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姓的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7浏览:3收藏

戚姓的家谱,第1张

江苏泰州延令戚氏重修族谱十五卷,首一卷,(民国)戚稳寿编辑,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余姚戚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戚维高主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享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鄞县鄞东梅江戚氏宗谱四卷,(清)戚茂灿、戚茂源纂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三礼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鄞县鄞东梅江戚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民国)戚茂珊、戚茂校等纂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三礼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东阳戚氏宗谱八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县怀鲁乡八字墙村。

浙江温岭泽国戚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景文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今仅存第三~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温岭泽国戚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民国)戚明纂,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木刻活字印本,间有石印本页,今仅存卷首、第一~二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

山东黄县戚氏宗谱不分卷,(民国)戚才等四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上虞虞东戚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民国)戚孔怀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吴县包山戚氏宗谱六卷,著者待考,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坚索山房铅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婺州东海戚氏宗谱六卷,(清)戚启道纂,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婺州东海戚氏宗谱六卷,(清)戚茂梁纂,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五~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鄞县鄞东梅江城戚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民国)戚茂珊等纂,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三礼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鄞县鄞东梅江戚氏宗谱四卷,(清)戚昌烈纂,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三礼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暨阳东海戚氏宗谱三十二卷,(民国)戚显甫纂,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一册,今仅存第二~二十九卷、第三十一~三十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暨阳东海戚氏宗谱,(清)戚丙炎等纂,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四卷、第七~八卷、第十二卷、第十六~十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余姚戚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 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戚继光和张居正具体关系如下:

1、张居正是戚继光的后台,戚继光曾贿赂张居正,博得信任。

每逢内阁首辅、摄政大臣张居正来视察,戚继光不仅好吃好喝地供着,贿赂各种财务、特产。

2、戚继光以张居正为后台,在他面前十分谦卑。

戚继光在写给张居正的书信中,常常自称“门下走狗小的戚某”,这样的恭谦显得有些过了,其中不乏迎合、讨好领导之嫌。

3、张居正是戚继光的伯乐,发现了戚继光的军事才干,助他屡立战功。

张居正群倾朝野,才干突出,在政治军事上多有作为,曾任命戚继光镇蓟门(今河北迁西县西北),李成梁镇辽东(今辽宁辽阳),又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敌台”三千多座,加强北方的防备。

扩展资料:

戚继光性贿赂张居正的原因:

因为有了英雄的光环闪耀,戚继光的缺点便被忽略不计了。其实,在他的一生中,也有不光彩的历史,那便是巴结权贵,且是用性贿赂这种手段。他行贿的对象便是当朝实权派人物张居正。

他的祖上跟随朱元璋征战,明朝开国后,朱元璋便给祖上安排到如今的山东登州任“佥事”,且可以世袭。戚继光继承了这个职位后,不满足于戚家世世代代只有这个职位,他有了改变命运的志向。

可是朝中有人才好做官,总得要投靠一棵大树,他把目光盯在了张居正身上,打探到张居正的特殊爱好后,不禁暗喜。张居正到了晚年遵从孔夫子“食色性也”的谆谆教诲,贪图享受,生活荒*腐败,似乎要把一辈子清廉的生活给狂补回来。

他本来妻妾成群,仍不满足,发誓要趁有生之年尝遍天下美色,美色有的是,最根本的是要有好身体,于是张居正遍求春药,企求生官发财的官僚们便尽量满足他的需要。

其实早年的张居正是个真正的好官,这个平民出身的内阁头儿,以其非凡的改革精神,整饬朝纲,巩固国防,在经济上还推行了一条鞭法,使行将倾覆的大明王朝又站稳了脚跟。

他以身作则,堪称“管住身边的人”的典范:儿子回江陵应试,他吩咐儿子自己自己雇车;父亲生日,他理应前去祝寿,这是孝心体现,人之常情,但他只差仆人带着寿礼,骑着驴回故乡祝寿。这样一个口碑甚佳的高官,可惜晚节不保,由于纵情声色,57岁便死了。

人民网—戚继光找张居正做后台

—张居正

戚姓起源参考之一

历史来源:

以邑名为氏。据《姓谱》所载,春秋时卫国大夫孙林父食采邑於戚邑 ( 河南濮阳市 ) ,其后有戚氏。国亡后,子孙逃往东海。

家族名人

戚夫人 生卒年不详。汉高祖的宠姬,生赵王如意。高祖屡欲立为储君,不果。高祖崩,,吕后酖赵王;杀戚夫人,去其耳目手足,置於厕所中,称为「人彘」。

戚继光 (1528~1585?)明代定远人,一说蓬莱人。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历官浙江参将、福建总兵官等,平倭寇,功最著,总理苏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节制严明,边备修饬,后改官广东,罢归,卒諡武毅。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记、止止堂集等。

地望分布:山东东海郡。

戚姓起源参考之二

戚姓在大陆和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春秋时候,卫国大夫孙林父受封于戚城(今天的河南濮阳),其支系子孙就世代以封地名“戚”为姓。 发展和演变:戚亡国以后,其子孙后代逃到山东东海,并且逐步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因此,戚姓世称东海望。

戚姓的来源是姬姓,历史如下:

戚姓源流分为前源与后继两个时期,前源是戚氏始源于高阳氏颛顼帝之八子仲容为远祖世系一世祖,传至三世祖清迎赐姓姚又以姚姓传世,至三十六世姚辅国之子玉星配姫寿昌之女腾英又被赐姓姫。以姫姓传世,至四十二世康公楚宋交战桐柏山卫侯命公往说,兵罢和平20年。

公有功,卫侯以戚邑之地为封地于大夫康公,戚邑是一个繁华小镇是卫国北大门户,是各诸侯国交通要冲,封邑之后建戚邑城。戚邑城建成后卫桓公就派其堂弟姫耳去管理戚城,在戚城收粮纳税上贡食采于戚。姫耳之子姫乙为纪念其祖父公子惠孙(卫武公之子),赐姓为孙氏,即孙乙为孙氏一世祖。

从此孙氏和戚氏先祖就有戚城之纠纷,也是卫晋两国争夺之城邑。在晋国称霸期间,由于戚城地理位置重要,晋总是通过控制戚来控制卫国。并通过控制卫国来驾驭东方诸侯,分别在鲁文公元年(公元前626年)、鲁成公七年(公元前584年)、鲁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和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先后四次夺取戚地。

家谱文献

江苏泰州延令戚氏重修族谱十五卷,首一卷,(民国)戚稳寿编辑,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余姚戚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戚维高主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享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鄞县鄞东梅江戚氏宗谱四卷,(清)戚茂灿、戚茂源纂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三礼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鄞县鄞东梅江戚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民国)戚茂珊、戚茂校等纂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三礼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东阳戚氏宗谱八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县怀鲁乡八字墙村。

戚姓——姓氏起源(聚集地、家谱、历史名人)

姓氏来源

  来源于封地: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孙林父,受封于戚邑(今河南

仆阳市戚城),其子孙以封邑为姓,相传姓戚。

聚集地

汉置东海郡,现在山东省郑城县。

  《姓谱》记载:“卫大夫孙林父食采于戚,其支庶以为氏”。望出东海。

历史名人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朝山东蓬莱人。抗倭名将,编建新军,加强训练,纪律严明,将士无不用命,所率之军闻

名当时,人称“戚家军”。著有《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茫戎要略》、《武备新书》等书。

  戚叔含——幼名毓芳。浙江上虞人。曾赴美国留学,人加利福尼亚斯但福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回国后自民国16年(1927年)

起,先后在上海大厦大学、安徽大学任教,兼外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外文系主任。抗战胜利后,赴浙江大学任教,兼代理外

文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3年起,任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著有《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译有《菲尔丁:《汤姆

·琼斯冲(合译稿本),稿本有《论汤显祖与(牡丹亭》、《读(红楼梦)笔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试译》等。

