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蔡氏宗祠景点介绍
蔡氏宗祠位于元坑镇九村。据《蔡氏族谱》记载,该祠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是座精美的古建筑,为砖木结构。内分戏楼、回廊(包括天井,面积12×12米),后堂(面积12×14米)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祠堂大门建筑宏伟,墙上有各种砖雕人物、书画、动植物,形象逼真,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 地址:南平市顺昌县元坑镇 门票:详情咨询景区 开放时间:全天 交通参考路线:从顺昌汽车站进入城南东路--城南中路--城南西路,从城南西路到福久路--福久路,从福久路到元坑古镇蔡氏宗祠
关于揭西县河婆蔡氏渊源论证
作者:福粤公第二十八世裔孙——蔡创明
2006年9月6日
揭西县河婆蔡氏宗亲联谊会高皿副会长提供资料如下:
“八世喜公生→九世诗公生→十世寿公号伯礼祖妣刘太、刁太生→十一世绵基生→十二世程源公(贵良)。此是高皿宗长提供的资料。”
以南口车陂蔡氏族谱记,车陂蔡氏祖祠神主牌位上的世系(是老主牌),重庆市平都蔡氏族谱(光绪二年丙子岁1876年编石印本):十世伯礼号祖寿祖妣邹氏生一子→十一世文宝祖妣李氏生一子→十二世纯笃祖妣郭氏生(住曾井)→十三世刚介号万一郎祖妣张、彭、徐氏生一子→十四世竹轩公。
实录伯礼公即寿公也,乃诗公四男程邑庠生,善体父志勤读经传,未遂天朝题名之愿,早赴地下修文之选,配妣邹孺人,仅生一子文宝公尚在襁褓,诣外祖陈公抚养,上苍不负吾族之后,文宝公,一木撑天,奕叶流芳矣。
下面是以大埔赤水老谱记(明万历辛亥岁仲春十六世裔孙普聪谨跋)
十世祖→伯信公又伯全名法铭字十五郎、诗公五子、生于元至正庚寅年(1350年)九月十五日午时,卒未详。殁葬丰顺锡滩吕姓屋顶形名阙角蜈蚣,娶李氏,生六子金、禄、玉、荣、富、贵、妣葬长乐七都河龙冈燕头角朝大江,癸山丁向,穴结翠子登潭,裔孙分徙长乐小都、梓皋、揭阳、河婆、黄岐山、汤坑田心、东莞官仓、惠州、博罗、埔前、兴宁黄村、江西兴国宝石、福建省汀州上方、下方、赣州。
十世祖→伯礼公又伯寿、字十四郎,诗公四子娶邹氏生三子宗勋、宗恒、克玉、公生于元至正乙酉年(1345年)七月初三日申时,卒未详。葬于本州岛南口堡车坡饶姓屋后酉山卯向妣葬于大沙灰坟石碑裔孙分住车坡、大坪及岸州藤桥圩、江西、四川、惠州。
根据以上资料和五华族谱,松源蔡氏谱,丰顺族谱,梅林前族谱,揭西老谱,大埔赤水老谱,南口车陂族谱,车陂蔡氏祖祠神主牌位上世系,重庆市平都蔡氏族谱,五华安流蔡氏老谱,丰顺田心法铭公祠《蔡氏宗祠》(是1933年揭西蔡氏与丰顺蔡氏共同出资建成的),1988年3月18日蔡氏祖妣李氏祖坟座落五华河口翠仔登潭《关于蔡氏祖坟争执协议书》上签名揭西代表:蔡高苟、蔡明侃,都有依据可查和考证揭西河婆蔡氏是伯信公(法铭公)脉系。还有五华小都君金公、贵兴公、偏脑公风水墓碑见证。
至于广西贺县砂田蔡氏谱记,十世寿公号伯礼祖妣刘太、刁太生十一世绵基公是笔误或错接,依据事实不符,第一伯礼公神主牌没有刁氏,所有族谱都没有记载刁氏。按现揭西世系绵基公是福粤公第十五世裔孙,相对之下十世伯礼———十五世绵基公,中间少了四世四代人。
按历史资料和各地族谱合参后经考证
我个人认为如下是揭西蔡氏脉系才正确可考的世系
一世祖福粤公→二世祖星兴公→三世祖寿传公→ 四世祖若霖公→五世祖定天公→六世祖蒙吉公→七世祖喜公→八世祖显益公→九世祖诗公→十世祖伯信(性)公→十一世祖君金公→十二世祖贵兴公→十三世祖偏脑公→十四世祖潮海公→十五世祖绵基公→十六世祖程源公→十七世祖朴叟公→十八世祖神泉公。(十五世祖绵基公于明洪武十三年甲子岁公元1381-11-13日生于程乡石窟都一阁徐溪村、于明永乐廿二年甲辰公元1424年生二世祖程源公,程源公因雅好山水历观名胜,在明成化十三年丁酉岁公元1477年与弟贵龄公从程乡来下居尖田尾开基创业享寿63岁,蔡姓移居河婆已有五百年历史了。)
