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姓的起源与演变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8浏览:1收藏

牛姓的起源与演变,第1张

牛姓是中国第98个人口最多的姓氏,在河南、河北、山西影响最大。如今,姓牛的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6%,总人口超过200万。

牛的名字和图腾

牛这种反刍动物,力气大,好,可以用来载货,耕地。在甲骨文中,牛是牛头的形状,突出了角和耳朵。所有带牛的汉字都与牛或牛有关。“牛”的引申义就是“牛劲”、“倔强”之类的词。

古代有一个以牛为氏族图腾的牛氏族。牛住的地方变成了牛地,牛住的山是牛山,旁边的河叫牛水,建造的城堡是牛一。牛族之后,应该还有牛姓。但是中国的史书中并没有牛氏族的记载。

牛姓的起源与演变

牛姓主要来源于子姓。周武王灭商朝后,纣王同父异母的弟弟魏子名为宋公,继承商汤的祭祀。宋朝是西周时期的一个重要国家。古都在河南省商丘南部,战国初期迁至彭城,即现在的江苏徐州。春秋末期,宋昭公有一位大臣,名叫牛辅,是宋微子的后裔,名叫牛辅。羊倌的父亲在北方抵抗常棣入侵时,率军抗敌,在长丘英勇牺牲。随即,宋昭公把牛父的后代命名为牛氏,以其名为氏。牛子的姓氏至少有2600年的历史。

春秋时期,郑国有牛首城,靠近宋国,古城在河南通许县东北。战国时楚有牛栏邑,古城在河南鲁山县西南。这两座城市可能是宋思寇牛父的封地,也可能是牛族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宠臣牛皋,河南鲁山人。到目前为止,中国仍有30%左右的牛生活在河南。

外来基因的流入

牛姓融入其他民族血液的时间比较晚,血统比较纯正。直到明清时期,牛姓才开始出现在蒙古族和满族中。这些外族人长期与汉族杂居在一起,后来大部分逐渐同化为汉族。

历史上尚牛姓的分布与迁徙

先秦时期,牛氏家族由于自身的弱小,发展十分缓慢。起源于河南的牛姓向西北迁徙,至汉初,牛姓已定居陇西。三国时,牛家经历了一场大灾难。魏将和司马懿之间的冲突导致了牛的灭亡。后来的子孙逃亡,改姓狱,又改姓老。牛姓的发展在司马氏执政的魏晋后期非常艰难。

直到南北朝北魏,牛姓才有了很大的转机。北师中人廖云,开始恢复牛姓。他的儿子牛弘是隋朝吏部的大臣,他成了君主。从此,牛姓走出了历史的阴影,在中原繁衍发展。唐朝鼎盛时,甘肃灵台牛家后裔牛先科为丞相,牛僧孺为丞相,牛家在陇西形成贵族世家。牛姓传到了东南。

宋朝时有牛5万余头,约占全国人口的007%,仅次于宋朝,居第160位。河南是牛姓第一大省,拥有25%的牛姓人口。牛姓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西、甘肃、江苏等地。五省牛姓约占全国牛姓人口的80%,安徽、四川等省紧随其后,逐渐形成以河南为中心的人口聚集区。

牛姓人口目前已达200多万,在全国排名第98位,约占全国人口的016%。明朝600年来,牛姓人口从近11万激增到170万,翻了16倍。牛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全国。自宋代以来的一千年间,牛姓人口不断增加。在我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和山西三省,约占牛总种群的51%。其次分布在安徽、山东、甘肃、湖北四省,其中牛姓占27%。河南是牛姓第一大省,占总人口的27%。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以河南、河北、山西为中心的牛姓人口聚集区。

牛姓分布在河南、山西、陕西、宁夏、河北、山东、京津、内蒙古中部、安徽北部和江苏、湖北、四川北部、甘肃北部。牛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033%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9%以上。上述地区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93%,约有69%的牛姓居住在此。河北东北部、山东东部、辽吉、黑龙江大部、内蒙古东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新疆西北部、四川大部、重庆中部、云南东部、贵州和广西西部、湖南和江西北部、湖北南部、安徽南部、江苏中部等地,牛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011%-033%,其覆盖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28%。

