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子村属于哪里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7浏览:2收藏

岗子村属于哪里,第1张

圣泉乡岗子行政村位于圣泉乡政府西北部25公里,东邻袁新庄行政村,南邻穆集行政村,北邻310国道。村室面积765平方米,有刘楼、大岗、小岗、纵老楼、梁老楼五个自然村,19个村民组,1100户,当前人口5121人,耕地面积8200亩,现有党员115人,准备发展党员4人。

岗子村与黄安子村、北城集村、柴庄村、红柳树村、穆集村、单楼村、袁新庄村、金黄庄村、圣泉村、王山村、营子村、郭庄村、郑腰庄村相邻。

岗子村附近有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萧县黄河故道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萧宿铜灵边区革命烈士陵园、龙霄公园、萧县孔庙等旅游景点,有萧县葡萄、萧县白山羊、萧县胡萝卜、高滩萝卜、皇藏峪蘑菇鸡等特产。

2013年萧县地区生产总值186亿元,三产比例288:404:308;财政总收入117亿元,工业增加值47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402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亿元,新增贷款143亿元,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8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63元,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02%。

2014年,萧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34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273:410:317,二产、三产分别提高06、09%,三产比重提升超过二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4亿元,新增存款287亿元,新增贷款94亿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万元,主要指标位居宿州市前列,部分指标安徽省领先。

2015年,萧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0亿元,财政收入15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265:412:323,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工业增加值7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亿元,新增存款42亿元,新增贷款19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52元。 萧县被称为中国水果之乡,是中国最大的胡萝卜和葡萄种植基地(萧县胡萝卜)、(萧县葡萄)。水果种植面积达到了60万亩,年总产量超过6亿公斤。农业主导产业有粮食、水果、蔬菜、畜牧、林业、棉花等。萧县已形成“三大片一条线”的水果生产布局,三片即北部黄河故道梨、苹果、甜瓜产区,中部优质鲜食桃产区,东南山区优质葡萄及樱桃产区,西部沙河沿岸苹果、黄桃产区。一线及黄河故道水晶梨、园艺总厂酿酒葡萄、郑腰庄萧国圣桃、姬村石榴、徐里巴斗杏等特色水果产区。2013年粮食总产100万吨,实现产值110亿元。连续三年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首次确定为省“肉羊养殖大县”。4个国家级标准化基地和养殖小区通过认定,新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改革创新试点县。

2014年,萧县粮食总产1107万吨,实现“十一连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8家,新增合作组织550个、家庭农场172家,建成国家级果蔬标准示范区4个、省级2个。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1个。实施森林增长工程32万亩,森林覆盖率349%。农机总动力158万千瓦,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小农水重点县获得批准,农田水利投入资金23亿元,新打修复机井875眼,疏浚治理大中沟91条。岱河上段和利民沟治理发挥作用,淮水北调工程完成征迁,闸河治理主体完工。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有序推进,流转土地21万亩。 萧县工业发展历史久远,历经沧桑。公元9年,出现铸造银、铜质钱币的造钱工厂;北宋年间,开始出现陶瓷生产,神宗元丰年间,开始出现小煤窑,苏东坡曾作《石炭歌》赞之。萧县是中国重要的防腐产业基地和防腐产品出口基地。2005年,被中国工业防腐蚀技术协会命名为“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 萧县瓷质抛光地板砖被誉为“安徽第一砖”,获得“中部瓷城”的称号。萧县是安徽最大的绿色皮革加工生产基地,青龙集是全国四大皮毛专业市场之一,合成革上下游产业链基本建成。201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164亿元,龙城镇和张庄寨镇评为省产业集群镇,省新农村电气化县顺利通过验收。

2014年,萧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73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亿元,首位产业发展较快,58家建材企业完成产值60亿元。规模企业总数180家,其中10亿元以上4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4个。实现利润总额1085亿元,增长143%。实施工业项目123个,其中亿元以上25个。

