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能说说姓"曹"的辈分家谱.
枞阳家谱资料
程姓:
桐城《程氏宗谱》14卷
清乾隆14年(1749)程久泰始修。程发强、程裔后续修
清同治六年(1867)存子堂活字本14册
安徽地区博、日、美馆藏号:10571
桐城《皖桐曲水村程氏宗谱》14卷首1卷
程翰桂修,清嘉庆23年
(1818)崇箴堂活字本18册。
人民大学馆藏号:10570
《皖桐程氏宗谱》20卷首1卷末1卷
(清)程怡、程茂林纂辑 光绪十八年(1892)伊洛堂刻本22册2046页
河北大学馆藏号:10572
桐城《程氏宗谱》28卷。
清光绪27年(1901)木刻本。
浙江绍兴博馆藏号:10573
查康熙四十三年《程氏人物志》程氏各派居里:桐城,县城西门一派;县城东南方向山口一派。
婺源一支迁桐城始祖:应雷(寿二)、应经(子和)、仁高(德二)、应宰。后裔居:小龙湾黄村圩、青庙堂、缪家山。
元末程举一避乱居桐城县西丁家冲,后裔分为丁家冲和冯头山两支。
元末程颐十一世孙程庆四由婺源迁蕃阳瓦屑坝,眀初由瓦屑坝迁桐西瓦庄坂。
伯符九十二世,簧墩湘公派婺源彰安上宅黄莲木坞时广公支下:文学、文迪兄弟俩约在眀弘治年间由婺源迁桐城。文学子道远;文迪子道孙。
张姓:
安徽桐城·皖桐张氏宗谱十三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张鲁山等续修
清道光七年(1827)书签堂木活字本刊本十二册
安徽桐城·皖桐张氏宗谱二十卷末一卷
藏地:美国
(清)张联元等修
清光绪五年(1879)书鉴堂活字本二十册
安徽桐城·张氏宗谱二十八卷末一卷
藏地:安徽省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张士端 张焕之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木活字本二十九册
安徽桐城·桐城南乡姥山张氏五修谱二十六卷
张廷镇 张泽辛纂修
1915年木活字本二十六册
安徽桐城·横螃张氏宗谱二十八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张宗铎等辑
1915年笃亲堂活字本二十八册
安徽桐城·连城张氏双河股宗谱二十四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张光麟 张光廷等纂修
安徽·桐城张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藏地:安徽省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张绍华纂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刻本二十四册
安徽桐城·皖桐南湾张氏重修宗谱十四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张惕侬等重修
1924年一本堂重刊本十四册
安徽桐城·连城张左塘公支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缺卷12)
(民国)张贤藩 张维藩等纂
1931年活字本
安徽桐城·张氏宗谱三十五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人民大学 安徽省图书馆安徽安庆市图书馆 美国
(民国)张开枚等续修
1933年铅印本二十八册
民国《横峰张氏宗谱》二十八卷,张宗铎等修,民国四年(1915)笃亲堂铅印本,原装二十八册。横峰张氏是明清时期桐城望族之一,原本姓胡,元明鼎革之际,胡长乙于明洪武二年(1369)由饶州徙居桐西横峰,编户受田时,寄籍清河张氏户下,更姓为张。该谱以长乙公为一世祖,长乙原名太,字长乙,号校圃。在追溯其渊源时,仍以胡姓为本,记述其先人业迹。清雍正二年(1724),长乙公十世孙立选,首次修谱。该谱以长乙的五世孙八人,分作八大房,各房之下又分若干支。其后又先后五次重修,民国时刻印。该谱旨在联络长乙公更胡姓为张姓后,徙居各地之后裔,故名《横峰张氏宗谱》。
李姓:
安徽桐城·龙河李氏宗谱十七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李英秀 李兆隆等重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绵远堂木活字本十七册
安徽桐城·龙河李氏宗谱二十九卷末一卷
藏地:河北大学 湖北省图书馆
清光绪三十年(1904)绵远堂刻本三十册
安徽桐城·李氏宗谱十卷末一卷
藏地:人民大学
(清)李怀智纂修
清光绪十年(1884)敦本堂活字本十二册
安徽桐城·延平李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李荫川 李慎三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活字本四册
安徽桐城·鹿城李氏族谱五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
(清)李卓斋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刻本四册
安徽桐城·李氏族谱十八卷首一卷
藏地:人民大学
(民国)李荫(禾农)等修
1916年慕义堂活字本二十册
施姓:
5544安徽桐城车津施氏宗谱五卷首
一卷(清)施玉鸣修清同治十年(1871)刊本五册
日本美国
5545安徽桐城车津施氏家乘三十四卷末一卷
(民国)施葆棣撰
民国八年(1919)刻本
辽宁大连市图(缺五卷)
姜姓:
安徽桐城·皖桐姜氏宗谱六卷
安徽桐城·姜氏宗谱六卷
许姓:
8789安徽桐城许氏宗谱十二卷
(清)许鸿昌等修
清同治三年(1864)敦德堂木活字本 十五册
北图 安徽徽州地区博(残)
8790安徽桐城许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许达才等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崇本堂活字本 八册
