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徽池州开车到贵州绥阳怎么走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7浏览:2收藏

从安徽池州开车到贵州绥阳怎么走,第1张

驾车路线:全程约14259公里

起点:池州市政府

1池州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百牙中路行驶300米,右转进入东湖中路

2) 沿东湖中路行驶880米,过右侧的索华电器约290米后,直行进入东湖南路

3) 沿东湖南路行驶190米,过右侧的奥特朗池州旗舰店约260米后,进入东湖南路

4) 沿东湖南路行驶200米,在第3个出口,朝石城大道/齐山大道方向,左前方转弯进入齐山大道

5) 沿齐山大道行驶45公里,直行进入齐山大道

6) 沿齐山大道行驶330米,朝武汉/安庆/景德镇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360米,直行进入沪渝高速

3沿沪渝高速行驶481公里,朝安庆/武汉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900米,直行进入安东高速

5沿安东高速行驶410米,直行进入沪渝高速

6沿沪渝高速行驶443公里,朝桐城/潜山/武汉/合肥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鸽子墩枢纽

7沿鸽子墩枢纽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合安高速

8沿合安高速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沪渝高速

9沿沪渝高速行驶2278公里,朝黄石/新余/广州/武汉(青山)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0沿匝道行驶34公里,直行进入大广高速

11沿大广高速行驶257公里,朝咸宁/嘉鱼/S78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2沿匝道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蕲嘉高速

13沿蕲嘉高速行驶546公里,朝嘉鱼/S78/G4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咸通高速

14沿咸通高速行驶126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15沿匝道行驶21公里,直行进入京港澳高速

16沿京港澳高速行驶1292公里,在岳阳/G107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17沿匝道行驶540米,直行

18行驶280米,直行进入岳阳大道

19沿岳阳大道行驶149公里,直行进入岳阳大道东

20沿岳阳大道东行驶35公里,直行进入岳阳大道西

21沿岳阳大道西行驶860米,过右侧的鑫汇来大厦约260米后,右转进入洞庭大道

22沿洞庭大道行驶15公里,过琵琶王立交,朝S306/洞庭湖大桥/君山岛方向,稍向左转进入长虹路

23沿长虹路行驶950米,过右侧的俊龙大厦约90米后,直行进入洞庭大道

24沿洞庭大道行驶100公里,直行进入世纪大道

25沿世纪大道行驶56公里,稍向右转进入岳华公路

26沿岳华公路行驶107公里,直行进入岳华公路

27沿岳华公路行驶520米,直行进入杭瑞高速

28沿杭瑞高速行驶1546公里,朝重庆/G56/G5513/长沙方向,稍向左转上匝道

29沿匝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长张高速

30沿长张高速行驶211公里,朝常德南/机场/G319/吉首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31沿匝道行驶720米,直行进入杭瑞高速

32沿杭瑞高速行驶2211公里,朝凤凰/怀化/广州/瑞丽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吉首立交桥

33沿吉首立交桥行驶970米,直行进入杭瑞高速

34沿杭瑞高速行驶344公里,朝凤凰/铜仁/G209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35沿匝道行驶610米,直行进入杭瑞高速

36沿杭瑞高速行驶3230公里,朝重庆/绥阳/新蒲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37沿匝道行驶900米,直行进入遵绥高速

38沿遵绥高速行驶248公里,朝汇川/绥阳/S81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李子垭互通立交桥

39沿李子垭互通立交桥行驶800米,直行进入绥遵高速

40沿绥遵高速行驶266公里,直行进入绥遵高速

41沿绥遵高速行驶100米,直行进入绥遵高速连接线

42遵义市内驾车方案

1) 沿绥遵高速连接线行驶10公里,右转进入幸福大道

2) 沿幸福大道行驶31公里,进入诗乡大道

3) 沿诗乡大道行驶130米,过右侧的太阳雨太阳能约130米后,右转进入乐天路

4) 沿乐天路行驶190米,左转进入辰光路

5) 沿辰光路行驶100米,右转

6) 行驶60米,左前方转弯

7) 行驶80米,到达终点

终点:绥阳县政府

驾车路线:全程约15175公里

途经:S308、厦成线

池州市政府

进入百牙中路,行驶30米

左转,进入翠柏中路,行驶760米

右转,进入池阳路,行驶310米

左转,进入长江中路,行驶250米

右转,进入秋浦西路,行驶15公里

进入环岛,进入杏花村大道,行驶310米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沪聂线,行驶543公里

右转,从沪聂线到沿江东路,行驶25公里

左转,进入沿江东路,行驶16公里

右转,进入湖心南路,行驶14公里

左转,进入菱湖南路,行驶14公里

右转,进入集贤南路,行驶21公里

请直行,进入集贤北路,行驶51公里

请直行,进入烟汕线,行驶118公里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沪聂线,行驶329公里

请直行,进入皖潜大道,行驶42公里

左转,进入舒州大道,行驶20公里

右转,进入京珠线,行驶704公里

左转,进入宿松北路,行驶590米

向右前方行驶,进入经二路,行驶24公里

右转,进入龙门路,行驶660米

左转,进入孚玉西路,行驶560米

右转,进入宿松路,行驶21公里

右转,进入京珠线,行驶174公里

请直行,进入黄梅大道,行驶32公里

请直行,进入S308,行驶335公里

请直行,进入振兴大道,行驶33公里

请直行,进入蕲春大道,行驶226公里

请直行,进入S308,行驶198公里

左转,从S308到S201,行驶73公里

左转,进入S201,行驶155公里

右转,从S201到S201,行驶880米

右转,进入S201,行驶54公里

进入环岛,进入迎宾大道,行驶16公里

左转,进入大泉路,行驶60公里

请直行,进入磁湖路,行驶22公里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谈山隧道北连接,行驶330米

靠右前方行驶,进入谈山隧道北连接线立交桥,行驶340米

靠右前方行驶,进入沿湖路,行驶19公里

左转,进入新冶大道,行驶25公里

右转,进入金桥大道,行驶10公里

左转,进入罗家桥大道,行驶35公里

右转,进入长乐大道,行驶210米

左转,从长乐大道到金阳路,行驶720米

右转,进入金阳路,行驶32公里

左转,进入铜都大道,行驶55公里

右转,进入金株大道,行驶14公里

请直行,进入S315,行驶60公里

请直行,进入陈贵大道,行驶47公里

请直行,进入灵乡大道,行驶102公里

请直行,进入S315,行驶122公里

请直行,进入S314,行驶260公里

左转,进入贺胜桥街,行驶200米

请直行,进入京深线,行驶117公里

请直行,进入咸安大道,行驶172公里

请直行,进入京深线,行驶90公里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古驿大道,行驶108公里

请直行,进入赤壁大道,行驶259公里

请直行,进入京深线,行驶87公里

请直行,进入京广大道,行驶124公里

请直行,进入京深线,行驶228公里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湘北西路,行驶74公里

请直行,进入京深线,行驶202公里

靠右前方行驶,进入云港路,行驶61公里

左转,进入长江大道,行驶37公里

请直行,进入联港北路,行驶20公里

右转,进入海关路,行驶19公里

左转,进入桂花园路,行驶820米

请直行,进入沿湖路,行驶55公里

左转,从沿湖路到洞庭大道,行驶920米

请直行,进入洞庭大道,行驶88公里

请直行,进入世纪大道,行驶56公里

请直行,进入岳华公路,行驶198公里

靠右前方行驶,进入S306,行驶13公里

右转,进入岳华公路,行驶255公里

请直行,进入华容大道东路,行驶34公里

请直行,进入华容大道中路,行驶12公里

左转,进入迎宾北路,行驶990米

请直行,进入迎宾中路,行驶490米

请直行,进入迎宾南路,行驶830米

左转,进入港东南路,行驶620米

请直行,进入S306,行驶441公里

左转,进入荆八线,行驶960米

请直行,进入S306,行驶54公里

右转,进入安乡大道,行驶19公里

左转,进入深柳大道,行驶19公里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S306,行驶176公里