牛姓传统文化

王和唐牛的县名是陇西县。牛氏以太师为堂名。“太师”的唐名出自唐牛风。牛风、长寿钟写《唐书》,时间从汉高祖武德年间到中宗弘道年间,共110卷。后来人们都叫他太史公,因为他以为自己是堂名。

有以下三副重要的牛姓对联:

泸州是贼;平强队长。

圣母的诗歌应该梦想;张弓遇上齐远。

水影已经发行很久了;仙河两岸有很多聚落。

名人频率和家族圣贤

0赚了53位牛姓名人,占名人总数的012%,在名人姓氏排行榜中排名第146位;以牛命名的著名作家占中国作家总数的01%,排名第142位。牛姓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医学家总数的007%,排名第176位;牛著名艺人占全国艺人总数的008%,排名第162位。

历史上有记载的牛姓重要人物有:战国武陵将军、秦大学士牛缺;东汉的校尉韩牛;三国将军金牛;隋朝大臣牛弘;唐玄宗时为宰相牛仙客,唐敬宗弘文馆大学士牛桑如;南宋抗金名将牛皋、将军牛福;明代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军事家金星。

牛姓血型

牛姓人群血型分布如下:O型占319%,A型占285%,B型占302%,AB型占94%。

 1、出自子姓,是商朝开国帝王汤的后裔。始祖为宋微子启。周朝建立以后,封商朝皇族微启于宋地(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国。微子之后有人名牛父,官宋国司寇(掌管刑狱)。宋武公时,游牧民族长逖人进攻宋国,牛父率军抵御,不幸战死。他的儿子便以他的字为姓,称牛氏。2、寮姓改为牛姓。隋代牛弘,其父閤允。在魏做官时,赐姓牛。古代閤、古、寮、了常通用,故閤也作寮、了等姓。3在北方有一种说法,砸锅牛是一家还有一种说法,姓牛的祖先是以放牛为生,故以职业为姓二、堂号堂号:"太史堂":唐朝牛凤及,撰《唐书》。

  长期以来,不少牛氏族人中,都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牛姓始自微子。不仅在口头上流传,而且载之家谱,代代相传。这种传说寄托着人们对微子的无限崇敬之情。

长期以来,不少牛氏族人中,都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牛姓始自微子。不仅在口头上流传,而且载之家谱,代代相传。这种传说寄托着人们对微子的无限崇敬之情。

微子和暴虐、*乱、无道的纣王,水是一母所生,两个亲兄弟,微子为兄,纣王为弟。但微子出生时其父还未继承王位,其母仍处在妾的地位,待其父继位后,其母便封为正妃,不久又生了纣王。纣王从小能说会道,才思敏捷,长大后体格健壮,力大无比,可以把九头牛拉着向后退,深得其父喜爱。待立太子时,其父和太史等便借“立嫡以贵不以长”的宗法,把纣王立为太子。

纣王继承王位后,微子便做了他的卿士,共同维护殷王朝的政权。起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臣服。但好景不长,纣王残暴、奢侈、嗜酒、好色,荒*无道,不理朝政,成为历史上继夏桀之后的第二个有名的暴君。微子多次规劝他改恶从善,他却充耳不闻。眼看国家朝不保夕,行将灭亡,微子十分痛苦,一片忠心却报国无门。他“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于是求教于朝中三公之一的父师(箕子)。父师说:“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微子听了父师的劝告,为保存宗嗣,便毅然决定离开王宫。

