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祖姓族谱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朝王族之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商朝的开国君王叫“汤”,所以后世提到商朝的时候也多称商汤。汤的六代孙有祖甲、祖乙、祖丙、祖丁……,都曾是商朝的君王。他们的后代中有人以他们的名字为姓氏,姓祖。祖乙是上述几位商王中最有作为的帝王,他任用巫贤为相,励精图治,使商朝复兴,所以今天的祖氏人有奉祖乙为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朝的两位宰相,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时有左相仲虺,仲虺的后代中有人名叫祖己、祖尹,他们都是黄帝的后代。祖己和祖伊的子孙中,也有取祖字为姓的,称为祖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满族、彝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中也都有以祖为姓的人。
得姓始祖:祖已。
祖氏是河北省的名门著姓,他们是殷商王室的子孙后裔,就是受千秋万世敬仰的上古圣君商汤的子孙。
祖氏的来源,据史籍《元和姓纂》和《姓谱》等书记载:“子姓,殷后,殷王祖甲、乙、丙、丁支庶因氏焉,殷有祖己、祖伊,汉有祖沂,始家涿郡,望出范阳。”在殷商有天下的六百四十五年之中,前后二十八个君主,以祖为名的君主不在少数,有第十一代的祖乙、第十二代的祖辛、第十四代的祖丁、第二十一代的祖庚等等。后世祖氏中国人的始祖,究竟是哪一位呢?一般人认为应该算是祖已,因为在殷商武丁的时间,从古籍上已经发现了了姓祖的人,那便是当时以道训谏王的贤臣祖已。《书经》上的“高宗彤日”指出:“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雒;祖已训诸王,作高宗彤日之训。”根据这个记载,我国祖氏家族的得姓历史至少在三千三百年以上。由此可见,祖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姓氏,最初是发祥于涿郡。
古代的涿郡,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这个地方便是祖氏的老家所在,与中华民族的渊源十分深远。五千年前,黄帝与尤战于涿鹿之野,奠定中华民族繁衍成长的地盘,就是这个地方。祖氏后人多奉祖已为祖氏的始祖。
二.各支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
三.迁徙分布:
祖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位为第二百四十九位。
祖氏出自子姓,起源于商朝。商朝的开国君王叫“汤”,所以后世提到商朝的时候也多称商汤。汤的六代孙有祖甲,祖乙,祖丁,都曾是商朝的君王。其中祖乙任用巫贤为相,励精图治,使当时已经衰落下去的商朝复兴起来。这三人的后代中都有以祖为姓氏的,是祖氏的一支起源。
祖氏还有另一支起源,是源于商朝的两位宰相,他们叫祖已和祖伊,他们都是黄帝的后代。祖已和祖伊的子孙中,也取祖字为姓,称为祖氏。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范阳郡:三国时期曹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县,房山县一带。
京兆郡:唐朝国都长安直辖区,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
2.堂号:
资料有待补充。
五.家乘谱牒:
辽宁兴城祖氏家谱不分卷,(清)祖建极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手写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福建浦城莲湖祖氏族谱五卷,(清)祖富言等修,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浦城莲湖祖氏族谱八卷,(清)祖国钧纂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福建浦城莲湖祖氏族谱,(明)祖钦等纂修,(清)祖富言续修,清乾隆三十七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福建浦城莲湖祖氏族谱,(清)祖国钧纂修,清光绪二十五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六.字辈排行:
祖氏一支始祖:“天地美德古今流芳仁敬孝慈道义忠良诗书经史礼乐文童范阳华胄奕世荣昌惟斯后人耕……”
资料有待补充。
七.楹联典故:
1.四言通用联:
源自商裔;望出范阳:祖氏宗祠通用联。
忠心贯日;巧算入神:上联典指东晋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人,西晋末率亲族数百家南迁,居京口。建兴初年,要求北伐,元帝司马睿任他为豫州刺史,他率部渡江,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得到人民响应,进驻雍丘,收复了黄河以南地区。当时匈奴刘曜和羯族石勒互相攻击,时机对晋有利,但东晋朝中纠纷不断,他得不到支持,终于忧愤而死。下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宋国科学家祖冲之,字文远,范阳人。推算出圆周率丌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提出了π的约率22/7和密率355/113,密律值的精度比欧洲同等精度早一千多年。他编制的《大明历》,首先考虑到了岁差问题的计算,对于日月运行周期的数据比当时的其他历法更准确。又曾改造指南车,做水碓磨、千里船等,都极有巧思。