姓氏源流

  戚(Qī)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为春秋时卫国大夫孙林父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姓谱》、《万姓统谱》、《世本·氏姓篇》、《古今姓氏书辨证》、《通志·氏族略》等资料所载,戚姓源于姬姓孙氏,起源于春秋时期,戚姓的始祖是卫国大夫孙林父。春秋时卫武公有个儿子叫公子惠孙,惠孙的子孙称为孙氏。惠孙的七世孙孙林父在卫献公时任上卿。孙林父因在国内失宠,先后出奔晋国和齐国,卫殇公时归国,受封于戚邑(今河南省濮阳市戚城)。当时,戚邑是晋、郑、吴、楚各国交通要塞 ,濒临黄河,有险可据,平原沃野,堪称乐土。孙林父的支庶子孙恋居戚城,遂以封邑名命姓,形成戚氏。因此,戚姓的姓源只有一个,即孙氏的戚邑。后卫国灭亡,戚姓族人逃往东海,形成望族。

  得姓始祖:孙林父。追溯起来,戚姓应该是一个具有3000年历史的古老姓氏。在中国人口当中,当今姓“戚”的人口不多。但是,这个少数姓氏却在明朝出现了一个鼎鼎大名的抗倭大将戚继光。 戚姓是发源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姓氏,关于戚姓的来源,据《万姓统谱》上有这样的记载:“卫大夫孙林父食采于戚,其支庶以为氏,望出东海。”由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戚姓是源自春秋时代的卫国,以封地为姓,后来,成为山东、江苏两省交界处东海的望族。另有一说是卫大夫孙林父当初被封的采邑“戚”地并不在山东境内,而是在河南省。在《春秋》一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公孙敖会晋侯于戚。”书中并附注说:“戚,卫邑。”这个地方是后来中国戚姓的发源地。现在河南省濮阳县还保存着古戚城的遗址。故戚氏后人奉孙林父为戚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缺)戚姓在大陆和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公元前205年,楚汉相争,彭城(徐州)一战,刘邦战败,西逃至定陶,夜宿戚家寨(在戚姬庙东,今无)戚员外家。戚员外见刘邦相貌堂堂,将来必富贵,就把其女儿戚姬许配给他。戚姬姿容艳丽,袅袅婷婷,刘邦一见倾心,遂当晚拜堂成亲。戚姬后来生有一子名如意。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在定陶称帝,建都洛阳,后迁长安,接戚姬及其子入宫。如意聪明伶俐,刘邦说他酷肖自己,甚为宠爱。如意10岁时,封为赵王。刘邦晚年,疏吕后而宠戚姬,当时,戚夫人常随刘邦外出打仗,而令吕后守候宫中。刘邦以太子刘盈性软弱,欲废之而改立赵王,因大臣固争,而未能如愿,由是吕后嫉恨戚姬及赵王。刘邦死后,刘盈即位,吕后为皇太后,大权独揽。她下令将戚姬囚禁。剪去她的头发,颈上再给她戴上铁锁,穿上罪人衣服,罚她舂米。戚姬儿子虽封为赵王,但远在河北不得相见。她常常一边舂米,一边悲歌:“子为王兮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使谁告汝。”吕后为绝后患,遣使召回赵王,欲杀之。惠帝知母后意,乃亲自迎赵王入宫,同起居共饮食吕后未得其便。一日惠帝晨起出射,赵王年幼,不能早起。吕后闻其独居,使人携毒酒强迫赵王饮下而毒杀之。接着以酷刑加戚姬,断其手足,挖其双眼,又熏聋双耳,药哑喉咙,扔到猪圈里,称之为“人彘”。惠帝知是戚姬,悲痛欲绝,病年余不能起,使人对母后说:“这不是人做得出来的事。我为太后之子太后所为如此,我将何以治天下。”从此纵情酒色,不问政事。戚姬被害,戚家被剿,为避族灭之祸,戚姓人曾改姓齐,迁徙别居。汉文帝刘恒即位,为戚姬昭雪,并在戚家寨修庙宇,超度亡魂,戚家人才复原姓。当今戚姓的人口不多,在大陆和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春秋时候,卫国大夫孙林父受封于戚城(今天的河南省濮阳),其支系子孙就世代以封地名“戚”为姓。戚亡国以后,其子孙后代逃到山东省东海郡,并且逐步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因此,戚姓世称东海郡(秦时置郡,治所在郯。今山东省郯城北)。

希望对你有帮助

戚姓的家谱

江苏泰州延令戚氏重修族谱十五卷,首一卷,(民国)戚稳寿编辑,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浙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