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的基本问题
1 遗传、环境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A. 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a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遗传是保持生物性状最普遍现象。
遗传决定论:屈赖恩:白鼠走迷津(第七代差异显著)。
高尔顿:家谱调查法。
双生子
B. 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a 早期经验的作用。
哈洛:隔离恒河猴。
墨森:总结早期进孤儿院的发展状况。
b 家庭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
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等。
C. 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交互作用。
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健康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a 遗传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并奠定了个体心理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规定了发展的高低限度,但不能限定发展的过程以及所达到的水平。
b 在遗传所规定的范围内,儿童的发展水平是由环境决定的。但是环境对于某种心理特征或行为的发生发展,往往依存于这种心理特征或行为的遗传基础。
c 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所产生的作用都不一样:在发展的低级阶段,一些较简单的初级心理机能受遗传的制约作用较大;而较复杂的高级心理机能则更多受环境的影响。
世界上,即便是最杰出的人物,也难免在某些方面发生失误。英国最伟大的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查理‧达尔文,在对待近亲结婚这个问题上,就犯过不容忽视的错误,以致到了晚年,他常为此事懊悔。
达尔文的父亲共有六个孩子。达尔文的舅舅子女也很多。孩子们大了,经常地接触,达尔文爱上了小表姐埃玛。对于这门亲事,两家老人都很满意,一方面是门当户对;另一方面是亲上加亲。并且这两个家族向来就有近亲结婚的习惯:达尔文的外祖父就是娶了堂妹做妻子的。
在当时,遗传理论已有一定研究,人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总结,也模糊地意识到近亲结婚会给孩子带来可怕的后果。但年轻的达尔文却认为:“既然近亲可以繁殖培育出最好的马和最好的狗,难道这个原理就不适用于人类吗?”出于这样的“科学”推论,他同表姐埃玛结了婚。
达尔文夫妻在婚后15年时间里,连续生了十个孩子,智力都不错,很使达尔文得意了一番。但是,达尔文并没有高兴到底,后来有两件事弄得他很不安,使他不得不重新估价自己原来理论的正确性。一件是:他的十个孩子中,有三个很小就夭亡了。特别是大女儿安妮,虽聪明伶俐,但娇弱多病,她一直是父亲的掌上明珠。可惜过了十岁生日不久就死去了,达尔文第一次伤心地流下眼泪。另一件是:在其余的七个孩子中,除了三女儿伊丽沙白当了一辈子老处女外,竟有三个终生不育,这就是二女儿埃蒂、大儿子威廉和四儿子伦纳德。尽管伦纳德还先后娶过两个妻子,也仍是终生没抱上娃娃。许多世代以来,达尔文和他妻子的两个家族一直是多子多孙的,但到了威廉他们身上,竟然绝了后,究其原因,不能不说是近亲结婚造成的恶果。
还有一点,当时并未引起达尔文的注意,这是后人在研究他的家谱时发现的:达尔文的一位叔伯祖父、叔父和大姐都长期患有医生无法诊断的古怪病。达尔文本人从中年始,也得了一种连续折磨他42年,但谁也说不清的“神秘病”。据此,有人推断:在达尔文家族中,可能有一种忧郁症在遗传蔓延。这在达尔文的子女身上找到了更为明显的佐证。他的七个子女都程度不同地患有精神病,其中以二儿乔治、三儿弗郎西斯、五儿霍勒斯和次女伊丽莎白较为严重。其余的三个精神病虽轻,但又都没有生育能力。根据这些材料,人们就更有理由认为,所有这些不良症状,都与达尔文同表姐结婚有关。
这样的遭遇竟然直接发生在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身上,实在是令人惋惜的憾事。不过,历史是会原谅他的。因为当他的表弟高尔顿首创优生学时,达尔文已经逝世一年了。况且,即便在那时,遗传学的研究仍处于幼年时期,遗传秘密尚未彻底揭开。只是到了后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人体发育学等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找到了决定遗传素质的物质,弄清了人类先天性疾病的原因,明白了近亲不能结婚的科学道理。
答案:A、C、D
下面为大家梳理关于遗传和环境的有关争论中的代表人物。遗传决定论:高尔顿(家谱研究)、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詹姆斯。环境决定论:华生(给我一打婴儿,可以训练成任何人)。共同决定论:斯特恩(幅合论)、鲁克森伯格、格赛尔(成熟优势论)。相互作用论:皮亚杰、阿纳斯塔西、沃纳、瓦龙、维列鲁学派。
《遗传与天才》
英国高尔顿(1822~1911)著。1869年出版。18631868年间,作者在调查英国的首相、将军、文学家和科学家977人的家谱中发现,大多数名人出身于望族,因而提出天才是遗传的这一观点。
他在书中断定:遗传的力量超过环境的影响;除非有优越的天赋,即使这个人生长在最好的环境里,又肯努力奋斗,也本能成为名人。他把这种遗传决定论思想扩充到种族差异,说明黑人比白人智能低下的原因,并于1883年提出优生学,主张用人工选择改良人种。