煌煌义士;翩翩圣儿: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闽人祖域,字贞夫,官至殿前司统制。平时崇尚气节,乐善好施,死后,百姓怀念他的恩惠,立庙祭祀。明朝时期,被追封为“义士祖公之神”。下联说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范阳人祖莹,字元珍,幼时好学,沉湎于书,当时号称“圣小儿”。后来,以文学著称,曾说:“文章必须自己命意构思,自成一家风骨,怎么会和别人有一样的生活呢?”官至车骑大将军,封文安县伯。
江左名士;殷室贤臣: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慷慨有节,晋元帝徵为军咨祭酒,寻为豫州刺史,北伐渡江,击楫誓言曰:“不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统兵与石勒相持,破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下联典指商朝的祖已,为高宗贤臣,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雊,祖己训诸王,作《高宗肜日》。
闻鸡起舞;睹雉格王: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王高宗肜,谓其臣祖己曰:“越有雊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2.六言通用联:
闻鸡声而起舞;睹雉雊以格王: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祖己事典。
3.七言通用联:
名垂青史圆周率;楫击中流报国心:上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国的科学家祖冲之事典。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人。闻鸡起舞,立志北伐,渡江击桨,暂复中原,后虑内乱,大功不成,病死。豫州人士,如失父母。
指南车流芳万世;大明历光照千秋:全联典指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科学家祖冲之。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此联为唐代诗人祖咏《望蓟门》诗句联。
4.八言以上通用联:
先人尝羡,物议秀美;后世永钦,机杼风骨:上联典指北魏的散骑常侍祖孝隐,有文学,早知名。兼解音律,机警善辨,名誉甚高。“魏朝接对者多取一时之秀,孝隐少处其中,物议称美。”下联典指后魏文学家祖莹,字元珍,以文学见重。尝语人曰:“文章须自出机杼,自成一家风骨。”累迁车骑大将军,封文安侯。
松檟如新,庆善培于四世;琳琅有赫,贲永誉之千秋:明朝时期的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宁远古城祖氏石坊联“北楹”。古城内南大街(延辉街)矗立着两雄伟壮观的石坊,是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公元1628~1644年)为表彰当时镇守辽西的大将祖大寿、祖大乐兄弟卫明抗清的功劳,默许其自行建立的旌功牌坊。这两座石雕艺术瑰宝犹如一首凝固的音乐,其优美的旋律时刻回荡在古城内外,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祖大乐古坊,处于北面,俗称“二道牌楼”。建于明崇祯二十一年(公元1638年),系用赭色岩石筑造,其结构与南坊大体相同,坊高约165米,宽13米,明间宽415米,东西尽间各宽22米。二重额坊,柱高楼小,额枋间架,空有灵致,气势雄伟。上层南面刻有“登坛骏烈”,意思是登上将坛,创立功业;北面刻有“元勋初锡”,大意是树立石坊是对立下头等功勋的人的第一次奖赏,意味着这仅仅是奖赏的开始。边款“崇祯戊寅岁次促秋吉立”;下款是“巡按辽东兵部待郎方一藻题”。第三导刻有诰赠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镇;诰赠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府祖仁;诰赠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承教;特晋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大乐。中两棵石柱上刻有两副御制对联(南北楹柱),这两副对联大意是祖大乐英勇威武而对他称赞歌颂,得到了四代祖先行善积德的培养,受宠于朝廷,经皇帝的恩准赐给隆重的铭刻金石的表奖,这种荣誉将万古流芳。
桓纠兴歌,国倚干城之重;丝纶锡宠,朝隆铭鼎之褒:明朝时期的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宁远古城祖氏石坊联[南楹]。
七.楹联典故:
1.四言通用联:
源自商裔;望出范阳:祖氏宗祠通用联。
忠心贯日;巧算入神:上联典指东晋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人,西晋末率亲族数百家南迁,居京口。建兴初年,要求北伐,元帝司马睿任他为豫州刺史,他率部渡江,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得到人民响应,进驻雍丘,收复了黄河以南地区。当时匈奴刘曜和羯族石勒互相攻击,时机对晋有利,但东晋朝中纠纷不断,他得不到支持,终于忧愤而死。下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宋国科学家祖冲之,字文远,范阳人。推算出圆周率丌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提出了π的约率22/7和密率355/113,密律值的精度比欧洲同等精度早一千多年。他编制的《大明历》,首先考虑到了岁差问题的计算,对于日月运行周期的数据比当时的其他历法更准确。又曾改造指南车,做水碓磨、千里船等,都极有巧思。
