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曾;的来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8浏览:1收藏

姓氏:曾;的来源?,第1张

来源一:

曾姓起源于姒姓。

1、黄帝的第25子叫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据说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当时的舜帝就赐予禹姒姓。发明甑的曾人部落,是姒姓部落的一支。禹治水成功,舜将帝位禅让给禹。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

2、夏朝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禹州市。夏王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建立鄫国。

3、古代习惯以封地为姓,曲烈便从此姓鄫。实力并不强大的鄫国历经夏、商、周,直到春秋,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除去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

4、曾姓长久以来,一脉传自禹的后裔太子巫,名副其实的4000年前是一家,故有“天下一曾无二曾”的说法。 

来源二:

少数民族曾姓。在京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满族、苗族、黎族中都有少量曾姓存在,但其绝大部分的父系是汉族。

扩展资料:

姓氏的分类

1、单姓

单姓(dān xìng):只用一个字的姓。与复姓相对。如:“王、李、张、刘、陈、智、杨、黄、赵、周、吴、徐、孙、马、胡、朱、郭、何、罗、高、林。据统计,中国有单姓6931个。

2、复姓

复姓(fū xìng),指由两个及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如:欧阳、司马、上官、西门。复姓的来源较多,如官名、封邑、职业等,有些则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3、《中国姓氏大辞典》显示,中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

4、分别为:西木感给特杜立给特、西木萨给特杜立给特、西姆萨给特杜立给特、那乌那基尔杜立给特、秃秃黑里兀惕塔塔儿、乌朗汉吉尔莫吉尔敏、奥勒特给特玛鲁基尔、十字姓1个即: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多。

-曾姓

-姓氏

这是禅诗,靠读者自悟,人不同、心情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背景不同,所得皆有不同。强要主旨,就入了着境,无形中境界低了一个层次。

非要一个的话,勉强可以说:打开心扉,才可能进入一个新天地。

附赏析一篇

曾公亮的《宿甘露僧舍》赏析

——高凌雄视, 浩然心胸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曾公亮,字明仲,号乐正,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宋仁宗天圣二年进士,善政事、军事,为北宋名臣,曾举荐王安石一同担任宰相。这是他旅宿甘露寺的感怀之作。

甘露寺,坐落在长江南岸镇江的北固山顶,从上面可俯视汹涌澎湃的滚滚长江。诗的第一、二句劈空而起,在夸张、幻想的笔法中融进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北固山的高峻地势和甘露寺远离红尘的清肃。山顶云气绕寺而飞,疑为从僧房中诗人所倚的枕中所出,触目皆是,伸手可及,令人有将千万山峰揽入胸怀的感觉;松涛在深谷中呼啸升起,细听仿佛就在床底下席卷而过,其声呜咽,令人心颤。诗人写“云气”,写“松声”,正是为了衬托甘露寺的清迈脱俗,而这“云气”又极奇特,仿佛如枕中所出,似云似雾,似真似幻,造成了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而“枕中云气”与“床底松声”又不仅仅是夸张与幻想,而是充满着诗人强烈的主观意志,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万物皆备于我”的哲学精神。此时之诗人,居高凌视,孤峰独立可统驭万物。可以想象,诗人高居北固山顶,看云气缭绕身旁,千峰仿佛前来亲近,听脚下松涛卷过,万壑似乎低首哀鸣,胸中升起的是一种何等雄迈俊爽的感觉。

诗的一、二句采取了一种以近推远、远近结合的写法,即由“枕中”、“床底”推至千峰、万壑,同时又将千峰、万壑纳入胸怀,而诗的三、四句则采取以小写大、大小结合的写法,即以一扇小窗的开启写出长江的宏伟气势,同时又以“放入”一词将大江的排山倒海之势(大)与一窗的涛声顿起(小)巧妙结合起来,这一开窗赏江听涛的行为在“放入”的主体意志熔铸中转化为一种主动拥抱长江的豪情壮举。此时的“开窗”实际上是诗人的开怀,因为只有具备装得下大江大海的豪迈胸襟与浩然心胸的人才会有如许宏大气魄的诗情。“开窗放入”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诗学“咫尺而有万里之势”的艺术构思法,诗人以小窗写大江,从小处着笔而直探大江的真容貌。

