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之地在战国时期也出现过甘宁、诸葛亮般的牛人吗?
巴、蜀两国因为在《左传》《战国策》里没有戏份,所以大家一般也没多少印象。其实钩稽零散的史料,还是能够大致勾勒这两国的历史进程,值得特意提出来的是,蜀国曾从秦国手里夺取汉中,进而谋取关中,有如诸葛亮北伐;巴国曾经打得楚国修扞关来防守,较之后世巴郡人甘宁的勇猛也不遑多让。
巴蜀二国,僻处四川盆地与大巴山之中,与中原往来不多。但是,战国史上,也少不得它们的地位。从它们的存活之道当中,也可以看看正统“蛮夷”国家(不像越国那样出身蛮夷却积极参加中原事务,也不像中山那样出自戎狄却自我华夏化)是怎么生存的。
蜀能打残秦,巴能忽悠楚
巴蜀这二国,都处在秦国南方,两国之中,蜀对秦的威胁尤大。蜀之为国,历经蚕丛氏、杜宇氏、开明氏三朝王族经营,逐渐从岷山地区东拓至成都平原,早在西周初年,蜀人就参与了武王的西土诸侯联军讨伐纣王。后来到了周室衰落以后,蚕丛氏蜀君仗着山高水远,加上周人自厉王以后也很少再跨过大巴山与蜀人联系,于是便早早称王,后来又被杜宇、开明两家王族先后取代。
开明氏始祖鳖灵,据称其尸首从楚国沿长江上浮至郫(今四川成都郫都区)后又复活,不过事实上此人大概是从楚国因罪逃亡而来,后来鳖灵因善于治水而经受了杜宇的禅让。
开明氏在位时期蜀国国势大大提升,向东也与巴人联合,沿着长江一直攻入楚国的兹方(今湖北秭归,时在楚肃王四年(前377年)),战后楚被迫筑扦关(今湖北宜昌市西),进行防御。
三星堆文化有名的面具
对应传说中的蚕丛之纵目
曾经趁着秦国在厉共公卒后的混乱时期,蜀国一举夺取了汉中地区的要地南郑(秦躁公二年(前441年)“南郑反”,秦惠公十三年(前387年)“蜀取我南郑”),蜀人甚至还曾经跨过秦岭,一度打到秦国故都雍城(今陕西凤翔县)城下(此事大抵发生于秦国献公-孝公相承之时代)。
蜀王在汉中一带的峡谷中围猎之时,也能与南巡的秦惠文王相遇。可见此时蜀国对秦国的威胁,怕是不亚于后世诸葛亮对曹魏关中地区的作用。
除此以外,蜀国也与魏国成为了盟友,一东一南夹击秦国,《竹书记年》有载:“梁惠成王十年(前360年),瑕阳人自秦道岷山青衣水来归。”“瑕阳”本是魏国地名,从蜀地归回魏国之人,即是魏国派到蜀国的一位水利专家,可见两国合作的紧密程度,足见蜀国是一个既求近援(巴)又求远援(魏)的邦国。
再来看看巴国,巴国与中原,尤其是与楚国的来往,似乎更为密切一些,而且巴实有二国,西巴与东巴(枳),西巴源出于襄樊盆地,而东巴则源出于武陵山地区,主要控制三峡下游的盐井,留下过“盐水女神”之类的神话。
西巴参与过伐纣的牧野之战,留下了“前歌后舞”的勇士传说。巴国国君为姬姓,有可能是武王伐纣以后给他们安排的国君,或者本身就是周人的远亲,楚共王的母亲巴姬就出于西巴。后来在战国初年因为受到楚国打击,才沿着大巴山走米仓道西下到重庆附近地区。
这个巴国朝廷待的地方也不确定,《华阳国志·巴志》言“以子都江州,或治垫江,或治丰都,后治阆中。”看来,到了最后,巴国还是跑到相对开阔的盆地地区去了。
大概到了楚国的宣、威时代,巴与楚又再次和睦,这时候楚国也扫荡了荆山地区的老邻居高蔡(有人说此国是楚惠王时期灭蔡后别封其公族之地,但我看八成是荆山里的土著),走大巴山山路没有阻碍了。
所以巴国有了内乱以后,其将军巴蔓子就去楚国求助,还许诺割地,事后楚使索要城邑,蔓子认为国家不可分裂,身为人臣不能私下割地。但不履行承诺是为无信,割掉国土是为不忠,于是就自刎而死,让手下以其首交付于楚人。因此他的名字,日后在巴蜀地区,也就成了信义的象征。
蜀或因修路耗光国力而亡
巴蜀二国,都是被秦将司马错所灭,所以就要看一看司马错发兵以前的背景怎样。
当时蜀国的一个封国,苴国(今四川广元一带)与蜀国互相攻击,苴侯(蜀君“芦子霸王”之弟)兵败,逃至巴国,又去求救于秦(前316年)。
同时期韩国也在侵扰秦国。于是在秦国朝堂之上,司马错张仪二人对先伐蜀还是先伐韩起了争议,司马错主张伐蜀,而张仪主张伐韩。
张仪的看法是,韩国与魏楚两国亲善,掌控着“三川”(伊水、洛水、汝水)地区,又控制着什谷(今河南荥阳)、屯留(今山西长治屯留区)的要道(这两条要道,分别是从伊洛盆地东进华北平原的虎牢关要道和太行八陉中的“滏口陉”),如若秦国能顺道同时与魏、楚合作,就可以兵锋直指洛阳,利用周天子残余的权威“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这才是王者之业。而蜀,仅仅是西方的戎狄之邦,讨伐蜀国名利一样都得不到。三川、周室,是天下的大都会,如果我王不争大都会,却去争夺夷狄之地,这远远谈不上是什么王业。
而司马错则认为,“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者全备,方能成就王业。如今秦国依然地小民贫,所以还是先从简易之事入手。蜀,是一个“戎翟之长”之国,又有“桀纣之乱”,以秦国的国力对付蜀国,犹如豺狼逐群羊,战后可以拿到一大片土地增加国土,也能取用其财富富民强兵,还不会制造恶名。而攻伐韩国,劫持天子,会招致恶名又不一定得到实利,会冒犯天下各国之大不韪。更何况周室好歹还是天下共主的象征兼齐、韩的盟友,劫持天子,只会招致恶名,此举甚是不善。
再来看看此时秦国的外部环境,这时候巴蜀联盟已经破裂,同时苴国所处之葭萌(今四川广元)也是大巴山南麓一处要地,在秦岭以南地区,楚在今安康一带置有汉中郡,秦则占有祁山一带地区。
关东的情况则是:张仪所言韩国威逼周室确属实事,早在周显王二年(前367年),韩与赵二国就借着周威公被弑杀以后,“新周公”(周考王所封)家族的内斗,把周室仅存的领地分裂为西周(都雒邑王城,今河南洛阳王城)、东周(都巩,今河南巩义,同时占据成周,今洛阳汉魏故城一带)两块。
所以过了四年,秦献公在石门(今山西运城西南)击破三晋联军,斩首六万以后,周天子即派人祝贺,这足见秦国在献公复兴以后,周室是把秦国看做是压倒欺压周室之三晋的救世主的。
在孝公、惠文王的时代,周室其实也很看重秦国的作用,同时秦国也依然扮演着春秋中期楚国右翼打手的角色,以对抗三晋,一直到苏代联络合纵攻秦(秦惠文王更元七年,前318年)以前皆是如此,卫鞅受封商君以后对楚动手仅是他拓展封地的个人举动,与秦廷号令无关。
秦国在变法初期,扮演的乃是惩治大坏蛋魏国及其帮凶韩、赵的角色,所以起初关东诸侯那时候其实还是普遍乐见于秦国崛起的,不过到了司马错伐蜀以前,反秦的“合纵”联盟也初次结成,并且在秦惠文王更元七年(前318年)攻秦至函谷关,败退而去。
虽然关东联军失败,不过东方诸侯的力量也的确不可小视。对中原的攻略也诚如司马错所言,我们攻伐韩国,取代了韩魏威逼天子的地位,就会招来新的恶名而得不到实利,不如出兵羸弱的蜀国,能扩张地盘还能扩充财富。
在对未来的发展战略方面,人们也确实应该对风险与利益都加以评估,才能得到实际的好处,秦惠文王能听取司马错的意见,也能看得出他也颇有战略眼光。
再看看秦国在发兵以前所做的准备,早在周显王三十二年(秦惠文王元年,前337年),蜀王派使者赴秦国,秦惠文王知蜀王好色,就送了五个美女去蜀国,蜀人派了五个力士相迎。
传说回程走到了梓潼时,忽然见到一大蛇钻入洞穴之中。力士们担心大蛇伤人,于是便有一人抓住蛇尾,要把大蛇拉出。但一人的力气不够用,五个人联合起来,才把大蛇拉出。随着巨蛇被拉出,山也崩塌了,压死了五个力士以及五位秦国女子,而山也分五岭。蛇洞上有一大条平石(可能是蛇身所化)。蜀王甚感伤痛,便登上这山,命山名为“五妇冢山”(此山也一名“五丁冢”)。
另有一传说,蜀王在汉中围猎与秦惠文王相遇时,惠文王送给蜀王一筐黄金。蜀王也以一些金银财宝回赠,但不久这些财宝就化为泥土。惠文王大发怒火。不过群臣却庆贺贺道:“天承我矣!王将得蜀土地。”于是秦王转怒为喜。就令人作石牛五头,在牛屁股后面放了些黄金,骗蜀王说牛能排便排出黄金,于是蜀王闻之大悦,派人索要石牛,秦王答应了。蜀王也派了五个力士去迎石牛,发现根本排不出什么黄金来,就派人把石牛还了回去。还嘲笑秦人为“东方牧犊儿”。秦人给出的答复却是“吾虽牧犊,当得蜀也。”