近百年来,尽管人们对优生学的思想有种种不同的理解或者非议,但其优生优育的观点还是值得注意的。本世纪的人类学和跨文化心理问世后,学者们强调人的先天素质只是人发展的前提,而种族、民族,乃至个人之间的心理差异却是社会环境及其文化影响的结果,因而在理论上已越过高尔顿时代那种以生物进化论为理论基础的发展观。
答案:A
19世纪末,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通过家谱分析考察了1660 - 1868年间286名英国法官和他们的亲族情况,经过统计,得出平均每100个英国法官的亲戚中共有383个名人,而全英国平均4000人中才有1个名人。
不同的因素在人的身 心发展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从而造就了不同的个体素质。那么这些主要因素在 人的发展过程中又起到了什么作用?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三 个主要因素遗传、环境、个体因素,并讨论它们的作用。 一,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很大作用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遗传对于发展的著名实验,如屈赖恩的白鼠迷津的实验, 高尔顿的名人家谱调查法,巴斯等人的双生子研究设计等。屈赖恩根据走迷津的 能力的高低将白鼠分为聪明鼠和愚笨鼠,然后选择聪明的公鼠与聪明的母鼠配对 繁殖,选择愚笨的公鼠与愚笨的母鼠配对、繁殖,再对子代的白鼠进行走迷津能 力的考察。结果发现第七代后,两组白鼠走迷津的能力显著拉开差距。这说明遗 传物质对发展的影响。高尔顿通过对名人的额亲属进行调查,发现977 名名人的 亲属有332 个人同样很出名,而在997 名普通人的对照组中只有1 个名人。由于 两组比例如此悬殊,可以证明能力是由遗传决定的。巴斯等人发现同卵双生子比 异卵双生子在心理和行为方面更相似,在情绪稳定性等人格特质方面同卵双生子 之间的相关性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之间的相关性。该实验证明了遗传具有影响作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做遗传素质。遗传的具体作用如下。 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人的发展是 以有生命的生理组织为基础的,缺少了这个基础,人的身心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 例如,一个天生失明的人,不可能发展他的视觉能力,也就不可能培养成一个画 家;一个生下来就聋哑的人,也就不可能培养成一个音乐家。但是我们需要注意 到:遗传物质是人的先天素质的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遗传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个体遗传的差异不仅表现在 体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神经活动的类型上。遗传物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在生理上,典型的是各种族的人在身高、肤色、面孔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不同;在 心理上,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与生俱来的不同,比如有的孩子生来好动,有的孩 子生来安静,有的孩子智力发展较快,有的孩子智力发展较慢等。现代科学研究 也证实了这种差异的存在,如脱氧核苷酸是储存遗传物质信息或密码的单位,它 通过一定的过程控制者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决定包括人在内的生物的千差万别的 形状。所以,人的个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先天遗传素质的影响。 遗传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有一个发展过程, 它表现在人的身体的各种器官的构造及其机能的发展变化上,只有当身体的发展 具有了一定的条件后,才为学习一定的知识技能提供可能。据研究,人的思维发 展和脑的重量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人脑的平均发展重量发展是出生后发展较快, 而后减慢速度发展,在到 12 岁左右的少年儿童的脑重量就和成人差不多了。可 见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阶段和过程。 遗传不能预定和决定人的发展,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遗 传决定论把遗传看成决定人发展的唯一因素,他们认为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 用只在于延迟或者加速遗传能力的实现,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因为遗传素质 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的前提,它不决定人的最终发展结果。如果离开了后天 的社会环境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成为现实。
儿童发展的基本问题
本文2023-11-27 21:05:4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67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