煌煌义士;翩翩圣儿: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闽人祖域,字贞夫,官至殿前司统制。平时崇尚气节,乐善好施,死后,百姓怀念他的恩惠,立庙祭祀。明朝时期,被追封为“义士祖公之神”。下联说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范阳人祖莹,字元珍,幼时好学,沉湎于书,当时号称“圣小儿”。后来,以文学著称,曾说:“文章必须自己命意构思,自成一家风骨,怎么会和别人有一样的生活呢?”官至车骑大将军,封文安县伯。
江左名士;殷室贤臣: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慷慨有节,晋元帝徵为军咨祭酒,寻为豫州刺史,北伐渡江,击楫誓言曰:“不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统兵与石勒相持,破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下联典指商朝的祖已,为高宗贤臣,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雊,祖己训诸王,作《高宗肜日》。
闻鸡起舞;睹雉格王: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王高宗肜,谓其臣祖己曰:“越有雊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2.六言通用联:
闻鸡声而起舞;睹雉雊以格王: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祖己事典。
3.七言通用联:
名垂青史圆周率;楫击中流报国心:上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国的科学家祖冲之事典。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人。闻鸡起舞,立志北伐,渡江击桨,暂复中原,后虑内乱,大功不成,病死。豫州人士,如失父母。
指南车流芳万世;大明历光照千秋:全联典指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科学家祖冲之。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此联为唐代诗人祖咏《望蓟门》诗句联。
4.八言以上通用联:
先人尝羡,物议秀美;后世永钦,机杼风骨:上联典指北魏的散骑常侍祖孝隐,有文学,早知名。兼解音律,机警善辨,名誉甚高。“魏朝接对者多取一时之秀,孝隐少处其中,物议称美。”下联典指后魏文学家祖莹,字元珍,以文学见重。尝语人曰:“文章须自出机杼,自成一家风骨。”累迁车骑大将军,封文安侯。
松檟如新,庆善培于四世;琳琅有赫,贲永誉之千秋:明朝时期的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宁远古城祖氏石坊联“北楹”。古城内南大街(延辉街)矗立着两雄伟壮观的石坊,是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公元1628~1644年)为表彰当时镇守辽西的大将祖大寿、祖大乐兄弟卫明抗清的功劳,默许其自行建立的旌功牌坊。这两座石雕艺术瑰宝犹如一首凝固的音乐,其优美的旋律时刻回荡在古城内外,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祖大乐古坊,处于北面,俗称“二道牌楼”。建于明崇祯二十一年(公元1638年),系用赭色岩石筑造,其结构与南坊大体相同,坊高约165米,宽13米,明间宽415米,东西尽间各宽22米。二重额坊,柱高楼小,额枋间架,空有灵致,气势雄伟。上层南面刻有“登坛骏烈”,意思是登上将坛,创立功业;北面刻有“元勋初锡”,大意是树立石坊是对立下头等功勋的人的第一次奖赏,意味着这仅仅是奖赏的开始。边款“崇祯戊寅岁次促秋吉立”;下款是“巡按辽东兵部待郎方一藻题”。第三导刻有诰赠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镇;诰赠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府祖仁;诰赠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承教;特晋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大乐。中两棵石柱上刻有两副御制对联(南北楹柱),这两副对联大意是祖大乐英勇威武而对他称赞歌颂,得到了四代祖先行善积德的培养,受宠于朝廷,经皇帝的恩准赐给隆重的铭刻金石的表奖,这种荣誉将万古流芳。
桓纠兴歌,国倚干城之重;丝纶锡宠,朝隆铭鼎之褒:明朝时期的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宁远古城祖氏石坊联[南楹]。
七.楹联典故:
1.四言通用联:
源自商裔;望出范阳:祖氏宗祠通用联。
忠心贯日;巧算入神:上联典指东晋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人,西晋末率亲族数百家南迁,居京口。建兴初年,要求北伐,元帝司马睿任他为豫州刺史,他率部渡江,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得到人民响应,进驻雍丘,收复了黄河以南地区。当时匈奴刘曜和羯族石勒互相攻击,时机对晋有利,但东晋朝中纠纷不断,他得不到支持,终于忧愤而死。下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宋国科学家祖冲之,字文远,范阳人。推算出圆周率丌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提出了π的约率22/7和密率355/113,密律值的精度比欧洲同等精度早一千多年。他编制的《大明历》,首先考虑到了岁差问题的计算,对于日月运行周期的数据比当时的其他历法更准确。又曾改造指南车,做水碓磨、千里船等,都极有巧思。
