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崔家园游记忆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5收藏

美化崔家园游记忆,第1张

年关将近,大年二十五的下午一点多,我去老家汶上看望了叔叔婶婶、岳母和大姐等一众亲戚。

从县城开车出来,我告诉妻城北郭仓镇美化崔家园至今还孑遗一座文物古迹,据传说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修的炮楼,很值得一游。

虽然美化崔家园离我出生的村子只有三四华里的路程,但我久闻其名始终未见其面,一直感到遗憾。今日得其所便,不能不前往瞻仰一番。

记得小时候,爷爷给我讲过这样一个关于美化崔家园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讲的是抗战的某一年,爷爷跟美化崔家园的崔府少爷起了争执,起因是跋扈的崔少爷因为赌博输红了眼,动手打了爷爷的叔叔。当时正值血气方刚且习得一身少林小洪拳的爷爷,狠狠的教训了崔少爷。

于是引得两个家族约定了械斗,眼看就要出现血腥场面时候,多亏崔家乡居的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士绅出面,问明情况后,不但不护短还动用家法又痛打了做错事的少爷一顿。

也是崔少爷气性刚烈,刚刚结婚不到三天,便辞别新妇负气出走,从此几十年再无下落。那新妇几十年无儿无女眼巴巴守望着郎君回归,却始终没有等来他的丝毫音讯。但她就那样在村里苦苦熬着,总是惦着小脚儿去村口翘望着,坚信他会回来的。

我记事儿的时候,她已是五六十岁的奶奶,随了侄子一家生活;我参加工作十几年后,她已是八九十岁的奶奶,还在村里硬硬朗朗的等着熬着。

也不知道是谁在改开之后告诉她,说崔家少爷解放前去了台湾,台海两岸三通了,就连杀人魔头国民党县大队长高庭阜都回来了,他恐怕也快了。快要熬尽希望的那崔家奶奶,又燃起了希望,逢人就说“他快回来了”,然而到底她家郎君也没有回来,却似人间蒸发了一般。

时光如梭,崔家奶奶从少女青丝等到了苍苍白头。而我的爷爷也是懊悔负疚了一生的,不止一次对儿时的我说起“对不起崔家嫂子,都怪自己当年年轻气盛和崔家少爷打架气跑人家,害得嫂子年纪轻轻的孤苦伶仃守活寡一辈子”,说话时爷爷眼里尽显泪光婆娑。

从小到大,我对那崔家奶奶多的也总是亲近,崔家奶奶对我也十分关心疼爱。

后来,也许是崔家奶奶感觉希望彻底破灭,八九十岁的人竟至寻了短见,我听说后很是唏嘘难过了一阵子……

我和妻是下午四点半钟到的美化村,其实那里已经不成其为村,旧村改造后的村庄已经整体搬迁到城郊新村去了,只剩下了一座人们口中的所谓“炮楼”伫立在麦田中。

到得近前,我才猛然发现这不但不是什么“炮楼”,而是一座典型的明代外熟内生砖木结构三层堂楼建筑。堂楼的前脸墙壁上新钉了一块“郭仓崔家楼汶上县 历史 建筑”的铜牌,而后墙边路旁立着一块“崔家堂楼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文保碑。看着眼前的孤零零堂楼,我的眼前竟然浮现出崔家奶奶模样……

美化村百分之九十的村民为崔姓,崔家几百年来一直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据崔氏族谱载,其先出自汉唐河北清河崔氏士族,其中一支居天津卫,美化崔家园之崔家大院一世祖崔承,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为武将封镇国侯(身后所封贵族头衔),驻扎梁山一带、保一方平安。其五世祖崔正于明宣德年间迁居汶上县城马场街,在坛庄附近购田产置田庄;六世祖崔美村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田庄为“美化”,另在小汶河边购得黄姓堂楼,开始大兴土木建院修楼,兴建别墅崔家园肇兴崔家大院。到崔氏第八代崔某,娶明鲁王裔孙安邱王之女朱宜人,崔家由朱明王朝建国功臣武将一跃变身皇亲国戚,崔氏子弟为官为将者众,成为一方身份地位显赫的世家大族。

