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陶姓在朝为官有那些,都被处死了吗
没有。自古言官是不能处死的。
明朝陶姓学⼦中,学⽽优则仕者⼈数众多,且多能静俭养性修⾝,成为清正廉洁之⼠,扬名青史。现将其姓名列⽰于此,
明朝是科举的⿍盛时期,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会试考中的称贡⼠,贡⼠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排列名次。殿试录取分三甲:⼀甲三名(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及第;⼆甲赐进⼠出⾝,三甲赐同进⼠出⾝。⼀、⼆、三甲统称进⼠。
陶仕宗:永乐⼗年(1412年)壬⾠科殿试⾦榜三甲31名;
陶圭:永乐⼗六年(1418年)戊戌科殿试⾦榜三甲16名;
陶元素:正统元年(1436年)丙⾠科殿试⾦榜⼆甲第6名;
陶铨:正统⼗年(1445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名;
陶复:景泰⼆年(1451年)⾟未科殿试⾦榜⼆甲第56名;
第 2 页
陶镕:天顺元年(1457年)丁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26名;
陶玺:天顺⼋年(1464年)甲申科殿试⾦榜三甲第58名;
陶永淳:成化⼆年(1466年)丙戌科殿试⾦榜三甲第251名;
陶琰:成化⼗七年(1481年)⾟丑科殿试⾦榜⼆甲第38名;
陶嵩:成化⼆⼗年(1484年)甲⾠科殿试⾦榜⼆甲第3名;
陶缵:成化⼆⼗三年(1487年)丁未科殿试⾦榜⼆甲第86名;
陶怿: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殿试⾦榜⼆甲第81名;
第 3 页
陶煦: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94名;
陶照: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202名;
陶廷威:弘治六年(1493年)癸丑科殿试⾦榜⼆甲第71名;
陶谐:弘治九年(1496年)丙⾠科殿试⾦榜三甲第165名;
陶骥:弘治⼗⼋年(1505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64名;
陶⾦:弘治⼗⼋年(1505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76名;
陶麟:正德六年(1511年)⾟未科殿试⾦榜三甲第93名;
第 4 页
陶俨: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殿试⾦榜三甲第48名;
陶滋: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33名;
陶廉:嘉靖⼋年(1529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55名;
陶谟:嘉靖⼗⼀年(1532年)壬⾠科殿试⾦榜三甲第122名;
陶钦夔:嘉靖⼗⼀年(1532年)壬⾠科殿试⾦榜三甲第142名;
第 5 页
陶⼤年:嘉靖⼆⼗年(1541年)⾟丑科殿试⾦榜⼆甲第83名;
陶⼤有:嘉靖⼆⼗三年(1544年)甲⾠科殿试⾦榜⼆甲第40名;陶钦皋:嘉靖⼆⼗三年(1544年)甲⾠科殿试⾦榜⼆甲第79名;陶承学:嘉靖⼆⼗六年(1547年)丁未科殿试⾦榜三甲第5名;
陶天忠:嘉靖⼆⼗九年(155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65名;陶应龙:嘉靖⼆⼗九年(155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88名;陶⼤临:嘉靖三⼗五年(1556年)丙⾠科殿试⾦榜⼀甲第2名;
陶幼学:嘉靖三⼗⼋年(1559年)⼰未科殿试⾦榜⼆甲第28名;陶⼤顺:嘉靖四⼗四年(1565年)⼄丑科殿试⾦榜⼆甲第69名;陶
第 6 页
允淳:嘉靖四⼗四年(1565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07名;陶允宜:万历⼆年(1574年)甲戌科殿试⾦榜⼆甲第44名;
陶明礼:万历⼗四年(1586年)丙戌科殿试⾦榜三甲第92名;