微子在离开王宫之前,对父师,少师(比干)倾吐了一段肺腑之言,他说道:“父师、少师,看来我们商国是不能治理好天下了。忆往昔,我们的高祖成汤建立了商国,看现在,我们的纣王却沉醉在酒色之中,败坏了高祖的美德。殷商的大小官吏,目前无不劫夺偷盗、犯法作乱,官员们都不遵守法度,有罪的人也不加以治,老百姓们也要纷纷起来了,他们同我们结成仇敌。现在殷商可能要灭亡了,我们将象涉入大水一样,茫然以行,找不到渡口和岸边。唉,殷商现在到了这个样子,就要灭亡了。

父师、少师,现在我要走了。”

这段话情深意切、感人至深,充分表达了微子热爱国家又不能改变灭亡局面的无奈之情。对微子的出走,牛氏子孙相传和自己姓氏有关,赋于了动人的传说。

清康熙四十二二年(1704),河南省济源市南官庄《牛氏家谱》中“族谱旧序”载:“殷纣无道,狎侮五常,毒痛四海。其庶兄微子隐而去之,以存宗嗣。去之时,举目过午,以午字出头,因以为姓。此牛姓之所由来也。”

清道光元年(1821),河南省鄢陵县牛集《牛氏谱序》载:

“殷微子封于宋。去之日曰:为人不可无姓,时日当正午,即以‘午’字出头‘牛’字为姓,此牛氏命姓之本源也。”

清同治十一年(1873),河南省偃师县杨村《牛氏家谱·序言》载:

“惟我牛氏相传乃司徒契之后也。相舜有功,至汤而有天下。六百年间,贤圣之君六七个,及至于纣,庶兄微子避乱而去。当其去时,仰视天文,见日色过午,因衍午字出头乃系牛字,遂因以为姓焉,此牛氏之所由来也。”

在众多的《牛氏家谱》中,类似上述记载的不胜枚举,这些传说表明:不少牛氏子孙认为微子走时“举目过午”,“乃系牛字”,把微子当作了牛姓始祖。

参考资料:

百科

牛氏源流

牛氏寻根问祖

牛姓在我国家喻户晓的《百家姓》一书中,排名在三百一十位。若按姓氏人口多少为序排列,目前排在第一百一十三位。大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4%。牛姓人数较少,但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牛姓人口的41%,山西牛姓也多,两省牛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牛姓人口的55%。1984年11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的研究成果表明:按姓氏人口多少为序排列,牛姓排在第九十六位。这种现象有其历史渊源,它和牛姓的的发祥地在黄河流域、中原大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林木葱葱其有本,江水泱泱其有源。

追溯牛姓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黄帝那里。黄帝生玄嚣,玄嚣生蟜极,蟜极生帝喾,帝喾是黄帝的曾孙,被后世列为有名的“五帝”之一,称高辛氏。高辛氏生四个儿子,即后稷、契、尧、挚四个同父异母兄弟。尧传位于舜,舜传位于禹,禹传位于启,启建立了夏朝。夏历16帝429年,到夏桀时灭亡。

契在舜帝时,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任命为司徒,管理臣民,封于商,赐姓子氏,传到14世孙成汤时,汤率天下诸侯打败荒*无道的夏桀而有天下,建立了商朝,商历31帝671年,到纣王时灭亡。

周武王率天下诸侯,打败了暴虐无道的纣王,建立了周朝,封纣王长兄微子于宋(今河南商丘)。宋是周朝的诸侯国之一,微子是开国君主。微子后代有一部分子孙姓了牛姓,可见牛姓是由商汤帝王子姓一支演变而来。根据民间谱谍和历史文献记载,牛姓的产生之始,既有动人的民间传说,又有翔实的史实依据。

牛氏民间传说

长期以来,不少牛氏族人中,都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牛姓始自微子。不仅在口头上流传,而且载之家谱,代代相传。这种传说寄托着人们对微子的无限崇敬之情。

微子和暴虐、*乱、无道的纣王,水是一母所生,两个亲兄弟,微子为兄,纣王为弟。但微子出生时其父还未继承王位,其母仍处在妾的地位,待其父继位后,其母便封为正妃,不久又生了纣王。纣王从小能说会道,才思敏捷,长大后体格健壮,力大无比,可以把九头牛拉着向后退,深得其父喜爱。待立太子时,其父和太史等便借“立嫡以贵不以长”的宗法,把纣王立为太子。

