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氏来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7浏览:2收藏

胥氏来源,第1张

姬姓胥氏 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297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万分之14。(若据此计算,约有人口20万,对么?若能弄到准确的数据,写在这里,很有必要)

1、由上古国名而来 胥氏可追溯到上古帝王。四川盐亭、射洪县馆《胥氏宗谱》光绪六年庚辰编制,共五卷。序言“……《路史-伏羲》云:“母华胥孕帝,华胥之渚”。华胥国,即今陕西蓝田县。胥之得姓始此。“华胥氏”——五帝之前是确有一个“华胥氏”的。她是燧人氏的女儿,伏羲氏的母亲,神农氏的祖母。华胥氏有一次去到一个叫做“雷泽”的地方游玩,发现一只巨大的脚印,那是雷神的脚印,那时的雷神是人头龙身,半人半兽的天神,他只需要鼓起肚子,就能发现响雷。华胥氏很好奇的踩了那个脚印一下,立刻感到全身震颤,回到家后就怀了孕,不久生下了伏羲。其国一切顺应自然地生活着,人人长寿,生活美满。他们不愁吃穿,远离着灾害,这个国家绝大部分的居民都是半神人 。据说“其民鼓腹而游,含哺而嬉,莫知作善作恶”,黄帝梦“华胥”羡而仿其治。 另源自“赫胥氏”,据说“有赫然之德,使民胥附,故曰赫胥,盖炎帝也”。胥姓由“华胥氏”、“赫胥氏”演化而得。(《路史》 宋代罗泌著)

 2006年3月1日(农历二月初二)在华胥陵的所在地---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举行了首届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本次活动的主题为"龙腾神州,凤舞华夏寻根华胥,振兴中华"在大典上举行了奏祭乐,献酒,揭碑及宣读祭文等仪式 今后的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都将举行这样的大典据专家学者考证,华胥氏为伏羲和女娲的母亲,是中国母系氏族社会一位杰出的首领<春秋世谱>上有"华胥生男为伏羲,生女为女娲"的记载

2、由封地而来 按湖南岳阳市档案局藏--《胥氏族谱》为聚居于湘阴(含今汨罗)、岳阳、临湘、平江、澧县及湖北省石首、监利、蒲圻等县(市)胥氏的联谱。1924年修,60卷,联谱……卷内序言记载,胥氏为姬姓,周宣王支子(嫡妻第二子以及妾子皆为“支子”),封华胥国,周幽王时因避犬戎居琅琊,易姓胥。三十六世祖避黄巾乱迁豫章,六十八世祖于宋代迁湘。

江西九江的《胥氏五修谱序》皇清嘉庆十年记载……“晋昭侯”,赐邑“曲沃”给叔父“成师”号曰“曲沃桓叔”;桓叔第七子“及 (有单人旁)公” ,列为公族,食采于蒲地为诸侯,其孙“懿公”为蒲吏,乃以职为氏(吏者,胥也),称胥懿……自懿至臣(胥臣),止三世,城濮建功,而胥氏遂显于晋矣……臣生甲、甲人物表以孝友、贤能、行谊、文学、耆寿五类,按朝代、地域介绍了自周至清末661位人物的生平简略;烈女表以寿母、贤母、节母分类,亦介绍了337人;选举表分制科、进士、举人、贡生介绍了38人;明、清两朝的邑庠生、府庠人、武庠生介绍了42人。人物传记中有自周以来各朝187人、烈女45人的传记,并有胥鹿阝泉(临湘人,光绪时封中议大夫)的诗集、胥特夫(岳阳人,光绪时举孝廉方正)的杂文集。族务志类有祠祭志、族居志、坟墓志,记载了各地祠堂、各处坟山的图说及族居地点、人口、迁徙情况。宗规类有28条,其中家训分为孝友、刑于(讲夫妻之道)、拟续(讲教子之方)、睦族、勤业、励学、安贫、保富、正俗等篇章;内容有同姓不婚、兄亡不得弟纲兄妻、继嗣等规定和务正业、息口角、族务管理、祠堂管理等。