人民大学
刘姓:
(安徽桐城)皖桐刘氏宗谱6卷
(清)刘芳祥 、刘会友等续修
清同治九年(1870)木活字本(现存 7册)
现藏日本、美国
(安徽桐城)刘氏(六修)宗谱14卷
(清)刘来璋续辑
清光绪八年(1882)敦木堂活字本(现存 14册)
现藏北京图书馆
(安徽桐城)刘氏六修族谱32卷
(民国)刘梓培等修
民国三年(1914)敦睦堂活字本(现存 32册)
现藏人民大学图书馆
(安徽桐城)官庄刘氏宗谱14卷首1卷末1卷
(民国)刘志谋 、刘文谋纂
民国十年庄桥刘氏敦木堂木活字本(现存17册)
现藏安徽博物馆、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4-5 14:10:41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5:43
孙姓:
安徽·桐城孙氏家谱二十八卷首一卷:
(清)孙脱颍等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二十九册
安徽图
安徽桐城·孙节悯公后裔世系:
清刻残页
吉林大学(残页十八页)
安徽桐城·苍基孙氏家谱三十二卷:
(民国)孙荫 孙培同纂民国十一年(1922)铅印本 一册
国图 安徽图(存十一卷) 安徽安庆市图(存二卷) 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苍基孙氏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孙贻谋 孙康等续修民国十三年(1924)木活字本 十二 册
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棠山孙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孙云卿等纂 民国十五年(1926)环兴堂刊本十九册
安徽图
王姓:
桐城王氏、桐城东楼王氏、桐城桐川王氏、桐城皖桐王氏、
有堂号:槐荫堂。
《皖桐太原王氏谱》载,太原王氏一支于元末避乱南迁安徽婺源,后移桐城,称桐城王氏、古塘王氏等。县中还有自鄱阳迁来的东楼王氏、龙眠王氏等,也属太原王氏支派。
何姓:
桐城青山何氏支谱四十九卷<民国>何荫松修 民国三年刻本
三十册 3097页 12T 411-3/412-1
青山何氏三修族谱十四卷首一卷<清>何玉琪纂修 光绪二十一年广石堂活字本
十二册 945页 19X 89-6/90-7-1
何应奎——安徽桐城(籍贯)——安徽婺源(祖籍)——《明进士题名碑录》
郑姓:
桐城郑氏宗谱
江姓:
安徽桐城浮山江氏族谱十八卷
(清)江国柱 江锦成等四修
清光绪五年(1879)爱山堂木活字本
北图 日本 美国
注:一名《江氏宗谱》。
1919安徽桐城浮山江氏宗谱二十四卷
(民国)江少农等修
民国九年(1920)刻本 二十四册
安徽徽州地区博
1920安徽桐城江氏宗谱四十九卷末一卷
(清)江鸿书等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敦伦堂活字本 五十二册
人民大学
1921安徽桐城钢山江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江南炎等修
民国七年(1918)笃亲堂活字本 十七册
美国 1922
天津市东丽区政协委员江高林。江高林也是济阳江氏后裔,其祖上约在700多年前,从婺源一带迁往安徽桐城,祖传的《江氏宗谱》为忠恕堂》,是江皋公受康熙皇封修撰的,据安徽省书协会长刘夜峰叔叔刘唯一的考证,济阳《江氏宗谱》为历代谱学之范本,凡修家谱者,均参照其格式。据张廷玉(清康熙吏部右侍郎)在康熙61年撰写的《江氏支谱序》中记载:江氏之先始于伯益,伯益黄帝18世孙也,生三子,皆封国,其三子元仲封江国于济阳,后为江氏始。后人一般尊称元仲为始祖,传至江高林已130多代。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6:40
方姓:
桐城方姓三支:桂林,鲁谼(鲁谼山位于吕亭镇境内,与龙眠山一脉相连)、会宫。方以智、方苞是桂林方,方东树为鲁谼方(修谱者方宗诚为其从弟)。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支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方镜等修
清同治七年活字本 二十册
人民大学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首一卷
(清)方传理编
清光绪六年(1880)刊本
安徽图(存卷首、卷1一52、54一56、58一64)
安徽桐城鲁谼方氏族谱二十三卷
(清)方宗诚修
清光绪九年(1883)刊本 八册
安徽图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友庆堂支谱不分卷
(清)方传植修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注:一名《方氏支谱》。
安徽桐城皖桐方氏宗谱二十五卷首一卷
(民国)方炳南 方去危等六修
民国十八年(1929)木活字本
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白鹿庄五房墨谱不分卷
(清)方祖德编
民国二十年(1931)钞本一册
安徽图
安徽桐城桂林一胍流派传不分卷
钞本 一册
安徽图
袁姓:
仁风堂,始祖方二,宋末由豫章迁皖城。方二子受一元末眀初迁桐城练潭。
左姓:
左氏宗谱(安徽桐城)清宣统三年修木活字本 著者不详 八册
(左氏)克永公续修支谱(安徽桐城)民国二十三年抄本复印本 左光普抄
宋姓:
3872安徽桐城宋氏宗谱二十八卷末一卷
(民国)宋昌载主修 宋昌模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世德堂刻本 三十册
湖北图
汤姓:
10987安徽桐城皖寿贲汤氏宗谱存三十二卷
齐姓:
14121安徽桐城齐氏宗谱十四卷
(清)齐广渊 齐音谐等修
清同治四年(1865)木活字本 十四册
日本 美国