陶望龄:万历⼗七年(1589年)⼰丑科殿试⾦榜⼀甲第3名;
陶嘉璋:万历⼗七年(1589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07名;陶登:万历⼆⼗年(1592年)壬⾠科殿试⾦榜三甲第230名;
陶⼈群:万历三⼗⼆年(1604年)甲⾠科殿试⾦榜三甲第243名;陶朗先:万历三⼗五年(1607年)丁未科殿试⾦榜⼆甲第29名;陶珽:万历三⼗⼋年(1610年)庚戌科殿试⾦榜⼆甲第48名;陶镕:万历三⼗⼋年(1610
第 7 页
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54名;陶崇道:万历三⼗⼋年(161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23名;陶尔德:万历四⼗⼀年(1613年)癸丑科殿试⾦榜三甲第58名;陶起虞:天启五年(1625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62名;
陶廷烨: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科殿试⾦榜三甲第51名;
陶嘉祉: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18名;
陶元祐:崇祯⼗六年(1643年)癸未科殿试⾦榜三甲第57名;
陶履卓:崇祯⼗六年(1643年)癸未科殿试⾦榜三甲第134名;陶作楫:顺治⼗六年(1659年)⼰亥科殿试⾦榜三甲第112名;陶
第 8 页
虞飏:康熙九年(167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50名;
陶式⽟:康熙⼗五年(1676年)丙⾠科殿试⾦榜三甲第117名;陶⼠铣:康熙⼆⼗七年(1688年)戊⾠科殿试⾦榜三甲第31名;陶⾃悦:康熙⼆⼗七年(1688年)戊⾠科殿试⾦榜三甲第57名;
第 9 页
陶尔穟:康熙三⼗年(1691年)⾟未科殿试⾦榜⼆甲第14名;
陶彝:康熙三⼗九年(1700年)庚⾠科殿试⾦榜⼆甲第46名;
陶元运:康熙四⼗五年(1706年)丙戌科殿试⾦榜⼆甲第49名;陶国奇:康熙四⼗五年(1706年)丙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88名;陶成:康熙四⼗⼋年(1709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35名;陶贞⼀:康熙五⼗⼀年(1712年)壬⾠科殿试⾦榜⼆甲第4名;
陶必达:康熙五⼗⼀年(1712年)壬⾠科殿试⾦榜三甲第27名;陶德焘:康熙六⼗年(1721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64试⾦榜三甲第20名;
陶思深:乾隆⼗年(1
陶其愫:乾年)⾟丑科殿试⾦榜⼆甲第31名;陶鉴:乾殿试⾦榜三殿试⾦榜⼆甲第6名;
陶运和:嘉庆⼗三年(1808年)戊⾠科殿试⾦榜
陶⽂植:嘉庆⼗四年(1809年)⼰巳恩科殿试⾦榜三甲第26名;陶廷皋:嘉庆⼗四年(1809年)⼰巳恩科殿试⾦榜三甲第44名;陶镕:嘉庆⼗六年(1811年)⾟未科殿试⾦榜⼆甲第66名;
陶克让:嘉庆⼗六年(1811年)⾟未科殿试⾦榜三甲第27名;
陶廷杰:嘉庆⼗九年(1814年)甲戌科殿试⾦榜⼆甲第25名;
陶惟辉:嘉庆⼆⼗⼆年(1817年)丁丑科殿
第 14 页
试⾦榜⼆甲第35名;陶际清:嘉庆⼆⼗四年(1819年)⼰卯恩科殿试⾦榜⼆甲第81名;陶⾦烇:嘉庆⼆⼗五年(1820年)庚⾠科殿试⾦榜三甲第95名;陶青芝:道光⼆年(1822年)壬午恩科殿试⾦榜⼆甲第73名;
陶沅:道光⼆年(1822年)壬午恩科殿试⾦榜三甲第68名;
陶福恒: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殿试⾦榜⼆甲第7名;
陶沄:道光九年(1829年)⼰丑科殿试⾦榜⼆甲第15名;
陶⽂潞:道光九年(1829年)⼰丑科殿试⾦榜⼆甲第36名;
陶春元:道光⼗三年(1833年)癸巳科殿试⾦榜三甲第6名;
第 15 页
陶庆增:道光⼗五年(1835年)⼄未科殿试⾦榜⼆甲第3名;
陶恩培:道光⼗五年(1835年)⼄未科殿试⾦榜⼆甲第11名;
陶汶:道光⼗五年(1835年)⼄未科殿试⾦榜⼆甲第48名;
陶銞:道光⼆⼗七年(1847年)丁未科殿试⾦榜三甲第69名;
陶松⼭: 道光⼆⼗七年(1847年)丁未科武殿试⾦榜三甲第29名;陶绍绪:道光三⼗年(1850年)庚戌科殿试⾦榜⼆甲第50名;
