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氏家族家谱辈分列表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7浏览:1收藏

康氏家族家谱辈分列表,第1张

一、榆林市1、 横山县(1)党岔镇(原王有地乡邓家墕、新庄)康氏辈分:天——正(明)——增——海——维——旭——?(2)武镇(康庄、)康氏辈分:丕(3)波罗镇康氏辈分:2、神木县二、延安市

解答

根据大槐树寻根园官方资料介绍

系承周武王,始祖为康叔封。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七十五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康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

康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元和姓纂》。

〔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三:①源自姬姓。据《姓苑》、《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周武王的同母幼弟,在武王取得天下后,被封于康地,故称康叔封。武王死后,成王嗣位,蔡叔、管叔、霍叔、三监联合武庚和东夷族反叛。周公旦东征,很快平定了这次反叛。之后,便大规模地分封诸候,并营建洛邑作为东都。周公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最后决定把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分封给颇有贤名的康叔,改封康叔为卫君,建立了卫国,都在今河南淇县,故康叔又称卫康叔。康叔治理殷民有功,做到了化敌为友,功在社稷。因此,被举为周朝司寇,他死后,被谥号为康,他的后裔便用封邑及谥号康为姓,是为河南康姓,史称康姓正宗。

②源自古代少数民族姓氏。据《梁书》、《唐书》记载,汉朝时西域有康居国,汉朝在西域设置都护管理各种事务,康居国也派王子在河西应诏,因为滞留在当地沦为平民,后来就用故国名中的康作为姓。到隋唐时,这个位居中亚的国家仍然存在,被称为康国。因这一支后裔有居祁连山北昭武城,支庶分王各地,故有昭武九姓之称。如汉有康孟详、唐有康谦都是康国人。是为甘肃康姓。另据《隋书》记载,突厥亦有康姓。③源自匡、主二姓所改。据《宋史》记载,宋太祖名赵匡胤,姓匡的人为了避讳就改姓主。到了政和年间,因为普通人姓主有犯上的嫌疑,因此又改姓康。是为河南康姓。

〔郡望〕康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东平郡、会稽郡等。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区。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设京兆尹,下辖十二县,相当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以东至华县一带地区。

〔堂号〕康氏以京兆、会稽为其堂号。会稽堂:唐朝时候康志睦,身材魁伟,很会骑马射箭,官大将军。后来讨灭张韶,升平卢节度使。又平了李同捷的叛乱,加检校尚书右仆射,封会稽郡公。

〔堂联〕康姓的堂联有:少卿六畏(康澄);孝女三贤(康女)。明经登第(康希诜);驰射受封(康志睦)。东海名流(康子元);华山懋绩(康绚)。斯文在天地;至乐寄山林(康有为自撰联)。功盖三庆会;名成八阵图(康子林联)。长安第一手(康昆仓);德函列头名(康海)。莲蕊峰头传名远(康涛);景贤书院播惠长(康里脱脱)。驰誉明经,少小荣登科第(康希诜)。有声乐府,文词待诏金门(康伯可)。

〔名人〕《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康氏68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85例。康姓的历史名人三国时有著名高僧康僧会,汉有康播,江原人;南朝宋有康穆,为秦梁州刺史;金代有康赐,宁晋人,为监察御史;唐代河东节度使康承训,著名画家康萨陀,宋代词人康与之,元代戏曲家康进之,著名学者康显之。明初开国公康茂才,文学家康海;清代有康有为。

〔人口〕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康姓101220人,临汾市4418人,洪洞县593人。

〔供橱〕康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二号供橱。

〔家谱〕康姓的家谱有:《辽宁凤城康氏世谱一卷》(辽宁凤城县档案馆);《江苏泰县南沙康氏重修宗谱二十四卷》(辽宁图书馆);《浙江奉化连山康氏宗谱四卷》(浙江奉化县文化管理委员会);《福建塔山康氏家谱》(福建图书馆);《裕西康氏族谱》(洪洞县县志办公室)。