两个故事的共同点是皆有“五丁”(五个力士),这可能是一种劳役组织形式,大约蜀人得了南郑以后,以“五丁抽一”之制度开辟道路,所谓“五丁开山而死”,大约是指筑路伤亡很大。
五丁开山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不过这两个故事还反应了两个特征,一是秦对蜀中早有野心,蜀对关中也是如此;二是这两个故事都抑蜀扬秦,恐是蜀国破灭以后所出。
这也看得出来,隔着秦岭的双方,很早就互相不对付了,而且蜀人费尽力气向北扩张修筑道路,最后却被秦人加以利用埋葬了自己。
司马错伐蜀的过程,史书交代仅仅是司马错、都尉墨与张仪一道从蜀人所开的联络蜀中与汉中的石牛道(即“五丁开山而死”之道)伐蜀,蜀王在葭萌不敌秦军而退却,进而秦军进入成都平原,探进了蜀国的中枢。
不过蜀国君主的结果,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史记》中的《张仪列传》与《战国策》认为蜀王被俘且被废为秦国之侯,秦国派遣陈壮(或作陈庄)为相辅佐蜀侯。而《华阳国志·蜀志》则认为,蜀王逃到了武阳(今四川彭山),被秦军所杀害。其相与太子则退到了逄(今四川彭州),死于白鹿山,尔后秦国立惠文王之子公子通国(或作“公子通”)为蜀侯,蜀相依然还是陈壮。
我个人觉得,蜀也是一时强国,不可能一战而亡,大约其王族也要拼死抵抗,所以蜀国王族的下场,大约《华阳国志》所述属实,而且就逃亡路线来看,蜀王和太子很明显是要逃亡岷山之中,大约也是要求呼召蜀人故地的部族抵抗秦人吧。
不过后来秦人所立之蜀侯通国,大抵也是蜀国王族子弟,因为秦国对待本国公族子弟的政策是“无功不封侯”,而对于臣服的蛮夷君长,则可以网开一面,承认其君侯地位以换取其效忠,秦国对于西北后方另一强邦义渠也是如此,甚至为了换取义渠王的忠心,还搭上了宣太后的身体。
秦惠文王封蜀侯之时(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前314年),秦国太子(秦武王荡)方年十五岁(虚岁),其弟显然更为年少,不可能建尺寸功勋。所以蜀侯的身份,大抵还是降秦的蜀国宗室子弟。
秦怎样彻底驯化蜀地
秦国从灭蜀到封蜀侯延宕了两年,在这段时间里,秦国一方面是在扫荡蜀国的残余势力,一方面司马错也继续挥师东进,消灭了巴国(这时候的巴国大约都在阆中,而非江州(今重庆渝中区一带))。
《张仪列传》称此时的秦国是“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可见经过巴蜀战役以后,秦国的体量确实暴涨了几个吨位。但这并不是巴蜀故事的结束。
在灭蜀以后,秦国也要建设这片新降服的地区,司马错本人也展现了自己在文治方面的天赋。同张仪和蜀守张若一起投入到了建设工作之中。不过依我看来,秦国开始重视蜀地建设,大约也与不久以前发生的蓝田-丹阳战役有关,也与蜀地的一大军事政变有关,
在周赧王三年(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年),秦国在楚国始封之地丹阳大败楚军,斩首楚军八万众,还俘虏楚将屈匄等七十余人,屈匄的同族子弟,楚国的被流之名臣屈原,还为此作《国殇》以示哀悼。
尔后楚国大肆反击,倾全国之兵,沿着武关道,一直杀到关中平原的边缘蓝田,但还是被秦人击败。这场争夺战虽以秦国的胜利告终,但是也让秦国人见识到了楚国深厚的潜力,所以秦国才会决定要好好建设巴蜀,好在背后再捅楚国一刀。事实上,后来司马错发兵取楚之黔中,为白起攻破鄢郢打前站,就是这一战略的产物。
再看看蜀地内部封君的情况,我先前说秦人所封的蜀侯,当是原蜀国公族子弟,所以才会与秦人不和。
事实上,在巴蜀平定后不久,蜀地就出了大麻烦:蜀相陈壮与蜀侯通国不和,杀死通国为乱(周赧王四年,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司马错便同张仪(可能没有跟随司马错)和庶长甘茂再次伐蜀,平定叛乱,作乱的陈壮也被甘茂诛杀。
接下来司马错有参与了一项工程,就是为成都、郫、临邛三座城邑建设城池,这是平定叛乱以后的工程(前310年),这项工程乃是司马错的一项业绩,《华阳国志》言此工程是司马错、张仪、蜀守张若三人合力主持,其中成都城墙修得十分高大坚固,《华阳国志》称“周回十二里,高七丈”(大约是周长3465米,高16米),甚至成都的市场大小,还跟秦都咸阳一个规模,足见秦人经营蜀地之雄心。
郫县古城镇
秦时古城所在地
司马错营建的工程也经历了岁月的考验,直到六百多年后,东晋桓温消灭蜀地的成汉政权后,属下的部将还说能看到司马错修建的城墙。不过,很有可能主持修建城墙的人里没有张仪,因为他在这段时间里忙着在关东忽悠各路诸侯呢。
先前,秦惠文王封公子通国为蜀侯之时,秦国就从关中本部移民万户以实蜀地户口,有了城池,这些来自于秦国故地的“新蜀人”,也日子过得更为安宁了。
但是秦国中央政府还要继续安抚蜀地土著,于是在秦武王三年(前308年)又册封公子恽为蜀侯,蒙文通先生认为此人亦当是原蜀国公室,而非秦国公子,我也倾向于此说。
但是,蜀地并没有因为这位新封的君长而安宁下去。这一方面是因为蜀国故开明氏王族根基深厚,一方面也是因为在秦武王在位时期,秦国在执行先前张仪对司马错所述的挺近中原战略,对韩国出手,拔取了伏牛山地区的韩国旧都兼冶铁重镇宜阳,因此相对忽略对南方的经营。
不久,秦武王举鼎绝膑而死以后,新君秦昭襄王立足未稳之时,蜀侯恽在祭拜过蜀地山川后,派人给秦昭襄王送去了一些食物,但他的后母不想让蜀侯得宠于秦廷,就在食物里下了毒,还要秦昭襄王派近臣试毒,结果近臣暴毙(时在秦昭襄王六年,前301年)。
随后秦昭襄王派遣司马错赐蜀侯恽以剑自裁,蜀侯恽夫妇果然以剑自毙,司马错还顺道诛杀蜀侯恽属下二十七人,秦廷册封蜀侯恽之子绾为蜀侯。
但是这一出自《华阳国志·蜀志》的记载,以我之见,太过小说家言,真相恐如《史记·秦本纪》所言,蜀侯恽造反在先,尔后被司马错所平定。至于蜀侯向秦宫进献食物之说,恐是秦人所造的借口,而蜀侯恽及其臣属的结局,大约《华阳国志》所言不虚。
这次反乱遂被平定,但是蜀人还是一贯不太服气的,在蜀侯恽身亡之后三年(周赧王十七年,前298年),蜀人认为蜀侯恽蒙冤身死,将其墓葬从咸阳移入成都郭内,这也是因为在此以前出现了先大旱三月后又*雨七月的异象。运灵柩的车出城北门时又陷在了泥地当中,大概这也是反映蜀侯恽积冤难清要向北面的秦廷申诉吧,故而蜀人将北门改名为咸阳门,以纪念蜀侯恽之冤。
蜀人还为蜀侯恽立祠,据说他的怨灵还能“兴云致雨”。不过,从这些神奇事迹背后,我所看到的还是蜀人与秦人之间的隔膜。
大约在蜀人迁葬蜀侯恽之时,司马错已经离开了蜀地回到了秦廷,不过,关于蜀地动荡的最后结局,我还是要交代一下。
在周赧王三十年(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前285年),末代蜀侯蜀侯绾也因被疑谋反而被秦人所诛杀,此后蜀地不再置侯,完全归于秦国所委派的蜀守及其下属管理统治之下。
蜀系贵族征服越南
但蜀侯绾还不是史见其名的最后一位开明氏王族成员,最后一位开明氏的君长,是安阳王泮,依越南人编的《大越史记全书》,此人出道时已经是在周赧王五十八年(前257年),恐怕其人为人已经是蜀侯绾的子辈或孙辈,绝非如昔人所言是末代蜀王卢子霸王之子弟。
他(或者是他的先辈)大约是沿着后来秦人所开的“五尺道”的前身,南下到滇池地区,可能又被滇池地区的庄蹻滇国势力所驱逐,又不得不沿着红河继续南下,最终到了今天越南河内附近的红河平原地区,消灭了当地的土著小国文郎国,建立了“瓯雒国”政权。
据说蜀人在越南建立瓯雒国
按照《大越史记全书》所言,此人的手下曾经造过一种秘密武器“灵弩”,因此他也在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挡住了秦国南征军任嚣、赵佗的进攻。