请直行,进入岳阳路,行驶940米

左转,进入颖新路,行驶440米

请直行,进入S205,行驶82公里

请直行,进入S306,行驶416公里

请直行,进入紫缘路,行驶66公里

左转,进入善卷路,行驶18公里

右转,进入金霞路,行驶26公里

左转,从金霞路到桃花源路,行驶310米

向右前方行驶,进入桃花源路,行驶58公里

请直行,进入金霞路,行驶263公里

左转,进入G319,行驶151公里

请直行,进入金霞路,行驶134公里

左转,进入厦成线,行驶1552公里

请直行,进入S223,行驶120公里

向右前方行驶,进入S308,行驶620公里

左转,从S308到滨江大道,行驶920米

请直行,进入滨江大道,行驶840米

进入环岛,进入五一东路,行驶950米

请直行,进入五一西路,行驶570米

左转,进入新城路,行驶26公里

左转,从新城路到呼北线,行驶400米

请直行,进入呼北线,行驶132公里

左转,进入G209,行驶110米

左转,进入呼北线,行驶150公里

请直行,进入豹子湾路,行驶790米

请直行,进入喜鹊坡路,行驶650米

请直行,进入金坪路,行驶13公里

请直行,进入凤凰南路,行驶240米

右转,进入堤溪路,行驶600米

左前方转弯,进入S308,行驶307公里

右转,进入S201,行驶291公里

左转,进入S304,行驶443公里

右转,从S304到S304,行驶800米

右转,进入S304,行驶543公里

右转,从S304到S304,行驶39公里

右转,进入S304,行驶135公里

请直行,进入S303,行驶52公里

请直行,进入梵净山路,行驶23公里

左转,进入西环路,行驶450米

请直行,进入S304,行驶293公里

请直行,进入S203,行驶17公里

左转,从S203到乌江二桥,行驶770米

左转,进入乌江二桥,行驶550米

左转,从乌江二桥到X536,行驶86公里

左转,进入X536,行驶114公里

靠右前方行驶,从X536到X536,行驶13公里

右后方转弯,进入X536,行驶302公里

请直行,进入秀河线,行驶385公里

请直行,进入迎新大道,行驶12公里

右转,进入龙凤大道,行驶330米

右转,进入龙泉大道,行驶330米

右转,进入Y009,行驶94公里

左转,从Y009到X364,行驶57公里

右转,进入X364,行驶116公里

左后方转弯,进入X360,行驶134公里

右转,从X360到X323,行驶164公里

左转,进入X323,行驶225公里

右转,进入X308,行驶12公里

请直行,进入机场路,行驶92公里

左转,从机场路到诗乡大道,行驶20公里

请直行,进入诗乡大道,行驶990米

左转,进入解放南路,行驶180米

右转,进入辰光路,行驶240米

左转,从辰光路到绥阳县政府,行驶140米

绥阳县政府

一 刘氏家训

1 敦孝悌

孝悌为百行之先,凡为人子弟者,当尽孝悌之道,不可忍灭天性,兹我族子孙,宜敦孝悌于一家。

2 睦宗族

宗族为万年所同,虽支分派别,实源同一脉,不可相视为秦越,兹我宗族,务宜敦一本之谊,共亲亲之道。”

3 和乡邻

乡邻为同井之居,凡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不可相残相斗,务宜视异姓如同骨肉之亲。

4 明礼让

礼让为持己处世之道,非徒拜跪坐揖之,文必使亢戾不萌,骄泰不作,庶成谦谦逊顺之风。

5 务本业

士农工商,各有其业。故古人云:业精于勤,毋荒于嬉。惟务其业者,乃得自食其力。可见食其力者,敢不专其事乎。

6 端士品

士为四民之首,隆其名,正以贵其实也。故宜居仁由义,以成明体达用之学。若使窬闲,不惟上达无由且士类有玷。

7 隆师道

师道为教化之本,隆师重道,正以崇其教也。使不尊崇之,不特教化不行,而且有亵渎之嫌,何得漫言传道。

8 修坟墓

坟墓所以藏先人之魂骸,每年宜诣坟祭扫,剪其荆榛,去其泥秽,以妥祖灵。切勿挖掘抛露,致祖宗之怨恫。

9 戒犯讳

同姓子侄,每派宜择定一名字以为名,凡属五服内之嗣孙,不得犯父兄伯叔之名,即上祖之名字亦当讳之。

10 戒争讼

争讼非立身之道。故争必有失,讼必有凶。以忍让处之为尚,勿致有忘身及亲,倾家荡产之悔。

11 戒赌博

赌博非人生正业,一入场中,不惟百业俱废,而且身价亦轻,宜自守本分,切勿贪财,害累终身,勉之戒之。

12 戒*恶

*为万恶之首,天所不宥,报应循环,所谓*人妻女,妻女*人,宜检身防过,勿致损人败节。

13 戒犯上

自古尊卑上下,名分昭然。不得以卑凌尊,以下犯上。宜行后长,勿致有犯在上之失。

14 戒轻谱

家谱之修,所以叙一本也,谱编成帙,正是乃一家之宝,务宜珍重收藏,以便考查世系。切勿轻弃,以亵祖宗,宜共凛之。

二、刘氏族训诗、格言和戒律

1)刘氏族训诗

骏马骑行各出疆,  任从随地立纲常。

年深处境皆吾境,  日久他乡即故乡。

早晚勿忘亲舍语,  晨昏须奉祖炉香。

苍天佑我卯金氏,  二七男儿共炽昌。

2)刘氏格言十则

立身其正其言,  待人以厚以宽,

教子唯忠唯孝,  治家克勤克俭,

存心能忍能耐,  做事不偏不倚,

接物勿欺勿怠,  处事曰谨曰廉,

尊长必恭必敬,  交友与德与贤。

3)刘氏戒律十条

赌博  酗酒  *乱  斗殴  行骗  蛮横  偷盗  争讼  懒惰  吸毒

4)三帝遗训

西汉高祖遗训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而不绝于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东汉光武帝遗训

柔能制刚,弱能制强,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故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残。

蜀汉昭烈帝遗训

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附:

刘氏后裔必读五史:

《家谱》《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太史公书》(后称史记,非官方正史,仅作参考)

选读诸子百家,四书五经:

《论语》、《大学》、《中庸》、《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诗》、《书》、《礼》、《易》、《春秋》、《乐》(失传)

宗祠楹联

〖刘姓宗祠门楣题辞〗

禄阁流光 彭城世德

“禄阁流光”是出自刘向的故事。刘向,西汉人,字子政,初为谏议大夫,宣帝招名儒俊材。元帝时为中垒校尉,博学通经。据无名氏《三辅黄图阁》载:“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黎杖,叩阁而进见。向喑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燃,因以见向”,“与说开辟前事,出天文地理书授之。问名,曰:太乙之精,闻卯金之子好学,下观焉。”刘向著述有《洪范五行传》、《列女传》、《列仙传》、《新序》、《说苑》等。

“彭城世德”出自汉高祖刘邦的事典。

〖刘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姓启刘国;

望出彭城。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刘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1、3-①、②》、《三、历史名人·刘邦》和《四、郡望堂号·彭城郡·彭城堂》等)。

彭城世泽

汉室家声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刘姓的望族居彭城,在今江苏徐州市,汉高祖刘邦的老家。下联“汉室”,典指西汉、东汉两朝,都是刘家王朝的天下。

