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期有哪些武力高的猛将?不是文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8浏览:1收藏

明朝末期有哪些武力高的猛将?不是文人?,第1张

说猛将,必须要说上阵厮杀的战斗力,驰骋疆场,刀头见血的才算猛将。

我把能查到的明朝所有的猛将都列出来,上阵厮杀不干掉一百个以上敌人的,我都不好意思列。

下面就是各位大杀星:

1常遇春

明朝开国大将,以勇力著称,武艺出众,所向披靡。 

战例:面对敌军五万,单骑突阵,大获全胜。

简直不要太牛掰。

2傅友德

明朝开国大将,水陆两栖的勇士,横勇无匹,悍不畏死。

战例:这可是一场水战啊,在船上杀敌数百。太罕见了。

3花云

开国大将,智勇双全,年轻帅气,武艺超群。

战例:斩首数百,自己毫发未伤,战斗力强悍。

4张玉

朱棣麾下第一猛将,靖难第一功臣。 

战例:杀敌百余人,自己也重伤而死。

5顾成

建文帝麾下的勇将,后来投降了朱棣。

战例:斩杀百余敌,还生擒了二十多。够狠的。

6刘显

这位是戚继光和俞大猷的抗倭战友。他儿子太有名了――万历第一勇士刘綎,还是武状元。

战例:一战杀敌百余,真是老子英雄儿好汉。

7曹顶

嘉靖年间抗倭英雄。 

战例:干死了一百余倭子,自己也壮烈牺牲,英雄!

8黄仲拙

万历年间猛将,随总兵李锡镇压少数民族。

战例:斩首一八零八级。这可厉害了,一个人就能平了水泊梁山。

9张三丰

没想到吧,不是金庸吹牛,是真的。

战例:单挑干杀百余贼寇。张真人威武啊!

10陈于王、陈龙正

父子俩都文武双全。陈于王是熊廷弼麾下的勇将。镇压罗汝才、刘国能农民起义军时,父子被围,双双战死。 

战例:杀敌数百人,确实很厉害。

11武某

河南猛士,武器和孙悟空一样。 

战例:一次大战杀敌千余,这也太吓人了!

12周遇吉

明末勇将,与清军对战过。 在与李自成所率的起义军恶战中被俘。 

战例:手杀数百人,力竭被俘。 

13孙守法

这位曾经在猛将曹文诏的麾下担任过游击千总。亲手擒杀过点灯子、不沾泥等农民起义首领,在黑水峪之战中生擒过第一代闯王高迎祥。 

战例:被清军设伏,陷入重围,杀敌数十后战死。 

14胡一青

南明的猛将,曾率兵援助过瞿式耜与清军作战。

战例:甘棠渡一战,斩首数百。

15黄得功

南明重将,勇猛忠心,武艺高强,手执一对手磨铁鞭,有万夫不当之勇。 

战例:这是与敌人的铁骑对战,在马战中杀敌数百,真是太厉害了。

16潘文宷

这也是一位猛将。

战例:斩杀敌方首级百余颗。

原因很简单,明朝后期先后打了几十年的仗,跟日本打、跟蒙古打,跟起义军打,跟后金打,刚烈的将领、文官都殉国了。例如:

松山之战后,玉田总兵曹变蛟、前屯卫总兵王廷臣,辽东巡抚邱民仰或被俘或殉国。

兵部尚书、督师卢象升巨鹿殉国。(其弟卢象同起兵抗清而死,卢象同投水死)

