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作者是谁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7浏览:4收藏

《红楼梦》作者是谁,第1张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在1980年首届国际红学研讨会上,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陈炳藻利用计算机对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用字进行测定,他得出的结论是120回的作者是一个人,即曹雪芹。

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在思想旨意、宝黛性格、艺术风格上均存在差异,张问陶《赠高兰墅鹗同年》自注云:“传奇《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因此,胡适、俞平伯、顾颉刚、吴世昌、周汝昌、李希凡、蔡义江等学者把后四十回的著作权判给了高鹗。

曹雪芹著《红楼梦》,有史证,有自证。史证即胡适、周汝昌等人考证出来的史料,自证即原著第一回作者自序及署名。

扩展资料: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他们的家族是因为他们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

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红楼梦

湖南图书馆收藏收录大量古书籍,其中包括湖南各姓氏的家谱,太平曹氏共有两个堂口家谱作为古籍被湖南图书馆收录保护。 [湖南资兴]大坪曹氏续修族谱十二卷·-民国8年(1919)三厚堂木活字本·-存7册·-存卷1、2、5~7、9。

档案号:277/1978 [湖南祁阳]三吾曹氏族谱二十一卷/(清)曹宏英等主修·-清光绪24年(1898)蔡侯堂木活字本·-存1册·-存卷1

档案号:277/1023

源于姬姓

相传周武王克商后,为了巩固周王朝 的政权,便实行大分封,在封商旧臣曹挟于邾的同时,把自己的弟弟振铎封于曹邑,为曹伯,建曹国,称为曹叔振铎。故地在今山东省菏泽、定陶、曹县一带,都于陶丘(今山东省定陶西南,北齐时以定陶为曹州,今有曹县)。公元前487年为宋景公所灭,振铎的后代就用原来的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曹振铎即为曹姓的受姓始祖。

曹国,立国636年。国的后裔都姓曹,以曹伯为始祖。旧时定陶故城之北有大阜,名仿山,上有曹伯庙,额曰“西周旧国”,地方官岁时祀之。因曹姓是上古皇姓著姓,旧时菏泽、定陶二邑,凡曹姓纳粮,每升较他姓减三文。《县志》载,定陶为古曹国,曹伯墓在北门外,十七世皆葬于此。

源于官位

颛顼帝曾孙吴回之孙安被封在曹国(在今山东菏泽一带),属于以国名为氏。相传颛顼帝有曾孙叫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女嬇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五子名安,曹姓,夏禹赐封安为曹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大禹治水时,安正逢其时,他因佐夏禹治水有功而被赐曹官。曹官也就是“圜土”为牢,看押奴隶的官,这在当时以镇压奴隶为主要职能的奴隶主政权中并非小官。安后来以官为氏。这是曹姓得姓之始。周时,武王改封曹安的后裔曹挟于邾国(今山东省邹城境内,灭于楚)。战国时,邾国被楚宣王所灭。之后,邾人有的以国为氏,改为朱氏;有的仍以曹为氏,是为曹氏。

源于改姓

秦姓所改。献帝建安二十年曹操改秦真姓曹氏。

少数民族改姓

1、匈奴曹姓。《晋书》载记有匈奴右贤王曹毂屯马兰山。又载有贰城胡曹寅献马3000匹,以寅为镇北将军、并州刺史。公元413年,北魏初吐京胡首领曹龙、张大头等率部众两万人,入蒲子(今山西省隰县),推曹龙为大单于。公元416年6月,并州胡人数万落叛逃后秦,人平阳,曹弘被推为大单于。《晋书·世祖纪》有山胡曹仆浑,是投降汉人的匈奴族,演变为步落稽胡。

