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毛主席用我国的建国国花蕙芷起名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7浏览:3收藏

听说毛主席用我国的建国国花蕙芷起名吗???,第1张

  毛主席以蕙芷命名的建国国花

  毛泽东的名、字和号并用芝兰命名

  毛泽东这一名字是与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和诗人紧紧联系着的,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深深影响着中国的命运,并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但许多人仅知毛泽东的大名,对他另外的名、号却不甚了解。

  毛泽东(18931226-197699),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他一生用过许多名、号,且大多有一些特定的含意。这些名、号与他的经历和思想发展密切相联。

  毛泽东乳名为“石三伢子”说来有一段缘由。毛泽东的母亲文氏18岁成亲后,于毛泽东前,曾生有两个孩子,但先后均在襁褓中夭折,毛泽东是第三胎。文氏敬重神灵,笃信佛教。她生怕毛泽东又不能长大成人,便将其寄居外祖父家唐家托。外祖父家的龙潭中有一块巨石,孩子拜石为干娘,寄名石头。又因其排行第三,故取名“石三伢子”做为乳名,寓意坚如磐石,希冀百年长寿。毛泽东1923年在湖南从事革命工作时,为遮掩反动当局的耳目,亦曾用过“石山”之名,并以此为名在《前锋杂志》上发表过《省宪下之湖南》一文。

  泽东,是毛泽东的正名、谱名。毛家的家谱为以下辈序:“祖恩贻泽远”。他是家族中的“泽”字辈,以辈序取名。《韶山毛氏四修族谱》(写于1941年)中记载:“毛泽东,之咏芝,行三,清光绪十九年,癸巳十一月十九日辰时生。”“泽东”二字意为润泽华夏天地,恩惠东方。毛泽东早年撰文均以“泽东”为笔名,以发表在《湘江评论》上的文章较多。在党的机关报《向导》周刊上撰文也时有以“泽东”署名的。国花蕙芷

  润之(或咏芝,润之),是毛泽东的字。“泽”与“润”字义相近,均可理解为雨露滋润的意思。润之是润芝的谐音,咏芝寓意“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关于“润之”一词的来由,毛泽东1945年重庆谈判时,曾与当时任《新民报》副刊编辑的作家张恨水谈起:“我以前常用的‘润芝’一名,便是在湖南一师时,杨怀中先生为我取的。有一次,我在给杨先生的信中署名‘毛学任’,杨先生问我何故?我说学一学梁任公(即梁启超)。杨先生便给了我一部《胡文忠公全集》要我读。我反复阅读后,觉得胡林冀确实值得学习,胡字‘润芝’,我就改为‘学润’。杨先生对我说:‘司马长卿崇拜蔺相如改名相如。你既然尊敬胡润芝,就干脆改成润芝吧。’以后,师长和好友们多叫我‘润芝’。”

  青年毛泽东和他第一师范的同学、新民学会的会员们,经常在湘江中搏击风浪,以磨练意志,坚强体魄。毛泽东小的时候就常在韶山冲家门前的池塘游泳,到长沙读书后,湘江成了他“与天奋斗”“与地奋斗”的乐园。他的同学张昆弟在1917年9月25日的记中写道:“昨日下午与毛润之游泳,游泳后至岳麓山蔡和森君居,时近黄昏,遂宿于此,夜谈颇久。毛君润之云:现在国民思想狭隘,安得国人有大哲学革命家、大伦理革命家,如俄之托尔斯泰其人,以洗涤国民之旧思想,开发新思想。”

  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橘子洲头眺望湘江,回忆当年求学的情景,写下了壮词《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他们是如此意气风发地战天斗地,也是同样意气风发地投身于革命运动。

  从毛泽东众多的名、字、号中,可以看出他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抱负、志趣及丰富的革命经历。历经血雨腥风,穿越枪林弹雨,终于迎来了日出东方,祖国新生。

  芝兰象征革命人民大团结,艰苦朴素的革命战斗精神。

  娥皇、女英的故事感动了行吟泽畔的屈大夫。但是,奸邪当道 ,报国无门,楚国已经日薄西山了。“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还有什么办法呢?