满桂,北京保卫战殉国

大同总兵曹文昭湫头镇之战兵败自尽

孙承宗以八十高龄,率全家子侄及高阳百姓奋起抵抗清兵,最后六个儿子、二个侄子,十二个孙子侄孙全部殉国。

松锦之战,宣化总兵杨国柱中箭身亡

宁远之战,山西总兵李辅明阵亡。

太原沦陷,山西巡抚蔡懋德自尽身亡。

宁武关之战,山西总兵官周遇吉,顽强抵抗,全家阵亡,农民军“遂屠宁武,婴幼不遗。

三边总督汪乔年被俘后骂贼而被五马分尸

三边总督孙传庭潼关战死

兵部尚书杨嗣昌兵败绝食而死

宣府巡抚朱之冯,闯王进北京时自缢

大同巡抚卫景瑗,自缢

总兵官猛如虎,南阳之战力战殉国。(此役,右参议艾毓初、南阳知县姚运熙殉国、唐王遇害)

三边总督傅宗龙,兵败,骂贼而死

总督杨文岳,朱仙镇战役战死

陕西总兵官虎大威,第三次开封战役中中炮而死。

左都督孙应元罗山之战殉国

左都御史李邦华,北京之战自尽

甲申国变殉节官员士子大约千人,而战死殉国追谥可考者越八千。

纵观历史,每当帝星闪烁,新的王朝兴起,总伴有着极其强大的武力,然而被它所更替的旧帝国却总是将星凋零,军容涣散。强如大汉,将华夏百年世仇的匈奴人赶出东亚,天下布武,奠定了中华版图之基础。两汉之末却被几个“神棍”带领的散兵游勇农夫庶民所击垮;又如盛唐, 君临天下的“天可汗”却被黄巢一介草民打碎了帝国的脊梁。

与历代华夏王朝不同,朱元璋一手缔造的大明王朝虽然始终饱受党争和宦官专权之苦,缺兵少粮的程度也属历代之最,但是大明却一直被称为最有骨气的华夏帝国。所谓有明一朝,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骨气要有底气撑,而大明的底气,一是其得国极正,堪称光复华夏祛除蛮夷;二来,则是他手中一直有几支冠绝天下的强悍军团。

关宁铁骑,秦兵,天雄军,白杆兵,这些名字都是每一位中国古代军事研究者无法绕开的名字,而当山河破碎,铁骑入关,同样是一支强悍之师站了出来,守卫大明最后的尊严。

这便是勇卫营,一支由宦官统领的军队,由四卫营与勇士营脱身而来,隶属守卫天子的京师守卫军——京营。但和京营其他部队仪仗队般孱弱的战斗力不同的是,这支军队是名副其实的虎狼之师,是明末时期崇祯皇帝手中最强大的军力。

勇卫营由崇祯帝朱由检一手缔造,为了应对日益强大的农民起义军和防范关外虎视眈眈的后金。明思宗上位以来,并未吸取他兄长的教训,虽说消灭了魏忠贤这片大明头顶的巨大阴云,可过于亲信宦官这一明朝成祖之后历代君王都有的坏习惯依然被他所继承。他本人也一直为此所为人诟病。而勇卫营的首领也正是他亲信的大宦官之一,这人更是背负着为李自成打开北京城门的恶名的大太监曹化淳。

事实上这一恶名仅仅是谬传,因为这位忠臣早在崇祯皇帝上吊煤山之前六年,便以因为年岁过高,告老还乡了。他自朱由检还是藩王之时就已追随身边,数十年来忠心耿耿,更是拥有高超的军队训练经验,正是这样一位宦官,协助崇祯帝训练出这样一支军纪严明战力强悍的虎狼之师。

崇祯九年,十万清军如黑云压境直逼京城。这是勇卫营建立后的初次作战,因为其强悍的战力和拥有诸多的骁勇将领,明军大获全胜皇太极铩羽而归。击退清军后,营内将领孙应元与黄得功又带一万人入豫讨伐叛军。并极大地镇压了农民起义军的进攻势头,歼灭了数倍于自身的敌人。

然而,饱受内忧外患之困的大明早已摇摇欲坠。同年改号大清的皇太极带领满清一波又一波的进犯北境,而在帝国的腹地——中原诸省,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如同滚雪球般壮大起来。百年积弊,一朝爆发,勇卫营只得兵分两路,一路西进抵御李自成,期间孙应元力战而死,而后驻防的另一元大将周遇吉率四千人死守宁武,血战数日以身殉国。另一路则由黄得功带领入川讨伐张献忠。