伯信公是打铁的五华小都打铁地方至今还在,而伯礼公是读书人、早世,程源公(贵良)、同源公(贵龄)兄弟两人都是打铁的。
以上如考证有误,请各位宗亲及时告知,须提供更多资料共同研究和论证。
如果说的是位于福建省建阳市麻沙镇的蔡氏大宗祠,其供奉的是以南宋著名理学家蔡元定为首的族属及后人,不过蔡元定本人专注治学不曾为官。建阳蔡氏传有九儒,即蔡发、蔡元定、蔡渊、蔡沆、蔡沉、蔡格、蔡模、蔡杭、蔡权。
如今,在建阳蔡氏的祠堂,依然有“五经三注第、四世九贤家”的楹联,这是表彰建阳蔡氏九儒对宋儒学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所谓五经三注,指的是易经、诗经、书经、礼经、春秋五论。其中建阳蔡氏注易经、书经、春秋五论。四世九贤,是建阳蔡氏始祖炉公的九世孙蔡发,十世孙蔡元定,十一世孙蔡渊、蔡沆、蔡沉,十二世孙蔡格、蔡模、蔡杭、蔡权。他们祖孙四代人,崇尚孔孟所倡导的儒家学说,探讨自然界与社会渊源长达150余年。共著述48书,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理学、易象、天文、地理、礼乐等,堪称南宋巨著。
蔡元定(1135年12月17日—1198年9月11日),字季通,学者称西山先生,建宁府建阳县(今属福建)人,蔡发之子。南宋著名理学家、律吕学家、堪舆学家,朱熹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被誉为“朱门领袖”、“闽学干城”。幼从其父学,及长,师事朱熹,熹视为讲友,博涉群书,探究义理,一生不涉仕途,不干利禄,潜心著书立说。为学长于天文、地理、乐律、历数、兵阵之说,精识博闻。著有《律吕新书》、《西山公集》等。
蔡元定是理学家中“慎独”的典范。曾对诸子曰:“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这句话被蔡氏子孙作为祖训,载入族谱之中代代相传。这句话其实就是告诫子孙后代,就算一个人独自活动,没有人监督,也要凭着高度的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事,不做任何违背道德、信念的事。
庆元四年八月初九(1198年9月11日)蔡元定病逝,守臣上奏,旨许归葬,子沉扶柩三千里以还,十一月初六,葬于建阳莒口翠岚山之源,公元2000年海内外众裔孙集资将西山公墓建成“西山陵园”。
开熹三年(公元1207年),诛侂胄,枉者皆伸,朝廷对蔡元定平反招雪,初赠迪功郎,宝佑四年赠太子太傅谥文节。明嘉靖九年诏元定崇祀启圣祠。
清康熙四十四年,圣祖仁皇帝颁赐宋儒蔡元定“紫阳羽翼”金匾。
建阳蔡氏九儒,包括蔡元定父子祖孙一门,四代共九人,即蔡元定,元定之父蔡发,元定之子蔡渊、蔡沆、蔡沈,蔡渊之子蔡格,蔡沈之子蔡模、蔡杭、蔡权。他们对程朱理学的研究颇著成就,堪称理学世家,蔡氏九儒著书立说,羽翼朱子之道,聚徒讲学,继承闽学之脉,其论著被其后裔及门人汇编成集,刻版发行,成为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大盛事。
在南宋时期,蔡氏一门四代均被宋理宗题匾褒奖,恐无第二门。宝祐三年(1255)至宝祐四年(1256),宋理宗连续三次加封蔡元定诰谕“赋材卓绝,道德取法于当时;造诣精纯,模范仪型于后世”。宝祐三年(1255)五月六日,宋理宗还亲笔御赐“西山”“庐峰”大字,命蔡元定孙蔡杭刻字于西山、云谷山上。