  “萧艾太盛芝兰少,一跃冲向万顷波。”(毛泽东诗,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五日,屈原在汨罗江汇入湘江处的罗渊抱石沉江了)。

  其后湘潭人黄厚周,崇祯十三年进士。明亡后不仕,自称黄人,年七十自沉于湖州南浔河。

  民主革命时期,有多位湘人蹈海投江殉水而死:新化人陈天华(1875-1905),在1905年底时为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在东京大森湾投海自杀。

  益阳人姚宏业(1883-1906),于1906年5月为抗议中国公学遭清廷种种钳制,在上海蹈黄浦江而亡。

  毛泽东1961年秋看《离骚》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捷惟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 路幽昧以险隘;(何必如此夏桀商纣王独弃 放肆披开了,一对蕙芷惟有的捷径以困住停止了脚步;惟有夫役私党派的人愉快 ,路途昏暗愚昧难以取胜;)毛主席挥毫慎笔写《七绝、屈原》光辉诗篇。屈子当年赋楚骚, 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路冲向万里涛。(椒兰:申椒, 蕙芷简称即:芝兰。)

  毛泽东也留下了“兰以素为贵,人以德为高”的千古名言。今天,中华民族在中国***的带领下,真正进入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伟大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正日益清晰:“和平崛起”是中华复兴的战略选择,“科学发展”是中华复兴的根本方略,“共同富裕”、“和谐社会”是中华复兴的重要目标。我们正在走的路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我们正在干的事业是前所未有的壮丽事业,我们正在朝着这最新最美的蓝图稳步迈进。

  (文章来源党史文献与《湘江礼赞》书籍等)。《国花蕙芷》研究作者:赵彦。

凤羽毛氏宗祠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程海镇凤羽村委会毛家湾村,宗祠西靠凤凰山,南邻期纳清水村,北接程海湖,东临红石岩山。于2003年在毛氏宗祠原址上复建,总占地面积38亩,正殿坐西面东,屋架为穿斗式木架结构,进深三间,夯土墙,青筒板瓦屋面,16柱落地。南北厢房对称,均为18柱落地,通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夯土墙,青筒板瓦屋面,院内绿树成荫。

永胜毛氏与韶山毛氏同源共祖,其始祖毛太华自江西宦游从戍,屯戍于永胜。后以军功奉调,携长子清一、四子清四内迁,成为现在韶山毛氏之祖。在北厢房毛氏文化陈列室内存有永胜毛氏一世祖毛用(清二)墓碑一块。毛氏宗祠是研究毛氏文化的重要载体。

永胜毛氏与韶山毛氏同源共祖,按中国人崇尚伟人的情结,在原址新建宗祠以示纪念,同时也是研究永胜、韶山、江西毛氏文化的重要载体。

2011年7月18日由永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宗祠始建于康熙七年,2003年以来相继进行了重建和扩建,位于博物馆东南部的毛家湾村内。全祠主要由正殿、“毛氏文化陈列室”和“边屯文化陈列室”组成。正殿内供奉着毛太华及其永胜毛氏后辈各代先祖的牌位。祠内众多的匾额、楹联、、书画作品、碑刻和文物,述说着毛氏文化的来龙去脉,展示着毛氏宗族的品德规范和人文情怀。入得宗祠,浓郁的宗族文化氛围便扑面而来。