2、满族曹姓。索佳氏改曹氏、索氏,分布于鄂尔坤、俄漠和、界凡、长白山、马尔敦、大凌河等地。鄂托氏,后改为曹氏,分布于赫图阿拉、叶赫、乌喇地方。

3、蒙古族曹姓。曹光明,镇江人。曹。春林,法库人。曹都,巴林右旗人。曹里鹰,原为民勤汉人,迁阿拉善族,起蒙古各察来台。

4、藏族曹氏。大通县大通川土千总户曹通温布,番族,以曹为姓,清乾隆九年以功授职。

5、瑶族曹姓。泰国德伊兑村十二姓之一,原住南京,迁潮州府河杨河。元末大乱,又迁贵州,再转迁泰国北部山区。

6、阿昌族曹姓。曹老莘,陇川县芒东寨经师。曹秉薄,原为汉人,明洪武二年迁腾越,又到绮罗、罗文冲关璋,娶阿昌族女哄氏而成为阿昌族。一支迁路西县高埂田为阿昌族。一支迁萝卜坝成为傣族。一支到陇川县小新寨成为景颇族载瓦支。

7、布朗族曹姓。勐腊县倚邦土千总曹当斋,清雍正七年(1729年)从征普思逆夷,杀贼有功,给土千总。

8、昭武九姓的曹国。进入中原地区并留居的昭武九姓之曹国人,后依汉族人化习俗,以国名汉化为姓氏称曹氏,世代相传至今。

9、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彝族、哈尼族、纳西族、回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曹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曹氏,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

曹叔振铎,生卒年不详,姬姓,名振铎,亦称曹振铎(受封曹国,叔是排行,故称曹叔振铎或曹振铎),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六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周朝诸侯国曹国始封君,曹氏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曹安、曹伯、曹振铎、曹嵩、曹龙、曹弘、曹秉薄、曹当斋、本牙海、曹玉溪、曹十哲。 曹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七百九十一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60%左右。先秦时,曹姓主要活动在甘肃、山东和江苏北部。秦汉时,曹姓已分布于长江以北各省和华东地区。唐初和唐末,中原有两次南下大移民,曹姓是其中进入福建的中原姓氏之一。唐末宋初,曹姓进入了两广。清初曹姓进入了台湾地区。

宋朝时期,曹姓大约有6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81%,排在第二十四位。曹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414%。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这两省曹姓大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54%。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西、浙江等省。全国呈现北部冀豫、东南皖赣浙两大曹姓聚集地区。

明朝时期,曹姓大约有6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65%,列为第三十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曹姓人口增长值为负值。明朝以前,曹姓的主体一直在中原和山东,宋元明时期北方连续不断的战争,曹姓人群自然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人口减少十分明显。明朝时期,江苏为曹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193%。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山东、浙江三省,大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江西、安徽等省。全国重新形成了鲁、苏、浙、赣、皖曹姓人口聚集大区。 郡望

曹姓的郡望在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彭城郡(今江苏省徐州市)、高平郡(今山东西南部)、东海郡、陈留郡、清河郡、巨鹿郡。 堂号 有两种类型:

一是以发源地或居住地为堂号 (即以郡望之名)的郡望堂号。曹姓在历史上有多个郡望,主要有:

谯国(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

彭城(治所在今江苏徐州市)。

高平(治所在今山东邹城市西南)。

巨野(治所在今山东巨野县城)。

金乡(治所在今山东嘉祥县南)。

亭山(齐郡,治所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南)等。

二是自立堂号。已收集到的曹姓自立堂号及其地址:

爱敬堂:江苏溧阳市南门里。

安寓堂:江苏邳州市。贵州织金县鸡场乡。

安正堂:四川宜宾市。

八斗堂⑴:安徽太湖县、怀宁县江镇镇日新村曹屋、定远县吴圩镇耿巷村、曹李村。湖北省洪湖市。

修德堂:江西吉安县桐坪镇黄山村

白虎堂:(曹操世系)。

白玉堂:江苏淮阴市。

清靖堂:又称“无为堂”,西汉曹参,在萧何死了以后,继萧何为宰相。他一本萧何时的办法,所谓“萧规曹随”。“省刑法,薄税敛,无为而治”。老百姓因此歌颂他说:“载以清靖,民以宁一。”

宗族特征:

1、曹姓名人辈出,从官员将帅到文人墨客,从三国曹操到清代曹雪芹,均在曹姓的发展史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为后人所崇敬。2、曹姓的字行辈份除排列有序井然外,还体现着报国忠贞,勤俭治学的家规家训。如曹振甲所修《曹氏家谱》中江苏曹姓一支字行为:“春贤泽绶衡,善禄道耀勋。” 四言 名麟俊彦;