陶云升:咸丰⼆年(1852年)壬⼦恩科殿试⾦榜三甲第17名;
陶宝森:咸丰六年(1856年)丙⾠科殿试⾦
第 16 页
榜三甲第28名;
陶模:同治七年(1868年)戊⾠科殿试⾦榜⼆甲第47名;
陶福同:光绪⼆年(1876年)丙⼦恩科殿试⾦榜⼆甲第6名;
陶⽅琦:光绪⼆年(1876年)丙⼦恩科殿试⾦榜⼆甲第69名;
陶锐:光绪⼆年(1876年)丙⼦恩科殿试⾦榜⼆甲第128名;
陶清安:光绪⼆年(1876年)丙⼦恩科殿试⾦榜⼆甲第138名;
陶缙绶:光绪⼆年(1876年)丙⼦恩科殿试⾦榜三甲第19名;
第 17 页
陶家驺: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80名;
第 18 页
陶福祖: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殿试⾦榜⼆甲第66名;
陶守愚: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殿试⾦榜三甲第113名;
陶福履:光绪⼗⼋年(1892年)壬⾠科殿试⾦榜三甲第51名;
陶联琇:光绪⼆⼗年(1894年)甲午恩科殿试⾦榜三甲第23名;
陶世凤:光绪⼆⼗年(1894年)甲午恩科殿试⾦榜三甲第140名;
陶邵学:光绪⼆⼗年(1894年)甲午恩科殿试⾦榜三甲第177名;
陶陈章:光绪⼆⼗年(1894年)甲午恩科武殿试⾦榜三甲第10名。
第 19 页
陶荣:光绪⼆⼗⼀年(1895年)⼄未科殿试⾦榜⼆甲第78名;
陶之藩:光绪⼆⼗四年(1898年)戊戌科武殿试⾦榜三甲第79名。
注:标注红⾊者为武科进⼠。明清以来,陶姓学⼦中,学⽽优则仕者⼈数众多,且多能静俭养性修⾝,成为清正廉洁之⼠,扬名青史。现将其姓名列⽰于此,以励后⽣。虽反复核对,亦恐有误漏,敬请指正。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种制度。从隋朝⼤业三年(607)开始实⾏,⼀直到清光绪三⼗⼀年(1905)为⽌,历经1300多年。明朝是科举的⿍盛时期,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会试考中的称贡⼠,贡⼠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排
第 20 页
列名次。殿试录取分三甲:⼀甲三名(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及第;⼆甲赐进⼠出⾝,三甲赐同进⼠出⾝。⼀、⼆、三甲统称进⼠。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但⽇趋没落。明清以来,陶姓学⼦中,学⽽优则仕者⼈数众多,且多能静俭养性修⾝,成为清正廉洁之⼠,扬名青史。现将其姓名列⽰于此,以励后⽣。虽反复核对,亦恐有误漏,敬请指正。
陶仕宗:永乐⼗年(1412年)壬⾠科殿试⾦榜三甲31名;
陶圭:永乐⼗六年(1418年)戊戌科殿试⾦榜三甲16名;
陶元素:正统元年(1436年)丙⾠科殿试⾦榜⼆甲第6名;
第 21 页
陶铨:正统⼗年(1445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名;
陶复:景泰⼆年(1451年)⾟未科殿试⾦榜⼆甲第56名;
陶镕:天顺元年(1457年)丁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26名;
陶玺:天顺⼋年(1464年)甲申科殿试⾦榜三甲第58名;
陶永淳:成化⼆年(1466年)丙戌科殿试⾦榜三甲第251名;
陶琰:成化⼗七年(1481年)⾟丑科殿试⾦榜⼆甲第38名;
陶嵩:成化⼆⼗年(1484年)甲⾠科殿试⾦榜⼆甲第3名;
第 22 页
陶缵:成化⼆⼗三年(1487年)丁未科殿试⾦榜⼆甲第86名;
陶怿: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殿试⾦榜⼆甲第81名;
陶煦: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94名;
陶照: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202名;
陶廷威:弘治六年(1493年)癸丑科殿试⾦榜⼆甲第71名;
第 23 页
陶谐:弘治九年(1496年)丙⾠科殿试⾦榜三甲第165名;
陶骥:弘治⼗⼋年(1505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64名;