3、以职为氏 由胥臣始 (按谱载应---由胥懿始)春秋时期,晋国有大夫胥臣,他的后代以此为姓,世代相传姓胥。按江西九江《胥氏五修谱序生克、克生童、童生何、何因父难而徙于齐,何之孙泽,为穆陵牧,齐侯赖之。泽子四:启、毕、度、思、具仕齐,民戴之。由是,祖孙父子聚琅琊,胥氏之郡实名于此”。四川盐亭胥坝祠堂的石碑记载:胥镇江周敬王(前519年)时受封琅琊,距胥童死(前576年)67年,胥镇江应为胥泽孙辈。

按《国语-晋语四》、《左传》载:东周(前770--256)春秋时晋国(今山西)晋文公(“晋武公”之孙,“晋献公”之子,名“重耳”居守“蒲邑”)流亡时胥懿之孙胥臣,字季子,追随之,有殊功(是重耳的“姬”姓之族叔、老师、高参身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载,有一次,胥臣出差经过冀地(今山西河津县), 正好看见没落贵族子弟郤缺在田间除草,他的妻子来为他送水饭,两口子互相尊敬,“相待如宾”(该成语出此)。他直接把郤缺带走,向文公举荐。二十年后,胥臣的孙子就是在这个人手下遭到打击,甚至一蹶不振的。晋楚城濮之战,胥臣蒙马虎皮溃楚军。官拜“司空”,采邑(封地)为“臼(今山西应城)”又称季臼,后代有的用“邑”为氏称“臼”或“季臼”。其子胥甲,孙胥克,曾孙胥童、胥午(曲沃大夫)皆为“卿、大夫”。其弟胥婴做过晋国新下军主将。

胥臣死后,周倾王四年,秦晋两国交战,胥臣之子胥甲与赵穿,泄了军情,七年后,主帅赵盾罚族人赵穿到郑国为人质,削胥甲的官爵,逐到卫国,起用甲子—胥克。

郤缺就以下军佐胥克有“蛊疾”为借口,夺其职。

晋厉公时,克之子胥童借厉公患重臣权势太盛,除了郤缺之后(郤锜、郤犨、郤至)为卿,他与权臣栾书、中行偃有积怨。后来栾书、中行偃(荀偃)弑厉公。胥童遂被杀害。

胥何(胥童之子)一支迁至 ——齐国。胥何的孙子胥泽和四个儿子胥启、胥毕、胥度、胥思仕于齐,有官声,得郡——琅琊《胥氏五修谱序--皇清嘉庆十年》。其中避仇杀,以祖父名字为改"胥"为"童",称童姓(《通志—氏族略》)。

一点想法:A、胥姓“封地说”与“ 由胥臣始”中的“胥”是否同为一出?按记载:一说胥氏为姬姓周宣王支子;一说胥氏系出唐叔虞(姬姓)之后晋七族之一,可能“胥”真有两出处,也可能记载误笔,实为一出。因公元前805年晋穆侯与周宣王共伐周边少数民族条戎和奔戎(约在今山西夏县一带),结果打了败仗。晋穆侯不忘此耻,将这一年生下的一个儿子起名为仇,并立为太子。前 802年(晋穆侯十年),晋穆侯在千亩(今山西安泽北90里)之战中获胜,又把这年生的一个儿子起名为成师,取“出师成功”之意。那么笔误之一可能把晋穆侯的幼子“成师”记为“周宣王支子”;笔误二可能把“胥泽和四个儿子仕于齐,有官声,得郡——琅琊”记为“封华胥国,周幽王时因避犬戎居琅琊,易姓胥”,待考,但都为“姬姓”之后不假。

我云南石碑《胥氏家谱序言》“…吾胥氏,琅琊郡之后,南迁方面北阙,惠、文晋大夫胥臣即其后也……”。既然 “胥臣即其(琅琊郡)后”,则“封地说”与胥臣连到一起了。关键在于,一、“琅琊”是“齐琅琊”还是“陕西省巩昌府陇西县(今甘肃陇西县)琅琊郡(书籍上有此郡,但不可考) ” 。如果指“齐琅琊”那么胥臣仕晋族人不忘祖,设“陕西省巩昌府陇西县(今甘肃陇西县)琅琊郡 ”;有可能“胥泽和四个儿子仕于齐,有官声,得郡琅琊”是打回老家……如果指“陕西省巩昌府陇西县琅琊郡 ”,可能胥泽和四子在齐不忘祖,在齐起郡名为“琅琊”,沿用至后。但,查陕西省古郡名,没此说;而且分天下36郡由秦朝始,并且“琅琊古国”也在齐。二、胥懿子胥臣父是否由“蒲邑”到“琅琊”再仕晋。这些不清,如果湖南、江西和“北京所藏”族谱无笔误,那——“胥氏姬姓”不假,但有两出处,待考。

