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节的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约581~682)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
据传孙思邈擅长阴阳、推步,妙解数术。终身不仕,隐于山林。亲自采制药物,为人治病。他搜集民间验方、秘方,总结临床经验及前代医学理论,为医学和药物学作出重要贡献。后世尊其为“药王”。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约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卒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享年101岁。也有人根据《旧唐书》 、《新唐书》等分析,认为孙思邈大约生于公元542年,卒于公元682年,终年140岁左右(我们以为后者更为正确,故以之为准)。人们把他当做“神仙”,尊称为“药王 ”。
他从小勤奋好学,七岁读书,每日背育一千多字,有“圣童”之称。到了二十岁,已精通诸子,既“善谈庄、老”,又“兼好释典”,学问非常渊博。隋唐两代帝王屡次请他做官,他都“固辞不受”,而立志学医,他的这种认识,是从切身体验中得来的。他小时候,体弱多病,要经常请医生诊治,“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周围贫苦百姓,也跟他一样,因为患病弄得穷困不堪,有的竟得不到治疗而悲惨死去这些事,使他感到:“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千金要方》自序)。因此,他十八岁开始,就“志于学医”,并下了很大的苦功,所谓“青衿(古学子所穿的衣,后称入学的生员)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千金要方》自序)。经过这样长期刻苦的钻研,他的医学造诣很深,成为隋唐时期医药界的佼佼者。宋代林亿称道:“唐世孙思邈出,诚一代之良医也”。
他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 ,简称《千金要方》,共三十卷,内容极为丰富。分医学总论、妇人、少小婴孺、七窍、诸风、脚气、伤寒、内脏、痈疽、解毒、备急诸方、食治、平脉、针灸等,共计二百三十二门,收方五千三百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书中首创“复方”。 《伤寒论》的体例是一病一方,而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发展为一病多方,还灵活变通了张仲景的“经方”。有时两三个经方合成一个“复方”,以增强治疗效果;有时一个经方分成几个单方,以分别治疗某种疾病。这是孙思邈对医学的重大建树,是我国医学史上的重大革新。《千金翼方》是对《千金要方》的补编。书名含有和《千金要方》相辅相济,羽翼双飞的意思。此书共三十卷,其中收录了唐代以前本草书中所未有的药物,补充了很多方剂和治疗方法。首载药物八百余种。这两部书,合称为《千金方》,收集了大量的医药资料,是唐代以前医药成就的系统总结,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类书,对学习、研究我国传统医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宋代郭思高度评价《千金方》,说:“世皆知此书为医经之宝”(《千金宝要》)。清代医学家徐大椿也认为该书“用意之奇,用药之功,亦自成一家,有不可磨灭之处”(《医学源流论》)。这书不仅在国内受欢迎,而且还影响到国外,如朝鲜,日本。公元六O八年,日本来中国学医的医生,就把《千金方》等方带回日本,对日本的汉医影响深远。
由于孙思邈结合实践,虚心地广泛地学习各家之长,所以医学水平很高,有许多独特的贡献。其中,对脚气病的治疗最为擅长。脚气病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乙引起的。这种病多少年来折磨着江南一带群众。孙思邈在学习前人和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探索,终于提出一个有奇效而又简便的防治方案,那就是用防己、细辛、犀角、蓖麻叶、蜀椒、防风、吴茱萸等含有维生素乙1的药物来治疗,用含有维生素乙1的谷皮(楮树皮)煮汤调粥常服来预防,这在世界医学史也是非常先进的。欧洲于公元一千六百四十二年,开始作脚气病的研究,而孙思邈早在公无六百年左右,已经详加论述,并掌握了正确的防治方法,比欧洲早了整整一千年。