2015年,萧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8亿元,增长25%;工业总产值328亿元,增长168%;实现利税总额13亿元,增长217%。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 萧县“城形争南北诸朝,风气兼东西两楚”,素有“文献之邦”、“文化大县”的美誉,自秦汉起就是贯通东西南北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之地。是汉文化、孝善文化、酒庄文化、陶瓷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闵子骞芦衣顺母故事的发生地、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故里。

原始社会末期,萧县已有很高文化和发达的经济,有花甲寺、金寨、大蔡庄、北泉、城阳等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夏、商、周三代,萧县是中原文化和东夷文化的交汇区,夏代殷商六族迁此建立萧国,春秋时复建萧国。西汉,丞相韦贤被封为扶阳侯,在萧县建立扶阳侯国。三国时,曹操封四子曹熊在萧县建萧王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级别名称国家级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汉墓群金寨文化遗址皇藏峪萧窑遗址-省级花甲寺遗址萧县孔庙(萧县文庙)北泉遗址瑞云寺天门寺大蔡庄遗址市级城阳遗址徐树铮墓冯楼汉墓遗址西域遗址--县级车牛返萧国古城苏迈墓陶潜墓郭庄公社萧县县衙旧址徐氏总祠宋墓遗址苏轼得石炭歌处非物质文化遗产级别名称国家级坠子戏淮北梆子戏淮北花鼓戏花腔渔鼓--省级萧县坠子萧县琴书鞭打芦花的传说萧县农民画萧县剪纸萧县石刻市级萧县炭精画萧县高跷萧县伏羊宴加工技艺萧县书画萧县梆子戏-待审丁里镇丁固传说葡萄酒酿造技术刘邦祖籍地的传说刘裕故里的传说皇藏峪的传说龙河的传说 主词条:画乡赋、萧县书画、宋绘

萧县书画古称宋绘,从数千年前的良渚文化开始就已出现,书画传统绵延至明代,清中晚期形成民间中国画·水墨写意的“龙城画派”,享誉徐淮。现代萧县被称为国画之乡,由萧龙士为代表的萧籍画家创建了江淮大写意画派,1993年,被文化部首批命名“中国书画艺术之乡”。截至2015年9月,建有10多个书画艺术协会,有书画家4万人,省级以上书画协会会员400多人。

龙城画派

“龙城画派”,发端于明末,形成于清代中期,发展壮大于清末民初。这一时期,影响较大的书画家有王之麟、许辉祖、吴作樟、张太平、路荫南、侯子安、谢来占、王为翰、袁汝霖、刘云巢等,他们冲破笼罩画坛的“四王”画风,追逐时代新潮,以强烈的个性阔笔写意,以泼辣豪放的笔触写实,师法自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他们艺术思想趋于一致,技法意趣趋于相同,融合南北,形成了一种新的画风和流派。因其影响较大,活动中心又在龙城,故称“龙城画派”

江淮画派

萧龙士是江淮大写意画派的创始人,该画派经过几十年来的继承发展,成绩斐然,“龙门学士”中有的在安徽画坛已崭露头角甚至成为中坚人物。“江淮大写意画派”传承光大,对宣传安徽书画、让安徽书画走向全国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萧县剪纸

萧县是著名的书画艺术之乡,而萧县剪纸,堪称水墨丹青的姐妹艺术,历史悠久,蕴涵丰富,既满足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表达了心中的理想、愿望,又美化了生活、环境,增添了祥和、喜庆、欢乐的气氛,充分体现了剪纸自身价值。剪纸艺术是祖辈们遗存下来的精美而厚重的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神奇的工艺创作正吸引着更多人的欣赏目光。

石刻艺术

萧县石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雕刻艺术。始于汉代的画像石,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可谓源远流长。石刻取材于该县山中的青石,青石蕴藏丰富,质地细密,坚硬耐风化,宜于雕镂艺术品。