〔字辈〕据民国抄本《康氏族谱》,江苏如皋康姓一支字辈谱为:“本贞茂荣,安雍近智,吉贤端秀。”又有1999年由康全发编著的《康氏族谱》,裕西康姓一支字辈谱从六世排为:“圣田兆万全,广兴增富源。仁志礼怀信,鹏龙俊杰献。国显民庆贵,德才昌生权。”曹县康庄一支字辈谱从22世起为:“会宗庆序广,先训宜承长,根源本清秀,普照显荣光”。

〔迁徙〕康氏最早的发源地应该是康叔被

[康] 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金人姓氏纳剌曰康。

老姓包括:赫舍理氏、纳喇氏、额尔赫氏、喀尔拉氏、康锡哩氏、康仪理氏,以及加入满族的瑚尔拉斯氏(达斡尔族)、胡尔噶氏(锡伯族)、康氏(汉族、朝鲜族)等。

你知道如何查询家谱吗?

家谱书目

家谱是记载本宗族和事迹历史图籍,它与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学大夏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至今对存世的中国家谱数量仍缺乏完整的统计,家谱目录远非历代遗存的中国家谱的全部,由於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尚有不少藏书单位和个人收藏的大量家谱未能收入。

据统计,上图现在1949年前的家谱计11700种,近10万册。上图家谱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履盖面较广。上图收藏的家谱履盖全国20个省,以浙江、安徽为最多,其次为江苏、湖南、四川、福建、山东、河北、湖北、江西等省,甘肃、贵州、广东较少。浙江的家谱,集中於金华、余姚、上虞、慈溪一带,安徽的家谱,则以徽州地区最为集中。

二是姓氏较多。上图家谱共分328个姓氏。其中以张姓最多,计638种,其次为陈姓622种,王姓524种,吴姓424种,刘姓420种,李姓418种,周姓366种,其他徐、黄、朱、胡、杨姓等均在200种以上。冷僻姓氏有80余姓,如吾、承、寻、帅、危、谌、港、后、平、阳、璩、青、斜、揭等。

三是质量较高。上图收藏的家谱多为清代、民国期间刊本和木活字本,但有200馀种明刊本,不少明刊本家谱中保存着彩绘书像;家谱中还有不少稿本人纂修底本和名人家谱,均有较高的资料价值。

四是具有上海地方特色。上图收藏的家谱,相当一部分是上海开埠后外地来沪发展人士的家谱,如《镇海东管乡沈郎桥叶氏家谱》,对於研究上海近代史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至於《合肥李氏宗谱》(1928年修)、《龙溪盛氏宗谱》(1943年修)、《无锡荣氏宗谱》(1935年修)等家谱则以独御的视角揭示了十九世纪后期、二十世纪初期上海近代工业发展的轨迹。

由上可知,上图收藏的家谱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存世家谱中都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即北京图书馆,收藏中国家谱数量仅次於上图但质量颇高。

北京图书馆成立於1909年,共有藏书2200万册,是中国国家总书库,馆舍共计17万平方米。北图在创立之初,受梁启超馆长的影响,十分重视家谱资料收藏工作。1928年北图曾致函社会各界,广为徵求家谱。到1950年,馆藏家谱已达348种。在以后土改等历次运动中,北图有识之士按照“人充我取”原则,广为搜集家谱,数量不断增加。为加大整理地方志与家谱的力度,北图於1990年专门成立“地方志与家谱文献中心”,时家谱数量已达3006种。北图收藏的家谱,不仅数量较多,而且质量很高,颇具特色:

一、收藏家谱覆盖面较广。家谱最多的是苏、浙、浣三省,其次为华中、华南各省,河北、山东、东北地区也有一些,西北地区最少。

二、家谱姓氏较多,共计268姓。超过50种以上姓氏的有12种,王姓最多,有142种,陈姓134种,张姓101种。

三、版本质量较高。宋代有2种,最早为史浩纂《仙源谱》,为内府钞本。元明代有322种。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统计,列为史部传记类宗谱中的善本,北图几占一半。

四、少数民族家谱有特色。一是用汉文撰写的少数民族谱,计有八旗谱19种,蒙谱2种,皇室谱多种;二是用少数民族文字撰写的家谱,计满文谱21种,蒙、彝、藏文谱11种,均十分珍贵。

