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朋友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7浏览:5收藏

河南的朋友进,第1张

河南地处中原核心地带,是华夏族的发祥地和聚居地,文化底蕴深厚,不仅体现在有形的名胜古迹上,连大量无形的地名也渗透着历史文化的气息。河南现有127个县(市),从名称产生的先后顺序看:春秋战国4个、秦汉38个、三国至南北朝5个、隋唐五代25个、宋金元12个、明清11个、民国16个、新中国16个。可以看出,河南省县市名称的形成有3个高峰时期,一是秦汉,二是隋唐,三是近现代。从名称的来历、含义和演变看,都是名之有因。或记其物,或志其位,或描其形,或寄其意,或由生产,或因生活,或用方言等。无不与河南的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密切相关。

一、与水有关的命名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自古人们在选择定居地时,首先考虑的是接近水源。河南以水命名的县市有27个。命名的规律如下:

1.因治所与河湖等水体的相对位置,依“水北为阳,水南为阴”的原则命名。治所在河流北岸,以“水北为阳”得名的县市有:洛阳,在洛水(今洛河)之北。宜阳,在宜水之北。濮阳,在濮水之北。舞阳,在舞水(今三里河)北。汝阳,在北汝河之北。淮阳,在淮水(今淮河)之北。泌阳,在泌水(今泌阳河)之北。汤阴县,得名于县城在汤水之南,“水南为阴”,故名。汝南县,得名于县城在汝水(今汝河)之南。还有内黄县,汉高帝九年(前198年)置县时,因当时习惯上以黄河以南为外,以北为内,黄河以南有外黄县,此地遂取名内黄县。有些县市由于治所迁移,地理环境已经变化,但名称仍保留至今。比如,沁阳,得名于原县治(今武陟县沁阳村)在沁河北岸,今沁阳市区却在沁河之南。荥阳,在秦代置县时,以县城(今郑州市邙山区古荥)在荥泽之北而得名,北魏县治徙大栅城(今市区老城),荥泽已不存在,荥阳一名沿用至今。

2因位于河流发源地或滨临河川命名。济源,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县,以地处济水(今济河)之源命名。栾川县,北宋置,以鸾水(今伊河)源于此,得名鸾川,后“鸾”演为“栾”。伊川县,因县境地处伊河川地,故名。洛宁县,隋称永宁县,1914年以地临洛水(今洛河)改称洛宁。临颍县,西汉因地临颍河设县取名。淮滨县,1952年得名于地处淮河之滨。

3因河流流经县境命名。如:浚县境内有浚水(卫河、淇水合流曰浚水),淇县境内有淇水(今淇河),范县境内古有范水,睢县境内有睢水,漯河市境内有漯河(沙、澧二河在此汇流形成河湾,内多螺坑,清代称漯河),淅川境内有淅水,唐河县境内唐河纵贯,扶沟县境内有洧水沟,潢川县境内有小潢河。

二、与山有关的命名

河南因山得名的县市有11个。其命名:

1名称直接使用辖区内的山名。如:平顶山市内有平顶山,鲁山县内有鲁山,确山县内有确山,桐柏县内有桐柏山,方城县内有方城山。

2取境内山名的一部分。罗山县名出自境内的小罗山,光山县名出自境内的浮光山,中牟县名来自境内的牟山(今已无存)。新密市,西汉置密县,因县境西南有密岵山,县名源此。1995年县改市时,因城区东移取名新密。

3因山在县市的相对位置。南阳,因在“南山之南”得名。嵩县因地处嵩山之西,境内外方山传为嵩山起点,故名。

三、与地形、位置、交通有关的命名

河南地处中原,地形多样,位置重要,交通便利。这种地理形势在一些县市名称的由来及含义中也有所反映。因地形、位置得名的有:巩义市,原秦置巩县,因南依嵩山,北临黄河,东有虎牢关,西有黑石关,山河四塞,巩固不拔,故以巩名县,1991年改市。陕县,秦置,因这里四面环山,周成王时,周、召二公以陕原为界,分陕而治,故名。夏邑县,金代改下邑县名而来,下邑因其地势洼下得名。平舆县,西汉置,传古代这里的挚国人根据地势平坦的特点,造出了四轮车,称“舆”,后人称此地为平舆,因而得县名。鄢陵县,因城在土陵之上,故名。西峡县,因县治位于“入秦孔道,扼楚咽喉”的西峡口而得名。三门峡市名,取自黄河中的峡谷三门峡。因水陆交通得名的有:孟津、延津二县,名称均来自黄河渡口。津即渡口。《尚书·禹贡》注,在孟置津,谓之孟津。北宋改酸枣县为延津县,因境内原有黄河渡口延津得名。通许县,北宋以地邻东京(今开封)通往许昌的大道,取名通许。驻马店市,因明代曾在此设置驿站,故名。

四、与地名有关的命名

1用古政区、古城邑等命名。河南县市名称,源自古代的国、州、府、城邑、乡等的有21个,其中不少产生的年代久远。

(1)以古国命名:郑州和新郑,均源于春秋之郑国。郏县源于郏国。封丘源于封父国。郾城源于郾子国。虞城源于虞国。项城源于项国。上蔡和新蔡,均源于蔡国。息县源于息国。鄢陵源于鄢国。许昌源于许国。