术通象纬;

药采天台。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术通乾象,

喜入天台。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雕龙名著;

殿虎英风。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唐朝正字;

汉室传经。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刘晏,引《三字经》:“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下联典指汉·刘向受帝命于天禄阁校正《五经》同异,其子刘歆继承父业,整理六艺群书,成《七略》。

阮嵇作友;

丰沛发祥。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刘伶与阮籍、嵇康为友。下联典指沛人刘邦建立汉朝。

业承西汉;

派衍南塘。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南省宁乡县南塘镇刘氏宗祠联。此宗祠联比较简短,全联典指南塘的刘氏,是西汉皇族的后裔。  彭城世泽;

松柏家声。

--秀月(笔名)撰香港特别行政区松柏塱刘氏宗祠联

彭城世泽;

铁汉家声。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刘氏宗祠“彭城堂”通用堂联。

彭城世德;

禄阁家声。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刘氏宗祠“彭城堂”通用堂联。

汉高故里;

古宋遗风。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刘氏宗祠“汉里堂”通用堂联(见上题头《四、郡望堂号·2、堂号·汉里堂》介绍)。

〖刘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藜阁家声远;

彭城世泽长。

--佚名撰刘姓宗祠“藜照堂”通用堂联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唐·刘锡禹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刘禹锡《陋室铭》句联。

一门五都督;

三科两状元。

--佚名撰江苏省姜堰市旧城刘氏宗祠联⑴

天禄家声远;

彭城世泽长。

--佚名撰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刘氏宗祠联

刘氏家族祖训

刘姓最古老的发源地,在今河北省唐县。这是远古洪荒时代,以刘为图腾(高扬巨斧),勇敢微服自然的古老刘姓子孙生活、栖息的地方。

刘姓人物以政治人才居多,专业人才相对较少。 刘姓有“王者气象”,刘汉王朝构成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潮。自此中华民族之主体被称为汉人、汉族,中国之语言、文字被称为汉语、汉字。上帝对刘姓实在是太垂青了,他把奠基中华文明基础的重担交给了刘姓子孙。选自(中华姓氏通史○刘姓)

汉高祖(刘邦公)遗训: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刘氏家风家训对联为:“文章传世业,道德起(启)家珍。先志宜光振,汝才百发兴。”

刘氏家训家风,融在字辈之中,“文章传世业,道德起(启)家珍。先志宜光振,汝才百发兴“既是刘家的家风家训,也是刘家的备份排行。据相关刘氏族谱记载,刘开七的先祖可追溯到汉高祖刘邦、三国蜀汉政权建立者刘备。刘邦的孙子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4年封第八子刘胜为中山靖王。广东兴宁县《刘氏族谱》中说,刘备是刘胜的后裔。

扩展资料:

时间进入清朝康熙帝当政时期。康熙33年(1694),康熙帝在召集相关部门听取有关汇报后,正式颁布“招民填川”诏书,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

15年后的康熙48年(1709),住在梅州的刘开七后裔刘运先、刘运开、刘运昌三兄弟响应朝廷号召,举家入川。刘运先落业在简州义七甲火烧桥附近(今成都市龙泉驿区洪安镇化工新村),刘运开落业在金堂县,刘运昌待了一年后,返回广东老家。遗憾的是,直到现在,刘运先的后裔都联系不上刘运开、刘运昌的后裔。

刘运先的家境应该是比较殷实的,入川的当年,他就修建了刘氏宗祠。刘氏宗祠的建立,表明了刘运先立志扎根四川、开创新家园的决心,同时也是开宗立派的一大标志。

参考资料:

凤凰网—刘氏家训家风,融在字辈中

湖北地区

湖北枝江市羊角洲(现为百里洲)迁楚时间约在公元1560年(即明嘉靖39年)前后)率概、绅、缘三子迁楚,长子胡概落籍于旧属枝江县羊角洲大是为承接江西祖籍的辈份,实则仅大本一人。胡则指概公,所用为单名,即无派。锦指文锦公,文为名锦为派,即倒派。胡国两派同为大本公之五世孙。一承两派同为大本公之八世孙。

字派:其中〖思、家〗廷元、长明文庆、世守学昌、诗书毓秀、江汉发祥、永敦伦纪、训以义方、代生贤哲、亚美头扬、作人雅化、履道安康、继先有志、典策增光、万年传述、盛德益彰。按:家、中、思三者同辈

湖北荆州市人,祖籍安徽省太平县(即今黄山市)人。于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1862年),因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数十万大军鏖战于皖南宁国、太平、泾县一带。为了求得生存,祖辈们数万人结成一帮,扶老携幼、跋山涉水集体逃亡。他们出太平、过芜湖、越长江,沿途风餐露宿,倍尝苦辛,终于流落至湖北省的武汉、沙市、宜都等地。

字辈为:同履益丰升家恒丝翠大鼎盛正乾坤。

湖北仙桃

字派:文定家本大,光宗以显扬。征祥毓俊秀,明德维馨香。立国昭正道,为学尚伦常。泽懋贤声远,经传祖训诠。

湖北十堰市郧西县胡氏,自武昌金牛街迁移过来的。

字派:敬天洪道,泽承先世,其祚延长,敦仁尚义,观国之光,

湖北十堰市竹溪县原丰坝乡(现为县河镇)丰乡坝村,胡姓,我只知道目前的辈份为:

文明显扬,光(谐音字:全余后)

武昌胡氏,堂号:"安定堂"__敦陆堂,为华林派

字派:敬天洪道,泽承先世,其祚延长,敦仁尚义,观国之光,教全体用,祖德弥彰,以亲九族,百代馨香

湖北宜昌夷陵区胡氏族姓,据说为清初,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北的后裔。

字派:

智义宗思作,友学应诗守,成文启宏光,万代传后德,礼书发家邦。

湖北恩施胡氏自荆州监利胡家大湾迁入

字派是:启大光祖,永世克昌,教正道德,绪本家相。

由湖南常德迁入湖北咸丰的,可溯上祖华林胡城。字辈为:家传安定,卜世其昌,永承先志,本敦择长,少开文运,祖德争光,逢存代卓,佐时明良,????,裴振经常。

湖北孝感的字派:立兆全嘉,安定泽遐明体达用,永臻荣华

湖北长阳晓溪安定堂,胡贵约传二十世—文家坪始祖胡正文,属华林派

字辈:仁德胡继、文应廷水、秉公启祖、(注:乾隆时代开启支祖)玉正绍应、宗家懿行、光耀友庆、祖德昌明、世寿国仁、传必远新,后裔可循环用谱。胡耀斌修续谱:文渊华林、吉安水清、松滋荆辰、长阳融景、亮永照民

湖北武汉胡家墩,原名江邑云林洲胡氏,据原宗谱记载,从一世到十三世远祖未议定字派,均按汉字的偏旁取名,康熙四十一年岁次壬午春三月,议定:经 修 尊 亲 敬, 体 子 来 远 怀康熙四十七年续:其 楚 守 时 正, 邦 自 尚 本 原, 仁 爱 家 和 睦, 德 厚 富 贵 昌, 燕 翼 良 谋 诒, 百 世 享 安 康