赵佗退守武宁山,遣使讲和。双方约定以平江为界,北为赵佗界,南为安阳王界。随后赵佗子赵仲始娶安阳王的女儿媚珠为妻,入赘安阳王家。仲始窃取了灵弩,用假弩将其掉包。
仲始以省亲之名义北归,临行前对媚珠说:“夫妇恩情不可相忘,如两国失和,南北隔别,我来到此,如何得相见。”媚珠说:“妾有鹅毛锦褥常附于身,到处拔毛置岐路,以示之。”仲始回到北方后,将这番话告诉了赵佗。
公元前208年,任嚣病逝,临死前嘱令赵佗掌管岭南事务。赵佗在岭南发兵拒险,成为一路割据势力。赵佗发兵南下进攻安阳王。安阳王不知灵弩被窃,为赵佗所败,与女儿媚珠同乘一马逃跑。赵仲始认准鹅毛紧追不舍,这一蜀系政权至此又被继承了秦国南征军武装力量的赵佗所征服,安阳王则坐着神龟入海了(大概是坐船出海了)。
《大越史记全书》说此事在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但《南越列传》说“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大概开明氏瓯雒国是在汉文帝时期才灭亡,若依此记载加上安阳王的纪年,当是前230年,安阳王泮灭文郎国。
蒙文通先生在《巴蜀古史论述》一书中,认为“安阳”之名,实为蜀国王室氏名“开明”之转音。安阳王的灭亡,才算是蜀国开明氏的彻底灭亡。
后来赵佗称帝以后,又在此地安置了一个“西于国”,其王也在南越灭亡时被汉军斩首(前111年)。
另外,我前面提到的“东巴”枳国,大约在司马错夺取黔中以前(前280年)不久被楚国所灭,但随后,楚国也遭到了白起所发动的鄢郢之战的打击,遭受了重创。
巴与蜀的角色,都是图谋于远援或近援都不成,最后被人降为附庸再几起几落,四处逃亡最终灭亡的过程。
不过比起曾经一度参与合纵攻秦的“蛮夷”中山和义渠,蜀国还算是幸运的,毕竟它后方的战略纵深还跟大,所以残余能顶到中山、宋国灭亡前后才灭亡,残余的残余,甚至还苟到了关东大起义以后。
巴蜀之剑
先秦时期,四川盆地是巴蜀民族的聚居区。巴居于川东山地,蜀居于川西平原(又称成都平原),他们的文化、习俗有很大相似性,所以统称为巴蜀文明,近年来,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发现了商代晚期的蜀族祭祀遗址,出土大量独具特色的青铜器,其中尤以许多大型的青铜人象和人头像最为引人注目:体积庞大,在古代铜器中罕见其匹;形象怪异而夸张,体现了丰富而奇特的想像力和高超的造型能力。
由此可见其文明之源远流长、辉煌灿烂。战国时期,巴蜀民族普遍使用一类独特的青铜剑,这也是古代巴蜀文明的重要特色之一。
柳叶飞掷
简介
巴蜀民族颇好用剑,尤擅掷剑。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有古代巴人的一个传说:巴西郡的土著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都出于武落钟离山。山上有赤、黑两个洞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其他四姓之子生于黑穴。起初他们没有君长,都事奉鬼神,后来想共同推举一位君长,于是约定,一起掷剑于石穴,谁能击中,就奉以为君。
结果唯有巴氏之子务相掷中了石穴。又约定,各乘土船,谁能浮水不沉,当以为君。又只有务相浮水不沉。各姓遂共立务相,这就是巴族著名的领袖廪君。以比试掷剑之术来决定部落首领人选,足见掷剑是巴人重视和擅长的技能。
掷剑的习俗也流行于蜀人中。《汉书·司马相如传》记,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学击剑。相如是蜀人,他所学的击剑并非倏忽纵横的斩刺之术,而是遥击而中的飞掷之术。
在战国时期的巴蜀墓葬中,广泛出土一类剑身呈柳叶形的青铜剑,应就是当时巴蜀民族所民前程之器。巴蜀剑的形制非常统一,从实物的一些细微差别。大致可以将它们区分为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
Ⅰ剑身呈柳叶形,中脊或凸起呈圆柱形,两侧常有血槽;扁茎斜肩,茎部有穿孔,多为两个,茎末端的一个孔在中脊线上,近剑刃的一个孔则偏于中脊一侧,少数剑只有一个穿孔;长度多数在30-45厘米左右,少数超过50厘米,个别剑甚至长达60余厘米,如涪陵小田溪出土一剑,长665厘米,似是最长之例。
第二种形式
Ⅱ剑身呈柳叶形,无圆柱形脊和血槽;扁茎斜肩,茎部有两个穿孔,都位于中脊线上;长度约为30厘米。
两种形式的分布
Ⅰ型是巴蜀剑的主要形式,在巴地和蜀地都有大量发出,分布广泛,极为盛行。其多数是短剑,也有少数已是长剑。Ⅱ型则都是短剑,而且均配对使用,所以皆配有独特的双剑鞘,较为少见,迄今发现的实物都出于蜀地,大概主要流行于蜀人之中。
Ⅱ型铜剑的装柄方式相同,皆是用两个柄形木条夹住剑茎,以小木钉于穿孔中钉合,然后缠以细绳并髹漆。少数剑还先将木柄插入一个铜套,再于铜套外缠绳涂漆,自然更加牢固。接柄后的剑,整体长度一般约增加10厘米左右。少数剑所装木柄甚长,昭化宝轮院曾出土一剑,剑柄略有残损,仍达165厘米。
巴蜀铜剑的剑身呈柳叶形,比较窄细,而且不装剑格,这种剑型很便于掷击。1977年在四川峨边大渡河畔曾出土七柄Ⅰ型剑,形制完全相同,出土时七剑排列整齐,剑锋方向一致,置放于约30平方厘米的范围内,长短有序,以次递减,最长的一号和二号剑长32厘米,最短的七号剑长284厘米,显然是一组剑。
四川涪陵小田溪的巴人墓中也有类似发现。像这种成组使用的短剑,可能就是用于掷击的,长短上的变化,大概是为了适应掷击时距离远近不同的需要。
神秘的图纹符号
巴蜀铜剑的装饰极富特色。
其剑身基部常铸刻象形的图纹,常见的有虎纹、手纹、花蒂纹、鸟纹、蝉纹等,以及其他许多不认识的抽象符号。这些图纹符合不独见于铜剑,也广泛见于巴蜀地区出土的其他青铜兵器,如戈、矛、钺等;不仅有单个符号,也有多种组合而成的。
据一些研究者统计,巴蜀兵器上的图纹符号有几十类,其组号变化更加繁复,大概有数百种。它们肯定不仅仅是美形的装饰,应还包含某些深层的含义,目前还无法破解,推测可能是族徽或图腾标志,抑或具有吉祥神佑的象征意义?也有学者以为,它们可能具有文字的功能,故又称之为“巴蜀图语”。
此外,Ⅰ型铜剑的器身表面常有铸造形成的粗糙斑纹,遍布全体,从形状看有虎皮形、半圆形、斜棱形和三瓣花形等种,触之坑洼不平,多呈黝黑色或油绿色或不锈蚀。
以前,一些研究古剑的学者已经注意到,世界上某些古代民族之剑,器表常有精糙花纹,坚硬并具有良好的防锈作用,或称之为“糙面花纹”。巴蜀铜剑之糙面斑纹,可能也有这种作用。
渊源流变
西南初期,关中周文化区域曾流行一类扁茎柳叶形铜短剑。不难看出,战国巴蜀铜剑的形制(包括装柄的方式)与周初扁茎柳叶形短剑极其相信似。
因此研究者普遍认为,巴蜀铜剑可能来源于关中地区,它的远祖就是周初的扁茎柳叶形剑,传入巴蜀地区后,在战国时代发展成为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兵器,因而形制也有变化:如Ⅰ型剑的剑身加长,甚至出现了长剑;以奇特的图纹符号进行装饰,剑体表面铸出独特的糙面斑纹;茎部穿孔偏斜于中脊线等。
相比之下,Ⅱ形剑的变化较小,除以巴蜀图纹进行装饰外,其他方面几乎与周初柳叶形剑完全相同,甚至所配铜剑鞘的形状也有些相似。
《尚书·牧誓》记载,殷末周武王伐商,“庸、蜀、羌、髳、微、卢、彭、濮”诸族都是同盟军。《华阳国志·巴志》也说,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据说,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
可见在商末周初,巴族和蜀族就与周人有密切联系,周人习用的铜剑传入巴蜀地区是可能的。
古代巴蜀与关中地区的联系主要是通过汉中地区,汉中作为关中和巴蜀的孔道,常出土兼有两会不同文化特点的器物,反映了古人的南来北往和文化的传播融会。