(2)以古州、府命名。林州市取名自金代的林州。禹州市取名自明代的禹州。孟州市取名自唐代的孟州。邓州市取名于隋代的邓州。卫辉市取名自明代的卫辉府。

(3)以古城邑、乡命名。叶县,汉置,因春秋为叶邑得名。宁陵县,汉置,战国魏公子无咎封宁陵君在此,秦为宁陵城,故名。鹿邑县,隋代因境内有春秋陈之鸣鹿邑,更武平县名为鹿邑县。沈丘县,隋代以位于春秋楚之沈丘邑地,改褒信县为沈丘县。新乡县,隋代析汲县地置,取境内古代的新中乡之首尾二字命名。

(4)将两政区名称,各取首字命名。1950年撤销原武县和阳武县,合并后命名原阳县。1954年撤销兰封县和考城县,合并后命名兰考县。1974年析舞阳县一部分建钢铁厂,1977年各取首字命名为舞钢区,后改舞钢市。

2用其他地名命名。

(1)县市名称来自辖地村名。南召县,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析南阳县北部置县时,以境内的南召店之“南召”为县名。新县,1947年改经扶县而来,因驻地在新集,故名。鹤壁市,1957年建市时,以驻地鹤壁村命名。台前县,1978年设置,因县政府驻台前村得名。义马市,1981年设市,取驻地义马村为市名。

(2)县市名称来自古建筑名。渑池县,秦置,取境内的古水池名“渑池”为县名。滑县,明代置县,以境内有滑台取名。长垣县,秦代以“县有防垣”(即防水防兵的长墙),改首垣邑为长垣县。

五、与人名有关的命名

1用姓氏人名命名。来自人名的有:尉氏县,秦置,因此地春秋为郑大夫“尉氏”封邑,故以名县。太康县,隋代以夏启之子太康在此筑城,城东有太康墓,改阳夏县为太康县。清丰县,据《旧唐书·地理志》载:“以县界有孝子张清丰门阙,魏州田承嗣请为县名。”襄城县,秦置,以春秋时周襄王避乱投郑国居于矱(音“泛”),后楚灵王在矱西1公里处筑城,取名襄城,县以此为名。来自姓氏的有:西华县,西汉置县,因昔为春秋宋华氏之地,此居西,称西华,据此得县名。焦作市,1945年置,因明代有9户焦姓在此经营煤炭作坊得名。

2因避皇帝讳改名。河南省有以下县市因避讳更名而来:开封县,原为秦置启封县,汉司马迁著《史记》时,因避景帝刘启之讳,改启封为开封。南乐县,五代唐晋王李存勖,因避其祖李国昌之讳,以县治在旧治之南,改昌乐县为南乐县。内乡县,隋代避文帝杨忠讳(“忠”与“中”同音),改中乡县为内乡县。信阳市,因宋代避太宗赵匡义之讳,改义阳县为信阳县,后改市。商水县和商城县,皆因宋代避宣祖赵弘殷讳(殷、商相通),改矲水县为商水县,改殷城县为商城县。正阳县,因清雍正元年(1723年)避世宗胤祯之讳(“祯”与“真”同音),更名真阳县为正阳县。

六、与历史事迹有关的命名

河南战略位置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不胜枚举,有一些也成了县市名称命名的来源之一。修武县,秦置,取“武王伐纣、修兵演武于此”之意。偃师县,汉置,取武王伐纣,于此“息偃戎师”之意,现为偃师市。武陟县,隋置,“陟”意为兴起,取周武王兴起之意。获嘉县,因汉武帝刘彻行至汲县新中乡,获南越相吕嘉的首级,以此置县。遂平县,因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唐将李硕平吴元济之乱,收复吴房,敕改吴房县为遂平县。镇平县,因金正大二年(1225年),境内五朵山农民起义被镇压平息,次年设县称镇平。西平县,汉代以古有西陵亭,当时已平夷,故曰西平。登封市,由于唐代皇帝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将嵩阳县更名为登封县,1994年改市。灵宝市,唐天宝元年(742年),因在桃林县南函谷关掘得天宝灵符,遂改桃林县为灵宝县,1993年改市。

七、以良好祝愿和吉祥之词命名

历代统治者为了表达其政权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愿望,往往在给县市取名时,赋予其祥瑞、祈福、平安之意的词语,以求吉利。如:许昌县,三国时以魏的业基昌盛于许,将许县更名许昌县。新野县,西汉置,春秋战国时此地称蒸野,在蒸野新建县,取名新野,有更新之意。洛宁县,隋代称永宁县,1914年改今名,均寓太平安宁之含义。永城市,隋代置县,因城屡遭水击而不破,故曰永城,以示祥瑞,1996年改市。新安县,含义中也有祈求新的安宁之意。新县,原称经扶县,1947年建县,取“新”字,寓有中共新政权建立之意。