纣王继承王位后,微子便做了他的卿士,共同维护殷王朝的政权。起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臣服。但好景不长,纣王残暴、奢侈、嗜酒、好色,荒*无道,不理朝政,成为历史上继夏桀之后的第二个有名的暴君。微子多次规劝他改恶从善,他却充耳不闻。眼看国家朝不保夕,行将灭亡,微子十分痛苦,一片忠心却报国无门。他“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于是求教于朝中三公之一的父师(箕子)。父师说:“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微子听了父师的劝告,为保存宗嗣,便毅然决定离开王宫。

微子在离开王宫之前,对父师,少师(比干)倾吐了一段肺腑之言,他说道:“父师、少师,看来我们商国是不能治理好天下了。忆往昔,我们的高祖成汤建立了商国,看现在,我们的纣王却沉醉在酒色之中,败坏了高祖的美德。殷商的大小官吏,目前无不劫夺偷盗、犯法作乱,官员们都不遵守法度,有罪的人也不加以治,老百姓们也要纷纷起来了,他们同我们结成仇敌。现在殷商可能要灭亡了,我们将象涉入大水一样,茫然以行,找不到渡口和岸边。唉,殷商现在到了这个样子,就要灭亡了。父师、少师,现在我要走了。”

这段话情深意切、感人至深,充分表达了微子热爱国家又不能改变灭亡局面的无奈之情。对微子的出走,牛氏子孙相传和自己姓氏有关,赋于了动人的传说。

清康熙四十二二年(1704年),河南省济源市南官庄《牛氏家谱》中“族谱旧序”载:“殷纣无道,狎侮五常,毒痛四海。其庶兄微子隐而去之,以存宗嗣。去之时,举目过午,以午字出头,因以为姓。此牛姓之所由来也。”

清道光元年(1821年),河南省鄢陵县牛集《牛氏谱序》载:“殷微子封于宋。去之日曰:为人不可无姓,时日当正午,即以‘午’字出头‘牛’字为姓,此牛氏命姓之本源也。”

清同治十一年(1873年),河南省偃师县杨村《牛氏家谱·序言》载:“惟我牛氏相传乃司徒契之后也。相舜有功,至汤而有天下。六百年间,贤圣之君六七个,及至于纣,庶兄微子避乱而去。当其去时,仰视天文,见日色过午,因衍午字出头乃系牛字,遂因以为姓焉,此牛氏之所由来也。”

在众多的《牛氏家谱》中,类似上述记载的不胜枚举,这些传说表明:不少牛氏子孙认为微子走时“举目过午”,“乃系牛字”,把微子当作了牛姓始祖。

牛氏史实依据

一些民间传说,虽广为流传,但却无从考证。目前所见到的历史资料,均记载牛姓的得姓始祖是:宋微子后代司寇牛父。

微子本名启(一作开),因做王子时封在微(今山东省聊城一带),爵位属子,所以称微子。微子仁慈贤达,深明大义。周公平定纣王儿子武庚叛乱之后,就任命微子代殷后,奉其先祀,封于宋,因此也称宋微子。

《春秋左传·文公二》有这样一段记载:宋微子以后的宋国,传至第十二位国君宋武公(公元前765—公元前748在位)时,北方游牧部落长狄人入侵宋国,宋武公派兄弟司徒皇父率军抵御,(而加须左旁,音而)班为皇父驾驭战车,皇父的儿子谷甥为车右,另一个儿子司寇牛父为车右的助手(称驷乘),四人共坐一战车,指挥战斗,在长丘(今河南省封丘县南)打败了敌人,并俘获了长狄首领缘斯。皇父和两个儿子即公子谷甥与司寇牛父,都不幸战死,(而加须左旁)班受到了奖尝。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牛父在抵抗敌人的战斗中牺牲,是一个保家卫国的英雄。牛父的后代子孙怀念先祖,自然引以自豪。《唐书·世系表》载:周武王“封微子为宋公,以奉汤祀。其裔宋司寇牛父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王父”就是祖父,古代称父之父为王父。这里非常明确的说明: 牛父之后,子孙以祖父的字“牛”为氏。其他著名的姓氏书也都如此记载。如:唐代太常博士林宝,奉宰相之命编撰的《元和姓纂》载:“宋微子之后,司寇牛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元和,唐宪宗年号)

