。

浮山是一座文山,有“中国第一文山”的美誉。现存483块摩崖石刻,已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你可以从中聆听到孟郊、白居易、范仲淹、王安石等文人墨客对浮山的赞誉,“鬼斧何年开石室,人行此地作金声,山中信是神仙宅,不羡繁华浪得名”,这首诗就是孟郊当年游览浮山发出的羡慕和赞叹。

浮山孕育了明清时期以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为代表的中国最大的家族学派“方氏学派”;孕育了清代独领风骚的文学流派桐城派;孕育了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孕育了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黄镇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

浮山还是一座集儒、释、道三教为一体的历史名山,早在晋梁时期,智者大师创建浮山寺,“园鉴”大师与欧阳修“因棋说法”传为美谈,宋仁宗敕赐大华严寺,明神宗颁圣旨、赐藏经,“金谷禅寺”、“会圣古刹”、“圣旨碑”,足以见证浮山佛教文化的久远流长和繁荣昌盛。

道教名观张公岩是北宋进士张同之的修道福地,岩内的“浮山夕照”景观,为古“桐城八景”之一。

根据浮山峰低水绕,景点集中,岩洞、石刻隐藏于半山腰的特点,游览线路采取双回环形式。其路线选择依地形而变化,因景而异,分一日游、二日游。

浮山一日游路线

浮山镇(拟建中)→山门→“灵猴迎客石”→御碑亭→双瞻阁→金谷岩→紫霞关→龙湫池→望江亭→打鼓洞→仙人桥→会圣岩(午餐)→大天池→张公岩→海岛岩→中共桐庐县委机关旧址→樯山→浮山镇。

浮山二日游路线

第一天,浮山镇→山门→灵猴迎客石→御碑亭→金谷岩→紫霞关→首楞岩→望江亭→仙人桥(午餐)→谈禅岩→打鼓洞→雷公洞→浩笑廊→会圣寺→三宝塔→方以智墓→双瞻阁→浮山镇。

第二天:浮山镇→樯山→摘星岩→醉翁岩→中共桐庐县委机关遗址→海岛岩→张公岩(午餐)→大天池→元宝峰→抱龙峰→烈士墓→水上公园(拟建中)→浮山镇。

根据福建惠安县南埔乡施厝村族谱记载,莆田市湄洲镇后巷村施姓祖籍是福建惠安县南埔乡施厝村(今福建省泉港区南埔镇施厝村),族谱记载第九世(施怀购公,班辈“怀”字辈)分居莆田县湄州岛后港(今湄洲镇后巷村)。

施厝村地名历史:

地名含义

施厝村有村民小组13个,其中12个小组姓施,只有一个小组姓麦,故当时以施氏占多数命名——施厝,厝有屋的含义,施厝是施氏居住的地方之地名含义。

历史沿革

施氏于明洪武三年(1371年)入居施厝,繁衍播迁。民国23年(1934年)属涂岭区。民国36年改归梅东乡。全国解放后,称青龙乡施厝村,后为仙境乡施厝村,1958年后称超先公社中青管区,1960年后称南埔人民公社施厝大队,后又改为肖厝区南埔乡施厝村委会,再改为泉港区南埔镇施厝村民委员会,简称施厝村。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施厝村位于南埔乡政府驻地东南2公里的通港路旁,东面和南面均与福建炼油厂相邻,西接天竺村委会,北接仑头村委会,村委会下辖施厝、蔡宅2个自然村。

人口分布

施厝村子孙传衍分居海内外概况:

(1)在施厝村居住的现有人口约四千九百多人。

(2)公元一九八0年前移居莆田笏石镇,现有人口约五百六十多人。

(3)第九世分居莆田湄州岛后巷村,现有人口约六百多人。

(4)公元一九三五年前分居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现有人口约三百八十多人。

(5)第三世长房移迁浙江省平阳县桥头村,现有人口估计约有一千多人。

(6)旅居海外人数,据查:马来西亚约三百多人、印尼约十八人、台湾约二百零八人。

在过去七百多年间施厝派下在海内外人口约有八千左右人。

昭穆排序

施厝村历代辈系昭穆排序:

[伯耀兆起; 功乾于师;怀尚侯子;元建序宗;文章华国;诗礼传家;

广博经书; 弘扬科技;信羲富贵;仁孝祥和;兴帮光祖;盛世荣基;]

从始祖伯清公的“伯”字辈到如今(2011年)的“家”字辈,共传承了二十四代。

家族堂号:临濮堂

家族派系:浔海衍派

安徽浮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电话是多少?

安徽浮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公司电话0556-2971888,公司邮箱2213459690@qqcom,该公司在爱企查共有4条****,其中有电话号码2...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