煌煌义士;翩翩圣儿: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闽人祖域,字贞夫,官至殿前司统制。平时崇尚气节,乐善好施,死后,百姓怀念他的恩惠,立庙祭祀。明朝时期,被追封为“义士祖公之神”。下联说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范阳人祖莹,字元珍,幼时好学,沉湎于书,当时号称“圣小儿”。后来,以文学著称,曾说:“文章必须自己命意构思,自成一家风骨,怎么会和别人有一样的生活呢?”官至车骑大将军,封文安县伯。
江左名士;殷室贤臣: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慷慨有节,晋元帝徵为军咨祭酒,寻为豫州刺史,北伐渡江,击楫誓言曰:“不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统兵与石勒相持,破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下联典指商朝的祖已,为高宗贤臣,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雊,祖己训诸王,作《高宗肜日》。
闻鸡起舞;睹雉格王: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王高宗肜,谓其臣祖己曰:“越有雊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2.六言通用联:
闻鸡声而起舞;睹雉雊以格王: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祖己事典。
3.七言通用联:
名垂青史圆周率;楫击中流报国心:上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国的科学家祖冲之事典。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人。闻鸡起舞,立志北伐,渡江击桨,暂复中原,后虑内乱,大功不成,病死。豫州人士,如失父母。
指南车流芳万世;大明历光照千秋:全联典指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科学家祖冲之。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此联为唐代诗人祖咏《望蓟门》诗句联。
4.八言以上通用联:
先人尝羡,物议秀美;后世永钦,机杼风骨:上联典指北魏的散骑常侍祖孝隐,有文学,早知名。兼解音律,机警善辨,名誉甚高。“魏朝接对者多取一时之秀,孝隐少处其中,物议称美。”下联典指后魏文学家祖莹,字元珍,以文学见重。尝语人曰:“文章须自出机杼,自成一家风骨。”累迁车骑大将军,封文安侯。
松檟如新,庆善培于四世;琳琅有赫,贲永誉之千秋:明朝时期的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宁远古城祖氏石坊联“北楹”。古城内南大街(延辉街)矗立着两雄伟壮观的石坊,是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公元1628~1644年)为表彰当时镇守辽西的大将祖大寿、祖大乐兄弟卫明抗清的功劳,默许其自行建立的旌功牌坊。这两座石雕艺术瑰宝犹如一首凝固的音乐,其优美的旋律时刻回荡在古城内外,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祖大乐古坊,处于北面,俗称“二道牌楼”。建于明崇祯二十一年(公元1638年),系用赭色岩石筑造,其结构与南坊大体相同,坊高约165米,宽13米,明间宽415米,东西尽间各宽22米。二重额坊,柱高楼小,额枋间架,空有灵致,气势雄伟。上层南面刻有“登坛骏烈”,意思是登上将坛,创立功业;北面刻有“元勋初锡”,大意是树立石坊是对立下头等功勋的人的第一次奖赏,意味着这仅仅是奖赏的开始。边款“崇祯戊寅岁次促秋吉立”;下款是“巡按辽东兵部待郎方一藻题”。第三导刻有诰赠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镇;诰赠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府祖仁;诰赠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承教;特晋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大乐。中两棵石柱上刻有两副御制对联(南北楹柱),这两副对联大意是祖大乐英勇威武而对他称赞歌颂,得到了四代祖先行善积德的培养,受宠于朝廷,经皇帝的恩准赐给隆重的铭刻金石的表奖,这种荣誉将万古流芳。
桓纠兴歌,国倚干城之重;丝纶锡宠,朝隆铭鼎之褒:明朝时期的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宁远古城祖氏石坊联[南楹]。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师旷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中记载:“ 云:师旷之后。宋潭州旷元则,曾孙湜:绍兴二年进士。”在史籍《姓觽》中也记载:“ 云:古旷国之后,有旷氏、邝氏。”在史籍《广韵·荡》中记载:“邝,姓。出庐江。”
古旷国,在今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一带,古称旷林,居人因以为氏。
师旷,春秋时期晋国著名的音乐家,字子野,冀州南和人(今河北南部),活动时期在公元前572~532年之间,即晋悼公姬周、晋平公姬彪执政时期。
“师”是一种尊称,实际上是上古奴隶制时期世人对专职服侍贵族的大奴才的尊称,例如专职服侍和教授奴隶主子孙文史知识的奴才就称作“老师”,并一直沿用至今;当时地位最高的王室音乐家名字前也常冠以“师”字。在后来的历史地位评价中,“师”者在社会的三六九等级中均属于下九流之末,政治地位不抵“匠”,因而被鄙称为“老九”,既是历代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基石,也是历代统治者踏在脚底的“治垫”,中外古今,概莫能外。因此,为“师”者当应明了自己的社会地位,不要昏头。