1972年陕西凤县曾出土三件扁茎柳叶形铜短剑,年代所碎为是春秋,形制与周初扁茎柳叶形剑相同。
凤县在宝鸡西南,毗邻汉中,这批材料,无论出土地还是年代,都处于周初扁茎柳叶形剑和战国巴蜀式剑的中介点上,或可反映扁茎柳叶形剑之向西南地区传播。
改装式剑
战国时期,巴蜀与长江中游楚国的关系日益密切,受到楚文化的强烈影响。公元前316年,秦又攻灭巴蜀。随着秦楚两国之经营巴蜀,中原地区的文化、器物,包括流行的铜剑,越来越多地传入巴蜀地区,并在许多方面开始排挤不寻的土著文化和器物。
战国晚期,巴蜀地区虽仍使用传统的柳叶形剑,但也开始汉行中原系统的东击式铜剑,基本功的趋势是后者益盛,前者日消。
而且,受传来的中原铜剑影响,人们开始对传统的柳叶形剑进行改装,方法是锉去茎与身相接处的圆曲交界,使成直角,即改斜肩为折肩,然后装上中原铜剑盛用的凹剑格,一些剑还在茎末端安装中原式的圆备用形剑首。这种由巴蜀式剑改装而成,具有中原风格的新铜剑,即所谓“改装式剑”,它是巴蜀铜剑在消亡前夕出现的一个变化形态。
蜀汉政权剑阁并没有被攻破,那是姜维守着的,而是邓艾走小路偷渡阴平,直接攻击成都,刘禅投降的结果,刘禅投降时,剑阁还在姜维手上呢。自古攻蜀两条路,一条是从甘陕南下经汉中过巴山,要点是剑阁(剑门关),另一条是从东沿长江走三峡,重点是夔州(奉节),一旦大军进入成都平原就完了。历史上有走南线的(如:后汉——公孙述,晋——蜀,后唐——后蜀)也有走西线的(桓玄——李蜀,本朝),也有两条线都走的。
一、字音
1、看拼音写词语
xiè( )货 jùn( )工 赤luǒ( )精zhàn( )
guǎ( )妇 zhù( )造 防yù( )xuán( )崖
2、给加点的字注音
厦( )门 悼( )念 麦穗( )栅( )栏
喷( )香 勉强( ) 血泊( )炽( )热
3、下面几组词语中,带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暂时(zàn)魁梧(wú) 潜移默化(qiǎn)
B、惩罚(chéng)勉强(qiǎng)惟妙惟肖(xiào)
C、计较(jiǎo) 侮辱(wǔ) 茅塞顿开(sè)
D、胆怯(qiè) 处理(chù) 扣人心弦(xián)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鸿鹄(hào)稀粥(zhōu)哆嗦(duō)军阀(fá)
B、毡靴(xuē)宪兵(xiàn)涔涔(céng)潸潸(shān)
C、伶俐(lì)萦绕(yíng)掺和(cān)窈窕(tiǎo)
D、贮藏(zhù)梗概(gěng)烟囱(cōng)汲水(jí)
5、下列带点汉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剥花生剥落B、埋怨埋没
C、夹杂夹道D、分毫分外
6、用“√”标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临帖(tiètiě)参天大树(cāncēn)涨春潮(zhǎnɡzhànɡ)
吆喝(hèhe)朝夕相处(chǔchù)凿石壁(zuózáo)
参考答案
1、卸 竣 裸 精 寡 铸 防 悬
2、xià dào suì zhà pèn qiǎng xuè chì
3、选B 潜qián 较jiào 处chǔ
4、选D 鹄hú 涔cén 掺chān
5、选C
6、tiè cān zhǎnɡ hè chǔ záo
二、字形
1、比较字形、字音组词语。
瀑( )镇( )腊( )虑( )
爆( )填( )蜡( )滤( )
胖( )绣( )挣( )肢( )
绊( )锈( )筝( )织( )
2、下面几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穿流不息 置之不理 阴谋诡计 兴高彩烈
B、不计其数 眼花缭乱 郑重其事 莫明其妙
C、别出心裁 迫不急待 再接再厉 出类拔萃
D、德高望重 不攻自破 走投无路 漫不经心
3、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五彩缤纷 震撼天地 蜿蜒曲拆
B实事求是 混水摸鱼 长途跋涉
C不计其数 含糊其词 阴谋鬼计
D清澈见底 处景生情 面容憔悴
4、下面各组没有错别字的是( )
A严历畸形 油光可鉴
B隐蔽虐杀 咳人听闻
C菜畦弥漫 再接再厉
D桑椹和谐 与时俱进
参考答案
1、瀑布 火爆 乡镇 填空 腊月 蜡烛 考虑 过滤
肥胖 牵绊 绣花 铁锈 挣钱 风筝 肢体 织布
2、选D。 A:川 B:名 C:及
3、选B
4、选C
三、词语
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
( )的笑容 ( )的生活 ( )的火光
( )地拥向河岸 悄悄地( ) 得意地( )
2、补足歇后语:
(1)( )借东风――巧用天时
(2)( )借荆州――有借无还
(3)( )进曹营――一言不发
(4)( )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3、用学过或自己积累的成语填空: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该地震波及范围之广,强度之大,在新中国史上是( )的。灾情就是命令,党中央、国务院立刻行动起来。温总理( ),亲赴灾区,慰问灾民。人民子弟兵数十万大军,( ),从空中、陆上、水上向灾区集结。在医院,义务献血的人( );在单位,自愿捐款的人( )。在海外,华人、华侨也纷纷,向灾区人民献爱心。我坚信,只要我们( )、( ),中国人民一定能战胜这场特大自然灾害。
4、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学校的艺术节上,同学们别出心裁,自编自演了许多有趣的课本剧。
B春天的植物园,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栩栩如生。
C我们要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D他的演讲太出色了,我只好甘拜下风。
5、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写出自己积累到的3个成语。
语( )心长 美不( )收 天( )海角 司( )见惯
精益( )精
成语:
6、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1)“身强力壮”的“强”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再查音节。“强”的解释有:①力量大(跟‘弱’相对)。②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③使用强力;强迫。④使强大或强壮。在“身强力壮”这个词语中应选第 解释;在“强身之道”这个词语中应选第 种解释。
(2)“出其不意”的“意”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意”的解释有:①意思。②心愿;愿望。③意料;料想。在“出其不意”这个词语中应取第 解释。在“词不达意”这个词语中应取第 解释。
7、和“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走”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走亲戚 B奔走相告 C走投无路 D走味儿
8、根据要求写成语。(至少两个)
①与合作有关的成语:
②与“时光荏苒”意思相近的成语:
参考答案
1、甜美 幸福 微弱 缓缓 走来 夸耀
2、(1)诸葛亮 (2)刘备 (3)徐庶 (4)关云长