陶⾦:弘治⼗⼋年(1505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76名;
陶麟:正德六年(1511年)⾟未科殿试⾦榜三甲第93名;
陶俨: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殿试⾦榜三甲第48名;
陶滋: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33名;
陶廉:嘉靖⼋年(1529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55名;
第 24 页
陶谟:嘉靖⼗⼀年(1532年)壬⾠科殿试⾦榜三甲第122名;
陶钦夔:嘉靖⼗⼀年(1532年)壬⾠科殿试⾦榜三甲第142名;陶⼤年:嘉靖⼆⼗年(1541年)⾟丑科殿试⾦榜⼆甲第83名;
陶⼤有:嘉靖⼆⼗三年(1544年)甲⾠科殿试⾦榜⼆甲第40名;陶钦皋:嘉靖⼆⼗三年(1544年)甲⾠科殿试⾦榜⼆甲第79名;陶承学:嘉靖⼆⼗六年(1547年)丁未科殿试⾦榜三甲第5名;
陶天忠:嘉靖⼆⼗九年(155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65名;陶应龙:嘉靖⼆⼗九年(155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88名;陶⼤临:嘉靖三⼗五年(1556年)丙⾠科殿试⾦榜⼀甲第2名;
第 25 页
陶幼学:嘉靖三⼗⼋年(1559年)⼰未科殿试⾦榜⼆甲第28名;陶⼤顺:嘉靖四⼗四年(1565年)⼄丑科殿试⾦榜⼆甲第69名;陶允淳:嘉靖四⼗四年(1565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07名;陶允宜:万历⼆年(1574年)甲戌科殿试⾦榜⼆甲第44名;
陶明礼:万历⼗四年(1586年)丙戌科殿试⾦榜三甲第92名;
陶望龄:万历⼗七年(1589年)⼰丑科殿试⾦榜⼀甲第3名;
陶嘉璋:万历⼗七年(1589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107名;陶登:万历⼆⼗年(1592年)壬⾠科殿试⾦榜三甲第230名;
陶⼈群:万历三⼗⼆年(1604年)甲⾠科殿试⾦榜三甲第243名;陶朗先:万历三⼗五年
第 26 页
(1607年)丁未科殿试⾦榜⼆甲第29名;陶珽:万历三⼗⼋年(1610年)庚戌科殿试⾦榜⼆甲第48名;陶镕:万历三⼗⼋年(161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54名;陶崇道:万历三⼗⼋年(1610年)庚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23名;陶尔德:万历四⼗⼀年(1613年)癸丑科殿试⾦榜三甲第58名;陶起虞:天启五年(1625年)⼄丑科殿试⾦榜三甲第62名;
第 27 页
陶廷烨: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科殿试⾦榜三甲第51名;
陶嘉祉: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科殿试⾦榜三甲第118名;
陶元祐:崇祯⼗六年(1643年)癸未科殿试⾦榜三甲第57名;
陶履卓:崇祯⼗六年(1643年)癸未科殿试⾦榜三甲第134名;
周家家谱辈分怎么排列的,各地各支各不相同,仅文登市周姓以下供你参考。
北陡埠、九里水头、寺前、东藕湾、东杨格等村周姓字辈派字:维学志承先,修仁世泽岩,克中有乃孝,任尔子孙贤。
高村、荣成字辈派字:文学志承先,修仁世泽岩,克中有南孝,以尔后代贤。
高村二甲字辈派字
:钟玉培基远,繁殷树叶宏,慎思追士道,时代炳根荣。
辛店子字辈派字
:有义庆新春
周家(平山海兴周姓)家谱中字表:士德元丕振
,文武祥广顺
,兴隆成嘉兆,完事启鸿俊
。
九里水头周家、辽宁省盖州市归洲镇房身村字辈派字:文德传家宝。
唐尧虞舜启族首,三郡五堂济阳叟。
末汉恭祖溧阳侯,戎马群雄牧徐州。
齐梁贞白隐道山,鄙弃金笼画双牛。
长沙郡公开国臣,闲逸四海栽五柳。
楚陶三绝僧密庵,知行如一车马前。
革命北伐创光复,术数丰功当哲轩。
上启圣明下至贤,旷古烁今仍自谦。
花开百蒂遍华夏,品性流传洁如莲。
陶姓可谓尊贵无比,只因其姓起源有二,一为唐尧,二为虞舜,家谱一事事关重大,不敢造次,粗笔滥言,万望海涵
