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姓的家谱字辈大全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7浏览:2收藏

邝姓的家谱字辈大全,第1张

邝姓

一、姓氏源流

邝(Kuàng 邝)姓源出有二:

1、出自古邝国之后人,以国名为氏。据《路史》载:“古邝国后有邝氏。”古代邝国的后人,有以国名为姓,称为邝氏。

2、出自方姓,为南宗方谆之后,御赐改为邝氏。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有方氏第148世祖方谆,字愈平,因长女方淑丽被册为皇妃,方愈平受封宣城侯,食采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御赐姓邝。愈平因而由姓方改为姓邝,本应为邝氏之始祖,但愈平念其本,尊其父三七公为邝氏始祖,愈平公自己则为邝氏二世祖。

二、迁徙分布

邝氏之先,始自方姓。据《姓苑》载:“广东南海多此姓。”江南方氏支系七世祖方廷英,生三子,长子以平,讳询,号三七,改取邝姓。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邝询在宋朝廷任内侍(传达皇命的小官吏)。三月,发生“苗刘之变”,邝询忖思朝政动乱不安,于1129年4月全家南迁广东南海县大镇乡尚书朗里,构庐建业,教子成名。邝询也就是广东邝氏始祖,南海县大镇乡也就是广东邝姓发祥地。以平,生四子曰谚、让、诚、谆。邝谆生三子,长子一元、次子一声、三子一俊。邝谆1142年登进士,1146年登科,1152年膺任临安京城大尹(汉代都城行政长官称尹),1168年,诰封光禄大夫(官名,主要掌管皇室的膳食),太子太保(辅助皇太子的官),宣城侯爵。何、冯夫人荣膺正一品夫人之封。谆官居临安60年之久。1217年,元兵攻宋,邝谆上疏缓金伐元,次年被贬辞朝,带领全家南迁广东惠州河源县,1219年愤闷而死。邝谆逝世后,兄弟三人,秉承遗嘱,遵从父命,分居各处。邝一元公以世臣之子,留居河源,长守父墓。邝一声迁新会县古冈(历史上曾置冈州,州治今新会城,故会城又名冈城,新会又名冈州,古冈山在新会城附近,“古冈独松真茂盛”,是新会县八景之一),为新会、开平、台山三县邝氏之祖。邝一俊公返居南海县大镇乡。三世祖邝一声生于1155年10月2日,终于1246年7月8日。26岁登第进士,点为朝奉大夫,刑部主政,历任刑部主事、国子监祭酒、尚宝司署、钦差提督、刑部尚书,诰封太子太保、朝奉大夫等,前后达三十余年。邝谆逝世后,邝一声于1225年由河源迁新会古冈,后又迁古博里潘村甲。木房(现属开平市辖)。邝一声生二子。长子讳奎,字公昭,是开平潘村邝氏之祖。次子讳兴,字公表,生于1197年9月9日,终于1269年3月。邝公表公于宋理宗淳佑年间(1241-1252年间),由潘村迁到新宁县冲云堡忠心村(现属台山市三八镇冲云管理区忠心村)。四世祖邝公表是台山市邝氏始祖,忠心村是台山邝氏发祥地。邝氏子孙繁衍昌盛,枝繁叶茂。自四世祖邝公表至今约800年间,由第四世繁衍至33-34世,在台山有13835人,分居在全市12镇的154条自然村。(余略)邝氏流传至今,子孙己达三十多代,人口三百多万人。

三、历史名人

邝 露:字湛若(1604-1650),号海雪,明代广东南海人。工诗文,擅书法。崇祯七年(1634年)因得罪南海知县而亡命广西,曾游于岑、蓝、胡、侯、盘五姓土司,受瑶族女将云郸娘聘为书记,有机会深入了解民族风情、山川地貌、古迹名胜、珍禽异兽、趣事轶闻,写成《赤雅》一书,对研究广西古代少数民族及山川古迹有重要参考价值。南明唐王时任中书舍人。永历帝时出使广州,清兵入城,抱古琴、古器、古籍自尽。