14122安徽桐城齐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齐锡周 齐廷华等修
民国八年(1919)大启堂刻本 二十一册
日本 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3-13 14:58:46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7:14
光姓:
一世祖:光庆六,新安兴公之裔,世居徽州祁门之八都一日。溶里公,于元季与兄庆一,庆二迁桐,居县东百里马埠山。旋因乱,返祁门。明初又同迁桐城。
邹姓:
10799安徽桐城邹氏宗谱三十卷
(民国)邹鲁臣 邹开益修
民国十二年(1923)木活字本 三十册
日本 美国
注:题签《皖桐邹氏宗谱》。此为八修本。
陈姓:
7431安徽桐城陈氏宗谱六卷
(清)陈廷讃等修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刊本 六册
美国
7432安徽桐城义门陈氏宗谱四卷
(清)陈原杰 陈子钊等纂
清同治七年(1868)传义堂木刻本 二册
河北大学
7433安徽桐城陈氏宗谱十五卷
(清)陈文炳 陈章甫等编
清同治七年(1868)木活字本 十六册
安徽图
7434安徽桐城陈氏支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陈美章 陈春盛修
清同治七年(1868)怀义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7435安徽桐城义门陈氏支谱八卷
(清)陈夙仪等修
清同洽八年(1869)庆远堂刊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7436安徽桐城陈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陈善庆等修
清光绪三年(1877)木活字本 十八册
日本 美国
题名义门陈氏宗谱
责任者(清)陈法堂纂修
版本清光绪34年(1908), 木活字本
居地安徽,桐城
堂号怀义堂
先祖/名人始迁祖:[元]陈友德
摘要始迁祖友德,元代自九江德化县来居桐城县。卷首、卷一谱序、诰敕、传记、契约,卷二至卷末世系。有张英序。
陶姓:
陶渊眀三子份,小字阿雍,生于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殁于大明元年(公元457年)。居桐城日就乡(西乡)。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9:13
潘姓:
安徽桐城木山潘氏宗谱三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潘承勋等修 民国十七年(1928)德经堂木活字本 三十二册
安徽图 美国
钱姓:
《流光谱》记述的是文穆王第十子俨在皖的后裔繁衍情况,其桐城支派大多分居在安庆、无为一带。
蔡姓:
11716安徽桐城蔡氏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清)蔡开泰 蔡惠甫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木活字本 三十册
日本 美国
丁姓:
安徽枞阳枞川丁氏宗谱十二卷
(清)丁子固等纂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十二册
安徽图
慈姓:
慈姓原是江西陈姓,在安徽枞阳做官,为官比较清廉,告老后被当地人留在枞阳。元末明初,陈姓兄弟是陈友谅一派,与徐达开战。徐达攻打枞阳城,陈姓六兄弟带枞阳人民守城被
难怪我曾经听说:慈陈一家!
唐姓:
6932安徽桐城唐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唐情美 唐步鳌等三修
清同治九年(1870)绍勋堂木活字本 二十二册
日本 美国
6933安徽桐城皖桐唐氏七修宗谱□□卷
清末木活字本 江苏南京市档(存卷11)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30:23
黄姓:
8220安徽桐城黄氐宗谱四卷首一卷
(清)黄魁等重修
清嘉庆二年(1797)培根堂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8221安徽桐城谢河黄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黄兴岩等撰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
辽宁大连中图(存卷5-卷末) 日本 美国
注:清初黄自章创修,此为五修。
8222安徽桐城谢河黄氏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黄金耀等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敦本堂活字本 三十册
人民大学 美国
8223安徽桐城谢河黄氏宗谱二十三卷末一卷
(民国)黄南垣等七修
民国十三年(1924)敦本堂刊本 二十四册
美国
8224安徽桐城鹿城黄氏宗谱二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黄介孚等八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德永堂木活字本 二十
六册
日本 美国
8225安徽桐城黄氏宗谱二十二卷
(清)黄南垣续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敦本堂刻本 二十二册
吉林大学
8226安徽桐城鹿城黄氏宗谱
(清)黄慕颜 黄菊佳等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德永堂木刻本 五十八册
河北大学
8227安徽桐城黄氏族谱
民国三十一年(1942)敦睦堂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6、16、18、19)