撰有自称“不知何许人也”的《五柳先生传》的陶渊明,其家世记叙不详,引起后人无数文士史家无限的好奇、追溯。无独有偶,在广西平乐县生活着数万陶姓人家,由于移居始祖陶英公以上的世系不清,也成了“不知何许人也”的一族。虽然,在他们家谱中清晰地记载先祖“陶渊明”的名字,却没有了祥细的世系序齿。他们独特的生活习惯、语言特点和祭祀习惯、家史资料,似乎总与陶渊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巧合,还是附庸,他们来自何方,是否就是晋朝赫赫有名的大诗人、大思想家陶渊明的后裔,引起了许多知名专家学者的广泛兴趣。
广西平乐县位于桂林市南部,距桂林118公里。唐朝时,始称“昭州”,为历代州府之地,桂林南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一条美丽丰韵的桂江汇漓江、荔江、茶江之水,上朔桂林,下至梧州、广州,通达两粤。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岭南古城,居住着一个古老的姓氏人群“陶姓人家”。平乐县陶氏家族,人口约25万人,大多居住平乐县南部与贺州市昭平、钟山交界的阳安、青龙、张家、同安、源头等乡镇村屯,陶姓人家大都是一姓独居,有点村屯人口达六至七千人,且大都居住之地大都为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走进这些陶家村屯,只见民居错落有致,石板街巷,门楼祠堂,古风犹存。家家户户的厅堂上供台,纯一色写着“五柳堂”或“浔阳郡”,并有一副对联为“百门望重书香远,五柳名高世泽长”。
特别是他们讲的一口独特的语言,在南方各地极为少见,当地人称为“土话”或为“百姓”。这种方言与目前的平乐县城和北部乡镇居民通用的语言“官语”(西南官话语系)大相径庭。与两广的粤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湘方言等南方语种均无联系,也与汉藏语系的苗瑶语族(瑶话)及壮、侗族(壮话)毫不相干。这种方言的范围不大,在平乐县只有阳安、青龙、张家、同安的大部份以及源头、二塘、桥亭乡的一部份人口使用,使用范围方圆不足二十公里。在这些地区又以陶、李、莫、翟、宾、欧姓的语言为正宗。在这南国一隅有这种独特的语种的原因是方言研究中的一个不解之谜。
根据陶氏族谱记载,平乐的陶姓人家是唐朝后期从山东迁至而来的。始祖陶英系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后裔。进士出身,唐昭宗时立战功奉命职守青州府,后升兵部侍郎封太尉。唐天佑2年(公元905年)昭州发生动乱。时任山东青州留守的太尉陶英和李梁(平乐县李氏家门始祖),受朝庭封为征南大将军,率莫、翟、宾等将校远征昭州。大军兵不刃血,平定了动乱。后来,唐天佑4年(公元907年),朝庭变故,朱温易唐为梁。陶英等将士奉命留守昭州。陶李将士不愿为梁作臣,遂辞官解甲归田,隐居于昭州南部的“莲塘村”(今阳安乡的陶村),成为平乐这个岭南古城的第一代大规模的中原移民。此后,五姓人家相互联姻,世代繁衍。他们从北方带来的语言也就在南方一隅保留了下来,经与当地语言的相互同化,并经历史演变而形成现在独特的地方语言。后经有关专家考证,这种方言属我国唐宋朝时北方方言的华北、东北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只不过由于先祖们南迁隐居平乐后,使它也远离了外界,而“不知魏晋,更不知有汉”罢了。
同时,考察陶氏家风的特征也另有一番情趣。平乐县陶氏家族从始祖英公起,至今序齿分明,辈分不乱。论及排辈,少辈必尊长辈。觞酒敬茶,皆有先后次序,自成礼俗。村民秉承前人遗风,淡泊名利,勤耕作,守本分,在这南国一隅,生息繁衍,自得其乐。并特别酷爱桃、柳树,把这两种树当作本姓的标志。“游子千里,不改乡音;立舍居家,不忘桃柳”,是村民们千古遗训。更有趣的是,许多陶姓人家并不知道自己是陶渊明后裔,但相互口头询问对方姓氏时,常常不称自己为陶姓,而说是“五柳”。斗转星移,世事沧桑。当年陶英率军南征隐居平乐,一千多年过去了,陶氏后裔生机勃勃,人丁兴旺,枝繁叶茂。目前,人口达十余万人,撒落在八桂大地和湘、粤、港、澳、台以及海外。 >在平乐的陶姓人家私存的“族谱”序言中,基本上都记载始祖陶英,祖籍山东。位于平乐县张家镇的乐加村乐山南簏,于清朝雍正六年所立,由陶英公第32世嫡孙,时任甲午科武举陶钲等人撰写的陶英墓的“墓后碑正碑文”记载:公讳英 字世民,江州人也,乃澎泽令渊明 讳潜之后,唐昭宗朝有平贼,公奉命守青州,累官太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宋朝建隆四年(公元963年),由时任朝庭奉直大夫的陶英公第四世嫡孙陶濬撰写的《宗谱序》记载“我南郊之有陶姓,自我曾太父英公始。