边屯文化滋养了毛氏先祖,培育了从毛太华开始的韶山、永胜毛氏家风。毛氏家风以“聪听彝训”为核心,以《毛氏家戒十则》《毛氏家劝十则》《毛氏家训八条》《毛氏家族百字铭》为主要内容,突出了毛氏爱国、正义、廉洁、进取、诚信、孝道、勤俭、和睦的家庭和家族规范。这些规范深深植根于历代韶山和永胜毛氏后裔的人文理念,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对毛氏族人产生着漫长而强劲有力的凝聚、鼓舞、激励作用,在毛氏后裔的心灵深处催生了充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气节的强大精神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为毛泽东这位伟大领袖的出现奠定了重要的家风和人文基础。因此,在那个中华民族倍遭凌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 社会 ,青年毛泽东立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何处不青山”的宏愿,走出韶山冲,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缔造并领导中国***和人民军队,经过二十八年的千辛万苦和浴血奋战,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并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根本宗旨,确立了中国***人一切为了全中国的劳苦大众谋取幸福的革命初心,推翻了压在中华民族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真正站立起来,彻底雪洗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建立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 社会 主义制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关键基础。如今,“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比 历史 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边屯文化滋养了永胜人民,毛氏文化熏陶了边屯后裔。长期来,永胜人民代代传继和发展着边屯精神,形成了“坚韧、勤勉、进取、宽容、和合”的优秀人格品质,为永胜的解放、 社会 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全县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 社会 发展提供着强大的精神动力。

如今,边屯文化、毛氏文化和金兰文化、革命文化、佛教文化共同成为程海周边的重要文化。这些文化滋润着程海人民的心田,塑造着他们开拓进取的精神,承载着无尽的浓浓乡愁,饱容着他们的精神寄托,塑造着开拓进取的人文品格,激发着奋发图强的理想信念,营造着和谐共荣的 社会 和谐和温暖,犹如一台台动力强劲的发动机,源源不断地促进着程海人民生产力的大解放,强有力地推动着综合经济的大发展,为程海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 旅游 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文化基础。

文字:《程海风物志》

:美丽永胜

平台编辑:华子

审核:熊锦江

毛泽东的曾祖父毛祖人(1823-1893),字四端。乡里人多呼之为“毛四端”。他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癸未九月三十日。“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际祥;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韶山毛氏先祖毛太华第七代修族谱时,曾定下20代子孙族名排行。自那时起到毛泽东的曾祖父毛祖人,已是第17代传人了。毛祖人无兄弟姊妹,他的父亲——毛泽东的高祖父毛祥焕(字其有),仅生有一个儿子,即毛祖人。

毛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

毛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06位。至2007年,按人口排序,毛姓总人口约25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2%。在中国大陆排名第87位,在台湾未列入前一百名。

毛叔郑为得姓始祖。以鸟羽为图腾,毛下为鸟形灵台,灵台天齐上为相风鸠鸟。[1]

1历史发展编辑

起源始祖

起源源流

1、 源于姬姓,属于以国名为氏。毛氏,本姓姬,是黄帝后裔,周武王母弟毛叔郑之后。毛叔郑(毛伯郑)始建有毛国,后迁于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再后举国避难于河南荥阳地区。在毛伯郑的后裔子孙以及国民中, 皆有以先祖爵号、封国之名为姓者,史称毛氏正宗。毛氏族人大多尊奉毛叔郑为得姓始祖。[2]

2、出自周文王姬昌之子伯聃的封地毛邑,属于以封邑为氏。伯聃(伯明)受封于毛邑(今河南宜阳),在周王室任司空之职,负责土木工程建筑事务,为周成王六卿之一。在后世子孙中,有以封地命姓者。[3]

3、源于改姓而来:

毛姓汉字演变

1)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①元朝右丞相伯卜花的孙子福寿,归附明朝,因率明军讨还湖广、巴蜀等处有功,官至副总兵,明成祖朱棣赐予毛氏,其后裔子孙多称毛氏。②蒙古族鞑靼部落酋长毛里孩,在明朝时遣使进贡,明宪宗朱见深赐汉姓毛氏,其后裔子孙多称毛氏。[2]

2)源于氐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氐族在殷周到南北朝时期主要分布在今陕西、甘肃、四川等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在两晋时期曾建立有前秦、后凉、成汉等国。