孙思邈特别重视妇幼保健,是创建妇科的先驱。他在《千金要方》中首例妇科三卷,儿科一卷,把妇儿科放在突出的地位。他还打破当时医学界“各承一业”的陋习,主张用综合疗法治病。他说:“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内外相扶,病必当愈”。他本人用药、用针、用灸都很精熟,对病人,不问“贵贱贫富”,不分“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赶救”。一次,他在路上看到几个人抬着棺材在前面走,从棺材里滴出几点鲜血,后边跟着一个老婆婆,伤心大哭。这种情况引起他的注意。一问,才知道棺材里的“死人”是老婆婆难产刚死的独生女儿。他告诉老婆婆,产妇并没有死。于是开棺抢救。一看,产妇脸色蜡黄,一丝血色也没有,同死人无异,但一摸脉搏还在微微的跳动。孙思邈选定穴位,只扎了一针,不一会,产妇就苏醒过来,胎儿也顺利下产。眼看母子得救,大家十分感激,齐声称赞他的医术高明。 《历代名医图赞》称道:“唐孙真人,方药绝伦,扶危拯弱,应效如神”( 《本草蒙筌》 )。 孙思邈在生之年为医药事业作了那么多重大的贡献,临终时,却遗嘱“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敬仰。他的家乡人民给他修庙立碑,把他隐居过的“五台山”改名为“药王山”。山上至今保留有许多有关孙思邈的古迹,如“药王庙”、“拜真台”、“太玄洞”、“千金宝要碑”、“洗药池”等。这也说明历代人民对他的感情是多么深厚。 农历四月初八,是全国性的佛诞节(浴佛节),传说这天是佛祖的诞辰。四月八是药王生日。家乡的人似乎也并不知道在其他地方,这天是佛祖的生日而不是药王的生日。
四月八是药王生日,按照家乡的传统习俗,在那一天,所有草药的药性都会增加,所以那天采集的草药会比平时的更好。据几个例子,如岗梅,小时候总是喜欢在四月八前挖岗梅根来含,满口甘甜。四月八过后,岗梅根就是苦的而不是甘甜的,是否如此,没有验证过。又如赤蕨,大家都是在四月八之前采集赤蕨来吃的。尽管赤蕨本来就是涩的,但浸泡一段时间就可以祛除。四月八过后,赤蕨就会过于苦涩而不能食用,但那天采集的赤蕨煮熟晒干后,就可以成为一种良药,对拉肚子、食欲不振很有疗效。(家乡人说,苦涩的东西能使肚子“生锈”,增加食欲)家乡也一直有在那天采集草药、煲凉茶的习惯。初中的古代历史教程上,有提到过药王孙思邈的事迹。家乡的药王节跟孙思邈会不会有什么关系。但后来多方查找也不得结果,而老一辈的家乡人也不知道药王是谁了。
这么多年来,问过很多人,知不知道四月八是药王生日,但都得不到肯定答案。为了弄清楚家乡药王生日的来源,也曾多方查证。在书上看到,四月八是中国传统的佛诞节,可谓是一个宗教节日,在网上查询,均是如此解释,没有任何关于四月八药王节的记载。家乡人不信教,自然不会有什么佛诞节,却出现了一个鲜有的药王节。曾经写文章推测过,认为是家乡的人不信神更信人,体现的是客家人以人为本,自力更生的生存本则。家乡也有四月八是药王节一说。终于也有其他地方也是在四月八过药王节而不是佛诞节(浴佛节)了!由于药王生日的神秘性,一直对它谨记在心。所以当雪萍说到她那里四月八也过药王节时,莫名的兴奋充斥全身。雪萍在紫金上半县,我在下半县,两地相隔较远,所以四月八药王节应该不会是小范围的地方节日,很可能是多数地方淡忘了这个节日了。
如今在网上能找到的关于药王节的资料,一说是壮族传统节日,传说药王是壮医药神。他发现药草,为人治病,还向众人传授种药、采药、治病的知识。昔时壮族地区各较大村寨都立有药王庙,每年五月端午节祭祀药王并进行采药防病活动;一说是湖南仁安县的春分药王节;另外还有一说在时间上比较接近:药王,本地一般指神农氏,传说神农尝百草,首创医药。也有尊名医扁鹊为药王的,医家又把名医孙思邈尊为药,各有传说。什邡蓥西镇下火神庙有神农氏像,上裸,下衣树叶,手持灵芝百草。办药王会时,则另用红袍木偶供出驾用。祀已工代赈左边,配有寝宫及夫人神相,宛如生人。每年四月二十八日中午旗幡对对,锣鼓喧天,以彩桥抬药王神像,游行过市。至期,川西内属各县及省城金玉、百货、匹头等八大行帮,齐来赶会。家族的迁移史并无记载曾经到过上面的几个地方,看来它们与家乡的药王生日并无关联。