湖南图书馆

湖南图馆建于1904年3月,由当时湖南巡抚赵尔巽倡设,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公共图书馆之一。1948年5月迁入长沙韶山路新馆,馆舍面积为4.37万平方米。至1990年底,藏书累计316万册,其中古籍95万册,善本为5000部5万册,有宋刻《说文解字》十五卷本,五代刻本《雷锋塔藏经》第卷等珍本。据统计,湖南图书馆收藏家谱1176部,数量仅次于上图、北图。其中《周元公世系遗芳集》(十五卷)、《孔氏祖庭广记》(十二卷)、《丰城李氏族谱》、《重刻蒙潭康氏族谱》等6种列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建于1913年,也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馆址合肥芜湖路76号,藏书240万册。古籍40万册,善本3121种、30707册,其中元刻《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清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手稿本《频螺暂存稿》、清姚莹撰稿本《康卫纪行》行较为珍贵。至今存世的家谱,徽州地区占有重要地位。定向省图书馆利用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多次到皖南徽州地区采访家谱,遂使安图收藏的家谱不仅数量已达200馀种,而且质量较高,特别是徽州地区家谱颇具特色。安图家谱《王谢世家》(三十卷)、《新安名族志》(二卷)、《汪氏渊源录》(十卷)等31种家谱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其中三分之二为孤本,是收入古籍善本书目中的家谱数量仅次于北图、上图的图书馆。

天一阁藏书楼

天一阁建于明代嘉靖十一年(1532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位于浙江宁波市。阁主人范钦(1506-1585年),浙江鄞县人,嘉靖十一年进士,历官至兵部右侍郎。范氏生平好学,性喜藏书,收藏日富,乃建阁存置藏书,以“天一阁”命名。所藏以明代地方志、登科录以及乡试、会试、武试录为一大特色。据统计,收藏族谱共403种。其中《皇明恩命录四卷》(明嘉靖九年刻本)、《崇孝录一卷》(明王铣等纂修、明隆庆四年刻)、《庐陵曾氏家乘》(明曾孔化辑、明嘉靖刻本)等11种族谱列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吉林大学图书馆

吉林大学图书馆建于1946年,馆址长春市解放大路83号,馆舍2.5万平方米。共有藏书217万册,其中中文书149万册,外文书68万册。吉林大学图书馆是大陆收藏家谱数量最多的学校图书馆。据统计,共收藏家谱816种,而且《古歙方氏宗谱》(六卷)、《重修济阳江氏族谱》(八卷)、《李氏族谱》(三卷)、《锡山周氏宗谱》(四卷)等12种家谱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图书馆建于1945年,馆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馆舍1500平方米。藏书70万册,是中国社科院系统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主要是历史专业方面的文献,其中近3万册为古籍善本。宋元明清各朝代徽州地区的契约、文书是其收藏特色。据统计,共收藏家谱980种,是科学研究系统收藏家谱数量最多的图书馆。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仅《罗氏杨干院归结始末》(一卷)家谱收入其中。按理,收入古籍善本书目的家谱似应更多一些。另据该馆《缩微胶卷总目录》谱系卷统计,该馆收藏缩微家谱共2000馀种,主要是明、清、民国时代的家谱。

辽阳地区的满族康姓有两个家族:孟古尔济 氏 与 博尔济吉特 氏。

孟古尔济 氏 属于满洲正黄、镶白两旗。祖上出自海西女真叶赫部,因此也称“叶赫康”大约在努尔哈赤时期并入八旗,清顺治年间从沈阳迁到辽阳驻防。因康熙年间四世祖“康吾太”当过京官,后世便取康为姓。今天这个家族的后代有的姓 孟,有的姓 康,主要分布于辽阳的首山乡与小屯镇等地。

博尔济吉特 氏世居东蒙古科尔沁,祖上与元朝皇室勃尔乞金 氏同宗,属于蒙古黄金家族。清崇德年间科尔沁两位公主嫁给清太宗皇太极,其中一位就是顺治帝生母孝庄文皇后。大约在清顺治初年这个家族有一支由蒙古盟旗抬入满洲正黄旗,康熙年间从沈阳分出一支到辽阳任职,到了民国初该家族有一部分人取了康姓。由于加入满洲八旗与满洲人接触日久逐渐满化,1956年填报民族时他们填了满族。