固始县,汉代取其“固久之固,当自此始”意置县,以示绵嗣吉祥之意。社旗县,1965年设立,县城驻赊旗镇,以谐音取“高举社会主义旗帜”意改赊旗为社旗。巩义市,1991年县改市命名时,含义也取有“巩固社会主义”意。

八、与其他因素有关的命名

以植物命名:杞县,秦置,因境内古多杞柳得名。长葛县,隋置,以古代建城邑之始,有葛条附树,故名长葛,1995年改长葛市。以政治主张命名:民权县,1928年设立时,取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之一的“民权”二字作县名。博爱县,1929年置县时,依据孙中山建国大纲中的“博爱”二字取县名。以用字读音命名:辉县市,“辉”字来自境内百泉卫源庙清晖殿的“晖”(晖通辉)字。郸城县的郸城来自谐音“丹成”,传说春秋时老子在此将“丹”炼成,故名。商丘市,名称源自上古时这里地应商星,“陶唐氏火正阏伯居商丘”,以此命名。

焦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焦姓出自姬姓。周武王打败纣王,建立以后,分封天下各路诸侯。神农氏是上古时候著名氏族首领炎帝的儿子,他的后代也得到周武王的尊重,被分封在焦(今河南省陕县南部,一说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为王,建立了焦国。其子孙以封地为姓氏,称为焦氏,世代相传。 周武王时,炎帝神农氏的后代被封在焦国(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其子孙称为焦氏。焦循,清朝哲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他博闻强记,在经、史、历、算、声韵、训诂、曲等各方面均有研究;他精于《易》学,并用数理解释《周易》,更由治《易》的方法通诸经;他的哲学体系也是建立在数学和《易》学基础之上的。主要著作有《里堂学算记》,《易章句》等。

纸坊镇焦城村位于嘉祥县城南8公里,纸坊镇驻地北45公里。由西焦城、张马街、朱街、东山头4个行政村组成。西靠青山,东依钩鱼山。全村1666户,5222人。 村南有焦国故城遗址,村也因此得名。焦城遗址南北长467米,东西宽468米,占地219万平方米。东、南城墙残迹尚可辨认,周围暴露许多红、灰素面及绳纹陶片、瓦片,并曾发现少量陶纺轮、铜镞、网坠等。1985年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朝初年,周武王大肆分封诸侯,除分封有功之臣和王室贵族外,还对前代圣贤之后裔进行了分封。《史记·周本纪》载,周灭商后,“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郦道元在《水经注·河水注》也有“焦国,武王以封神农之后于此”的记载。《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秦嘉谟辑补《世本·氏姓》说:“姜姓,炎帝神农之后。”由此看来,姬姓焦国为炎帝神农之后的说法无法自圆其说。因此笔者认为,周初所封者应为姜姓焦国。

关于姜姓焦国的封地所在,目前史学界说法不一。或谓之河南陕县,或谓之山东嘉祥县。《广韵急就章注》记载作为传说中的神农之后的姜姓焦国,其地望当在今山东省嘉祥县南十五里焦城村。《嘉庆重修一统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焦城,在嘉祥县南十五里青山之东,县志俗传周武王封神农之后于焦,即此,今其地为焦城村