3、史无前例 焦急万分 火速集结 济济一堂 络绎不绝 慷慨解囊 团结一心 众志成城
4、选B。栩栩如生是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5、重 胜 崖 空 求
成语略
6、(1)Q qiáng①②
(2)Y yì③①
7、选B
8、①患难与共 守望相助; ②白驹过隙 光阴似箭
四、句子
1、按要求改写句子:
(1)模仿例句的修辞方法改写下面的句子。
例:那票据好像黄叶跳着优美的舞蹈轻轻地落到地上。
例:春风中一群小鸟在树上叫个不停。
(2)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全国人民无时无刻在关心着地震灾区的人们。
(3)用上关联词吧两个句子合为一句。
他没有学会邯郸人的走法。他把自己的走法忘了。
(4)改为不用引号的句子,意思不变。
唐僧无奈地说:“悟空,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
(5)下面是一副对联,从备选字中找出合适的组成下联。
备选字:心理事益更莫无精为做身神
上联:有关家国书常读
下联
2、填空,并写出一个你对“书”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高尔基说:“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莎士比亚说:“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说:“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下列词语中选择3个各造一个句子。
专心致志 无缘无故 震耳欲聋 张灯结彩 恍然大悟 闻所未闻
造句:(1):
造句:(2):
造句:(3):
4、展开想象,把句子写得更加生动。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似的;虫子叫了,就像 ;
; 。
5、请你帮助刘虎把对老师的临别赠言内容补充完整。
老师,您那眼角的皱纹 ,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 有一丝为我而白。 , 。“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吗
6、四川大地震后,温总理在北川中学的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这四个大字,谈谈你对”多难兴邦“的理解。
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夹竹桃不是最美丽的,( )夹竹桃最值得我留恋回忆。(填关联词)
(2)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够举办上奥运会,是一件美好的事。(改成反问句)
(3)根据”琢磨“的不同意思造句。
①表示”雕刻和打磨“:
②表示”思索、考虑“:
(4)从下面两组词语中任意选择一组,写一句话。
A、非……不可……举世闻名B、即使……也……古今中外
8、排列错乱的句子,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 )借着楼道的灯光,我将教室的门锁好,走下楼去。
( )我关上楼道的灯,摸黑下了楼。
( )写完作业,灯火通明的教室里就剩下我一个人了。
( )一夜要浪费多少电啊!于是,我转身又上了楼。
( )我快速收好书包,熄灭灯,走出教室。
( )走到操场,我忽然想起楼道的灯没关。
9、排序
( )回头一看,展览馆大门前面还有很多人排着队在等着进去。
( )展室的进门处竖立着一块大标语牌,上面写着前言。
( )我们排着队走到了展览馆的大门前
( )中间的好几个展室都有许多和实物,每幅的下面都有说明文字。
( )展室出口处的结束语中有两个字我们好几个同学都说没有学过。
( )最先的一个展室是展示我国航天工业技术发展情况的。
( )大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步入展室。
( )我们依次从出口处走出了展览馆。
参考答案
1、(1)略
(2)全国人民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地震灾区的人们。
(3)他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的走法,还把自己的走法忘了。
(4)唐僧无奈地说,他再饶悟空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
(5)无益身心事莫做
2、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是人类知识的总统。
我说:(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参照名言,形式简洁)
3、提示:专心致志 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神,聚精会神,把心思全放在上面。
无缘无故 没有任何理由或根据
震耳欲聋 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指声音特别大,特别吵。
张灯结彩 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的事的繁华景象。
恍然大悟 形容人对某事一下子明白过来、突然醒悟,豁然开朗。
闻所未闻 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见。
4、提示: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5、你那厚厚的眼镜,有一度为我而增。
6、提示:越是灾难降临,人民愈加团结,斗志就愈加昂扬,大家同舟共济、百折不挠、勇闯难关
7、(1)虽然 但是
(2)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够举办上奥运会,难道不是一件美好的事吗
(3)①璞玉经过琢磨,才会价值连城。②你仔细琢磨琢磨,是不是这个理儿
(4)略
8、答案:5、6、1、4、2、3
9、答案:8、3、1、5、6、4、2、7
五、病句
1、用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错字、标点、语病共8处)
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海伦凯勒传”,感触很多。谁能相信一个不但看不见而且听不见的女子能掌握法、德等五种英语呢谁能相信她果然能取得那么多惊人的成就呢做为一个身体建全的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呢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起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B、她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C、早已灭绝了的恐龙,经过漫长年代的进化,变成了我们今天常见的鸟儿。
D、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秋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爸爸虽然很胖,但是行动很麻利。