余姓:
3442安徽桐城余氏宗谱四十五卷首二卷末二卷
(清)余文辅 余桂清等五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敦本堂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2、6、8、14、39、42、卷
首下,卷末上)
注:余上驷等首修於清乾隆二十六年。
3443安徽桐城余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
(民国)余梦诗六修
一九八二年复印民国五年(1916)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1-10,12-17、卷首)
注:明嘉靖四十五年余腺首修。
严姓:
14451安徽桐城严氏宗谱二十四卷末二卷
(清)严佳树 严淦等五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富春堂木活字本 三十二册
日本 美国
姚姓:
5799安徽桐城麻溪姚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附
姚氏先德传七卷
(清)姚寿昌等七修
清光绪四年(1878)活字本 十二册(缺卷6-11)
北图 日本 美国
5800安徽桐城麻溪姚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附姚
氏先德传七卷
(民国)姚国桢 姚联奎纂修
民国十年(1921)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二部) 历史所 人民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 安徽博 湖北图 日本 美国
注:附《姚氏先德传》,(清)姚莹著。
杨姓:
安徽桐城杨氏宗谱 民国九年木刻本
杨竹坡、杨望如等修 三十一册 2846
安徽桐城彭杨氏宗谱 民国三十七年木刻本
杨伯侯、亿世杰等修 十册 744
胡姓:
崇德堂。始迁祖胡玉一(字立起)、胡金章(字璜章),元末自江西鄱阳迁居桐城。
双峰堂。始迁祖胡广一,明初自豫章迁居桐城西乡撩风铺。
浔源堂。始迁祖胡光亨(字时升),为徽州婺源清华胡氏十世,宋时迁桐城走马津。
桂姓:
5892安徽桐城桐邑桂氏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桂心斋等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传盛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美国
5893安徽桐城桐西桂氏族谱三十四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桂枝润五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传盛堂木刻本 三十七册
河北大学 安徽博(存二十七卷)
注:清乾隆元年始修,此为五修。
詹姓:
11615安徽桐城詹氏支谱六卷
(清)詹怀彦等修
清嘉庆十四年(1809)守训堂活字本 六册
美国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31:33
高姓:
8894安徽桐城高氏宗谱十卷
(清)高卜芳等修
清乾隆二十年(1755)庆寿堂活字本 十册
美国
8895安徽桐城官山高氏宗谱十五卷
(清)高尚修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庆寿堂活字本(序) 二十册
人民大学
8896安徽桐城高氏宗谱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高择善等撰
清同治八年(1869)共祀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项姓:
9922安徽桐城项氏重修宗谱十三卷末一卷
(清)项寅等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培桂堂刊本十六册
上海图
马姓:
6217安徽桐城扶凤马氏族谱四卷首七卷附族图 一幅
(民国)马其昶纂
民国十八年(1929)木活字本 八册
安徽博 日本 美国
金姓:
4479安徽桐城金氏宗谱二十八卷
(清)金承诏 金兆奎纂修
清同治九年(1870)木活字本
安徽博(存卷26一28)
4480安徽桐城金氏宗谱十四卷
清末活字本 八册
人民大学
注:记事止於清同治年间。
4481安徽桐城金氏宗谱二十五卷
(清)金莘农纂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木活字本 一册
安徽博
--------------------------------------------------------------------------------
作者:唐志虎
发表时间:2005-2-15 11:33:17
内容可否提供?
唐姓:
6932安徽桐城唐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唐情美 唐步鳌等三修
清同治九年(1870)绍勋堂木活字本 二十二册
日本 美国
6933安徽桐城皖桐唐氏七修宗谱□□卷
清末木活字本 江苏南京市档(存卷11)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5 12:58:39
如果要看到家谱的内容,就是从民间祖传下来的,如果没有的话,就到收藏的地方去查阅。
我只能整理到家谱目录!内容无法知道!
--------------------------------------------------------------------------------
作者:东方红
发表时间:2005-2-15 13:41:14