宋代郡恩编著的《姓解》载:“周封微子于宋,其后司寇牛父败狄长丘,死之,子孙以王父字为氏。”

宋代大史学家郑樵,编著的《通志·氏族略》载:宋微子之后,宋国有个司寇叫 牛父,因为□(Sǒu 搜)瞒侵宋,帅师御之,败敌于长丘,子孙以王父字为氏。”

明代陈士元编著的《姓纂》载:“牛:宋大夫司寇牛父之后。”

清代著名的姓氏研究专家张澍编著的《姓氏寻源》载:“牛出陇西,本自殷,周封微子于宋,其裔司寇牛父帅师败狄长丘死之,子孙以王父字为氏。”

以上所引诸书,都是历代研究姓氏名著,史实清楚,无可怀疑。需要说明的是为什么要“以王父字为氏”原来这和周代的法制有关。周制规定,凡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之子不可再称公孙,不得上系诸侯,须别立一新氏。立氏则追溯祖宗,所以以其祖父的字(或名)为氏,这就是“以王父字为氏”的主要原因,这种“祖孙连名制”自然有世代源流远的深刻含义。宋微子之后,以王父“字”为氏的还有孔、乐、边、鱼、皇甫等13姓。以王父“名”为氏的,如微、仇、求、获等15姓。(见郑樵著《通志·氏族略》)

综上所述,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出牛姓的来源,即:保家卫国的英雄牛父,是牛姓的得姓祖;司徒皇父是牛父的父亲、宋武公是牛父的伯父,宋戴公是牛父的爷爷,宋戴公(公元前799—766在位)传位给宋武公,父子分别是宋国的第十一位和第十二位国君,因此再往上推,宋微子、商汤、契乃至黄帝,则是牛姓的远祖。如今五湖四海的汉族牛姓子孙,既是卫国精英之裔,又是远古帝王之后,和黄帝血脉相连,是炎黄子孙这个伟大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上,牛姓部分人曾一度改为辽氏(《元和姓纂》写“辽”,《隋书》写“尞”),事情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司马懿用权术控制了曹魏政权,处处防范别人故技重演。魏有后军将军牛金,为司马懿所忌,便以毒酒害死了牛金。牛金的儿子牛元定立即避难逃亡,因祖先有名叫宜僚的,随改姓辽氏,历时近300年。到了南北朝末期,一位在后魏王朝上官拜侍中的辽允,通过皇帝赐姓,又恢复了牛姓。《隋书·牛弘传》载:“牛弘,本姓?氏,父允仕周,赐姓牛氏。”说的就是这件事。

除上述特殊情况外,牛氏家族源流一直极为单纯,从没有被冒姓或混入的记录。可以说从牛姓诞生二千多年来,都是一脉相传,是不折不扣的商汤后裔。如果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研究姓氏,源流单纯的牛氏可作首选对象之一,这是许多姓氏无法相比的。

另外,牛姓不仅是汉族姓氏,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牛姓。明清时云南丽江府石鼓、中江等地,土把总中有牛氏,为纳西族。满族中,也有牛姓世居沈阳。此外藏、 回、彝、白、土家,蒙古、东乡、朝鲜等民族中,也有少数人为牛姓。

牛氏迁徙繁衍

木有本而后生千枝万叶,水有源而后分东流西派。

宋微子公元前十一世纪建国,经历厂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到公元前286年被齐、魏、楚吞并,建国时间长达近800年。其前期和中期,政权比较巩固,经济、军事势力比较强大,积极参与了大国之间的争霸活动,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牛姓产生后,随着宋国的强大,其子孙不断发展壮大,并不断向外迁徙。从那时到现在有2700余年,牛姓子孙已从发祥地宋国北渡黄河,南徙长江,纵横万里,散居九州,且辗转播迁,走向世界。