B、“胥”姓得来:易“姬”为“胥”。“华胥国”系上古之国,周宣王支子,封“华胥国”是借古名还是新封名,不得而知,但可推测易“姬”为“胥”一则可能是谐音,一则可能是借封国的“胥”字,以国为姓。“以职为氏”,因“懿公”为蒲吏,吏者,胥也。

为了胥姓共同的根,感谢族仁:胥传荣、胥笺、胥砚波、胥云峰、胥立贵 胥洪波等提供资料,不才胥松林抛砖引玉,胥氏后人共同箕裘丕振我“胥”氏。

一、姓氏源流

童(Tóng)姓源出有二:

1、源自上古,是黄帝的后代。黄帝之孙叫颛顼,颛顼有个儿子叫老童。老童天生一副好嗓子,说话唱歌时,嗓音就象钟罄一样宏亮清越,又有音乐的韵味。他的后世子孙就以祖上名字中的'童'字命姓,称童姓。

2、出自胥姓,始自风姓,是赫胥氏的后代。春秋时期,晋国有大夫胥童,他与周朝的权臣栾书、中行偃积怨很深。后来栾书、中行偃受宠于厉公,胥童遂被杀害,他的后人为避仇杀,以祖父名字为姓,改“胥”为“童”,称童姓。

二、迁徙分布

关于童姓的来源,是记载于唐人所著的《姓纂》一书:“颛顼生老童,子孙以王父字为氏,望出渤海。”老童在我国的姓氏源流上也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帝喾时专司“光融天下”的前后两位祝融氏——重黎和吴回,便都是老童的儿子。重黎的子孙,是后世的司马氏;吴回的子孙,繁衍更广,后世的岑、胡、彭、钱、曹、坐、娄、苏、顾、温、董等姓,都是吴回的后代。由此可见,把源自老童的这一家人形容为“同宗而不同姓的大家族”,实在是顶恰当不过的。童姓的先人,早期都是活跃于渤海,即今山东省北部地方,然后逐渐向南播迁,到了宋、元之际,终于成为南方各地的一个著名姓氏,望族居雁门郡(今山西省代县西北)。这一点,从2000年来童姓人士在历史上的活动情形,便可获得了解。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童姓人士,是东汉时期山东诸城地方(姑幕)善名传遍遐迩的大好人童仲玉,以及他两位名登《后汉书》的“循吏传”的杰出儿子童恢和童翊。历史上的童姓饱学高士,真是不胜枚举,譬如,唐代的童翰卿,是宣宗和懿宗年间工于诗词的著名才子;曾任袁州教授的童宗说,也是唐朝时以眉宇秀整,尚友拔俗而见称的名士,著有一部《柳文音注》,被当时的学者尊称为“南城先生”。童姓现今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大姓,人数也不很多。在大陆未列入前一百位大姓,在台湾排第九十七位。