曾太父系山东人,其先人江西人也,浔阳嫡派,世居密州。”陶濬生于后唐天成元年(明宗号)(丙戌年 公元926 年),曾太父陶英逝世时(公元931年),濬已四岁。从这些序言里记述始祖陶英的籍贯和生平,确认平乐陶氏家族为陶渊明的后裔当属无疑了。然而,在所有平乐陶姓人家目前存的族谱中,有关始祖陶英公以上至陶渊明段各代世系均无祥细记载。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据平乐陶氏族谱序言称,因年代久远,家谱多次毁于兵乱或火灾,后人只能根据墓碑文进行重修。因此,平乐陶姓人家的族谱,只能从始祖陶英公开始,世系排列也从此开始。这一族谱上的残缺,成为向来以先祖为荣的平乐陶姓后裔们的千年之痛。近年来,和全国各地的各姓氏人家一样,平乐陶姓人家为了续编家谱,弘扬陶家文化,掀起了一股“寻根热”。他们派人千里迢迢到江西、湖南、山东等地考察,或写信到各地陶姓人家联系,甚至在网上发贴求证,寻找遗失族谱内容的点点滴滴。
平乐陶姓人家寻根的热情,深深打动了中国陶渊明研究会的专家学者。2002年,学会常务副会长凌诚沛从江西省宜丰县赶赴平乐县考察。凌先生通过查阅陶氏族谱、石碑,考察了陶氏人家的生活习惯、语言变迁以及祭祀方式、辈分排列等特点,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之后,他又先后通过2年时间,亲自走访了全国20多个省市,查阅大量在关的文献档案,基本认证了平乐县陶姓人家确为陶渊明后裔。今年清明时节,现年已72岁的凌诚沛先生亲自携自己从江西等地考察整理《昭州(平乐)陶氏历代流源世系》再次前往平乐求证。根据凌诚沛整理的《昭州(平乐)陶氏历代流源世系》,平乐陶氏始祖陶英乃陶渊明长子俨的后裔,为陶渊明的第10代嫡孙。然而,平乐陶英后裔们却对该《世系》存有疑点。他们认为,世系中陶渊明至陶英段的代数不够。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而陶英则生于唐大中三年(己已年 公元849年),二者相距484年,按每20年一代的计,二者之间应该相距24代。而《世系》里二者之间仅为10代,这要比正常的代差整整少了十四多代,明显不符合正常的代差规律。对此,凌诚沛先生也表示,他先后考察了江西的宜丰县、奉新县、安徽省丹阳、湖南的浏阳等三省五县的陶氏家谱,这些家谱都是从三国时期的吴开始,记录陶氏家族的各代世系。其中有两个近似平乐始祖陶英身份的人物,一个是“陶瑛”,经查,这是另一支陶姓世系的;另一个叫“陶英”为“唐朝太尉,征南军”这与平乐县陶氏家谱以及平乐县陶英墓碑的记载相吻合。通过对平乐县的考察和江西等地陶氏家谱的认证,“陶英是陶渊明长子俨的后裔”这个史实是可靠的。但由于年代久远,中间有断代遗漏,这是有可能的。并表示,将再次前住山东考察,反复论证,帮助平乐陶氏人家继续寻宗,找出准确的陶氏世系排列。
陶家庄村位于莱城东北7公里,地处丘陵。东至莱博高速公路,西傍孝义河,南邻张家庄,北面与南孝义村交叉。耕地184亩,102户,358口人。
据《陶氏家谱》记载,陶氏祖人陶伯通于明朝洪武四年由莱阳迁居莱芜县城里北冶街,后迁此建村,以姓名村陶家庄。
据《莱芜市志》载:民国初年陶家庄为“芦城保•陶家庄”;1941年,莱芜划为三县,莱芜县(亦称莱北县)分12区,陶家庄村属矿山区;1945年至1947年属广禅乡;1948年至1953年隶属莱芜县汶阳区:1953年至1955年隶属矿山区泉子乡;1958年至1968年隶属孝义人民公社;1961年至1963年隶属矿山人民公社故事管区;1964年至1985年属泉子管区;1985年至2000年隶属孝义乡泉子管区;2001年隶属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2002年10月22日划归莱芜经济开发区鹏泉街道办事处至今。