B、书桌里陈设着同学们使用过的文具和书籍。
C、我们每个同学在今天的考试中都要发扬出自己的学习水平。
D、因为他迟到了10分钟,因此他错过了这趟校车。
4、下面的几个句子,不完全正确、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绿色的草坪上,安放着由中国人民赠送的巨型青铜器--世纪宝鼎。
B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海浪声声;屋内温暖舒适,整洁干净。
C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上门负荆请罪。
D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参考答案
1、课上,我们阅读并讨论了<<海伦凯勒传>>,感触很多。谁能相信一个既看不见又听不见的女子能掌握法、德等五种语言呢谁能相信她竟然能取得那么多惊人的成就呢作为身体健全的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呢
2、选C
3、选B
4、选C
六、阅读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靠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的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跨越百年的美丽》)
(1)“淡蓝色的荧光”在文中指的是由什么发出的光芒为什么说“它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2)在“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这个句子中,“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指的是( );“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指的是( )
(3)你准备向居里夫人学习些什么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蜘蛛的优势
大森林中,一只蜘蛛出生了。它高兴地这儿走走,那儿瞧瞧,认识了许多新朋友。但没两天,它就坐在树下嚎啕大哭。见它哭得如此(伤心 伤害 伤残),上帝过来问它哭什么
蜘蛛一边擦着眼泪,一边抽咽着:“我太不幸了。我是整个森林中最可怜的动物。不是吗野兔、黄羊可以自在地以青草为食,狼、狮子有着天生的追捕本领,小鸟、老鹰能在天空自由地飞翔,老虎、大象足以称王称霸……我呢飞不能飞,跑不能跑,跳不能跳,一辈子只能慢腾腾地爬来爬去,连蚂蚁的力气都比我大,我天生就注定是弱小的。怎么生存啊世道多不公平啊!”
上帝听了,语重心长地对蜘蛛说:“孩子,你错了。每个人都会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异优势优先),关键是自己要去努力(发掘发展发明)。”
蜘蛛听了,半信半疑,开始寻找自己的长处。后来,它学会了织网。只要随便找到几个支点,它就可以巧妙地织成一张网。这网不怕风吹,不怕雨淋。蚊子、苍蝇等飞虫只要撞上网,就无法脱身。它守在网边,天天都可以饱食一顿。还有,由于它样子长得古怪而丑陋,身上又有毒腺,也不用担心像其他动物那样时时面临危险。现在,它活得非常开心。
完美的人生在于自我的努力。“临川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挖掘自己的潜力,每个人都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长处。
(1)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2)用“~~~~”划出点明本文中心的自然段。
(3)蜘蛛如果不去寻找自己的长处会是怎样的结局
(4)你就要小学毕业了,在中学假如你发现不少同学在许多方面都比自己强,你准备怎样应对
3、阅读理解:
一百多年前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 )塑料袋具有成本低廉、性能良好、便于携带等好处,( )很快就被广泛地应用于包装的各个领域,到处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
塑料袋的发明是一柄“双刃剑”,它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是有目共睹的,但与此同时,它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了实际利用价值。人们最直接感受到的就是塑料袋带来的“视觉污染”了。废塑料袋散落在地面上,被风一吹,漫天飞扬,破坏了居住地、风景点的整体美感。过度制造和使用塑料袋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则是更大的危害。有数据显示,每年我国超市的塑料袋用量达40万吨,而超市以外的百货商店、菜汤,水果摊约是超市的3倍。每生产1吨塑料袋,需要消耗3吨以上的石油资源。塑料的结构稳定,不容易被天然微生物破坏,在自然环境中200年内不会降解。废弃塑料包装物的填埋处理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采取焚烧处理的方式,( )会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长期污染环境;而堆积在地面和水上的废塑料袋,容易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塑料袋在动物肠胃里消化不了,导致肌体损伤甚至死亡。2002年曾有报道说,一头须鲸死后被海水冲到法国诺曼底海滩,在它的胃里竟然发现了800千克塑料袋及其他包装材料。
人们逐渐认识到塑料袋的“永生”己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各国掀起了治理塑料袋的运动。我国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使用塑料袋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来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所说的塑料袋的“永生”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①打比方举例子 ②举例子 作比较
③列数字举例子 ④打比方 作比较
(5)请你写一条倡议人们减少使用塑料袋的公益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只要信心不被打碎
①那个阴雨连绵的早晨,我正为大学毕业后连续数月东奔西跑地求职,却没有找到一个接收单位而沮丧万分,一个人沿着乡间小路踽踽而行。
②不知不觉我已站在了离村子挺远的一座土窑前。猛抬头,那位近年才开始学习烧制瓦罐器皿的老人,将我的目光惊住了:只见他大步走到窑前,眉都没皱一下,便抡起一根铁棍,咣咣咣,将一大溜刚刚出窑的形状各异、大大小小的瓦罐全部打碎。
③我不解地走上前去,问老人为何将它们全都打碎了。
④老人不紧不慢地说:“火候没掌握好,都有一点小毛病。”
⑤我惋惜道:“可是你已经花费了许多心血啊!”