撇开药王不说,四月八也是节气的一个分水岭。家乡有谚云:唔到四月八,唔好揽秆笪。旧时农村有在寒冬时用禾秆编织成毯子(家乡人就叫它“秆毯”,也就是谚语中的秆笪),垫在席子低下,可以保暖。小时候也曾睡过秆毯,保暖效果丝毫不比现在的床垫差!谚语说明只有四月八过后,天气才会真正变暖,不再冷暖无常。
原文: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通百家说,善言老子、庄周.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召,不拜.密语人曰:“后五十年有圣人出,吾且助之。”太宗初,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帝叹曰:“有道者!”欲官之,不受。显庆中,复召见,拜谏议大夫,固辞。上元元年,称疾还山,高宗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居之。
思邈于阴阳、推步、医药无不善,孟诜、卢照邻等师事之。照邻有恶疾,不可为,感而问曰:“高医愈疾,奈何?”答曰:“人之四支五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彰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失则燕生热,否生寒;结为瘤赘,陷为痈疽;奔则喘乏,端则憔槁。发乎面,动乎形。高医导以药石,救以针剂,故体有可愈之疾。”
照邻曰:“人事奈何?”曰:“心为之君,君尚恭,故欲小。胆为之将,以果决为务,故欲大。仁者静,地之象,故欲方。智者动,天之象,故欲圆。”
复问养性之要,答曰:“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为本。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己者不制于彼,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侮于远。知此则人事毕矣。”
初,魏征等修齐、梁、周、隋等五家史,屡咨所遗,其传最详.永淳初,卒,年百余岁,遗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
孙处约尝以诸子见思邈曰俊先显侑晚贵佺祸在执兵后皆验。太子詹事卢齐卿之少也,思邈曰:“后五十年位方伯,吾孙为属吏,愿自爱.”时思邈之孙溥尚未生,及溥为萧丞,而齐卿徐州刺史。
译文:
孙思邈是京兆府华原县人,精通诸子百家的学说,擅长讲述老子和庄周的言论著作。北周(宇文王朝)的洛州总管独狐信见到年纪尚小的孙思邈,认为他不平凡,称赞说:“神童啊!只是才器过大恐怕难以被人任用吧!”等到孙思邈年长时,隐居在太白山。隋文帝杨坚在辅佐政事时,曾以国子博士的职务征召孙思邈,思邈没有应召,而且私下对人说:“五十年以后将有圣明的君主出现,我将要帮助他。”唐太宗执政初年,征召孙思邈到京都长安。当时思邈已经年老。然而,还是耳聪目明。太宗赞叹地说:“(这)是位有道德和才能的人。”想让他做官,(孙思邈)又没有接受。唐高宗显庆年间,高宗再次征召孙思邈,任命他担任谏议大夫,他还是坚决推辞掉了。唐高宗上元元年,孙思邈自称有病要求回太白山。唐高宗赠送他良马,还把已废的鄱阳公主宅第给他居住。
孙思邈对于阴阳学、历法学、医药学没有不擅长的。孟诜、卢照邻等人都拜他为老师。当时,卢照邻患有恶疾,长期不能治愈。他曾经感慨地询问孙思邈:“高明的医生能治愈疾病,这是为什么?”孙思邈回答说:“人的四肢和五脏六腑,一动一静,呼吸往来,流动运行成为荣气和卫气,表现为气色,发出成为声音,这是人体的正常变化规律,在天者用其精,在地者用其形,如果阴阳失调或者阴阳不交就会郁蒸发生热病或者产生寒症;血气聚结就成为肿瘤,下陷成为毒疮;气血上冲就气喘短促,气血枯竭人就会变得枯焦;发生在面部,表现在形体上。高明的医家善于用药物和砭石来疏导,用针灸来救治,因此,人的身体有能够洽愈的疾病。”
卢照邻说:“人养生的方法是怎么一回事?”孙思邈回答:“心为五脏六腑的大王,君主崇尚谦恭谨慎,因此要小心;胆为五脏六腑之将,把处事果敢决断作为任务,所以要大胆。高尚的人性情沉静,好像地的形象,因此,要求品行端方正直;聪明人的举动行止,就好像天体运行的形象,所以要思想灵活。
卢照邻又问养生方法的要领。孙思邈回答说:“天有盈余和不足,人有疾病艰难,(如果)不能自己谨慎(地养生),就不能够治愈疾病。所以,养生一定首先要懂得谨慎小心地对待自己啊!‘谨慎’以敬畏之心作为根本。对自己具有忧患之心的人,不会被人束缚;对自己有敬畏之心的人,不会为他人所限制。对小的事情能够谨慎的人,不会被大事吓住;对身边的事情有警戒的人,不会为远处的事情所侮弄。通晓了这些情况能就完全辨别养生的方法了。”