目录网上可以查到的,我也查阅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5 14:04:59
陆姓:
7107安徽桐城陆叶氏宗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三卷
(清)叶国文等续修
清同治五年(1866)木活字本 三十册
日本 美国
伍姓:
1782安徽桐城伍氏家乘二十四卷
(清)伍受糈等修
清同治七年(1868)恩远堂活字本 三十六册
美国
注:一名《伍氏宗谱》。
殷姓:
6733安徽桐城殷氏宗谱六卷
(清)殷士琏等修
清嘉庆十年(1805)世裕堂活字本 六册
人民大学 美国
6734安徽桐城殷氏宗谱十卷
(清)殷心田等修
清光绪二年(1876)世裕堂活字刊本 十册
美国
6735安徽桐城殷氏宗谱十卷
(清)殷立怀 殷志邦缮稿
清宣统元年(1909)刻本
辽宁大连市图
注:清初殷朝聘创修。
6736安徽桐城殷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殷家友等重修
民国五年(1916)木活字本 十二册
日本
注:该族居住黄荻板。
董姓:
10336安徽桐城董氏宗谱二十卷
(清)董治勋等辑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崇本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章姓:
9023安徽桐城章氏宗谱十五卷末一卷
(清)章卫武 章汝调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4)木活字本 十六册
安徽博
注:封面题《全城世家》。
朱姓:
安徽·桐城紫阳朱氏重修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湖南省图书馆
(清)朱伯平纂修 清同治六年(1867年)活字本二十三册
安徽桐城·皖桐柳峰朱氏宗谱十五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朱儒鸿等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敦睦堂木活字本十五册
葛姓:
10282安徽桐城葛氏族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葛履成 葛拔萃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木活字本 二十册
日本 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2-26 21:48:07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5 14:55:20
周姓:
4728安徽桐城周氏宗谱四卷
(清)周广盛等重修
清嘉庆十年(1805)遵训堂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4729安徽桐城周氏支谱八卷
(民国)周启财等续修
民国十四年(1925)遵训堂活字本 八册
人民大学 日本 美国
4730安徽桐城桐西周氏支谱七卷末一卷
(清)周晴川等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濂源堂活字本 十二册
人民大学
4731安徽桐城鹞石周氏尚义堂支谱二十三卷
(清)周月波等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木活字本 二十九册
美国
4732安徽桐城河湾周氏宗谱□□卷
清笃兴堂刊本
安徽图(存卷1)
4733安徽桐城练西周氏宗谱二十五卷末一卷
(民国)周承先等修
民国二十年(1931)肇岐堂活字本二十六册
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2-15 14:56:00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6 18:39:26
芮姓:
2052安徽桐城皖桐芮氏续修宗谱二十四卷
(清)芮学之等修
清光绪十年(1884)活字本 二十四册
人民大学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6 19:54:02
曹姓:
8515安徽桐城曹氏支谱五卷首一卷
(清)曹正朝 曹情田等编
清道光三十年(1850)木活字本
日本
--------------------------------------------------------------------------------
作者:gmsh917
发表时间:2005-2-26 12:03:42
郜姓可查到么?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26 13:45:02
没有查到,只知道是发源于今山东菏泽成武(古郜国),兴旺于今陕西西安一带(郡望京兆)!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26 22:06:3
关于多氏在甘肃灵台、陕西渭南的情况。从家谱上可知,陕西渭南多氏是从甘肃省灵台县迁过去的。关于灵台多氏来由,据此间老辈人口传,是因时任元朝大臣的祖上获罪,有俩兄弟被好心仆人从元大都(现北京)救出去后定居在灵台的。因灵台家谱被毁于197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此说无从考据。在家谱上,多家可以追溯的始祖为多艺(字彦礼)及妻姚氏,其以下有十人名讳,分别是多才兴、当伯道,蛮达达、天仲名、毛彦才、多道明、虎得林、多远、都文秀、多复礼。其中有一半的人不再姓多,改姓他姓,原因不详,但蛮达达、都文秀等人,可推断是在元朝期间,与当权的蒙人关系密切,或被赐姓蒙姓,或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改姓蒙姓,就像中国人到了外国取个外国名字一样。