师旷天生眼盲,常自称“暝臣”、“盲臣”,他的音乐知识非常丰富,不仅熟悉琴曲,并善用琴声表现自然界的音响,描绘飞鸟飞行的优美姿态和鸣叫。师旷听力超群,有很强的辨音能力。汉朝以前的文献常以他代表音感特别敏锐的人。史籍《淮南子·汜论训》中记载说:“譬犹师旷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无尺寸之度,而靡不中音”。在典籍《周书》中也记载他不仅擅琴,也会鼓瑟。
师旷也通晓南北方的民歌和乐器调律,史籍《左传》中记载:“晋人闻有楚师,皆惧,而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楚必无功!’”
在史籍《左传》中还记载: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谷、雒水斗,将毁王宫,王欲壅之。太子晋谏,以为不顺天心,不若修政。晋平公派遣叔誉聘于周廷,见到太子或,与之相谈,五称而三穷,逡巡而退。回来候告诉晋平公曰:“太子晋行年十五,而誉弗能与言,君请事之。”晋平公很惊奇,便哦爱大贤师旷去见太子。太子晋与师旷交谈后,深感师旷服德,遂与相结。后来姬晋问师旷曰:“我听说您能知人寿之长短?”师旷严肃回答道:“然。女色赤白,女声清汗,火色不寿。您应少贪女色!”姬晋叹道:“对呀。不过我三年后将升天,您说的贪色之警与我无干。”其后三年,太子姬晋果然病逝。孔子知道此事后曾埋怨师旷,并感叹:“惜夫!杀吾君也。”
师旷认为,人们可以通过音乐来传播德行。到晚年时,师旷已精通星算音律,还撰述了《宝符》一百卷,在明、清两朝的琴谱中,《阳春》、《白雪》、《玄默》等乐曲的解题均为师旷所作。
师旷虽然仅是一名乐官,一生均在宫中生活,但他的地位不同于一般乐工,他对政治有自己的见解,敢于在卫侯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向晋候担出了许多治国主张。
有一次,晋平公铸造了一口大钟,师旷听到大钟的音调不准,就直言相告,但晋平公因师旷目盲而不相信,后经另一名著名乐师卫国的师涓证实,其音就是不准。事后,晋平公感叹师旷生来就眼瞎,饱受昏暗之苦,师旷却正颜坦述天下有五种更可怕的昏暗:“其一是君王不知臣子行贿博名,百姓受冤无处伸;其二是君王用人不当;其三是君王不辨贤愚;其四是君主穷兵黩武;其五是君王不知民计安生。”他还曾用琴去撞击晋平公,以规劝晋平公勿沉湎于个人享受。由是师旷得到了晋平公的尊敬。
到晋悼公执政时期,卫国君主献公姬衎因暴虐而被国人赶跑,晋悼公认为卫国的民众太过份了,师旷则反驳说:“一个好的君主,民众当然会拥戴他,暴虐之君则使人民绝望,那么为何不能赶走他呢?”晋悼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又问起治国之道,师旷对晋悼公简言了二字:“仁义!”这对后来孔子在斧正“仁”的哲学含义时有重大的启迪作用。
齐国当时很强盛,执政的齐景公姜杵臼也曾向师旷问政。师旷就此提出了“君必惠民”的主张。可见,师旷是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本主义思想的人,故他在当时深受诸侯及民众的敬重。
师旷虽有非凡的音乐才华,但在乐理上却比较保守,晋平公喜欢新乐,曾听卫国师涓演奏新曲,而师旷当场即攻击师涓所奏的是“靡靡之音、亡国之音”。
在后世的传说中,师旷被演化成音乐之神、顺风耳神的原型,甚至成为盲人算命这一职业的祖师爷。
师旷的后裔子孙,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称旷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黄氏,出自东汉时期河阳侯黄宣,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在湖南的邝、旷氏族谱中,均称自己的姓氏是由黄氏而易,但所有姓氏书籍皆无记载,因而不知所本。今从俗称,邝氏即旷氏。
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新田《邝姓氏族源流·远祖溯源》中的记载:“远祖姓黄讳宣,东汉治水有功,封河阳侯,家南阳白水,娶梁侯邓禹孙女,生子讳贤,字四明,唐神龙年间拜右相,以武功封郓国公,居汴梁邓州泉。”
黄贤之后代生有二子,长子黄旦,次子黄丞,为失守边关,二子逃外易姓,长旦添邑于右为邝,次丞添日于左为旷,仍不离黄姓本意。邝旦移居河南陈留东村,旷丞徙居江西吉州。其裔孙迁播各地。
二迁徙分布:
今在湖南省的攸县、常德市、衡山市、株洲市、湘乡市、长沙市、祁东县城连墟乡柏山排村,江西省的于都市、永新县心田村,广东省的惠州市,重庆市的万州区余家镇,贵州省的铜仁市,台湾省的台北市等地,均有旷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堂号:
1郡望:
庐江郡:秦朝时期为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汉朝时期名为舒。隋朝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置庐江县,治所在舒邑(今安徽庐江),其时辖地在今安徽省长江以北庐江一带。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
2堂号:
南阳堂:以望立堂。
庐江堂:以望立堂。
四家乘谱牒:
新田旷氏:
新田始迁祖仁表,字爱民,于宋太祖乾隆年间从宜章县马口冲迁宁远县陶岭脚赤背保、桥头岭(今属新田),再迁至现址三和乡第十一保颁村。族人分布于洪仁、塘下、水富坊及嘉禾、宁远等县。
南岳旷氏:
始祖东汉河阳侯宣公,本姓黄,数十传至唐神龙间郓国公贤,生旦、丞二公,以难改姓为“邝”、“旷”。丞公徙江西吉州。
醴陵梢冈旷氏:
始迁祖若霖公,明洪武初年自江西庐陵迁此。族人分布于燕头、龙禹湾、榨平垅。该族至1948年人口约四百余人。
常德旷氏:
该族以东汉宣公为远祖,本姓黄,治水有功,封河阳侯,家南阳白水。传至贤公,唐神龙间拜右相,居汴梁,二子以族难易姓,旦改邝,丞改旷,徙陈留。丞再徙吉州。后以安禄山之乱,调安城参军团练使,遂居东蒙冈。至寿一、寿二公于明永乐年间自江西吉水迁常德武陵。族谱创修于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续修,民国三十(公元1941年)三修。
1941年(常德)《旷氏族谱》载《旷氏历代始祖世纪》:远祖宣,东汉治水有功,封河阳侯,家南阳白水。河南始祖贤,唐神龙间拜右相,居汴梁,本姓黄,二子以族难易姓,旦改邝,丞改旷,徙陈留,再徙吉州,为江西迁祖。传至寿一、寿二,于明永乐年间由江西吉水迁武陵,为武陵(今常德)始迁祖。
洞口旷氏:
始祖孟宗公,江西庐陵敖城人,官居学士,子中信公,于宋绍兴间因金人南侵,而迁居武冈江南垅,今属洞口县管竹乡洪桥村,谱尊为一世。中信生三子:厚载、厚爵、厚禄。爵迁新化,禄迁沅江,载留居故土。后裔散居群溪、尖江、柘溪、路下冲、石井等处。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始修族谱,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二修,1993年三修。该支至1948年共有人口一千二百余人。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创建宗祠于神溪。
宜阳旷氏:
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宜章)《宜阳邝氏族谱·序》中称邝氏,江西庐江郡人,祖千禄,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因任宜章县教谕,隶籍县治之西广田湖。
五字辈排行:
南岳旷氏字辈:“士本大儒(圣贤)学一经启运昌文章鸣国盛礼义兆家祥懿德流芳远先畴缵绪长忠良绳祖武勋业振河阳”。
常德旷氏字辈:“玉大文章秀嘉言自汝昌贤能待国用名成必有光庆余由善积宏第焕湖湘”。
湖南洞口旷氏字辈:
前班序:“中厚家国治风云时会合惟添道久永行万世正清仁理良自育守志依昆仑”;
后班序:“懿德流芳远先畴赞绪长忠孝绳祖武勋业振河阳”。
六楹联典故:
1四言通用联:
溯姓源氏;宗河阳侯:全联典指旷氏渊源,特指东汉时期的黄宣(旷宣),治水有功,封河阳侯。
岣嵝传易;六柱定谳:上联典指旷敏本,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进士,颇有学识,执掌岳麓书院,工诗文,名重一时;著有《白沙井记》。下联典指旷楚贤。
2六言通用联:
土木之役万古;岭南抚夷千秋:上联典指明朝时期兵部尚书旷埜,护驾土木之役,战死沙场。下联典指明天顺年间镇抚两粤、以武功显赫的旷彦誉。
七历史名人:
旷 露:(公元1604~1650年),又名邝露,字湛若,号海雪;广东南海人(今海南大津)。著名明末期大臣。工诗文,擅书法。
旷 埜:(生卒年待考),又名邝埜;宜章人(今湖南宜章)。著名明朝大臣。
旷彦誉:(生卒年待考),又名邝彦誉;临武人(今湖南临武)。著名明朝大臣。
旷深本:(生卒年待考),著名清朝将领。
旷敏本:(生卒年待考),号岣嵝先生;湖北衡山人。著名清朝文士。
旷学本:(生卒年待考),著名清朝学者。
旷楚贤:(生卒年待考),著名清朝大臣。
旷圣元:(生卒年待考),著名清朝学者。
旷继勋:(公元1895~1936年),又名邝继勋,号集成;贵州思南桂花乡庙塘湾人。名无产阶级革命先烈。
旷 鄘:(公元1897~1928年),又名邝光炉,字子一,号爱陶;湖南耒阳仁义乡邝家村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先烈。
旷才诚:(公元1900~1930年),又名邝才诚;江西寻乌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先烈。
旷裕泰:(公元1902~1928年),又名邝裕泰;广东澄迈人(今海南澄迈)。名无产阶级革命先烈。
旷光前:(公元1903~1934年),又名邝光前;湖南酃县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先烈。
旷世淑:(公元1905~1931年),又名邝世淑;江西寻乌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先烈。
旷任农:(公元1910~2003),又名邝有槐,字世林;江西长宁留车镇雁洋村人(今江西寻乌)。著名中国人民 陆军中将。
旷任生:(公元1911~1942年),又名邝觉民,字修一,曾用名陈福,广东斗门小濠涌乡田岩村人(今广东深圳斗门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先烈。
旷健玲:(公元1918~1944年),女,又名邝健玲;广东斗门小濠涌乡人(今广东深圳斗门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先烈。
旷国梁:(公元1922~今),湖南衡山人。著名财经教育家。
旷舜夫:(公元1930~今),湖南湘乡人。著名经济学专家。
旷荣怿:(公元1938~今),湖南株洲人。著名编辑出版工作者。
旷建庄:(公元1938~今),湖南衡山人。
旷鹄翔:(公元1939~今),湖南湘乡人。著名 地方党务工作者。
旷天金:(公元1942~今),重庆人。高级工程师。
旷惠桃:(公元1949~今),女;湖南长沙人。著名医学教育者。
旷经荣:(公元1900~1974年),湖南衡山人(今湖南南岳)。著名特等劳动模范。
旷习模:(生卒年待考),湖南长沙人。著名现代教育学家。
旷秋和:(公元1951~今),湖南株洲人。著名医学教育工作者,主治医师。
旷法焕:(公元1951~今),江西于都人。著名地方财经工作者。
旷 靖:(生卒年待考),台湾嘉禾人。著名台湾省陆军后勤司令部中将经理署长。
拒《中华姓氏源流通谱》之《黄芾四妃嫫母氏次子禺阳之系》记载:
黄帝二代禺阳:辰字辈。氏族典第十二卷,禺阳,任姓,任分封十国有,谢氏欧阳修撰谢绛碑云:黄帝后任姓十族,谢其一也,至周宣王时,营谢以赐申伯,而任姓之谢,始失国。章氏、舒氏、洛氏、昌氏、刻(亥改契)氏、终氏、泉氏、卑氏、禺氏。谢之后又有,射氏、大野氏后魏,赐谢总为大野氏,一云申柏之后。舒之后又有,舒子氏、纪氏;洛之后又有,洛氏、雒氏。
