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曾氏族谱的问题?不知道的不要乱说!我家在湖北郧县叶大乡。我能这里的曾家族谱是:先 守 荣 国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7浏览:2收藏

关于曾氏族谱的问题?不知道的不要乱说!我家在湖北郧县叶大乡。我能这里的曾家族谱是:先 守 荣 国,第1张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曾姓第 63派(“派”与“传”、“代”、“世”同义)起使用圣祖仁帝所赐的3句、15字名派: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后宣宗成皇帝续赐名派2句、10个字: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贤扬。

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刚建立时,大总统袁世凯(一说是孙中山,又说为孔子七十六代孙令贻所续)又为曾氏赐名派4句、20个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蔚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曾氏家族在统一辈序之前,各地曾氏没统一的辈序,龙山派语为:

奎璧呈云瑞,人文焕国华;苔衡思继武,鼎甲励承家。

一贯书绅永,千秋锡福遐;眙谋资燕翼,世业仰清嘉。

==================================================================

《武城曾氏重修族谱电子版》

简介:《武城曾氏重修族谱》电子版历时十余年,版面完全保留“族谱”原有欧阳格式风格,实现互动目录对接、动感性强、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等特点,是符合现代人阅读需要,体现了古老的族谱与时俱进,亦为推广曾子思想与曾氏家族文化为主要目的。

世系

世祖华胥氏

世祖伏羲(配女娲)

世祖少典

世祖黄帝(姬轩辕)

世祖昌意

世祖颛顼(又名乾荒)

世祖鲧曾(鲧的曾祖父)

世祖鲧祖(鲧的祖父)

世祖鲧父(鲧的父亲)

世祖鲧(颛顼的玄孙)

世祖禹(世称大禹或夏禹,本名姒文命,夏朝开国君主)

……(其间世系,待考)

四世祖(高祖)鄫国(缯国)太子巫

三世祖(曾祖)太子巫之子:其名失考

二世祖(祖父)太子巫之孙:其名失考

一世祖(父亲)曾点:即曾皙,他是太子巫的曾孙,配上官氏,生曾参

1世曾参(前505年-前435年):东周时期鲁国人,尊称“宗圣”“曾子”,字子舆,卒年71岁,葬于济宁州嘉祥县南四十里武山西南玄寨山之麓;妣公羊氏,敕封一品夫人,生三子:长子曾元、次子曾申、第三子曾华

2世曾元:字子元,仕于鲁国,配高阳氏生长子曾西,二人同葬嘉祥县南武山;侧室侯氏生次子曾中

3世曾西(前444年-前369年):字子照,从曾申学《诗经》,仕于鲁国,周威烈王元年,见任魏文侯教席之卜商(子夏)于魏国西河,魏文侯欲官之,不受而去;配左氏,生长子曾钦;侧室诸葛氏生二子:曾铎、曾锡;后世追封镇江侯