清朝康熙年间时候,美化崔家园之崔家大院已然形成了包括堂楼、东楼(也叫“窝窝楼”)、西楼,以及门厅、东西客厅、过厅、门楼、旗杆场、牌坊等在内,占地20余亩、房屋上百间规模庞大明清建筑群。

待崔氏十八代崔广文高中清朝武举第一(解元),崔家园崔家堂楼改称“举人楼”,也叫“状元楼”,由崔氏嫡长子孙世代居住。当年崔家大院高大门楼金字匾额,乃是按照康熙皇帝亲笔圣旨鎏金篆刻。凡有官宦人等过路崔家大院的,武官莫不下马、文官莫不落轿,凡进入崔家大院的,则需行三拜九叩大礼,主人方可接待。

至于建于清康熙年间的东楼“窝窝楼”之名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清嘉庆时,有一年灾荒年景,春天四乡百姓因缺粮饿死无数,美化村崔家大院当家人,很是同情贫苦乡亲,便借修楼名义招工,一日三餐,每天供应足量窝窝头让工匠随便吃。到了晚上,故意不点灯,以便让工匠人等悄悄将窝窝带回家中,以这种特殊方式赈济乡邻,救活了周边许多百姓。乡亲们纷纷感戴崔家大院主人乐善好施、慈悲为怀恩德,是以美称其所修东楼为“窝窝楼”。

崔氏族人自明朝宣德年始,世居崔家园之崔家大院五六百年,家风醇厚、耕读继世,登科举第者代不乏人;习文练武、报效家国,建功立业者层出不穷。崔氏后人普遍为人和善、敦睦乡邻,至今坊间留有良好口碑。

1949年新中国建政后,土改时崔氏家人搬出崔家大院,并将此院交于农会,作为县粮食局的分仓,崔家大院的房屋也被改造为仓房。1980年交还村集体(权属归村集体),因安置村民建房、古建筑群相继被拆,“窝窝楼”也被拆除。西楼于1985年秋,村庄规划修路时拆除。1992年盖村办公楼时,又拆除了堂楼左前方的门厅、东西客厅、过厅、门楼、旗杆场等古建,至此除崔家楼之外的崔家大院古建筑群荡然无存,殊为可惜。

而崔家大院大门旁边一棵直径3米多粗,相传为“唐槐”的古树,上世纪九十年代也被砍伐。康熙亲笔御书的崔家园崔家大院大门匾额,文革时被刨平作为乒乓球案板,摆放在大队办公室里;康熙帝绢质圣旨,以及在崔氏祖坟中发掘出的官袍则用来擦柴油机;凤冠霞帔、官帽朝珠、上朝笏板等文物亦不知所踪……

刚来美化村时,落山的太阳被浮云遮蔽出缕缕橘红光亮,然而仅仅盏茶功夫便已全然不见。顿然的天色阴下来、光线黯下来。

那时候,气温虽和城里一样为零下3摄氏度,但是感觉比城里冷得多。在这已经变得十分空旷地田野边的崔家楼下,我前前后后的对他进行仔细的端详打量,心里面陡然生起莫名的落寞和惆怅。

崔家园崔家大院已经难觅昔日的辉煌,唯有独在的崔家楼于渐起的暮色里、阴沉的天宇下,仿佛迟暮的孤寂老人一般,默默诉说着有关美化崔家园之崔家大院的美丽过往。

薄暮冥冥、雾霭蒙蒙,路灯次第点亮。我与妻多有不舍的告别位于麦田里的那座高耸的崔家楼,我们均无言,管自默默的行路。

我的眼前却交替叠映着,那位善良而命运孤苦的崔家奶奶和孤零零崔家楼的影子,情难自禁且微不可察地轻轻叹息了一声。

五九之季的小汶河并未结冰,静静的流淌在美化村南一里外的河床里,不舍昼夜,蜿蜒着从西北来、向西南去……

2022年1月28日周五济宁

PART 01#

会仙崖,又称庙崖顶,位于崔家峪镇大辉泉村西。相传马姓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来此立村,后来有李、刘等姓来居,现赵、王、刘三姓居多。村中有泉,泉内岩石呈灰色,得名灰泉,以泉名村。建国后,取吉祥意,称辉泉,后改名大辉泉,以区别于沙沟镇辉泉村。