3)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毛忠,初名哈喇,明军将领。因守边有功,明英宗朱祁镇为表彰他,特赐予毛氏,为回族毛氏之祖。毛氏回族现主要分布在新疆和甘肃一带。[4]

4)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苗族、傣族、彝族、高山族、布依族、满族、佤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毛氏族人分布,多为明、清时期改土归流运动中改汉姓者后裔。

得姓始祖

得姓始祖:毛叔郑。[1] 他不仅是毛国的首领,还在周王朝中担任司空之职,总管土木建筑工程等事务,他的伯爵爵位可以由其子孙世袭继承。[5]

迁徙传播

西周时期,毛姓分封之地在黄河流域,大致在今陕西华县境内。春秋时期,毛氏家族由于发生内乱,开始有人徙居长江南部地区。

唐末五代以后,毛氏除少数人居于河南、河北、北京、山东、山西、甘肃外,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包括今浙江衢江、黄岩、杭州、余姚、江山、温州、诸暨、遂安、松阳、宁波、萧山、吴兴、遂昌,江苏常州、昆山、常熟、宜兴、吴江、太仓,上海,安徽合肥、定远,江西南昌、新昌、丰城、吉水、鄱阳,湖南长沙、平江、湘潭,福建长泰、建安,湖北公安、麻城、浠水,广西富川,云南昆明,四川成都、洪雅、夹江、仁寿等地。

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毛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6]

2人口分布编辑

宋朝时期,毛姓人口大约有1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1%,排在第八十二位。浙江为毛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毛姓总人口的29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广西、四川、湖南,这五省毛姓大约占全国毛姓总人口的83%;其次分布于江苏、河南,这两省的毛姓又集中了10%。毛姓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形成了以东部浙赣和西部川湘为中心的两大块毛姓聚集区。[7]

明朝时期,毛姓人口大约有3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034%,排在第六十八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毛姓人口纯增长比全国人口增长率要高。浙江为毛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毛姓总人口的34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甘肃两省,这两省毛姓大约占毛姓总人口的47%;其次分布于江西、江苏、山东、湖南、湖北,这五省的毛姓又集中了26%。宋元明600余年间,毛姓人口分布格局变化大,人口主要向东南、西北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浙赣、湘鄂、甘肃三块毛姓聚集区。[7]

毛姓人口分布图

当代,毛姓总人口约250万,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2%。从明朝以来的600年,毛姓人口由32万增至250万,达7倍多,但总体增速低于全国总人口增速。在全国主要集中于浙江、四川、河南三省,大约占毛姓总人口的28%;其次,分布于湖南、广西、重庆、江西、江苏,这五省市又集中了32%。浙江集中了毛姓总人口的12%,为毛姓第一大省。600年间,毛姓人口流动方向,由东南部向西部和中原地区回迁,全国形成了浙江、川渝湘、河南三块毛姓聚集区。[7]

在浙沪、皖苏南部、福建北部、赣渝鄂大部、湘黔桂、广东西部、川云东部、甘肃中段、青海东北,毛姓一般占当地人口比例的03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3%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97%,该地区居住了大约64%的毛姓人群。在皖苏中部、豫陕宁南部、甘肃大部、青海东南、新疆西北、四川大部、云南中部、鄂渝北部、粤闽中部、海南北部、江西东南、黑龙江东部、辽宁中部,毛姓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在024-036%之间,其覆盖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63%,该地区居住了大约17%的毛姓人群。[7]

3姓氏文化编辑

郡望堂号

郡望

西河郡、荥阳郡、北地郡、河阳郡。

堂号

西河堂:以望立堂。

荥阳堂:以望立堂。

河阳堂:以望立堂,亦称浔阳堂。

北地堂:以望立堂。

舌师堂:战国时平原君有食客毛遂,出使楚国时,拔剑胁迫楚王,晓以利害,遂订了楚国出兵援助赵国的条约。毛氏因以舌师为堂号。[6]