河南开封迁至湖北洪湖,我们家族字辈排序为:洪 恩 长 玉 庆 大 德 永 承 权,字辈是祖辈口传,按读音打出来的,前面还有,

湖北长阳的胡姓,主要为晓溪安定堂,始祖胡仁潮,耿氏太婆,其三子德龙,德龙有三子--明,贵,寿。明朝初期,贵公从江西吉水大栗树迁移至湖北长阳晓溪落业,明公迁至湖北枝江董滩口,寿公迁至宜都,传耿氏太婆葬枝江羊角洲。贵公后派序为继文应廷水,秉公启祖,奇纯正大,道源世绍,学礼宜守,忠厚传家~~~~~~~,现在以世,绍,学辈最多。明公后人一部分于明嘉靖间迁移长阳,从纯字派与贵公后人合族,寿公后人一部分迁长阳后,从源派后与贵公后人合族,贵公后人有从长阳迁至公安县,数代人后又迁回长阳的,明寿二公之后有未迁入长阳的,三公之后都有迁出长阳的,但都没有查到。总之较为混乱,想全部弄清十分困难。

湖北荆门地区胡氏家族

历始迁祖天太公,由清朝初期(推测),由江西邑杨墟迁入到京北胡家冲(今湖北京山县三阳镇石羊村),历26代,可溯始祖××,

字派: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之祥,国正荣兴,家振克勤,洪学治世,志立朝廷”(现已到,家,振派辈,)

湖北大冶胡氏字派辑录(华林派有宗谱,以后提供,谱中世系以满公为一世祖共有一百三十多代,所辑字派均自原谱一百零陆世起);

胡圭庄:忠、圭、贤、继、仲、茂、应、东、公、中、自、兴、永、正、大、光、明、善、承、长、泰、万、世、增、荣;

胡宣庄:中、宣、庆、泰、谷、祥、道、友、孟、新、宗、时、承、应、学、光、兴、启、世、开、太、运、家、学、际、时、隆;

英叔庄:万、绍、源、申、厚、层、庆、有、显、斗、道、文、兴、秉、德、大、尚、(孟)献、(仲)、士、(正)、之、燕、翼、永、昌、浩、松、辉、远、映、安、定、景、前、贤、义、学、长、承、继、华、林、丗、代、传;

少柏庄:友、通、永、显、忠、大、循、良、养、正、绍、定、心、纯、思、复、善、庆、乾、坤、开、泰、运、家、际、时、隆;

胡六庄:-仁、思、必、忠、景、胜、大、单、远、钦、遵、崇、永、为、德、昭、定、象、承、贤、学、修、以、立、志、传、世、应、如、天、光、前、荣、百、代、裕、后、启、万、年;

巴塘庄:万、绍、源、申、厚、层、显、益、道、永、应、仲、万、朝、单、希、可、守、正、世、光、如、天、之、期、长、安、定、开、甲、第、-、经、义、启、俊、英、芳、华、昭、训、典、克、盛、继、清、声、国、泰、功、名、立、才、全、忠、孝、良、文、章、登、宝、殿、武、烈、建、大、邦;

窑嘴庄:万、绍、源、申、厚、层、智、清、兴、法、坦、钧、彦、思、贵、太、单、希、应、世、启、永、立、万、方、从、有、安、家、学、际、时、隆、光、能、锡、福、荣、耀、裕、蕃、昌、壁、合、敦、伦、盛、贤、希、德、厚、祥;

胡家湾:万、绍、源、申、厚、层、庆、纯、宗、添、以、长、道、讳、大、、明、文、政、朝、纲、茂、祥、应、福、昌、德、长、安、定、开、甲、第、经、义、启、俊、英、芳、华、昭、训、典、克、盛、继、清、声、国、泰、功、名、立、才、全、忠、孝、良、文、章、登、宝、殿、武、烈、建、太、邦;

胡荣、胡胜拨庄:厚、仲、道、闻、世、思、旭、永、福、单、一、天、承、兴、盛、远、光、宗、德、启、泰、运家、际、时、隆、光、能、锡、福、荣、耀、裕、蕃、昌;

东升庄:厚、仲、道、美、盛、、安、民、忠、宜、久、明、君、应、长、兴、隆、光、明、世、守、开、泰、运、际、时、隆、光、能、锡、福、荣、耀、裕、蕃、昌、璧、合、敦、、伦、盛、贤、希、德、厚、祥;

上胡庄:夫、叔、朝、月、洪、龙、潜、士、喜、添、单、自、应、正、大、光、明、继、守、华、林、续、衍、富、川、尊、祖、敬、宗、仁、义、永、传、先、公、世、锡、科、第、蝉、联;

下胡庄:夫、叔、朝、月、洪、溪、永、仕、崇、伯、兴、道、志、子、家、胜、荣、启、思、华、林、续、衍、富、川、尊、祖、敬、宗、仁、义、永、传、先、公、世、锡、科、第、蝉、联;

柯胡庄:元、戚、贵、宿、华、信、志、潮、万、伯、玉、廷、应、单、可、启、立、天、顺、永、为、德、安、定、相、臣、贤、继、世、鸣、高、厚、芳、徽、积、善、全、作、述、本、先、裕、道、齐、自、六、传、昌、兴、、瑞、肇、以、孚、佑、益、崇、延;

以上各庄1987年合修时新续字派100代。各庄自131世起可用新字派也可用老字派。新字派为:

续谱在敦本 颂扬舜典宏 临轩逢俊杰 冠履育群雄 锦绣垂金榜

诗书焕荜蓬 申璋平恕笃 兰璧善维融 敏捷登科举 奇才步桂宫

云霞呈瑞彩 日月济咸雍 兆祝庭仪凤 芳腾竞化龙 棠棣勤治政

乔梓树清风 向晓席珍业 方知国宝充 温良延惠泽 博厚锡恩隆

注:河南方城胡学谦辑录。2007年3月17日

湖北长阳安定堂胡氏

长阳胡氏修谱,最早在清道光年间,后有几次续修,最后一次在一九四八年左右,族谱修好后还未能分发下去就解放了,因此收藏有完整族谱的人很少。

根据族谱记载,长阳胡氏始祖为胡融,仕汉为文渊阁大学士,居山东济南府陈留郡,其后依次为:德,晟,仲容,国思,廷芳,继先,石,齐,拾玖,毅,天逸,念三,训,大节,希贤,宗礼,汝类,继祖,寿,麟,永立,元,维祺,光兰,梅,仁朝,德武。《前帖误为德龙,在此表示歉意》

仁朝公九子一女,其后代散居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

德武三子明寿贵,贵公落业长阳晓溪牟洞口,故长阳胡氏又自称晓溪胡氏。族谱记载,贵祖之后有迁移至公安县居住数代后又迁回长阳的,但这一支人从公安迁回长阳之前的派序与长阳的完全不同。明公落业枝江,其后人应有相当部分世居枝江,长阳胡氏宗亲联谊会的同志到枝江江口镇调查,结果大失所望,毫无头绪。明公后人有从长阳迁居东湖,即现宜昌市夷陵区和点军区,现在也没有找到明公后人的消息。