当初,魏征等人编辑齐、梁、陈和隋等五个王朝的历史,多次向孙思邈询问遗漏的史事,孙思邈传述的非常详细。唐高宗永淳初年,孙思邈逝世,享年一百多岁,遗嘱埋葬时要简单,不要随葬器物,祭祀时不用牛羊等牲畜。
孙处约曾经带领几个儿子去拜见(孙思邈),孙思邈说:“(你的几个儿子),孙俊最先发达,孙侑晚年时显贵,孙佺在执掌兵权方面有灾祸。”(这些预言),以后都得到验证。太子詹事卢齐卿年轻的时候,孙思邈曾对他说:“你五十岁以后要担任地方长官,我的孙子将成为你的下属官员,请你自我保重。”当时,思邈的孙儿溥还没有出生,等到后来孙溥做萧县县丞时,卢齐卿正好担任徐州刺史。
药王孙思邈的传奇故事有很多,身为药王有很厉害的医术可以救治百姓,这样的人救死扶伤是大家敬仰的。关于药王孙思邈大家都不陌生,他从小就聪慧过人,知识渊博,但一直隐匿于山野中,讲究药物,为百姓治病解忧,也为药物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我们看看药王孙思邈的传奇故事有哪些
相传唐耀州五台山下,几个人抬着一口白木棺材,后面跟着一位老妇人。只见老妇人仰面捶胸,号啕大哭,悲痛欲绝。正行走间,碰见一老者,童颜鹤发,身背葫芦,看老妇人十分伤心,急步上前问道:“老妇人哭送何人”不料老妇人只管嚎天呼地,痛哭自己的,对老者看也不看,理也不理。老者看那棺材,发现有血滴,忙安慰老妇人道:“老妇人不要难过,棺内人尚有救。”老妇人听说棺内人有救,才半信半疑,停止了哭声,心想:事已如此,也只有这样了。也许天可怜我,女儿有救。
于是边擦眼泪边说:“老者有所不知,小女难产,死去已有两天,救恐怕也晚了”老妇人擦干泪眼,抬头一看,惊喜地喊到:“孙真人!”老妇人以为自己眼花,又用袖子擦了擦眼睛,定神仔细一看,果然是孙真人,不觉大喜,忙叫忙叫抬棺木的:“快停,快停!”抬棺的人以为老人气糊涂了,传来喊话:“半路上不能停棺啊!”“停!停!我娃有救啦!孙真人来了!”听说孙真人来了,抬棺的人才停下来,将棺木缓缓落地。
有人小声嘟囔:“医生能治病,但治不了命。谁再能没听说过能把死人治活。”孙真人来到棺前,让打开棺盖一看,说:“好险啊,我若迟来一步,这母子二人可就真完了。”随即拿出苗银针,找准穴位,扎进妇人身内,两指捻提转动。众人围着棺木,噔大眼睛,摒住呼吸,盯着棺内妇人。稍停,棺内便传出婴儿的啼哭,产妇的呻吟,众人才松了一口气。老妇人连连叩头谢恩人。孙真人一针救二命,刹时消息不胫而走,轰动京兆,传遍唐土。从此,人们对孙思邈以药王相称。
药王孙思邈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药王孙思邈 第十章 婚礼上的不速之客
很多亲朋都来了,酒店里异常热闹,当然隔了一千多年认亲的事,还是作了处理。除了孙小眉一家,易想天一家外,别的亲友都不知道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只知道,孙小眉和易想天认了个干爷爷,名字叫孙思,今天到这酒店里来,主要是庆祝干爷爷的百岁寿辰。
大家你一杯来我一杯,喝得脸上红霞飞。
席间,在亲友们的要求下,一身大红唐装的孙思邈孙老爷子,被易想天和孙小眉扶到麦克风前,强烈要求孙老爷子讲两句。
孙思邈当仁不让。他说:“感谢各位亲友的光临。我能够苟存人世这么多年后,还能和自己的子孙们在一起,我感到万分高兴。如今时代不同了,我这糟老头子通过这几个月来和易想天与孙小眉他们的交往,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我现在能够登台说几句大家听都能得懂的话,也是拜他们所赐。不然的话,我的满嘴土话,你们就听不懂罗。今天真的太高兴了,惟一的遗憾是,我还没有听到易想天和孙小眉结婚的消息,我还想在有生之年,……
请采纳
