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氏家谱
相传在清朝康熙七年,归依清朝的明朝大将黄伯侯屯兵于河南南阳邓县(邓州市),自冠军至伯府宅(黄伯侯的府宅)。施氏是黄的部下,现居住在文渠乡尹洼村6组,祖辈相传大约300多年,家谱丢失施姓在全国都有分布的,你的这个家谱不好找的。
施源出于姬姓。春秋时期,鲁惠公有个儿子名叫公子尾,字施父。公子尾的儿子以父亲的字为姓氏,称为施氏。施耐庵,元末明初的小说家,钱塘人。他所著的《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浙江黄岩方山孙氏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东城闸门头-红三、红四村)
辈分名行: 旭金顺朝邦、 家谱堂号:俟易堂
会际升平日、 君子居易以俟命,
修储衍新编、 小人行险以徼幸。
支图与翰典、
光照启后贤。
祖藉福建巨族,始迁祖孙忠抚,宋淳祐年间(1241-1252)仕婺州路教,从福建邵武迁居浙江黄岩闸门头,“厄於兵乃挈家黄岩方山焉"。三世孙如璋娶黄岩何氏,没有子女,由何氏内侄士庭继承,改姓名为孙过庭,孙过庭原名何谦,名士庭,字宗鲤(1374-1428)何氏第九代。原配周氏续配施氏,生子九人,分为九房,为孙家子孙繁荣昌盛立下汗马功劳,是孙氏发族之祖。名人十六世孙泂(1855--约1939)原名孙锦江,名朝洋,清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历任江西进贤、万年、乐平、永新、贵溪、浙江宁海知事。孙瑸(1887--约1970)号叔轩,锦江三子,曾任遂昌知事,东阳县长、少将处长。黄岩孙何同一家行第相同,十三世开始名行:旭金顺朝邦、会际升平日、修储衍新编、支图与翰典、光照启后贤。1931年重修《黄岩方山孙氏宗谱》九卷,现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也可以到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东城红三、红四村查阅。
大寺巷何氏(浙江黄岩)
始祖何思颜(1082--1162),字宗范,宋靖康2年(1127)任温州府通判。明《万历黄岩县志》有记载。由于元兵入侵,从河南开封迁居浙江黄岩庆善坊(今大寺巷)。七世何高冈,原名景善,改名何实,字弘基,任元颖州训导,回黄后任台州知府泰不华参谋,镇压方国珍农民起义,在黄岩马鞍山双宝珠一带沿澄江作战,泰不华元兵不敌方国珍而牺牲,失败后何高冈化名东山翕,隐居西乡乌岩木鱼屿避难,二十年后迁居焦坑东江河,何氏经过大难之后,人口才有发展。八世何高立从大寺巷迁居新前泾岸。名人何赞(1485-1544)明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任监察御史。18-37世名行:会际升平日、修储衍新编、支图与翰典、光照启后贤。一修于明永乐十五年,二修于清乾隆廿九年,三修于清光绪二年,四修于民国三年(1914),五修于(1948)。《东江河何氏宗谱》1948年重修有保存,可以向东江河何氏查阅。
36岁的施大卫是南京装饰设计业的奇才,也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先生的后人。更难得的是,在他的身上闪现着许多“水浒英雄”的影子。记者昨天在施大卫家中看到了他祖传的《施臣禄公支系家谱》,记载着南通施氏家族的详细资料以及与《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先生关联。他说,由于战乱和灾荒,施耐庵的后裔逐渐从扬州兴化迁徙了出来,其中清代名臣施臣禄这支后裔就迁到了距兴化只有百十公里的南通。家族的颠沛流离,使施耐庵到施臣禄具体隔了多少代已无法考证,但根据家谱记载,施大卫是施臣禄的嫡传 第7代,他1969年出生,20岁时参加人民解放军,在南方某舰队成为一名海军陆战队士兵,4年的特种兵生涯使其拥有一身好武功。退伍后,大卫又有志于装饰设计业,只身一人赴深圳,拜香港名师学艺。1998年,他学成后回到上海和南京成立“大卫设计室”。
在该台《知根知底》节目中担任嘉宾,甄别真假施氏后人
近日,来自兴化的施耐庵20世孙施鹏、施云飞作为特邀嘉宾,走进河南卫视姓氏文化综艺节目《知根知底》。
《知根知底》是一档解读姓氏文化、弘扬寻根文化、传承家族文化的栏目。当天的节目,由马东担任主持,纪连海任历史文化顾问。演艺明星叮当、金铭、董路等参与现场互动。
寻找施耐庵后人是当天节目的重要环节。来自北京、河北邢台、湖南衡阳和镇江的4位参与者均自称系施耐庵后裔,其职业分别是中医、餐饮业主、时装模特儿、摄影和旅游爱好者,他们各自展示了精湛技艺。经过互动嘉宾的提问、辩论和甄别,最终确认出真正的施耐庵后裔——来自镇江的施云桂。
施鹏和施云飞参与了真假施耐庵后裔的现场甄别。最能证明施云桂身份的是他珍藏的一本《施氏家谱》。通过这本家谱,施鹏、施云飞发现,施云桂跟他们是同辈。施云桂爱好写作,喜欢研究先祖施耐庵。作为兴化施耐庵陵园园长的施鹏也对施耐庵颇有研究,两人相见恨晚。
施鹏代表施耐庵陵园,向施云桂赠送了装帧精美的施耐庵曾孙施廷佐墓志铭拓片。施鹏向现场观众介绍,拓片拓自明代《处士施公廷佐墓志铭》。该砖1979年8月在兴化新垛镇施家桥出土,1981年被专家发现,现珍藏于兴化市博物馆。
兴化有上万施氏后人
明景泰四年(1453年),淮南杨新为施耐庵次子施让撰墓志铭:“处士施公,讳让,字以谦。鼻祖世居扬之兴化,后徙海陵白驹,本望族也。先公耐庵,元至顺辛未进士,高尚不仕。国初,征书下至,坚辞不出。隐居著《水浒》自遣。积德累行,乡邻以贤德称。生以谦,少有操志……”这是涉及施氏祖籍最早、也是最直接的文献。
1962年6月,兴化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振宣在施家桥农民陈大祥家发现用于垫箩底的方砖上有字。经辨认,乃是施让“地照”(旧时迷信,人死后由其家属立“地照”,用于向后土之神购买土地,一般刻在砖头或石头上,与死者灵柩一齐下葬)。后据文物部门发掘考证,这块“地照”上的施让,正是施耐庵的次子施让。
二十年后,在施让墓附近,又出土了《处士施廷佐墓志铭》。《处士施廷佐墓志铭》中提到,施廷佐的高祖叫施元德,曾祖彦端(即施耐庵)“会元季兵起,播浙,(遂)家之。及世平,怀故居兴化,(还)白驹,生祖以谦。……”
这块墓志铭连同施让墓志铭、“地照”,清晰地提供了施家五代世系。
2010年,兴化施氏后人修缮的《施氏宗谱》出炉。
该谱以施耐庵为一世祖,一直记载到施耐庵的第二十五世孙。
兴化文史专家张培元说,兴化施氏后人主要聚居在新垛镇的施家桥、施院庄等地,估计兴化的施氏后人达到上万人。
也许,施乃恩也是施耐庵的后人吧
施氏家谱
本文2023-11-28 02:23:4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68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