始迁祖胡寿、胡贵,由明朝初在荆州北门外客居数载,接耿氏祖母于荆州,葬于松滋县羊角洲后(据胡慈行婆婆遗言:传说很多人抢盗耿氏墓发财。因此可能是假墓),迁入到长阳牟洞口。可溯开封等地始祖胡满公(商•谥号)—四川邛崃县胡澄(春秋•正式为姓)—江西华林始祖胡藩(南朝宋62世)—胡舜臣(84世),字融,亦宗向,仕唐大学士、居陈留,封奉政大夫。葬新涂石牛峰黄牛驾车形—胡清献(唐懿宗时期人85世)—胡城(唐僖宗时期人86世,讳高早旁,有七兄弟,亦以七星取名)、封徐国公、妻耿氏,葬于奉新华林—胡当(87世,讳王旁)、妻刘、韩—胡令严(88世)—胡元凤(89世)—胡仲容(90世,宜讳写融)、华林书院创办者仲尧第4弟__用礼(91世)--湘(92世)--仕沂(93世)--戴昌(94世)--天福(95世)--智三郎(96世)--念三(97世)--谟公(98世)--大节(99世)—希贤(100世)--宗礼(101世)--汝类(102世、由临川迁吉水县柳林乡五堡村大栗树土地)—克兰(103世)--梅公(104世)、公元1314年生、仕潭州总兵、因反元, 1315年华林和吉水胡族遭遇浩劫--江西始祖胡仁朝(105世)、元•公元1344年生、吉水县柳林乡五堡村大栗树土地人,武陵府总兵;妻耿琼花、蕲春人,建文帝封她一品护国夫人。培养支持过支族贫寒聪明的胡滢刻苦读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次子胡德武(106世)、公元1364年生、居吉水县,明永乐二年升光禄大夫、文苑学士、任直棣总督、卒于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葬龟山。有子:明、寿、贵(107世)—胡明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9年迁入宜都县乌石铺。胡寿入长阳后,迁居枝江董市、荆州,后裔逐渐往澧县、石门、慈利等地发展。长阳晓溪安定堂(祠堂)胡贵传升、林、洪、寿(108世)4子,繁衍的根苗主要居住于长阳各地,支谱纷繁。

基本老谱:仁德胡继、文应廷水、秉公启祖、奇纯正大、道源必芳、维新在舜、君相名良、肇开景运、云reng宪章、绪衍安定、孝友传家、诗书立训、丕振先业、希贤作圣、祥发万年、繁昌永庆。支谱如乾隆时代开启的文家坪胡氏支系玉正绍应、宗家懿行、光耀友庆、祖德昌明、世寿国仁、传必远新等。

注:该文为湖北胡耀斌作。

湖北荆州市荆州地区龙洲一带,祖籍江西

目前知道字辈:永保万年春,有生须得道!

湖北天门,据说祖上是"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时从江西过来的

字派:泰国忠心 正大光明 椿柏传家茂 诗书植泽长 人文开甲第 万代振纲常

南咀胡氏----湖北黄岗团风县

堂号:德政堂

元末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命海内各省民族大迁移。各姓由江西大举迁移至湖广,史称“江西填湖广”,华林胡氏由始入鄂。据我族二修宗谱残篇载,款阙公为南咀胡氏入鄂一世祖居浠水兰溪有年,越三世,子荣{字款阙}公之后仁公始入冈邑,为我南咀胡氏宗族一世祖。仁公自明初入冈邑,定居南咀。至今,传了二十六世,历六百余年,繁衍人口千余。今亦有迁居全国各地者,乃至于海外,尤以回龙戴家冲、黄州龙咀为众。南咀胡氏字辈历代宗派:一世祖仁公-“义礼智信昌 忠恕节烈刚 ”“楚宪明良 士以衍庆 道元开达 麟凤呈祥” 续派二十字“玉润家风远 冰清世泽长 孝廉承祖德 贞亮继先芳”新增十派:“繁荣建伟业 兴盛振康庄”!