禺阳之裔曰禺号者,生子三人,长曰禺京、次曰倕梁,季曰儋人。禺京居北海,禺号居南海,是为海司后有,禺强氏、强氏。倕梁生番禺,番禺主舟楫,生奚仲,奚仲生吉光,主车,封于薛,十二世仲虺,为汤左相,其裔祖己七世孙成,始迁於挚,有女归周,是生文王,逮武王复封于薛,薛之为国,历三代六十四世,而灭于楚后有,蘖氏、薛氏、且氏、祖氏、奚氏、稽氏、仲氏、挚氏、执氏、畴氏、伾氏、丕氏、邳氏、(女丕)氏、(女否)氏、李氏奚廷珪改姓。徐氏徐光祚本姓薛。佟氏;任姓之后又有狂犬氏。
由此看来,且氏应该是黄帝的后裔。
四川有一位姓且的名家
且大有 1929年10月生,四川大邑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逻辑学会理事,内蒙古哲学学会副理事长,内蒙古哲学学会逻辑学研究会理事长。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早年曾在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分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以及在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双编部理论组从事编辑工作。1962年2月调入内蒙古师范学院政教系(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政经系)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曾任政教系逻辑学教研室主任,招收培养两届逻辑学硕士研究生5名。主要研究方向:普通逻辑与辩证逻辑。已发表逻辑论文50多篇,出版著作11种。主要著作:《证明与反驳》(河北人民出版社1962年出版)、《逻辑知识讲话》(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形式逻辑200题》(合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普通逻辑自学教程》(合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辩证逻辑教程》(参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辩证逻辑思维形式论纲》(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马克思的辩证逻辑思想研究》(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其中《形式逻辑200题》曾于1987年获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主要论文:《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辩证逻辑》,发表于1958年1月Z6日《光明日报》;《论辩证思维概念》,发表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0年第2期;《辩证思维的两种形态》,发表于《内蒙古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其中《论辩证思维概念》曾于1993年获内蒙古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在科研中荣获1993年内蒙古乌兰夫奖金(社会科学)铜奖。
雒”这个字在姓氏中读作luò。
据山东广饶县(春秋时为乐安,汉为千乘郡)花官镇雒家村现存明朝《雒氏族谱》载: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始祖雒尚义由直隶枣强县迁来,因孝行建坊,故村名雒家坊子。
民国25年(1936年)县志载有“雒家坊子”,1945年改称雒家村。花官镇雒家村位于花官镇政府驻地西南35公里,张扬至闫坊路北侧,十二支过清渠西侧。
该村约有三百户户,壹仟余人,与周边周楼村、重兴李、温楼村等和睦相处。村风淳朴,村民和善,鸡犬相闻,其乐融融。
扩展资料
据山东即墨雒氏族谱记载,吾雒氏宗族炎黄一脉,繁衍生息,已五千多年。始祖生于洛水(洛阳一带)故姓洛。始祖与炎帝是知己朋友。
炎帝是太阳神的化身,本属火。人们尊称他是火德王神农氏。吾雒氏始祖姓洛,本属水。据伏羲易经五行(金水木火土)相生相克关系,水“洛”克火。
吾始祖慈善包容,品行品格上善若水,为排除水克火之含义,聪明的智慧的始祖把洛字的三点水删除,在各的右边添加一个“隹”(zhui)字,仍读音为洛(luo)形异音同意同,这样就组成了新的“雒”字,雒同洛(与词典解释一致)。
这样从字面上看雒字不属水了,也就不克炎帝火德王的火了。这便是雒氏的起源。
雒氏宗族星罗棋布遍及全国各地,像陕西、山西、福建、辽宁、吉林、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东、台湾等省市地区都有雒氏家族,其源头都是从洛阳附近雒氏宗族迁出的。
-雒
原 姓 说
雒字为姓,早于汉代。可考之人,首推雒陶。《古今人表》上说雒陶是舜时人(也有
人认为系雄陶之误)。汉代有雒功、雒林,《印薮》中收有他们的名章。南北朝何承天著《
姓苑》,雒、骆、络并列其中。北宋大中祥符元年陈彭年等奉敕重修《切韵》(又名《广韵
》),其铎部提到:雒姓,骆络雒并出《姓苑》。明朝杨慎著《稀姓录》其中《十乐》篇中
写到:雒,秦中有此姓。查《清明进士录》,有雒姓六人:雒遵(嘉靖进士,尚宝卿)、雒
昂(右副都御史)父子,三原人,雒于仁(泾阳或三原人)雒宗昂,(咸丰时靖远人),另
山东河南各一。巫声惠编著的《中华姓氏大典》援引明凌迪知撰《万姓统谱》与《氏族典
五三五》,还提到几位明朝人:雒佥,洪武佥都御史;雒守一,三原人,进士学正;雒铭,
三原人,弘治进士;雒应吉,泾阳人,大理评事;雒有信,祁县人;雒任重,垫江人,万历
进士。湖北陈士元撰《姓觿》(1566年)其中《十乐》篇中写到:雒,国名纪,雒国,任姓
,或作络、洛。可见,雒、络、洛可能同源于古雒国。
宋仁宗景佑二年(1168年)邓名世父子撰《古今姓书辨证》的《十九铎》篇引《马援传