4世 曾钦:字子敬,官都检大夫(都检吏),配谷梁氏生长子曾旦;继室周氏生二子:曾庄、曾筐;葬嘉祥县富春坪

5世 曾旦:字若得,任徐州刺史,封平海侯,配卜氏生长子曾羡;继室欧阳氏生次子曾美;葬富山

6世 曾羡:字学余,娶缪氏生曾遐,任抚州都提点、平阳徐州刺史,葬嘉祥县武山

7世 曾遐:字子盛,官陜邑太守、扬州刺史;娶言氏生二子曾炜、曾盈;葬嘉祥县武山西侧

8世曾炜(前274年-前189年):字子美,官至汉尚书,配郯氏生一子:曾乐;葬嘉祥县南武城祖山

9世曾乐:字训韶,官至山阴县令,因功封都乡侯,配周氏生长子曾浼,继娶洪氏生次子曾况,葬东山麓

10世 曾浼:官东阳太守、上谷太尉,娶伏氏生二子:曾旃、曾光(曾光裔子曾枋徙居长沙);葬东山麓

11世曾旃:字仲劝(伸勤、仲功),官至中垒校尉、冀州太守、太子东宫使,配鄢氏生一子:曾嘉;葬武山西

12世 曾嘉:官安县主簿,配郑氏生二子:曾宝、曾顼;继娶欧阳氏;葬武山西

13世曾宝:字惟善,任武威太守、车骑侍郎,配欧阳氏生长子曾琰,继室王氏生二子:曾璜、曾景;葬武山西

14世 曾琰:官提举副使、冀州御史、武城太守、车骑侍郎,封都乡亭侯;配邬氏生二子:曾据、曾援;葬武山西

15世曾据(前42年-公元年):娶陈、刘二氏,刘氏为汉宗室;官冀州御史,汉平帝封他为都乡侯,有功加关内侯;因耻事王莽,于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十一月十一日,集合全族二千人自山东南下渡长江,避于豫章郡,家江西庐陵县(今吉安市永丰县)吉阳乡,复迁至莺迁乡,卒葬于吉水仁寿乡;东汉明帝永平六年(63年)三月十五日,追封吉阳郡公,二室均受封吉阳郡主,刘氏封吉阳郡一品夫人;他是江右吉阳房祖,为蕉岭曾氏第一迁;有二子:曾阐、曾瑒

16世 曾阐:配文氏生长子曾植,侧室王氏生三子:曾横、曾茂(懋)、曾楫,葬庐陵县吉阳乡

17世 曾植:官谏议大夫,配李氏生长子曾耀,继室箫氏生二子:曾炯、曾柄;葬仁寿乡

18世 曾耀(曜):一作“曾万”,东汉光武帝时任谏议大夫、福州刺史、御史谏议大夫,配胡氏生长子曾培,继室文氏生次子曾城;葬吉阳乡祖山趾南

19世曾培:字本固,配陈氏生长子曾德,同葬庐陵南籔坪;侧室张氏生二子:曾行、曾徵,张氏葬鱼山

20世曾德:配董氏生二子:曾珣、曾珍;葬仁寿乡

21世曾绚:字贵文,曹魏时任中郎将军,配宋氏生二子:曾焕、曾震;继娶朱氏,生一子:曾忽;葬仁寿乡

1、远祖世系:

黄帝-少昊-蟜极-帝喾-后稷-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周太王-太伯

吴氏起源可溯至远古黄帝。黄帝娶西陵氏女嫘祖,生玄嚣和昌意。玄嚣生蟜极,蟜极生帝喾,帝喾娶原妃姜生后稷。后稷二十一世古公亶父(即周太子),生三子,老大泰伯(又作太伯)、老二仲雍、老三季历。

2、吴氏世系:太伯--季札

泰伯三让王位与季历,与弟仲雍远涉千里,迁居梅里(今江苏无锡),建领地,号勾吴。泰伯十八世寿梦在此地称王,建立吴国。吴国存在一百多年。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被越王勾践灭。

古公亶父:公叔子生于殷商武丁七年甲戌公元前1246年。于岐山下居焉今陕西凤翔府岐山县建国号曰周始开王业娶何氏生泰伯仲雍娶大姜生季历。

开氏始祖:泰伯:古公亶父长子殷高宗武丁四十年戊申{约公元前1212年}正月初九生,卒于殷商庚丁二年甲寅{约公元前1146年}三月初五,享年66岁,卒无嗣墓在常州无锡县北梅里村。娶卜氏。葬今江苏无锡鸿山。

一世:仲雍,吴氏传代始祖,周太王古公亶父次子。生于殷高宗武丁四十四年壬子{约公元前1208年},卒于殷帝乙十九年甲申{约公元前1116年},享年92岁,墓在江苏常熟西北虞山。娶万氏,葬虞山。生子二:季简、居简。

二世:季简始祖仲雍长子。生于殷祖甲四年丁丑公元前1183年,卒葬江苏常熟,娶高氏。生子二:茂讳叔达。盛讳叔夏。

三世:叔达季简长子。生于庚丁甲寅。娶黄氏。生子四:周德周福周章虞仲。

四世:周章叔达三子。生于殷帝乙辛卯。娶林氏。生子一:熊遂。周武王克殷寻找仲雍后裔时,周章已继承父位,担任荆蛮句吴的首领,武王正式封周章为句吴国君。

四世:虞仲,叔达四子。传十二世,至公元前655年被晋国所灭,仲为虞氏、樊氏始祖。周武王寻找仲雍后裔后,封仲于周原之北夏墟,仲以国得姓,是为虞仲。虞仲所封之国因在周北,称北吴或北虞。虞国介于晋国和虢国之间,晋人借道虞国改打虢国,虞国忠臣宫之奇向虞君进谏:唇亡齿寒。虞君不听,这年十二月,虞被晋灭。