PART 02#

会仙崖海拔504米,向西延伸的山脊与芝麻顶相连,北、东、南都是崖壁,山顶荆棘丛生,蓬蒿满地。庙崖顶之得名,是因为此处崖壁下有庙。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重修三官庙碑”称“盘龙山会仙崖”,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修屋碑记”称“会仙崖”,由此可见古人称此处崖壁为“会仙”。

会仙崖壁下是一处道观遗址,主殿为三官庙,所有建筑都在崖壁下一狭长平台之上,平台随崖壁南北向,宽十五六米,长一百多米,外侧垒有石墙。据道士后人盛从全老人讲,当年此处崖下崖上古木参天,有侧柏,有黄连,都好几揽抱粗。主殿南侧为王灵官庙,王灵官庙往北空地摆放碑刻,有十几块,最早的一块是明天启五年(1625年)所立。会仙崖建筑依附地势,背靠崖壁,坐西朝东,正应了紫气东来的寓意。

BELIEVE YOURSELF

崔家桥镇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以南21公里。东邻龙潭桥乡、军山铺镇,南与桃江县交界,西连三和乡,北抵太子庙镇、毓德铺镇。总面积5325平方公里,合79875亩,其中耕地14349亩,林地48256亩。共4743户,16680人,其中农业人口15800人。

1958年建崔家湾公社、苏家岩公社,1984年改崔家湾镇、苏家岩乡。1996年,崔家湾镇面积766平方千米,人口12万人,辖朱家寨、海则湾、苏家西川、邱家碱、艾家山、南清水沟、顾家畔、山窑则、枣峁、李家岔、崔家坪、林家新庄、雷家碱、铁茄坪、林家寨、西马湾、胡家圪崂、崔家湾、纸房沟、韩家园则、南雷家沟、前任家沟、蒲家圪崂、郝家崖、张家岔、南张家坪、大赵家沟、黄家坡、张家庄、魏家山、南王家沟、石角、后任家沟、高家寨、稍峁3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苏家岩乡面积589平方千米,人口07万人,辖苏家岩、圪凸、桥沟、梁川、王川、贺家湾、郝家碱、山榆洼、坡上、韩山、北山、店房、寨山、桥山、王圪峁、漫王山、李家湾、马家山、张家山、焦石铺、老庄、李家山、文家山、党家山、王家山、赵家洼、黄石畔27个行政村。  2001年,撤销苏家岩乡并入崔家湾镇。2002年,辖崔家湾镇居委会,朱家寨、石角、王家沟、稍峁、魏家山、黄家坡、赵家沟、张家坪、高家寨、后任家沟、张庄、蒲家圪劳、郝家崖、前任家沟、张家岔、雷家沟、韩家园则、胡家圪劳、纸房沟、崔家湾、海则湾、西川、邱家碱、艾山、清水沟、顾家畔、枣峁、李家岔、崔家坪、辛庄、雷家碱、铁茄坪、林家寨、西马湾、苏家岩、圪坨、桥沟、梁家川、王家川、郝家砭、山榆坬、贺家湾、坡上、桥则山、漫王山、韩家山、店房里、北山、寨则山、王圪峁、李家湾、马家山、文家山、党家山、张家山、焦石堡、学家山、老庄、王家山、赵家坬、黄石畔65个行政村。