《旧唐书》说其为京兆(今陕西耀县)人、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老庄及百家之说,性好道家之学。周宣帝(579)时,以王室多故,隐居太白山,后长期隐居终南山,行医修道,隋唐统治者屡次派人到山中请他至京城为官,均辞谢不前,志在山林,一心向道,终其一生。北宋崇宁二年(1103),赠封为“妙应真人”。孙思邈自注《老》、《庄》、撰《千金方》三十卷行于世,主张治病时必须天人合一,认为“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人亦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寝”为之应;天转运,“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为霜雪,张而为虹霓”,谓此为“天地之常数也”,人“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营)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声音”,称此为“人之常数也”。二者相结合,“阳用其神,阴用其精,天人之所用也。”指出“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隔而为痛疽,弃而为喘,乏竭而为樵枯”,必须:“诊发乎面,变动乎形”,以此论天地,亦如此。所以提出“五纬盈缩,星辰铝行。日月薄蚀,车管飞流”为天地之危诊;“山崩上陷”为天地之痈疽;“奔风暴雨”为天地之喘;“川滇竭涸”为天地之焦枯。提倡“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圣德,辅之以人事”,最终使“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后人以此理论治病,救活了许多人,因此后人尊称他为药王,又称之为真人。
孙思邈据传享年102岁,是个名副其实的百岁老人,他的养生六字诀既能防病治病,又能健身健体,方法简单实用,后来又被称为《太上玉轴养生六字气决》或《六字延寿决》等。
是以六个不同的口型,将一夜脏腑内蕰藏的浊气呼出,吸入新鲜空气,是一种简明而易学的 “吐纳法' 内经云:“至人之息也以踵”这就是一种踵息法。因应四时之节序,配合脏腑之经络,根据五行生克制化,进行气血之调整,保持阴平阳秘,去病延年。用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发音吐气的不同形式,分别与肝、心、脾、 肺、肾、三焦等脏腑经络相应。
一“嘘”字读时可以跋通肝气。肝开窍于目。 肝有病则现于目或色黄或视力模糊,节序为秋, 五行属木。
静坐练法,在床上坐好,两腿伸直,怒目扬眉,然后头部左顾右盼,来回慢慢转动。转到左边即发“嘘”字音,然后再怒目扬眉,头向右转,转到右边时发“嘘”字音。头正时吸气,头转到左右时呼气发“嘘”字音。
站立练法:头部动作与静坐相同,另加双手拍肩动作。怒目扬眉,头部左顾右盼,头向左转,右手拍到左肩,头自右转,左手拍打右肩。头正吸气,转头呼气时发“嘘”字音。发“嘘”字音可以疏通肝气,治疗肝病,如慢性肝炎、高血压病等均可练该法。
二“呵”字读时可以稳定心神。心开窍于舌。心有病则舌烂生疮,或语言不利。节序为夏。五行属火。
面向东方静坐,于子时前和午时后各叩齿36次,用舌搅至唾液满时,漱口数遍,分3次咽下。咽唾液时必须猛咽有声,用意念送至丹田,然后吐气发“呵”字音,发音不要出声,自己能听到即可。发“呵”字音可以稳定心神,治疗心病,如失眠、冠心病、心律不齐等。如果合练“吹”字法以补肾水,心肾既济,阴阳平衡,可以祛病延年。
三“呼'字读时可以醒脾,脾开窍于口。脾有病则唇焦而干裂。节序为四季之末十八天,五行属土。
右手上举过头,左手插腰,向左转身,右手从左边自上而下弯腰去触左脚,然后起立。向上举手时为吸,手由上面下时吐气发“呼”字音。用相同动作两手左右交 替上举发“呼”字音可以醒脾。脾有病则消化不良,出现口臭、吐酸水等症状,脾属土,练“呼”字可帮助消化,增进身体健康。
四“呬”字读时可以清肺。肺开窍于鼻。肺有病则鼻塞或流涕。节序为秋,五行属金。
两腿直立,两脚分开,略宽于肩。双手高举过头,使两肺尽量扩张,以多吸进氧气。然后左脚向前迈一步,脚尖点地,挺胸。双手后扬,同时吸气,接着右脚也向前迈一步,成立正姿势。然后双手随身体向下弯腰,同时呼气,发“呬 ”字音。发“ 呬”字音可以清肺,治疗肺病,如外感发热咳嗽、痰涎上涌、慢性支气管炎等、都可练该法。
五“吹”字读时可以固肾。肾开窍于耳。肾有病则耳鸣聋。节序为冬,五行属水。
两脚尖和脚跟均并拢,双手交叉向上举,手心朝上,头上顶。然后弯腰,双手触地,再立刻松开,然后双腿下蹲,双手抱膝,呼气发“吹”字音。默念“吹”字, 不发出声音,只自己听见即可。练“吹”字法时,要注意肾气上收,口唇似闭不闭,涌泉穴内收,足趾如抓物状。发”吹”字音可以固肾,肾属水,冬藏精,冬天 可多练该法,以益寿延年。