《中华族谱集成》,由张海瀛、武新立、林万青主编,16开双栏影印精装、外加锦盒函套包装,首批100册,收录李王张刘陈五姓族谱共93种。开篇收录了明代凌迪知的《万姓通谱》。《中华族谱集成》是一部列为国家古籍规划项目的填补空白的大型史籍,由巴蜀书社于1995年限量印制、编号发行。其中收录张姓族谱21种,编为20册。兹将各册所收录的张氏族谱,介绍如下:第一册,收录明嘉靖《张氏统宗世谱》21卷,张宪、张阳辉主修,明嘉靖十四年(1535)刻本,原装10册。该谱以汉留侯张良为一世祖,上溯张氏开宗立姓之始祖张挥,下迄明中叶播迁各地之衍派117支。从地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于江西和南直隶。其中江西44支,南直隶52支。而江西又集中于饶州府,计有43支;南直隶又集中于徽州府,计有40支。这种状况同修谱者的籍贯是分不开的。该谱主修张宪、张阳辉都是徽州府人;同修共有32人,其中徽州府21人,饶州府10人。可见该谱就是以徽州府和饶州府为主编修的。谱谱对117支衍派的渊源作了具体记载,追根溯源,太原尹城为始祖张挥受封之地,明嘉靖年间修谱时,太原仍有庙存焉。该谱还绘有《张氏古今迁居地理图》,前有序文,称“统谱今以自尹城、自鲁国、自曲沃、自陈留,而再襄国、再吴郡、再金华之迁派,参考《方舆胜览》、《禹贡九州》、《皇明大一统志》诸图书,列于图而志之。譬之江河之行地,脉络贯通。俾观谱者,知某邑古今属某部,某人古今迁某处。因地以著姓,缘族以笃亲,未必不由是图而启其统宗之恩也欤”!该图还在山西部分太原县境绘有“台骀公庙”,即张氏之祖庙。张氏族谱简介之第二册至第六册前部第二册,收录清光绪《旌阳张氏通修宗谱》上中下三卷,上卷又分之一、之二;中卷又分之一、之二、之三;下卷又分之一、之二、之三、之四。张庆彬等修,光绪二十六年(1900)永思堂刻本,原装二十册。该谱对张氏起源、播迁及衍派,记载甚详。该谱以大卿公为一世祖,取名《旌阳张氏通修宗谱》,旨在联络散居于各地的大卿公之后裔。该谱上卷之一为谱序、凡例、家规、得姓郡望、统宗古今迁居地舆图、嘉会派源流、本源宗支(共121派),上卷之二为本源纪;中卷之一至四为嘉会、塘冲、进坊各房以及各支之世系;下卷之一、之二为列传;下卷之三为墓图、墓志铭、祭田以及通修宗谱跋等。第三、四、五、及第六册的前半部,收录民国《锡山张氏通谱》四十二卷,张轶欧、张鉴等修,民国十二年(1923)锡山宗祠寿康堂铅印本,共七十四册。该谱是北宋哲学家关中学派创立者张载之族谱。张载(1020——1077),字子厚。汉留侯张良之后裔,唐太宗时员外郎闻斯公之十四世孙。张载的先世世居大梁,其祖父名复,宋真宗时任给事中。其父名迪,宋仁宗时任殿中丞、知涪州(今四川涪陵)事,后做官陕西,徙居凤翔眉县(陕西眉县)横渠镇。张载,嘉佑进士,官祁州司法参军、云岩令。后以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午夜取烛以书。在自然科学方面亦有很高造诣,所以能提出一些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命题,从而创立了与洛学并行的关中学派,因世居横渠,人称横渠先生。其子名因,字文益,官员外郎;其孙名京,字正之,官兵部郎中;其三世孙名楷,字楚昭,官乐平令,随宋室南渡,徙居江南,因与主和宰相不合,弃官家居,占籍歙县。至横渠公八世孙德庆公,始由歙县徙居锡山,故该谱以德庆公为锡山张氏之一世祖。该谱卷一为谱序、凡例、家规等;卷二为列传、行状、墓志铭等;卷三为像赞;卷四为诰敕;卷五为皇帝赐诗及皇子皇孙和文属公之诗;卷六为严泰公和文恪公之诗集;卷七至卷八为各支序传、墓志铭、坟茔图等;卷九至卷四十二,为各支世系。该谱以德庆公为始祖,旨在联络由锡山徙居姑苏、徐州、宜兴、荆襄、虞山、昆陵等地之张氏后裔。张氏族谱简介之第六册后部第六册的后半部,收录清光绪《张氏通谱》八卷,清道光《定阳张氏族谱》四卷。光绪《张氏通谱》八卷,张而昌修,张铣寿校订,清光绪二年(1876)岭东使署刻本,分装八册。该谱以张栻为一世祖。栻公(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宋高宗时宰相张浚之长子,唐相张九龄之弟九皋公之裔孙。浚公力主抗金,因收复中原壮志未酬,无颜见列祖列宗于地下,乃嘱咐死后葬于潭州宁乡(今属湖南),栻公遵嘱而行,并定居于此,死后亦附葬于此,故曰栻公生于蜀而长于湘,称得上是湖南人。他幼承家学,秉承父志,力主抗金,反对议和。年30时以荫补官,协助其父主持抗金北伐之事,历任直秘阁、吏部郎兼起居郎侍讲、秘阁修撰等职,先后知严州(今属浙江)、袁州(今属江西)、静江(今属广西)、江陵(今属湖北)诸州府,前后居地方官十余年。每到一地,都能“问民疾苦”,访求“利病”,改革弊政,提倡兴学,多有政绩,受到民众的拥护。淳熙八年(1180),因病过早地离开人世,年仅48岁。但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和影响却很大,至今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中还有专门祭祀他和朱熹的祠堂。绍兴三十二年(1162),栻公28岁,遵父命至衡山文定公书堂正式拜胡宏为师,攻读理学。因学习勤奋,见解非凡,深受师长器重。胡宏高兴地说:“圣门有人,吾道幸矣”!学成,在潭州(今长沙)城南建城南书院以传师说。乾道初(1165——1173),他应湖南安抚使刘珙之邀,主讲于岳麓书院。其时胡宏师已谢世,胡宏的门下弟子求学于岳麓书院者络绎不绝。当时就有“道林(寺)三百众,(岳麓)书院一千徒”的时谚。岳麓书院遂成为影响最大的学术中心。就连集理学之大成的朱熹亦闻名而从福建不远千里来到岳麓书院,与张栻讨论“未发已发”等心性问题。两人抵足夜谈相与论辩,颇为相得。学术史上称曰:“朱张会讲”。后来朱熹在回顾这次会讲时说:“敬夫所见,造诣卓然,非所可及”。又说:“去冬走湖湘,讲论之益不少”。可见朱熹受张栻的影响之大,且得益不少。张栻死后,其诗文由朱熹编定,名曰《南轩文集》刊行于世。张栻以湘学派大师,名垂青史。该谱卷一为序,计有旧序、纪源、公派语、魏公本传、魏公行略:卷二、卷三为世系;卷四为墓图、祠图、祠田、公牍等;卷五为优免公牍、旌典;卷六为碑文;卷七为列传、节孝、像赞;卷八为艺文、寿文、祠堂总录、跋。该谱以一世祖和二世祖合立为总表,即将浚公长子栻与次子杓并列,称曰大宗合表。杓公,字定叟,历官广西经略、江西安抚使,进端明殿大学士,随宋室南渡,定居钱塘。余姚、杭州、鄞县张氏,多为其后裔。栻公有二子:长曰焯,次曰炳。该谱从三世起,均为焯、炳二公之后裔。焯公居宁乡龙塘,被尊为龙塘开基祖。其后裔有世居龙塘者,亦有居官湖北、江西,入籍当地,若干年后又复迁回湖南者。炳公曾东迁浙江,其后裔又迁回湖南。今湖南宁乡、益阳、安化、新化、湘潭、长沙、沅陵、辰州、泸溪、永顺、龙山、衡阳、邵阳、祁阳、永州等地,均有焯房与炳房之后裔。从三世至十二世,分立房谱。溯其源,共祖其祖;分其支,各亲其亲。此为该谱之一大特色。道光《定阳张氏族谱》四卷,张云逵等修,道光二十六年(1846)刻本,原装四册。定阳张氏出自陇西,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张颐由陇西徙居山西汾州府介休县西关。该谱以张颐为一世祖,其子名进禄,字锡爵。又由西关迁居城中,生齿日繁,至清代,为一盛族。张氏族谱简介之第七册第七册,收录清光绪《清河张氏宗谱》、民国《清河世系》及《清河张氏支谱》三种。光绪《清河张氏宗谱》十三卷首一卷,张廷辉主修,光绪四年(1878)余庆堂刻本,分装十四册。该谱以成业公为一世祖。张成业,名绍祖,唐朝宰相张柬之的后裔,宪宗朝元和进士,官拜江东提刑,居婺州即金华府,后因唐亡弃官迁居衢州府开化县之音铿,是为音铿张氏始祖。今浙江钱塘武林张氏、处州丽水张氏、衢州西安张氏、婺州金华张氏,大都是唐相柬之公之后裔。