另家谱记载,贵祖(就是现在阜城多氏第一世祖多贵,多彦礼后人,生活在元末明初)以下有六人名讳不知详情,其中一人名多七,按当时军队的花名册,他在明洪武四年,因为四丁抽一的政策,被抽充为城都府右卫军,后来(家谱记为正德九年,应为误记,因正德九年距洪武四年143年,多七不可能有这么大年龄,更不可能以这么大的年龄仍在服兵役,推测为洪武九年),改调到顺天府武功右卫巾帽局。另有三十二人,只存名讳,不知世系,只知其中一人叫高经,住在西安三桥镇,现在这个地方仍然存在,在西安市西北,西宝高速公路入口处。在灵台家谱(传说多氏从大都迁灵台时原有一家谱,称为老谱,在灵台又重新续谱,称灵台谱)上,勉强可以考查出世系一到十三世的人中,第一世为丛善(从家谱及现在灵台后人所存资料推断,丛善祖为现在灵台县多氏后人第一世祖,妻子为冯氏,生活年代与多贵基本相同或稍早,同为多艺祖后人,因多艺祖以下世系不清,只好自丛善排起),曾当过寿官;二世宣,是个生员;五世多岩、六世多荣,任寿官;六世多玉,任城都教授;七世多学,字识,妻王氏(在家名慈君),明朝嘉靖年间人,《华亭县志-民国版》载:多学为明洪武年(应为误记)进士,并注明为文举,没说其当御史。《甘肃省志》介绍多学为华亭县人(古人重原籍,推测灵台多氏可能源自华亭,两县相距不远,也可能是误记,待考),是明进士(属误记,查《明清进士录》,无多学记录),先后任四川成都经历、监察御史、山东省巡案;七世多孚,是个庠生,八世多允中,任新乐知县,八世多建中,任兰州教授;九世多名臣,任崞县县丞;九世多宗臣、多盖臣,是庠生,多侨臣,是武生;十世多大受,号敬修,任洛州教授(在1646年,即顺治三年秋天,曾与阜城七世祖多嘉祯会面,两人就家族的事情进行了长谈,因明朝时灵台属陕西,所以多嘉祯将多大受称之为陕西宗人,也可以看出在明末清初,灵台、阜城两地的多氏族人间还有来往,灵台的家谱在当时记载得也比较完善,曾附录于阜城多氏家谱一续谱后面,但现在一续谱早已丢失,当时的灵台谱也随之亡佚);十世多大任,号元贵,顺治六年任三原县教谕,后任占化县知县(升知府衔);十世多大祚,号永锡,顺治九年为贡生,后任南宫县县丞;十世多大观,康熙十七年岁贡,廪生;十一世多士桢(多大任之子,士桢子多煦),号克生,是个廪生;十一世多秉枢,是个拔贡生。十一世多士武,《泾阳县志》载:贡生,雍正五年,任泾阳训导。另据现灵台后人多春海、多传科、多清彦、多明玉、多凌洲等人在2003年后考证:在灵台十一世“士”字辈后,分别排列有(煦)、全、锡、泽、立、应、万、金、玉、培、积、士、建,现传至第26世。其中第十一世多士朴,1685年(乙丑科)贡生,任兴平县教谕,多士栻为康熙39年贡生,任泾阳训导(与泾阳县志载多士武是否为一人,待考),1700年任德化县知县,十三世多全美,雍正九年岁贡,后任榆林府怀远县训导;十四世多锡庆,嘉庆四年岁贡。现灵台多姓主要分布于中台镇,西屯乡,独店多家庄,什字镇等地。
在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现共有五支多姓家族。据庆阳环县多氏宗人多辉考证:十八世丕祖昆仲、十九世仲祖昆仲、十九世祖妣均自灵台县迁入;十九世存福祖、二十世仕善祖先后自泾川县玉都镇迁入。离开灵台均在清朝光绪年间。迁徙原因基本都是天灾人祸。
在甘肃省民勤县还有大量多姓存在,据民勤家谱记载:民勤多姓始祖多宁,在清朝雍正年间从山西曲沃经商至此,娶祖夫人生儿育女后返回原籍,无下落,曲沃之前传承待考。宗谱自乾隆庚辰年(公元1760年)首创,嘉庆、道光、光绪、民国三十三(公元1944)年、1989年,前后共修六次。在近代历经战争、六十年代的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和七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后,许多民勤族人远走新疆,或定居内蒙阿盟左旗、右旗、额济纳旗、河套等多处。其中内蒙阿盟人数比较多。 河南省淅川县多氏来历。在淅川县大石桥乡磨峪湾村多氏人数也比较多,现发展至近2000人,后人遍布全国十八个省(市、自治区)。乾隆年间,因洪水影响,磨峪湾村四兄弟迁居15里外菊花岭,现也繁衍至300余人。据淅川宗人介绍,老辈人传说,淅川多氏起源于明朝中前期,始祖通公生于洪熙年(1425年),其出身于官宦之家,书香门第,因在京城犯事,通公被高管家从家宅水道口背出,一路南下至淅川磨峪湾村。又传通公兄弟三人,在明朝永乐初年大移民中,长兄多贵一家迁居河间府阜城县建桥镇,老二多安一家迁居黄河北某地,老三即多通迁居河南淅川县。淅川多氏自通公至今,已繁衍至二十二世。从淅川家谱宗族来源传说分析,如为第一种情况,通公生于洪熙年(洪熙这个年号只有1425年使用,使用者明仁宗朱高炽是明代第四位皇帝,为明成祖朱棣长子。永乐二十二年,即1424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他身体较弱,在位仅十月,于洪熙元年,即1425年五月暴死,终年47岁),现传至第二十二世,比阜城少三世,年代基本吻合(在1425年,阜城应已传至第三世);如为第二种情况,通公生于洪熙年应为误记,实际可能是卒于1425年。因淅川族人在历史上苦难较多,世系传承稍慢,现传至第二十二世,也在情理之中。淅川多氏600年来,人才辈出,第六世族人多成璠富甲淅川,老县城的城墙及多所建筑赖其捐资修缮。明末李自成起义四过淅川,多氏族人为保国保家,响应明廷,惨遭祸害,第六世族人兄弟四十二个,遇难三十六人,故老谱称之为“闯贼”“闯王之乱”,仅余六支自清代传至今天,实在可惜。清末民初,第十五世族人多佐智居危济世,出任县丞,兴办义学,资助贤才,名扬豫鄂陕三省之地。十六世族人多仁声,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十六期,1938年参加抗战,于1947年赴台,国军将领,至中将衔。抗日英雄多宝三,以百姓之躯与日军对抗,记入当代《淅川县志》。
另:在明代江西庐陵(现江西吉安市),也曾有多氏存在。王阳明传记中载:王阳明(1510年,升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知县)在处理一个案件时,有两名当事人为多家兄弟。 四川泸州、宜宾江安多氏情况。在泸州和江安,有部分多氏后人存在,据传,他们是在清朝初年,从甘肃迁到湖北,又从湖北迁到四川的,具体情况待考。现这一支人数也比较多。