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牛姓在得姓以后,便以宋国故地为中心向四周发展。根据史料记载,至少在春秋时期,牛氏已有人离开宋国,到其它诸侯国做事和做官,如当时的晋国(今山西曲沃西北),有牛谈,为赵简子家臣,有勇力”。战国时,赵有贤士牛畜、将军牛翦;秦有大儒牛缺、豪族牛双;楚有牛臣巢等人。

到了汉代,牛氏发展至甘肃省陇西一带(今甘肃省临洮),名人辈出,有护羌校尉牛邯,主簿牛祟等,牛邯、牛祟的子孙旺盛,在陇西很快形成望族。根据唐《元和姓纂》记载,商汤这一支以牛为氏的家族,过去是以陇西地区为繁衍中心的。

从《唐书·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可以看出:牛崇世居陇西,牛邯始居陇西,后徙安定,再徙鹑觚(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三国牛金将军之子为避祸也逃至安定,这些牛姓子孙,繁衍到南北朝至隋唐时,大至可分为三支。一支为:牛兴(牛邯孙)、牛遵、牛元亮……至牛肃为岳州刺史,唐开元二十八年到怀州,曾祖、大父皆葬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二支为牛元定(牛金之子)……辽炽、辽允至牛弘为隋吏部尚书。三支为牛通、牛会、牛意至牛仙客为唐玄宗时宰相。可见到隋唐时,牛姓从陇西、安定的繁衍中心已播迁到首都长安及全国许多地方。

历史名人

牛弘:字里仁,北魏时,在隋朝任吏部尚书,人称"大雅君子"。有文集。

牛大年:宋代宝章阁待制,字隆叟,扬州人。一生清操,所至廉洁自将。

牛凤及:唐代诗人。有《奉和受图温洛应制》诗。

牛僧孺:唐代太子少师,历官官御史中丞。

牛姓有多少人口

牛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九十八位姓氏,在豫、冀、晋地区最有影响。当今牛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16%, 总人口大约有200余万

牛姓的起源和演变

牛姓主要出自子姓。周武王灭商后,封纣王的异母兄长微子为宋公,以继承商汤的祭祀。宋国是西周时期的重要,古都城在今河南商丘南,战国初迁彭城,今江苏徐州。春秋后期,宋昭公时有大臣司寇牛父,是宋微子的后裔,牛父是其字。司寇牛父在一次抵御北部长狄入侵时,率军抗敌,在长丘(今河南封丘西南)不幸英勇战死。宋昭公随即立牛父的后代为牛氏族,以其字为氏。子姓牛氏的历史至少有2 600多年。

春秋时郑国有牛首邑,近宋国,古城在今河南通许县东北。战国时楚国有牛兰邑,古城在今河南鲁山县西南。此两邑或许就是宋司寇牛父的封地,或为牛氏族曾居住过的地方。历来河南多牛姓,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爱将牛皋,就是河南鲁山人。直至今天全国约三成的牛姓仍聚居在河南。

外族基因的流入

牛姓中融入其他民族的血液比较晚,血统比较纯一。直到明、清时期,在蒙古人、满洲人中开始出现牛姓,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其后多数也逐渐同化成汉族。

历史上牛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由于牛姓氏族势小力弱,发展很缓慢。起源于河南的牛姓向西北迁移,至汉初,牛姓定居于陇西一带(今甘肃灵台、宁夏吴忠、陕西富平、泾阳地区)。进入三国时期,牛姓望族经历了一场大劫难,魏国大将军牛金与司马懿的冲突,导致牛姓灭顶之灾。其后牛金后裔逃难时改姓牢,后又改姓寮。司马氏当权的三国魏后期和两晋时期,牛姓发展十分艰难。