绣虎文宗。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长平侯曹操族子---曹休,字文烈。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后世称为绣虎。

人称乡虎;

自庆接鸾。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诗人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人,曹操的儿子,封陈王,死后谥思,世称陈思王。因富有才学,早年受曹操宠爱,一度曾想立他为太子。曹丕为帝,他受猜疑妒忌,积郁而死。诗歌多为五言,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练而辞采华丽,对五言诗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也擅长辞赋、散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曾说:“天下文章只有一石,曹子建一个人占了八斗。”当时人称“绣虎”,绣,指其词华隽美;虎,指其才气雄杰。下联典指唐代诗人曹邺,字邺之,桂州阳朔人,大中年间进士,历官祠部郎中、洋州刺史等。其诗多写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感慨,少数篇章对统治者的讽刺;语言通俗,多用民间口语。《登第诗》有句:“自拟孤飞鸟,得接鸾凤翅。”

平阳世泽;

相国家声。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汉初曹参,助刘邦得天下有功,封平阳侯,后继萧何为丞相。

武惠世泽;

科第家声。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北宋初年大将曹彬,卒谥武惠。

将台三上;

籍列八仙。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大将曹彬三子皆为将才,曹弼题曹彬庙有“教子三登上将台”之句。下联典指宋曹国舅隐迹山林,后遇钟离权、吕洞宾,引入仙班。

文承七步;

武继三登。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诗人曹植。《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妒忌曹植才华,曾令他七步之内作一首诗,作不成要施以重刑。曹植应声便成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来,人们以“七步”形容才思敏捷。下联典指北宋初大将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乾德初年,因打败契丹、北汉有功,官枢密承旨,灭后蜀后任都监。开宝年间任统帅,灭南唐,后任枢密使,加同平章事(宰相),封鲁国公。太平兴国年间,辅佐太祖决策灭北汉,雍熙年间又率军攻辽。为当时第一良将。他有七个儿子,其中三个都有将才。长子曹璨,字韬光,官至富州刺史,因抵抗契丹有功,官河阳节度使,升同平章事(宰相)。三子曹玮字玉臣,率兵四十年,未曾失利。七子曹琮,字宝章。北宋大臣陶弼有句:“教子三登上将台。”

大家传诫;

令女守贞。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班昭,为皇后和妃嫔教师,以其夫为曹世叔,称“曹大家”。曾著有《女诫》。下联典指三国·曹爽。从弟文叔妻名令女,夫早死,割鼻毁容,誓不再嫁。

投江尽孝;

却赙表廉。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曹娥,沿江寻父尸不得,号哭七日,投江而死。下联典指宋·曹修古卒,其妻女尽却宾佐之赠钱数十万。 谯国家声远; 五言 雷阳世泽长。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曹姓的源流郡望。

泉石从所好;文章如有神。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汉代《曹全碑》字联。曹全,字景完,东汉建宁间举孝廉。《曹全碑》,全称《汉颌阳令曹全碑》,又称《曹景完碑》,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立,明万历初在今陕西合阳县出土,清康熙壬子(公元1672年)后断裂缺字,公元一九五六年移存西安碑林。隶书,二十四行,行四十五字,碑阴列名五列,五十七字。

借得三川秀;

添来气象新。

——曹雪芹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著《红楼梦》书中联语。 圣代三升论秀; 六言 家风八斗量才。

——曹京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望江县曹大村曹氏宗祠联。全联典指三国时魏国诗人曹植。见上“人称乡虎;自庆接鸾。”联释。 平阳世守三章约; 七言 子建才高七步诗。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初大臣曹参。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字子建,曾七步成诗。

影上三竿迎晓日;

才高七步咏春风。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野田黄雀行千里;

芹圃红楼梦百回。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等。下联典指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著有《红楼梦》。

一代像绘凌烟阁;

千秋名传曹娥碑。——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画家曹霸,曾修补《凌烟阁功臣像》。下联典指东汉孝女曹娥,后人立“曹娥碑”。

只有诗书堪自读;