宗祠对联

四言通用联

洁廉世望;风雅诗宗。

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毛谟,字吟树,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著有《韵事略》、《说文检字》。下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毛苌,官至北海太守,治《诗经》尤精。

捧檄以往;脱颖而来。

上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庐江人毛义,字少节,孝行闻名。下联典指战国时期的赵国人毛遂,为平原君赵胜门下食客。

注经世业;捧檄家声。

毛遂自荐

此联为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冲毛氏宗祠联。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毛苌事典。下联典指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庐江人毛义事典。

洁廉世望;风雅诗宗。

上联典指清泽州毛一豸,顺治年间进士,性廉洁,圣祖以“清官第一”褒之。下联典指战国时期的鲁国人毛亨,为《诗古训》传于家,称“大毛公”,至汉时,毛苌治诗尤精,称“小毛公”。

宜阳世泽;经学家声。

上联典指战国时期的鲁国人毛亨。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毛苌。

官奴骂贼;侍史工诗。

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毛谟事典。下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毛苌事典。

七言通用联

鸿宾文字第一筹;子晋典籍八万册。

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两广总督毛鸿宾,敢言直谏,不避权贵。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学者毛晋,字子晋,编有《毛诗陆疏广要》、《苏米志林》、《海虞古今文苑》、《毛诗名物考》、《明诗纪事》等。

好书不厌看还读;益友何妨去复来。

此联为清朝书法家毛怀自题联。

林头研石天云月;涧底松根刨雪腴。

此联为清朝书法家毛庚自题联。

云山槛外如搜卷;灯火亭前自著书。

此联为清朝书法家毛庚自题联。

午日到门听罄远;春风吹树隔林寒。

此联为清朝时期的经学家、文学家毛奇龄撰联。

曾折松枝为宝栉;又编栗叶代罗襦。

此联为唐朝时期的女诗人毛正美诗联。

十言通用联

诗学有渊源,羡一家授受;易经明消长,验四季变迁。

典出西汉朝时期的学者毛亨,古文诗学业“毛诗学”开创者,曾作《毛诗训诂传》。

家谱文献

谱名 编者 编纂方式

江西上饶清漾毛氏族谱四卷 毛光春修 同治十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江山清漾毛氏族谱三册 著者待考 道光三十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浙江江山清漾毛氏族谱三册 著者待考 民国四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

江西玉山双溪毛氏宗谱 著者待考 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安徽合肥毛氏宗谱 毛开运等修 民国五年九鼎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另存有三册本

浙江江山兴贤毛氏宗谱四卷 著者待考 同治三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上庄毛氏宗谱二卷 著者待考 道光二十九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江山棠峰毛氏宗谱 著者待考 光绪二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另存有一册本

浙江江山邑前毛氏宗谱 毛云鹏修 宣统三年本二册

浙江江山邑前毛氏宗谱 毛继善修 民国十九年铅印本三十六册

浙江江山龙底毛氏宗谱 著者待考 清朝末期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浙江常山龙川毛氏宗谱二卷 黄庚吉重修 光绪五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常山龙川毛氏宗谱二卷 黄庚吉重修 民国二十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常山毛氏宗谱 著者待考 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三卷

浙江龙游毛氏宗谱 毛启东等修辑 咸丰元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

浙江兰溪毛氏宗谱三卷 章萼纂修 民国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兰溪汤溪毛氏宗谱四卷 镐颍重纂 民国七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兰溪沐澄毛氏宗谱四卷 著者待考 民国二十九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绍兴会稽达郭毛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毛乙笙、毛子芗修 宣统二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余姚丰山毛氏族谱 毛云祥等纂 光绪三十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