四世:仲奕。阎氏开氏始祖。周武王寻找仲雍后裔后,封仲雍曾孙仲奕至阎乡(今江苏苏州言桥下塘),其后代以阎为姓氏。

五世:熊遂周章之子。西周吴国国君,在位十七年生于商纣王戊辰。娶苏氏。生子一柯相。

六世:柯相熊遂之子在位三年。生于周成王乙巳。娶朱氏。生子一:强鸠夷。

七世:强鸠夷熊遂之子在位五十一年。生于周康王壬午,娶杜氏。生子一:余桥疑吾。

八世:余桥疑吾疆鸠夷之子在位十三年。生于周昭王己未,娶颜氏。生子二:柏庐、柯庐。

九世:柯卢余桥疑吾之子在位十五年。生于周穆王癸酉,娶梅氏。生子二:周繇、次仲。

十世:周繇柯卢长子在位十年。生于周懿王庚戌,娶江氏。生子一:屈羽。

十一世:屈羽周繇之子在位十八年。生于周厉王丁亥,娶张氏。生子一:夷吾。

十二世:夷吾屈羽之子在位十八年。生于周召共和执政甲子,娶邓氏。生子一:禽处。始衰。

十三世:禽处夷吾之子。生于周宣王庚子,娶彭氏。生子一:转。

十四世:转禽处之子。生于周平王丙子,娶董氏。生子一:颇高。

十五世:颇高转之子。生于周平王壬子,娶梅氏。生子一:勾卑。

十六世:勾卑颇高之子。生于周庄王戊子,娶梅氏,是时晋献公灭周北虞。生子一:去齐。

十七世:去齐勾卑之子。生于周惠王甲子。复兴娶刘氏生子三:寿梦寿昌寿可。

十八世:寿梦去齐之子。又名乘,生于周襄王三十二年庚子(前620)卒于周灵王十一年庚子公元前560年九月。葬于赢博。娶文氏生子四:诸樊、余祭、余昧、季札。

十九世:诸樊寿梦长子。子二:公子光(阖闾)、夫概。公元前548年,在战曹国时,中箭身亡。

十九世:余祭寿梦次子。在位17年,殁于公元前531年。余祭在视察船队时,被看船的越国阉奴刺死。

十九世:余昧寿梦三子。在位4年,殁于公元前527年。子三:僚、盖余、烛庸。

十九世:季札寿梦四子。生于周简王十年乙酉(前576)四月十八日,卒于周敬王三十五年丙辰(前485)。葬于江苏武进城外七十里申浦之西,娶颜氏。生子五:吴常、征生、重道、木熹、子玉。今日吴氏、延氏、延陵氏的开氏始祖。

提[提,读音作读dī(ㄉㄧ),不可读作tí(ㄊㄧ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勇士提弥明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提弥明去世后,其后裔念其忠义,便将全族人等的姓氏均改为“提”,称提氏,但读音作读dī(ㄉㄧ)。

第二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出自汉朝时期匈奴族挛提氏大单于冒顿,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汉朝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曾说匈奴人有名无姓,而在史籍《汉书·匈奴传》中却又说单于姓挛提氏,为古匈奴族的王族姓氏。本书认为,“挛提氏”原非匈奴姓氏,应为部族或氏族名称,后来仿学汉制,遂以部族名称为氏。

自冒顿单于开始,匈奴的单于一般都是由挛提氏担任的,近似于汉王朝的世袭制,不过其不一定是父死子继,经常是兄终弟及。挛提氏一族在匈奴最为贵重,其次是呼衍氏、须卜氏、丘林氏、兰氏四大贵姓,常与单于婚姻,例如在汉王朝的和亲政策实施后,王昭君一个女儿就叫须卜居次云。

在匈奴族被汉武帝击溃后,挛提氏族人有逐渐融合于汉族中者,有人以原部族名称的汉字谐音为姓氏,称提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汉朝时期象林县功曹区连之子区逵,属于汉姓夷化又汉化改姓为氏。

源于姒姓,出自汉朝时期象林县功曹区连之子区逵,属于汉姓夷化又汉化改姓为氏。

根据广东新会《区渭泉祖家谱》记载,夏少康封少子无余于会稽,伺奉大禹的宗祠,因为夏禹埋葬在这里,食粟于欧山,因而以“欧”为姓。

春秋的时候有匠人叫欧冶子,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欧冶子的后代以祖先的名字做为姓氏,形成了欧氏。

到了汉朝时期,欧氏族人欧安是一位富商,他乐善好施,深得人们尊敬,汉景帝很赏识他的为人。有一天,汉景帝对他说:“卿才德兼备,何欠之有,应去欠为区。”在封建时代,皇帝赐姓给臣民或叫臣民改姓,是一种荣誉,表示皇帝关心他的臣民,只有乖乖接受。这一来,欧安便改姓为“区”,成为区安。从此,他的子孙便成为“区”氏族人了。《区渭泉祖家谱》提到区、欧、欧阳同一衍派,一概不通婚。