最终,帝国最高战力的勇卫营却没能在帝都危急之时留守京城。最终北京城破,崇祯帝自缢殉国,黄得功带领勇卫营的鲁殿灵光与南明汇合,继续为了朱家王朝浴血奋战。最终死在南京城下。

大明最后的利剑就此全军覆没。后崖山兵败,二百八十四年大明寿终正寝,可勇卫营却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李自成遇难湖北通山县九宫山,在前几年召开的全国李自成学术讨论会上就已被专家们所确认。但是,李自成究竟是怎样死的,却一直有争论。《明史·李自成传》也无法搞清其殉难经过。近年来,李自成殉难经过有以下几种说法:

自缢说

  自缢者自尽也,自己上吊而死。其根据是清军统帅阿济格向朝廷的奏报,奏报中说:“……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得脱,遂自缢死。”但是后人认为,李自成久经沙场,果敢坚强,绝无自杀之可能。而且阿济格的说法,并非亲眼所见,故真实性甚低。

战死说

  《通山县志》中的记载为:“九伯聚众杀贼首于小源口”;而《程氏宗谱》却是这样记载的:“剿闯贼李延于牛迹岭下”;没有一个地方明确指出,程九伯的确杀死了李自成,而只是说杀死了李延。那么李延又究竟是谁?李延和李自成又可能是什么关系?他们会不会是同一个人呢?

然而,在查阅了《米脂县志》《延安府志》等李自成家乡的史料后,发现记载李自成乳名和名字说法很多,却唯独没有延字。

误死说

  误死即误伤致死。清初吴伟业《绥寇纪略》中说:李自成率二十骑到九宫山,他让将士留在山下,自己上山拜谒元帝庙。当地村民“疑以为劫盗”,在李自成跪拜元帝像时,被村民在身后用荷锸击伤头部,李自成当即昏倒“不能起”。这时村民一拥而上,“碎其首”而亡。村民搜其钱物时,发现“金印”,方知道杀错了人,“大骇,从山后逃去”。

搏斗死说

  康熙年间费密撰写的《荒书》中说:“李自成率十八骑,由通山过九宫山岭”时,山民“闻有贼至,群登山击石,将十八骑打败。”李自成一人和山民程九伯赤手搏斗,程九伯不是对手,被李自成摔倒在地,并骑在程九伯身上,“抽刀欲杀之”。但刀被血渍又渗人泥浆;一时没拔出。正在这时,程九伯外甥金某,从背后以铲猛击李自成头部,即刻而亡。

夹山寺禅隐说

  观点:1981年,湖南石门夹山寺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员发现墓主人奉天玉和尚违背僧规,按俗礼下葬,而葬俗又与本地葬俗不同,最后通过种种物证认为奉天玉和尚很可能便是李自成。

  但疑点十分明显:在奉天玉夹山出家的历史中,奉天玉和尚与当地官员交往密切,而李自成“陕北口音,四十岁多一点,一只眼睛瞎了”的相貌特征相当明显,很容易暴露身份,这显然与他的身份有些不符。

青城归隐说

李自成亲族提出的观点

在青城镇苇茨湾村李文生家发现了一本抄修于康熙三年(1664年)的《李氏家谱》。经过考察研究,得出全新结论,李自成兵败后,化装为和尚投靠其在榆中青城的叔父李斌,晚年的李自成就生活在附近的深山大沟里,并葬于龙头堡子山下

明朝末期有哪些武力高的猛将?不是文人?

说猛将,必须要说上阵厮杀的战斗力,驰骋疆场,刀头见血的才算猛将。我把能查到的明朝所有的猛将都列出来,上阵厮杀不干掉一百个以上敌人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