三、历史名人

童 钰:清代诗画家。少时放弃学业,专功诗、古文。与同郡刘文蔚等并称'越中七子'。善山水、兰竹、木石、写梅尤其著名,著有《二树山人集》。

童 贯:宋代太师。受徽宗宠信,因镇压方腊起义军,进封太师。金将粘罕南侵,童贯为河北宣抚,逃奔入都。钦宗即位后,被人弹劾,诏其数十大罪,诛死。

童 恢:字汉宗,东汉琅琊姑幕(今山东省诸城)人。早年在州郡当过下等官员,奉公廉洁,为人称道。司徒杨赐对此十分赏识。便把童恢召到自己府中担任职务。后来杨赐官场遭难,以往的追随者纷纷离走,只有童恢有忠心。有胆量为杨赐表白,直到杨免罪获释。童恢的忠贞不贰令人钦佩,光和五年(182年)杨赐推荐他担任了不其县令。童恢到任后,忠于职守,勤于政事,深入民众,很能体会百姓的甘苦。他宽以待人,逢下属或民众犯了过错,他以理服人。而当下属尽职效力,有了成绩,他总是褒奖有加。但对自身,童恢总是严以律己,不以权贵自居,不图荣华富贵,致力于发展地方经济,除抓紧农业生产外,还大力倡导发展林桑、畜牧、纺织等的生产。经济的繁荣促成了不其地方的社会安定,县境内富裕祥和,无人再去搞鸡鸣狗盗,竟使县狱多年无事可干。这等消息传出来,邻县民众羡慕不已,许多人迁居前来。童恢的政绩也得到官方的首肯,后来他被升为丹阳郡(今安徽省宣城)太守,肩负起更重要的岗位职责。后来,童恢死于任上。不其百姓感念他的功绩恩德,为他推广“童公祠”,将他的衣冠葬于傅家埠山下,寄托百姓的崇敬之情。童恢是青岛古代历史上治理有方、关心民众疾苦、得到百姓衷心爱戴,以至当作圣人敬祀的少有的地方官。在青岛的民间传说中。有不少关于童恢为民除害、驯虎治虎的故事,表达了民间舆论对童恢勤政爱民业绩的神化,不乏感人之处。

童 翊:汉代时候人,在乡里为百姓做好事,品德也高,他人还在世,人们就为他竖碑立传,可见受人们尊敬。

童仲玉:汉时山东省诸城人,行善做好事,被称为大好人。他是当地的豪富,平时乐善好施,某年灾荒,百姓无以维生,他拿出全部家产长期赈恤灾民,结果九族乡里,赖他而得以活命者达数百人之多。

童居易:宋朝人,因为学问好而出名,人称他“杜州先生”。

童朝仪:明代人,文武双全,有能做诗和书画,又被朝廷任命为将军,当时人都称赞他。

童叶庚:清代知县。咸丰年间任德清知县,光绪年间归隐吴门。博学嗜古,手抄群籍,多为海内孤本。著有《益智图》等。

童弟周:现代生物学家、教育家、实验胚胎学家。1930年复旦大学毕业后,去比利时、法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1934年回国,致力于文昌鱼赫鱼类胚胎学研究。再其对脊索动物、鱼类赫两栖类动物卵子发育能力反面有独特发现。

此外,童姓的主要历史名人还有:东汉有丹阳太守童恢,宋代有学者童伯羽、隐士童参,明代有诗人童翼、画家童原、学者童承叙、神童童梓、进士童朝仪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雁门郡:战国时赵国置郡。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代县一带。

建 昌:东汉时置建昌县,属豫章郡。故城在今江西省南城县。

渤海郡:西汉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辽宁省渤海湾沿岸一带。

2、堂号

童姓的主要堂号有:“五桂堂”、“启后堂”等。

============================================================

童姓宗祠通用对联

〖童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歌传循吏;

荐赐逸民。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童恢,早年在州郡当过下等官员,奉公廉洁,为人称道。司徒杨赐对此十分赏识。便把童恢召到自己府中担任职务。后来杨赐官场遭难,以往的追随者纷纷离走,只有童恢有忠心。有胆量为杨赐表白,直到杨免罪获释,童恢的忠贞不贰令人钦佩。下联典指宋·童詧,隐居不仕,或以逸民荐朝。

望出渤海;

名播山阴。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进士童朝仪,字令侯,山阴人。历官后军都督。工书画,善诗词。天性孝友,文采风流,一时推重。初为大同副总兵,名震遐迩,总制杨嗣昌出控三边,称有古名将才,崇祯间以疾归。

敕赐寿考;

民立生碑。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瓯宁人童参,性格淳朴,以耕种为生,仁宗初年寿至一百零二岁,仁宗曾赐敕慰劳。下联典指东汉姑幕人童翊,字汉文,举孝廉,任须昌长,居官有政绩,吏民立生碑来纪念他。

雁门世泽;

杜洲家声。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宋·童居易,居杜洲之滨,学者尊称为“杜洲先生”。

隐居淳朴;

善政廉平。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童伯羽,沉默寡言,好读书,师事朱熹,不乐仕进,人称“敬义先生”。下联典指东汉·童恢,少仕州郡为吏,司徒杨赐闻其执法廉平,乃辟之。

通经博学;

操尚拔俗。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童詧,博通经学,尤长于《易》、《太玄》,著有《发隐》一篇。下联典指唐·童宗说,眉宇秀整,操尚拔俗,为袁州教授,著有《柳文音注》等。

-----------------------------------------------------------------

〖童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临清人为宝;