  满 族 家 谱

  满族八旗姓氏及分布

  哨子河乡曹氏(索绰罗氏)。长白山五道沟人(按祭祀时供五个香碟,族人自行断定 ,并 无其他依据。其他姓氏的几道沟之说,也同此),镶红旗,其京始祖(即在北京的始祖) 松吾突,为一等轻车都尉。1644年(康熙三年)自北京拨入岫岩防御。曹氏行辈由京排列为 二十八字诗:“松舒坦哈满额春、文麟昌瑞玉珠珍、祥光景泰承华宝、德盛材奎凤图斌”。 

  哨子河乡汪氏(完颜氏)。镶蓝旗,完颜部后裔。祖先曾在铁岭范河南居住。来岫后先择城 南蓝旗营居住多年,后移居城东南陡沟子居住,又移居孤家子,最后落户于哨子河西蓝旗屯 ,子孙世居。自第八代行辈排二十字诗为:“舒毓逢盛世、振作兆天庭、国庆昭文运、延鸿 景福长”。

  哨子河乡白氏。正黄旗。京始祖崇厄力,为护军校。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驻防来岫岩。 自第十二代行辈排二十字诗为:“国锡恩承厚、家兴庆有余、平安生盛世、作善学古人”。 

  哨子河乡赵氏。长白山四道沟人,正黄旗。初来落户在岫岩镇火神庙胡同,后移居哨子河松 树沟,自六世祖起行辈排二十字诗为:“廷瑞永连恩,万国景荣振,玉殿明安俊,福禄海成 云”。 大房身乡蔡氏(萨嘛喇氏)。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由北京拨至凤凰城驻防,镶蓝旗。

  红旗营子乡傅氏(富察氏)。长白山二道沟人,正红旗。始祖三泰为京都文职笔帖式。1687 年(康熙二十六年)拨驻开原,同年又拨往岫岩。自第八代起行辈排二十字诗为:“文景德 贵(瑞)延、绍兴继世长、承伯显耀作、肇起振春光”。

  哈达碑镇赵氏(伊尔根觉罗氏)。长白山六道沟人,镶黄旗。初来落户在雅河,又从雅河分 到前营镇燕窝一支,庄河一支,哈达碑镇徐家堡子一支。徐家堡子一支是1748年(乾隆十 三年)买地落户的。

  哈达碑镇满氏。长白山三道沟人,镶蓝旗。从长白山出山时弟兄五个,来岫岩两个,一支落 户到哈达碑镇满家堡子,另一支落到哈达碑镇沟汤。

  汤沟镇赫氏(赫舍里氏)。赫舍里氏因为族大分康、赫、张三姓。康姓为正黄旗,赫、张两 姓为正白旗。自1877年(光绪三年)订下行辈排二十八字诗为:“德承吉林贵崇荣、英明景 令乐辅清、忠良维国安全志、世守纯贞保泰平”。

  偏岭镇关氏(瓜尔佳氏)。原居长白山西东北浑河。1651年(顺治八年)由北京拨至岫岩。 1924年(民国十二年)冬,编行辈排十四字诗为:“双安永庆德增久、先世昌荣福临长”。 

  杨家堡镇杨氏(易穆查氏)。辽东旧族,渤海国后裔,正黄旗。三世祖黑色携侄子黄毛来岫 岩,住在县城西门里道北。

  杨家堡镇齐氏(喜塔喇氏)。齐氏祖居北京巴颜洛豆籽胡同,镶白旗。1685年(康熙二十 四年)拨岫岩驻防,来三大支。行辈排四十字诗为:“○○永○○、保恩常贵庆、○○英奎 景、祥振广运恒、○端有吉肇、鹏兴万世隆、○惠忠臣喜、进仁国安平”(○为谱书上字迹 辨认不清)。

  兴隆镇赵氏(伊尔根觉罗氏)。正黄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驻防来岫岩,择大、小虎 岭而居。自第十一世行辈排二十字诗为:“致仁作祥运、云和景毓隆、学清俊锡庆、天泰启 文明”。