未甘词赋压群流。

——曹墨琴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女书画家曹墨琴撰书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撰书联。

宝鼎茶闲烟当绿;

幽窗棋罢子犹凉。

——曹雪芹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著《红楼梦》书中联语。

绕堤柳借三篙绿;

隔岸花分一脉香。

——曹雪芹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著《红楼梦》书中联语。

家居好水好山地;

人在不夷不惠间。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佚名集汉代曹全碑字联。

令子贤孙中维起;

美人名士共长生。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佚名集汉代曹全碑字联。

鹤群常绕三珠树;

花气浑如百和香。

——曹秀先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礼部尚书曹秀先撰书联。 八言 君子处事,有忍乃济;

儒者属辞,既和且平。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八言以上 佚名集汉代曹全碑字联。

仁被江南,良将功推第一;

约成塞外,使臣才羡无双。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曹彬,为时良将第一。下联典指宋代曹利用,曾与辽国和议。

树绩关中,振平阳千载之武;

修名邺下,冠河东八斗之才。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曹参,佐高祖定天下而封侯。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谢灵运曾言天下才一石,子建独得八斗。

法守三章,平阳侯忠诚厚朴;

才高七步,陈思王藻丽英华。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曹参,封平阳侯,曾随刘邦定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字子建,曾七步成诗。

大地钟灵,肇启文明联栋彩;

华堂霭瑞,宏开富有接云光。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何氏宗祠联。

啰咀建鸿图,肇启御题四字美;

嘉坡振大业,宏开帝书两句扬。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新加坡何氏宗祠联。

汉拜相,宋封王,三千年皇猷黼黻;

居江左,卜京右,亿万世国器珪璋。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河北省丰润县曹氏宗祠联。

安徽曹氏续修宗谱八卷,家第一卷,(明)曹来凤修,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歙县曹氏重修谱牒,(明)曹光东修,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青阳墩头曹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曹氏族人修,清道光三十五年(公元184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八卷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泾县谯国曹氏宗谱五卷,(清)曹思诚、曹里等修,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上海曹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上海曹氏族谱四卷,(民国)曹永和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崇孝堂重修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上海曹氏族谱四卷,(民国)曹浩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崇孝堂、中华书局铅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镇江开沙曹氏宗谱四卷,(清)曹国宾等纂,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镇江开沙曹氏宗谱八卷,(清)曹启铨编,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曹姓家谱是指曹姓的文字谱牒,又称为曹氏家谱,曹氏家乘。肇始于先秦史官所撰的《世本》。曹姓世系直至汉代应仍是在《世本》上增补,原书在宋代散佚。如太平曹氏,等等记载曹氏内部发展的传记和编年史的特殊历史记传。 湖南 湖南南岳曹氏字辈:懋学徵绍虔 家良致述先 希时华邦庆 景登允尚传 积善贻芳远 培基树泽长 业修斯富有 本立定荣昌

湖南芷江曹氏字辈:“之子言文与齐思庭世昭光继恕承先代法可得久长安邦定治平福享久成荣正大鸿运兴万家庆天恩”。

湖南常宁曹氏字辈:“子应荣达继必贤良诗兴泽后孝启家祥芳连甲第声振朝堂光余先祖百世其昌”。

1994年新续字辈:“仰承洪范怡和泰康敦崇礼义德业昭章福禄绵远晖耀平阳”。

湖南芷江曹氏字辈:“文大致启宗国学万世兴家传日新胜吉庆中长应”。

湖南凤凰曹氏字辈:“长延祖宗宏绪达启世代仁义忠厚贤良俊秀尚德景星庆云”。 

民国三十二年曹时药《六修曹氏支谱》,湖南益阳曹姓一支字行为:  玉受秀贤彦,必钦子冠锡,良文教尔廷,家盛英嗣起,  时安德泽芳,显承师俊业,圣哲立名郅,仁孝怀三代, 山东 山东博兴曹氏字辈:“志向高大新,同连奉竹训”