萧县出土160余块汉墓石版浮雕,内容涉及诸多上古神话传说和史迹。萧县汉画像石不仅是绘画和雕刻两门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还是汉代民间艺术的综合体现。萧县汉石刻壁画的大量出土,丰富和充实了中国古代石雕艺术和壁画艺术的宝库。它虽经两千年左右的风化侵蚀,却使我们看到了已消失的汉代生活场景和文化艺术陈迹,再现了汉代的历史画卷。为我们了解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间习俗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是十分难得的历史资料。其艺术成就堪与世界艺术名作媲美,在中国和世界艺术领域中占居重要的地位。 明、清时萧县是著名的曲艺、戏曲之乡,渔鼓、坠子、大鼓、琴书和梆子、拉魂腔、花鼓戏等曲艺、戏曲活动频繁。现代有萧县坠子、花腔渔鼓、萧县梆子戏、淮北花鼓戏等本土戏曲。

萧县坠子

萧县艺人在演唱河南东路坠子的基础上,大量汲取了当地其他曲种和徐州梆子的音乐唱腔,逐步形成了“说、唱、噱、做”具有自己风格、特色的萧县坠子。萧县坠子戏为板腔体,板式、曲调包括新创的主要有:平板、寒板、慢板、慢板连、快板、正十字、倒十字、三字锦、五字嘣等,典调优美,长于抒情和叙事。伴奏乐器为简板、坠胡。唱词多为七字句,也有十字句。

花腔渔鼓

花腔渔鼓又称渔鼓道情、梆梆筒子,是一种安徽省的汉族戏曲剧种。敲打渔鼓配上说唱,就成了渔鼓道情这种演艺形式。渔鼓从清末开始盛行,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其形式是用三尺三寸长的竹筒,蒙上猪护心皮,配上木筒板拍打发出响音说唱。一人边演唱边伴奏,右手拍击渔鼓,左手敲击竹板作为伴奏。流行于中国民间社会,作为一种宣扬道家思想的汉族说唱艺术,是道教济世度人的教化方式和传播道教教义思想的通俗说唱。花腔渔鼓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萧县梆子戏

萧县梆子戏的唱腔融于河南和山东梆子之间的腔调,属板腔体,曲调丰富,结构严谨,能够细致地表达各种感情,唱腔板式有载版、非板、慢板、流水板、二八板,二八板又分为二八、慢二八,紧打慢唱,生动地表现人物唱腔。梆子戏在县城各乡镇流行,群众非常喜爱,极大丰富了全县人们的精神生活。

花鼓戏

淮北花鼓戏是安徽省极具民间特殊演唱风格的汉族稀有戏曲剧种之一。淮北花鼓戏的唱腔哀婉缠绵,低徊流转。尤其“寒调”,唱来如泣如诉,如哀如叹,别具一格,极富个性。民间向有“花鼓戏难学、难唱、又难听,听过三天,迷上就不轻”之说。乐多哀音,行腔幽婉低徊。可谓原汁原味民间俚俗戏曲音乐的活化石。出生于萧县农村的周钦全是淮北花鼓戏的传承人,2008年时,淮北花鼓戏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词条:萧县方言

古萧县地域辽阔,上古时代此地建有萧国,历史上称之为“东夷”,所操语言为“夷言”,与吴越语同属东南夷越语系。萧县地处淮北,历史上南北朝廷往往以淮河为界,因此,萧县方言多受中原与齐鲁方言冲击。大约南宋以后,萧县方言已与中原汉语较为相近了。总体来说,萧县方言的语音系统与普通话较为接近。萧县方言与普通话差异较大的是词汇。萧县方言中存留着许多古词语,这些词语仍然保存着古代汉语或早期白话的面貌。 萧县羊肉、全羊宴

萧县地处四省通衢处,饮食受南北菜系的影响,主要菜系有鲁菜、沿淮菜、徐州菜,本地主食有米饭、馒头、面条等。而反映萧县饮食特色的“全羊宴(萧县羊肉)”已有300多年历史,截至2015年9月,全县“羊饭店”达5000余家,日销量达万余只,已形成圣泉寺、丁里镇、筛子泉和龙城镇“四大羊美食集群”。