六“嘻”字读时可以理气。五行属相火。(补注:这种养生极炼是五行相生之义,三焦为五脏之包囊,五脏炼气再顺三焦之气,故效果良好。)双手高举过头,握拳。抬头,两眼看拳,双手向上用力打30~50拳后,吐气时发“嘻”字音。一般要念“嘻”字6遍。发“嘻”字音可以理气调气,以治三焦烦热。三焦主命门相火,为六腑中最大之腑,是全身通气的道路、如三焦有病,出现寒热往来,口苦胸闷,恶心呕吐等症,都可练该法
六字诀治病,是利用读字音不同的口形。六字诀的“嘘、呵、呼、呬、吹、嘻”字音,均为“xū、hē、hū、sī、chuī、xī”平音。
因为不同的口形呼气,可以产生不同的力量, 影响不同脏腑经络气血的发生变化,作为治疗疾病的手段。呼气时读字不能发出声音,但初学时要用风呼吸,一定要出声,气才能顺通。呼气要深,长,匀,细,呼至不能再呼时为止。闭口以鼻吸气,吸至不能再吸为止。呼长为补,吸长为泻。
例如,
肝属木,木旺于春,到春天树木生枝发芽,所以容易发生肝阳上亢,头晕目眩,两眼红肿,两胁胀满,性情烦燥等一系列的肝经病变,尤其是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春天容务加重或愈后复发。在这种情况下可用“嘘气功” 平之,心为肝子,肝阳上亢为实症,实则泻其子,可用“呵气功”泻之。肾属水,’水能生木,肾水为肝木之母,虚则补其母,用“吹气功” 补肾水,则肝木得养而无上亢之忧。
如不是春季遇肝病,则应审其虚实,除“嘘气功”之外还要用补泻之法,消除胸肋之胀满,边做边想以减轻为止,不必过用力。
心属火,在当时节序中应夏,夏日火热炎蒸,应于清晨早起作呵气功以平心火,常见心火上炎之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出气灼热,烦躁不安,应于鸡鸣而起,练呵气功以平之,如感力量不够,脾为心之子,可练呼气功以泻心火;再作吹气功以补肾水,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此取坎填离之功,收效颇易。
脾胃属土,旺于四季末十八天。脾有病则消化不良,出气酸臭,呕吐酸水,脘胸胀满,可用呼气功治疗。心为脾胃之母,用呼气功感到力量不足,则在做“呼气功”之后再作“呵气功”以加强脾胃之消化功能。如因肝气郁滞,引起的脾胃功能失调则用“嘘气功 ” 平肝,然后再用呵气功补脾。
肺属金,在当时节序中应秋,秋天的气候 凉爽,毛窍收敛,秋乘炎夏蒸热之余威,郁热未消除,极容易存留于肺经之内,应用“呬气功”清洗肺经之郁热。如因外感发热咳嗽,痰涎上涌,宜作“呼气功”治之。若肺气虚弱,易受外感,应加用“呬气功”以培土生金。
肾属水,在当时节序中应冬;冬主闭藏,应用“吹气功”以固肾,当呼吹字时,肾气上收,唇似闭而不闭,涌泉穴内收,足趾如抓泥之形。肺属金,金能生水为肾之母,如肾水亏损,在作“吹气功”,之先,先作“
孙思邈据传享年102或141岁,是个名副其实的百岁老人,他的养生六字诀既能防病治病,又能健身健体,方法简单实用,后来又被称为《太上玉轴养生六字气决》或《六字延寿决》等。
是以六个不同的口型,将一夜脏腑内蕰藏的浊气呼出,吸入新鲜空气,是一种简明而易学的 “吐纳法' 内经云:“至人之息也以踵”这就是一种踵息法。因应四时之节序,配合脏腑之经络,根据五行生克制化,进行气血之调整,保持阴平阳秘,去病延年。用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发音吐气的不同形式,分别与肝、心、脾、 肺、肾、三焦等脏腑炷络相应。
一“嘘”字读时可以跋通肝气。肝开药于目。 肝有病则现于目或色黄或视力模糊,节序为秋, 五行属木。
静坐练法,在床上坐好,两腿伸直,怒目扬眉,然后头部左顾右盼,来回慢慢转动。转到左边即发“嘘”字音,然后再怒目扬眉,头向右转,转到右边时发“嘘”字音。头正时吸气,头转到左右时呼气发“嘘”字音。
站立练法:头部动作与静坐相同,另加双手拍肩动作。怒目扬眉,头部左顾右盼,头向左转,右手拍到左肩,头自右转,左手拍打右肩。头正吸气,转头呼气时发“嘘”字音。发“嘘”字音可以疏通肝气,治疗肝病,如慢性肝炎、高血压病等均可练该法。
二“呵”字读时可以稳定心神。心开窍于舌。心有病则舌烂生疮,或语言不利。节序为夏。五行属火。
面向东方静坐,于子时前和午时后各叩齿36次,用舌搅至唾液满时,漱口数遍,分3次咽下。咽唾液时必须猛咽有声,用意念送至丹田,然后吐气发“呵”字音,发音不要出声,自己能听到即可。发“呵”字音可以稳定心神,治疗心病,如失眠、冠心病、心律不齐等。如果合练“吹”字法以补肾水,心肾既济,阴阳平衡,可以祛病延年。
三“呼'字读时可以醒脾,脾开窍于口。脾有病则唇焦而干裂。节序为四季之末十八天,五行属土。