焦国,为西周诸侯小国,鲁国附庸。周武王克商,封神农之后于焦。据《焦氏族谱》载,焦国始君名大王,为周武王御医,周朝受封于焦。传16世,至春秋前期,现在该家谱已经繁衍到99代孙。 青山西麓有惠济公庙,俗称青山寺,是祭祀焦国国君的祠庙。焦大王去世后即在青山建祠奉祀。其后加封典祭累世不绝。汉建宁元年(168年)碑称为青山君。晋永安元年(304年)奉车都尉金乡申弘立碑加以颂扬。宋崇宁元年(1102年)封为宁应侯,赐崇祐庙。宣和三年(1121年)改封惠济公,庙改称惠济公庙。明鲁肃王朱寿镛因获病痊启奏皇帝,复封正尊,守青山以享四方香火。地方官员每年春秋祭祀。据传历代遇旱而祷雨者,无不沛然大雨。旧时当春夏之交,乞灵者数百里不绝。 青山寺依山而建,坐东面西,分上中下三进院落,南部为一跨院,纵深约90米,南北阔约80米,占地面积约7200平方米。经宋、元、明、清诸朝多次重修扩建,现存建筑主要有泰山行宫坊、三门、惠济公殿、南北享殿、寝殿、子母殿、泰山行宫、迎客厅、万佛阁、振远亭、弘愿亭、角门、僧房、感应泉、玉液池等建筑。宋代以后,青山寺不断修缮扩建,成为远近闻名的景点。现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泰山行宫坊位于青山脚下,是青山寺的门户,建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为明鲁王朱寿镛修建的泰山行宫附属建筑。石坊为仿楼阁式三跨门石质建筑,做工考究,巍峨壮观。正面题“泰山行宫”,背面为“云林胜概”。中门内外两侧立有4个石狮,门额上浮雕“明鲁王朱寿镛进见焦王”图。两侧门门额上雕有浮龙、麒麟等。 三门是青山寺的大门,为五间硬山式建筑,灰瓦覆顶,始建于北宋淳化元年(990年),迄今仍保留部分宋代建筑构件和风格。因中门两侧各建偏门一座,故又称“三门”。立于该门南侧的《青山君庙三门记》碑,记载了当年北宋皇族济州知事赵德恭主持修建三门经过。 惠济公殿是青山寺的主体建筑,宋、元、明、清多次重修,面阔5间,进深3间。为五脊歇山式建筑,顶覆绿琉璃瓦,三踩斗拱,飞椽挑角,梁枋均施彩绘。大殿前檐下矗立着六根粗大的八棱石柱,殿内雕梁画栋,粉墙彩绘,朱漆雕龛中供奉高达25米的惠济公金色塑像。殿门上方悬挂“惠济公殿”木匾。南、北两座享殿为配殿,据庙内碑刻记载,元代曾重修,现建筑为1997年重修。 玉液池位于惠济公大殿前。池为石砌八角形,直径3米,周围砌以石栏,池水清澈见底,久雨不溢,大旱不涸。玉液池与大殿之间为一座石龙楼,下雕一龙头,虬须怒目,张口喷水。感应泉常年不息,玉液池水也经年不断。龙亭的北侧刻有清末进士王俊卿题刻的《青山十八乐》《七绝诗十八首》。庙内还有木幼 榆抱碑奇观,木幼 榆是稀有树木,所抱碑为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碑刻。 泰山行宫为青山寺的最高点,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为鲁王朱寿镛所建。1987年重修。大殿依山而建,为五脊歇山式建筑,顶覆黄琉璃瓦,斗拱结构为一斗二升。殿内祀有泰山碧霞元君及八位侍女塑像,故又称“九女阁”。殿前月台宽敞平坦,外砌石栏。登临远眺,松涛阵阵,不绝于耳。 神游洞是一处天然山洞。该洞蜿蜒崎岖,分上下两层,下洞深奥幽长,能容纳数百人。据说当年刘伯承元帅在神游洞中指挥了著名的羊山战役。洞内冬暖夏凉,每逢盛夏总引不少游人进洞避暑。当地流传有“三月赏景看桃花,六月纳凉进洞天”的佳话。 焦城村之西、青山之阳有千年古刹发云寺。明代重修发云寺碑有“邑南有寺曰发云,繇梁季洎今阅千祀余”的记载,说明该寺院建于南朝梁末。相传每逢干旱之年求神祈雨,便从此处飘出片片白云,不日便普降甘露,故名。 发云寺主建筑为一歇山式大殿,殿后有一山泉,名甘露泉,一年四季涌水不绝,山如雨屏,泉水交映。原殿中塑三尊高大佛像,下坐蓬花墩,墩下有四大金刚作负重状,上边为泥塑云彩,云中有形态不同的神像,殿左右为十八罗汉,塑像均在2米以上,身着彩色袈裟。另有坐地神仙和一只金睛猛虎。诸多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实为泥塑珍品,素有“天下神,数发云”之称,不幸毁于“文革”中。2004年1月恢复重建。现殿内供奉的三座玉佛坐像,各重11吨;两侧供奉十八罗汉,全为缅甸玉雕刻而成。发云寺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数量最多,构建完整的玉佛寺庙。 焦城村东北1000米处,钓鱼山西侧,有北宋文学家晁端友、晁补之父子墓。

酷哥地区

焦作市档案局 2008年2月28日

焦作地名渊源(一)

◇ “焦作”名称的由来

◇ 市区部分街道名称由来

◇ 焦作地名拾趣

“焦作”名称的由来

焦作,位于中原腹地,黄河之滨,太行脚下。是一个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食品、轻工、纺织、医药为主的工业城市,是一个以“五大景区”和“十大景点”为代表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一个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型综合性城市。

焦作市原为自然村落,据《焦作市志》记载:“焦作,古为涧东、涧西。在古代夏、商、周时,属冀州覃怀雍城地;秦、汉、晋时,属司州河内郡山阳县治;隋、唐、宋时,归河北道怀州修武县辖,元朝属河北道怀庆路修武县辖;明、清属河南省怀庆府修武县辖。”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焦作地区就发现了煤炭。1898年,英商福公司在焦作地区进行较大规模的机械化煤炭开采,集聚了一批产业工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产、生活区域,成为焦作的雏形。1910年,清政府置焦作镇,1945年置焦作市,1948年改焦作县,1949年改设焦作矿区,1956年国务院设焦作市,现辖2市4县4区和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焦作已由昔日的煤城发展成为生产体系比较完备、城市功能相对完善、产业布局较为合理的新兴城市。

那么,“焦作”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关于“焦作”名称的由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煤业作坊”说 由“煤业作坊”而得名。据字意分析,“作”当取于“作坊”之意。古代各种手工业都称“作坊”。因这里挖石取煤的窑业颇多,围绕窑业的发展,相继出现很多辅助工人生活的作坊以及挖煤取炭的作坊。据《焦作市志》记载,早年英商福公司在十四号井下,曾挖出过唐代“开元”铜钱。唐代开元年号是公元741年以前,那就是说早在一千二百多年以前人们就在这里挖煤了。1976年焦作市博物馆在庙河、寺河两村发现两幢古碑,也记有宋代在这里开煤窑、修窑神庙——老君庙。《修武县志》上说,光绪年间这里有小煤窑一百多家,这说明当年挖煤业很兴旺。再从“焦”字来看,《说文解字》:“焦,火所伤也,从火雥声”。由二字字意,说“焦作”为煤业作坊也不无道理。