山东诸城曹氏字辈:“彬乾元亨利贞学有为良勤俭庄敬贤忠孝悌”。

山东临邑曹氏字辈(世传):“式玉传本广,庆延泽义厂,得培春奋发,安全即是长”。  四川 四川绵竹曹氏字辈:“以学联玟风圣元世德邦守先培代远一本遇多良秉正安怀履希承绍有方慎之崇汝祖延显兆绵长”。 辽宁 辽宁满族曹氏字辈:“松舒坦哈满额春文鳞昌玉珠祥光景泰承华宝德盛材凤图斌”。 河南 河南信阳曹氏字辈:“正德金殿士,文光燿尚升,永安千古秀,万代庆长春。”

河南辉县曹氏百字辈(22代-121代):“启宗秉明志,培嘉常锡光,景晓可建宪,尚有万家昌,举业树仁德,广贤崇义芳,书锦必竟秀,武佩立勋章,兴华涌新俊,卫国济英良,功荣彦世泽,品正惠声扬,轩瑞信园洁,庭运著凤翔,儒林鸿学录,兰桂萃丽堂,喜登青云步,晋豫鹏飞乡,天普呈平乐,冠庆富春江。” 江苏 江苏南通如东曹家庄曹氏字派:廷有联明瑞,大启世永书,宗宜连显达,德裕克昌余。 新疆 新疆巴里坤曹氏字辈:英豪诚士美,万世享荣华 其它 曹氏一支字辈:“开宣宏德永兆云宜必可仲于伟然特启银祥正福玉树庭谐”。

清光绪三年曹振甲纂修《曹氏族谱》,江苏扬州曹姓一支字派为:

景国良栋,守世乙启,子木宏允,振汝定纪。

续修字派为:

德贻余庆,学立名扬,锡尔遐福,长发其祥。

江苏扬州另一支曹姓21世以前字派说法不一,其字为:

乾元亨利,贞学为佾,里公雍述,泰罕党宇,

宙洪荣华,尧舜禹汤,文武周孔,孝悌忠信,

礼义廉杰,金木水火土,壮敬贤良勤俭,射御书数。

21世之后的字派为:

一大士必,永裕恒元,如松有茂,明文思安,善继贤述,克盛荣华。

清光绪二十六年曹汝祥续修《曹氏支谱》,山东诸城曹姓一支字派为:

彬乾元,亨利贞,学有为,良勤俭,庄敬贤,忠孝悌。

清咸丰十年(1860年)四川绵竹《曹氏族谱》的世次班行为:

以学联玟风,圣元世德邦,守先培代远,一本遇多良,

秉正安怀履,希承绍有方,慎之崇汝祖,延显兆绵长。

清代《常宁烟竹曹氏一修宗谱》的字行为:

子应荣达,继必贤良,诗兴泽后,孝启家祥,

芳连甲第,声振朝堂,光余先祖,百世其昌。

1994年七修宗谱的新续字行为:

仰承洪范,怡和泰康,敦崇礼义,德业昭章,福禄绵远,晖耀平阳。

湖南麻阳县芷江东门曹家的字派为:

文大致启宗,国学万世兴,家传日新胜,吉庆中长应。

芷江曹家坪曹姓的字派为:

子言文与齐,思庭世昭光,继恕承先代,法可得久长。

麻阳县高村曹家子字后取二十字:

高永应启宗,祖达胜国英,方志传世代,光华选朝廷。

民国三十七年高村曹家与芷江曹家坪共同商议续取二十字:

安邦定治平,福享久成荣,正大鸿运兴,万家庆天恩。

麻阳县吕家坪毛家湾曹姓的字派为:

景志仁玉庭,万(文)朝(正)维(万)贞(兆)启,世上生俊杰,

久永享太平,祖正流芳远,仕相转佳行。

湖南省凤凰县毛都曹家字派为:

长延祖宗宏绪,达启世代仁义,忠厚贤良俊秀,尚德景星庆云。

民国十八年曹少甫修《曹氏家谱》,江苏通州曹姓一支字派为:

春贤泽绶衡,善禄道耀勋。

民国十六年曹怀之修《曹氏宗谱》,安徽绩溪旺川曹姓一支字行为:

志士光家国,徽猷衍圣功,立诚天助福,敦德世恒隆,

庆本善庭起,瑞从义宅钟,思求荣祖道,文学务先通。

民国六年《湖南益阳曹氏彦祥房五修谱》的派语为:

应世国大昌,芝城土必方,文明光景远,

道下合三房,显承师俊业,圣哲立名邦,

仁孝怀三代,嘉徵集一堂,宗功培至善,祖荫庆常康。

民国三十二年曹时药《六修曹氏支谱》,湖南益阳曹姓一支字行为:

玉受秀贤彦,必钦子冠锡,良文教尔廷,家盛英嗣起,

时安德泽芳,显承师俊业,圣哲立名郅,仁孝怀三代,

嘉徵集一堂,宗功培至善,祖阴庆常康。 曹操冢,即曹操墓。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约巧公里的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该地西依太行,北临漳河,南倚南岭,地势较高。

安阳高陵,位于河南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邺北城西12公里处。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运到邺城(今临漳县西南邺北城),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

2009年12月27日,国家文物局认定,经考古发掘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其就是曹操墓[1]。2013年5月,安阳曹操高陵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6月,河南安阳曹操高陵及所在的邺城遗址入围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批准的《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

①抗倭民族英雄通州余西场曹顶

曹顶,通州余西场人。生于正德九年(1514),牺牲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

据曹氏家谱载:北宋末年,曹彬后裔,山东武惠堂曹姓、梁姓、开封府任姓、中原季、刁、姜、李等众姓,携家谱、典籍,举家携庄客南渡;元末明初,避兵火,自金陵、句容,经常熟北渡,迁通州余西场。

史载:余西场亭户曹大宾庄客,生儿发旋三顶,遂名“顶”,亦名“鼎”。及长,强悍豪爽,多膂力。受顾盐贩,驾舶往来江海。

嘉靖三十二年(1553)倭寇犯太仓。总督张经征兵于通州。曹顶应募,隶千户姜旦。江中战倭,顶以长叉刺其操舟者堕水,跃登其舟,沉其铁缆,焚其舟。倭乱,江南兵乘势奋击,贼大败去。由此,顶望著,统哨船30艘,卒500名,驻江南剿倭。

每战,顶亲冒箭矢,率部击寇。战酣,寇众,击落顶盾,长枪刺来;从卒未及呼喊,顶右腋夹定贼枪,左手飞拾盾,挡贼枪,奋进,寇遁。又,顶入贼阵,救回部卒,且俘一寇。曹顶率军,倭寇丧胆。

嘉靖三十三年(1554)四月初二,倭船百艘,自狼山江面乘潮而来,寇3000余登岸,烧杀掳掠,屠戮老幼数千人,通州遭空前惨祸。

贼锋锐,攻计百出。顶率水兵五百壁于城外江面,伺间叠出挠倭。相持两旬余,贼恶其逼,退至狼山。又4日,徐、宿、邳援兵至,合兵击贼。寇乘舟败走。通州城围始解。

鼎身被数十创,杀倭百余,辞赏,解甲还乡,操业刀切面。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月,倭寇自掘港登陆,再犯通州。顶偕官军,自辰至午,激战寇于通州城北50里,冒雨追寇于单家店(平潮),马蹶壕堑。鼎壮烈殉国,时年44岁。噩耗传出,天地同悲,万民敬仰!

通城南郊狠山脚北侧,建有曹顶墓、曹公祠;曹顶殉难地单家店(平潮)建有曹公亭;曹顶故里,余西镇武惠堂曹氏宗祠(在余西小学祠堂沟西岸)供奉有曹顶公祖先牌位。1956年,余西地方干部为建大会堂,(若直白建剧场,南通县政府不批准,)折除曹氏祠堂,仅存一埭朝西边屋,曹朝忠一家数口居住,现已圮废。一对祠门石狮,由季姓后人代管,后转入余西小学。

通州志,人物志中收有曹顶本传。建曹公亭时,费范九向全国征集诗稿,张謇、陈衍、梁启超等45人来稿;集53首诗词赋,汇编成《南通平潮曹公亭诗》一册出版。张謇还为曹公祠、曹公墓撰写楹联。

