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如何写才是正确?
各个家谱在书写格式上不完全相同,但概括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新的宗谱在书写格式上应该与旧谱保持一致。修谱中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在女子挂线上很不统一。认为女子挂线一般为三种情况:
一是无子有女户可挂一女子;
二是子女随母姓可以挂线;
三是未出嫁女可以挂线。另外明确为赘婿的应按祖制以赘婿挂线为宜,特别要强调的是如果女子挂线在书写格式上与男子挂线是相同的,区别在于所生子女一定要说清姓什么。
家谱(或称族谱)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
扩展资料:
重要作用:
家谱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皇帝的家谱称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
家谱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参考资料:
家谱的正确编写方法如下:
1、搜集资料。根据老谱所载源流,搜集和参考近代本氏源流的研究成果,尽量将本族的世系源流考证详细写清楚。
2、撰写《序言》。每次修谱都有一篇序言,它几乎是一部谱的象征和门面,它反映了该次修谱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念。
3、编定目录。一般包括:序言、历次修谱序言、源流考证、本次及历史修谱人员名单和基本情况、捐款人名单及金额、凡例、历史资料、字辈排行、齿录、艺文、跋、后记、附注等。
4、审稿。审稿一般由修谱机构(理事会)召集组织,邀请相关人员对草稿进行审核,一旦审核通过,即可定稿。
家谱的命名方法:
1、地域名称+姓氏+第几次续修,如《湖南陈氏六修族谱》。
2、地域名称+姓氏+堂号,如《绍兴王氏颖川堂支谱》。
3、第几次续修+姓氏,如《四修王氏族谱》。
4、地区名称+姓氏,如《新安王氏宗谱》。
5、姓氏+堂号+第几次续修,如《王氏颖川堂八修支谱》。
6、原籍+姓氏+地域名称,如《义门陈麻城庄湖北麻城庄支谱》。
墓碑碑文一般由时间、正文、落款及字数限定四部分组成。
1、时间:即建墓时间,写于墓碑右边,不写顶端,常在全碑三分之二处始写,字体宜写得较小一些。
2、正文:是写两位墓主姓名,老式坟墓只写丈夫姓名,妻子只写姓氏,且大都不居中写,仅靠左傍写;现代坟墓墓碑上夫妻是并排写的,男居右女居左。
一般是这样书写:“慈父某公某某德配某氏某某寿域(或之墓)”12字排成两列,“寿域”两字须比其它字大一倍,且居左右两列的中间。
也有人提出正文主体字数不能成双,要成单数,则宜改为“慈父某公某某配某氏某某寿域(或之墓)”第一字慈写顶格中间,字体大小与寿域两字一样。
“父某公某某配某氏某某”排成各五字两列,老式墓碑中,女性姓氏后常见“孺人”两字,有此两字的女性,通常是丈夫七品官以上或名门望族家庭的夫人,普通百姓妻子一般没资格享此尊称。
3、落款:特指出资建造此墓穴者,即使出资者是墓室主人,也宜具写自家子女及孙辈曾辈的名字,常见的有:“孝男某某、某某、某某,孙某某、某某、某某,敬立”。
没儿子只有女儿的,则写“孝女某某、某某、某某,外孙某某、某某、某某,敬立”,落款位置在左侧三分之二写起,字体大小一般与日期一样,“敬立”之前要空一格位置,子孙名字前省略写姓氏,但外孙若是异姓,则要写上其姓氏了。
4、字数限定:碑文总字数包括时间正文落款必须为五倍加一,即16字、21字、31字、36字、41字……不准多一字,也不可少一字,用“生老病苦死”或“金木水土火”各五字去一一对应,首字和最后一字必须为“生”字或“金”字。
因此,当总字数不是五倍加一时,在时间、正文、落款上就要适当加字或减字了,达到上面规定的字数为止。
墓碑的用途
第一、木碑立于宫门前,故称“宫必有碑”。这木制的碑是用来识日影的,从日影的阴阳,可以测出季节的变化;
第二、古代宗庙前立碑,碑上有穿孔,是用来系绳,栓住祭祀的牲口,待神飨后,牵出牲口进行血祭;
第三、古代的碑是引棺入葬的用具。
“孝 女”
楼主,给您一个参考:
另,给楼主一个补充,墓碑碑文有关子孙名称的写法如下:
子孙名称,如果是父辈坟墓,一般包括所有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等,如果是祖辈及以上坟墓,有的还有曾孙、玄孙等,由于人数太多,墓碑位置不够写,写得太小了也看不清楚,因此就需要根据人数的多少来确定具体写的人员范围,一般是从主持立碑的人员辈份写起,最好不超过20个名字,否则就太拥挤。子孙名称用小号字体写在墓碑的左边,具体写法如下:
第一行写一“孝”字,第二行写一“男”字,第三行写儿子所属字辈,第四行写儿子辈名称,按年龄大小从右到左排列,只写名不写姓,如果第四行位置不够的,可继续排第五、第六行。
写完儿子辈名称后再在下一行写孙子辈,先写一“孙”字,再在下一行写孙子的字辈,然后再写名称,仍然是按年龄大小从右到左排列,只写名不写姓。
如果已经有曾孙的,仍然需要写上去。方法是先写“曾孙”字(二字各占一行),再在下一行写曾孙的字辈,然后再在下一行按年龄大小从右到左排列写曾孙名称,只写名不写姓。
对于女儿和孙女等女性子孙,如果男性子孙人数较多就可以不写,如果需要写的,可以写在右边立碑时间与主体碑文之间的空格处。方法是先写一“孝”字,第二行写一“女”字,第三行写女儿们的名称,仍然是按年龄大小从右到左排列,只写名不写姓。孙女名称写在女儿名称的下一行,先写“孙女”(二字各占一行),然后在女字的下边一行写孙女名称,仍然是按年龄大小从右到左排列写曾孙名称,只写名不写姓。
子孙名称一般只写同姓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例如媳妇和女婿就不写,外甥虽有血缘关系但已属外姓也不用写,但如果子孙人数较少,名字在5个以下的,由于字数太少不好看,也可以将媳妇、女婿、外甥等写上去。
不论写左边或右边的子孙,写完后都需要在下一行写一“祀”字。写完上述内容后,就分别计算子孙内容的行数,必须“合生老”才行。即要么是6行(最少)或7行,要么是11行或12行,要么是16行或17行(最多),计算后如果行数不够的,就在“祀”字前加字,可加成“跪祀”、“仝祀”、“仝跪祀”等,如果行数还不够,就在主持立碑这一辈的名字下加一“率”字,或加“同率”(二字各占一行)来进行调整。
要看立碑目的是什么。
碑文,汉语拼音 bēi wén,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
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碑文这种体裁有文,有铭,又有序。立题时,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或直题为某某碑,或题为某某碑铭,或题为碑并序、铭并序之类,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就不题碑铭等字,直书文章题目了。有些文章虽刻在碑上,但不是为立碑而作的,就不能叫作碑文。
碑文的概念顾名思义,凡是为制各种碑上写的文字都叫碑文。我国制碑的俗习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碑的出现,当时的碑,如宫馆中的测影碑,宗庙中的系牲碑,墓旁的下棺碑,都不刻文字,后来有人刻上相应的文字,就逐渐形成各种碑文。
碑和碑文的种类我国从汉朝以后,刻碑的风气逐渐普及,几乎处处可碑,事事可碑。
有山川之碑,城池之碑,宫室之碑,桥道之碑,坛井之碑,家庙之碑,风土之碑,灾祥之碑,功德之碑,墓道之碑,寺观之碑,托物之碑等。
前人实行,后人效法,中国的名胜古迹,竟形成独特的“碑石林立”的民族特色。因此,碑文竟成了使用范围极广的实用文体。
家谱族谱格式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苏式、欧式、牒记式、和宝塔式。
1、苏式家谱格式
苏氏家谱格式,通常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2、欧式家谱格式
欧式家谱格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3、牒记式家谱格式
牒记式家谱格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4、宝塔式家谱格式
顾名思义,宝塔式家谱格式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家谱如何写才是正确?
本文2023-11-27 14:08:2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65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