“焦家作坊”说 由“焦家作坊”而得名。传说:焦作名源,出自因开窑挖煤,烧制瓷器、石灰而设作坊,由此认为“焦”是姓氏,作坊简称为“作”,合为“焦作”名称。另据东焦作人世代相传,该村古时曾住有焦姓,还在村里开办了打铁作坊,所以焦家作坊后简称为“焦作”。同时,从焦作附近的村名来看,诸如上白作、下白作、南靳作、北靳作、马作、李贵作、耿作等,都是当时以姓氏取名的。而古代以姓氏命名的作坊也是很普遍的。据考古出土的瓷器、漆器、陶器的背面,也多有姓氏的记号,直到今天仍有以姓氏命名的手工业作坊。如北京的王麻子剪刀、天津泥人张等等。所以说,可能是姓焦的在这里开了个作坊而出了名,因而以姓命名为“焦家作坊”,人们为了图省事,便简称为“焦作”。现在,人们公认焦作原取意焦氏作坊,较有历史真实性。

“焦枣”谐音说 由“焦枣”谐音而来。多年来,在群众中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在古时候,这里是漫无边际的荒野,枣林丛生。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一批移民,见到这里枣果累累,尚可充饥,人们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以枣为食,开荒种地,并把枣果收摘晒干贮藏起来,以备过冬。这种枣果经过晒干焦酥可口,解决了人们越冬口粮问题。为了纪念这种“焦枣”对人们的功绩,就以“焦枣”作地名,表示人们对焦枣的怀念。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了,人们在这里开荒种地,荒野变成了大片良田,人们思想上“枣”的概念也就淡薄了,把“枣”字也就写成“作”字,以后也就称为“焦作”了。至今在当地农民土语中也还有称“焦枣”的。

市区部分街道名称由来

提起现在市区内的解放路、民主路、新华街、胜利街、和平街和民生街,人们就会想起中原大街、福中大街、东马市街、西马市街、东新街和盐店街。从《焦作市志》记载的民国11—12年“河南焦作全图”看,这几条街道是当时焦作最主要的道路。现在,我们就来说说现如今的这些街道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吧!

解放路 曾叫“中原大街”,即今解放路民主路至新华街段,是当时焦作东西向的中心大街。该路修筑于1915年前后,因在该街东端路北设有“中原煤矿公司”(简称中原公司),故称“中原大街”。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福公司掠夺焦作煤矿资源后,当地人开办的小土煤窑便由原来互相竞争吞并,逐渐地联合起来。这些民族资本家在同强大的英国福公司的斗争中,深感自身资本的薄弱,于是,在1914年8月,由靳法慧开办的“中州公司”,王明贤开办的“予泰公司”,靳登阳和郜凤瑞开办的“明德公司”等组织合并成立一个大公司,取名为“中原煤矿公司”,于1915年6月正式开始营业。

1948年,焦作第二次解放后,市政府将“中原大街”改名为“解放路”,意为:昔日深受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沉重压迫的焦作人民群众,获得了自由解放而故名“解放路”。

民主路 曾叫“福中大街”(今民主路解放路至和平街段)、“大同路”(今民主中路立交桥北下坡道)。福中大街建于1915年,因由中原公司与英福公司组织的福中总公司就设在福中大街中间路西(今三维商业广场处),故取名“福中大街”。在那时的福中大街上,仅有居于福中公司北邻的“民众医院”(今三维商业广场北停车场处)和路东边的“福公司医院”(今市房管局),以及福中大街南端路西边的矿务大学(原焦作矿院西大门以东)。

1938年,日寇侵占焦作后,占据了福中总公司,并且在“矿务大学”内设置了“司令部”,增设了门岗持枪卫兵。从此,凡是路经此处的人,一律得向日寇行九十度鞠躬礼,如果行礼度数不够,日本卫兵就会跑过来,脚踢手打,甚至抓进司令部里的杀人场,活活打死,或者喂其狼狗,或者拖进其地下暗道之中。1955年在开辟新路时(今青年路中段)曾挖出了这个用水泥筑成的暗道,其中就发现了数具被无辜杀害的中国人尸骨。日寇视中国人如草芥,肆意残杀。从此,这条福中大街,再也没有百姓通行,人们宁肯绕道东新街(今和平西街),也不当亡国奴屈膝受辱。当时,日寇司令部的南边,尚属西焦作村,并有一座用砖砌的高大寨门。此寨门以南,有一条很狭长的路至“南口”(即现大铜马处)。这条路段,原无街名。后来,来往的人多了,才开始建造房屋。这些建房者,多是些店铺经商者。由于该路是来往于城镇乡村的要道,尤其乡间农民,进城卖菜、籴粜粮食必经之路,逐渐地形成了菜场粮市。因此,城乡群众习惯地将这条街市称为“粮食坊街”(今民主中路立交桥北下坡道)。1946年焦作沦陷后,国民党伪政府,曾一度将此小街取名为“大同路”,意为“世界大同”。然而,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派捐款、修城墙,生活凄惨。

1949年,市政府将“大同路”命名为“民主路”。意为:昔日英商洋人的欺辱,日寇的残暴压迫,国民党反动派的敲诈勒索一去不复返了,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的领导下,获得了真正的人民民主权利,当上了国家的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新华街 一提起新华街,人们自然会想起“杨树街”或“东马市街”,那我们就从“杨树街”的来由说起吧!