⑥老人长吁了一口气道:“那不假,可我相信下一炉会烧得更好些。”老人坚定的口气里,透着十二分的自信。
⑦看到老人又坐在霏霏的雨丝中,再次从头开始,认真地、一点一点地做起泥坯。他那坚决推倒重来、成功在握的从容自若,深深地打动了我--是啊,即使所有的瓦罐都打碎了也没有关系,只要心头执着的信心不被打碎,就不愁做不出更加满意的瓦罐。
⑧默默地,我朝老人深鞠一躬,转身跑回家中,背起简单的行囊,毅然地加入南下打工的队伍中。在一次次焦灼的等待后,在一次次失望的重击后,我终于谋到了一份很艰辛的工作--在一个建筑地当小工。
⑨数年后,我拥有了一家不小的公司。
⑩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遇到种种失败。然而这时,谁能咬紧牙关,告诉自己:我还有一样最宝贵的东西--不肯折弯的信心,并且紧紧地握住它,谁就会在艰难中平添一股勇气,一股无所畏惧的力量,就会觉得脚还踏在土地上,血还是热的,路还没有完全断绝。闯下去拼下去,用那不肯投降的双手打出的,一定是一方令自己都无比惊讶的新天地。
(1)本文记叙的顺序。
起因是:
经过是:
结果是:
(2)第一段中“那个阴雨连绵的早晨”有什么作用
(3)老人“大步走,眉没皱,抡铁棍,打瓦罐”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4)第八段中“默默地,我朝老人深鞠一躬”的含义是什么,请你想像“我”此时的心理活动。
5、张僧繇①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则飞去。”人以为诞②,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③,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注释
①张僧繇:yóu,南朝梁人,名画家。②诞:欺骗。③破壁:击破墙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⑴须臾,雷电破壁。
(2)不点睛者皆在。
2、翻译下列句子。
⑴人以为诞,因点其一。
⑵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现在用这个成语比喻。
参考答案
1、(1)淡蓝色的荧光指的是镭射线,因为镭射线是居里夫人牺牲了自己的美丽肌肤和身体健康,并且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克服了许多困难才得以发现的,所以说它融入了一个女子的美丽的生命和信念。
(2)指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靠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
指发现镭。
(3)提示:居里夫人对于科学的追求、对于困难的态度以及对人类的贡献。
2、(1)伤心优势发掘
(2)完美的人生在于自我的努力。“临川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挖掘自己的潜力,每个人都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长处。
(3)提示:自暴自弃,过得不开心,伤害自己或别人。
(4)提示:积极的心态应对,多向他人学习,提升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特长。
3、(1)因为所以如果就
(2)成本低廉、性能良好、便于携带。
废塑料袋散落在地面上,被风一吹,漫天飞扬,破坏了居住地、风景点的整体美感。过度制造和使用塑料袋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则是更大的危害。
(3)塑料的结构稳定,不容易被天然微生物破坏,在自然环境中200年内不会降解。
(4)③
(5)少用一个袋子,多留一份洁净。
4、(1)顺叙
我因为连续几月没有找到接收单位而沮丧万分。
我看到一个老人将刚出窑的瓦罐全部打碎又重新做起泥坯。
我深受鼓舞,重新鼓起了乐观生活的勇气。
(2)衬托我的沮丧的心情。
(3)可我相信下一炉会烧的更好些。
(4)谢谢你,你使我懂得了:只要信心不被打碎,就一定能有一番作为。
5、答案:1、(1)一会儿 (2)都
2、(1)人们认为是骗人的话,就点其中的一条。
(2)一会儿,雷电击破了墙壁,一条龙乘云飞向空中。其余三条没有画上眼睛的龙却依旧还在。
3、画龙点睛
司马错平定巴蜀
野史《格格春秋》里记载着这样一则趣事:公元前一世纪的某一天,《战国策》的作者刘向请几位朋友赴宴。刘向本是节俭之人,不会无故请人喝酒,朋友们一猜便知他必有为难之事相求。还真让朋友们猜中了,酒至半酣,刘向从袖筒里掏出一篇文稿让大伙传阅。朋友们一看,见题目是《司马错论伐蜀》。刘向告诉大家,这是即将编入《战国策》的文章,因为要作为史料,所以要极其慎重。他说总觉得文章对司马错渲染不够,缺少刀光剑影的战争描写,很难表现大将的八面威风。所以,今天特意请朋友们提点意见,帮着出个点子。文章传阅完毕,有个朋友随口吟了一首诗:
司马挥师谋略伏,
错认蜀地当故土。
智名不取勇功没,
胜却鏖战拼杀苦。
这是一首嵌名诗,诗中嵌着“司马错智胜”。见朋友如此多才多艺,另一位朋友不甘示弱,也当即诵诗一首:
坐论庙堂司马功,
巧取巴蜀错刀锋。
霸业奠基谈笑事,
终得华夏成一统。
有人就问:人家诗里有“司马错智胜”,你这诗里有什么?这个人说:我诗里有“司马错谈笑成一统”。
刘向说:你们这一个一首诗、那一个一首诗,净卖弄自己这点学问了,倒是给我出个主意哦!大伙一致表示:哥们儿写得不错,弟兄们全通过了,准予发表!