  兴隆镇赵氏。先人多尔衮。有一支到开原,又从开原来岫。

  兴隆镇费氏。长白山二道沟人。镶黄旗、镶红旗说法不一。始祖巴力虎先到了热河,雍正年 间来岫岩,占地娘娘沟。

  兴隆镇田氏。祖居长白山都市口,正黄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来岫岩,落在娘娘城;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买费氏土地,落在兴隆娘娘沟。

  苏子沟镇王氏。镶黄旗。二世祖平突由京拨入岫岩,充当甲兵。生子六人。长子安索住,居 城南仙人嘴子。次子阿林太,居城北黄旗沟东街。三子阿三太,居城北黄旗沟后房子坟茔等 处。四子朱林太,居城北兴隆沟处,后移居远方,无从稽考。五子吾兰泰,居城北黄旗沟西 街。六子宁古太,居城南仙人嘴子小河南边。自京始祖行辈排三十字诗为:“达平太阿那、 士德魁贵升、成润椿勋桂、铭清树焕坤、锡泉梅炳垲、钧溥林荣培”。

  岫岩镇唐氏(他塔喇氏)。长白山八木地人,正蓝旗。其先祖世袭五品,敕封云骑尉,京始 祖居住在北京盔甲厂,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拨岫岩驻防。

  朝阳乡吴氏。长白山二道沟人,镶黄旗。自第十代行辈排二十字诗为:“国庚文明世、佩光 富贵荣、崇兴宁秉正、永庆和显同”。

  朝阳乡鲁氏。长白山三道沟人,正白旗。

  岭沟乡赵氏。长白山五道沟人,正黄旗。一支在北京,一支来岫岩。自民国年间行辈排二十 字诗为:“福临庆玉广、德富山城多、文武双连贵、吉祥永志和”。

  新甸镇石氏(石马拉氏)。镶蓝旗。因拨兵驻防岫岩。行辈排四十字诗为:“那花跃金永、 玉金宝连成、丕生日景运、富贵大文明、广福共长有、魁中得之荣、尚林正可庆、吉兆有光 庭”。 新甸镇白氏(那塔喇氏)。祖居长白山二道沟。

  雅河乡洪氏。正蓝旗。京始祖洪雅居住在北京紫竹林胡同。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来岫岩 驻防。初住城南三十里南岔沟的荞麦沟,后移居洪家堡子。

  雅河乡董氏。长白山二道沟人,镶黄旗。其先祖撒玛哈先落户于北京,后移居雅河洪家堡东 十八副甲。行辈排20字诗为:“永成恩德志、广绪玉忠长、丰启明世显、立帝振家昌”。

  雅河乡巴氏(阿尔巴氏)。正蓝旗。

  红旗营子乡于氏(巴颜氏)。正白旗,长白山三道沟人。先祖随努尔哈赤、皇太极征战而进京 , 于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辞官带领族人来岫。早先居住在兴隆,取地名巴颜克拉屯(今地名 不可考)。后来族人大部迁往红旗营子,定居于家堡。

  红旗营子乡罗氏(萨各达氏)。正红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二始祖罗固三太拨来岫岩 驻防,住茧场沟。

  红旗营子乡傅氏(富察氏)。正白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由京城拨兵岫岩驻防 。自第八辈排二十字诗为:“文景安钟毓、恒成锡国良、善存应贵永、德广世绍长”。

  红旗营子乡关氏(瓜尔佳氏)。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于岫岩北关门山坟沟中处为高祖立 坟。

  哈达碑镇关氏(瓜尔佳氏)。长白山六道沟人,镶黄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落户哈达 碑徐家堡。行辈排16字诗为:“世成永常、威德益康、名英久爽、源远隆昌”。

  大营镇何氏。长白山头道沟人,正蓝旗。

  大营镇温氏。长白山七道沟人,正蓝旗。

  龙潭镇白氏(齐义氏)。长白山二道沟人,正白旗。

  汤沟镇沈氏(爱新觉罗氏)。镶黄旗,长白山四道沟人,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先落户于 东大营子,后移居汤沟东虎沟(今东兴村)。行辈排10字诗为:“世志万凤德、吉庆福常春” 。 哈达碑镇张氏。长白山二道沟人,镶红旗。京始祖在北京有一四面井,来岫岩后也建一四面 井。