除蔡元定外,宋理宗荫封蔡元定父蔡发诰谕“阐河洛之教,诵横渠之铭”;荫封蔡杭父蔡沉诰谕“修身持敬,勤著述,垂于百世”;加封蔡元定孙蔡杭诰谕“穷理尽性,真得考亭之源流;博古通今,无愧后学之轨范”……一门四代均受历代皇帝褒奖,深究其因,皆与蔡家一门“慎独”好家风有着很大关系。
早在唐代乾宁年间(894—898),蔡家的祖先蔡炉就举家南迁至建阳麻沙,蔡氏一门家族到建阳之后,世代传承孔孟之学,习文练武,名人辈出。据统计,有25人成为卫国武官,有41人成为廉政文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第九世蔡发起到第十二世蔡权,一门之内,四世出了九位大儒,号称“蔡氏九儒”。
地处南平市建阳区麻沙镇的蔡氏祠堂大门有“五经三注第,四世九贤家”的楹联,表彰了建阳蔡氏九儒对宋儒学所作的重大贡献,这与蔡氏一门自始至终恪守“慎独”的好家风有着必然的联系。
蔡元定,字季通,号西山,其父蔡发是位理学家。蔡元定幼时,其父便授以《西铭》,稍长即授以二程《语录》、邵氏《经世》、张氏《正蒙》。同时,不间断以“蔡氏家训”教诲,告诫他应“为人良善,天必佑之。知错责己,天心相之。仁义礼智,时刻注意”,并说“‘慎独’乃处世之第一要领”。
蔡发逝世,蔡元定登西山绝顶,构筑书屋,在此忍饥呑斋,刻苦读书,长达38年。他自咏:“独抱苇编过客稀,单瓢不厌屡空时。幽然自与庖义近,春去人间总不知。”其间,著有《易学启蒙》等14部书,并协助朱熹撰成《近思录》《资治通鉴纲目》等重要著作。
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秋,韩侂胄擅政,朱熹被定为“伪学魁首”去职罢祠。作为朱熹得意门生的蔡元定,被以“佐熹为妖”的罪名,贬谪三千里外的湖南道州监管。
到了道州,远近的读书人久闻蔡元定的声名,来求学者日众。蔡元定面对逆境,并无畏惧:“彼以学来,何忍拒之,若有祸患,亦非闭门塞窦所能避也。”他虽身有疾患,仍抱病授徒,并常贻书训其子及门生曰“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勿以吾得罪故,遂懈一日”,又说“步步守着仁义礼智信,可传子孙”。
蔡元定对“慎独”是知行合一之人。他在弥留之际,还再三嘱咐将棺木劈小,丧事从速从简,拒收慰银,都可看出他的言行一致。
“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是蔡元定恪守“慎独”的座右铭,意思是人们行走坐卧都要行为端正。慎独的“独”字有二义,一是指一个人独处时,在没人看管的情况下,能严格要求自己,不做亏心事,不做违反道德的事;一是指自己的心理活动,对于一个不好的念头,都要警惕,都要克服,这样可以使自己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受权力欲望干扰,做一个表里一致、行走坐卧都行为端正的人。
在“慎独”家风的熏陶下,蔡元定的三个儿子渊、沆、沉自幼听从父训,克己复礼,慎独处世。长子蔡渊长从朱熹,隐德不耀,受父师之命,隐居九峰专心著书,他的遗训一是“屋漏无愧,暗室无欺”;次子蔡沆以“慎独”为座右铭,举动端严,用心数年著成《春秋五论》。
庆元四年(1198)八月初九日,蔡元定去世,三子蔡沉扶柩以归,赠银以途者众,蔡沉跪谢坚不肯受。受朱熹之托,他隐于九峰,反复十年,著成《尚书集传》二书。他的遗训是,“世事多颠倒,唯仁实可依”。
蔡氏九儒共有著述48书,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理学、易象、天文、地理、礼乐、兵制、度数等。这些著述的汇编历经七百多年的编辑和流传过程,至今仍得以流传的蔡氏九儒书,蔡氏九儒书是闽学史上的一部巨著,在中国文化学术史上这确是一个奇观,一个家族连续四代九人,以理学为中心内容,深入研究,精心撰著,从而形成博大的学术体系,这种罕见的学术现象,在学术史,出版史和人才发展史上都是十分独特的。