据野史《格格春秋》记载,《战国策》这部历史典籍在注重文章史料性的同时,还非常注重文章的文学性,其中有些章节是非常著名的文学名篇。正是由于文章非常优美,才使后世研究者对其作为史料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就拿这篇《司马错论伐蜀》来说吧!张仪主张伐韩击周,司马错却力主灭蜀,而秦惠文王立刻就采纳了司马错的意见。仔细想想,事情会这么简单吗?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不能不认真考虑。事关对哪个国家用兵的问题,怎么会三言两语就能做出决定呢?《格格春秋》上分析说,《战国策》叙事的妙处就在于此,许多文章只为阐明观点,但不载录不必要的情节。还是以《司马错论伐蜀》为例,文章只重点记录张仪、司马错的观点和秦惠文王的表态,而除此之外的一次次争论则一律删去,这样写更能突出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说来说去,司马错和张仪又有怎样的争论呢?下面,朋友们还是听格格慢慢道来。
据野史《格格春秋》记载,司马错祖籍秦国夏阳,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韩城县,是史学家司马迁的八世祖——即司马迁的八辈儿老祖宗。他是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和后来的白起、王翦被称作“秦国三大干将”。《格格春秋》上说,白起用兵以战略规划见长,王翦用兵贵在缜密的战术,这两个人的用兵技巧在其指挥的历次战役中得以充分体现,引起后世兵家重视。而司马错用兵却是以谋略见长,注重战略上的时机,正如孙子所谓“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他使战争在谋略策划阶段就已经稳操胜券。如此一来,经他指挥的战役在外行眼里便没有丝毫看点,很少被人称奇。这也正是司马错用兵的妙处,实如孙子所言:胜者无智名,无勇功。看似平平常常,其缜密精深却无处不在。司马错的功绩主要在于伐蜀定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巴蜀之地等于把秦国的疆域扩大了近一倍,人口增加近三分之一,这是个什么概念呢?等于秦国的综合国力整个翻了一翻!正是由于司马错的成功伐蜀定蜀,才有了以后秦国蜀守李冰亲自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因而打造出作为秦国米粮仓的天府之国,为后来统一全国提供了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
至于伐蜀的历史背景,《格格春秋》作了详尽记载。秦惠文王九年——即公元前316年,秦国南面的两个邻国巴国、蜀国发生了战争。巴国都城是现在的重庆,蜀国都城是现在的成都。蜀强巴弱,巴国自知不敌而求救于秦。司马错一看便宜事来了,就力主发兵,以帮助巴国的名义灭掉蜀国。丞相张仪一听,脑袋摇得像个拨浪鼓似的,就想嘲笑司马错。张仪说:要想扬名,就得去大的都市,因为那里人多哦!要想成就霸业,就要到中原与各路诸侯争雄。我们现在的战略方针应该是打败韩国、胁迫周王室,进而达到号令天下诸侯的目的。而蜀国不过是一片荒蛮之地,地处偏僻,百姓野蛮,攻打它只会劳民疲兵。即使把它占领了,也不能在诸侯中树立威名。不到中原与强国争雄,而去偏僻之地与野人争利,这不是和成就霸业的目标越来越远了吗?
张仪的观点,整个一占领中心城市的说法。《格格春秋》上说,无论在哪个历史时期,都会有这种急功近利之人。这种人不考虑历史条件,总想一口吃个胖子,抱着革命一日就能成功的幻想,把自己的轻浮、急躁看成高涨的热情,而对别人的脚踏实地却不屑一顾,认为人家目光短浅,不足以成大事。其实,以当时秦国的国力,要想与群雄逐鹿中原是远远不够的,贸然发兵,直接关系国家安危。而司马错伐蜀的论据则是: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这句话是说,要使国家富强,就要努力扩大领土;要使军事力量强大,就要先让人民富足;要称雄于天下,就要在道义上让人民拥护你。蜀地荒蛮怕什么?我们可以好好去治理哦!领土多一分是一分、多一寸是一寸,这是我们赖以发展的基础。现在是蜀国侵犯巴国,我们以拯救弱小的名义发兵也算师出有名。如果放弃伐蜀而去攻打东面的韩国、东周,势必造成自我孤立,别忘了周王室还是名义上的天下主宰哦!而从长远考虑,夺取巴蜀之地乃是一统天下之必需,因为此地可以作为进攻楚国的跳板,得蜀即得楚,得楚即得天下。
历史背景和张仪、司马错各自所持的观点,最后,秦惠文王支持了司马错的方案,司马错率兵伐蜀。虽然是“蜀道之难难之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地通人烟”,可别忘了:秦国还有个巴国“朋友”帮忙呢!因为秦国是打着帮巴国的旗号灭蜀的。由于司马错对形势判断非常正确,秦国灭蜀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只用十个月就完成了。既然把蜀国灭了,又怎能放过因战争而疲惫的弱小的巴国?司马错不费吹灰之力,又接着将巴国灭了。春秋无义战,战国时期灭掉一个小国更不需要什么理由。
据《格格春秋》记载,以后,司马错又曾两度入蜀平叛。第一次是秦武王元年——即公元前310年,蜀侯陈庄叛秦,司马错受命协助甘茂平叛,最后陈庄被诛。第二次是秦昭襄王六年——即公元前301年,蜀地郡守、蜀侯公子辉在蜀地作乱、叛秦自立,司马错再次入蜀平叛,诛杀公子辉及郎中令等二十七人,蜀乱遂平。
历史的发展与司马错谋划伐蜀时的设想毫厘不爽,据《格格春秋》记载,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即公元前280年,司马错率陇西秦军从蜀地进攻楚国黔中郡,击败守军夺取该郡,迫使楚国把汉水以北和上庸的大片领土割让给秦国。而在司马错灭蜀107年之后——即公元前223年的灭楚战争中,秦军就是以原来的巴都重庆为基地,顺长江从水路进入楚国境内,从而顺利完成了灭亡楚国的壮举。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重庆发现的大量竹简和秦营遗址成了这一史实的有力佐证。《格格春秋》上说,司马错所指挥的战果最大的战役,是公元前316年的灭蜀之战和公元前280年迫使楚国割地求和的黔中郡之战,但是,由于这两次战役打得没费什么劲,很少引起后世兵家重视,而这也更加从反面证明了司马错战争艺术之高超。
格格讲了这些,还有必要再解释那两首嵌名诗吗?结合这些故事,那两首诗的含义本是一目了然的。不过,为节省朋友们的时间,格格还是加几句赘言,把这两首诗串讲一下。第一首诗的意思是:司马错指挥军队,其中隐藏着很深的谋略,他把蜀地看做秦国应有的领土。正如孙子所说的那样,他用兵“无智名,无勇功”,高超的战争艺术胜过战场厮杀千倍万倍!
哦,司马错智胜!
第二首诗的意思是:在庙堂上的战前谋划已奠定建立奇功的基础,司马错避敌锋芒巧取巴蜀。谈笑之间筑牢秦国根基,后来终于完成了国家统一。
是的,司马错谈笑成一统!
司马错灭巴蜀
同年秋:将军将秦师;黔中之战)。耕人得古器,前387年蜀国侵占了秦国的南郑,《六国年表》记载在前441年司马错,以后数十年,实践了他得蜀即得楚的部分预言,司马错前去赐死也不大可信、悼武王,都来向秦国告急,张仪传也是说秦王觉得道路凶险难走到:“蜀国乱政、犁两
巴蜀之地在战国时期也出现过甘宁、诸葛亮般的牛人吗?
本文2023-11-28 00:17:0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68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