要说“杨树街”,还应该先讲“杨树”的来历。原来,在这条街上有两段成排的杨树,但并不是同时种植的。现在长在新华中街南段两侧的杨树栽得最早,约在1806年,由田积善种植。田积善是推小车贩卖煤炭等物资的苦力者。为了夏日乘凉,便在门前栽了16棵小杨树。后来,田积善经商赔了钱,据说欠了英福公司重债,其房屋被英福公司全部没收,破了产业。日本侵略焦作后,田积善还摆了一段时间“洋货摊”。后来,就不知其去向了。然而,田积善种植的杨树,却茁壮成长,逐渐地长成了高大粗壮的树木。人们便以杨树为标记,取此街名为“杨树街”。解放前后,这10多棵杨树,被砍锯去了一些,如今仅剩5棵了。

现今生长在新华南街南端路东的一排大杨树,约在1932年,由赵金敬一家人栽种的。赵金敬原籍滑县,20多岁时,领着妻子逃荒来到了焦作,先在英福公司花园里(今花园街处)种树养花。因为英国洋人辱骂他,这血气方刚,年轻少壮的赵金敬,一气之下,辞工不干了。先在家门口给竹货铺当长工,后来卖面条,开磨坊,建造了房屋宅院,种植了杨树。

据民国20年《修武县志》记载,当时新华街叫“中山东街”,“中山”是孙中山先生的名字,由此可知,“中山东街”街名起始于中华民国初期。其实,在中山东街之前,除了民间称呼的“杨树街”外,还有一个响亮的“东马市街”的名字。“马市”一词来源于我国自唐代之后封建政府以金帛或茶盐等,同少数民族换马的交易场所。后来人们将经营商品、食品等物资的街道、城镇称为“马市街”。山西大同、宣镇、河北张家口等城镇,自明、清以来,均设置过“马市”。东马市街是在民国20年以后兴起的繁华街道。以前为“西马市街”(今胜利街),兴起于清朝末年英商福公司开矿初期,但是,东马市街的创建早于西马市街,因为东马市街是自“北厂”至“南厂”(英福公司铁路总机修厂,今烈士街)最早开辟的道路。

早年的东马市街,是从“包工院”南端丁字路口起,到“南厂”。这条热闹街市上的道路两侧,自北向南曾开设有四海春饭庄、明德电灯房、同兴楼饭庄、清云阁澡塘、农工银行、中原煤矿公司的延陵春饭庄、裕茂祥酱菜园、道阳春、寇记鞋铺、增福轩饭庄、二合楼银匠炉等。1898年,英帝国主义侵占焦作后,中国买办资产阶级在焦作设立了推销处与英通商,开封的布店和京津杂货等都开始出现在焦作街头。1911年,商业店铺已发展到150多家,太兴华、同兴德、和兴、予华、义盛永、予立丰金店、顺利行、老凤祥、协成合、信原和、盛兴永等12个较大商店,均开设在东马市街的两侧。这些商店资本家,当时大放高利贷,滥发伪钞票,对群众进行残酷剥削。群众反映说:“洋货堆如山,穷人没啥穿,放债如杀人,借一还十元。”

1938年,日寇侵入焦作后,这些商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1948年,当地土匪头子王明德、杨周文,对街市商业进行了大烧大抢,一次就烧毁15家店铺,48间房屋。这一年,有一百多户店铺倒闭关门。

1949年解放后,市政府将中山东街命名为“新华街”,“新华”是“新中华”的简称,是新的中华民族的意思。

和平街 曾叫“东新街”、“粮食坊街”、“黄楝街”、“协盛和街”,即今新华街至民主路段。这条街道始筑于1915年。在1931年之前,因当时位于中山东街(今新华街)之东,属中山东街新兴之街道,故取名为“东新街”。起初,在这条街的东端,风味小吃经营者占多数。到了1938年前后,由于大同路(今民主路立交桥北下坡道)的商业日渐兴起,焦作商务会长李希德便在范家戏园(后来的大舞台,今和平西街西端路北)东开设了粮行。同时,李希德亲家秦少业也在其对面路南开设了粮行,因此该街曾被群众俗称为“粮食坊街”。又因李家粮行门前长有一株老黄楝树,故被俗称为“黄楝街”。1942年前后,因此街上的“协盛和”酱菜园而取名为“协盛和街”。

1948年焦作第二次解放后,在该街上做小生意的人欢欣鼓舞,喜笑颜开。因为昔日受尽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敲诈勒索,更是时时担心敌人的飞机轰炸,人们渴望安居乐业,和平幸福。故将原来的“东新街”改为“和平街”。