另北京市、天津市等地也有大量多姓存在,多为建国后各地多氏聚居区宗人因工作、生活等原因,迁移到此,也有民国甚至以前就迁到京津,留传至今,如北京立水桥等地多氏。
至今,多氏族人已遍布全国甚至世界各地,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在各地落地、生根、发芽、壮大。 傣族:即云南多姓,系剁姓所改。剁姓,原来是少数民族不满朝廷的统治,拉起队伍造反,后被镇压,为了教训起义的这些人,当地和官员就强令这些人改姓剁,即“让刀剁”之意,让他们以此为鉴,不再反抗朝廷,但这些人的后代大多改到了别的姓,其中就有部分人改姓多,这部分人与其它多姓人没有什么联系。但傣族多姓在历史上是比较有名气的,明代陇川土司多思顺、多歪孟,当代抗日英雄多永安、多英培。
达斡尔族:系“德贡”氏改,盖取其首音谐“多”而为单姓,系出敖拉“哈拉”,这一支在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人数较多。
满族:一是多尔衮氏后代,二是多罗宏氏,世居那木都鲁(俄罗斯滨海地区),后有人取姓氏首音谐音汉字“多”为姓氏,称多氏。三是满族多罗氏后代,世居叶赫。四是满族多秦氏后代,世居黑龙江。五是满族多兴氏后代,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
蒙古族:斡罗纳尔氏、多尔塔喇氏后代,世居黑龙江,汉化姓氏为多氏。多罗科氏后代,世居义州,汉化姓氏为多氏。名人有民国时期革命先烈多松年。
鄂温克族:多尔托尔氏,有学者疑为是“多拉尔”音转,后有人取姓氏首音谐音汉字“多”为姓氏,称多氏。
夜郞古国:汉代,夜郞王先后有多同、多兴,都被汉朝消灭,一般认为夜郞是现代彝、苗、仡佬、布依等少数民族祖先,有历史姓氏资料猜测多姓源自夜郞王多同,可能性很小,从现在资料看他们与汉族多姓关联不大。 关于多氏的记载还见于中国大陆向日本的移民中。日本历史上有过4次移民高潮,其中大举迁入日本的汉族移民,最著名的是秦人集团和汉人集团。汉人集团的首领史称阿知使主(又做阿智使主),阿知使主是汉灵帝后裔,《续日本纪》说是曾孙。西晋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刘阿知见当时天下混乱之像已生,便于农历五月初一决定率其家族东渡,前往日本避难。据9世纪中叶的《阪上系图》,阿知使主带来的汉人共分7姓,即段姓、李姓、郭姓、朱姓、多姓、皂姓、高姓。作为汉人集团的多氏家族,后来在音乐方面成就较高,成为日本雅乐世家,在宫廷担任掌握雅乐的朝臣,从唐朝延续至近代。当代雅乐演奏名家仍以多氏家族为主(如多忠辉、多忠完等,有一说掌握雅乐的多氏家族是在唐代迁移到日本的,相关资料待考),且仍沿用“多”作为自己的姓氏,这在日本汉移民中是绝无仅有的(其他姓氏,如最大的刘姓,都不再用汉姓,而是分化为现代的高桥、大藏、原田、坂上等数十个姓氏,日本有秦、刘、关、张、段、郭、王等单姓,基本都是近、现代到日本的移民或其后代,在日本单姓资料中,只有“多”姓注明为古汉姓)。
姚氏大宗祠(潮阳青年抗日救亡同志会旧址)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姚氏大宗祠(潮阳青年抗日救亡同志会旧址)位于潮阳区文光街道棉城中山中路,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公元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姚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距今已四百余年。祠初衷为纪念宋末民族英雄、潮阳县令姚鼎及明代潮中“三凤”:顺天府治中、抚州府通判、京闱解元姚琛,南京兵部郎中举人姚瑷,南京户部主事、广西参议、进士姚绍等名臣而建。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南宋丞相文天祥率兵到潮阳讨伐降元都统陈懿、潮州知府刘兴期间,姚鼎谒见文丞相并被任命为潮阳知县。时值兵荒马乱,姚鼎变卖自家田产作为军饷,并亲率县内兵民支援文天祥抗元战斗,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为国捐躯,时年仅48岁。
姚琛、姚瑷、姚绍为国为民的丰功伟绩各历史资料均有记载,清光绪《潮阳县志》所记载县城衙前大街曾立有碑坊:潮阳三凤坊、甲第元魁坊、京闱解元坊,均为纪念明代“三凤”:姚琛、姚瑷、姚绍而立。
姚氏大宗祠座北朝南,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祠堂为土木结构,三进二正官厅格,正中分祖厅、拜亭、官厅,两旁有厢房、走廊、内外天井、外阳埕,堂号为“保元堂”。祠堂屋顶装饰着潮汕嵌瓷,人物花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祠内有历代圣旨牌十块,有各国金漆贺匾四块,官厅屏风、祖龛案几、名人柱联四十对,雕梁画栋、金漆木雕、泥塑、青石麒麟浮雕、镂空的青石雕花篮4个和青石雕雌雄狮一对,工艺精细,美轮美奂,金碧辉煌,雄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2010年3月22日,姚氏大宗祠(潮阳青年抗日救亡同志会旧址)被公布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光街道:文光街道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是1995年4月棉城撤镇设办时成立的,位于潮阳城区中部,是潮阳党政文光塔机关所在地,也是城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交通便利,商贸活跃。东与濠江区交界,西与金浦街道相接,南与城南街道的新宫、新华、口美、后双园居委会接壤,北至城北一路。下辖兴归、文光、平和东、西双、平东、桃园、西门、双望、旷园、古帅10个居委会,辖区内有
姚姓是中国第六十二个最常见的姓氏,尤其是在四川、江苏和浙江省。现在瑶族约占全国人口的033%,总人口410多万。