益智世所珍。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孝廉童叙,字景和,瓯宁人。性至孝,好学,永乐中有司以教廉荐至京,以母老乞终养,诏许之,终身不仕。有《临清集》。下联典指清代知县童叶庚,字松君,崇明人。咸丰间官德清知县,光绪间归隐吴门。博学嗜古,手抄群籍,多海内孤本。所著有《益智图》等。

农亩时勤业;

儒林日漱芳。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秀山岛童氏家祠联。秀山岛童姓的源头,是从浙江省慈溪市车厮陆家埠来定居的。古时,娼、优、隶、卒,即娼妓、戏子、衙役、兵士,在当时被人们普遍视为辱门楣、败坏家声的贱业。有些家庭、宗族还将贱业扩大到讼师、奴仆、婢女,以及剃头、剔脚、吹手、屠户、轿夫等。尽管有些人以充任保长为荣,但不少宗族也将保长作为贱业。这可能因为保长要奴颜婢膝地伺候官长,身份多少与衙役有些近似;同时他们又狐假虎威地欺压百姓,鱼肉乡民,为乡民所侧目。众多的家族和宗族都严禁后裔流入 ,要求族人帮助已沦为奴婢的族人摆脱困境,并对自甘 者予以革谱、出族等惩罚。如有的宗族规定:“为奴者出”、“为优伶者出”、“为皂隶者出”、“充任保长者出”。

金事家风远;

指挥世泽长。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饶平县黄冈镇童氏宗祠联。

-----------------------------------------------------------------

〖童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名列越中七子;

功盖天启三边。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诗画家童鲸,字璞岩,号二树,山阴人。少弃举业,专攻诗、古文。与同郡刘文蔚等称“越中七子”。善山水、兰竹、木石,写梅尤著名。有《二树山人集》。下联典指明代进士童朝仪,字令侯,山阴人事典。

非显非藏姓氏;

半耕半读人家。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秀山岛童氏家祠联。

-----------------------------------------------------------------

〖童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季昆画苑皆高手;

父子文坛俱名家。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画家童原,字原山,华亭人。善画,昆季皆称能手。原尤超迈。花鸟虫鱼,得宋元笔意。其父童垲,精书画。少时为董文敏作小像,文敏书“精一楼”额赠之。见《绘图宝鉴续纂》等。

五经训解垂泽远;

二树山人留芳长。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学者童伯羽,字飞卿,瓯宁人。好读,师事朱熹,不乐仕进,人称敬义先生。有《五经训解》等。下联典指清代诗画家童鲸,字璞岩,号二树,山阴人。

和气致祥遗泽远;

好山排闼送青来。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秀山岛童氏家祠联。

-----------------------------------------------------------------

〖童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祀典重千年,岁时报本;

绵延昌百世,忠孝传家。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芜湖县童湖村童氏宗祠联。

十亩闲闲,年高备邵膺承务;

七龄小小,才奇学业博魏科。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隐士童参,瓯宁人。性淳朴。隐于耕。仁宗初年百有二岁,赐敕慰劳,授承务郎,逾年卒。下联典指宋代童姓“神童”童梓的事典。

--------------------------------------------------------------------------------

中国人民解放军童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童陆生少将

童陆生(1901-2001),湖北省黄陂县人。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1927年参加湖北黄安暴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广西、陕西等地从事秘密联络工作。参加了北伐战争,参与领导发动了鄂西革命委员会公安暴动,参加了西北抗日救国总会,参与了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后率部参加了华北抗战的忻口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鲁南抗日义勇总队临时总指挥,山东省委军事部参谋主任,山东鲁南保安副司令员,延安抗大三分校军事教员,军委四局副处长兼科长、高参室高级参谋、一局副局长等职,为创建鲁南抗日根据地,为我军培养军事指挥干部作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重庆、南京谈判中共代表团军事组长,军委一局局长兼延安后梯队第一支队队长,军委四局局长,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军政部部长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任军委四局局长兼军事图书馆馆长,军事训练部军事出版局局长兼军事图书馆馆长,军事训练总监部军事出版部副部长兼军事图书馆馆长,军事科学院院务部副部长兼军事图书馆馆长等职,为繁荣发展我国的军事出版和军事图书馆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是中国***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2月2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童国贵少将