陶家庄村人极富革命精神。1939年,日寇侵占莱城,陶家庄村也遭到敌人的骚扰,村民毫不畏惧,积极帮助八路军奋起-。解放战争时期,村民更是踊跃参军、参战,五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陶家庄村民团结互助、沿着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奋勇前进。1953年成立以陶文森、陶汝合、陶汝俭为首的第一个互助组;1955年由陶文森、陶汝合、陶士兴等17家农户成立第一个农业合作社;1956年全体村民加入高级社,1958年成立矿山人民公社后,陶家庄村深翻整平土地,大搞水利建设,村民生活有所改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陶家庄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村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陶家庄村人发挥地处莱城城郊的地理优势,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以种植芹菜、菠菜,苔菜等蔬菜为主,所产芹菜、菠菜除销往莱城以外,还远销泰安、博山等地。
陶家庄村历来崇尚读书,注重教育。陶氏家族自占以来为名门望族,兴旺发达,文人雅士颇多。至清末废科举止,获取功名者不下十余人。据《陶氏家谱》记载,陶氏四世祖陶忠“以明经起科,任商南令,政绩卓著,以廉吏而为名宦,尔时读书种子,数世不绝。”五世祖陶贞吾为儒官,六世祖陶肖贞举孝廉,七世祖陶尧俞食廪禄。另外,陶氏家族乡间耆老、清朝太学生,庠生也很多。其十四世祖“陶五先生”的故事广为流传。
崇尚读书之风气世代流传。建国后,陶家庄人也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事业。1972年建起村办小学一处,1997年与南张小学合并。自1982年陶希亮第一个考上淄博一高校以来,村中先后已有多人考上中专、大学。
2001年5月,莱芜经济开发区建立。陶家庄村处在开发区之内,陶家庄村将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经济。相信,陶家庄村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陶家庄村附近有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战役纪念馆、莱芜龙山、莲花山风景区、雪野蓝湾欢乐岛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黑兔、莱芜吉山黑鸡、莱芜生姜等特产。
早在春秋时代,就出了一位被列入《烈女传》,以节义传论千古的陶婴。 人人知名的陶渊明,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被传诵了千百年而不衰。另一篇《桃花源记》,也被历代列为学子必读之作。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更被传为千古美谈,为后世志趣高洁的读书人,奉为座右铭。陶氏名人,还有一代名将陶侃;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山中宰相陶弘景;南唐画家陶守立。
著名人物简介
陶谦:[扬州]丹阳 [今安徽省宣城市]人,东汉末年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字恭祖,132—194(63岁)。
陶侃:(今)江西都昌人,东晋名臣,为侍中太尉,封长沙郡公。性聪敏,笔翰入流,为政慎密。人称其书法肌骨相媚。
陶渊明:陶侃曾孙,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大诗人、文学家。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其诗更卓然高标,独树一帜,影响深远。代表作有诗歌《读山海经》、《咏荆柯》、《归园田居》,散文《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辞》等。有《陶渊明集》。
陶弘景:秣陵(今江苏南京)人,陶隆之孙,南朝梁道教思想家、画家、医学家、书法家。入梁不仕,武帝礼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辄就谘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善琴棋,工草书,精图画,隶书不类常式,骨体遒媚。著有《图象集要》。
陶蛮朗:丹阳(今安徽当涂东北)人。齐戎招将军,因平定侯景之乱有功.被齐主授封袁水、渑池两县敕授平赵将军。
陶守立:池阳(今安徽贵池)人,五代时南唐画家。长于释像鬼神、庭园殿阁、子女奴隶、车马山水、靡不精妙。
陶弼:永州祁阳(今属湖南)人,宋代诗人,以功授阳朔县主簿,后任邕州东上阁门使。有《陶邕州集》。