②曲艺开山祖柳敬亭。

柳敬亭 (1587-1672)曲艺开山祖。柳敬亭原名曹永昌,南通州余西场人,祖曹棆,父曹应登,皆在余西镇上经商。其叔父曹应科在泰州设有分号,往来于余西泰州间经商。永昌之父曹应登奉永昌之祖曹棆命,之泰州,助永昌之叔曹应科一臂。永昌少年好动,常随父至泰州叔父分号游。

曹永昌自幼强悍不羁,十四岁时得罪权贵,化名抑敬亭,往来于余西、通州城、如皋、海安、泰州、扬州、盱眙、金陵、苏州、北京、等地说书言志,意在反清复明。

曹永昌在金陵传有子嗣;曹棆长房长孙曹永昌寿高八十三岁,晚年贫困潦倒,落叶归根,终,葬余西场南祖茔。牌位供奉在余西场武惠堂曹氏宗祠。金陵城北,南通城柳家巷,余西龙城可寻其迹。

③任尧章-任焕文,(1861-1934)余西精进书院首任院长,著述颇多,有任焕文笔记余西场乡土教材,通州物产,通州民俗,通州称谓,小学算术,博物,等;并续修任氏家谱。任焕文为曹顶作传,载入任焕文笔记,编入乡土教材,有师山顾贵亭为之作序,并成为精进书院、余西小学、余中小学、通源小学等小学必读教材。

④顾怡生为余西小学作校歌:美哉我校,美哉我校,邻有夫子堂堂庙,乡有将军义勇曹。天风怒号,海潮狂啸。我保我卫先我教。夫子之道高,将军胡弗效?学生努力各有造,家邦真正生英豪。”

⑤曹彬--北宋开国大将,创曹姓武惠堂。

⑥任布--北宋儒将,甘肃总兵,创任姓五知堂。

⑦曹王--反清领袖,葬余西场运盐河南六甲镇。

⑧曹秀生--民间智者。

⑨唐汝峒--清官,兴办教育事业,重修余西龙城诚门,振兴余西镇。

⑩朱理治 --朱明勋,无产阶级革命家。

⑪马一行--革命前辈。

⑫任苯生--余西书画派书法领袖。以下是南通古梅山庄笔记。

和张謇先生对联-任苯生。

1922年夏,我从骑岸镇高等小学考入南通师范,求学期间,常聆听张謇先生演讲,,先生谆谆教诲,终身受益。

在一个星期六的午后,我们几个同学,正在朝东风琴室后壁外的一棵树上装矿石收音机天线, 一个同学忽然看到张謇先生正缓步跨上木桥,朝学校方向走来,立刻兴奋地告诉我们。四先生(张謇兄弟五人,他排行第四,后被称“四先生”)住在濠南别业。与博物苑有边门相通,与学校隔河相望。两岸坝肚子上架有木桥,桥栏上有“路不拾遗”四个大字,河里插有蟹簖。闲暇时,先生常独自从河西头踱过桥来。

我们顾不得装天线,立即跑回学,一路奔走相告,欢腾雀跃;师范主持于敬之急忙领着大家,打开常年落锁的学校后门,出来恭请四先生进校,迎至寿松堂。

先生结合自身坎坷历程,鼓励在场同学勤学苦读,争当栋梁之材,将来为国效力,为民服务,造福一方。

接着,我们随先生出寿松堂,来到校园。在一棵古银杏树旁,有一株灵霄。附树而上,直攀树梢。先生心情甚佳,驻足观之。随后,大家跟着赏景,边走边聊,信步来到荷花池旁,大家兴致盎然。先生一时兴起,收住脚步,要与我们对联,大家热情高涨,围拢过来。先生说出上联:“黄花菜,菜花黄,一花一酌”;( “菜花黄”-酒名)只有不多几位同学应了下联,还记得我应的下联是:”“鸡冠花,花冠鸡,边啄边哗”。先生笑着又出一上联:“梅兰芳演木兰从军,戏是女扮男,实是男扮女”。大家搜肠刮肚,无人能对。先生勉励我们:博学精思,互相探讨,自会开窍。

先生教导,铭记心中。后来读了蔡东藩明史演义,有所感悟,试作下联,以对四先生上联:“梅兰芳演木兰从军,戏是女扮男,实是男扮女”。下联:“朱元璋灭大元建明,祖从僧为帝,孙从帝为僧”。

谨以此联,记念恩师!