崔氏第二十六世孙崔海斌介绍 大屋基崔氏源流 “言不根经史,谓之梦浪,人不识本源,谓之浮生”。我崔氏之人从何而来,向何而去?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崔氏子孙值得了解和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我们大屋基崔氏的源流及家风这两个方面的问题给大家作个简要的介绍,使大家有个初步的了解。 第一个方面:崔氏的源流。——也就是崔家是怎样起源、怎样流传到现在的。 这个问题我们分三个部分来讲: 第一部分:崔氏先祖 崔氏出自姜姓,即姜姓神农氏(炎帝)之后。 相传,炎帝神农氏,名“石年”,(大约生于公元前3216年,农历辛未年4月26日)为少典与任姒之子,因居于姜水(渨水支流)之滨而得姜姓。其裔孙为诸侯,号共工氏。共工之从(堂)孙伯夷,因辅佐大禹(共工和伯夷爷孙二人,从尧至禹)治水有功,赐氏曰“吕”,封为“吕侯”。经吕侯壤、吕侯发衍、远、我食、孙藏、伯陵到西周初年的吕尚——即姜尚,姜子牙。 姜子牙,殷王庚丁8年(己酉年8月初3,即公元前1211年农历8月初3)出生于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一带,因辅佐周武王灭商建周有功,受封于齐,立齐国(诸侯国),称齐太公,卒于周康王6年(戊辰年,亦即公元前1072年),寿139岁。其陵冢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周陵乡,距文王陵1公里。妻:申姜。 齐太公姜子牙有嫡、庶子共13名:丁、任、年、奇、枋、绍、骆、铭、青、易、尚、其、佐。太公传位于嫡长子姜伋(齐丁公)。 少典、神农(炎帝)、共工、伯夷、姜子牙、姜伋等均是崔氏的先祖。姜子牙是炎帝第54代孙。 第二部分:崔姓来源 齐太公姜子牙传位于齐丁公姜伋,丁公嫡子(正妻之子)姜季子本应继承齐国国君之位,但他却让位于丁公庶子(丁公之妾所生之子,季子之兄)叔乙。叔乙划了一片叫“崔”的地方(后有“崔氏城”,即今山东章丘市黄河乡土城村)给季子,作为其食采(采收食物)之地,后来季子就以崔地为姓,得姓后,所生之子穆伯即不再姓姜,而姓“崔”。 姜季子是我崔姓一世祖,崔穆伯是我崔姓第一人。 第三部分:崔氏世系 季子生穆伯,穆伯生沃,沃生野,野8世孙夭,夭生崔杼(齐国正卿)杼生明,明生良。良15世孙崔意如(秦大夫,封东莱侯)生(伯)崔业、(仲)崔牟。 崔 牟为汉汶阳侯,始居博陵(今河北涿县安平),于博陵生融。融生石,石生崔廓(一作崔广),字少通(商山四皓之皎皎者)。廓生寂,寂生钦,钦生朝,(汉侍御史),朝生舒(汉四郡太守)。舒生篆(郡文学),篆生毅,毅生骃,骃生寔(字子真,后汉尚书)。寔生皓,皓生质,质生赞,赞生洪,红生廓,廓生遄,遄生懿,懿生琨,琨生经,经生辨,辨生崔楷(北魏殷州刺史)。后有崔元喡,唐中宗封为博陵王。至宋绍兴时,崔世明迁粤省广州,其子崔与之累官四川,安抚制置(四川安抚使),使后封南海郡公(广东经略安抚使)。遂移子于江南,晚年又移子于闽省(福建)。与之玄孙崔唐臣(宋末隐士),其孙崔或为元世祖刑部尚书。至元顺帝12年(公元1334),世宗公诞生,又经承祖、德义、旺元至成章公。明正统3年(1439),成章公父子四人移居广东。 以福建世宗公为始祖,6世缙孙、7世富公、8世华忠、9世琳公、10世孟正、11世庆公、12世元举、13世时信、14世盛公、15世斯显、16世奕荣、17世子裕公(我大屋基崔氏入川始祖,1681年9月21日生于广东龙川县,1785年殁于四川威远大屋基)于康熙戊戌年(1718)入川,创业资威,生成昆、成仑、成灵、成康四子。至今已290年,繁衍了13代后人(从世忠公算起为第28代)。 