陶裔:京兆户(今陕西户县)人,宋代画家。精于花竹翎毛,选翰林待诏,其笔法与黄荃相似。
陶复亨:新昌(今属浙江)人,宋末元初诗人。元初充兴国军教授。以文行名,有《梅花百咏》。
陶宗仪:浙江黄岩人,元末明初书学理论家、文学家,号南村。能诗工书,工小篆,著有书学理论书《书史会要》。另有《南村辍耕录》、《南村诗集》。
陶成:江苏宝应人,明代画家。多才艺,诗文古朴,书善四体,擅画花鸟人物,芙蓉称神品,为世所珍。
陶澍:湖南安化人,清代大臣。嘉庆进士,道光时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兼管盐政。
陶窳:湖南湘潭人,清代书画家。工诗文,精书法及篆刻,尤长画花卉。
陶峙岳:湖南宁乡人国民党爱国高级将领,一九四九年在新疆起义,一九五五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上将军衔,一九八八年逝世。
陶勇:安徽霍邱人,中共高级将领,作战勇猛,一九五五年授中将军衔,文革中含冤而死。
陶铸:湖南祁阳人,中共高级***,解放后任广东省委书记,文革中为文革小组成员,因不愿与林江反革命集团同流合污,被迫害致死。
陶行知:安徽歙县人,近代教育家。最早注意到了乡村教育问题,要求教育与实际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著有《中国教育改造》、《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等。
陶姓的来源:
1、源于伊耆氏,出自远古时期尧帝衍居地陶,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2、出自唐尧。据《辞源》所载,相传尧帝初封于陶(故城在今山东定陶西南),后徙封于唐(故城在今河北唐县),其后子孙以封地为氏。
3、出自虞舜。据《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年,舜之裔孙虞思,官至陶正(即管理陶质器物制作的官职),其子虞阏承袭父职,其后子孙以官为氏。
4、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著名七族中的陶氏,属于以职业技艺为氏。
5、源于改姓,出自五代时期唐谷避帝讳而改姓,属于因谥改姓为氏。据史籍《宋史本传》、《东都事略•陶谷传》等记载:宋朝初年有陶谷,字秀实,邠州新平人(今陕西彬县),原姓唐,为避石敬瑭名讳,改姓为陶,称陶谷。
6、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白族、傣族、京族、苗族、瑶族、彝族、布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陶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陶氏,世代相传至今。
陶姓古代名人:
1、陶谦(132年~194年),字恭祖,丹杨(今安徽当涂东北)人。汉末群雄之一,官至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
2、陶侃(259年~334年),字士行(或作士衡),江西鄱阳人,东晋名将,大司马,都督八州诸军事,精勤吏职,主政广州时,朝夕运躄,以励其志,为人称道。
3、陶渊明(约352年~426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4、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先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卒谥贞白先生,时称“山中宰相”,南朝南齐南梁时期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
5、陶安(1315年~1368年),字主敬,安徽当涂人。博涉经史,尤长于《易》,参幕府,入翰林,政绩卓著,为制定明代乐章礼仪,典章制度做出重要贡献。卒于官,帝亲为文以祭,追封姑孰郡公。
—陶姓
明朝陶姓在朝为官有那些,都被处死了吗
本文2023-11-27 14:02:5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65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