直至南北朝北魏时,牛姓始有大的转机。北魏侍中寮允,鹑觚(即今甘肃灵台)人,开始恢复牛姓。其子牛弘在隋朝官居吏部尚书,封奇章郡公。从此,牛姓走出历史的阴影,在中原大地繁衍发展。到唐朝时达到顶峰,甘肃灵台的牛氏后裔牛仙客为唐玄宗的宰相,牛僧孺为唐敬宗的宰相,牛氏在陇西形成望族。牛姓已经向东部和南方扩散。

宋朝时期,牛姓约有5万多人,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7%,排在宋朝时期的第一百六十位之后。河南为牛姓的第一大省,居住了牛姓总人口的25%。牛姓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甘肃和江苏,五省牛姓约占全国牛姓人口的80%,其次分布于安徽、四川等省,逐渐形成以河南为中心的豫、冀、晋、甘牛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牛姓人口激增,大约有近1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2%,上升为明朝第一百三十六位姓氏。山西是牛姓第一大省,约占牛姓总人口的25%。山西、河南、河北、陕西是牛姓的主要聚居地,四省牛姓大约占牛姓总人口的74%。其次分布于山东、江西、安徽等省。全国仍旧持续以河南为中心的晋、豫、冀、陕牛姓人口聚集区。

当代牛姓的分布和图腾

当代牛姓的人口已达到200余万,排在全国第九十八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6%。从明朝至今600年中,牛姓人口由近11万激增到170万之多,整整16倍,牛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间,牛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西三省,大约占牛姓总人口的51%。其次分布于安徽、山东、甘肃、湖北,这四省的牛姓又占27%。河南居住了牛姓总人口的27%为牛姓第一大省。目前全国已形成以豫、冀、晋为中心的牛姓人口聚集区。

牛姓在人群中分布在豫晋陕宁、冀鲁大部、京津、内蒙古中部、皖苏北部、湖北大部、川渝北段、甘肃南部和东部,牛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3%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9%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193%,居住了大约69%的牛姓人群。在河北东北、山东东部、辽吉、黑龙江大部、内蒙古东部、甘肃中段、青海东部、新疆西北、四川大部、重庆中部、云南东部、黔桂西端、湘赣北部、湖北南段、安徽南部、江苏中部,牛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1%033%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86%,该地区居住了大约24%的牛姓人群。

牛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 牛姓的郡望是陇西郡。牛姓以太史为其堂号。太史堂号出自唐牛凤及。牛凤及长寿中撰《唐书》,年代自高祖武德年始,到中宗弘道年止,共计一百一十卷。其后人称真为太史公,因以为堂号。

楹联 牛姓的重要楹联有以下三副:

庐州却贼;校尉平羌。

应贞女诗文应梦;奇章公邂逅奇缘。

颍水一支分派久;涎河两岸卜居多。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牛姓历代名人53名,占总名人数的012%,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四十六位;牛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1%,排在并列第一百四十二位;牛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7%,排在并列第一百七十六位;牛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08%,排在并列第一百六十二位。

牛姓历代被载入史册的重要人物有:战国赵武灵王的将军牛翦,秦国大儒牛缺;东汉护羌校尉牛邯;三国魏大将军牛金;隋朝大臣牛弘;唐玄宗时宰相牛仙客,唐敬宗弘文馆大学士牛僧儒;南宋抗金名将牛皋,大将牛富;明朝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军师金星。

牛姓血型

牛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19%,A型占285%,B型占302%,AB型占94%。

牛姓在2017年百家姓排名中为第113位。

牛姓出自子姓,得姓始祖是周代宋国君主宋微子后裔牛父。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西三省,约占全国牛姓人口的51%。

牛姓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藏族、土家族、东乡族、回族、朝鲜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牛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牛氏,世代相传至今。

牛姓的起源与演变

牛姓是中国第98个人口最多的姓氏,在河南、河北、山西影响最大。如今,姓牛的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6%,总人口超过200万。牛的名字和图腾牛这...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