民生街 曾叫“哲美森街”、“盐店街”、“公安局街”。这条街道始筑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英商福公司掠夺焦作煤矿之时,为福公司职员居住区。以福公司总董事长哲美森的名字命名。福公司盛期,这里是焦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当时这条街上最大的商店为盐店,故也称“盐店街”。民国初期,国民政府在该街东端路北设立了警察局,1931年前后,改为公安局,当时盐店的生意趋于冷淡,经营者也逐渐关闭了店铺,便将盐店街也改名为“公安局街”。1949年,市政府将此街命名为“民生街”,含义为人民的生计。

花园街 1908年,居于焦作北端的福公司,随着矿井逐渐扩建增多,充添了不少职员、厨工,并建了不少办公室和住宅,被人们称为“洋务院”。最引人注目的是,英商洋人在其洋务院里,建造了一座花园。这座花园,是当时焦作第二座较大的花园。花园街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花园街在英日侵占掠夺时为“花园”。1948年焦作第二次解放时,煤矿工人在花园北建筑房屋。后来中国煤炭工业部第45建筑工程处,在花园设立机关,在机关周围建筑职工房屋,逐渐形成了街道。现花园街以南至焦作市印刷厂即为原英商福公司“花园”旧址。

焦作地名拾趣

“九作十八河”和带“马”字的村庄 在我市,有不少村庄的名称带“作”字或“马”字。“作”是指“作坊”而言,“马”字则指“战马”而言。我市这些以“作坊”和因“战马”取名称的村庄,不仅在我省唯独仅有,并且在我国也是少见的。

过去,修武县和焦作地区流传一句“九作十八河”的俗话。这句话,概括了27个村庄的名字。“九作”即上白作、下白作、南靳作、北靳作、东焦作、西焦作、马作、李贵作、耿作,这些地名,均是古时候因“作坊”取名,后简称“作”。如今看来,我市与修武、博爱两县以“作”为村名的却不止“九作”,除此之外,还有大家作、六家作,博爱县的苏家作、车家作等,一市两县以“作坊”取村名的历史上多达十七个。“十八河”即马道河、桶张河、寺河、庙河、冯河、姜河、李河、东润河、西润河、张田河、盘龙河、周河、张河、横河、老牛河、高窑河、麦秸河、许河。这些居于发自太行的河道两侧的村庄,其历史较悠久。

在我市,带“马”字的村名也不少。诸如:上马村、中马村、下马村、东马村、马界、大演马、小演马、亮马,修武县辖的马坊、马道河、马场等。这些带“马”字的古老村庄,按其分布的地形来说,是有一定基础的。因此,在这北靠太行山、九里山,特别是山河极少的开阔平原,既是易守易攻的战略要地,也是古代演习战马的良好场地。说来有趣:自太行山南麓的冯营起,一直到黄河北岸,以“营”为村名的“冯营、飞鼠营、烈杠营、磨台营、朱营、钓台营以及武陟县的谢旗营、姚旗营、二铺营等,形成了一道南北长达百余里战略防线。

综观我市以“作”或“马”字取村名的村庄,可想而知,古往今来,这里既是物产丰富、经济繁荣,手工业兴旺之地,也是时时弥漫着战火硝烟,人欢马叫、刀光剑影的古战场。在这些村庄中,曾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古迹,还流传着种种美妙动听的传说。

“黑”和“死”这两个姓最少见,只有几百人左右,不在千家姓里,附属千家姓一份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 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 乐 于 时 傅

皮 卞 齐 康 伍 余 元 卜 顾 孟 平 黄

和 穆 萧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贝 明 臧 计 伏 成 戴 谈 宋 茅 庞

熊 纪 舒 屈 项 祝 董 梁 杜 阮 蓝 闵

席 季 麻 强 贾 路 娄 危 江 童 颜 郭

梅 盛 林 刁 锺 徐 邱 骆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虞 万 支 柯 昝 管 卢 莫

经 房 裘 缪 干 解 应 宗 丁 宣 贲 邓

郁 单 杭 洪 包 诸 左 石 崔 吉 钮 龚

程 嵇 邢 滑 裴 陆 荣 翁 荀 羊 於 惠

甄 麴 家 封 芮 羿 储 靳 汲 邴 糜 松

井 段 富 巫 乌 焦 巴 弓 牧 隗 山 谷

车 侯 宓 蓬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宫

宁 仇 栾 暴 甘 钭 历 戎 祖 武 符 刘

景 詹 束 龙 叶 幸 司 韶 郜 黎 蓟 溥

印 宿 白 怀 蒲 邰 从 鄂 索 咸 籍 赖

卓 蔺 屠 蒙 池 乔 阳 郁 胥 能 苍 双

闻 莘 党 翟 谭 贡 劳 逄 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郦 雍 却 璩 桑 桂 濮 牛 寿 通

边 扈 燕 冀 僪 浦 尚 农 温 别 庄 晏

柴 瞿 阎 充 慕 连 茹 习 宦 艾 鱼 容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庾 终 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满 弘 匡 国 文 寇 广 禄 阙 东