读此诗,我们的心灵会得到一种净化,山顶的云雾松涛、大江的银山雪浪会荡涤我们的俗念尘思,在观照诗人的开阔胸襟和豪爽气概中,在体悟诗人对生命自由的歌颂中而升华人生的境界。“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诗句),敞开我们的生命之窗去拥抱大江大海,就能领略更美好的风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北宋政治家曾公亮生平简介 曾公亮是怎么死的 导语:曾公亮(999 年-1078 年 2 月 27 日),字明仲,号乐正,汉族, 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出身晋江曾氏。 仁宗天圣二年 曾公亮(999 年-1078 年 2 月 27 日),字明仲,号乐正,汉族,泉州 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出身晋江曾氏。 仁宗天圣二年进士,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历官知县、知州, 知府、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和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等。封兖国公,鲁国公,卒赠太师、中书令,配享英宗庙 廷,赐谥宣靖。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曾公亮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 ,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官方编纂 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 北宋政治家曾公亮生平简介 仕途迁升 曾公亮为刑部郎中曾会次子。公亮少时很有抱负,且器度不凡,为 人“方厚庄重,沈深周密”。 乾兴元年(1022 年),曾公亮受父命奉表晋京祝贺仁宗登基。仁宗任 命其为大理评事。公亮立志从正途登官,不愿斜封,未赴调。 天圣二年(1024 年)中进士,授越州会稽知县。

天圣六年(1028 年)他治理镜湖,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使湖边民 田免受水涝之苦。由于父亲在会稽境内买田而犯有过失,贬官监湖州 酒。 为官有能 数年后曾公亮简介,入京任国子监直讲,后改任诸王府侍讲。不久,升任集贤 殿校理、天章阁侍讲、知制诰兼史馆修撰。一年后,应当按照旧例考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试馆职,单独进献自己所写的文章,授集贤校理、天章阁侍讲、修起 居注。提升天章阁待制,赐予金紫衣。 在此之前,待制不改变服装。仁宗当面赐给曾公亮金紫衣,说:“朕 于讲席赏赐你,是由于尊重宠爱儒臣。”于是主管制诰兼史馆修撰,为 翰林学士、判三班院。三班院的属吏都很鄙陋,不贿赂就辞谢不可, 贵族子弟,大多依靠势力请求拜见。曾公亮选取前后章程,依据情况 办事,属吏不能插手。 后以端明殿学士身份知郑州,他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 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 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 “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 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 主持朝政 皇祐三年(1051 年),曾公亮升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嘉祐六年(1061 年),升任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与宰相韩琦 共同主持朝中政事。

曾公亮明练文法,任职以后,熟悉懂得了朝廷台阁的规章,韩琦经 常咨询访问他。仁宗末年,韩琦请求立储,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 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把他们当作强盗。曾公亮 说:“这是禁物,偷取银子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中**财物有 区别。”为此事展开争论,于是就下达给有司议论,比照抢劫盗窃财物 的法律,**银子不判死刑。起初,东州人大多因此法被处死刑,从 这以后就没有死刑了。 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 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 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 ”派人告诉赵滋,边境祸害终于 平息了。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英宗即位,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之前,仁 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曾公亮简介,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 愿赴宴。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赴,这是对君主的不恭敬。君主 有病,却一定要让他亲自设宴,能处之安然吗?”使者于是赴宴。宋神 宗即位后,曾公亮加职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 晚年生活 熙宁二年(1069 年),任昭文馆大学士,累封为鲁国公。

由于年老请 求离职。 熙宁三年(1070 年)九月,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集禧 观使。熙宁四年 (1071 年),曾公亮起判永兴军。在此之前,庆州士兵 叛乱,被诛杀,但余党到处逃跑,从陕西以西都警惕戒备。检阅义勇, 增加边境守兵,移内地租赋,人情骚动。曾公亮镇静对待,依次上奏 罢免,专门裁减抑制多余的费用。长安豪强喜欢制造谣言,声称士兵 埋怨削减费用,打算在元宵夜勾结其他军队发动叛乱,邦人十分恐慌。 有人劝曾公亮不要出游,曾公亮不为所动,张灯尽情观赏,和宾客佐 僚直到傍晚才回来。任职一年后回到京师,不久就以太傅致仕。 曾公亮是怎么死的元丰元年(1078 年),曾公亮逝世,享年八十岁, 神宗临丧哭泣,为他辍朝三日,追赠太师、中书令,得以配享英宗庙 廷,谥号宣靖。到下葬时,神宗亲自篆写碑首名为 “两朝顾命定策亚勋 之碑”。 生活常识分享

曾公亮(999年-1078年2月27日),字明仲,号乐正,汉族,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出身晋江曾氏。

仁宗天圣二年进士,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历官知县、知州,知府、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封兖国公,鲁国公,卒赠太师、中书令,配享英宗庙廷,赐谥宣靖。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曾公亮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官方编纂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