余姚丰山毛氏族谱 毛启周等续修 民国二十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

浙江余姚毛氏永思堂族谱 毛廷枋等修 道光二十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六卷

浙江余姚毛氏永思堂族谱 毛廷枋等修 同治十二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

余姚双河毛氏宗谱二十一卷 著者待考 思成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残存两册

浙江鄞县西河毛氏宗谱四卷 王谦和、毛履洛等修 光绪二十五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浙江鄞县西河毛氏宗谱 毛显榆、毛守铫等修 民国二十二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鄞县毛氏宗谱十卷 姜炳璋、毛异修 乾隆四十二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鄞县宝峰毛氏宗谱四卷 应廷赓、毛履邦等修 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城西锡山毛氏宗谱四卷 毛显常修 咸丰七年承启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

新南毛氏宗谱 毛宗斌、周昌祚等修 手抄本二册

宁波日湖毛氏宗谱 谢辅卿、张传芳等修 光绪三十二年稿本、清光绪三十三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浙江黄岩田上洋毛氏谱四卷 毛宗澄修 民国九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遂昌毛氏宗谱 著者待考 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另有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浙江遂昌关川毛氏族谱二十五卷 毛世汉修 宣统三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

重编遂安泮圹毛氏宗谱 毛一公等编 万历二十八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遂安泮圹毛氏宗谱 毛存礼编 正德十二年木刻活字印本

遂安泮圹毛氏宗谱 毛守勤编 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浙江遂安续修泮圹义门毛氏家谱十四卷 毛际可修 康熙二十九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

复修泮圹义门毛氏家谱二十卷 毛绍睿修 乾隆二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

遵修泮圹义门毛氏家谱二十二卷 毛允元修 道光四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遵修泮圹义门毛氏家谱 毛庆麟修 同治九年,(清),清(公元1870年)

遂安童沂毛氏续修宗谱 毛文成主修 民国十二年志事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浙江义乌绣川毛氏宗谱十三卷 毛伯超修 嘉庆二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世系图;另有一册载艺文

浙江义乌绣川毛氏宗谱 毛仍掬修 光绪二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一册

暨阳毛氏宗谱二卷 毛元成修 嘉庆二十年忠庆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

暨阳西河毛氏宗谱十六卷 毛凤翰修 同治七年文振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

萧山毛氏宗谱四卷 著者待考 道光二十六年爵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江苏西河毛氏宗谱二十卷 毛可仪修 光绪二十二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

江苏溧水水西毛氏宗谱二十二卷 毛凤池纂 民国二十三年敦诗堂木刻活字印本

江苏常州刘村毛氏世谱 毛颐域纂 道光二十五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无锡毛氏家谱 毛鉴修 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一册

常熟汲古毛氏家谱一卷 毛桂撰 道光十九年撰,民国钱大成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海门毛氏宗谱 毛廷儒修 同治十一年四诗堂木刻活字印本

云阳新埭毛氏重修家乘五十二卷 毛凤翔修 民国三十六年铅印本四十八册

韶山毛氏房谱四卷 毛祥迪、毛祥鲲等修 同治七年西河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韶山毛氏房谱六卷 毛际膺、毛祖文纂修 嘉庆十五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至二卷

湖南长沙毛氏族谱十七卷 毛拔修 民国五年西河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

湖南岳阳毛氏重修族谱 著者待考 咸丰二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九卷

平江毛氏族谱 毛朝杰总纂 光绪二十四年荥阳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

湖南汉寿铁桥毛氏五修族谱 著者待考 民国三十五年石印本,今仅存卷首

湖南常德、益阳、安化毛氏五修族谱 传诗堂撰 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

四川仁寿毛氏族谱 毛登鑫纂修 民国三十六年石印本,今仅存三册

江西瑞金县毛氏族谱 著者待考 木刻活字印本,残本一册

字辈排行

地域 字辈

湖南韶山 立显荣朝士文方运济祥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孝友传家本忠良振国光起元敦圣学风雅列名章孝友传家本