该谱即浙江衢州开化县音铿张氏宗谱,只是唐相柬之公后裔中的一支。但在这一支中,因人才辈出,显赫青史,遂为天下望族。该谱取名《清河张氏宗谱》,旨在说明音铿张氏乃是清河张氏始祖岱公之后裔。该谱对张氏起源、衍派播迁,记载甚详。该谱卷之首为新序、目录;卷一为凡例、圣谕、祠规、家训、旧谱序等;卷二为诰敕、谢表、列祖遗像、像赞、里居图等;卷三为历代仕宦录、历代宰相录、忠义录、孝友录、文学录、武备录、贞节录、隐逸录、道术录、古今通派考、历代源流考;卷四至卷十为各派世系图;卷十一为各派堂记、寿序、寿诗、艺文杂著;卷十二为各派坟图、墓志铭、祀产;卷十三为各派支传、行实、名贤录、跋。前引《张氏古今通派分迁地舆图考》(以行省为单位记载张氏播迁各地的230个衍派)即出自该谱。据该谱记载,尹城派始祖挥公,封国太原府太原县,此为天下张氏通派之祖。从张氏开宗立姓始祖挥公算起,至成业公,共历118世;至清光绪三年(1877)止,共历161世。民国《清河世系》不分卷,张晋昭修,民国八年(1919)刻本,原装一册。该世系以张润为一世祖。张润,字清源,生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世居吴江。该世系即世居吴江的张润后裔世系。民国《清河张氏支谱》不分卷,民国铅印本,原装二册。该谱为吴郡张氏支谱。吴郡张氏本出张嵩第四子张睦。张睦,字选公,后汉蜀郡太守,始居吴郡。裔孙张显,齐庐江太守,生绍。张绍,官梁零陵郡太守,其孙名后胤,字嗣宗,国子祭酒,新野康公,以名儒为王者师。五传至张镒,字季权,为唐德宗时宰相。自新野康公后胤,吴郡张氏始扬名天下。自张镒相德宗,吴郡张氏遂与始兴、河东齐名。张氏族谱简介之第八册第八册,收录清光绪《清河家乘》、乾隆《清河张氏宗谱》两种。光绪《清河家乘》不分卷,张景云修,光绪二十七年(1901)世美堂刻本,原装四册。该家乘以张宝为一世祖。张宝,字维善,其先世为清河人。自宋南渡,徙居杭州。元末,张宝徙居钱塘南壁里,以孝行举贤良方正。明万历三年(1575),七世祖始修清河家乘。万历四十三年,九世祖重修。入清以后,又五次重修,光绪时刻印。乾隆《清河张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张日佐等修,乾隆十七年(1752)崇本堂刻本。该谱尊舟十一公为一世祖。舟十一公名保望,字周臣,号舟十一,官奉议大夫、秀州通判,世居杭州。唐末战乱,徙居浮邑洞壶。保望公、即舟十一,乃是唐高宗时名相张文瓘的七世孙。文瓘子名洽,官魏州刺史;孙名宥,官扬州长史;三世孙,名衮,官虢州刺史;四世孙,名载华,官御史中丞;五世孙,名正则;六世孙,名知实,字冠仁;七世孙,名保望,即被该谱尊为一世祖的舟十一公。舟十一公有子四:长名雄,字君宇,官承奉大夫,迁居休宁杭溪,为杭州张氏始迁祖;次子名伟,字君度,依父居洞壶黄竹洞梅岭;三子名彻,字君胜,又字克明,迁星源甲路,是为甲路(即甲道)张氏之始迁祖;四子名英,字君沮,迁居黄墩,是为黄墩张氏始迁祖。杭旻、洞壶、婺源、黄墩,均为舟十一公子之孙。当然也是名相文瓘公之后裔。由于文瓘公和舟十一公,均出自清河东武城张氏,故该谱名曰《清河张氏宗谱》,意为不忘其所出。该谱上接唐相文瓘公,历经宋元明,下迄清乾隆十七年,历时一千多年。该谱卷首为旧序、谱说、谱诫、姓氏说、张字说、世原、基图、遗像,卷一为世表类,有源流世表、始迁世表,卷二至卷十二为各支世表,卷十三为帝制类(诰、诏)、世训类(家训、家规、家礼)和艺文类,卷十四为懿行类(传、述略、赞)、祝庆类(寿文、诗、词)和哀挽类(祭章、挽诗、挽歌、行述),卷十五为墓图、墓志、墓铭、墓表,卷十六为祀祖类(祀序、会序)和公据类(禁示、给照、议约、合刊族议、刊谱捐银名数、领谱号),最后是“清河张氏宗谱跋文”。整部宗谱体例完备,条理分明,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对于研究江浙和安徽一带的张氏家族史和地方史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张氏族谱简介之第九册至第十一册前部第九册、第十册以及第十一册的前半部,收录清乾隆《甲道张氏宗谱》四十二卷续二卷,张图南、张元泮等修。乾隆四十七年(1782)刻本。该谱以舟十一公之第三子彻公为一世祖。张彻,字君胜,又字克明,号大三,唐僖宗乾符(874——879)年间,随父徙居歙之黄墩、广明,其后彻公又徙居星源甲道(即甲路),是为甲道张氏始迁祖。彻公有三子十孙二十二玄孙,有五世孙七十六人。五世孙为“延”字辈,所以该谱卷一绘有“张氏七十六延迁派旧图”,这个迁派旧图是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绘制的。从明正统到清乾隆三百多年间,七十六个支派,瓜瓞绵绵,辗转迁徙,丁口和衍派遍及东南各地,成为江南望族。仅进士就多达104个。其中宋代76名,元代7名,明代11名,清代10名。从五世祖延丕公起,开始编修本宗世谱。延丕,字彦直,官宋代户部郎中。其后,十世祖珏公和琮公,二次编修。珏公,官宋代光禄大夫、礼部尚书,琮公官宋代中奉大夫、南阳县开国男。历宋、元、明及清乾隆,多次编修。加以人才辈出,收录广泛,记述翔实,所以该谱规模宏伟,部头号甚大,原装达四十四册之多。该谱第一卷有凡例、修谱新序、七十六延分迁旧图;第二卷是八支源流序、簪缨录等;第三卷至第三十六卷,为世系图表;第三十七卷为文翰录、谱纪、传;第三十八卷为墓志铭、行状等;第三十九卷为续传、像赞、祭文等;第四十卷为寿文、记、杂序;第四十一卷为诗、杂著、书扎等;第四十二卷为墓图、领谱号、谱跋张氏族谱简介之第十一册后部第十一册的后半部,收录清道光《京江张氏家乘》十六卷,张九征初修,张永清、张永泓续修,清道光五年(1825)敬思堂刻本,共十二册。该谱以四一公为一世祖。四一公乃清河派岱公后裔,原籍中州,元末由中州徙居丹徒。有子一,名善甫。善甫公生有三子:长曰仲实,次曰仲敬,三曰仲升。仲升公七传至九征,九征公乃清初名臣张玉书之父。该谱乃是张玉书之家乘。玉书(1642——1711),字京江,号素存,顺治丁酉科举人、辛丑科进士,授庶吉士,历官内翰林院秘书院编修、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丙午科浙江正主考、辛未科会试大总裁等。三十五年(1696),随康熙帝亲征葛尔丹叛乱,参预帷幄,颇得信任。次年,任《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曾奉命数次监治黄河,提出不少建设性意见。康熙四十九年(1710),受命与陈廷敬主持编修《康熙字典》,次年病故,谥号文贞。该谱由张九征初修。九征(1592——1655),字公选,号湘晓,顺治丁亥进士,历官行人司行人、吏部文司主事、文选司郎中、河南提学道佥事等。曾纂修有《京江张氏家乘原稿》,其后由四世孙张永清、张永泓续修定稿,所以该谱完整地搜集了张九征、张玉书父子的有关资料,对研究清初的历史,很有价值。该谱卷首为谱序、凡例、目录、修谱子孙名次;卷一至卷三为皇帝任命张九征张玉书父子官职的诰敕以及张九征张玉书父子的谢恩疏等;卷四至卷九为各房世系图表;卷十至卷十二为传略和行述;卷十三至卷十六为载籍、艺文、祠墓仪制等。张氏族谱简介之第十二册至第十四册第十二册,收录清宣统《韦庄张氏宗谱》十八卷首二卷,张坤照主修,宣统三年(1911)承德堂刻本,原装二十四册。该谱以张孝先为始迁祖。张孝先,字怀祖。仕元,时值江淮多警,乃卜居常州韦庄。张孝先有二子:长明之,元至正进士,钦点翰林院编修,历任浙江提举,赠奉直大夫;次新之,迁居上张,即老二房世系。明正德五年(1400),张孝先五世孙张仲玉,首次修谱,明崇祯时续修。入清后,又先后七次续修。所以该谱亦称《韦庄张氏九修宗谱》。该谱保存了许多元代资料。第十三册和第十四册的前半部分,收录民国《横峰张氏宗谱》二十八卷,张宗铎等修,民国四年(1915)笃亲堂铅印本,原装二十八册。