  前营镇傅氏。长白山五道沟人,镶黄旗。

  前营镇佟氏。长白山五道沟人,正白旗。

  前营镇闻氏。正白旗。来岫先落户仙人嘴,后移居闻家沟。

  苏子沟镇、兴隆镇张(彰)氏。长白山二道沟人,正白旗。先人彰武泰在乾隆初年随其父布尔 哈任乾隆皇帝御前侍卫,正三品骁骑校。后被派遣到岫岩任城守尉。因护驾有功,受到乾隆 皇帝嘉奖,提拔为锦州右卫副都统,正二品。在彰武泰任岫岩城守尉时,携带他的两个儿子 福兴阿、福伦阿及其家眷来到岫岩“跑马占地”。长子福兴阿在苏子沟北黄岭松树嘴(后称 张家隈)定居下来,次子福伦阿在兴隆大榆树定居下来。其彰姓后来演变为“弓”、“长” 张,但也有人继续用彰冠姓的。从彰武泰起行辈排列十字诗为:“武福宗继鸿,魁景云乐天 ”。

中华民俗文化底蕴深厚,人的姓名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意义。古人起名重义、重内涵,但更重辈分、重长幼之别,数千年来一直延续至今。

一个宗族中,辈分有字谱,辈分字谱又称昭穆、字派、行派,用以表明是同宗亲属,以及在家族中的世系关系、血系秩序。

人的辈分体现在人名之中。一般来说,辈分字多数放在姓之后、名之前,也有把辈分字放在名之后的。如康有为、康有成,有是辈分字,为、成是名;陈明仁、陈德仁,仁是辈分,明、德是名。

人名中辈分字谱用字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体现美德或吉祥的字,如:德、仁、明、孝、福、禄、吉、祥、贤等;

二是希望宗族延续和昌盛的字,如:永、传、昌、盛、兴、延、继、承等;

三是怀念先祖和歌颂皇天恩德的字,如:泽、祖、显、荣、恩、锡、启、先等。

宗谱的辈分用字在家谱中非常重要,一般由家庭中的某位德高望重的人制订,按照五常一轮编成四个字或五个字一句的吉祥话,有的还将其写成诗。

如河南省汝州市《康氏家谱》辈字顺序是: “永悌文尽忠,贤才德建庭,荣华富贵长,仁 义礼智信"。湖北《汪氏宗谱》的辈分字谱是“正大光明,成先于后,世泽延长,齐家有猷”。

有了辈分字谱,按同一年代字谱向上叙,便可追溯到自己姓氏的同宗族人了。

汉人重宗族排字辈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满人入关后,还影响了清朝皇室和满人。

满清入关前满人命名不排字辈,但从康熙皇帝起,满族人开始学习汉民,也开始采用排列字辈来命名了。康熙皇帝就钦定皇子第一个字皆用“胤”字,第二字皆用“示”(礻)旁;皇孙第一字皆用“弘”字,第二字皆用“日”旁。如康熙后的雍正帝名字为爱新觉罗•胤禛(胤为辈分,禛为名),乾隆帝名字为爱新觉罗•弘历(弘为辈分,历为名,历繁体字为历)。

到了乾隆,他在弘字辈分后面,亲选了“永、绵、奕、载”四个字作为辈分字传承;

到了道光,他在载字辈分下,亲选了“溥、毓、恒、启”四字作为辈分字传承;

到了咸丰,他在启字辈分下,亲选了“焘、闿、增、祺”四字作为辈分字传承。

所以,清代从雍正开始,皇族的辈分用字依次为:”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清皇室这些辈分字按照清朝体制,“只有近支宗室,才能依此命名,其支派稍远者,命名即不得依此行辈”。

由此看来,我们现代后人各支寻宗,无论汉人还是满人,辈分字谱便是我们寻找根系祖宗的重要依据了。

康氏家族家谱辈分列表

一、榆林市1、 横山县(1)党岔镇(原王有地乡邓家墕、新庄)康氏辈分:天——正(明)——增——海——维——旭——?(2)武镇(康庄、)康...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