》:“糎泠县有雒将,乃徵贰徵侧之父”,王应麟撰《姓氏急就章》也提到“交趾人雒将女
徵侧”,不过这两处的“雒”指的都不是姓,而是越南人的祖先雒民。北魏鹂道元《水经注
,叶榆河》引《交趾外城记》曰:“交趾昔未有郡县时,土地有雒田,其田从潮水上下,民
垦食其田,因名为雒民,设雒王,雒候。立诸郡县,县多为雒将,雒将授铜印青绶,后蜀王
子将兵三万来讨,三年得┅┅ 后朱载(此字左下鸟,非车)雒将子名诗,索糎泠雒将女名
徵侧为妻,侧为人胆勇,将诗起贼,攻破州郡,服诸雒将,徵侧自立为王。””后马援拜伏
波将军前去征讨,斩徵贰徵侧而归。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设糎泠县,汉光武置交
趾刺史,诸雒将主民如故。据徐中舒考证:《交趾外城记》为三国时吴人作品,距马援二百
年,比较可信。此外明安南氏(越南)无名氏撰《越史略,国初沿革》(卷一)“交趾远在
百越之表┅┅其部落十有五焉,曰交趾,曰越棠┅┅至周庄王时,嘉宁部有异人焉,能以幻
术服诸部落,自称雒王,都于文郎,号广郎国(即中国史籍中的夜郎国),┅┅传十八世,
皆称雊(雒)王,┅┅周末,为蜀王子泮所逐而伐之,泮筑城于越棠,号安阳王。”也就是
说从战国后期至西汉初期,越南北部的红河下游,一直是雒民居住之地。在这里有一个叫文
郎的国家,国中有雒王,雒候,雒将统治雒民。东周末年,秦灭巴蜀,蜀之开明王泮南迁越
南,灭了夜郎国,又建立了一个在越南史籍中称之为瓯雒国的国家,其王为安阳王。(安阳
王、开明王,古汉语发音一致。)雒民与蜀民组成的瓯雒国国民就是现在越北壮语系少数民
族的祖先。
“瓯雒”在《史记》、《汉书》中叫“瓯骆”。《后汉书》中提到“徵侧徵贰”时说
“雒将之女”。但是“雒”字并非从越南传来, 雒姓的祖先也好象不是内迁的瓯雒国国民。
倒是汉高祖在蜀民原居地置雒县(隶广汉郡)值得叫人怀疑,是不是和瓯雒国的雒民有联
系。不过我想洛阳人移居于蜀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最迟在秦汉时中国就有以雒命名的地名和
物名。秦朝设置雒阳县,西汉因之,属三川郡。西汉又在四川置雒县,属广汉郡,东汉因之
,王莽改叫吾雒,隋605年复置,今广汉市所在地叫雒城镇,算是尊重了一下历史。《金文
大词典》中的雒函之印、雒左尉印应该指的就是雒县。雒功、雒林之私印中的“雒”指的才
是姓。至于商朝时已出现雒邑,公元前1037----1035年周灭商而营建称为“中国”( 即
“国之中心”)的雒邑,周平王东迁雒邑,战国时雒改为雒阳,因史籍上又写作“洛邑”或
“洛阳”而孰是孰非难下结论。不过,雒字还见于以下书籍:《左传》“洛”皆作“雒”;
《周礼》夏官方氏“(豫州)其川荧雒”,天官序言“辩方正位”郑玄(汉)注“太保朝至
于雒”;《诗鲁颂駧》“駧駧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駧者,有騨有骆(白马黑鬃),有駠
有雒(马黑身白鬃),以车绎绎,思无斁,思马斯作”;《庄子》之《马蹄》“我善治马,
烧之剔之,刻之雒之”;《山海经海外历经》“肃慎之国在白民北,有树曰雒棠(桦树)
,若中国有圣帝代立,则其木生皮可衣”;《楚辞天问》“胡羿射天,河伯妻彼雒嫔(洛
神宓妃)”。另外,《金文大词典》转载《印薮》提到了一个篆字“雒”(见于周雒盨)。
由此可见,尽管“雒”字还未在甲骨文和其他铭文中发现,而 “洛”字在金文中出现过许
多次,但是东汉光武帝改洛阳为雒阳,决不是去水加隹造新字,因为在他之前就有 “雒”
字了。
“雒”的本意,按《说文解字》鸟(隹)部“雒,鵋鶀也。怪鸱。今称鸺鶹,也叫横纹小
鴞”的说法,它应该是一种小猫头鹰的名字。东汉光武帝改洛阳为雒阳,史家解释为“汉兴
火德,乃去水加隹成雒”。假定此说属实,难道他没有想到雒——鴞——猫头鹰——恶鸟?
别忘了,刘秀可是个谶纬“专家”。因此上,只能解释为至少到东汉,猫头鹰的名声还没有
被搞坏。也就是说,把猫头鹰说成是一种恶鸟,应该是汉代以后的事。否则也无法解释我们
的祖先要取这么个姓。从古代商朝人的鸟崇拜来看,我认为“雒” 可能在商代是一支以雒
鸟为图腾的部落。他们崇拜雒鸟,活动于洛河流域,指鸟指人指地曰雒(前面已经提到,商
朝时已出现雒邑),以后指水指地逐渐曰洛。“雒”字也可能是在武王伐纣后出现的,其含
义是商人在洛河之滨的居住地(雒邑)。周公旦遵照武王遗志,在商代洛邑的基础上营建被
其称为“中国”( 即“国之中心”)的王城,把商朝遗民集中于此加以统治。雒邑即以鸟
为图腾的商朝遗民居住的地方,有别于宗周,呼之为成周。后周平王东迁雒邑,周王朝日趋
衰落,至秦灭二周而建三川郡,公元前249年,雒(阳)已经从国都沦为郡县,成为秦相国
文信侯吕不韦的封地。秦始皇认为秦朝兴于水德,改雒阳为洛阳也不是没有可能,及至东汉
光武帝改洛阳为雒阳实质上是恢复旧地名而已。但是叫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西汉历史学家司
马迁鸿篇巨著《史记》没有一个“雒”字,凡“雒”字皆作“洛”字,不知为何?“雒”、
“洛”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弄不明白,其实历史学家、地理学家、文字学家至今
也搞不清楚,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千古之谜。
雒
读音:
读音:[luò]
部首:隹五笔:TKWY
释义:1同“洛”2姓。
某些地方作为姓氏,口语读音为lào,如山东宁津县、河北省承德地区,缘由,可能是口语化的原因。落字在这一地区的口语读音就是lào,如花落了、落枕、落炕等。因此,同一读音的雒字也读为lào。
据陕西西安雒氏一脉口耳相传,祖上乃姬氏武王之后。曾藏古时墓志铭一份,老人口传:五霸争端,逃为深山,屈为平民,后至陕西经商(口传音),又存疑说上古七十二王之合雒氏之后,其真实性有待商榷。我西安雒家族谱已于文革时期焚毁,悲也,叹也。本为帝室之胄奈何世事变迁,雒氏一脉早已不复祖上荣光,明清时期曾出进士,官至二品,家中老人至今常言与外人,时也,命也。
安徽蚌埠祖姓族谱
本文2023-11-28 04:27:0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69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