另外在此还需说明的一点是我7世祖富公娶了两房妻室,大房扬氏生8氏时忠公、荣忠公、华忠公,二房廖氏生8氏信忠公。信忠公之后:9世珍公、10世孟举、11世曰昆、12世元升、13世金公。 金公之子:14世奇相、奇卿、奇爵、奇轮、奇择。 其中: 奇相之后,15世斯琳、16世奕泮入蜀后住(现青山村)高屋基; 奇爵之后,15世斯玑,携16世奕广、奕东、奕亮、奕勋、奕尤5子于雍正丁未(1727)年入蜀,后立祠堂于本村蓝沟,现已繁衍到第27代。 此外,本村糯米长老屋基(崔慈方大房子)、资中城西周家碥和四眼桥、朱家坝崔氏,都是我华忠公之后裔。 也就是说,我们大屋基和糯米厂、周家碥、四眼桥、朱家坝以及蓝沟、高屋基崔氏,都是一脉相承的一家人。 以上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崔氏家风——也就是我们崔氏家族为人处世的作风、风气问题。 家风,乃一个家庭、家族之风气。家风好坏,关乎一个家庭、家族之成败兴衰。大屋基崔氏家风严谨、纯朴、进取、向上,影响和造就了十数代族人,并在本地形成了纯朴、忠厚、斯文、善良的优秀民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从民国二年(1913)重修之《大屋基崔氏族谱》和大屋基崔氏历代族人处事风格中不难看出,崔氏家风大约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团结互助。团结互助之精神,在《大屋基崔氏族谱》中体现突出。如《崔氏族约家规》第六条:“合族子弟,无职年少者,务期族董等暨总首,于春祭时斥令其父兄,使习士农工商,视其才职量人施行,如家贫年壮,能农能商无本者,该族董等协总首提议,筹给资本,方能各有职业,得谋衣食,使其族无游人,自然一族富强”。第七条:“矜恤鳏寡孤独,穷而无靠者,当春祭时族董等协总首,务集众族提议,原量周恤,作一本万殊亲爱之意,免至呼号无处,贻笑他人”。第十四条又说:“愚朴子弟出外,勿论大小事件,有理被人欺压者,向凭族董等,必要挺身出头,或凭理,或兴讼,务欺争至极处,将理拿回,以免愚朴出外被人欺压”。此等,无一不体现出该氏族团结互助之精神。 崔氏家谱、族谱,寻根问祖 2、勤奋节俭。《崔氏族约家规》第十二条规定:“族内倘有不肖子弟,好吃懒做,不顾父母之养者,被父兄来祠报告,该族董等,不得徇情,按照家规,满杖八十,以戒下次。如果执拗不改,仍蹈前愆,着凭三族,送官首究,剔出萌芽,免生忤逆”。第五条:“用财本生人之常,但要处置合宜。当加厚于所亲,虽千金不为妄;费浪用于无益,即一钱已属浮奢。是以丰俭贵适其宜也”。第八条:“令习勤俭。勤能成事,俭可积锱。训导子弟习勤习俭,则士可发贵,农工商贾皆能发富矣”。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族人勤奋节俭之家风。 3、斯文重才。重视文化、重视任才,在历代崔氏族人中蔚然成风。且不说历史上其出过多少文人雅士、达官显贵和英雄豪杰,仅《崔氏族约家规》即可充分证明。如第三条:“培植人才。凡族中生有英俊聪明子弟,家极贫无力读书者,该族董等协总首,筹给历年膏火,或尝会给款,或承首募化合族给出,以便家寒子弟造成人才,始可光前裕后一族生辉”。第四条:“鼓励人才。凡族中子弟住高等小学堂,执毕业凭照,备办三牲入祠祀祖者,无论贫富,赏花红一堂,奖给钱八钏;住中学堂及初级师范学堂并陆军小学堂,各执毕业凭照,备办三牲入祠祀祖者,无论贫富,均赏花红一堂,奖给钱十二钏;住高等学堂及法政学堂并通省中央师范学堂,各执毕业凭照,备办三牲入祠祀祖者,无论贫富,均赏花红一堂,奖给钱十六钏;住京师大学堂,执毕业凭照备办三牲入祠祀祖者,无论贫富,赏花红一堂,奖给钱二十钏。奖给虽微,以资鼓励我族广出人才之意耳”。