童国贵(1916-1994),江西省信丰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八军第21师61团排长、副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红3军团第四师11团连党支部书记,陕甘宁独立师第3团连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军事教员、第6分校大队长、太行大队大队长,太行军区第1军分区31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9旅26团团长,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9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1军33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师师长,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军33师师长,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副军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1965年至1975年任山东省军区司令员,1975年至1980年任湖南省军区司令员,兼任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军区顾问。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10月3日因病逝世,终年78岁。

童炎生少将

童炎生(1911-1985),江西省安福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2年在湘赣边区红军当班长,红军独立第3团排长,湘赣军区敌后挺进大队分队长,茶(陵)攸(县)莲(花)游击队队长。在一次战斗中,全班被白军包围了,童炎生在率领全班冲出包围圈时,一颗化学炮弹在他身边炸开,他左腿负了伤。当时环境恶劣,无医无药,连用盐水洗伤口都办不到,很快伤口两侧就出现半尺多长的烂肉。他想:不挖掉烂肉,好肉还会感染。于是找来一把剪刀,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忍着巨痛,自己把烂肉剪掉,敷上草药,伤口才开始愈合。不久在另一次战斗中,为了掩护营长撤退,左膝盖又负了一次伤。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湘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1支队2团连长、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第2师2旅4团政治处主任,苏中军区特务3团政治委员,第1旅政治部主任。1944年在苏中军区当团政委时,一次战斗结束,缴获了敌人大批土造手榴弹,当时大家都不会使用这种土造手榴弹。童炎生试着投了一颗,没想到手榴弹在手中爆炸了,右手的五个指头都被炸飞了,从手腕处做了截肢手术。由于杀敌心切,伤口还未愈合就回了部队,结果伤口无法愈合,只好做了第二次截肢手术,伤口没愈合又上了前线。

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司令员,苏北军区泰州军分区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苏北军区参谋长,江苏军区参谋长,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5年5月2日因病逝世,终年74岁。

每个地方的都不一样··你这问题都不问清楚·怎么回答你?

童姓——姓氏来源(聚集地、家谱、历史名人) 姓氏起源

源自上古,是黄帝的后代。黄帝之孙叫颛顼,颛顼有个儿子叫老童。老童天生一副好嗓子,说话唱歌时,嗓音就象钟罄一样宏亮清越,又有音乐的韵味。他的后世子孙就以祖上名字中的"童"字命姓,称童姓。

出自胥姓,始自风姓,是赫胥氏的后代。春秋时期,晋国有大夫胥童,他与周朝的权臣栾书、中行偃积怨很深。后来栾书、中行偃受宠于厉公,胥童遂被杀害,他的后人为避仇杀,以祖父名字为姓,改"胥"为"童",称童姓。 聚集地( 迁徙分布)

童姓现今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大姓,人数也不很多。在大陆未列入前一百位大姓。

台湾的第八十八个姓氏为童氏。童氏于清代迁居台湾,现多居住在台北、台中、嘉义三县,在新竹、南投、彰化、苗栗、台南、屏东等地,也有不少童姓族人。大陆童氏迁台,发生于清朝的同治十年以前。这年二月,在台南县石鼎美所立的典契字中,有一中人名叫童采卿。可见,童氏入台是为时较早的。 郡望堂号 1、郡望

雁门郡:战国时赵国置郡。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代县一带。 建 昌:东汉时置建昌县,属豫章郡。故城在今江西省南城县。

渤海郡:西汉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辽宁省渤海湾沿岸一带。 2、堂号

童姓的主要堂号有:“五桂堂”、“启后堂”等。 历史名人

童 钰:清代诗画家。少时放弃学业,专功诗、古文。与同郡刘文蔚等并称"越中七子"。善山水、兰竹、木石、写梅尤其著名,著有《二树山人集》。 童 贯:宋代太师。受徽宗宠信,因镇压方腊起义军,进封太师。金将粘罕南侵,童贯为河北宣抚,逃奔入都。钦宗即位后,被人弹劾,诏其数十大罪,诛死。