邝 埜:字孟质,明代宜章(今湖南宜章)人,永乐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其父邝子辅任过安福县令,后任句容县教谕(学政官)。《明史·邝埜传》记载了邝子辅批评教育邝埜的故事。邝埜为人处世勤勉、廉洁、端正、谨慎,对父母十分孝顺。他的父亲邝子辅是句容教官,他对邝埜教育十分严格。邝埜在陕做官时间长了思念父亲,就打算聘请父亲到陕县去做乡试考官,父亲知道后,十分生气,说:“儿子是那里的御史,而父亲却去做考官,这样我还怎么能够受到限制和约束呢?”于是就很快写信对儿子进行批评责备。还有一次,邝埜给父亲寄去一件粗布衣服,邝子辅又写信对儿子进行责备:“你执掌刑法,应把精力用在洗雪冤案和办理积案上,这样才能不愧于自己的职责。你从哪里弄到这件衣服拿来砧污我?于是把布衣包裹好又寄还给邝埜。邝埜收到父亲信后,流着眼泪诵读,接受父亲的教诲。

邝曰广:明代襄阳推官。广东番禺人,耿介自持,善理冤狱。崇祯十四年,献贼围城,与副使张克俭同御贼,中刃死。妻谭氏、妾季氏同二女被害。子逢明、逢泰,同殉节。

邹大昕——字东启 。

宋朝河源人 。

任广州佥判时,发现东洲与黄木湾之间,交通不便,立即计划施工,将鹿步湖岸凿开,使两地十余里的水路畅通,便利来往行人交通运输 。

后当地居民在鹿步湖建大昕庙以示纪念 。

邬干于-一又名朝宪 。

湖南新化人 。

曾先后到日本、美国等地留学,回国后致力于教育事业,民国31年秋,任五四中学校副校长 。

民国33年创办行素中学 。

民国36年(1947年)春迁至长沙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人北京编辑社,从事编译著述 。

同年底,被聘为湖南文史馆员 。

著有《崇德初级中学设立实验班答客问》

鸡是健啊,深圳姓氏家谱溯源之何氏

何希望和我们一样对“寻根”有兴趣的朋友,提供你所知道的深圳人的姓氏知识———家谱、家训、老照片,或特殊姓氏在深圳等故事。

深圳何姓元勋:何真

对族谱多有研究的彭全民告诉记者,东汉时何姓就到了广东,不过那时深圳地区何姓并不多。随着罗湖笋岗“元勋旧址”的发现,笋岗何氏的历史才被逐渐揭开。

何真是东莞县茶山乡(今东莞市茶山镇)圆头山村人,元末当上盐场的一个小官吏。时局动荡,以母亲年老多病为由弃官回乡,聚众自保。他和东莞另一名叫王成的豪杰有矛盾,而王成势力很大,贿赂广州府帅以“用兵割据”为由逮捕何真。何真只好带着全家人从老家逃到泥岗附近的小山附近。当时还没有笋岗的地名,而山上长着白笋。

以此为据点,何真联结泥岗、上梅林黄氏、皇岗村的庄氏、下沙村的黄氏等当时的宗族大姓,东山再起。他以泥岗附近为据点,逐渐控制了岭南地区。部下建议何真“效法赵佗,自立为国”,何真不敢,就杀了这名部下,献给统治者表示忠心。那时,广东大部分地区因为何真的治理与维护,基本上没有遭到兵火的洗劫,他被封为“东莞伯”。

何真在当年隐居之地建立了一座“笋岗老围”,将母亲与两个儿子接来居住。彭全民说,何真之所以立村笋岗,是因为竹子的生命力很强,很快就能成林,“何真希望自己的子孙像竹笋一样茁壮成长,越发越多”。

从此,何氏族人就在深圳土地上生息。明代中,何真的四世孙何云霖将当年的老围修建成城寨式的村庄,门匾上刻上“元勋旧址”。现在,何氏族人已经分散到各地,而这座目前市区内最古老的村寨建筑,掩映在周围新建的民居中,显得朴素而安静。深圳何氏.唐“庐江何”之后

深圳古何氏族人的主脉,追根溯源是唐末“庐江何氏”之后(庐江郡:秦代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今安徽省庐江一带长江以北地区),为避战乱辗转迁徙而来。