湖南岳阳 闻志百友寿本一自光时允代尚书第先程绍合昌田宗思祖德崇善可持常铭鼎功昭远英才继启长传家惟孝义世袭佐朝纲

湖南平江 朝际英贤会家传雅颂章克昌惟孝友经训耀书香祖泽岐丰远先芬似续长时雍徵泰运希圣普纯良

湖南益阳 世远发兴隆诗书启后英盛代光华谱文明礼乐林孝友传家泽贤能甲第开

湖南沅江 庭达惟丰以廷仲清凤世文(似)登诗书易礼正学昌明克修先德远启家声振兴教育壮志辅仁广毅俊瑞世泽永宏

浙江鄞县 暨百千万亿仁增贵谦弘贻谋徵燕翼康宁福寿隆子孙承世德思孝显文宗节旅乾坤泰家亨大有同师临成晋益恒观鼎升丰

河南阳武 锡恩笃祐裕庆广渊燕翼克绍孝绪世传家声丕振世泽长延显宗辉祖百代荣康德正学贤文武安邦秉庚礼智福禄祯祥修道宽厚万勇呈强怀本思泉林嵩书彰训守伟社魁应高尚当先仕登运聚贵相华和宏泰再占圣堂

贵州安龙 文盛光德成,启肇安治腾; 祥友正国兴,凤显济朝廷

四川彭山 柯继承凤丹,宇忠正启洪,永守先业,光昌客家,万代发祥

重庆彭水 诗锦龙凤翊之文,仕在国正福朝廷,鸿基启周昌,德业耀前光,敦厚长吉庆,传家善为良

(以上,为毛姓部分家谱、字辈资料)

4姓氏名望编辑

毛泽东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毛姓历代名人142名,占总名人数的031%,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七十四位;毛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37%,排在第六十一位;毛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21%,排在第八十六位;毛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28,排在第七十二位。

毛姓历代重要人物有: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门下食客毛遂;西汉经学家、北海太守毛苌;南北朝时期齐国画家毛慧远;唐朝画家毛嵩;五代前蜀词条毛文锡;宋朝词人毛滂,画家毛松;明朝画家毛世济;清朝文学家毛先舒,藏书家毛普、经学家、文学家毛奇龄,小说评点家毛松岗,画家毛庚;民国情报组织负责人毛人凤;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毛泽东,物理海洋学家毛汉礼,电工学家毛鹤年。

字辈,名字中表示家族辈份的字(多为名字中间的字),俗称派。其意均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古代一种特别“礼”制,它一直延续到现代。

字辈应该说一部完整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家族的印记。其实字辈也算是一种比较随意的文学形式,它的随意性体现在,虽然有一定的格式但是不像律诗那样讲究严格的押韵,不像词曲那样必须套用现有的牌名。通过字辈可以把两个不认识的人团结到一块儿,可以使陌生人之间产生突如其来的亲切感。更能够增强各群体间的凝聚力,字辈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将它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下去。

字辈的使用,对一个大家族,尤其是像孔门这样绵延数十代,繁衍达数十万的持久型家族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字辈的这种能够分尊卑、别长幼的功能,也就为其他一些需要分尊卑、别长幼的群体所借鉴,如宗教教派、社会帮派、武林门派等。这样一来,字辈这种原来纯粹为家族内部使用的文字形态也就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

关于字辈的产生,在汉代,甚至在先秦时期,即已出现了一些在名字用字上反映同辈关系的萌芽或苗头,如选共同用字或在偏旁部首上体现出来。然而,这只能是萌芽,它离真正有目的、有意识地使用共同字来区别辈分,进而预先选取一定数量,且有一定意义的“吉字”作为一种规定性、后代子孙取名时必须遵守的字辈,尚有相当大的距离。

隋唐时期在某些家族已出现了同辈人在取名时使用共同用字的现象。真正意义的字辈,是从宋代开始。宋代,家谱已经从皇室殿堂走进了民间千家万户,十分盛行,几乎家家户户有家谱。在阶级社会,字辈也同家谱一样,首先是皇室提倡,而后推广到民间。由于孔子的思想理论的影响,受到王室帝王的重视和封爵,所以,孔子家谱中的字辈是皇帝赐的。