到了公元192年(一说为公元137年),东汉朝象林邑(象林县,一称林邑)功曹区连之子区逵(一作区达,自称释利摩罗),杀了县令,自号为王,始建占城国。占城国王自己独揽大权,区逵及其后历代君主,一直力图向北扩张,经常与当时统治越南北部的中国封建王朝发生频繁的战争,但也向中国 朝贡,以进行贸易。公元十~十三世纪,占城国成为越南封建统治者扩张的主要对象。

明洪武三十五年(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安南国(今越南)夺取了占城国的占洞、古垒两州,把越南领土推进到今广南、广义地区。

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安南国后黎朝的黎圣宗率军亲征占城国,攻陷首都,“生擒”了占城国王区茶全,设置了交南州(广南道),使越南领土扩张到今归仁一带。

明朝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农历7月,安南国再次攻破占城国的都城,立其国人提婆苔为占城国王,使占城国成为越南的属国。但占城国故王之弟区古来不服,派使臣向明朝 奏称提婆苔为伪王,请求明王朝依正统体制进行干涉。明王朝对占城国王位的继承问题很重视,明宪宗朱见濬(朱见深)与大臣专门就提婆苔是否为伪王,区古来是否是正统继承者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诏令抚谕提婆苔,使纳原降国王印,宥其受伪封之罪,仍为头目。

但提婆苔拒不受命,明宪宗遂派大臣给事中李孟旸、行人叶应册封区古来为国王。李孟旸奏说:“占城国险远,安南的军队还在其国内,提婆苔又已经窃据其地,稍或不慎,反损我大明国威。宜令来使传谕区古来,先让他在广东受封,并敕安南悔祸。”明宪宗觉得有理,遂从之。因此,区古来自老挝挈家赴崖州(今海南三亚崖城镇),李孟旸对其竣封后,返回北京。之后,区古来又躬诣阙廷,奏安南国之罪。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明王朝总督宋旻建议传檄安南存亡继绝,迎古来返占城国,明宪宗遂命南京右都御史屠滽至广东,即传檄与安南国,宣示祸福。同时征募健卒二千人,驾海舟二十艘,护送区古来还国。安南国由于不敢与明王朝直接对抗,当屠滽大臣奉特遣来占城国时,因不敢反对,区古来乃得入城,恢复其国王地位。

此后,提婆苔只得下台,但毕竟当过三年国王。其子孙后代虽以为荣,但毕竟已无法在占城国立足,因而纷纷北迁,亦有迁徙入中国者,乃以其名的汉字谐音为姓氏,称提氏,读音亦作读dī(ㄉㄧ)。

各支始祖:

提 兴:原籍杨州府仪真卫。提兴甚骁勇,曾随明太祖朱元璋灭元朝,定都金陵,以功封武德将军,授河间(今河北沧州河间)、大同、沈阳三卫都指挥使,因而迁居河间,为沧州提氏始祖。

二迁徙分布:

今黑龙江省黑河市,吉林省长春市,山东省烟台市提家村、定陶县田集刘庄寨、枣庄市台儿庄区提楼村,河北省廊坊市北旺乡大枣林庄、泊头市双狮赵乡齐埝村、沧州市河间大布村等地,均有提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西汉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东汉朝时期移治到离石(今山西离石)。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治所在兹氏,即在今山西省离石(今山西汾阳)。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河东郡:古代河东郡有四:一是指今整个山西省。二是秦朝初期(公元前221年)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夏县、临汾市、万荣县、永济市、闻喜县一带地区。东晋时期移治到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隋、唐两朝为蒲州河东郡。隋朝时期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在明朝被并河东县,划入蒲州。三是唐朝时期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在蒲州,节度使治所在太原(今山西太原)。四是宋朝时期有河东路,治所在并州(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北以内长城为限,而兼有今陕西东北角。大金国时期分为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南路的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北路的治所在太原府,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地区。明朝时期并河东县入蒲州。