作者:南通余西古镇任苯生。

誊稿:通州市余西镇任侠家。

⑬江涛--江冠雄,余西书画派国画领袖。

辽阳是辽宁省一个市县级的小城市,在沈阳的南侧鞍山的北侧,由于地势处于平原地带,也没有沿海港口交通很平庸,又被两座大城市所包裹,所以经济并不是非常之活跃,但是辽阳这种地方如果是旅游的话还是值得一去。辽阳是一个非常有文化的城市,早在辽宁还没有成立的初期,辽阳这座城市就早已出现。

曾经辽阳也是整个东三省的行政中心,后来将行政中心由辽阳迁都到奉天,也就是现在的沈阳之后,经济开始出现巨大的下滑,辽阳的古建筑非常之多有有东京城城楼,还有著名的辽阳白塔,距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辽阳最具盛名的旅游,应该是弓长岭温泉。

弓长岭离辽阳市区有一小时的车程,但是旅游方面配备比较齐全,不但有温泉,还有露天的水上乐园,食宿一条龙。如果一家人出门游玩可以选择自驾,毕竟现在导航非常方便,可以提前在网络上团购预定酒店温泉以及想要游玩的项目,尽量避免热门旅游时节错开高峰期能够增加一定的旅游体验。到辽阳旅游一定不能错过到鞍山,因为两座城市相隔非常之近。鞍山有世界第一大玉佛,也有这千山旅游风景区,千山的景色非常之优美。

有一句名言来称颂千山,那就是南有黄山,北有千山,由此可见千山的风景是多么是优美,辽阳与鞍山的车程非常之近,半个小时就可以从辽阳市区开车行驶到鞍山市区,鞍山市区与千山风景区的车程只要20分钟就可以,交通方面还是非常的便捷,也可以选择到沈阳旅游,到棋盘山沈阳植物园去观赏美景,若时间充裕,也可以乘坐高铁或自驾到大连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游玩。

《红楼梦》是曹雪芹写的。

以前我们读《红楼梦》的时候,都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曹雪芹。原曹雪芹只写了前八十回,之后的部分是高鄂补写的。这个结论,是主流经学界的学者在严肃的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大家都相信这个结论,不会有谁提出怀疑。

现在,连曹雪芹的著作权都会被提出质疑,或者干脆是否定。是与现代红学大热,被许多人关注有关。既然《红楼梦》后半部分是续写的,自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许多对高鄂续书不满的人,试图补写出一个更符合曹雪芹原意的结局来。于是,续写《红楼梦》便成了一门生意。

续写者无论水平和效果如何,起码都是光明正大的。比如刘心武的续书,虽然大多数人并不认同,但也算是一家之言。还有一些便不怎么正大光明了,比如所谓的“吴氏红学”以及所谓的“旧时真本”等等,都是谎言。他们写出一个拙劣的续书,为了卖个好价钱,便编造出各种谎言来。比如吴氏红学常常说的,《红楼梦》是吴梅村所作,就是一例。对他们来说,《红楼梦》是谁写的不重要,他们能用这个谎言骗来钱才是重要的。

吴氏红学否定常常用的手法有不少,其中最主要的有避讳说,比如,《红楼梦》是有“唐寅”这样的字眼,而曹雪芹的祖父叫曹寅,曹雪芹在写他祖父的名字时,是要避讳的。这种说法,毫无道理,现在流传的手抄本,都未见得是曹雪芹的手笔,可能是别人抄的。别人抄的时候,就不必在乎所谓的避讳了。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在现有的红学材料中,也就是在现存的曹氏家谱中,没有完整的证明曹寅到曹雪芹的谱系资料。这是一些人叫嚷否定曹雪芹著作权的证据。

但是,主流红学成果中的资料是足以支撑正统的观点的。

《红楼梦》作者是谁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在1980年首届国际红学研讨会上,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陈炳藻利用计算机对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用字进行测定,他得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