横峰张氏是明清时期桐城望族之一,原本姓胡,元明鼎革之际,胡长乙于明洪武二年(1369)由饶州徙居桐西横峰,编户受田时,寄籍清河张氏户下,更姓为张。该谱以长乙公为一世祖,长乙原名太,字长乙,号校圃。在追溯其渊源时,仍以胡姓为本,记述其先人业迹。清雍正二年(1724),长乙公十世孙立选,首次修谱。该谱以长乙的五世孙八人,分作八大房,各房之下又分若干支。其后又先后五次重修,民国时刻印。该谱旨在联络长乙公更胡姓为张姓后,徙居各地之后裔,故名《横峰张氏宗谱》。第十四册后半部分,收录清光绪《姚江历山张氏宗谱》八卷十二集,张谦、张震祥等修,光绪十年(1884)敦伦堂刻本,分装十二册。该谱系唐朝名相张九龄之弟九皋公之后裔。九皋公十二传至浚公。张浚(1097——1164),字德远,宋汉州绵竹人。北宋政和进士。南宋建炎三年(1129),以传檄勤王有功,知枢密院事。力主抗金,建议经营川陕,以保东南,遂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绍兴五年(1135),拜为宰相,部署沿江、两淮诸路军马大举北伐,自任总督兵马大元帅。绍兴七年,因郦琼兵叛,引咎辞职。秦桧执政,被排斥在外近20年。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完颜亮南下攻宋,重新被起用。孝宗即位,授少傅,封魏国公。孝宗隆兴元年(1163),再次拜相,督师抗金。次年,为主和派排挤,被罢相。居家期间,搜集整理修谱资料,理出了其先世世系。因抗金复国大志未酬,无颜见祖宗于地下,遂遗命死后葬湖南宁乡。赠太师,谥号忠献。著有《中兴备览》。南宋理宗宝庆年间(1225——1227),兵部尚书张宏,在浚公搜集整理的基础上,纂修成族谱,并奏请理宗皇帝,赐玉玺印于该谱之首,此即该谱首页玉玺之由来。浚公五世孙,宋谏议大夫元瑜公,官工部尚书,晚年致仕,迁居姚江云柯里。其后裔分为五支:八卢城庙后桥为第一支;历山三墙为第二支,西堑为第三支,逊马桥为第四支,化龙堰东堑为第五支。该五支都分别编修有房谱。清光绪十年(1884),张谦、张震祥等在各房房谱的基础上,修成宗谱取名为《姚江历山张氏宗谱》。该谱第一集为凡例、祠规、目录、各房藏谱目录、总序、各房谱序、世系总图、历代诰敕、像赞、祭田等,第二集为历代先祖传,第三集为魏国忠献公行状,第四集为艺文志,第五至第十五集为各房世系并附补遗及卷外,第十二集为家乘一览记、备考等。张氏族谱简介之第十五册至第十六册第十五册至第十六册之前部,收录民国《姚江三墙门张氏宗谱》二十八卷,张振鹭等修,民国五年(1916)树德堂铅印本,分装二十八册。该谱乃是《姚江历山张氏宗谱》的一个支谱,是宋谏议大夫、工部尚书元瑜公后裔中的第二支。元瑜公迁居姚江云柯里,其后裔分为五支,历山三墙门为第二支。历山始迁祖斌二公,乃三墙门始迁祖斌六公之兄。斌二公,仕元授山东济南府正提举,入赘历山邹副使家,定居历山。斌六公授广东广州府副提举,不忍与兄斌二公远离,遂定居芦城之西。在两家相距适中之地,建一桥,曰树德桥,俗呼张家桥,此即三墙门取名树德堂之由来。元明以来,人丁兴旺,支派繁多,遂购地建祠,名曰三墙门张氏树德堂祠。本堂神主自元瑜公为一世祖至其后裔分为五房,奉祀中堂。春祭定为二月四日,冬祭定为冬至前后十日。该谱卷一为谱序、祠图、树德堂楹联、祠堂记、墓图、诰敕、像赞、跋等,卷二为史传,卷三为宗献公行状,卷四宗贤列传,卷五为艺文志,卷六为杂记,卷七至卷二十七为世系图,卷二十八为补遗。该谱收罗宏富,记载翔实,保存了很多珍贵资料。>第十六册之后部,收录民国《鹤颈漕张氏宗谱》十六卷,张道生等修,民国五年(1916)追远堂铅印本,原装十二册。该谱以张荣为始迁祖。张荣,宋武功大夫,高宗绍兴间,因抗金有奇功,做官泰州。晚年致仕隐居于四明之鄞县,居县南鹤颈漕。四传而人丁兴旺,遂析为四宅:板桥、楼下、樟江、普塘。其后各宅又析为若干支,明末达六百余支。清乾隆时,裔孙张汉州,搜集资料,编修四宅谱稿。咸丰时,合族议定编修族谱,光绪时修成《壬辰新修宗谱》。民国初,张道生等重修,取名《鹤颈漕张氏宗谱》。张氏族谱简介之第十七册至第十八册第十七册,收录清光绪《张氏六修族谱》二十一卷,张秉铨、张谷南等修,光绪二十三(1897)冠英堂刻本,分装二十一册。该谱以栻公的八世孙仁秀公为一世祖。仁秀公(1346——1408),字廷光,官朝议大夫,有二子:长曰敏,次曰时杰。敏公(1973——1448)有三子:长曰纲、次曰维、三曰纬。该谱乃是维公后裔之谱。维公(1396——?),字均荣,有四子:长曰琦、次曰珂、三曰圭、四曰呈。该谱卷一为发源系图,发源系图以唐相张九龄之弟九皋公为一世祖,十二传至浚公,浚公九传至仁秀公。该谱为仁秀公次孙维公之世系;卷二至卷十二,为维裔圭房世系;卷十三至卷十四,为维裔珂房世系;卷十五为维裔琦房世系;卷十六为维裔呈房世系。卷十七为像图、祠图、墓图;卷十八祠墓祭田碑记;卷十九为祠礼仪注服制图、优免荫恤节孝案稿;卷二十为列传、行略、家传;卷二十一为宗范、祠规、艺文、跋。第十八册,收录清同治《张氏宗谱》和民国《续修张氏族谱》两种。同治《张氏宗谱》十八卷。该谱以张德一为始迁祖。宋元鼎革之际,张德一携弟国四,由江西饶州徙居楚黄州黄陂县南乡盘龙城,其后,张国四又徙居陂北朱家坡。清雍正年间,其裔孙张元泰等始修宗谱。同治年间,张祥麟等又编修支谱。刻版时,将雍正宗谱与同治支谱合而为一。遂成《张氏宗谱》十八卷,亦称同治《张氏宗谱》。民国《续修张氏族谱》六册,张家骐等修,民国二十二年(1933)石印本。该谱是唐初名将张士贵后裔之族谱。清康熙十七年(1678),张藐山首修世居盂县之张士贵后裔族谱。这次修谱以元代的张秀为始迁祖,对其五世三大股、七世二十八小股,均以序登录,纪事分明。但对张秀的先世,则记载甚略,故称《张氏近系族谱》。其后,张义生又据旧谱、墓碑以及采集资料,理出了张秀的先世谱系。张秀,乃是隋末唐初张士贵之后裔。隋末,张士贵从唐高祖李渊起兵,屡立战功,进封虢国公。太宗时,再立新功,迁左领军大将军,谢世后陪葬昭陵。其后,子孙袭爵,累世从戎。至宋明时期,子孙多以文才扬名,为盂县巨族。张秀之前的先世谱系,称为《张氏远系族谱》。乾隆五十七年(1794),张宗泗将《近系族谱》和《远系族谱》合而为一,并增补唐宋以来列祖列宗名人传略四十五篇,光绪元年(1875)刻印成册。民国初,张家骐等,以乾隆刻本为底本进行续修并付印,此即《续修张氏族谱》。张氏族谱简介之第十九册至第二十册第十九册,收录民国《中湘十亩丘张氏五修支谱》二十四卷末一卷,张万遂等修,民国二年(1913)大忍堂刻本,原装二十册。该谱以张明为一世祖。张明,字导文,生于明正统五年(1440),世居临淮。张明由临淮徙居湖广长沙张公岭。张明生有八子,其第七子名张教,又由张公岭徙居中湘十亩丘,是为十亩丘张氏支祖。张教五传至张子秀,张子秀于明清鼎革之际,徙居湘潭。该谱主要是张子秀后裔的族谱。第二十册,收录民国《花桥张氏四修族谱》二十卷,张效良等修,民国十七年(1928)孝友堂铅印本,原装二十册。该谱以张汉诚为始迁祖。张汉诚,字梦麟,原居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元至正末年,徙居湘乡花桥。汉诚生有四子:嗣湖、嗣江、嗣源、嗣洪。后来,嗣江和嗣源之裔孙,遍及湘乡、湘潭、巴陵、永宁以及湖北、四川、陕西等地,丁口兴旺,人才辈出。有以武功报国者,有以文才蜚声者,有以勤俭起家成为当地豪富者。该谱所载主要是嗣江和嗣源两房世系及业绩,实为此两房谱。%D%A

从安徽池州开车到贵州绥阳怎么走

驾车路线:全程约14259公里起点:池州市政府1池州市内驾车方案1) 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百牙中路行驶300米,右转进入东湖中路2) 沿东...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