童叶庚:清代知县。咸丰年间任德清知县,光绪年间归隐吴门。博学嗜古,手抄群籍,多为海内孤本。著有《益智图》等。

童弟周:现代生物学家、教育家、实验胚胎学家。1930年复旦大学毕业后,去比利时、法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34年回国,致力于文昌鱼赫鱼类胚胎学研究。再其对脊索动物、鱼类赫两栖类动物卵子发育能力反面有独特发现。 东汉有丹阳太守童恢,宋代有学者童伯羽、隐士童参,明代有诗人童翼、画家童原、学者童承叙、神童童梓、进士童朝仪。 童姓宗祠通用对联 〖童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歌传循吏; 荐赐逸民。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童恢,早年在州郡当过下等官员,奉公廉洁,为人称道。司徒杨赐对此十分赏识。便把童恢召到自己府中担任职务。后来杨赐官场遭难,以往的追随者纷纷离走,只有童恢有忠心。有胆量为杨赐表白,直到杨免罪获释,童恢的忠贞不贰令人钦佩。下联典指宋·童詧,隐居不仕,或以逸民荐朝。

望出渤海; 名播山阴。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进士童朝仪,字令侯,山阴人。历官后军都督。工书画,善诗词。天性孝友,文采风流,一时推重。初为大同副总兵,名震遐迩,总制杨嗣昌出控三边,称有古名将才,崇祯间以疾归。

敕赐寿考; 民立生碑。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瓯宁人童参,性格淳朴,以耕种为生,仁宗初年寿至一百零二岁,仁宗曾赐敕慰劳。下联典指东汉姑幕人童翊,字汉文,举孝廉,任须昌长,居官有政绩,吏民立生碑来纪念他。 雁门世泽; 杜洲家声。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宋·童居易,居杜洲之滨,学者尊称为“杜洲先生”。 隐居淳朴; 善政廉平。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童伯羽,沉默寡言,好读书,师事朱熹,不乐仕进,人称“敬义先生”。下联典指东汉·童恢,少仕州郡为吏,司徒杨赐闻其执法廉平,乃辟之。

通经博学; 操尚拔俗。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童詧,博通经学,尤长于《易》、《太玄》,著有《发隐》一篇。下联典指唐·童宗说,眉宇秀整,操尚拔俗,为袁州教授,著有《柳文音注》等。

〖童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临清人为宝; 益智世所珍。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孝廉童叙,字景和,瓯宁人。性至孝,好学,永乐中有司以教廉荐至京,以母老乞终养,诏许之,终身不仕。有《临清集》。下联典指清代知县童叶庚,字松君,崇明人。咸丰间官德清知县,光绪间归隐吴门。博学嗜古,手抄群籍,多海内孤本。所著有《益智图》等。 农亩时勤业; 儒林日漱芳。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秀山岛童氏家祠联。秀山岛童姓的源头,是从浙江省慈溪市车厮陆家埠来定居的。古时,娼、优、隶、卒,即娼妓、戏子、衙役、兵士,在当时被人们普遍视为辱门楣、败坏家声的贱业。有些家庭、宗族还将

贱业扩大到讼师、奴仆、婢女,以及剃头、剔脚、吹手、屠户、轿夫等。尽管有些人以充任保长为荣,但不少宗族也将保长作为贱业。这可能因为保长要奴颜婢膝地伺候官长,

身份多少与衙役有些近似;同时他们又狐假虎威地欺压百姓,鱼肉乡民,为乡民所侧目。众多的家族和宗族都严禁后裔流入下贱,要求族人帮助已沦为奴婢的族人摆脱困境,并对自甘下贱者予以革谱、出族等惩罚。如有的宗族规定:“为奴者出”、“为优伶者出”、“为皂隶者出”、“充任保长者出”。 金事家风远; 指挥世泽长。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饶平县黄冈镇童氏宗祠联。 〖童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名列越中七子; 功盖天启三边。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诗画家童鲸,字璞岩,号二树,山阴人。少弃举业,专攻诗、古文。与同郡刘文蔚等称“越中七子”。善山水、兰竹、木石,写梅尤著名。有《二树山人集》。下联典指明代进士童朝仪,字令侯,山阴人事典。 非显非藏姓氏; 半耕半读人家。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秀山岛童氏家祠联。 〖童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季昆画苑皆高手; 父子文坛俱名家。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画家童原,字原山,华亭人。善画,昆季皆称能手。原尤超迈。花鸟虫鱼,得宋元笔意。其父童垲,精书画。少时为董文敏作小像,文敏书“精一楼”额赠之。见《绘图宝鉴续纂》等。 五经训解垂泽远; 二树山人留芳长。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学者童伯羽,字飞卿,瓯宁人。好读,师事朱熹,不乐仕进,人称敬义先生。有《五经训解》等。下联典指清代诗画家童鲸,字璞岩,号二树,山阴人。