右手上举过头,左手插腰,向左转身,右手从左边自上而下弯腰去触左脚,然后起立。向上举手时为吸,手由上面下时吐气发“呼”字音。用相同动作两手左右交 替上举发“呼”字音可以醒脾。脾有病则消化不良,出现口臭、吐酸水等症状,脾属土,练“呼”字可帮助消化,增进身体健康
四“呬”字读时可以清肺。肺开窍于鼻。肺 有病则鼻塞或流涕。节序为秋,五行属金。
两腿直立,两脚分开,略宽于肩。双手高举过头,使两肺尽量扩张,以多吸进氧气。然后左脚向前迈一步,脚尖点地,挺胸。双手后扬,同时吸气,接着右脚也向前迈一步,成立正姿势。然后双手随身体向下弯腰,同时呼气,发“呬 ”字音。发“ 呬”字音可以清肺,治疗肺病,如外感发热咳嗽、痰涎上涌、慢性支气管炎等、都可练该法。
五“吹”字读时可以固肾。肾开窍于耳。肾有病则耳鸣聋。节序为冬,五行属水。
两脚尖和脚跟均并拢,双手交叉向上举,手心朝上,头上顶。然后弯腰,双手触地,再立刻松开,然后双腿下蹲,双手抱膝,呼气发“吹”字音。默念“吹”字, 不发出声音,只自己听见即可。练“吹”字法时,要注意肾气上收,口唇似闭不闭,涌泉穴内收,足趾如抓物状。发”吹”字音可以固肾,肾属水,冬藏精,放冬天 可多练该法,以益寿延年。
六“嘻”字读时可以理气。五行属相火。
(补注:这种养生极炼是五行相生之义,
三焦为五脏之包囊,五脏炼气再顺三焦之气,
故效果良好。)双手高举过头,握拳。抬头,两眼看拳,双手向上用力打30~50拳后,吐气时发“嘻”字音。一般要念“嘻”字6遍。
发“嘻”字音可以理气调气,以治三焦烦热。三焦主命门相火,为六腑中最大之腑,是全身通气的道路、如三焦有病,出现寒热往来,口苦胸闷,恶心呕吐等症,都可练该法
六字诀治病,是利用读字音不同的口形。六字诀的“嘘、呵、呼、呬、吹、嘻”字音,均为“xū、hē、hū、sī、chuī、xī”平音。
因为不同的口形呼气,可以产生不同的力量, 影响不同脏腑经络气血的发生变化,作为治疗疾病的手段。呼气时读字不能发出声音,但初学时要用风呼吸,一定要出声,气才能顺通。呼气要深,长,匀,细,呼至不能再呼时为止。闭口以鼻吸气,吸至不能再吸为止。呼长为补,吸长为泻。
例如,
肝属木,木旺于春,到春天树木生枝发芽,所以容易发生肝阳上亢,头晕目眩,两眼红肿,两胁胀满,性情烦燥等一系列的肝经病变,尤其是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春天容务加重或愈后复发。在这种情况下可用“嘘气功” 平之,心为肝子,肝阳上亢为实症,实则泻其子,可用“呵气功”泻之。肾属水,’水能生木,肾水为肝木之母,虚则补其母,用“吹气功” 补肾水,则肝木得养而无上亢之忧。
如不是春季遇肝病,则应审其虚实,除“嘘气功”之外还要用补泻之法,消除胸肋之胀满,边做边想以减轻为止,不必过用力。
心属火,在当时节序中应夏,夏日火热炎蒸,应于清晨早起作呵气功以平心火,常见心火上炎之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出气灼热,烦躁不安,应于鸡鸣而起,练呵气功以平之,如感力量不够,脾为心之子,可练呼气功以泻心火;再作吹气功以补肾水,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此取坎填离之功,收效颇易。
脾胃属土,旺于四季末十八天。脾有病则消化不良,出气酸臭,呕吐酸水,脘胸胀满,可用呼气功治疗。心为脾胃之母,用呼气功感到力量不足,则在做“呼气功”之后再作“呵气功”以加强脾胃之消化功能。如因肝气郁滞,引起的脾胃功能失调则用“嘘气功 ” 平肝,然后再用呵气功补脾。
肺属金,在当时节序中应秋,秋天的气候 凉爽,毛窍收敛,秋乘炎夏蒸热之余威,郁热未消除,极容易存留于肺经之内,应用“呬气功”清洗肺经之郁热。如因外感发热咳嗽,痰涎上涌,宜作“呼气功”治之。若肺气虚弱,易受外感,应加用“呬气功”以培土生金。
肾属水,在当时节序中应冬;冬主闭藏,应用“吹气功”以固肾,当呼吹字时,肾气上收,唇似闭而不闭,涌泉穴内收,足趾如抓泥之形。肺属金,金能生水为肾之母,如肾水亏损,在作“吹气功”,之先,先作“呬气功”以补肾,则收效较快。如相火旺盛,烦热口干,小便赤黄涩痛,则应作“嘻气功”以平之。
三焦主相火,为六腑中最大之腑,根于命门,与各个脉腑经络的生理关系非常密切,是全身通调气机的道路。患三焦之疾病多数为气滞淤塞,因而寒热往来,口苦、胸闷、恶心、小便赤黄,用“嘻气功”通利之,则可以调营卫而解表,再用呼气功助胃气则诸病悉除,不药而愈。
中国历史上,据说彭祖活了800岁!尽管这一数据有待考证,但我们毕竟不是古人,有谁能够断定它一定是假呢?况且,在历史上留有文字记述的清代李庆元,他活了257岁。何况大名鼎鼎的孙思邈!活过140岁这完全是有可能的。