字辈谱,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家族中同辈人为了体现宗族关系,通常在起名时需找一个共同用字,不同辈分的共同用字排列起来就形成了这个家族用以标明世系次第的字辈。字辈的形成是为了分尊卑,别长幼。此处的尊卑并不是指政治地位上的尊卑,而是指家族内部辈分的高下。

家谱中的字辈不论内容和形式都是很讲究的,不是随意取的。字辈谱有这样几个特点。

严肃性

第一,严肃性。古代都有“名正言顺”的说法,名不正,言不顺。取名是一件很严肃的事。而字辈不仅是取名,而且要代代相传,遵照执行。如孔府对字辈谱要求很严格,明文规定:自己编撰字辈谱,需报官批准。全族人必须按照字辈取名,凡不循世序,随意取名者,概不准入谱。民国修《马佳氏族谱》,在字辈末尾加小注:“……凡我后裔,一代用字以纪事,男女一致,遵守排用……不得任意更改,以免混乱。”

思想性

家谱国际认为:一般字辈的用字都含有吉利、吉庆、祥和、安康、兴旺、和平、幸福的思想内涵,体现出本家族一定的价值取向、社会责任和对子孙后代的殷切希望。由于时代的不同,家谱就反映出不同时代的思想和伦理道德。

在封建时代,字谱中就传播了忠孝节义、忠君孝友、光宗耀祖的思想内容。比如有的家谱字谱就有:“忠厚传家久,孝廉布四方,节全是吾本,义字万世传”;“光昌兴宗德,宝贵古流传”;“绍庭为国瑞,光彩振家声”;“世业绍宗先,忠信立之本,仁义致胜全”等等。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家谱的字辈谱,就体现了新的思想、新的内涵。如1998年川渝联宗《徐氏族谱》中提出了新的40字新字辈谱:“华光普照明,东海映太平,茂志泽道远,文武显龙廷,福全增富贵,科学振嘉兴,庆恩育英杰,承先世代荣。”

地域性

有的字辈谱不仅具有字辈谱用字的一般特点,还反映出地域特点。张仲荧、张汝宜两位在《四川族姓之班辈检讨》一文中,就提出了一些带有较典型地域特点的四川各家族字辈。如以水、土择字,“沐浩泽泉流江双永源浩济津清灌”,“坛堞堤谐,坡坤丘坦,坩城垛基,坚埴培垒。”

艺术性

诗歌是文学艺术的基本体裁之一,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它能以极少的字数,最凝炼的笔触,白热化的情绪,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格律诗是古代常用的诗歌形式。大多数是五言体诗、七言体诗。由于家谱多数是有文采的名人撰写,所以,家谱中的字辈在写作时也就往往采用格律诗的形式。多数是五言体诗,当然也有四言、七言体诗。这就体现了字辈谱的艺术性。

五言体诗的字辈谱如:《韶山毛氏族谱》的字辈谱为:“立显荣朝士,文方运济祥,祖恩贻泽运,世代永承昌,孝友传家本,忠良振国光,起元敦圣学,风雅列明章。”毛泽东为十四世“泽”字辈,其父毛贻昌为十三世“贻”字辈;祖父毛思谱为十二世“恩”字辈。

私密性

家谱是家族由族长或族人中德高望重的族人主持编修。修成后,一般是编上分发号,发给族人,不向外公开出版发行。至多是赠送给国家的图书馆收藏。这本身就具有私密性,字辈谱只是家族内部识别辈分的标志,更是秘而不示。家谱修成发放时,一般都要向族人公开声明家谱的字辈,不外传。

听说毛主席用我国的建国国花蕙芷起名吗???

  毛主席以蕙芷命名的建国国花  毛泽东的名、字和号并用芝兰命名  毛泽东这一名字是与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和诗人紧紧联系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