和气致祥遗泽远; 好山排闼送青来。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秀山岛童氏家祠联。 〖童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祀典重千年,岁时报本; 绵延昌百世,忠孝传家。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芜湖县童湖村童氏宗祠联。 十亩闲闲,年高备邵膺承务; 七龄小小,才奇学业博魏科。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隐士童参,瓯宁人。性淳朴。隐于耕。仁宗初年百有二岁,赐敕慰劳,授承务郎,逾年卒。下联典指宋代童姓“神童”童梓的事典。

  起源主要有三:①源自上古,黄帝后代。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辞源》所载,颛顼生老童,其后以王父字为氏。②出自胥姓,始自风姓,赫胥氏后代裔。据《左传》载,晋大夫胥童被杀,其后为避仇杀,有以王父字为氏者。③出自他族。明时女真人有童姓;景颇族靳托氏汉姓为童;今彝、回、满、锡伯、朝鲜等民族均有童姓。

  始祖:老童。

  童姓先祖,早期主要活动于河北南部及山东的北部(即山东乐陵、无棣以北)和山西北中部(即山西右玉南、代县、雁门等地)。在此逐渐繁盛,魏晋南北朝时期,昌盛为童姓渤海郡望和汝南郡望。在此期间,又逐渐向南播迁,迁到今安徽、河南等地,另,东莞(今山东莒县)人童太一由于仕宦落籍于今江苏省境,并有一支童姓辗转于江西南城一带,在隋唐时,昌盛为童姓建昌郡望,如人称“南城先生”的唐代饱学之士童宗说即为此郡望的杰出代表。唐末五代时期,童姓人南迁者愈多,今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地俱有了童姓人家,并有一支入迁福建。宋元之际,童姓已成为南方的一个重要姓氏。据曹坊《童氏族谱》记载:四六郎,元初教谕,官至清(流)邑,迁至四堡童坊。生子四,幼子四郎,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7)自清流迁居宁化石壁。裔孙一郎、二郎返迁原籍四堡。此支童姓先祖出自雁门郡,可见世事沧桑使源于北方山西省境的童姓,经千余年风雨,已经落籍到了东南沿海的福建省。明初,山西童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被分迁于今山东、江苏、浙江、河南、河北等地。明清两代,童姓依旧昌盛于我国南部省份,连云贵高原等少数民族聚集之地都有了童姓人活动的身影。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所载,童姓在明清两代进士及第者共六十八名,而北方省份仅有三名,以此可见童姓分布之一斑。童姓早早遍及南方各地,特别是播迁繁衍于福建沿海,为后世童姓东渡入台,打下了基础。据台湾文献资料所载,内地童姓迁台,大约发生于清同治十年(1871)。这年二月,在台湾石鼎美氏所立典契字中,有一中人名叫童采卿。可见,童姓入台是不争的史实。如今,童姓在全国各地分布较广,尤以云南、浙江等省为多。目前童姓人口列全国第一百六十位。

胥(xū)、姓(xìng)。胥姓,中华传统汉族姓氏之一,是晋国六卿之一。胥与虚同音。胥姓来源有三种说法,分别是学者说、典籍说、家谱说。学者说主张胥姓是上古氏族华胥氏、赫胥氏后代,典籍说主张胥氏祖先为晋国大夫胥臣,而家谱则显示胥姓来源于姬姓。在古代,胥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吴兴。

胥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85位。在2013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67位。21世纪胥氏主要分布在四川、山西、安徽等地。胥姓人口较少,约2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001%。

得姓始祖:

胥臣,晋国臣子中有一位胥臣,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便是中国胥氏家族的始祖。胥臣,字季子,于晋文公称霸诸侯之后,论功行赏,曾被封于一个叫臼的采邑,所以又称为臼季。依照《左传》的记载,胥臣当时在晋国官拜司空,世代的子孙都是晋国的大夫,像其子胥申,其曾孙胥童,便曾相继叱咤风云,使得胥氏家族一开始名气异常。发源于山西的胥氏,经过了漫长时间的播迁和繁衍,到了宋、明之际,便已满布天下。望族居吴兴郡(今浙江省吴兴县)。故胥氏后人奉胥臣为始祖。

胥氏来源

姬姓胥氏 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297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万分之14。(若据此计算,约有人口20万,对么?若能弄到准确的数据,写在这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