圣泉乡王山村坐落在萧县龙城镇东北部,与淮北、徐州搭界,与圣泉乡西部营子村、郑腰庄村接壤。村室面积约两亩,该行政村所辖10个自然村,村民小组20个,总户数973户,人口数3890人,耕地面积5380亩。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龙头,积极发展享誉国内的“萧国圣桃”。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

王山村与圣泉村、营子村、金黄庄村、袁新庄村、单楼村、穆集村、红柳树村、柴庄村、北城集村、黄安子村、岗子村、郭庄村、郑腰庄村相邻。

王山村附近有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萧县黄河故道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萧宿铜灵边区革命烈士陵园、龙霄公园、萧县孔庙等旅游景点,有萧县葡萄、萧县白山羊、萧县胡萝卜、高滩萝卜、皇藏峪蘑菇鸡等特产。

驾车路线:全程约83公里

起点:萧县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大同街行驶690米,左转进入龙山路

2沿龙山路行驶260米,右转进入龙凤大道

3沿龙凤大道行驶17公里,稍向左转进入北外环路

4沿北外环路行驶48公里,直行进入箫管路

5沿箫管路行驶73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萧县郑腰庄初级中学

郭庄村位于圣泉乡中南部,圣泉乡乡政府就座落在该村,总户数1787户,面积10898_,下辖5个自然村,6个党支部,226名党员,全村现有人口7900余人,耕地总面积10897亩,村两委干部6人,专干5名。本村现有丰顺菜业有限公司和金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风顺康菜业专业合作社和政泽农机专业合作社。

郭庄村与郑腰庄村、岗子村、黄安子村、北城集村、柴庄村、红柳树村、穆集村、单楼村、袁新庄村、金黄庄村、圣泉村、王山村、营子村相邻。

郭庄村附近有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萧县黄河故道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萧宿铜灵边区革命烈士陵园、龙霄公园、萧县孔庙等旅游景点,有萧县葡萄、萧县白山羊、萧县胡萝卜、高滩萝卜、皇藏峪蘑菇鸡等特产。

萧县辖3个街道:凤城街道、龙河街道、锦屏街道。

1、设立凤城街道。将萧县圣泉镇圣泉社区、郑腰庄社区、黄安子社区、王山社区和龙城镇岱湖社区、姬村划归凤城街道管辖。凤城街道办事处驻郑腰庄社区。

2、设立龙河街道。将萧县龙城镇黄山社区、城北社区、凤山社区、城西社区、龙湖社区、龙山社区、城东社区划归龙河街道管辖。龙河街道办事处驻凤山社区。

3、设立锦屏街道。将萧县龙城镇李台社区、房庄社区、王典社区、毛郢子社区、刘行村、马楼村、庙街村,丁里镇梁庄社区,永堌镇吴庄村划归锦屏街道管辖。锦屏街道办事处驻马楼村。

黄安子行政村位于萧县县城以北5公里,总人口3420人,土地面积4200亩,地下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村室面积400平方米,下辖黄安子、三新庄、罗汤三个自然村,16个村民组,698户,当前人口3615,现有党员83人,发展预备党员3个,准备再发展3人。

黄安子村与郑腰庄村、郭庄村、岗子村、北城集村、柴庄村、红柳树村、穆集村、单楼村、袁新庄村、金黄庄村、圣泉村、王山村、营子村相邻。

黄安子村附近有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萧县黄河故道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萧宿铜灵边区革命烈士陵园、龙霄公园、萧县孔庙等旅游景点,有萧县葡萄、萧县白山羊、萧县胡萝卜、高滩萝卜、皇藏峪蘑菇鸡等特产。

岗子村属于哪里

圣泉乡岗子行政村位于圣泉乡政府西北部25公里,东邻袁新庄行政村,南邻穆集行政村,北邻310国道。村室面积765平方米,有刘楼、大岗、小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