你好~据道光《宝庆府志、氏族表》和回族张、马、海、苏、蔡五大姓氏家谱记载,他们的祖先,都属于宝庆卫籍。蔡氏是明洪武二年从南京迁来的。据《邵陵蔡氏族谱》记载:“指挥佥事公姓蔡氏,讳能,字澄远,先世江南淮安之山阳人,耕读相传,谨守清规。元末,家南京江宁城南门外冈上回回营,礼拜寺名红庙,宅近于斯,人才德迈众。洪武二年,授指挥佥事使,司命同国公平南省,一到即服,无伤百姓。惟宝庆为元将唐隆道据逆。公协同主将攻隆道,不战而屈,上令公镇守宝庆。”《宝庆府志》卷十一记载说:“指挥蔡氏能,山阳人,洪武中佥事。”卒葬邵阳县西门外演武场。生子四人:莫、华、禧、礼,族人分布于九公桥镇。蔡氏世居在蔡家坪,西门坡有蔡氏宗祠。
蔡氏的迁徙,在《邵陵蔡氏族谱》中也记载有其后裔迁徙贵州以及四川成都、嘉定(今乐山市)、广西柳州和云南开化等地。第十代的蔡光礼迁隆回六都,第十四代的蔡宏仪和十五代的蔡运福迁居隆回桃花坪。
你好!这一般只有本族族亲知道,而在网上遇到族亲的几率是很小的。 每个姓氏都有很多支派,每个支派的行第、字辈也不一样。建议你找找本族的族谱、宗谱,里面有详细的记载。一般族谱在族长、族头那里,或者族里指定的某个人保管,另外祠堂也会有。建议你去找长辈,父亲、爷爷、父亲的兄弟、爷爷的兄弟、或者其他族亲问问。
附
一、寻根问祖第一步,必须搜集到相关资料
1、先祖迁居前居住地的确切记载(家谱记载或口头流传,如果是做官迁来的可以查看当地地方志史书记载)
2、始迁祖的名、字、号、排行字号,始迁祖生卒年月及相关生平事迹,典故。(始迁祖的兄弟、父、祖父的名号和有无同族、同支);
3、字派、排行字辈;
4、始祖的相关资料(始祖其他旁证资料,如哪个郡望,和谁是本族);
5、家族的迁徙史(如迁徙年月,还有迁徙的故事传闻)。
6、始祖和所修现有家谱的年代。
二、寻根问祖第二步:怎么搜集寻根资料?
1、有家谱的查看家谱,一般家谱的记载最清楚。
2、没有族谱的,查看祖坟墓碑文字 ,特别是始迁祖的墓碑,大都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3、没有族谱也没有碑记的,只能多问问族中老人,认真记录他们口述的祖居地名、村名、祖先名、字辈、故乡风物人情、故事传说等;尽可能的和老人交谈了解,并把这些珍贵的资料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保存。
4、查看家里有没有保存以前的土地、房产契约,可以大致考查出始迁祖的名字,和所处的时代。
三、寻根问祖第三步:寻根信息的对接和确认
寻根信物并不是特指某件物品,而是指宗谱记载的、口头流传的祖先名号、祖坟祖墓这些寻根信息,通过网络交流,你可以和同宗相认对接的这些信息,没有相似点的,是同宗的可能性就很小,而寻根信息越详尽,寻根可能性也就越大。对于始迁祖的来源地名,因为在不同年代记载的方式不一样,比如多少都、什么府、郡之类的,可以根据大致地名所在地的地方县志,寻找到详细的精确位置,再对照如今的地图进行确认,也可以根据当地的人加好友咨询。
四、寻根问祖第四步:寻根的方式和实地考查
把以上这些东西收集得越丰富越好,然后在网上寻找宗亲网、姓氏网,发布寻亲信息。也可以在当地论坛发帖,再或者搜索加入当地QQ群,进入祖地群、同支派群等和宗亲交流,也可以在一些族谱数据库平台网站搜索。在网上联系上祖居地宗亲后,要向他了解祖居地相关情况;当大量资料能够确认对接上以后,可以到祖居地实地走访。在根据祖籍族谱记载,找出是否有外迁人员,与始祖资料是否一致来进行确认。
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是黄帝的子孙