姚的名字和图腾
它由姚的女性一面组成,赵是它的本义。在古代占卜中,用火焚烧龟甲,观察龟甲裂缝的形状来说明吉凶,成为一种预兆或征兆。是引申的预兆,意思是先预测未知。顺很擅长这个
占卜要以姚为姓。舜出生的地方叫尧遗址,他的宗族叫尧人。瑶族人的圣树,即社会树,自然是桃树,瑶族人以桃树为原始图腾。因此,桃树制成的物件自然成为后来巫师、道士等职业的工具;在门口放上桃枝,手持扫帚引路,可以辟邪。据说鬼怕桃树。
在古代,尧与道、道、逸联系在一起。顺部落的瑶族在迁徙过程中,留在平原和山区的地名常被称为陶子,近水之地载陶子,在居住地土地上建造的城堡成为市署的标志。这四个字在湖南长沙、广西泉州等地多次出土的西汉古图、石印中出现并相互替换。现在中原、华北、华东、陕甘宁、湖广地区很多带有桃、陶字的地名,都与古代舜部落的历史迁徙有关。
姚姓的起源与演变
姚的血统主要来自桂氏。舜的部落因居住在山西永济妫水之旁而得名妫,舜因出生在而得名尧。姚市场位于河南濮阳以西的濮城,靠近山东鄄城。瑶市盛产桃子,瑶族以桃树为图腾。姚姓是从桂姓中分离出来的舜族的一个分支。所以姚姓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
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于周,丰顺的后裔桂蛮成了陈。公元前672年,之子陈万,又名陈,因陈国内乱而出齐国,改姓田。到西汉末年,田湾后裔孙天凤被王莽封为代牧侯,延续舜帝香火。田丰之子田惠,为避王莽之乱,渡江定居吴军,即今江苏苏州,改姓桂。的第五子孙贵,南迁至武康,即浙江德清西部的镇,改姓姚。这个姚姓兴盛于江南,成为中国东部姚姓集团的支柱。
外源基因的整合
第二,支出来源于外国人改姓。中国的姚姓和其他姓氏一样,保持着和其他民族的交流。姚姓也融合了南北民族的血脉,有相互流动的基因。姚姓融入异族血缘的事件主要发生在西汉以后,其中最重要的有:东晋南安赤亭姚氏,其第一代后裔为舜,由甘肃洮河迁入和羌。到了金代,尧的羌人变成了羌族,天下是羌族的土司。姚苌于384年在陕西长安建立后秦,历时三帝34年。后秦亡后,部分后裔南下江南。北宋女真人中也有姚姓。清代氏、那拉氏等部分氏族集体改姓为瑶,大部分氏族后来成为东北地区的姚姓汉族。
历史上姚姓的分布与迁徙
先秦时期,姚的主要活动地区是河南和山东。秦、汉、晋时期,姚姓已遍及北方各地和江南各省。西北羌族姚姓的兴起和进入中原,极大地扩大了姚姓人口的数量。与此同时,
明代姚姓约有5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9%,是明代第33大姓氏。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浙江和江苏,其中姚姓约占总人口的45%,其次是广东、江西、安徽和山西四省。浙江是姚姓第一大省,约占姚姓总人口的32%。宋元时期,姚姓人口主要向东南迁徙。姚姓人口重心由北向东南漂移,浙江、江苏、江西、安徽为姚姓人口密集区。
当代瑶族姓氏分布及图谱
姚姓目前人口已达410多万,是中国第62个姓氏,约占全国人口的033%。自宋代以来的1000年间,南方姚姓人口不断增加,呈形趋势。目前,在我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安徽、广东、江苏等省,约占瑶族总人口的25%,其次是浙江、河南、四川、河北、湖北、湖南等省,集中了瑶族人口的33%。安徽是姚姓第一大省,占姚姓总人口的86%。全国形成了以安徽、江苏、浙江、广东、湖南为中心的两个瑶族高姓地区。自明朝以来的600年间,瑶族人口从东南向华中、华北、华西的迁移十分强烈,大于从北向南的迁移。
姚姓在人群中分布广泛,但并不均衡。在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江西北部、湖北东部和西北部、湖南西部和东北部、广东大部、贵州、云南东部、四川西南部、重庆南部、福建南部、陕西中部、河南西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山西南部、黑龙江东部和西部,姚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044%以上,其中中部地区可达08%以上。在云南横断山脉以东的青海湖等地区,姚姓占当地人口的022%-044%。上述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53%,约有49%的姚姓人在此居住。
姚姓的传统文化
王和的县是、南安等地。尧姓出自舜帝,有、南安、仁生等姓。舜是古代的圣人,也是仁政贤明的皇帝。
姚姓有五副重要对联:
弘志;陆氏家传。
爵郭亮;排桐城。
学洪汉;写梁晨。
建德长绵石泽;虾在家里发出声音。
寨主最后的谐和夫人;有刺伤史的女人是情人。
家族格言
姚儒的《家教要略》是明代很有影响的一部书。姚儒认为,人的一生最大的幸福是读书,最大的责任是教育孩子。教育孩子的原则:富人要教育孩子忠诚,穷人要教育孩子忠诚。重要的是做一个圣人,富于道德,穷于无道,不要脸。他还认为积富不如疏,强调君子之命贵而利物,而不是大言不惭。他要求自己的子孙诚实节俭,认为这不仅是经济上的需要,也是道德上的需要,有着鲜明的道德内涵。只有节俭有助于诚实,只有宽恕才是美德。家训以“护终”结尾,提醒孩子慎始慎终,尤其是后期节日。
系谱图
目前,上海图书馆收藏了68本姚姓家谱,全国其他单位和美国也收藏了172本姚姓家谱。
名人频率和家族圣贤
从755到79000,有216位姚姓名人付费,占名人总数的048%,在名人姓氏中排名第48位;姚的著名文学家占全国文学家总数的07%,排名第30位。姚名医占全国所有医学博士的063%,排名第32位。
历史上主要的瑶族名人有:春秋时期郑国的姚菊儿大夫;东车骑将军姚格忠;姚苌,秦的创始人
有谁能说说姓"曹"的辈分家谱.
本文2023-09-22 12:13:1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6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