“笋岗何氏”是直接迁入广东再迁入深圳地区的。

有史学家说,深圳笋岗何氏家族的第三十八世祖何楷,是在唐朝末年黄巢起义的时候,从庐江郡避乱迁到广东番禺县清水濠的。

历经南汉,到了北宋初年,四十二世祖何迥又带着四个儿子迁到广东南雄府定居。

宋末,何家五十二世祖何贵迁到了东莞县南浦和茶山。

元末,东莞何真率众保乡卫土,他的次子何华及其母迁居到深圳笋岗定居。并很快发展成深圳地区的大家族。

而“坪山何氏”则是先迁入他省再辗转来到深圳地区的。

他们是庐江何氏的另一个分支,为避黄巢战乱,先迁到福建宁化石壁乡。明朝初年,迁入广东兴宁县,到清朝初年,才迁入深圳坪山界脚村。(张雪松)

“何”姓、“韩”姓

“近音”亲

何姓祖先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周文王,是黄帝的后裔。而何姓本身是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才出现的,历史2200多年。

“韩”“何”发音接近,何氏的得姓,有个“将错就错的故事”———《姓纂》中记载“周成王弟唐叔虞裔孙韩王安,为秦所灭,子孙分散,江淮间音,以韩为何,遂为何氏。”被秦国所灭的韩国子孙纷纷离开河南老家分散于各地,有部分跑到江淮一带。由于当地人念“韩”和“何”的发音十分接近,亡国之痛中的韩国子孙也就将错就错,以何为姓。

所以江淮流域的江苏和安徽两地何姓人家最多,成为何姓发源地。在江苏的东海,以及安徽的庐江和合肥,何氏是当地望族。

“我生也晚”的何氏,起初显得有些默默无闻,但到了汉代以后,却一再被他姓和外族所冒姓。《汉书五行志》:“何苗,本姓朱,冒姓何。”《五代史》:“吐谷浑亦有何氏。”

汉代有朱姓混入,明代还有锁姓混入的何姓很快庞大起来,成了一个著名的姓氏。而何姓一再增加新鲜血液的发展过程,也给后世的子孙带来不少困扰———姓何的人要想追溯自己的真正来处,恐怕得多费一番工夫。

很古之时,何氏就曾向岭南迁徙。据说,早在1700多年以前的东晋初年,就有何姓之人去福建开垦。不过,这个说法一直都没有找到可靠的证据。(霁虹)

颛顼与鱼叉

(一)

●罗清明

鲧的父亲是颛顼,按传说,颛顼还是黄帝的孙辈。古人眼中,颛顼又是指什么呢?在《辞海》里,颛为颛谨、善良,顼释为谨貌、自失貌,如头顼顼。颛字在篆刻里找不到古人的手记。顼字则为:

金文里的顼的篆刻左上部为王字,意指先王,即先辈的意思。右上角为游水的鱼,中部为手持鱼叉,下部为人的足。整个字要表达的意思是:用鱼叉叉鱼的先王(这里的先王为先人的意思)。

从考古结果我们可以知道,早在1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已有骨锥、骨针了,也有脱柄骨鱼镖与绳索了。金文里的“顼”是指远在旧石器时代的先祖。把“颛顼”定义为一个个体人格的先辈,是与金文里对“顼”的定义相违背的。

脱柄骨鱼镖与弓箭是复合型工具,是到了用火以后的年代才发明创造的。

将颛顼释为谨、善良、头顼顼(缩缩),是指一个人在河里湖边用鱼叉叉鱼时的形貌,为了看清水底的鱼而又不惊动鱼类,必须要倍加小心。那个年代的人类,由于会用火、会人工生火,又制作了石斧、弓箭和脱柄骨鱼镖,无论天上地下水里,都可获得食物,无论荤素,都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绝。这时的先民,似乎过上了太平日子,这就是舜日尧年的最鼎盛时期,这时候的人类,无须为食物与生存而进行你死我活的争夺。颛顼———这个解决了从水里取得食物的先祖,再一次将人类的食物源扩大到了以前可望而不可及的江河湖海。是舜解决了火种的保留、“汉”解决了人工取火后的又一个重大发明。创造用脱柄骨鱼镖抓获鱼类的人,成了先民崇拜的先王。他是尧崇拜,舜崇拜,汉崇拜的继续,是先祖先王崇拜的继续。

颛顼是禹的父亲,是比禹更前的先祖,为什么后人将颛顼定义为在禹之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邝姓的家谱字辈大全

邝姓一、姓氏源流邝(Kuàng 邝)姓源出有二:1、出自古邝国之后人,以国名为氏。据《路史》载:“古邝国后有邝氏。”古代邝国的后人,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