占城国:印度支那古国,即占婆补罗(补罗,梵语意为城),汉译为占婆、占波。古占城国位于印度支那半岛东南沿海地带,北起今越南河静省的横山关,南至平顺省潘郎、潘里地区,王都为因陀罗补罗(今越南茶荞)。中国古籍称其为象林邑,简称林邑,从公元八世纪下半叶至唐朝末期,改称为环王国。五代时期又称占城。据当地发现的国碑铭,其始终自号占婆。占城国为占国人所建。占城国人的语言属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占城深受印度文化影响,使用南天竺文字,从印度传入婆罗门教和佛教(后改信奉 教),崇拜湿婆和毗湿奴等神,采用种姓制度。后从中国传入筑城、制造武器和生产技术,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占国出产象牙、犀角、乌木等珍奇异物,其地在当时为中国连接东南亚、西亚等地的海路要冲,主要从事中国与东南亚、印度、西亚的海上中转贸易,获利甚大。占国人多为剽悍的航海者。占国故地原是中国汉朝时期所置日南郡的象林县。公元192年(一说为公元137年),象林县功曹区连之子区逵(一作区达,自称释利摩罗)杀了县令,自号为王,始建占城国。占城国王自己独揽大权,区逵及其后历代君主一直力图向北扩张,因此经常与当时统治越南北部的中国封建王朝发生频繁的战争,但也向中国朝廷朝贡,以进行贸易。公元十~十三世纪,占城国成为越南封建统治者扩张的主要对象。公元1402年安南国(越南)夺取了占城国的占洞、古垒两州,把越南领土推进到今广南、广义地区。公元1471年,安南国后黎一朝的黎圣宗黎思诚亲率大军征伐占城国,攻陷首都,生擒占城国国王区茶全,并设置交南州(广南道),使越南领土扩张到今归仁一带。公元1693年,南阮政权的元帅阮有镜领兵大举入侵黎朝,擒占国国王及皇亲大臣,公元1697年,占城国灭亡。

四历史名人:

提 索:(生卒年待考),安南郡人(今越南归仁)。著名元朝安南土司。

据史籍《招捕总录·元·佚名》记载:元朝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农历1月,云南罗匐甸官禾者阿禾必绍降归元朝军队。农历10月,云南省调蒙古爨僰诸军,征讨白衣和泥一百九寨,土官匍思叛溪七溪等投降,元 得户四万。

之后,元军又攻金齿落落、广甸、瑶甸,元军杀掠甚多。又攻斜乌蒙秃老蛮、高州筠连等州十九处。乌蒙阿谋归旧侵藤串县地。是月,与安南邻者七十城门、国主答公,遣其人名摩耳者来乞降,后又有提吕、提邦两部族来降。

当时发生饥荒,云南行省发廪赈之。不久,提吕之子提达量,为提索所擒,云南行省给榜招提索,及使释放提达量,提索听命。

提 桥:(生卒年待考),河北河间人。著名清朝大臣。

明朝天启年间进士,进入清朝后,曾出任刑部侍郎。

是镶白旗

《卜姓家谱》序记载道:“世祖系元太祖第三子苗裔塞棱车臣台吉,由天聪七年十一月由锡尔哈锡穆抡锡伯图处起程归贲来,天聪八年正月至盛京归圣驾当差。太宗文皇帝赏蟒袍等物,牛六只,村庄四处,每处赏仆人十名,守村度日,又赏差为牛录额真,后分设为八旗,分拨镶白旗第一佐领当差,原任佐领,系蒙古根基,锡伯卜姓,卜占那哈拉。”

明朝洪武年间,朝廷赐十个字:希言公承彦,宏闻贞尚衍。

清朝乾隆年间,朝廷赐十个字: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

清朝道光年间,朝廷再赐十个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这些字,都是朝廷赐给孔家的。后来,孟氏(孟子)、曾氏(曾参)、颜氏(颜回)、卜氏(卜商,字子夏)等孔子门人的后代,也按这些字排辈分,以示与孔氏的传承关系。

扩展资料:

在华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中,有且只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种家谱的。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

这四家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这件事看起来好像与国家民族无关,实际上充分表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崇高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

在山东曲阜,孔府诗礼堂,贴着一张乾隆九年二月十七日的告示,是乾隆皇帝赐给孔府的30个字作为行辈,凡孔氏家族都要遵照30个字行辈取名。如果不依字序,随意取名的,不准入家谱。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孔子第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上报民国政府批准继30个字后,又续了20个字。

孔、孟、曾、颜后裔行辈五十字

希纳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参考资料:

孔孟一家

关于曾氏族谱的问题?不知道的不要乱说!我家在湖北郧县叶大乡。我能这里的曾家族谱是:先 守 荣 国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曾姓第 63派(“派”与“传”、“代”、“世”同义)起使用圣祖仁帝所赐的3句、15字名派: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