欧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师 巩 厍 聂

晁 勾 敖 融 冷 訾 辛 阚 那 简 饶 空

曾 毋 沙 乜 养 鞠 须 丰 巢 关 蒯 相

查 后 荆 红 游 竺 权 逮 盍 益 桓 公

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 赫连 皇甫 尉迟 公羊

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阳 淳于 单于 太叔 申屠 公孙 仲孙 轩辕 令狐

钟离 宇文 长孙 慕容 司徒 司空 召 有 舜 叶赫那拉 丛 岳

寸 贰 皇 侨 彤 竭 端 赫 实 甫 集 象

翠 狂 辟 典 良 函 芒 苦 其 京 中 夕

之 章佳 那拉 冠 宾 香 果 依尔根觉罗 依尔觉罗 萨嘛喇 赫舍里 额尔德特

萨克达 钮祜禄 他塔喇 喜塔腊 讷殷富察 叶赫那兰 库雅喇 瓜尔佳 舒穆禄 爱新觉罗 索绰络 纳喇

乌雅 范姜 碧鲁 张廖 张简 图门 太史 公叔 乌孙 完颜 马佳 佟佳

富察 费莫 蹇 称 诺 来 多 繁 戊 朴 回 毓

税 荤 靖 绪 愈 硕 牢 买 但 巧 枚 撒

泰 秘 亥 绍 以 壬 森 斋 释 奕 姒 朋

求 羽 用 占 真 穰 翦 闾 漆 贵 代 贯

旁 崇 栋 告 休 褒 谏 锐 皋 闳 在 歧

禾 示 是 委 钊 频 嬴 呼 大 威 昂 律

冒 保 系 抄 定 化 莱 校 么 抗 祢 綦

悟 宏 功 庚 务 敏 捷 拱 兆 丑 丙 畅

苟 随 类 卯 俟 友 答 乙 允 甲 留 尾

佼 玄 乘 裔 延 植 环 矫 赛 昔 侍 度

旷 遇 偶 前 由 咎 塞 敛 受 泷 袭 衅

叔 圣 御 夫 仆 镇 藩 邸 府 掌 首 员

焉 戏 可 智 尔 凭 悉 进 笃 厚 仁 业

肇 资 合 仍 九 衷 哀 刑 俎 仵 圭 夷

徭 蛮 汗 孛 乾 帖 罕 洛 淦 洋 邶 郸

郯 邗 邛 剑 虢 隋 蒿 茆 菅 苌 树 桐

锁 钟 机 盘 铎 斛 玉 线 针 箕 庹 绳

磨 蒉 瓮 弭 刀 疏 牵 浑 恽 势 世 仝

同 蚁 止 戢 睢 冼 种 涂 肖 己 泣 潜

卷 脱 谬 蹉 赧 浮 顿 说 次 错 念 夙

斯 完 丹 表 聊 源 姓 吾 寻 展 出 不

户 闭 才 无 书 学 愚 本 性 雪 霜 烟

寒 少 字 桥 板 斐 独 千 诗 嘉 扬 善

揭 祈 析 赤 紫 青 柔 刚 奇 拜 佛 陀

弥 阿 素 长 僧 隐 仙 隽 宇 祭 酒 淡

塔 琦 闪 始 星 南 天 接 波 碧 速 禚

腾 潮 镜 似 澄 潭 謇 纵 渠 奈 风 春

濯 沐 茂 英 兰 檀 藤 枝 检 生 折 登

驹 骑 貊 虎 肥 鹿 雀 野 禽 飞 节 宜

鲜 粟 栗 豆 帛 官 布 衣 藏 宝 钞 银

门 盈 庆 喜 及 普 建 营 巨 望 希 道

载 声 漫 犁 力 贸 勤 革 改 兴 亓 睦

修 信 闽 北 守 坚 勇 汉 练 尉 士 旅

五 令 将 旗 军 行 奉 敬 恭 仪 母 堂

丘 义 礼 慈 孝 理 伦 卿 问 永 辉 位

让 尧 依 犹 介 承 市 所 苑 杞 剧 第

零 谌 招 续 达 忻 六 鄞 战 迟 候 宛

励 粘 萨 邝 覃 辜 初 楼 城 区 局 台

原 考 妫 纳 泉 老 清 德 卑 过 麦 曲

竹 百 福 言 第五 佟 爱 年 笪 谯 哈 墨

南宫 赏 伯 佴 佘 牟 商 西门 东门 左丘 梁丘 琴

后 况 亢 缑 帅 微生 羊舌 海 归 呼延 南门 东郭

百里 钦 鄢 汝 法 闫 楚 晋 谷梁 宰父 夹谷 拓跋

壤驷 乐正 漆雕 公西 巫马 端木 颛孙 子车 督 仉 司寇 亓官

鲜于 锺离 盖 逯 库 郏 逢 阴 薄 厉 稽 闾丘

公良 段干 开 光 操 瑞 眭 泥 运 摩 伟 铁

河南的朋友进

河南地处中原核心地带,是华夏族的发祥地和聚居地,文化底蕴深厚,不仅体现在有形的名胜古迹上,连大量无形的地名也渗透着历史文化的气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