历史如何评价曾公亮

总评

曾公亮最初推荐王安石,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神宗正袒护王安石,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改变行事计划,都听从王安石,支持他变法。王安石为了感激他帮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苏轼曾经严肃地责备曾公亮不能救正补弊,曾公亮说:陛下和介甫(王安石字)就像一个人,这是天意。世人讥讽曾公亮用这种办法保持禄位和宠幸。

历代评价

赵顼:公亮谨重周密,内外无间,受遗辅政,有始有卒,可方汉张安世。

李复:老凤池边蹲不去,饿乌台上噤无声。

陆农师:相家说:‘龙,人臣得其一体,当至公相。’如曾鲁公(曾公亮)得龙之脊,王荆公(王安石)得龙之睛。

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所至举职,皆有能名。

脱脱等《宋史》:公亮静重镇浮,练达典宪,与韩琦并相,号称老成。升之自为言官,即著直声。然皆挟术任数,公亮疾琦专任,荐王安石以间之,升之阴助安石,阳为异同,以避清议,二人措虑如此,岂诚心谋国者乎?新法之行,何望其能正救也。

黄仲昭:公亮方厚庄重,深沉周密,辅弼三朝,号称老成。然始荐王安石可用,及安石变法,无所异同,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王夫之:曾公亮、王陶之琐琐者,何当荣辱,而引身遽退,虚端揆以待安石之纵横哉?

《历代群英歌》:曹玮沈勇有谋,公亮入相称职。

不是。曾巩1019年9月30日即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九出生,字子固,江西抚州南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公亮999年出生,字明仲,号乐正,泉州晋江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刑部郎中曾会次子。二人相差20年出生,不是同一人。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宿甘露僧舍》——曾公亮 译文

解析:

宿甘露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释

甘露僧舍:即甘露寺,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

赏析

中国人和大自然的关系一向是亲和的。此诗写居于寺中,但觉枕中云气缭绕,似乎门前千峰都在向自己靠近,甚至万壑松声就像生于床底。前两句极雄壮,却也有惊险之感。但诗人好像觉得还不过瘾,于是要打开窗户,去迎接如排山而来的银浪。这些向诗人靠近的自然景物并不是挤压过来,而是受到诗人心灵的召唤,换句话说,就是“万物皆备于我”,被诗人所欣赏。动极之景和静极之心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照,非常生动。这,或许与诗人居于僧寺之中,因而思与境谐,身在景外不无关系。

中国诗人非常喜欢从窗中揽景。如下面这些句子:“云生天地间,风出窗户里”(郭璞);“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树”(谢朓);“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沈佺期);“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苏轼);“向来万里急,今在一窗间”(陈与义)。这种内外通流,小中见大,移远就近,由近知远的写法,实际上表现了中国人的空间意识。《老子》里不是说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吗?由此生发开去,就不仅是自然空间的从有限到无限,而是反映了一种人格精神的张扬。陶潜《饮酒》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正是从“东篱”之下感受到自己与宇宙精神的相融相合。从这个意义来看,曾公亮的这首诗给我们的感受,就决不仅仅是写景生动了。

附:作者简介

曾公亮(998-1078),字明仲,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进士。历任知制诰、史馆修撰、翰林学士、给事中、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昭文馆大学士等职。以太傅致仕。《全宋诗》存诗四首。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考中为进士甲科,知会稽县。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常常担心镜湖泛滥。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曾公亮熟习写文章的章法,任职以后,熟悉懂得了朝廷台阁的规章,首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仁宗末年,韩琦请求设置皇储,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把他们当作强盗。曾公亮说:“这是禁物,偷取银子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中**财物有区别。”为此事坚持展开争论,于是皇帝就下达给有司议论,比照抢劫盗窃财物的法律,这个强盗得以不被判死刑。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皇上派使者告诉赵滋,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英宗即位,曾公亮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使者于是赴宴。熙宁三年,曾公亮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集禧观使。第二年,被起用管理永兴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师,很快就在太傅任上退休。元丰元年(1078),去世,终年八十岁。神宗临丧哭泣,停止上朝三天。曾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办事细致周密,平时谨守礼仪,遵守规矩,但性情吝啬,积累财富达巨万。曾公亮起初推荐王安石,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神宗正袒护王安石,曾公亮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改变行事计划,都听从王安石,但表面上好像没有参与一样。曾公亮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为其谋划,到神宗面前陈述与王安石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神宗更加信任王安石。王安石为了感激他帮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姓氏:曾;的来源?

来源一:曾姓起源于姒姓。1、黄帝的第25子叫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据说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当时的舜帝就赐予禹姒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