由此,可见崔氏斯文重才之一斑。 4、礼孝守法。礼义孝道、遵章守法是崔氏家风中又一特点。《崔氏族约家规》第一条云:“合族必要讲求尊卑、上下秩序为宗旨。如有以下犯上、以卑慢尊、以强凌弱、以富欺贫等事,报告祠会,该族董等,问清实情,严执家法秉公处治,不得畏势徇情,方服众意,而息讼端”。此间含礼义;第二条规定:“孝顺一则。父母养育,恩德深似海,大如天,杀身难报。为子者,必遵孝经所云:居则致其安,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能尽此五者,方报十万一耳”。第十三条:“族内如出忤逆子弟,不畏王法,胆与父母斗殴,或与胞伯叔斗殴,有伤有证,一经报告,该族董等,凭集三族,立予杖毙,免出巨案,以正人伦,而敦风化”。此为倡孝道;第九条强调:“严禁嫖赌。嫖则损精耗神,夭寿之由来也。赌则贪耍,弃职倾破之由来也。不嫖不赌,即弱添寿,算贫足衣食”。第十条:“洋烟一则,朝廷之禁严矣,父母之戒密矣。吸之不甘不芳不暖不饱,且耗时费事,颓志伤躯。有瘾者述宜戒净,无瘾者谨守莫尝,免受朝廷法律,以贻父母欢心”。十一条:“如有子弟不遵庭训,在外妄作非为,或窃或盗,事小者,该族董等严执家法,杖责四十,以戒下次。如犯事大者,自行捆送地方官处治 ”此为守法纪。 如此这般,无不体现出崔氏遵章守纪之优良家风。希望我们崔氏门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继续保持和发扬崔家的优良传统和风气,为强国兴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前面说了我们崔氏族人“从何而来”,处世怎样,下面想以本人2007年5月撰写的一篇《大屋基崔氏祠堂赋》,表述一下我们该怎样承前启后,世世代代发展繁衍下去。 《赋》是这样写的: 威邑北隅,资南偏西,地灵人杰之乡,山青水秀之地,崔氏宗祠大屋基气势恢宏,参天大树古花兰世人称奇;田连阡陌,堪称米粮之仓,土产万物,实为生息宝地。自古出贤良,仁义满乡里。 回首悠悠岁月,追忆历历先驱:一七一八,我祖裕公入川来,创业资威,历尽艰辛务农经商展宏图;一八三0,先辈立祠大屋基,子孙昌盛,人财两发强国兴家留美名。 世事沧桑,秋去春来历经二百九十载寒暑;斗转星移,花谢花开香传一十三四代后人。士农工商百业兴,我崔氏生生不息,撑起华夏一片天地;文武才俊千般秀,吾族中贤能辈出,孕育国家无数栋梁。 国泰民安之世,民族腾飞之时。百舸争流,崔氏子孙且发扬祖先优良传统,为国为家作贡献;千帆竞渡,族内子弟须振奋我辈创业精神,为党为民立功劳! 历史滚滚向前,光阴漫漫无穷。任重道远,人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再接再厉创佳绩;承前启后,代代亲善和睦携手并肩同德同心成大业。 功赫赫,耀我崔氏门庭;名鼎鼎,报吾祖宗先烈! 谢谢大家! 不当之处,请各位宗亲批评指正。 崔海斌: 二00八年二月十八日

崔家寨遗址为无棣县文物保护单位。

崔家寨遗址位于无棣县水湾镇崔家桥村北,明代永乐年间盘陀台成墓地,改名“崔家寨”。崔家寨北面有土屋“白云居”,门悬黑底金字匾额“白云深处”,遗址内有明代古柏树24棵和成片的冬枣林,被当地群众誉为长耳_自然保护区,曾有村民掘土时发现刀币和陶砚。2011年7月,被无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市文广新局

美化崔家园游记忆

年关将近,大年二十五的下午一点多,我去老家汶上看望了叔叔婶婶、岳母和大姐等一众亲戚。 从县城开车出来,我告诉妻城北郭仓镇美化崔家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