药王孙思邈
须知,孙思邈他既是我国古代一位悬壶济世名满天下的著名的医生,也是位不折不扣的具有仙风道骨的道家真人,而且他的高寿也完全是有历史可考性的。
关于孙思邈到底活了多少岁,在各类推断与考察的版本中,大致有六种说法,即101岁,120岁,131岁,141岁,165岁,甚至还有168岁的说法。但我认为,至少活到141岁的可能性是绝对有的。
我们可以通过有历史记载的事件来考证孙思邈可能活了140岁的真实性:
孙思邈塑像
《旧唐书》记载,洛阳总管独孤信见到孙思邈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大意是“孙思邈还是个孩童,就博学,大彻大悟,明白大道,德才兼备,与圣人一样。但恨孙思邈是大器之才,只能大用,作为安邦定国的栋梁之才使用。若把他放在小的地方使用,是不适合的。言外之意,也就是待日会重用提拔,现在时机未到。
此处提到了洛阳总管独孤信,那这孤独信又是何许人也?
孤独信生于503年,卒于557年。西魏、北周时期重要将领,八柱国之一。而孙思邈能够在孩童时代会面孤独信,这说明在孙思邈的生辰绝对在孤独信卒之前的557年。而《旧唐书》提到孤独信评价孙思邈“此圣童也”,同时《旧唐书》也提到孤独信见孙思邈此时任职洛阳官职(洛阳总管),自然,他们相见的时间一定是孤独信在洛阳任职期间,而史料有记载的孤独信进入洛阳的时间则是在大统三年(537年)。
史料记载,“大统三年(537年),回到长安,上表请罪,得到西魏文帝元宝炬的宽宥,拜骠骑大将军、侍中、开府仪同三司。跟随丞相宇文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联合冯翊王元季海进入洛阳,封河内郡公。”
这时候,孙思邈也应该是在十几岁的样子,不然十岁之前懵懂幼子,不可能有让孤独信仅一面之缘就顿生此孩不一般当属大才的感慨。而对于孙思邈卒于682年,这一点大致流传的版本几乎都一致,自然不用去考究。因此孙思邈不可能活了120岁,因为那样的话他还未出生孤独信就已经不在了,他们两人不会见面;也不可能是活了131岁,如果这样的话,孤独信卒年孙思邈才5-6岁的样子,这完全小得不靠谱;如果活上165岁,可能性更不大,因为那样的话从孤独信刚入驻洛阳的537年,孙思邈应该已经有20岁了,怎么可以被孤独信称为“圣童”呢?所以,这么推敲,版本中流传的孙思邈活了141岁,也就是说生于公元541年已经非常可能。
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生于(如上六种可能的猜测),卒于682年。他的一生在中国历史上颇具传奇色彩,他不仅是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也是唐代著名的道士,世称孙真人,后世尊称为“药王”。同时,他也是中国民间供奉的医药之神,如在北京白云观的药王殿供奉的主神正是他,且他在道教的地位在张仲景和华佗之上。他对医学界的主要贡献不止写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的百科全书《千金要方》,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而且,他在下终南山之后又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伟大的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另外还著有《千金翼方》、《摄生论》等医学名著。
药王殿:孙思邈(中)
对于这么一位既精通医理,又精通天地养生之术的传奇人物,他之所以可能活到141岁这一点都不难理解。至于为何连吉尼斯世界纪录都不能认定世界最长寿老人有这么大岁数的,是因为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起始时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1954年才开始的,自然只能作为考证现代而并不包括现代之前的事情。因此,吉尼斯世界纪录没有记录的事并不就代表真的就不存在。
药王节的药王孙思邈
本文2023-11-27 21:20:1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67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