我们中国人,都说自已是炎黄子孙,但要问你,你怎么知道自已是炎黄子孙的?大多数人只知道其然,而不知道其所以然。我这次回到故乡徐州,有幸看到-本蔡氏族谱,仔细拜读了《蔡氏渊源考》,五修、六修族谱序,及堂号、堂联等说明,对蔡族的渊源流迁,才有点眉目
最古老的姓氏,
几乎都带”
女”
旁,
如姬,姜,
姒,
嬴等
这说明”
姓”
原是女性专用,
是母系血缘的标志,
以此来区别婚姻,
避免近亲繁衍
后来,
父系社会取代了母系社会,
作为部落首领的炎,
黄两部的姓氏,
便成为华夏民族姓氏的源头了
黄帝轩辕氏,
最早在陕西姬水流域居住
繁衍,
故以”
姬”
为姓
帝喾是黄帝的曾孙,
他有四个儿子,
分别叫挚,
契,
尧,
后稷
后稷名弁,
是周朝的奠基者,
周文王姬昌的先祖
周文王姓姬名昌,
是后禝的后裔,
周朝始祖,
周武王的父亲
周武王姓姬名发,
是商朝西伯候姬昌之子,
由干商纣王昏庸残暴,
姬昌兴兵代纣,
推翻了商纣王朝,
建立了周朝
周朝建立后,
武王姬发实行诸候分封制,
便封同母弟弟叔度(文王五子)
到河南上蔡,
时称”
蔡国”
武王死后,
其子姬诵年纪尚小,
朝政由周公旦(文王四子)
摄政
后周公旦封叔度儿子仲为蔡国诸候王
春秋战囯时蔡国多次受周边诸候侵略,
都城两次迁徏,
由上蔡迁至新蔡,
再由新蔡迂至下蔡,
至战国末期,
蔡国为楚国所灭,
蔡国虽灭,
但以国为姓的蔡国子民,
却如雨后春笋繁衍发展,
生生不息,
以至于今
故我蔡氏从叔度,
仲起,
以国为姓,
已有3000多年(公元前1000年至今)
的历史
而今,
我蔡氏-族遍布全国,
尤以福建,
广东,
浙江,
台湾,
河南,
安徽,
江苏,
湖南,
四川,
江苏,
山东,
山西,
辽宁为多
我老家住在江苏省铜山县栁泉西东蔡村,
东蔡村一脉源发山东济阳(山东西南部河泽一带),
其最早堂号为:”
济阳堂”,
堂联为:”
源发济阳枢府家声旧,
支分古沛伯台世泽长”
南宋孝宗,
光宗时,
为避战乱,
蔡氏-支由济阳迀至沛县,
后若干年另立族谱,
以沛县”
立”
为始祖,
立祖传六世至景丰祖,
七世传至”
楫”
祖”
楫”
七世祖名,
字汝济,
仕于明朝至监察史,
因为官有清名政绩,
宣宗”
釆其治绩载之五伧书”
中,
故我沛县蔡氏一宗堂号为”
伦书堂”
十一世传至俸祖,
+四世传至文龙祖,
故我东蔡-脉属沛宗俸支文龙系
我东蔡祖维劝公乃沛县蔡氏十七世,
约于清雍正年间(1723年后)
由沛县廷至东蔡定居,
至今已有290多年
维劝公生五子,
三房子臣公定居东蔡村,
我是沛县立祖第23世孙
沛县蔡氏堂号为:
伧书堂
堂联为:
源发济阳枢府家声旧,
支分古沛柏台世泽长
排行班字为;
以邦庚发宪,
敦敬可承先,
世增祥继延;
政凊国永灿,
忠厚传家远,
林秀蔚华天
注:
排行班字为1989年六俢族谱时拟定
拼音:Samala
姓氏起源:萨嘛喇
郡望:满洲
名人:萨嘛喇庆山
历史、文献:
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亦作萨玛喇或萨嘛拉,后改汉姓为蔡氏。
萨嘛喇氏(蔡)族谱
始居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后移居北京,隶属满洲镶蓝旗。清康熙26年(1687),始迁祖邦牛由京城拨至凤凰城实边,卡克都里佐领。配孟氏生五子,长子安巴说色居凤山乡梨树村;次子说色、三子何色居沙里寨蔡家堡子;四子科什突居草河乡秋千岭处;五子雅突居地不详,现在黑龙江的双城堡有其一支。
按字排辈为:“景运兴克昌,贵荣继德芳。世永延福寿,奕崇庆其光。”
福建南平蔡氏宗祠景点介绍
本文2023-11-27 21:22:1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67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